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时间:2024-01-11 07:56: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谈美》读后感14篇(实用)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美》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美》读后感14篇(实用)

  《谈美》读后感 篇1

  开场白中写道“我坚信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这不仅于当时那个“危机存亡的年头”十分必要,于经济高速疯长、心灵雾迷津渡的现代也迫切而有益。

  唯有“无所为而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朱光潜也正是用此情怀才成就了这样一本虽薄、却厚重,娓娓道来、耐人寻味的美文。

  《谈美》首先告诉我们对于同样一件事物,存在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三种态度。唯美感的态度是物我两忘、非功利的目的,且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可。其中,美感中常有移情的作用,“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之后,文章又说明了美感与快感、与联想,与考证、批评与欣赏,与自然的联系与差别;说明了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对美的差别与一致;说明了艺术与游戏,创造与情感,格律、模仿对于艺术的意义;说明了天才与灵感、汗水与努力对于艺术的作用。

  最后,朱光潜强调,尽管处于正名析理期间,开篇便区别了三种对事物的态度,但其实“完美的.人生见于这(实用、科学、美感)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每一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让我们知道,艺术人生其实也可以很近、很亲切,与你我息息相关。

  他警醒我们,“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掩盖本色。——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

  “情趣逾丰富,生活也逾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是否能欣赏。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借用阿尔卑斯山谷间路上的一个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劝告游人莫错过眼前美景,朱光潜提醒“赢得了职场,却输了人生”的我们,不要成为“这丰富华丽世界中一个了无生趣的囚徒”。我以为,美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心情,一种选择,其次才是一种原理和方法。

  《谈美》读后感 篇2

  美学,往往会给人一种略带神秘的色彩,我一直以来都以为美学如同其他高深莫测的哲学。读完这本谈美书简后,我发现这是一门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的美学,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朱光潜老先生用的是书信的形式来向我们阐述美学的问题,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书中反复强调美学的起源就源自于生活,一切都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捕捉到没。我认为当我们意识到美的时候,往往都是离不开人的。

  作者说“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从人的品质思想,我们会看到最初的美,那就是书中说的“不涉及欲念和利益计较”。正如所说的这样,美学这门深奥的学问,往往就是最本真的。就像之前很多媒体评价的最美的人物。他们就是做到了这些最本真的人性美。而反观当下,现在仍是有不断地事件是为了利益的争夺。

  之前,不断受关注的反腐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据。自中央加大对贪腐的整治力度之后,有数不胜数的官员落马,大到“老虎”,小到“蚊子”,似乎覆盖了国家的.所有部门。贪腐现象只是社会不正之风的一个产物。所以归根结底,腐败是由社会个人贪图利益的不正之风所引起的,这些正是与朱先生所说的人性美相对立的。书中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自己一点点的私欲而不断贪婪,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充满真能量的。

  总而言之,这本很薄的书,充满着深奥的美学思想。读过这本书,我觉得只需将这“美”充分的融入到每时每刻的生活中,不断地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

  成语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如:《汉书·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又如:他说话常故弄玄虚,使人感到高深莫测。

  成语总而言之:总的说起来。如:《容斋随笔·卷六·洗儿金钱》:“若总而言之,殆不可胜算。”又如: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千结束。——《毛泽东选集·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谈美》读后感 篇3

  什么叫做美,美不但在物,亦不但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这种说法和我画画的理念不是不谋而合嘛!于是果断买了。

  书的最后一句话说:“好书不老,常读常新”。

  我读完了确实是这样的感受。册子虽小,但内容真的是太丰富了。尤其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种名家的画作,我没见多的画几乎占一大半。我买的是电子版的书,里面的高清大图让我惊喜不已。我甚至看一部分就能写出好多心得,简直收获太多。

  我自身从15年坚持每日画画到17年真的这样一天不落地实行后,我慢慢发现自身想要表达的绘画风格。让我很开心的是,看我画的人也通过我的作品看到了我内心想要表达的情绪。我的画的确是我的心借由画面表达的形象来表现我内在的情趣的。这样的说法简洁而准确,非常棒。

  朱光潜的众多身份里面不包含艺术家这个头衔,不过他的确知道艺术为何物,也知道做艺术的人都应该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我们常常说,我们应该抱有感恩之心。我一直认为我们也很应该感谢一直努力的自身。就因为自身的不断努力才会遇到自同道合的朋友,才会收获朋友们的时刻挂念。去年也找了同龄人学了我需要学习的那部分画画技巧,收获了绘画技巧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朋友。我明白了美在于创造,更在于辛勤和规划。就拿我学画的那个美女举例,在别人眼里她成天就在吃喝玩乐。然而我看到的是,她用心安静地画画,为了拥有自身的独立工作室,默默努力好久。搬到新的'工作室什么事情都是自身做。当然别人看到的只是她发出的享受生活的美图。

  这就像我刚毕业的时候看到有位同事带寿司当午餐时想的一样,她好有钱可以买寿司吃。后来才知道那是她自身做的寿司。我现在出去和朋友们吃饭,她们都知道我做的饭很小资,一定要给我点颜值高的食物。我分享的生活状态中的每一张美图,都是我自身亲手创造的生活,很多人认为我每天都是在创造美。

  谈美这本小册子虽然内容不多,我却慢慢地读了挺长时间。借由书中的一段话来完成这篇读书笔记吧: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谈美》读后感 篇4

  在《谈美》中,朱光潜先生将一件事物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

  在“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中,对于一棵古松,木材商是用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用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则是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从经济、科学、美感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如只讲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如果说人类历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在“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中,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所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从局中和局外人物的角度进行的阐述。

  在“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结束的段落中,不需多言,读完此书,更见朱先生对美、对艺术理解的功力。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驻足停下来,看看眼前的风景,品味一下生活。

  从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中,我们可以学到看待一件事物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并且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内容也是不同的。看了《谈美》,我想,这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如:《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又如: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成语生生不息: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已: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如:《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又如:在天地,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道》)

  《谈美》读后感 篇5

  这几天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大体回顾一下,有不少收获。这些收获,不是在自己的认识领域开疆拓土,更像是考前老师拿着一幅思维导图,把自己之前接触过、学习过的一些东西梳理一下,升华一下。甚至让人有一种“嗨,这不都是一个题嘛!"的那种感觉。

  《谈美书简》这本书应该是初中、高中阶段的“必读”书目中的一员,现在才读,有种补课的'感觉。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我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内容高中时候的我能读懂吗?

  大概率是读不懂的。顶多也就是似懂非懂,然后不懂装懂。

  但是,我相信有很多中学生是能很好理解这本书的内容的。“悲剧与喜剧的核心区别,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文学作品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这些很多都是我上大学之后才慢慢接触,然后还只是一种模模糊糊、感性的认识。作为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我尚且如此,我姑且厚着脸皮推测,半数以上的学生在高中应该也是不太能完全读懂《谈美书简》的吧。

  但是,肯定会有学生能读得懂,他们也需要这样的书把他们脑海中不太成体系的想法梳理清楚。我觉得这就是设立一些“必读书单”的意义。不是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顾问”或“导师”,告诉你现阶段你需要读哪本,接下来应该再读哪本。对于大多数人,我们只能“广撒网”,把有营养的,学生能读懂的、应该读懂的,甚至以后能读懂、需要读懂的统统都列出来。我想这才是“必读书目”的意义。

  有人能在高中读懂像“谈美”这样书,而我那时读书更像是在“浏览情节”,就像视频网站上“三五分钟看完什么什么”。教了几年书,接触过不少非常优秀的学生,人与人差距真的是普遍存在的。那时候有人跟我说农村出来的孩子学文科考清华考北大什么的要比学理科更难,我是有点不服气的,觉得自己已经“懂得挺多了”。现在想想,大概率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差距这种东西,可能是“当事人”看不出来吧。

  《谈美》读后感 篇6

  很难想象,这本《谈美书简》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之笔。晚年汇聚了一生的心血写成了这本经典之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潜(1897—1986),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等。作者晚年时回顾了自己的美学生涯和自己独特的思想,也是给所有来信没有得到回复的朋友的一次集体回复。

  对美,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却是望尘莫及的。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老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都有了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我觉得这本书不但对中学生有益,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也很有收获。

  这本《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

  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

  《谈美》读后感 篇7

  我小时是最不讲究的那种小孩,鼻涕总是掉得老长,如果实在忍不住了就用手擦一擦。每次洗澡的时候,膝盖上全是土,水龙头冲的水都是土黑色,因为我特别喜欢趴在地上看蚂蚁,打画片。别人说我是叫花子,我就开心地笑。

  后来我不明白为什么文化人吃饭那么多繁文缛节,为什么要花几十块钱买一双别人看不到的袜子(后来证明是几百),还说袜子决定了一个男生的品味。我简简单单的活着,为什么要平添这么多的负担。

  后来听蒋勋说生活美学,给我说衣食住行的美学。上周又看唐顿庄园,生活精巧,餐具摆放之后,要用尺子测量以求符合礼仪。中国的互联网人把工作作为首要,放弃家人的陪伴,睡觉和吃饭的时间,印尼的同事却会在最繁忙的时候,放下所有工作,去做祷告。

  所以开始意识到,在一个不坏的时代,生存已经不是那么困难,真正觉得一个人幸福程度的,是我们精神世界。仪式感,艺术,便是一个人生活的质量的关键。

  朱光潜的书,前面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只是觉得,生活艺术化是朱先生的人生诉求,而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学会欣赏美,是生活艺术化的开始。我们每一个人不一定可以去从事严格意义上的艺术行业,去发现生活的`情趣,同样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史,打造成一件艺术品。

  另外,读书过程中比较意外的收获是对于道德的理解。最开始我以为道德神圣,是生活必需的准则,内心有严格的道德要求,并且看不起违背道德的人。后来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道德的变化如此之大,根本没有恒定的标准,而道德中也有很多违背人性,狭隘的一面,便轻视道德,而提倡追随本性。读完《谈美》,但是觉得挑选自己认可的道德,并且在生活中遵循,却是可以给人带来平静而持久的美感。这或许是人生更好地一种选择。

  唯有头顶的天空,和心中的道德。

  《谈美》读后感 篇8

  《谈美书简》是一本系统性的美学著作,是由朱光潜老先生所编著而成。《谈美书简》一共收录了13封信,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美学方法研究;二是美学范畴研究;三是美学实践研究。而我所选择阅读的是第八封:关于形象思维。

  在第8封信中,朱光潜认为文艺创作应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他认为形象思维就是想象,在西方,古罗马的菲罗斯屈拉特,近代英国的培根都强调过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屈原在《远游》中和杜甫在《咏怀古迹》里都使用过想象这个词。

  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形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但它们的功用是相同的,就是通过开动脑筋来掌握和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它们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认识活动。不同的是它们所运用的形式。思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掌握具体事物的形象,如声、色、形、味等,通常称之为感觉、印象、观念或表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经历了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便显出不同的特点:形象思维把从感性认识得来的各种映象加以整理安排,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抽象思维是把许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综合,求出每类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规律;形象思维由原始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而抽象思维则由原始的感性认识飞跃到抽象的`概念或结论。

  文艺创作就不能单单依靠形象思维。因为文艺不仅要用形象去思维,还要对形象进行重新组合和安排,以造出典型形象,即新的形象整体。文艺创作一般都有个构思阶段,思想情感白热化阶段,还有一个修改阶段。于我们学设计专业的同学,了解这是很有必要的。在创作时也要学会用形象去思维,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学了这么久的美学,也看过一些关于谈论美学的书籍,而朱光潜先生的这本《谈美书简》是为了回答美学爱好者陆陆续续提出的问题而写成的,由于特定的读者对象,作者不能不考虑如何才能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让读者能够读懂看透,从而使艰深的美学概念、范畴、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所以作者没有采用学术专著的形式。精确的语言解释抽象、深奥的美学概念、范畴、原理。让初学者能融会贯通。

  《谈美》读后感 篇9

  花了我近一个寒假的时间才看完一本薄薄的《谈美书简》,不容易啊,先给自己来点掌声鼓励一下,毕竟这并非是本人所喜好的文学,更何况本书的内容结构如此严谨,使我在阅读过程中多次自觉力不从心,但时间并非是虚耗的,收获暂且不谈质量,就数量而言还是有个数字的。

  《谈美书简》主要是以回答读者的来信为方式,虽不是系统的美学研究著作,不能从中见识到朱光潜先生的研究成果,但朱光潜先生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成功地引领我们步入美学的殿堂,并从一些关键的'角度为美学的入门者进行了解说,极富启发性。

  例如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针对美学是个旁涉很多领域的边缘学科,以及国内“资料太少”这一特殊性,朱光潜先生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不迷信翻译过来的书籍。

  但时代的变迁,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想法也有所不同了,朱光潜先生即使功绩硕大,但也早在1988年与世长辞了。当然,我在此并非是想否认他老人家的什么,仅想说:“只有不断地创新与改进才能成就更大的成功,否则辉煌也将只能是曾经的。”

  成语与世长辞: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行将遁迹山林,与世长辞矣。”又如:曹冷元那斑白的头发楂和胡须都烧焦了,脸上起着一片红泡,眼睛含着浑泪,与世长辞了。——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成语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如:《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又如:按我的政治思想水平、斗争阅历和知识能力,担当编选陈毅同志诗词的工作确是力不从心。——张茜《陈毅诗词选集·序言》

  《谈美》读后感 篇10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这种说法和我画画的理念不是不谋而合嘛!于是果断买了。

  书的最后一句话说:“好书不老,常读常新”。

  我读完了确实是这样的感受。册子虽小,但是内容真的是太丰富了。尤其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种名家的画作,我没见多的画几乎占一大半。我买的是电子版的书,里面的高清大图让我惊喜不已。我甚至看一部分就能写出好多心得,简直收获太多。

  我自己从15年坚持每日画画到17年真的这样一天不落地实行后,我慢慢发现自己想要表达的绘画风格。让我很开心的是,看我画的人也通过我的作品看到了我内心想要表达的情绪。我的画的确是我的心借由画面表达的形象来表现我内在的情趣的。这样的说法简洁而准确,非常棒。

  朱光潜的众多身份里面不包含艺术家这个头衔,不过他的确知道艺术为何物,也知道做艺术的人都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我们常常说,我们应该抱有感恩之心。我一直认为我们也很应该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就因为自己的不断努力才会遇到自同道合的朋友,才会收获朋友们的时刻挂念。去年也找了同龄人学了我需要学习的.那部分画画技巧,收获了绘画技巧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朋友。我明白了美在于创造,更在于辛勤和规划。就拿我学画的那个美女举例,在别人眼里她成天就在吃喝玩乐。然而我看到的是,她用心安静地画画,为了拥有自己的独立工作室,默默努力好久。搬到新的工作室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当然别人看到的只是她发出的享受生活的美图。

  这就像我刚毕业的时候看到有位同事带寿司当午餐时想的一样,她好有钱可以买寿司吃。后来才知道那是她自己做的寿司。我现在出去和朋友们吃饭,她们都知道我做的饭很小资,一定要给我点颜值高的食物。我分享的生活状态中的每一张美图,都是我自己亲手创造的生活,很多人认为我每天都是在创造美。

  谈美这本小册子虽然内容不多,我却慢慢地读了挺长时间。借由书中的一段话来完成这篇读书笔记吧: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谈美》读后感 篇11

  朱老说过,美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更小的说便是唯物主义。也就是说一切的艺术品与美都是从现实中出发而高于现实,引领人类进步的。唯物主义论倾向于一切源自于劳动生产,劳动使人进步,产生理想,从而有经济要求,有美的需求,我想这句话是适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次建筑——美的精神生活。而劳动生产和现实条件又决定着经济情况,而唯心主义恰恰颠覆了劳动生产与理想的位置。

  对于美感是一种倾向,还有更精确的解释。人是一个整体,他是有听觉、视觉、嗅觉、意志、思想等感官组成的。从前西方人分割开来看,以黑格尔等为首的美学大家们只注重听、嗅、视三感,认为美是客观的,与人的主观感觉无关。可正如上文所说,没有美感何来美?而美感便是人的意志与思想的一种倾向。可总结为:人是一个整体;美与美感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文中有一处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解释,我颇为喜欢。人是审美过程的主体,自然为客体,当然,主体也属于客体,人也是审美对象之一嘛。主体与客体并不是互相对立的两面,客体产生美,主体应而产生美感,二者为一整体。同时,人类的劳动生产便是不断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然,让它符合自身的美的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丰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就是肯定了自己,他的本质力量就在改造中自然对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强和提高了。”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而自然中有人类,人类中又有自然。马克思说过:“自然中所含的人性本质只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任何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他为旁人而存在,旁人也为他而存在——这是人类世界的人生活要素。只有这样,自然才作为人的自己的人性存在的基础而存在。只有这样,对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变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对与他就成了人。因此,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的完善化的统一体——自然的真正复活——人得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多么好的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啊!这不正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向往的么?我想那应该是最高境界的美了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谈美》读后感 篇12

  最近几天,我爸推荐朱光潜的《谈美》给我,我随意地翻了翻,发现除了书信没有其他的东西,觉得无趣就放了下来。过了几天,当我翻到傅雷写的《傅雷家书》时,我突然想到,会不会《谈美书简》也是本很好看的书呢?我便带着怀疑的态度读了起来,读完后才感到,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

  这本书中,写的都是朱先生自己的亲身经验以及他所总结的很多人生道理和观点。我觉得虽然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真的是把人生上许多不起眼的、重要的地方都勾勒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东西的重要性。我想如果只是单纯的把人生大道理写下来,我想不会有太多的人接受的。聪明的朱先生便用书信的形式,再加上用形象的语言解释抽象的美学感念,让我们很容易接受。

  在“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中,有几句话写得很好:“种田的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看,仅仅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却把道理说得那么清楚,而且也用了几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很容易接受。朱先生用很朴实很精确的语言将一系列抽象的美学概念给我们描绘了出来。其实我们应该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多去思考问题,考虑人家是怎么看我的,了解人家对我的态度;有时,也要了解到人家的生活方式适不适合我,而不是盲目的思考做决定。大部分人都会因为盲目而错失良机,总是会因为不肯定所以不好好坚守自己的东西。

  除此以外,这本书也诠释了很多的人生道理,让人百看不厌。难怪我父亲在我看这本书之前就告诉我,如果你看了这本书,精神领域基本上就上了一个层次。现在一感觉,真的是这样啊!小小的《谈美》,总共可能不到7、8万字,但是其中每行每列都渗透着朱先生亲身实践了一辈子的认真态度,不得不感动你我。我想他的这些文字会促使我一点点的成长,让我看到一个深层次人的所作所为。朱先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到了这里,难道我们不应该敬佩他嘛?

  《谈美》读后感 篇13

  第一遍读《谈美书简》只用了三天,因为朱先生深入浅出、妙例迭出的叙述完全把我带进了那个奇妙的美学世界,尽管这是看似枯燥的一本理论论着,但我去读得津津有味。由于初读时过于心急,错过了不少珍宝,于是我第二次再读时便采取了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的方式,笔记既包括原文的精华摘录,也有自己当时的阅读感悟。结果因为自己一向向往的“完美主义”,为了使笔记在日后更具参考价值,则第二遍的阅读边扩展为第三遍、第四遍、甚至后来很多内容都读了不下七、八遍。

  作者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直觉,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物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物的形象,然后提美。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直到我读完了朱光潜老先生写的《谈美书简》才找到了答案——和谐就是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只要去细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去仔细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发现生活中无处没有美。就拿罗丹的维纳斯塑像来说吧!它虽然缺少了两只手,但装上后反而让人感到有些画蛇添足。相反,正是因为那两只手的自然掉落,才给人一种和谐、自然的美感。

  对我们而言。外表美不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外表美只能取悦于一时,心灵美方能经久不衰。”我最近就听到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名叫黎永昌的局长在洪水泛滥之时,跳入急流中,为了救一名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小女孩,而牺牲。从这里,就体现出了一个人的人情美和心灵美的统一。这是一个人无法去刻意模仿的。这是一种内心美的流露,就像黎局长一样。

  生活中充满美,不是吗?

  《谈美》读后感 篇14

  人生需要艺术,艺术的浸润才会变得多姿多彩,艺术蕴含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但人生与艺术是有距离的,而不是直接接触的。

  在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中讲到:“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这句话说明人们不要用实用的态度或功利主义去看待一件事物,否则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使用价值上,而不是事物本身的美感上。那就不是在品味艺术,而是在评判分析事物。

  比如你去看一个宋朝的瓷碗,在看到瓷碗时,你会觉得它小巧精致、晶莹剔透,非常好看。但如果你想到的是你要用这个碗来吃饭,那么你就不会注意这个碗的外观造型,反而更关注这个瓷碗能不能盛饭的功能。即使这个宋朝的瓷碗再精美,你也不会过多关注,反而会因为它不实用而兴致阑珊。

  所以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就要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欣赏。

  不仅艺术欣赏与生活具有一定的距离,艺术创作与生活也有一段不长不短的间距。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艺术创作者创作艺术作品时,往往会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一字一句地把每个细节都原封不动地照搬进自己的作品中,而是要经过多重艺术手法的修饰或借助一些载体,才会创造表现出来。所以艺术作品反映了生活,但又不是c生活本身。比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他用细腻精微的笔触、浓厚的油墨,创造出了一位辛苦劳作,坚持淳朴的农民形象。当你去田地间看辛勤劳作的农民的时候,你不会认为他们有什么美感,反而觉得灰头土脸的。但罗中立借助笔,用独特的构图手法、色彩搭配、人物刻画,增强了整幅画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赋予了人物艺术美,创造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所以每和实际生活有一个距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要取材于生活,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作品艺术价值。

  不管是艺术欣赏还是艺术创作,艺术与人生之间都有一段是适当的距离。在艺术欣赏时,跳出功利和实用的范围,以玩味无用的态度观赏美;在艺术创作时,充分运用主观创造与客观反应和谐统一的方法,赋予作品丰富的艺术效果。

【《谈美》读后感】相关文章:

谈美读后感04-08

《谈美》读后感02-04

谈美读后感03-07

《谈美》读后感04-10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04-07

《谈美书简》读后感07-06

谈美读后感模板01-01

读《谈美》有感04-25

《谈美》读书心得02-22

谈美书简读后感范文06-27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