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10-08 07:26: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抗战时期,枪林弹雨中,革命英雄们浴血奋战,决战沙场,殊死拼搏视死如归的背后,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最终可以当家作主还有小家的温馨,想象着经过了一天奋勇杀敌的战争,空闲的时间他们最大的快乐莫不是写封家书,聊以寄慰。

  家书的价值在战争的时候是无以计量的,远在万里的家人唯有通过珍贵的家书才能知晓彼此的生死安康,将命在身,即便亲人离去,奈何心中悲痛无比,痛惜未能尽孝床前,也只能凭借一封书信寄去哀思,思儿心切,望见证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儿女绕膝,尽享天伦,也敌不过时局有变,只能在信中以一句"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左权家书》作结,其间的'思念在几句"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敌人又自本区开始扫荡,明日准备搬家了。"《左权家书》,虽只寥寥几句,但情深意切,"别时容易见时难"道出了革命英雄对妻子的遥远相思,"念念念念"言有尽而意无穷,漫漫相思穿越千里,一封家书承载起了太多的温馨、不舍、浓情与坚定。《戴安澜家书》中一句"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又是怎样的决绝与坚毅,面对风雨漂泊中的国家,危难时刻,英模们挺身而出,《蔡炳炎家书》中的一句"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铿锵几字道出了匹夫的责任与担当,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决战之前,掩去了对小家的眷恋,以军中战士为"家人",写出了鼓舞了士气的"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豪言壮语。

  今天,英模们奋战过的土地,早已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政治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在国际中总量已达到了世界排名第二,文化上中西交流、博采众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已经以新的姿态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时代的我们,人民的公仆,将牢记当年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困苦,忠于自己的本职岗位,坚信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踏实努力、奋发有为,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重读家书,心有戚戚然,回望往昔,战火纷飞,思绪难安。立足当下,踌躇满志乎,当承遗志,以身效国,奋发图强。斯人虽已逝,其神却永存!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2

  最近,认真读了一些抗战家书,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顿生感慨: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这些抗战家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一曼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深切的恨,可以体会到朱德'毫不利己,一心报国'的无私与坚毅,戴安澜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决绝与壮烈……

  正是一个个英雄的抛家舍业,捐躯赴国难,在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斗争十四年后,我们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扯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最终将其赶出了中国,一雪百年国耻。

  不是这些英雄不爱家,但是,诚如蔡炳炎将军所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抗日英雄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在那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只有奋起反抗,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保住国家,才能谋求生存、独立、自由。如果你不出力,我不出力,国家就会灭亡,家人就会被奴役蹂躏。所以,哪怕前路有刀山火海,他们也义无反顾。

  一批'为时代而牺牲'的壮士光荣了,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苦了他们的孤儿遗孀,幸福了千万中国人。

  而他们的斗争条件如何呢?赵一曼就不说了,就说说咱们的朱总司令吧。

  在给前妻陈玉珍的信中我们发现,当时共产党的队伍没有军饷,哪怕是朱总司令这样的高官'也没有。但是,八路军依靠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战到底。朱德同志说,亲人们来投身革命可以,但要来靠他接济或升官发财,那是万万不能。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巨龙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现在享受的和平成果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并防范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前辈们的血就可能会白流。

  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第一,但是,1840年以后,帝国列强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我国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什么?因为帝国列强船坚炮利。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用先进的武器巩固我们的国防,御敌于外。就不要再出现抗战时候的那种用人来拼武器的场景了。

  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这就是先辈们给我的启示。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3

  “连日致书,谅已览,先后汇带之款,前函所述办法,务希切实作到,是为至盼。我等于本日仍在此间休息,因沪上连日胜利,且战区狭,不能使用巨大兵力故也,周难(指蔡的勤务兵——编者注)于此次过汉,乘机潜逃。此人瘦弱无忠骨,所以不可靠。殊不知困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如到皖,不得令其居住。慕兰(指长女)之事,时在念中,望设法促成,以免我一件顾虑。老八(指幼子浙生)资质甚佳,我颇爱之,希注意保育为要!”

  这是抗战将领蔡炳炎在1937年抗战时所写家书,里面所述“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激励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不惜抛家弃子,投笔从戎上前线,献出宝贵的生命,迎来中华民族的解放。

  抗日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也是爹娘生养长大,成家后还有妻儿的牵挂,蔡炳炎在他的家书中,字里行间也透露了他浓浓的儿女情长。难道他们不知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不是的,因为他们知道大敌当前,如果每个人爱惜自己的生命,那么,自己的国家就保不住了,家园还是自己的家园吗?大家就会成为亡国奴。

  近日,在看《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蔡炳炎他们作为当时参与淞沪会战的将领之一,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中国决不能再让日军为所欲为地蹂躏下去,假如没有武器可以抵挡日军的攻势,他们的身体就是拒敌的唯一长城。所以上自最高统帅,下至非正规军的武装力量,全都义无反顾的`投入战线决战,表现出中国是要把这半世纪所遭受到日本欺凌的屈辱与愤怒,全都化为与日军决一死战的行动,当时驻守的将士也表现出了中国作战的士气和信心。

  七十多年前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消散去了,但是,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一个国家民族要屹立在世界之林,唯有自强自立,风发图强,居安思危,才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像一位艺术家所说“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是有自己的国家的”。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梦想之际,更要牢记英烈精神,继承他们的遗志。每个人做好我们的当前的工作,为实现我们与英烈共同的强国梦而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永传传承英烈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4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按照“老友读书会”的安排,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抗战家书》,很受教育。书中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这些家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革命先辈的那种抗战精神十分感人,这种抗战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伟人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的革命先辈在东方主战场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参加者,他们的这种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面对鬼子铁蹄对祖国的践踏,他们挺身而出,迎面抗击,保卫祖国的国土不会侵犯;他们面对最凶残的敌人,会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为了坚持正义,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勇于胜利。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向上的情怀,是正义的境界,是意志的超越,是人和民族血性的体现。一个人有了精神,就会昂扬向上,为使命奋斗;一个民族有了精神,就会自强自立,兴盛不衰。如今全党全国人民深化改革,实现复兴中华“中国梦”,尤其要学习革命先辈的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当今,在一些人们的意识里往往重视物质财富多,而忽略精神财富,导致“一切向钱看”和“私”心膨胀,甚至腐败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学习革命先辈的抗战精神。全民有了这种抗战精神,就能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对事业发展求实创新,为社会进步科学进取;就能面对国际风云,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保卫祖国的领土,维护国家主权,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就能面对自然风险,为世界人民奉献爱心,用我们的发展支援兄弟国家的建设,以强国强军的成果为维和作出贡献。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振奋精神,为富国强民,为国家的安全,为人民的安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5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希望做却不能做或者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有所不为,虽重利在前不为所动,有所必为,虽舍生命亦不改初衷,大抵英雄就是这样子,因为能为我们所不能,所以我们崇拜他们;因为给我们以指引方向,所以我们尊敬他们;因为给我们汲取力量的榜样,所以我们学习他们。

  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英雄二字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我深深被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豪气所折服,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豪情,赵一曼“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的面对死亡的淡然,左权“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的信念坚定,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民族大义大节,左权“何日相聚?念、念、念、念!”的儿女情长……我仿佛回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看到了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一封封家书,让我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革命战士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重读抗战家书,让我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作为这些爱国烈士的福泽享受者,我们没有权利抱怨太多,也不应该有太多抱怨,正如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的名句“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想想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与爱情、亲情吗?他们的付出不够多吗?他们有什么抱怨?所以,我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让我们一同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无私奉献的年轻生命,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6

  言诤诤,沙场绝笔,父母兄长谆谆叮咛。语切切,鸿雁传书,夫妻恋人依依深情。——题记

  在今年寒假即将到来的时候,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本名为《重读抗战家书》的书。我最初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在思想上并没有引起什么共鸣,甚至然没有多大感觉。可能是因为那个年代和现在相距甚远,我们根本就无法体会到。

  但是,当我看完戴安澜、左权、张自忠、吉鸿昌、黄洛峰、王雨亭等十数位爱国志士的家书之后,在我的心中,泛起了一股特殊的感觉。因为在这些家书中,既没有那些虚伪的措辞,也没有那些夸大其词的演讲,只有他们笔下朴实的言语,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牺牲的坦然。

  从戴安澜将军的家书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一位抗战志士“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强烈爱国之情,更能体会到一位孝子对“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的愧怍。左权将军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这是左权将军对于抗战的决心,既然日寇要灭我中华,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应该为了祖国,为了中华去战斗。

  他们所写所记的,是包含了自己对家人思念之情。一封封家书,同样也是在牺牲前夕的一封封遗书。其实,这些先烈们与普通人无异,他们也爱自己的妻儿,也想侍奉自己的双亲。但是,在国家危难面前,他们毅然选择投入战场,“以报国家养育!”这是一种怎样的慷慨激昂,又是一种怎样的大义凛然,如果换做他人,又怎会有如此魄力呢?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的到了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他用爱国志士自己的笔,令我们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

  虽然七十年多前的'那场战争早已沉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那一封封从沙场上保存下来的家书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

  曾几何时,有多少先烈为了民族大义和祖国母亲而抛妻舍子,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战场上,用自己的血肉为祖国母亲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我们应该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7

  抗战家书正气然,英雄著笔志参天。声声报国情怀载,字字为民日月牵。可挟雷霆鸣大地,能扬雨雪润心田。春风念得中华事,告慰灵魂续巨篇。——题记

  从四月一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便播出了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在这些报道里,我看到了许多……英雄!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的赵一曼女士;有“愿拼热血为吾华”的左权将军;还有“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先生……

  这些家书的作者有普通士兵,有抗战名将,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想: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用自己的生命和献血铸造起我们民族的骨气,国家的昂扬;他们从小家中走出,融入国之大家,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他们对家的思念,对孩子的期盼,对国家的情怀,他们是我们中华民优秀精神传统的最好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更加精彩灿烂。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为报效祖国,与亲人分散,与家乡辞别,义无反顾地冲进战场的先烈们!他们,不顾饿着的肚子、漫长的征途,不畏严寒和霜露、敌人的.枪炮,步伐坚定,双目炯炯,肩上担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搭建成抵御敌人的城墙,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鲜艳的五星红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面对亲情是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做人要饮水思源,没有先烈们的舍生忘死,哪有现在繁荣富强的国家。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我们又哪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感恩,也要珍惜,更要拼搏!感恩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强自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最后,像伟大的先烈们致敬!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8

  联系当时与现在,一股股无法言说的暖流涌入心中,让人热血澎湃。

  家书是家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是写信之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里面包含了在外亲人对家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以及写信之人向家中介绍自己在外的种种情况,这是人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方式。抗战家书,顾名思义,是在战场上杀敌抗战的英雄们写给家人的书信。抗战英烈家书中所记述的,既有高级将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亦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爱国热忱,生动鲜活地展现了革命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那些抗战英烈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了战场上。他们从自己的小家中走出,融入到国之大家当中去,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了无数人,鼓舞着后世千百万如同他们一样在战场上拼命的战士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保卫国家,保护人民。

  读了《重读抗战家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我们应该去学习并传承他们的精神。读到每一封家书,想到他们有家却不能回家,只能为家战死在沙场上,我的鼻子就陡然一酸。

  “夫今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这是1934年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的几个小时,写给其妻的遗书。写完信后,他从容地走上刑场,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他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一句“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表达出了吉鸿昌将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的情怀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谁听到这句振奋人心的话会不觉热血沸腾?

  抗战英烈们把他们的热血都洒在了战场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建起了抵御敌人的城墙,也在人民的心里,筑起了不朽的'长城。更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渲染了那灿烂鲜艳的五星红旗!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通过抗战英烈的家书,来了解那段艰辛的历史。并深深的铭记: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一封封抗战家书摆在眼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我们要努力!我们要珍惜!我们要拼搏!我们要勇往直前!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见证自己的努力,从而传承革命先烈们自始至终贯彻全身的爱国情怀和更多更好的品质!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9

  一封封抗战家书,展现了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这些家书有出自普通士兵,有出自抗战名将,虽然身份不同,但是他们都怀着同样的梦想,那就是保家卫国,他们不惜远离家乡,赶赴抗战前线,甚至献出生命。在家书中,他们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期盼,对国家的期望。

  全书中最年轻的作者金方昌,他的家书给我感触最深。年仅19岁的生命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即使被砍掉了一只胳膊,挖掉了一只眼睛,他依然没有动摇,“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宁死不屈的气节在这位青年身上得到了最深刻的诠释。在写给哥哥的家书中,他坚定的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他更清楚的知道自己会为了民族解放而牺牲,哪怕在死前一分钟也都要为无产阶级工作。更是嘱托哥哥要把后辈都能培养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当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生命之间得到传承,国患无望?

  再看现今,19岁的青年依然还是扎堆在学校的稚嫩模样,时常面对学习的压力都有些喘不过气来,大都是独生子女的他们更是沉浸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中,时常任性。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想象金方昌被捕之后面对的是多大危险和恐惧,庆幸的是,他心怀的信念够坚定,他的`举动够勇敢。就如曾经三哥金瑞昌在前往山西抗战时劝说金方昌:年纪小,个子矮,还是去读书吧!金方昌怀着满腔热情质疑道:小孩也能办大事,个子矮还不能当小兵吗?虽只有19岁,虽身材矮小,但他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形象无比崇高和伟大,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心目中伟大的抗战英烈。我们向您致敬!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生活在腥风血雨的时代,更没有经历枪林弹雨的危险,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创造了今天的伟大中国。我们感恩,感恩国家强盛,感恩社会进步,感恩父母养育,感恩组织培养,感恩生活像花儿一样灿烂。在新时代,爱国、爱家、爱工作是对家国情怀最接地气的诠释。作为基层一名普通的税务工作者,特别是一名新同志,我想应该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做到主动学习,多思考,多做事,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工作中要精益求精,生活中要廉洁自律,提高党性修养,心怀感恩之心。

  最后,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奉献生命的英雄先烈!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10

  “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也有过如花似玉的青春,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有着不俗的文人气质,为了国家的安危,民族的灾难她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大家庭,她找到了幸福的婚姻,有了志同道合的爱人,有了心爱的儿子。她的`爱人是弼时妻子,陈琮英的哥哥陈达邦。

  赵一曼为了革命,离夫弃儿,把儿子宁儿寄养在陈达邦大哥家,投生到抗日的洪流中。1935年11月15日,赵一曼和团长王惠同,带领50多名战士在哈尔滨铁北左撇子沟附近被日军包围。赵一曼带着腿伤昏倒被俘,敌人对她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折磨。她被剥得赤身裸体,手脚相缚,电流从她最私密的部位进入,用马鞭子抽打她左腕的伤口,又用鞭杆狠戳她腿部伤处。

  赵一曼疼得死去活来,只有信念时刻保持着清晰。为了祖国,她献出了女人的尊严,女人的名誉,母亲的仁慈,那受难的耶稣之痛也不及她的万分之一。她用坚强的信念和意志战胜了敌人的残酷折磨,淡然面对生死,让信念之花在东北大地血一样盛开。她是我心中坚强的自由女神。

  牢记“抗战精神”多一些“家国情怀”,就是要少一些个人的卑琐与私利,多一些崇高和大气。位卑未敢忘忧国,人微未敢忘忧党。封建士大夫尚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则更要牢记“抗战精神”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爱民爱同胞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以家国为重个人私利为轻,常念同胞之冷暖,常思国之兴衰,常想党之安危。

  牢记“抗战精神”多一些“家国情怀”,让“抗战精神”与“家国情怀”心手相牵,乃国之幸运、党之利益、民之福泽,也是民之责任、党之遵循、国之精神。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