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06-26 18:41: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

  读了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书本是一样的,但教书育人的方法却有很多种。王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尤其是今天读到其中的一节"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时,感触较大。作者提到在与第一届学生聚会之时,他问他的学生,你们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比如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等,但是没有人提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是让自己成功的关键。从而让作者意识到: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成功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是我们无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种子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最终葱茏了他们的生命,而我们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绩、名次,在他们的生命之中却只是一片过眼云烟。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我们除了将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为善……学校一直强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责任、有智慧,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2

  一、第一章用叙事写作记录教育。王维审老师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讲述了他从最初一个农村出来,学历、知识、经验都处在最低水平,在深深的刺痛、焦灼的渴望、没有方向的教育路上行走的“菜鸟”老师,一路摸索,改变教育方法,寻找成长的其他方向,并找到了他独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记录教育,很多教师教育水平很高,评到各种职称,但却无法走得更远,因为缺乏写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不能进行反思也缺少了成长的底蕴和情怀,他的发展就会欠缺支撑远行的力量,有建树的名师都离不开写作的支撑,王维审老师就用文字将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记录下,在文字中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让别人在解读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二、第四章中有个小标题——常在细微处用心,这是我读完整本书感触最深的一段。小标题下面有段文字:“在细微处用心有两层含义看,一是说叙事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描写,二是说在提升提炼观点时要善于以小见大”。他说的是在写作时要注意细节,但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注意细节。大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习惯了教育的宏大,总喜欢把教育弄得庄严而隆重。其实,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老师,每天需要做的都是些普通的、琐碎的事情,尤其是一些装作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小事。

  我想,正如王维审老师说的换个方向走,不要让情绪左右自己,用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从每一个小细节中找到突破口,或许,坚守住这些“微小”,才是教育真正的力量。

  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可能暂时不用面对孩子叛逆时的种种情况,但这时的孩子个个充满着调皮的性格。当每次遇到孩子们出现问题时,我很多时候会不知所措,感觉头大,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更合适。只知道对错的一方进行批评,对另一方进行安慰,以为这样就是事情最完美的结局。但是在我阅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曾经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也不是最正确的方法。如果学着开导孩子们去面对矛盾,解决矛盾,可能到最后两个孩子会变成好朋友。因此我们作为老师需要去试着学习不一样的教育,而达到不一样的结果。

  再回顾王老师书中的内容,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绩或许是一把枷锁。有的学生在上学时成绩很差,在班里只能屈居于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绩的枷锁,给了他探索其他领域的机会,或许在学习上不是什么好手,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当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弱项时,就一定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这本书中王老师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较大的'孩子,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面对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别研究的比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么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时,我发现他的主角是一个学前幼儿,我便细细的研读了起来。的确,像王老师看到的这件小事在生活中发生的比较多的,大人在不了解孩子心理情况下,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他们,理所当然的进行着教育,那么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动的,如此一来教育的意义还有吗?显而易见。因此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课传授知识时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方法。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3

  暑假读了王维审老师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本身很没耐心看书,可是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王维审老师曲折的经历吸引了我。他以这段不一样的经历开始了他不一样的教育。书中没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只有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发生在了我们的身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在阅读这一个个清浅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时,也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初中时候的情景。也学到了老师的一些教育方式。想想自己现在面对的是小学,或许很多教育方式用不到,可是也有很多是大相径庭的。面对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教育的好坏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更应该深刻思考,用怎么样的教育去应对他们。

  我很赞同王老师最后的“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王老师认为写作才是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一次不动笔的思考往往是肤浅零碎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写作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清教育思路,一些自己的处理方式,一些自己的言语,都能在写作中得到反思。我们也能在写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寻找出不一样的教育。

  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相信坚持就会胜利。多关注身边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4

  我收藏了很多书,间歇性踌躇满志,买书如山倒,但是内心会被懒惰与拖延的力量束缚,以致看书如抽丝。比如说这本《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明明知道这是一本教育叙事的宝典,明明知道好多校长都强烈推荐老师们阅读,明明知道这是我所需要的营养。书签早已就位,只是从二月到五月,它就静悄悄地躺在我的桌子上,只差一个翻页。直到,拾光读写坊交流会,范老师强调共读这本《寻找不一样的教育》。

  范老师双手捧着这本书,虔诚又认真地娓娓道来:“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王维审老师是和我们一伙的——书中乐着我们的乐,苦着我们的苦,恼着我们的恼,悲伤着我们的悲伤,鄙夷着我们的鄙夷。每一个故事还原了有破洞的教育现场,接着又用教育理想的针线缝补了现场。”

  我疑惑地笑了起来,王维审老师和我们是一伙的吗?一伙,是指什么意思啊?忍不住翻阅随便开来,略略读了几个片段,哈哈,还真是好看!故事生动,讲述有趣,读来毫不费脑子,却好似给心灵开了一扇扇窗户,通透明亮。

  我读到了王维审老师用力的青春年华。学生时代的优异成绩,发表作文的荣耀欢喜,浪漫轻狂的诗歌梦想,两次高考的倔强努力,临时工生活的尴尬窘迫,公办教师的一波三折。王维审老师在文中调侃自己不像戏剧里那样——一个人一旦遭受磨难,总会迎来美好的未来。可是啊,“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身处低谷的年青的王老师,选择了咬紧牙关多走几步——用力修己,用心教育。我曾有幸见过王老师一面,讶异他年轻的面容,惊诧他爽朗的笑声,仿佛是一番没有被这世界欺负过的样子。我心里暗暗敬佩,这大概是“相由心生”——王老师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一颗积极向上生长的心。

  我读到了王维审老师教育叙事的写作秘诀。王老师在书中这样说:“写下去!坚持写下去!在困了、倦了、麻木了的时候,坚持写下去,就是写作的最大技巧。”诚然是这样,可是,我分明还看到了其他东西。王老师说他没有属于诗歌,诗歌也没有属于他,只留给他一段比别人更加艰难的生活。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那些年沉淀下来的文采,在教育叙事里发芽开花了。这世上本没有白吃的苦啊,要不然在王老师的教育叙事中,怎么会有信手拈来的“各种论据”,怎么会有曲尽其妙的“大事小情”,怎么会有点睛之笔的“深度升华”。

  我读到了王维审老师至深至爱的教育情怀。在这十个月的职业生涯中,有太多让我落泪的酸楚。我本以为我的安排就很“悲催”了,没想到还有甚者——读了这本书才知王老师的经历如此坎坷。和王老师的遭遇相比,我这些“悲催”简直不值一提。王老师在书中这样描述:“但是,如果我们以故事的情怀来理解这些疼痛,却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教育的.博大与高贵,从而拥有一种独立的、清醒的教育判断……你看,我就这样把痛点写成了幸福。”李镇西老师在《用爱心谱写教育的诗篇》里说:“判断一个教师的真爱,主要看他对后进生的教育态度”,“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的,是否卓越,更无关紧要,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王老师的教育叙事里正流露着这样的教育情怀。

  读着读着,便沉浸其中,范老师说得没错,王维审老师果然和我们是一伙的。陶醉在文字里,偶尔因感动而热泪盈眶,偶尔因沉重而面色凝结,偶尔因触动而豁然开朗,我竟有些遗憾没有早点看到这些文字,同时又有些舍不得读完这些文字。

  然而终将是要读完的,索性再来一遍吧。挤着时间读了两遍,合卷释手,我看着这本简装无华的书,抚摸它的朴素,感受它的深刻,这里的文字就像呈现出来的这般朴素又深刻,这里的教育也像呈现出来的这般朴素而深刻。我猜,这大概也是王维审老师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东西吧。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5

  马克斯·范梅南说:“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写出和不断写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正是具有这样的力量,它囊括了作者多年叙事写作中的优秀文章,从教师身边最真实的教育实例入手,通过讲述其与学生一起走过的那些故事,于细微处挖掘教育的本质与精髓,还原教育最真实的面目。

  读完王维审老师的这本书,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更好地理解。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遇到很多让自己想写的教学感受,有某节课的烦恼或者某节课的欢乐,每一次都有想写的冲动,但又不知从何入手,有时往往写到中途会因突然而至的其他事情就会放弃,心头会留下小小的遗憾,正不知该怎样为教学的感悟留下痕迹时,王老师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他将教学故事与自己的思想有机融合,在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的同时,渗透了教育叙事写作方法的指导。感谢王维审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趣事记录下来,让我知道了如何记录教育点滴。

  读到“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时,我的感触比较大。作者提到在与第一届学生聚会之时,他问他的学生,你们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比如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等,但是没有人提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是让自己成功的关键。从而让作者意识到: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成功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是我们无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种子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最终葱茏了他们的生命,而我们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绩、名次,在他们的生命之中却只是一片过眼云烟。所以分数、名次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全部,也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杆,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责任、有智慧,充满正能量的人,可以自立自强、品德高尚、顽强不屈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自由驰骋。

  我很赞同王老师让所有的努力都有目光追随。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希望得到表扬和认可,王老师在书中描述说,一个本来很优秀的学生,因长时间到不到老师的关注,就故意不做试卷,以此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我在最近的教学中也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我对这个特别有共鸣,平常的时候我们经常觉得成绩不好的同学,需要更多的`关注,但往往忽视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不要理所当然的觉得他们很优秀,就无须过分操心,再优秀的演员也需要掌声的鼓励,再优秀的学生也需要老师的关注。任何时候,都应该给所有学生心灵上的陪伴,让所有的跋涉不再孤单,让所有的努力都有目光的追随。

  王老师认为写作才是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一次不动笔的思考往往是肤浅零碎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写作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清教育思路,自己处理班级问题的方式,教学过程的不足,自己的言行举止及对学生的影响,都能在写作中得到反思,从而不断总结,寻找出不一样的教育。

  苏格拉底说过:不知反省的生活不值得过。带着思考阅读,带着思考写作,在阅读与写作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增长我们的智慧,我们才能不被教育的琐碎所羁绊,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充分的自由。

  教育是本永不完结的书,愿我们心中那自由的世界,永远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6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仔细阅读了王维审老师写的这本书,或许没有王老师亲身体会的那样深刻,但也让我内心和对教育的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想想自己,从学生生涯的结束走到老师这个岗位,我曾迷茫过,高兴过,失望过;看着每天的每一节课,每次考试的每一张卷子;我依旧没有清楚什么才是“教育”。

  王老师在这本书里面用了许多教育故事来阐述什么是“教育”, 在阅读这一个个简单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时,很多次,都让我回忆起了自己上初中、上高中那会儿的生活,激起了学生时代的感情。在这些故事里,我一会儿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时代和学习有关的一切人或事;一会儿又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心理、老师的处理方法,虽然这一个个故事大都和中学、高中相关。但也能让我联想到我所接触、面对的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可能暂时不用面对孩子叛逆时的种种情况,但这时的孩子个个充满着调皮的性格。当每次遇到孩子们出现问题时,我很多时候会不知所措,感觉头大,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更合适。只知道对错的一方进行批评,对另一方进行安慰,以为这样就是事情最完美的结局。但是在我阅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曾经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也不是最正确的方法。如果学着开导孩子们去面对矛盾,解决矛盾,可能到最后两个孩子会变成好朋友。因此我们作为老师需要去试着学习不一样的教育,而达到不一样的结果。

  再回顾王老师书中的内容,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绩或许是一把枷锁。有的学生在上学时成绩很差,在班里只能屈居于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绩的枷锁,给了他探索其他领域的机会,或许在学习上不是什么好手,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当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弱项时,就一定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这本书中王老师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较大的孩子,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面对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别研究的比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么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时,我发现他的主角是一个学前幼儿,我便细细的研读了起来。的确,像王老师看到的这件小事在生活中发生的.比较多的,大人在不了解孩子心理情况下,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他们,理所当然的进行着教育,那么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动的,如此一来教育的意义还有吗?显而易见。因此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课传授知识时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方法。

  最后再想想自己这一年的教学路程,依旧平平常常,中规中矩;如同王老师说的“教育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是的,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在坚持,既然在坚持为什么不能做的好一点。

  回头去想想什么是“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教育就是成长,或者帮助成长。”对于我来说就是走出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7

  在《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中,王维审老师通过记录身边发生的一个个典型的故事,进而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解决自己在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对于我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每当阅读这本书时,我总能联想到自己平时和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并且有时会思考这其中蕴含的道理。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种教育很清澈”。王老师在书中谈到:“现在回想起来,有一些事情真的很琐碎,但却有可能是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刻一再温暖、安慰、拯救人的力量;有一种教育很清澈,但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濡养人的灵魂,给人以前行的勇气。比如,那些焦黄焦黄的烤馒头。”对于复读班的孩子们,王老师并没有选择冷漠,相反,他用热情接纳了那群中考失利后回校复读的学生们;他用关怀走进了那群内心大多带着大大小小的'伤痕的孩子们的心;他用温暖帮助他们重新找回曾经的自信和勇敢。王老师在学生们最灰暗的时刻给予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这份温暖帮助他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再平凡的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学会欣赏自己,才能够领略到自信的魅力;学会欣赏自己,才会拥有奋起直追的勇气。”我经常跟学生们讲,不要总是去跟别人比,每个人的起跑线是不一样的,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羡慕别人上,不如把时间用在充实自己上。你总是看到别人的光鲜与亮丽,殊不知别人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努力。所以,不要总是抱怨自己做的有多差,而应该学会反思自己,并且给自己一次驻足,学会静下心来欣赏自己,或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其实,作为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给他们开始的机会和坚持的勇气,并告诉他们行走的方向和前行的方法。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无权彻底否定一个生命,或者简单地折断一个孩子成长的念想。”是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即便有的学生的成绩不好,我们也不能轻易地看低他们,因为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我们要给他们机会,并且鼓励他们,不要轻言放弃,或许未来的某个时刻你就会发现他们有了不一样的生活。

  有些事情很普通,也很平凡,可是有时蕴含在其中的道理却让人值得回味。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工作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有时和学生们交流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倾听他们的故事,同时我也会思考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我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尤其是在和学生们相处的过程中,这些事情或许会让我们感动,或许会让我们难过,又或许会让我们生气。但记住一点,学会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教育!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8

  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在我对未来还有些迷茫的时候,王维审老师所撰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一书让我对即将面对的未知生活充满了信心,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教育,也让我懂得了如何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多写教育叙事、多反思、多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最先吸引我的便是封面上的“不一样的教育”几个字,教育不就是教育吗?为何还有不一样的教育?带着这两个疑问,我开始阅读。这本书和我之前接触过的教育理论书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像那些专业理论书一样大多是对写作理论的知识讲解,比较枯燥乏味,而是运用一个个小故事循序渐进的为我们展开教育写作的密码,他将故事和写作指导相结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融入了教育叙事的写作方法,同时也向我们诉说了他眼中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在书本的第一章《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下面,他用一句简单的话讲述了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叙事写作:“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写作,不仅是为了戳破生活的真相,安顿生命里的痛感,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摆脱教育困惑的出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这句话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们想要到达自己想去的终点,有一个简单而又非常有用的方法,那便是进行教育叙事写作,就像王老师一样,当他感到颓废、无助时,他通过撰写教育叙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不仅如此这些文字还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另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我想,如果我也可以坚持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就算将来不能如此成功,用来回忆也是很有价值的。

  王老师用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他的每个故事都是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他用故事的形式来告诉我们遇到不同的情况应该如何去处理,当然这些方法的确是非常受用的,如果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相信我们的课堂会变得有趣而又和谐。此外,在王老师的`这些故事里还藏着我们经常忽略但是却值得我们深思的话,例如“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种载重,千万不要过分关注最终收获什么,而是要学会欣赏过程,欣赏一步步走来的细节和心情。其实,有时候也是为了看花”、“作为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给他们开始的机会和坚持的勇气,并告诉他们行走的方向和前行的方法。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无权彻底否定一个生命,或者简单地折断一个孩子成长的念想”、“教育,是一种人性的引领,绝对不能等同于企业的加工生产。一个孩子的行为好与不好是不能用分数来量化的,一颗心灵的纯净与否更不可能用数字来计算”、“教育需要谨慎,教育需要心平气和。对于教师来说,谨慎是对教育复杂性的尊重,是减少错误行为的必需。我们可以对教育进行千百次的反思,但是对于孩子的生命来说,教育没有如果”等等,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思考,就肯定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其实和孩子们一样,一直在成长,与其说我们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成是孩子们在陪着我们成长,因此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这样才可以在未来的路上走的更远,在未来的路上走出一片天地,继续加油吧!成长,一直都在!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9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 本书。通过他的文字了解了这个人,他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名师大家,就像他的网名“百分百草根”一样。但这个“草根教师”却一路走得虎虎生风,多姿多彩。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读书,观察,实践,思考,记录……用质朴干净的文字,透过独特的视角,让人读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王老师草根出身,成长道路坎坷。但他坚持写作十几年,选择用文字来安顿生命里的痛点,让写作与自己的精神和磨难一起扎根。写作之于教师的`成长毋庸置疑。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琐碎的故事一旦有了串缀,就可以变的生动起来。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或平凡,或悲壮。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天天生活在一个故事的海洋,天天有故事,时时有故事,只要关注,足以打动心灵。当你把这种生动而真实的教育生活展现在别人面前的时候,那就是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感动的不只有自己,还有他人。

  这本书当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真实与朴素,没有太过华丽的辞藻,但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在《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故事当中,诠释教育的本义: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把灵魂里的东西,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学生,比如善良、宽容,人格与品性;《丢掉的专业尊严》里面,用典型的例子抨击了当今的教育生活常态:老师们习惯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复杂的问题,从而丢失了为师者的专业尊严;在《别让过去成为生命的负担》中,通过大树被移植,就要去掉华丽的树冠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生命需要去面对一个新的开始,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时,那些曾经的辉煌与成就,就要懂得适时舍弃。

  读了王老师的教育故事,再次和学生相遇、和教育相遇,你的教育观应该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在教育之路上,不再追求鲜花和荣誉,而是守候一份宁静;教育不再是职业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掌声,会行走;没有掌声,亦会行走。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0

  我们大家都知道,《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是以教育叙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有些事儿甚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还遇到过。可是读后细思静想,为什么我们经历的类似事件不能够以教育叙事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我想,除去种种理由之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我们当时是否用“真心”去做。陶行知老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觉得,教人求真的师者,首先自己得“真”。我在王老师的书中读到了“真”。他的每一个小故事无不是与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被打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他人。因为他说的是真话,叙述的是真事,表露的是真诚,用的是真情,揭示的是教育的真谛。

  “原来教育就这么简单,无非是打开自己的世界,再进入学生的世界,完成师生之间一次没有任何芥蒂的心灵相容而已。”王老师如是说。人们也常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塑造孩子幼小的灵魂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我们打开了自己的世界,也进入了学生的世界,沟通与交流也不存在任何芥蒂,我们更需要真诚的灵魂去塑造孩子那幼小的灵魂。敞开自己的心扉,打开孩子的心灵,只不过是手段而已。这谁都能够做到。古往今来,那些大师级的老师自不必说,单是现在就有很多。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便是其一。我在他的“镇西茶馆”的公众号中读到他的《并不是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我读到了李老师那颗高尚的心。对于一个早已经声名远扬的特级教师来说,能够反思这一点,可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正如王维申老师所言:一个教师最大的业绩和成就,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荣誉称号,不在于你给了学生多少分数,而在于你为学生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可以延续终生的影响。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功成名就的李镇西老师,至今仍对学生用以真心、付出真情。对他而言,可不仅仅是对教育的坚守,那是对教育的挚爱。同样,王老师也是如此。从他的'个人经历中,从他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中,我读到了诸多大师级的老师一样的“真”。

  教人以“真”,我们自己得“真”。我觉得首先是真性情。周国平说:“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我们喝了太多的名师成长之路的鸡汤,可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并没有从根本上健壮起呢来?不是鸡汤有害,不是我们不求上进。从根本上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可以学方法,我们可以摘取皮毛,但如果我们的性情未改,结果也只能是打一针鸡血而已。

  其次是真诚。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相处要用真诚维系。我们与学生的相处也是如此。何况我们还要不时地与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缺少了真诚,且不说会平生许多事端,也会给学校带来麻烦,使自己的工作被动。我们要尊重学生。尽管有时我们是真的烦,可这就是我们的职业。怎么办?唯有对待所有学生都客观地评价。以公正、开明的态度对待学生,我们不要轻易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下结论,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当然,当学生出现缺点、错误时,我们也决不放任纵容姑息,开诚布公说明看法,进行交流和批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帮助他们矫正,监督他们的行动。积极的约束同样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事实上,只要我们付出的是真诚,绝大部分学生回报我们的也一定是真诚。尽管,个别的学生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加,他们也会渐渐的理解老师的初衷的。

  第三,王老师是用真话叙述真事儿。当班主任多年,我所带过的班级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儿。有些事儿,甚至与王老师所经历的事儿相似度极高。我也试着把这样的事儿写成教育叙事,不断地向教育期刊杂志投稿。可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如今反思一下,可能有其他原因,但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是要用真话叙述当时的真实过程。倒不是说,用所谓的真话编了故事。事儿还是那样的事儿。而是,当时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完美,可我们不敢承认。其实,卢梭的《忏悔录》何尝不是真话?老年巴金的《随想录》吐露的全是真言。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在读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们,又有什么不能承认的呢?其实,我们处理学生事情中的“失”,恰恰是我们以后教育的“得”。王维审老师在这本书中,这样例子还真不少。

  读完此书,如果我们也能够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梳理一个个令人为之感动,为之欣喜,为之沉思的小故事。我想,收获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吧。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1

  王老师在《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中的“做一个从容的教师”这篇文章中说:“作为教师,我们越是渴望成功,越是需要从容。否则,我们的一切忙碌只能是劳作,不再有创造的灵魂;一切追求只能是功力,不再有心灵的满足;一切质量只能是分数,不再有成长的本原。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舍弃一些,做一个从容的教师,享受生命,享受教育,享受人生该有的那份惬意和幸福。这,也许才是教师最应该拥有的生命底色。”

  读完王老师这本教育叙事集,内心很有感触,虽然我从事的是特殊教育,但作为教育者,其实本原是相同的。这本叙事集,很有吸引力,我喜欢看这本集子里的教育故事,那一个个平常的故事里,充满了王老师的教育智慧,王老师是一个用心的老师,用智慧去引领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

  教育底色该是怎样的?这是王老师一直探寻的,在探寻中与他相遇的学生,有成绩优秀的,但这些学生的故事并不多,往往能触动王老师智慧的就是那些常人看起来很难管教,很调皮而又叛逆的孩子们。

  “我们不做孩子太久了”这个题目就在告诉教师们,要低下身子想孩子所想,而不是想当然,不是凭借所谓的经验给孩子们扣上了帽子。在生活中,这样的老师太多了,就是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的老师,那种猜测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有时真的令人唏嘘。

  特殊孩子因为语言的障碍,思维比较简单,当年那些聋孩子,因自身听不见,想象力反而特别的丰富。如果有同学做错事,他的同学就会描绘的“有声有色”,似乎他就在现场,这样的描述,如果老师相信,那真的很可笑了。“眼见为实”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这样的语句理解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是很难深层理解。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梦想”在告诉我们,现在的梦想孕育着将来的生活,并不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就能清醒地找到自己梦想,就能渴望将来过怎样的生活,此时就需要老师的'引领,让学生们确定人生目标。当年的我,就是在一位好老师的引领下,确定了我要怎样的生活,我不想像班主任所描述的那些村里的“识字班”那样等待出嫁,当班主任说这些“识字班”时,我才明白我将来所要面对的生活和命运。当我做老师后,在学生走进青春期时,我也要引领她们确定梦想,朝着梦想起航。当年犹豫着不知道该拥有怎样梦想的浩,我告诉他他有绘画能力,可以在这方面努力,如今也成为了省级会员,绘画水平也是相当不错了。当年那些渴望读大学的孩子们,如今也已经大学毕业。接受过高等教育,我希望他们的人生更丰富一些。

  作为特教老师,内心并没有想获得成功的想法,我不知道特殊教育该应该有怎样的成功,我们所有的付出和努力只不过和常人相比都是作为人最基本的能力,而我们特教老师要费尽心思把这些特殊孩子拉出无声的世界或者自我的世界,而这些就足够我们去探索的了。

  无论当年的聋孩子还是现如今康复的自闭症儿童,他们因自身障碍造成的语言障碍,让他们无法走进正常人的行列,不懂这个世间的人情世故,不懂社会规则,不懂社交,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语言障碍的解决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的过程。当年那七名学生的语言障碍的攻破,足足用掉了我最好的年华。在这十一年的漫长的坚守中,如果老师不从容,不淡定,追逐名利,这些孩子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名利?带着这七个孩子在荒芜的小路上探索着,我获取的是心灵的满足和愉悦,获得是探索者一次次的小小惊喜和精神世界的富有,我们如同在大自然中探险,孩子们从懵懂无知到懂世事的少年,这其中经历的风风雨,已经让我拥有了淡然的内心。

  打破枷锁,赢得自觉的力量。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探索,我还带孩子们行走在艺术天地里,那小小的兴趣小组,足够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技能。剪纸从剪刻到装裱,让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我们也创造了许多成绩,让孩子们获得自信,用艺术丰盈他们寂寞而孤独的世界,让他们懂得这个世界是充满趣味的,只有自我的丰盈,才能让无声的世界过得丰富而有趣。从学前就引领他们阅读,写作,这些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语言障碍,更多的是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无声世界里有文字相伴,灵魂不再孤单。通过阅读,了解社会,与他人沟通,获得交流的愉悦。

  如果仅仅为了拿点分数,说真的,那真的太容易了,无非就是多练习,多做几遍。但学习语文不是仅仅看眼前的那点分数,而要看似剑走偏锋,扩大孩子的阅读领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用文字抒发自我,表达自我。

  这些拓展不会短时间就会看到成效,需要漫长的坚持,引领,才会慢慢地看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当年市里组织作文比赛,我们班的学生五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这个成绩获得,在当时,我觉得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已看到我的探索之路是正确的,这些孩子在文字世界里完全有能力达到很高的水平。写美文,编故事,写读后感,写随笔,轮流写班级日记,从一年级就坚持每天一篇日记,假期也如此,这样的坚持走到最后,我还会为最后的中考成绩而感到意外吗?

  中考结束后,面对他们的成绩,我更多的是在回首走过十一年时光的点点滴滴,有委屈,有挫折,有想放弃又重新站起来的勇气,风雨中的坚守,不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一直走到最后,而是内心在慢慢地变得强大,再强大。从容面对得与失,他人的认可与不认可又能怎样?我的坚守不是因外界的荣誉和鲜花。我已让这七个孩子完全走出了无声的世界,他们能走进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他们不会因语言障碍而被社会隔离开来,这就是我最大成功。

  王老师说:“什么才是理想的教育?敬业未必专业,那些靠挤压和威吓得来的分数,既不会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幸福,也不可能给教师以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执着的坚守,也会带来一些伤痛,咽炎的发作,让家长们很是心疼。“张老师,休息一下吧,孩子的语言学习也不是一两天就会有变化的。”工作三十年,第一次请病假。虽然家长这样宽慰我,但我知道,这么多年的康复让我养成了每天的坚持,这些孩子最后语言障碍的解决,就是不放弃每一天,唯有坚持加智慧,才会让孩子走出孤独的世界。

  在工作生涯的尾端,我依然尽心尽责,因面对这个孩子,就是这个家庭的全部,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只要家长与我密切配合,紧跟我的步伐,孩子就会有质的飞跃。皓能够用拼音和汉字写简单的日记了,他心智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提高,让他的表达飞速向前发展。

  “妈妈,别生气了。”他懂得关心他人,知道妈妈在他的生命里很重要,知道找不到妈妈要找警察,要记住妈妈的电话号码。在玩游戏时,遵守规则,玩得不亦乐乎。在幼儿园能够学知识,回到家能够反馈给妈妈,这才是真正的融合教育,而不是在幼儿园里随班就坐。

  做一个从容的的特教人,与这些特殊孩子相伴,我们就会慢慢修炼一颗淡然之心,对生命的解读会更加深刻,对教育的理解更会有独到的见解。从事特殊教育,让我明了,人生就是一场自我修炼,修炼内心,修炼从容。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2

  王老师说,“教育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是啊,大家都在一个学校,每天都是一样的时间,有充实,也有埋怨,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下来,并且,还将坚持下去。

  王老师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最真实、质朴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从《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中,我们读到了一个真正的执着于教育事业,用生命诠释教育的真谛的王老师。从《早读哭泣的孩子》、《懂得欣赏,比什么都重要》等故事中,我们读出了教育不是简单的命令或判断,教育需要智慧。从《行走也是一种教育》、《种瓜,也是为了看花》等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学生生命,充满希望和欣赏,慢慢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的师者情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栽种,千万不要过分关注最终收获什么,而是要学会欣赏过程。

  静下心来,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也曾无数次活跃在各种比赛的舞台上,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教育究竟是什么,我有些迷茫了。在书中,王老师说:“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或者帮助成长”。但我相信,更多的老师对于教育是什么仍然没有答案。因为,若要有自己的教育定义,不但要通过长久的教育实践,更要通过不断地记录、反思、总结来找到答案。

  不一样的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领悟,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用心去感悟,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育中的有爱人,在教育叙事中寻找不一样的教育。

  读王老师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写教育叙事,贵在坚持。我也有通过博客的形式“幼儿成长简记——某某某”在记录着一些孩子的问题与成长,以及我当时的一些感触与思考,但是,缺乏的就是坚持,尤其是如今有孕在身,精力更加不够用了吧!我想说的只是尽量多的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去发现他们的问题、成长并加以记录、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要摒弃对孩子的偏见,用欣赏的眼光帮助孩子打破生命的盲点!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3

  当我拿到王维审所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时,心里不禁嘀咕,怎么不一样,难道不需要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不需要让孩子上课要有上课的样子?不需要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知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势必会慢慢演变成我现在的这个阶段。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眼神还是不由自主地被“不一样”三个字所吸引。

  读完这本书之后才明白,那些但凡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必然是有和常人所不同的.地方。这个不同的地方并不是在于你有想法,这只是前提,如果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是不会出彩的。这也是书中王维审老师的想法。我们都是躬身于教育第一线,每天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其实教师工作不累身,最关键的是累心。我们每天都是在用心和孩子交流,每天都用心上课背课,每天都用心去处理孩子家长眼中的“大事”。正因为如此,我们每天身心俱疲,下班之后再有自己的生活已无暇去整理了,其实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只是我们之所以成不了名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每天喊着累的幌子不去记录,二是因为我们不经常写东西,以至于不会写,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写。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不能走得更远的原因。

  我现在教的是低年级,孩子的自控能力差、认知水平低,常规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常常有学生在上课时坐立不定,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时他一会儿身体前后摇晃,自娱自乐;一会儿又和小朋友窃窃私语,当我提醒他两遍未果后我让他和另一个犯同样错的小朋友站在一边反省。刚开始他完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等过五分钟后,我先找另一个孩子谈话,她认识到错误我便让她回到了位置上。也许是没有了别人的陪伴,他开始紧张起来,表情也不像先前那样愉悦了。于是我板着脸说:“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站在一边吗?”但是他的答案却是出乎意料的,他哭泣着说:“因为你不喜欢我”。我微愣了一下,但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马上说:“老师不是不喜欢你,我喜欢每一个小朋友,但是我不喜欢你的行为。”听了这话,他似乎平静了下来,经过我耐心的讲解,他终于知道了“真正”的原因。

  通过这件事,我想我需要重新开始,多与孩子们交流,多点耐心,多点宽容,多点忍让,多点笑容。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4

  首先,感谢学校的共读一本书活动,给我推荐了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

  读了这本书,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作为一个新入职的老师,我还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思考这些故事,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育琐事上,这让我出现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困局。读了这本书,我感到豁然开朗。

  教书育人的方法有很多种,王老师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尤其是今天读到其中的一节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时,感触较大。作者提到在与第一届学生聚会之时,他问他的学生,你们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比如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等,但是没有人提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是让自己成功的关键。从而让作者意识到: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成功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是我们无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种子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最终葱茏了他们的生命,而我们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绩、名次,在他们的生命之中却只是一片过眼云烟。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我们除了将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为善……我们学校一直强调乐思教育,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是乐思教育?乐思教育与我们平时严格的日常习惯养成是否冲突?与老师自己本身的教育理念是否冲突?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找到答案,但是找到了寻找答案的途径,那就是在教育实践中仔细的寻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教育之路漫长,学习之路同样漫长!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5

  老师的作品《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我怀着学习的态度走进了王老师撰写的一个个教学事例,与其说是教学事例,可能用“故事”来形容更为恰当。品着这淡淡的两行字:“一本清浅而深刻的教育故事”“一部关于教育叙事的写作宝典”,进入了暑假的充电时间,淡然恬适。整本书,既有对一线教师叙事写作的精要指导,又有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和反思,堪称教育叙事写作的范本。王老师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最真实、质朴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很多教育著作里面多是对写作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枯燥难懂,所以读着读着就放弃了。很幸运的是,自己选择了王老师的这本书。他将故事和写作指导有机融合,在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的同时,渗透了教育叙事写作方法的'指角色。而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我们在出演着教师这一相同的角色,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却又百般相似。可能这条道路顺风顺水,也有可能坑洼不断,有可能平常无奇,也有可能精彩绝伦,但不管怎样,庆幸的是,我们都在坚持,还没有选择放弃。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第二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第三章: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第四章:精心讲好自己的故事;第五章: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个地方。

  一、第一章用叙事写作记录教育。王维审老师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讲述了他从最初一个农村出来,学历、知识、经验都处在最低水平,在深深的刺痛、焦灼的渴望、没有方向的教育路上行走的“菜鸟”老师,一路摸索,改变教育方法,寻找成长的其他方向,并找到了他独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记录教育,很多教师教育水平很高,评到各种职称,但却无法走得更远,因为缺乏写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不能进行反思也缺少了成长的底蕴和情怀,他的发展就会欠缺支撑远行的力量,有建树的名师都离不开写作的支撑,王维审老师就用文字将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记录下,在文字中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让别人在解读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二、第四章中有个小标题——常在细微处用心,这是我读完整本书感触最深的一段。小标题下面有段文字:“在细微处用心有两层含义看,一是说叙事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描写,二是说在提升提炼观点时要善于以小见大”。他说的是在写作是要注意细节,但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注意细节。大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习惯了教育的宏大,总喜欢把教育弄得庄严而隆重。其实,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老师,每天需要做的都是些普通的、琐碎的事情,尤其是一些装作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小事。

  每章节都有几篇小故事,看似每个小故事都不一样,却都处处有着联系。作者借助一个个故事循序渐进地为了我们展开了教育叙事写作的密码,用一个个简短却又生动的教育故事为每位读者敲开了不一样的大门,正所谓一本书,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收获。而这一个个寻常教育生活中的真实的小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教育的智慧和师者的情怀。既为我们解疑答惑,也为我们提高了思想境界。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第三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许多新老师的疑惑。在积极与怠慢中徘徊不定,最终会选择哪一方,更为妥当的说法是:会妥协于哪一方呢?当然,对于出于怎样的感想自己会写下这样一段话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不妨跟着我继续走走看看,接着,我在本书上陆陆续续写下了一些只言片语,比如:意愿大于能力,教育的力量往往体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我们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包容、善良、接纳、鼓励等等,一直到最后几页,我写了这样一句话,不管在怎样的制度下,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体验到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真真正正的好好的爱这一行。说实话,也早已忘了当时自己为何这么的激动,但结果总归是好的。相信大家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深深地体会到这本书的力量了吧!王维审老师对自己在教育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问提进行细节分析,积极反思,认真归纳,使自己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有心人,多少年磨炼下来,他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育感”天赋异禀的人。王老师用了教育叙事的方法,将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进行阐述,从中告诉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才可以改变教师的行为,教师的精神世界才会慢慢丰盈。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04-30

寻找寻找作文03-07

寻找快乐03-03

寻找秋天03-02

寻找的作文10-16

寻找春天02-27

寻找的作文11-21

寻找读后感09-19

寻找春天的足迹02-28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