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3-08-15 20:46: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我在第一次看《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红色经典时并没有什么感受,特别是前几章,提不起兴趣。但是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我看这段历史的角度跟本书作者埃德加·斯诺是差不多的,都是以一个探寻未知、了解红色政权的态度去看这段历史,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近代史了解得并不多,因此在看到许多章节时会有跟作者一样的感受,经常有共鸣,所以后面我也能一直兴致勃勃地读下去了。

  作者对毛泽东的采访令我印象深刻,毛泽东主席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心令我惊叹,毛主席说抗日战争一打,日本必定会内部发生革命,垮掉是迟早的事儿。毛主席还就别国会不会援华跟作者讨论了一番。从这些对话中,我了解到了抗日战争军事上和政治上的趋势,红军与国民党之间关系的变化。这一长串的对话,体现出毛泽东对战况发展趋势有着精准的预测,这也使我更加敬佩毛主席了。除了毛泽东,书中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就是——徐海东。徐海东,我以往对他了解甚少,甚至一开始我都压根不知道有这个人,所以在看到斯诺说他的脑袋悬赏金不下彭德怀时,我大吃一惊。之后才知道他可是大名鼎鼎。他身体健壮,烟酒不沾,身体几乎每处都负过伤,在他打仗的十年中,负伤八次,最严重一次是子弹从他眼下穿过脑袋,再从耳后穿过。他还笑着说:“我不怎么怕受伤,从小就挨打,现在已经习惯了!”真可谓是战神啊!这一英雄人物在斯诺的笔下栩栩如生,斯诺刻画人物的优美精炼文笔令我赞叹。

  这本书还介绍了长征,包括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等等。这本书让我第一次了解长征这一英雄历程,斯诺在回美国时也曾给外国人讲述了长征,他说比起长征,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就如同假日的远足罢了。强渡大渡河让人触目惊心,红军在只有几块木板的铁索桥上跟白军对抗,渡过了泸定桥,击溃了对岸的白军。过草地时,红军也是不畏艰险,只用在藏民地收割的少量粮食作给养,竟然度过了难关。红军长征一共368天,相当于一年的时间,有100天基本都在打遭遇战,这条件可谓艰难得不可思议。

  看完长征,再看斯诺跟红军战士们一起上政治课,就觉得轻松饶有趣味了。他们的政治课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和一些抗日宣传,每个人站起来都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最让我惊叹的是红军战士们对自己军队和革命的认识非常深刻。

  全书中我认为最有趣的,非红军剧社表演不可。军队本来是严肃庄重的,但红军剧社却充满了幽默和诙谐。演出前,各种人都像潮水一样涌过来,看戏有学员、骡夫、士兵、农民,甚至毛主席、林彪等人也都来看。他们散坐在草地上,丝毫没有国统区的阶级意识。剧场是露天的,短剧的内容大概是以抗日为主,最好笑的是漫游的羊群也想来凑热闹。红军给我的感觉不仅是庄严肃穆、激情热血,而且还在轻松、愉悦中掺杂了幽默搞笑。

  《红星照耀中国》里面包含了红色中国的很多内容,这些以前是不被外界所知的。我读完本书的心情,跟作者斯诺四个多月来体验苏区的心情是一样的,充满了震撼和惊叹。斯诺的文笔非常优美,读他的书特别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个时代的红色中国,充满了朝气,让人向往。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南湖红船上正式成立;85年前,一名美国记者,穿越重重封锁,踏入西北苏区,这是西方新闻记者首次踏足这片土地;在今年,神州大地上,举国欢庆。

  什么使中华再一次迎来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员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信念,他们的精神无比伟大!

  回到85年前,埃德加·斯诺正满怀期待登上去西安的列车,等待他的是一片未和的世界。他作为记者,深入革命根据地,向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他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了解他们的生活、成长经历。和小红军相处,参观红军大学,观看红军剧社的演出,深入了解长征的故事,同红色农民谈话,访问工人,到达红军前线……我相信斯诺一定收获满满。

  红军领袖是朴实的。周恩来司令部里,土炕上的一顶蚊帐,是他唯一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小炕桌当办公桌。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窑洞里,墙壁上只挂了些地图,他们的奢侈品也只是一顶蚊帐。毛泽东所有的财物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物品,他所佩的领章,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

  那个年代,兵荒马乱,普通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有时甚至连盐都没有,他们的生活异常艰辛。而这些领袖有更大的权力,他们本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但他们选择了同普通老百姓一起。这铸就了革命的成功,这些领袖是朴实而伟大的。

  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对红军发动了约九十万军队,对红军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为了生存下去,只有从江西突围出去,开始了长征。他们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最后顺利会师。

  长征是艰难的`,是多少革命先烈打下来,他们面对的是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泸定桥头头,22名红军战士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纵身跳进敌人的碉堡,他们为着革命胜利,英勇无畏,是伟大的。雪山上空气稀薄,十分寒冷,有很多战士衣衫单薄,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了,但后面的战士前仆后继。他们的意志,使我敬畏。大草地上,一望无际的水草,许多战士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牺牲了。沿途没有柴火,红军战士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他们只好蜷缩在灌木枝下面。他们最终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长征成功了。

  85年前的中国是贫穷的,战争不断。但在这个时期中,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节衣缩食,过着和老百姓一样的生活;有一批红军战士历经磨难,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渡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流,踏过了一片又一片草地,完成了长征;也有不少战士在战斗中,在高上,在草地里,英勇牺牲。他们都是朴实而伟大的。

  85年后的今天,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该铭记先烈们的事迹,传承红军革命精神,勿忘国耻,发奋学习,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时,红色的扉页被悄悄翻开,白纸黑字,字字分明。屏气凝

  神,倾听它的絮语,听!是埃德加斯诺走过中国时的脚步声,是人民对和平的殷殷期盼声,是中国共产主义对共产国际的热切响应声。在这个大步迈进先进化,民主化,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中,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样一本好书是再好不过的。

  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埃德加斯诺踏上了去西安的慢车从而用他的汗水浇注成了一部不朽的著作——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自1936带着无数个当时无法理解的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危险来到了苏区,正是他这一行为,使他注定成为采访苏区的西方第一新闻记者。他一生虽没有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将无数个珍贵的答案保留下来,震惊了全世界。可以说《红星照耀中国》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无可比拟,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一个接一个地被我们窥知。斯诺是人们永远不能忘怀

  的.,在种种冒险中所引起的激情和中国人民真挚的情感,所以说“红星照耀中国 ”,甚至还照亮了全世界,带着一份憧憬与期待,来到那个世界。

  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他们勇敢斗争,生活的形象深深地在我的脑海刻下了烙印,“二万五千里长征”期间,伴随着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许许多多革命青年的身上散发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不屈从,不畏惧的勇敢色彩,似一团火焰,不会熄灭,命运一次又一次地向这些人抛出困难,又不只一次地给予他们眷顾,一场旷日持久的免不了再次打响。戎马倥偬,也在所不辞,在大渡河上方,有条有名的桥叫淀定桥,有着百年的历史,铁索悬成,用厚木板做墙面,狡诈的敌军早在到达时,撬走了二分之一的木板,空空如也的铁索,并未吓退红军,他们果断出去,在对方援军到来前,历尽千辛万苦把桥占领,投出手榴弹,将敌人无情扼杀,长征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名词,让所有人震颤,这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业绩之一,他不但继承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优秀,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激励着我们。至于为啥有如此大的成就,那在于他们的初心一如往昔。

  我的内心澎湃亦激动,他们作为我们的伟大领袖,何不为之自豪相信只有毛泽东的诗才能将这一切演绎得淋漓尽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军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本书闭,今日之中国,已经能成为自立根深,独立强大的国家了,而遭人凌辱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不就是红军心之所向吗他们身上的韧劲会一直在我们心中,我们诞生在和平年代,自然没有感受过战场的残酷,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无

  法无天,更应抓紧时间一心一意扑在学业上,一丝不苟,更应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无畏的气魄和顽强不屈的品性。历史已成过去,像红军一样,勇攀知识的高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红色的天际映衬在红色的扉页上,显得更加耀眼闪亮,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无比光明。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

  〝他好象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看到这句话,我不禁〝噗〞的一声笑出来,一面为这位美国作者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新奇而笑,一面又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神〞而大为震动。迫不及待地向后翻去。埃德加·斯诺所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通过他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此前虽有所了解却并不熟知的延安根据地。当面对误解和扭曲,红色中国的领导人敞开胸襟,热烈的欢迎这个远方而来的不速之客。无拘无束的告诉他他们所知道的一切。然后信任地通过这个青年,告诉全世界,在世界东方的战场上,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生的故事

  在这里,西北的漫天黄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民主之风;滚滚的硝烟暂时退却,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军民一心的生活景象。他们坚定。执着。深邃而不乏快乐和幽默,他们是为了幸福而战的勇士,他们更是活生生的与普通人无异的市民。

  不同于其他书籍上描写的民生凋敝,也不同于历史上讴歌的艰苦卓绝的抗争,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中国共产党领袖。是一群敢爱敢恨,真心的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它深切让我认识到了共产党与人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感情源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并坚持这条路走下去。或许这就是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在历史的洪流中日益富强,走向民族复兴道路的根本原因。

  2008年5月12日,整个中国都为之沉默了。在这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昨天还是一片如花似玉的景象,夏天的.勃勃生机刚刚弥漫开来,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毫不留情的摧毁成一望无际的废墟。数万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一命呜呼!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在地震爆发后的当天,面对随时可能发生五六级余震,每一次震动都有可能导致一些断残的墙体进一步坍塌滑落。尽管如此,温总理仍然执意要爬上废墟堆,亲自拿着喇叭凑近缝隙向埋在里面的孩子们喊话。这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蕴含着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关怀,倾注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让他们早日走出灾难的阴影。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是一个爷爷对孙子的疼爱和怜悯,表现出更多的是用温情去抚慰孩子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重拾亲人的温暖。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展现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至爱之情,而蕴藏更多的是,当看到人民遭受苦难时的一种〝爱之切〞和〝痛之切〞,想要大声告诉灾区人民一声,你们不是在孤军作战,还有温总理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住,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中国式平民总理,这个头衔不仅代表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更表现了在党的阳光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没有贵贱。为人舍己。和谐平等的社会。这不正是共产主义所追求的吗?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过去留给我们的是深切的追念,但未来只留给我们一个模糊的背影。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长征,是一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是一次举世震惊的征途,堪称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1933年10月,南京发动了第五次剿共战争,但由于红军的领导人的指挥失误,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的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于是,长征这一伟大壮举就此开始。在征途中,将红军进行了380余次战争,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的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单从时间上看,你会发现,不过区区一年,不过如此,但红军却徒步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征途,那些环境相当艰苦,他们没有充足的食物果腹,没有好的住所,遮风挡雨,他们风雨来雨里去,以草为食,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不论白天还是夜晚,他们都在行军。就这样,他们日复一日的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完成了长征。

  “长征”这条路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铺出来的。在长征途中,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下,但没有一个人放弃,所有人都在咬牙坚持,他们浴血奋战,突破了一道又一道敌人设下的关卡。他们用行动与生命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而又可歌可泣的赞歌。长征中最为出名的就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飞夺泸定桥。当时30个红军战士身上背着毛瑟枪和手榴弹,不惧危险的爬到了沸腾的河流上,紧紧的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着的慢慢爬行的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进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进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就这样,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行进,终于,有了一个红军上了岸,炸了敌人的碉堡,他们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了!英勇的红军战士,为了长征的胜利,面对滚滚的河流,没有丝毫犹豫和害怕,勇往直前,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不愧为一支胜利之师。

  冒险、探究、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诧异的革命乐观情绪,就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用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的话来说,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从序言中得知,《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西行漫记,让我看到的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共产党领袖,是一群一心一意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未来不断拼搏奋斗的年轻人,更看到的是中国的希望。那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我更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并将激励我们一直向前!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时,红色的扉页被悄悄翻开,白纸黑字,字字分明。屏气凝神,倾听它的絮语,听!是埃德加?斯诺走过中国时的脚步声,是人民对和平的殷殷期盼声,是中国共产主义对共产国际的热切响应声。在这个大步迈进先进化,民主化,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中,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样一本好书是再好不过的。

  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埃德加?斯诺踏上了去西安的慢车……从而用他的汗水浇注成了一部不朽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自1936带着无数个当时无法理解的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危险来到了苏区,正是他这一行为,使他注定成为采访苏区的西方第一新闻记者。他一生虽没有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将无数个珍贵的答案保留下来,震惊了全世界。可以说《红星照耀中国》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无可比拟,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一个接一个地被我们窥知。斯诺是人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在种种冒险中所引起的激情和中国人民真挚的情感,所以说“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亮了全世界,带着一份憧憬与期待,来到那个世界。

  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他们勇敢斗争,生活的形象深深地在我的脑海刻下了烙印,“二万五千里长征”期间,伴随着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许许多多革命青年的身上散发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不屈从,不畏惧的勇敢色彩,似一团火焰,不会熄灭,命运一次又一次地向这些人抛出困难,又不只一次地给予他们眷顾,一场旷日持久的免不了再次打响。戎马倥偬,也在所不辞,在大渡河上方,有条有名的桥叫淀定桥,有着百年的历史,铁索悬成,用厚木板做墙面,狡诈的敌军早在到达时,撬走了二分之一的木板,空空如也的铁索,并未吓退红军,他们果断出去,在对方援军到来前,历尽千辛万苦把桥占领,投出手榴弹,将敌人无情扼杀,长征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名词,让所有人震颤,这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业绩之一,他不但继承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优秀,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激励着我们。至于为啥有如此大的`成就,那在于他们的初心一如往昔。

  我的内心澎湃亦激动,他们作为我们的伟大领袖,何不为之自豪?

  一本书闭,今日之中国,已经能成为自立根深,独立强大的国家了,而遭人凌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不就是红军心之所向吗?他们身上的韧劲会一直在我们心中,我们诞生在和平年代,自然没有感受过战场的残酷,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无法无天,更应抓紧时间一心一意扑在学业上,一丝不苟,更应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无畏的气魄和顽强不屈的品性。历史已成过去,像红军一样,勇攀知识的高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红色的天际映衬在红色的扉页上,显得更加耀眼闪亮,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无比光明。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

  有这么一个国家,他在经历百般屈辱后奋然崛起,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一位“巨人”,他就是——中国!

  清时,英国用恶毒的鸦片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自此,中国犹如一只待宰的羔羊,被各国剥削期压。条约,是欺辱;战争,是灾难。中国同胞遭受着空前的摧残。

  腐败的官员、黑暗的社会、无能的皇帝……中国仿佛坠入深渊泥潭,四周是各国虎视眈眈的目光,贪婪冷厉。怎么了?自古便是先进国家的中国怎么了?他怎么倒下了?怎么办?有谁来帮帮他?他没有力量了……

  残酷黑暗席卷中国,人心惶惶,一片漆黑中,忽然冒出一束火光。是谁?谁在为中国点灯?只见那火光从开始的晃晃悠悠、险些熄灭,到现在猛然间火势迅涨,分散各处的火苗会在一起,中国在燃烧!

  瞧,你看那些人,他们扛着钢枪,奋不顾身冲向战场,失败了又有一批人冲上来,前仆后继。终于,侵略者被打跑了,革命胜利了,中国开始崛起了!

  你看啊,那个名为毛泽东的`人,是这震惊世界的军事战役的领导者,他身后的那一批人啊,周恩来、朱德……哪个不是中国的英雄?世界震惊了,他们不相信中国胜利,这时,一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书,使他们哑然无语,只剩赞叹。

  书里写了什么?一位叫斯诺的“外国”记者,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书中所写震惊了世界,震撼了国人民的内心。

  红军万里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它的胜利,是中国的骄傲,红飘带飘向世界。

  但胜利是容易的吗?显然不是。我很清晰的记得一个故事,一位叫杨靖宇的将军,日期间牺牲,日本军官命人剖开了他的胃——他们惊到了。有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吃惊?那从杨靖宇胃中取出的东西——草根、树皮、棉絮……人怎么能吃棉絮呢?呵,长征里的那些人,有的饿极了石子都吃,这有什么不能吃的?

  还记得那个13岁的女孩小兰,为救人掉了一袋干粮,瞒过所有人,每天只吃野菜,后来身体支持不住了,其他战士发现,纷纷将自己的干粮分她一点……长征是漫长的,路途是艰险的,战争是残酷的,牺牲是残忍的,漫漫长征路里红军战士们的坚持精神和互相的陪伴激励让人感动,落泪。

  中国掀起一番爱国潮流,爱国人士在努力,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国革命在进行。终于,中国胜利了。

  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这颗红星闪耀在中国上空,光辉遍布全中国,世界在瞻仰它。

  读完这本书,我默默地看着窗外,高楼林立,回想着校园操场中心上的红旗飘扬,五星闪耀。是啊,我骄傲!我生为中国人!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现在我们的生活比那时幸福太多太多!我们不要辜负那些为国献身、牺牲的红军将领和爱国人士,做到“中华人,必强!”

  红色中国崛起,屹立在亚洲,他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必富强,红星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斯诺笔下的毛泽东。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毛泽东在我心目中只是毅力在天安门前的英雄画像。而这本书中的毛泽东却是一位有血有肉、和蔼可亲又不失缺点的政治领袖,当我想到他把“湖南”说成“福南”时,总会忍俊不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对中国的革命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在这中间犯过错误。我就来谈谈毛泽东能成为苏维埃“掌权人物”的一些基本素养。

  首先,他信任身边的人,虽然南京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他仍不介意同两个农民一起走,这里体现着他坦荡的内心;其次,他做事很节制,他也抽烟,但不像其他人那样没完没了;再就是战斗的基本素质:他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虏了,但最后却安安全全、毫发未损地凯旋归来;最后一点,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在与斯诺谈话时,从一举一动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幽默,平易,简朴……这样有益于接近老百姓,因为他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在谈话过程中的一些举止在我们眼中是有损形象的:毛泽东会当着来访者的面心不在焉地松下裤带子,搜寻着什么寄生物。斯诺判断说,这是中国某些地方的农民所特有的。的确,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尽管身为领袖,却依然保持着农民特有的生活习惯: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会毫不掩饰的打饱嗝,不管饭桌上坐着的是谁,这些在很多人看来多少有些粗俗“不雅”的习惯,毛泽东却一辈子不改。

  而那些来自于泥土,来自于农家的勤俭节约的习惯,毛泽东更是一生不变,面对一些奢侈浪费的`人和事,毛泽东的不满和愤怒会直接表达,丝毫不留情面,无论对方是什么人。

  我想,这样质朴、直率的性格,正是毛泽东可以成为亿万中国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原因。

  书中还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的决策,最著名的就是中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的"长征"之路。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的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长征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代人都应该去学习和发扬的。

  斯诺也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长征路,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更照亮我们的心!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6-15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4-0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7-18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03-0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篇02-2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篇02-2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篇02-2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篇04-22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4篇02-2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我在第一次看《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红色经典时并没有什么感受,特别是前几章,提不起兴趣。但是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我看这段历史的角度跟本书作者埃德加·斯诺是差不多的,都是以一个探寻未知、了解红色政权的态度去看这段历史,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近代史了解得并不多,因此在看到许多章节时会有跟作者一样的感受,经常有共鸣,所以后面我也能一直兴致勃勃地读下去了。

  作者对毛泽东的采访令我印象深刻,毛泽东主席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心令我惊叹,毛主席说抗日战争一打,日本必定会内部发生革命,垮掉是迟早的事儿。毛主席还就别国会不会援华跟作者讨论了一番。从这些对话中,我了解到了抗日战争军事上和政治上的趋势,红军与国民党之间关系的变化。这一长串的对话,体现出毛泽东对战况发展趋势有着精准的预测,这也使我更加敬佩毛主席了。除了毛泽东,书中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就是——徐海东。徐海东,我以往对他了解甚少,甚至一开始我都压根不知道有这个人,所以在看到斯诺说他的脑袋悬赏金不下彭德怀时,我大吃一惊。之后才知道他可是大名鼎鼎。他身体健壮,烟酒不沾,身体几乎每处都负过伤,在他打仗的十年中,负伤八次,最严重一次是子弹从他眼下穿过脑袋,再从耳后穿过。他还笑着说:“我不怎么怕受伤,从小就挨打,现在已经习惯了!”真可谓是战神啊!这一英雄人物在斯诺的笔下栩栩如生,斯诺刻画人物的优美精炼文笔令我赞叹。

  这本书还介绍了长征,包括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等等。这本书让我第一次了解长征这一英雄历程,斯诺在回美国时也曾给外国人讲述了长征,他说比起长征,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就如同假日的远足罢了。强渡大渡河让人触目惊心,红军在只有几块木板的铁索桥上跟白军对抗,渡过了泸定桥,击溃了对岸的白军。过草地时,红军也是不畏艰险,只用在藏民地收割的少量粮食作给养,竟然度过了难关。红军长征一共368天,相当于一年的时间,有100天基本都在打遭遇战,这条件可谓艰难得不可思议。

  看完长征,再看斯诺跟红军战士们一起上政治课,就觉得轻松饶有趣味了。他们的政治课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和一些抗日宣传,每个人站起来都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最让我惊叹的是红军战士们对自己军队和革命的认识非常深刻。

  全书中我认为最有趣的,非红军剧社表演不可。军队本来是严肃庄重的,但红军剧社却充满了幽默和诙谐。演出前,各种人都像潮水一样涌过来,看戏有学员、骡夫、士兵、农民,甚至毛主席、林彪等人也都来看。他们散坐在草地上,丝毫没有国统区的阶级意识。剧场是露天的,短剧的内容大概是以抗日为主,最好笑的是漫游的羊群也想来凑热闹。红军给我的感觉不仅是庄严肃穆、激情热血,而且还在轻松、愉悦中掺杂了幽默搞笑。

  《红星照耀中国》里面包含了红色中国的很多内容,这些以前是不被外界所知的。我读完本书的心情,跟作者斯诺四个多月来体验苏区的心情是一样的,充满了震撼和惊叹。斯诺的文笔非常优美,读他的书特别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个时代的红色中国,充满了朝气,让人向往。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南湖红船上正式成立;85年前,一名美国记者,穿越重重封锁,踏入西北苏区,这是西方新闻记者首次踏足这片土地;在今年,神州大地上,举国欢庆。

  什么使中华再一次迎来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员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信念,他们的精神无比伟大!

  回到85年前,埃德加·斯诺正满怀期待登上去西安的列车,等待他的是一片未和的世界。他作为记者,深入革命根据地,向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他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了解他们的生活、成长经历。和小红军相处,参观红军大学,观看红军剧社的演出,深入了解长征的故事,同红色农民谈话,访问工人,到达红军前线……我相信斯诺一定收获满满。

  红军领袖是朴实的。周恩来司令部里,土炕上的一顶蚊帐,是他唯一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小炕桌当办公桌。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窑洞里,墙壁上只挂了些地图,他们的奢侈品也只是一顶蚊帐。毛泽东所有的财物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物品,他所佩的领章,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

  那个年代,兵荒马乱,普通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有时甚至连盐都没有,他们的生活异常艰辛。而这些领袖有更大的权力,他们本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但他们选择了同普通老百姓一起。这铸就了革命的成功,这些领袖是朴实而伟大的。

  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对红军发动了约九十万军队,对红军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为了生存下去,只有从江西突围出去,开始了长征。他们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最后顺利会师。

  长征是艰难的`,是多少革命先烈打下来,他们面对的是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泸定桥头头,22名红军战士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纵身跳进敌人的碉堡,他们为着革命胜利,英勇无畏,是伟大的。雪山上空气稀薄,十分寒冷,有很多战士衣衫单薄,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了,但后面的战士前仆后继。他们的意志,使我敬畏。大草地上,一望无际的水草,许多战士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牺牲了。沿途没有柴火,红军战士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他们只好蜷缩在灌木枝下面。他们最终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长征成功了。

  85年前的中国是贫穷的,战争不断。但在这个时期中,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节衣缩食,过着和老百姓一样的生活;有一批红军战士历经磨难,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渡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流,踏过了一片又一片草地,完成了长征;也有不少战士在战斗中,在高上,在草地里,英勇牺牲。他们都是朴实而伟大的。

  85年后的今天,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该铭记先烈们的事迹,传承红军革命精神,勿忘国耻,发奋学习,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时,红色的扉页被悄悄翻开,白纸黑字,字字分明。屏气凝

  神,倾听它的絮语,听!是埃德加斯诺走过中国时的脚步声,是人民对和平的殷殷期盼声,是中国共产主义对共产国际的热切响应声。在这个大步迈进先进化,民主化,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中,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样一本好书是再好不过的。

  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埃德加斯诺踏上了去西安的慢车从而用他的汗水浇注成了一部不朽的著作——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自1936带着无数个当时无法理解的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危险来到了苏区,正是他这一行为,使他注定成为采访苏区的西方第一新闻记者。他一生虽没有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将无数个珍贵的答案保留下来,震惊了全世界。可以说《红星照耀中国》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无可比拟,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一个接一个地被我们窥知。斯诺是人们永远不能忘怀

  的.,在种种冒险中所引起的激情和中国人民真挚的情感,所以说“红星照耀中国 ”,甚至还照亮了全世界,带着一份憧憬与期待,来到那个世界。

  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他们勇敢斗争,生活的形象深深地在我的脑海刻下了烙印,“二万五千里长征”期间,伴随着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许许多多革命青年的身上散发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不屈从,不畏惧的勇敢色彩,似一团火焰,不会熄灭,命运一次又一次地向这些人抛出困难,又不只一次地给予他们眷顾,一场旷日持久的免不了再次打响。戎马倥偬,也在所不辞,在大渡河上方,有条有名的桥叫淀定桥,有着百年的历史,铁索悬成,用厚木板做墙面,狡诈的敌军早在到达时,撬走了二分之一的木板,空空如也的铁索,并未吓退红军,他们果断出去,在对方援军到来前,历尽千辛万苦把桥占领,投出手榴弹,将敌人无情扼杀,长征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名词,让所有人震颤,这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业绩之一,他不但继承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优秀,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激励着我们。至于为啥有如此大的成就,那在于他们的初心一如往昔。

  我的内心澎湃亦激动,他们作为我们的伟大领袖,何不为之自豪相信只有毛泽东的诗才能将这一切演绎得淋漓尽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军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本书闭,今日之中国,已经能成为自立根深,独立强大的国家了,而遭人凌辱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不就是红军心之所向吗他们身上的韧劲会一直在我们心中,我们诞生在和平年代,自然没有感受过战场的残酷,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无

  法无天,更应抓紧时间一心一意扑在学业上,一丝不苟,更应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无畏的气魄和顽强不屈的品性。历史已成过去,像红军一样,勇攀知识的高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红色的天际映衬在红色的扉页上,显得更加耀眼闪亮,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无比光明。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

  〝他好象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看到这句话,我不禁〝噗〞的一声笑出来,一面为这位美国作者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新奇而笑,一面又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神〞而大为震动。迫不及待地向后翻去。埃德加·斯诺所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通过他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此前虽有所了解却并不熟知的延安根据地。当面对误解和扭曲,红色中国的领导人敞开胸襟,热烈的欢迎这个远方而来的不速之客。无拘无束的告诉他他们所知道的一切。然后信任地通过这个青年,告诉全世界,在世界东方的战场上,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生的故事

  在这里,西北的漫天黄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民主之风;滚滚的硝烟暂时退却,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军民一心的生活景象。他们坚定。执着。深邃而不乏快乐和幽默,他们是为了幸福而战的勇士,他们更是活生生的与普通人无异的市民。

  不同于其他书籍上描写的民生凋敝,也不同于历史上讴歌的艰苦卓绝的抗争,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中国共产党领袖。是一群敢爱敢恨,真心的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它深切让我认识到了共产党与人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感情源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并坚持这条路走下去。或许这就是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在历史的洪流中日益富强,走向民族复兴道路的根本原因。

  2008年5月12日,整个中国都为之沉默了。在这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昨天还是一片如花似玉的景象,夏天的.勃勃生机刚刚弥漫开来,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毫不留情的摧毁成一望无际的废墟。数万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一命呜呼!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在地震爆发后的当天,面对随时可能发生五六级余震,每一次震动都有可能导致一些断残的墙体进一步坍塌滑落。尽管如此,温总理仍然执意要爬上废墟堆,亲自拿着喇叭凑近缝隙向埋在里面的孩子们喊话。这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蕴含着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关怀,倾注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让他们早日走出灾难的阴影。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是一个爷爷对孙子的疼爱和怜悯,表现出更多的是用温情去抚慰孩子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重拾亲人的温暖。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展现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至爱之情,而蕴藏更多的是,当看到人民遭受苦难时的一种〝爱之切〞和〝痛之切〞,想要大声告诉灾区人民一声,你们不是在孤军作战,还有温总理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住,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中国式平民总理,这个头衔不仅代表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更表现了在党的阳光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没有贵贱。为人舍己。和谐平等的社会。这不正是共产主义所追求的吗?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过去留给我们的是深切的追念,但未来只留给我们一个模糊的背影。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长征,是一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是一次举世震惊的征途,堪称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1933年10月,南京发动了第五次剿共战争,但由于红军的领导人的指挥失误,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的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于是,长征这一伟大壮举就此开始。在征途中,将红军进行了380余次战争,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的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单从时间上看,你会发现,不过区区一年,不过如此,但红军却徒步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征途,那些环境相当艰苦,他们没有充足的食物果腹,没有好的住所,遮风挡雨,他们风雨来雨里去,以草为食,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不论白天还是夜晚,他们都在行军。就这样,他们日复一日的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完成了长征。

  “长征”这条路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铺出来的。在长征途中,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下,但没有一个人放弃,所有人都在咬牙坚持,他们浴血奋战,突破了一道又一道敌人设下的关卡。他们用行动与生命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而又可歌可泣的赞歌。长征中最为出名的就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飞夺泸定桥。当时30个红军战士身上背着毛瑟枪和手榴弹,不惧危险的爬到了沸腾的河流上,紧紧的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着的慢慢爬行的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进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进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就这样,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行进,终于,有了一个红军上了岸,炸了敌人的碉堡,他们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了!英勇的红军战士,为了长征的胜利,面对滚滚的河流,没有丝毫犹豫和害怕,勇往直前,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不愧为一支胜利之师。

  冒险、探究、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诧异的革命乐观情绪,就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用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的话来说,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从序言中得知,《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西行漫记,让我看到的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共产党领袖,是一群一心一意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未来不断拼搏奋斗的年轻人,更看到的是中国的希望。那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我更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并将激励我们一直向前!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时,红色的扉页被悄悄翻开,白纸黑字,字字分明。屏气凝神,倾听它的絮语,听!是埃德加?斯诺走过中国时的脚步声,是人民对和平的殷殷期盼声,是中国共产主义对共产国际的热切响应声。在这个大步迈进先进化,民主化,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中,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样一本好书是再好不过的。

  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埃德加?斯诺踏上了去西安的慢车……从而用他的汗水浇注成了一部不朽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自1936带着无数个当时无法理解的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危险来到了苏区,正是他这一行为,使他注定成为采访苏区的西方第一新闻记者。他一生虽没有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将无数个珍贵的答案保留下来,震惊了全世界。可以说《红星照耀中国》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无可比拟,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一个接一个地被我们窥知。斯诺是人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在种种冒险中所引起的激情和中国人民真挚的情感,所以说“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亮了全世界,带着一份憧憬与期待,来到那个世界。

  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他们勇敢斗争,生活的形象深深地在我的脑海刻下了烙印,“二万五千里长征”期间,伴随着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许许多多革命青年的身上散发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不屈从,不畏惧的勇敢色彩,似一团火焰,不会熄灭,命运一次又一次地向这些人抛出困难,又不只一次地给予他们眷顾,一场旷日持久的免不了再次打响。戎马倥偬,也在所不辞,在大渡河上方,有条有名的桥叫淀定桥,有着百年的历史,铁索悬成,用厚木板做墙面,狡诈的敌军早在到达时,撬走了二分之一的木板,空空如也的铁索,并未吓退红军,他们果断出去,在对方援军到来前,历尽千辛万苦把桥占领,投出手榴弹,将敌人无情扼杀,长征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名词,让所有人震颤,这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业绩之一,他不但继承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优秀,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激励着我们。至于为啥有如此大的`成就,那在于他们的初心一如往昔。

  我的内心澎湃亦激动,他们作为我们的伟大领袖,何不为之自豪?

  一本书闭,今日之中国,已经能成为自立根深,独立强大的国家了,而遭人凌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不就是红军心之所向吗?他们身上的韧劲会一直在我们心中,我们诞生在和平年代,自然没有感受过战场的残酷,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无法无天,更应抓紧时间一心一意扑在学业上,一丝不苟,更应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无畏的气魄和顽强不屈的品性。历史已成过去,像红军一样,勇攀知识的高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红色的天际映衬在红色的扉页上,显得更加耀眼闪亮,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无比光明。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

  有这么一个国家,他在经历百般屈辱后奋然崛起,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一位“巨人”,他就是——中国!

  清时,英国用恶毒的鸦片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自此,中国犹如一只待宰的羔羊,被各国剥削期压。条约,是欺辱;战争,是灾难。中国同胞遭受着空前的摧残。

  腐败的官员、黑暗的社会、无能的皇帝……中国仿佛坠入深渊泥潭,四周是各国虎视眈眈的目光,贪婪冷厉。怎么了?自古便是先进国家的中国怎么了?他怎么倒下了?怎么办?有谁来帮帮他?他没有力量了……

  残酷黑暗席卷中国,人心惶惶,一片漆黑中,忽然冒出一束火光。是谁?谁在为中国点灯?只见那火光从开始的晃晃悠悠、险些熄灭,到现在猛然间火势迅涨,分散各处的火苗会在一起,中国在燃烧!

  瞧,你看那些人,他们扛着钢枪,奋不顾身冲向战场,失败了又有一批人冲上来,前仆后继。终于,侵略者被打跑了,革命胜利了,中国开始崛起了!

  你看啊,那个名为毛泽东的`人,是这震惊世界的军事战役的领导者,他身后的那一批人啊,周恩来、朱德……哪个不是中国的英雄?世界震惊了,他们不相信中国胜利,这时,一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书,使他们哑然无语,只剩赞叹。

  书里写了什么?一位叫斯诺的“外国”记者,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书中所写震惊了世界,震撼了国人民的内心。

  红军万里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它的胜利,是中国的骄傲,红飘带飘向世界。

  但胜利是容易的吗?显然不是。我很清晰的记得一个故事,一位叫杨靖宇的将军,日期间牺牲,日本军官命人剖开了他的胃——他们惊到了。有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吃惊?那从杨靖宇胃中取出的东西——草根、树皮、棉絮……人怎么能吃棉絮呢?呵,长征里的那些人,有的饿极了石子都吃,这有什么不能吃的?

  还记得那个13岁的女孩小兰,为救人掉了一袋干粮,瞒过所有人,每天只吃野菜,后来身体支持不住了,其他战士发现,纷纷将自己的干粮分她一点……长征是漫长的,路途是艰险的,战争是残酷的,牺牲是残忍的,漫漫长征路里红军战士们的坚持精神和互相的陪伴激励让人感动,落泪。

  中国掀起一番爱国潮流,爱国人士在努力,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国革命在进行。终于,中国胜利了。

  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这颗红星闪耀在中国上空,光辉遍布全中国,世界在瞻仰它。

  读完这本书,我默默地看着窗外,高楼林立,回想着校园操场中心上的红旗飘扬,五星闪耀。是啊,我骄傲!我生为中国人!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现在我们的生活比那时幸福太多太多!我们不要辜负那些为国献身、牺牲的红军将领和爱国人士,做到“中华人,必强!”

  红色中国崛起,屹立在亚洲,他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必富强,红星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斯诺笔下的毛泽东。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毛泽东在我心目中只是毅力在天安门前的英雄画像。而这本书中的毛泽东却是一位有血有肉、和蔼可亲又不失缺点的政治领袖,当我想到他把“湖南”说成“福南”时,总会忍俊不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对中国的革命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在这中间犯过错误。我就来谈谈毛泽东能成为苏维埃“掌权人物”的一些基本素养。

  首先,他信任身边的人,虽然南京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他仍不介意同两个农民一起走,这里体现着他坦荡的内心;其次,他做事很节制,他也抽烟,但不像其他人那样没完没了;再就是战斗的基本素质:他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虏了,但最后却安安全全、毫发未损地凯旋归来;最后一点,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在与斯诺谈话时,从一举一动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幽默,平易,简朴……这样有益于接近老百姓,因为他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在谈话过程中的一些举止在我们眼中是有损形象的:毛泽东会当着来访者的面心不在焉地松下裤带子,搜寻着什么寄生物。斯诺判断说,这是中国某些地方的农民所特有的。的确,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尽管身为领袖,却依然保持着农民特有的生活习惯: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会毫不掩饰的打饱嗝,不管饭桌上坐着的是谁,这些在很多人看来多少有些粗俗“不雅”的习惯,毛泽东却一辈子不改。

  而那些来自于泥土,来自于农家的勤俭节约的习惯,毛泽东更是一生不变,面对一些奢侈浪费的`人和事,毛泽东的不满和愤怒会直接表达,丝毫不留情面,无论对方是什么人。

  我想,这样质朴、直率的性格,正是毛泽东可以成为亿万中国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原因。

  书中还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的决策,最著名的就是中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的"长征"之路。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的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长征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代人都应该去学习和发扬的。

  斯诺也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长征路,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更照亮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