《日出》读后感(通用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出》读后感 1
前几天看了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人艺演出的话剧《日出》,这是曹禺先生经典四部曲之一,讲述了交际花陈白露因沉浸于上海的纸醉金迷而最终堕落、破产、走向死亡的故事。而《日出》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则是表面上的荣华富贵如何掩盖了内心的美好。
陈白露来到上海这两年,用方达生的话说是“变得让人不认识了”,但是她骨子里,却是一个善良而豪情仗义的人。她救下了素不相识的可怜女孩“小东西”,并把她收为养女,小东西失踪时几次派人去找她,在黑三等人来抓小东西时,她也无畏地站出来保护她。在我看来,这些都是陈白露内心里对美好的渴望,对他人的关怀。她本可以成为一个善人,一个快乐地活着的.人,如果没有那些…
她周旋于那些富商巨贾、达官显贵之间,整日与那些好吃懒做之辈打牌跳舞,享尽了上流人士的仰慕与关注。她并不爱财,但她离不开这种荣华富贵的生活,耐不住所谓的“寂寞”。于是越是在这种日夜不得安宁的生活里,她越是错失了自我发现和自我省悟的良机,越不可能理性地问问自己:我究竟想要什么?
当方达生来拜访她,劝她回乡时,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那时她还不知道,她拒绝的是一道逃离虚伪生活的邀请,是一颗善良而质朴的心。于是,陈白露心甘情愿地被奢华无度的外壳所包裹,也让自己心底的真、善、美被假、恶、丑的现实世界永远封存。
每个人都本是善良纯朴的好人,但是只有他们拒绝那纸醉金迷的厚重外壳,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否则,就只能像主人公陈白露那样,体会不到善良与真情,做不了真正的自己,甚至于,走向破产和毁灭,选择服药自杀的同时,也挥手告别了下一个美好的日出。
“太阳升起来了,
黑暗留在后面,
可太阳不是我们的,
我们睡着了。
——陈白露”
此时此刻,才真正理解了取名《日出》的含义——只有那些选择了真诚与美好的人,才会突破重重阴云迷雾,迎来那散发着人怀的光辉的、美丽的日出!
《日出》读后感 2
这几天,因为女儿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破旧不堪并且书纸已泛黄的旧书——《日出》来看,我也利用空闲时间又一次读了曹禺老先生的这本书,渐渐明白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日出》已不仅仅是书中各色人等的悲剧,更是一部社会的悲剧,生命的悲剧,青春的悲剧。
书中的.陈白露是一个矛盾、颓废、但同时又热爱生活、厌恶生活的人,她希望生活得安逸舒适,纸醉金迷,但同时她又极度的鄙视憎恨着生活中的丑恶和不平、痛苦和龌龊。她性格自傲、高贵,但又脆弱、不安。但她的那颗天真、深沉、自由、善良的心从来都是自己的。所以她喜欢日出、阳光,甚至是窗外的雪花。她醉生梦死、得过且过,虽然她也并不甘心这样的沉沦下去,但是除了等待,她似乎又别无选择。最后,她终于解脱了,回到大自然中去了。书中还有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方达生、李石清、潘经理、黄省三、顾八奶奶、金八爷、小东西等等。在这样一个充满悲情、充满动荡的环境中,陈白露等人的悲剧是注定的、无法避免的。黄省三的命运更让人唏嘘不已,他是个懦弱、可怜的社会下层市民,他想要拼命的活下去,但别人不让他活,他们逼他去死。于是他终于破灭了生活的希望,将自己的儿女们通通毒死,然后再自行了断生命。可笑的是,他真的想死的时候,他们又不让他死,说他精神有问题,这种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状态让这个可悲的小人物终于无法再支撑下去了,于是他疯掉了。无辜可怜的“小东西”,陈白露虽然救了她,但却保护不了救她,充其量只是将她的悲剧稍微推迟了一会儿而已。
剧中唯一的超然一点的人物就是方达生,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他想要去帮助需要他帮助的人,他想带陈白露走,他想给陈白露正常的生活,但终究也只是给自己的心灵增加了伤痛而已。整个社会都在倾覆,能逃得了的又有几个。“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日出》我们能感觉到的是作者在方达生身上寄托的一些理想和希望。
《日出》读后感 3
当拿起《日出》的剧本,必须要好自己的心绪,把自己代入到那个年代,才有方法切切实实的体会到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与在这种环境下一个个扭曲心灵的形成,也才有方法真正体会到曹禺老先生写这个四幕悲剧剧本的真正含义。
我特别喜欢读《日出》,无论它用怎样的形式出现,在我的心中,它是那么细腻与自然,也让我们现代人可以永远铭刻那段悲惨的历史。
在《日出》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也许就是芸芸众生的人物之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逃不过那个黑暗、悲剧的社会,当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又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甚至是努力的后果比“等着”更糟糕时,人就扭曲了。《日出》恰好就把社会上各种人的扭曲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好比方有陈白露身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几分“倔强”与对现实的妥协;有如淤泥中莲花般的方达生,有新的思维也有冲劲,就是找不到可以一起奋斗的人,最后也只能来去匆匆;有彻底悲剧色彩的“小东西”,无法看到希望与热情,只等这个黑暗的世界去吞噬她的生命……
当我读到这样一个个细腻的情节,会让我不由得佩服曹禺老先生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笔下那最真实的文字,因为他通过一个四幕的剧本,通过这些错综复杂而又悲情的剧情里,让作为读者的我已经可以对那个时代感同身受了,并且对那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愤愤不平,当出现一些让我心觉痛恨的对话时,我甚至会紧拳头,咬牙切齿。剧本中很少涉及欢乐的场面,我想,曹禺先生不是缺少会写欢乐场面的心,而是那个时代,再大的喜都是从悲中来,只有用浓浓的悲情色彩,更可以衬托出时代的特征。
我认为,《日出》是通过刻画人物来表达当时的社会的黑暗,很贴切,因为人们的一言一行肯定会带着一个时代的符号,他们的坏,他们的悲,也是在那个大背景下“孕育”出来的。而用“日出”这个名字也恰好反响了当时人们的共同愿望,一定会冲破这个黑暗,等到日出的到来,等到美好生活的到来。
《日出》读后感 4
许久没有这种手捧书卷恋字忘食的体味了。我是着实被剧里的人儿牵住了罢!
说起来能买到曹禺的这本《日出》足可以称得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自去年上函授听了教授对《日出》的介绍我便再也不能忘怀了。当时搜遍了淄川的大街小巷却也未见书影。倒是这一次偶然地记起临淄新华书店三楼的图书是打折的便要去看看。想想初衷也不是为了《日出》却在这不经意间得到了它。
这小册子是在一大堆蒙了尘的旧书卷里斜挤着的。大概它已久不遇知音了里面竟没有借书卡连扉页也是未曾翻开的样子。手里捧着它我欣喜地像个孩子全然不顾身侧人的惊诧。
读完它用了四个小时漫长得像一个世纪未曾落泪却心痛难忍。不由得要怪曹禺竟让我牵挂着的人物全在日出前“睡”去了真够冷酷的!
别人尤可小东西的死却让人太惊心悚目承受不了!在那样一个朝代那样一个苍白弱小的少女恰是在芳华正茂时颓败了的。她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不幸以至黑三那鞭子倒像是响在我耳边甚至是扬起在我的身边的。我单单听着那蛇皮鞭子凄厉地噬咬着那个惨痛而绝望的女子却无法伸手拉过她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她悬子夜——光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我望的女子却无法伸手拉过她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她悬子夜——光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我无法告诉她苦难不是永久的'请你再忍忍再忍几年!狂躁侵袭着我的全身。甚至方达生踏着日出的光辉走向未来时这种狂躁也难以平复。
陈白露、李清白、潘月亭……都被黑暗埋葬了。造成黑暗的金八却仍然纸醉金迷地狰狞着。方达生是走向光明去和“拼一拼”了但未来怎样?在没有组织、没有指挥、孤军单人的情况里他能见到真正的日出吗?
说来又忍不住要怪曹禺让所有人物的命运太惨烈竟会一个不剩了。
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更要珍视这寸寸和平了!
《日出》读后感 5
近期学习了《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迷人壮观景象,通过对海上日出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前程的思想感情;还知道了作者是巴金爷爷,他是四川人,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是屈指可数的现代著名文学家。
从他这篇富有画意文章中,我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奋发向上的感情,从“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段话中,“镶、透、染”三个字中,我觉得巴金爷爷把太阳写的有活力和生机,同时也感受到作者坚定的信念:光明定会驱除黑暗,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从“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颜色真红的可爱”中我感受到太阳非常坚强,也感受到作者积极向上,见到光明的喜悦心情。《海上日出》充分体现了青年时代巴金的进步思想和政治信念:新社会要到来,光明要把黑暗驱逐干净。
文章分别描写了天气晴好、白云飘浮和乌云蔽日三种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海上日出奇观,文字简洁,描写传神。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也是对文中大量“奇观”事实的精辟概括,海上日出的景观“奇”在何处?“奇”在它显示了光明的力量如此之伟大!以上为第四段。写乌云蔽日和太阳终于冲破重围,普照天地的情状,最后归结到作者自身的感受,为“海上日出”作一礼赞,表达作者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
由于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仔细观察才写出这么美的文章来。有时间我也要让爸爸妈妈带我到海边去看日出,亲身感受一下日出的壮观迷人景色。
《日出》读后感 6
平凡的日出,在巴金爷爷的笔下变得那么生动,那么形象,那么充满活力。是啊,太是神圣的,太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太冉冉升起的那刻就代表着黎明的到来,它那灿烂的光曾经无数次的照耀着这生机勃勃的大地。
文章曾经多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太当作人来写,突出了太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其中有句:“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这其中的“冲破”和“跳”使用得恰到好处,把这段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日出》读后感 7
从德富芦花写的《大海日出》中,我看到了那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在文中,海洋风景由四大元素构成:天空,海浪,光线,礁石。正如文中所说,“眺望东方的天空,沿水平线横卧着一条熏桦木色的长带,在它的上面,是深蓝色的天空,一痕弦月宛如金色的弓挂在天幕上。那清澈的光辉,好似在守护着东海。左边黑黝黝的探出物是犬吠岬。”这是日出之前的景色,太阳尚未升起,只有清冷的月光散下。
后来,太阳终于升起来了,“东方的太阳喷射出金光,忽然间,一点猩红从大海的'边际浮起,可惊可叹!太阳出来了,不容生得此念,呼吸已紧紧屏住,只见那擎日的海神之手,一动也不动,那浮出水面的红点就在一瞬间拉成了金线,拱成了金梳,又收成了金蹄。”太阳升起时的金黄绚烂与升起前的幽蓝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恍若身临其境,让人为之陶醉。
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沉下心来,睁大眼睛,去发现她那无穷无尽瞬息万变的美吧!
《日出》读后感 8
青湖醉,天穹朦,半帘孤窗曙,光破晓。冷香萦,西风行,嵌月残照应,谁怜星?
破晓
夜快尽了,天穹的眼泪散发出朦朦胧胧的点光,天际尽头,只有几只飞鸟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空中嵌月,也被飘来的烟云遮掩,接着升起一道鱼肚白。 湖畔一名青年站在发亮的黛石上,对着湖心大吼,似乎想发泄内心的压抑,接着倒在石上,分明可以看到他眼里的泪珠。
前奏
天亮了,却不那么彻底,湖浪依然拍打着岩石,响起光明的前奏,空气中弥撒着清冷的气息,不肃杀,也不冷漠,只是那么清爽,载着泥土的芳香。竹林沙沙。
青年坐在黛石上,背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静静地望着湖面,一言不语,仿佛世界只有他一个人。
亮的黛石上,对着湖心大吼,似乎想发泄内心的压抑,接着倒在石上,分明可以看到他眼里的泪珠。
前奏
天亮了,却不那么彻底,湖浪依然拍打着岩石,响起光明的前奏,空气中弥撒着清冷的气息,不肃杀,也不冷漠,只是那么清爽,载着泥土的'芳香。竹林沙沙。
青年坐在黛石上,背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静静地望着湖面,一言不语,仿佛世界只有他一个人。
柔阳从山背升起,驱退了所有的黑暗,载着生命的热情,稀释寒冷与肃静,青湖鳞动,一眼便透过书面畅游的鱼儿,它们好像也还睡眼惺忪哩。
男青年忽然抬头,望着身后的艳阳,眼神忽然变得有光,忍住泪水走向身后的小径。
这就是光明的解脱,东方的日出,没有欧洲的情怀,也没有法式的浪漫,只是那么朴素,只是那么朴素,却因那些年轻的醒悟,才迎来世界最美的破晓。
《日出》读后感 9
平凡的日出,在巴金爷爷的笔下变得那么生动,那么形象,那么充满活力。是啊,太阳是神圣的,太阳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太阳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就代表着黎明的到来,它那灿烂的阳光曾经无数次的照耀着这生机勃勃的大地。
文章曾经多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人来写,突出了太阳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其中有一句:“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
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这其中的“冲破”和“跳”使用得恰到好处,把这一段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日出》读后感 10
《日出》在细致描写高空日出奇景的基础上,它的气势,并对此进行充分的、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新鲜而又富于变化的文词细致而完满地表现形象,全是曲写,盛赞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光明的前景,从而大大加强了散文的`思想内蕴和艺术感染力,讴歌新生的,前四幅全是辅垫、礼赞生命的礼品不同,善于用准确,并出神入化地将“光彩夺目的黎明”与“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笔墨不多却令读者无法忘怀、最深刻的含意、油画般的描绘——它的色彩、雄放。
《日出》运用层层烘托,它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归来。
绚丽,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表达无产阶级战士的豪情壮怀。使浓郁的诗情与深刻的哲理相交融、步步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奇景,是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特色。
《日出》读后感 11
我读了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迷人壮观景象。还知道了巴金是四川人,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从他这篇富有画意文章中。我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奋发向上的感情,从“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和红色”这段话中,“镶、透、染”三个字中,我觉得巴金爷爷把太阳写的有活力和生机,同时也感受到作者坚定的信念:光明定会驱除黑暗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从太阳负着什么重担……颜色真红的可爱中我感受到太阳非常坚强,也感受到作者积极向上,见到光明的喜悦心情。由于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仔细观察才写出这么美的文章来。有空我也要让爸爸事我海边看日出,亲身感受一下日出的壮观迷人。
我也要向巴金爷爷学习仔细观察各种景观写出好文章。
《日出》读后感 12
日出本来就是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会给人们壮观、辉煌的感觉。作者的开头段就点明了对日出这自然界景观的喜爱。无论是“探着脑袋”、“目不转睛”,还是“迫不及待”,都能表现出人们盼日出的急切心情。接下来描写太升起时的情景时,个“钻”,个“露”,把日出是这瞬间表现得比较形象。对于“太露出大半边脸”时的描写,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让读者认识到“物”虽无情人有情,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对于景观的喜爱。文章的最后段富有激情:人们迎着朝、海风,朝着太升起的'方向驶去了。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动物和人都样,都知道,都会知恩图报。当自己遇上困难时,别人帮助了自己,那么就会感激报答。正如文中的小鸟,当善良的水手们救了它,它也知道要感激报答水手,天天唱歌给水手们听,给水手们带来了快乐,艺术家们的青春献给了尊敬他们的人,而小鸟是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它要报答的人。小鸟也和人样,都非常爱自己的家乡。无论别人对它有恩或对它很好,也不能改变它对自己家乡的爱恋。
《日出》读后感 13
第一次读曹禺的书是在初二的时候,看他的《雷雨》,那个在众人口中所流传的叫好的如同雷雨般的女人周蘩漪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就是一个女人,一个运气并不怎么好的女人。所以在初三时又重读了一遍《雷雨》,还是没什么更深刻的感觉。于是便放弃了读第三遍的想法。时隔一年,再次读起曹禺的书,不是《雷雨》,而是《日出》。也许曹禺喜欢写女人,也许他喜欢把自然现象写作书名,也许她喜欢把这些女人写得像那些自然现象,所以在周蘩漪和陈白露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可否认,他喜欢写得那些东西都写得很棒。不知为什么,《日出》带给我的感觉远比《雷雨》要强烈的多。
这个名叫陈白露的女人应该也算是一个悲剧人物。从乡下来到城里,在旅馆住着,一住就是几年。凭着自己美丽的外表,为了钱,为了舒适的生活,更有可能是为了娱乐,她一直在“玩”,和别人玩着一个生存的游戏,但更多的时候是被当作玩具来消遣。李石清曾经带着仇意酸溜溜地对自己的妻子说:“陈白露是什么东西?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不是姨太太,这么一个!……”穿梭于上流社会,穿金戴银,吃香喝辣,身边还围着一群有钱的少爷、老爷,但却没有一个真正的身份,心理上的地位正如一个下等的人,这可能就是陈白露的悲哀。
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那些女人们的悲哀。
中国的女人历来是逆来顺受的。至于反抗的女人毕竟只有极少数,而大多数的女人就委权于生活之下。它她们所谓的人生就只是安定舒适的生活。陈白露这样的女人与传统的女人有一些不同。她们所寻求的生活不止是安定舒适,更要豪华奢侈,同时又带点刺激。可以玩,可以闹,可以游戏人间。但她们所获得的仅限于此,她们可以玩可以闹,但却不能得罪身边的任何人,她们只被当作“开心果”;她们可以游戏人间,但却不可以有真感觉。所以,她们得到的永远只是物质上的,永远得不到精神上的安宁和舒适。那些花容月貌的女人在当岁月逝去时,她们便没有了资本,年轻时那些虚幻的地位和生活将会不复存在。她们或许会找一个“老相好”嫁做当姨太太;或许会回到当初属于她们的地方度过晚年,在老得走不动时,躺在摇椅上想着曾几何时自己是何等的“风光”。或许她们之中会有许多人像陈白露一样在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想离开这样的世界,却逃不掉,也走不了,倒不如带着这个美丽的梦离开人世。
而她们是有感情的,周蘩漪也好,陈白露也好,她们的感情往往比一般的人、一般的女人要丰富、细腻的多。但为了生活,她们总要把自己的`最真、善、美的感情埋藏在心底深处,就像是压在一个陈旧的木箱的最底层,不想去触碰它,也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天天用一种另自己陌生的态度行为去对待别人,久而久之倒也成了习惯。只有在不经意找到了一把锁开启了木箱,在不小心时看到了那一份真实情感的一个角,再把它一点一点拉出来时才发现原来属于自己的感情仍然完好无损。就像陈白露遇见了方达生,遇见了小东西。这本是值得高兴的,却因为如获至宝的珍惜这份感情而变得犹豫、左右为难。也许这才是那些女人最大的悲哀。
白露,二十四种节气的一种,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陈白露的人正如她的名字。听上去像是象征着日出,年纪正是上午,却在太阳刚升起,照得正亮堂时,匆匆落了下去,给人一种寒意。虚是日出,实是日落。陈白露的悲哀便是《日出》传达给我们的感情。
《日出》读后感 14
读了《徐志摩的日出》让我想到了一句:“生是一株长在深深峡谷的小草,生是那么平常却又是那么美丽。”
“生是一株长在深深峡谷里的小草”“我们生活中的这种美好事物,不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而是用心灵去感知的。”我们要用心灵去体会,用心灵去感受,去感知生活的美好。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一定不能被打败。”这就是徐志摩对生活的评价,对生命的'理解。他用他对生命的热爱,用他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个人。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生活中不也有如夏花一样的人吗?
那天,我正坐在沙发上看书,突然,我的心情很不安静。这时,我看见了一个人,正趴在桌上看书。我想了一下,说:“他是谁?怎么是你的老婆婆呢?”“死了,她不在你身边了。”“去哪了?”“奶奶走了,我没有回家。”“没有。”“奶奶去世了。”“我没有回来。”“奶奶去世了。”……我的心“”的响着,仿佛有千万个不舍,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心里默默地说,“奶奶去世了,我没有回来。”我又一次默默地站立,“不,我不能让奶奶在我的身边。”“奶奶去世了。”……我一次又一次地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但,最后我还是没有回到奶奶的身边。
在那时,我才真正明白了生命的真谛,生命的珍贵。
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徐志摩学习,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多多美好。
《日出》读后感 15
《日出》是刘白羽的一首诗歌,主要描绘了一幅早晨日出的美丽景象。全诗朴素自然,情真意切,给人以清新、淡雅、恬静的感受。
刘白羽首先运用了生动的想象描绘了日出的壮美景象:“红日悬空,霞光万道,云霞相衬,万籁俱寂。”这些形象的描写贴近人们的生活,使读者不仅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日出的美丽,更能够体味到那种宁静、祥和、恬淡的氛围。
接着,刘白羽从另一个角度写出日出的美妙:“朝露、花瓣、树叶在日光下闪耀,大地在阳光中渐渐苏醒。”这些细腻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在日出时刻的生机勃勃,以及那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读完《日出》这首诗,我深深地被刘白羽的'用词和文笔所折服,他凭借独特的语言技巧,将沉默寂静中跃动的生命以及日出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使我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之中,感受到了诗人表达的那种宁静、恬淡、舒适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诗歌之美,同时也启发了我们,我们应该停下快节奏的生活,去感受这些美好的事物,去品味生活。
【《日出》读后感】相关文章:
日出作文07-02
日出作文12-06
日出的作文08-10
日出的句子12-17
日出的日记02-09
看日出05-25
日出的作文08-20
日出的作文08-06
看日出的句子10-15
观日出的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