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我的大学》读后感

《我的大学》读后感

时间:2023-08-27 18:08: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我的大学》读后感15篇(经典)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大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大学》读后感15篇(经典)

《我的大学》读后感1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是由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所写的 。

  书中,四岁的主人公阿廖沙,因为父亲的死亡,和母亲跟着外祖母乘船来到了外祖母的家里,那里有阿廖沙的舅舅、舅妈、哥哥、姐姐等。但因为外祖父开的染坊被大火烧坏了,舅舅分了家。阿廖沙就住在了外祖母家。后来,阿廖沙因为忍受不了继父对母亲的打骂,他走了,自己在社会上用劳动养活自己。他当过鞋店的学徒,当过画师的徒弟,还在船上打过工。他基础时间来阅读图书。最后,他懂得了:社会就是最好的大学。阿廖沙无疑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他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但却没有被生活打败,而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我读了这本书,觉得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真是天壤之别,我的生活很快乐,而阿廖沙每二三天都要被打一顿。打得皮开肉绽、叫苦连天。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时光呢?

《我的大学》读后感2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三部曲第3部——《我的大学》。

  这本书讲述了在作者十六岁的时间,便离开自我的'家乡,独自一人去喀山求学。但是作者高尔基并没有上成大学,上大学便成为了高尔基的一个梦想。没上成大学,作者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四处奔波:住在贫民窟,卖苦力,和流浪汉接触,在面包店上班……后来,事有了一丝转机,高尔基在和古里。普列特尼奥夫,杰连科夫以及霍霍尔那样的大学生和进步人士的交往中,高尔基进了一所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社会大学里,作者历程了许许多多:经受多要素的日常考验,对人生好处和世界的复杂性去了最初的探索。

  高尔基从小善良懂事,当他来到喀山,寄住在一个贫困中学生家里。这个家里便有了三个小孩,这位妈妈很可怜,高尔基也注重到了这一点,就算是“妈妈“给一块小面包心里也觉得如岩石般沉重,后来,高尔基决定找个上班,让这位妈妈缓冲些负担。

  《我的大学》是部自传体小说,故事节简便,突出。作者用美丽的语言写出了他成长的片段。这本书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此时已有55岁,年过半百。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无论什么状况,多么艰难,也要想方法克服。并且要懂事,学会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

《我的大学》读后感3

  从五年级就开始读的一本书,那时的我还很肤浅,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作者所倾诉的感受,不知道如和开始,如何去读。从而觉得无味,便丢掷一边罢了。

  直到初中时才再次拿起了这本书,想探出往日弃去的故事。这时,当我再次翻看这本书时,便再也无法自拔了。

  似乎有一种魔力,语言深奥却又想让人探究,故事构思巧妙而耐人寻味,在作者的言语里我想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那些肮脏污秽的事物表达的彻骨的憎恨,以至于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感受到俄国地下阶级社会的昏暗,我感受到阿缪莎对俄国地下社会的讽刺和嘲笑,感受到阿缪莎内心的惶恐和不安,感受到阿缪莎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而其中最让我欣赏的是阿缪莎对书的痴狂与热爱,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无尽的透漏着阿缪莎对书灼热和澎湃的内心,书,似乎已经成为他的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在那样的生活里,书,成为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合上这本书的煞那间,我在想,如果一个人可以对书到达如此痴迷的境界,那他的一生将多么的辉煌。

《我的大学》读后感4

  高尔基上大学这个想法来源于一个叫尼.叶夫列伊诺夫的中学生。他是一个帅气可爱的青年,他的眼神如女人般柔和,原来住在高尔基的.阁楼上。他常看到高尔基手上拿着书,引起了他的关注,慢慢他们就熟了,没多久他就让高尔基相信自己“颇有科研天赋。” 他告诉高尔基,随便考好几门,就能得到大学的奖学金,再过五年就成为一个学者。高尔基来到了喀山,来上大学,到了喀山,现实生活为了避免饿肚子,常常找点活计。而跟我们现在比,高尔基的生活很艰苦,而高尔基热爱读书,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有一次,高尔基的小木棚着火了,他们把里边的油一桶一桶搬出来,但高尔基的书还在熊熊大火中,他当时很着急,于是就一本本的搬下来,但时间来不及,有一部分书,被烧掉了,读到这,我都想帮他一块去搬书。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高尔基有着上大学的梦想,但现实生活他上大学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成为了有名的作家。让我知道,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通往梦想的路不止一条!必须坚持不懈。

《我的大学》读后感5

  我非常喜欢俄国作家高尔基写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在假期里我又细细读了一边。越看越喜欢,把它介绍给朋友们。

  高尔基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时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的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经验。高尔基酷爱学习,在艰苦的劳动之余仍坚持写作和阅读。

  三部曲最初发表于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时期生平的自述,也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是作者根锯自己亲身经历,对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所描绘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形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中下游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练后走向新社会的典型。

《我的大学》读后感6

  今天,我看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的第十章。

  这一章主要讲了阿廖沙他们楼下搬来了一个眼睛乌黑的年轻妇人,她带着一个小女孩和年老的.母亲。她身边经常围绕这一群驻扎在这城里的军官。每天晚上他们都来夫人这儿跳舞、唱歌、弹琴,一个叫奥列索夫的来得最勤。“我”经竞主常陪她的小女儿玩,这个小姑娘非常讨人喜欢,她的外婆很爱生气。

  有一次,小姑娘把“我”介绍给了她的母亲,夫人要送“我”一份礼物。我说:“您能借我一本书吗?”夫人爽快的答应了,夫人借了我一本普金森的诗集,使我全身洋溢着难以描述的喜悦之情。老太婆骂我我也可以用诗反击。

  从第十章中我知道了读书要读适合自己并且很有趣的书,不要读枯燥无味的书,这样书中的知识才能牢记。

  阿廖沙是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聪明、好学、能适应各种环境的人。

  夫人是一个慈祥、善良、漂亮、有着丰富阅历和文化底蕴的人。

《我的大学》读后感7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三部曲第三部――《我的大学》。

  这本书讲述了在作者十六岁的时候,便离开自己的家乡,独自一人去喀山求学。但是作者高尔基并没有上成大学,上大学便成为了高尔基的一个梦想。没上成大学,作者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四处奔波:住在贫民窟,卖苦力,和流浪汉接触,在面包店工作……后来,事情有了一丝转机,高尔基在和古里。普列特尼奥夫,杰连科夫以及霍霍尔这样的大学生和进步人士的交往中,高尔基进了一所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社会大学里,作者经历了许许多多:经受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意义和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尔基从小善良懂事,当他来到喀山,寄住在一个贫困中学生家里。这个家里便有了三个孩子,这位妈妈很可怜,高尔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就算是“妈妈”给一块小面包心里也觉得如岩石般沉重,后来,高尔基决定找个工作,让这位妈妈减轻些负担。

  《我的大学》是部自传体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明显。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他成长的片段。这本书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此时已有55岁,年过半百。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无论什么情况,多么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并且要懂事,学会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

《我的大学》读后感8

  “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说的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今年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高尔基的著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当我开心的拿着这本书时,妈妈对我说:“好好看,别只知道玩。”“yes,sir。”我大声的回答。

  过了一星期,我才把这本书看完。在这一星期中,我没事时看,吃饭时也看,睡觉前也看,就连上厕所时也看的津津有味。这本书写了高尔基成长经历,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的外婆和母亲都很伤心,可高尔基当时还很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并没有哭出声,但书上描写的很生动,我看了也很感动。

  渐渐的,高尔基长大了,他总是被别人欺负,被人嘲笑。他曾经到财主家打过短工,在轮船上打过杂,在画室里当过推销员……但他从来没有气馁,不断的努力学习,全心的创作,最后终于成了全世界闻名的打作家。

  读完这本书,从中了解了当时社会的`丑恶,那时所谓的上层名流其实大多贪婪、暴力下流、无耻……就算再用一些更过分的词来形容都不为过。但我更多的是被高尔基所感动,独自一人,无依无靠,受尽屈辱,但他从不放弃,坚持不懈,这点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一定要以他为榜样,好好学习,力争将来成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我的大学》读后感9

  马克西姆·高尔基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哥罗德城,年幼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高尔基酷学习,在艰苦的劳动之余仍坚持写作时间和阅读大量书籍。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作者自传体三部曲,写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到青年期生活经历和心理历程,深刻而生动的描绘了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作品种主人公阿廖沙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进过磨练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我的大学》读后感10

  《我的大学》是文学巨匠高尔基所著的。这是高尔基上“社会大学”时批评沙皇统治黑暗的一本最佳的书。在这部长篇自传体小说中,作者力图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为主线,塑造出一个努力探索生活的意义、寻找新的生活道路、内心充满了激烈冲突的人物形象。

  现代的一切,都与“科技”密切相关,而要“科技”就得日积月累的慢慢学习,学习的内容都在一本一本的.书里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永远都会是真理。

  高尔基(1868―1936年)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高尔基的爸爸是木匠。高尔基童年丧父,从小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就开始独立谋生,高尔基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贫穷和受人欺负的家里度过的。

  苦难、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为别人做保姆时,勤奋学习,次被主人骂;有时差点油灯被眼睛熏坏。

  是啊!只有读书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我的大学》读后感11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我的大学。这本书里有精美的图画,优美的词句,丰富的语言等。

  这本书里的内容是:高尔基【1816——1836】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若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就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一个人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战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低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包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高尔基酷爱学习,在1889年开始了文学创作,1892年他的一篇小说马卡尔楚德长出版了。1898年又一篇小说出版了。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只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我的大学》读后感12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三步。小说叙述了饱尝人间辛酸的阿廖沙,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过了不久就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贫苦的生活使他在伏尔加河流浪,和搬运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后来,他在面包店找到工作,向工人们传播革命理想,参加了大学生的秘密组织,鼓励工人罢工。俄国的腐朽和个人的困境使他自杀未遂而受伤。伤愈后,他带着新生力量,离开喀山,重新走上流浪的道路。

  高尔基在他的大学里无穷的吸吮着社会发展创载的.各种财富。在病态社会里的毒瘤完全没有腐蚀掉他童年岁月里的思考。

  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定的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我的大学》读后感13

  读了《我的大学》这本书。我知道阿廖沙十六岁那年背井离乡,怀着理想只身去喀山求学。但现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以他的条件要上大学只是一个梦想。希望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平民窟,卖苦力、在伏尔加河流浪、在面包店工作、与搬运工人、乞丐生活在一起。最后,他跟古里·普列特尼奥夫、杰连科夫以及“霍霍尔”这样的.大学生和进步人士的接触中,他投身进了一所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从这我知道阿廖沙把社会当成大学,来学习生活的经验。阿廖沙从小就受苦,但是他没有放弃,我想我应该学习他,虽然人生的道路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我们有决心一定会给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我更要学他的品质和激励向上的精神。时常鞭策自己,成为一名有用的人。

《我的大学》读后感14

  在暑假中,我阅读了高尔基所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反映了高尔基童年时父亲不幸去世后,他在外祖母家里度过的艰苦的日子。但同时在外祖父家的这段时间,他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和呵护,外祖母经常给他讲故事,鼓励他将来多写文章,使他对文学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人间》则写了高尔基由于外祖父的破产而外出打工挣钱谋生的经历。他曾经在鞋店、轮船等许多地方做学徒,不得不忍受老板的讽刺和有钱人的责骂,过着非常沉重苦闷的生活。《我的大学》则讲述了16岁的'高尔基梦想进大学读书,最终通过努力进入社会学习,受到了思想的启迪和教育,社会这所大学为他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广阔世界,使他的思想境界越来越高。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颇多的,高尔基能有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与他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还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着,阅读书籍有关。而想想自己作为父母捧在手中的宝贝,却对学习不以为然,只是漫不经心的应付着老师和家长。从今以后我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以高尔基为榜样,奋勇拼搏,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的大学》读后感15

  拜读完了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我的大学》,似懂非懂。

  高尔基,苏联著名作家。由于在文学中的开创性贡献,他赢得了“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代表”的世界声誉。

  本书叙述了十六岁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不得不为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

  但他利用了自己一切的零碎时间读书,贪婪地吸收了书中的养料,丰富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见识。我想,他之所以对革命有着坚定的信念是因为他的长期思考与探索。

  阿廖沙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顽强学习,那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下,以及那么多的关爱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阿廖沙在来到喀山后,他也走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他的经历鼓舞着无数渴望光明和知识的年轻人奋勇前进。

  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苦难是一所大学,人是在艰难与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

【《我的大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09-01

《我的大学》读后感05-16

我的大学读后感03-31

我的大学的读后感02-13

我的大学读后感02-02

《我的大学》读后感06-14

《我的大学》的读后感03-11

《我的大学》读后感06-26

我的大学作文12-18

我的大学总结05-27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