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8-27 08:05:16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1、测物质溶解度。

  2、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1、实验室蒸馏石油。

  2、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1、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2、苯的硝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是指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化学反应,微观上是有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许多规律,这里进行简单的总结。

  1、守恒规律

  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重要的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恒。守恒规律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以及方程式的'配平问题。

  2、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高价,只有氧化性,如浓硫酸中的硫是+6价,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低价,只有还原性,如硫化钠的硫是-2价,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二氧化硫的硫是+4价,介于-2与+6之间,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存在,但还原性占主要地位。物质大多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体现出各种元素的综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价氢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2价硫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3、难易规律

  还原性强的物质越易失去电子,但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氧化性强的物质越易得到电子,但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这一规律可以判断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例如Na还原性很强,容易失去电子成为Na+,Na+氧化性则很弱,很难得到电子。

  4、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用这一性质可以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如2HI+Br2=2HBr+I2,氧化物Br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I2的氧化性。还原剂HI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HBr的还原性。

  5、歧化规律

  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的特点: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如Cl2+H2O=HCl+HClO,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歧化为-1价和+1价的氯。

  6、归中规律

  (1)同种元素间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时候,其产物的价态既不相互交换,也不交错。

  (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存在中间价态时,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物质和低价态物质才有可能发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反应。如浓硫酸和SO2不能反应。

  (3)同种元素的高价态氧化低价态的时候,遵循的规律可简单概括为:高到高,低到低,可以归中,不能跨越。

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2

  常见事故的处理

  事故处理方法

  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盖

  钠、磷等失火迅速用砂覆盖

  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

  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

  碱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

  酸、碱溅在眼中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

  苯酚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

  白磷沾到皮肤上用CuSO4溶液洗伤口,后用稀KMnO4溶液湿敷

  溴滴到皮肤上应立即擦去,再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

  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撒上硫粉

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3

  1、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2、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3、其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元素是Cl

  4、其单质是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5、其氢化物沸点的非金属元素是O

  6、其单质是轻的金属元素是Li

  7、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8、熔点小的金属是Hg

  9、其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10、导电性的金属是Ag

  11、相对原子质量小的原子是H

  12、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13、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是Fe

  14、组成化合物种类多的元素是C

  15、天然存在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K

  17、地壳中含量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8、地壳中含量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9、空气中含量多的物质是氮气

  20、人体中含量多的元素是O

  21、相同条件下密度小的气体是氢气

  22、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氧化物是水

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4

  (1)原子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原子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低能量状态。处于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5

  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2、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XX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

  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3、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4、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看几看)

  1、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2、看是否可拆。

  3、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4、看“=”“↑”“↓”是否应用恰当。

  4、离子共存问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淀: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气体:CO32-、HC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

  1、H+和OH-生成H2O。

  2、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HCO3-+OH-=H2O+CO32-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常见这四种有色离子)。

  2、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OH-。

  3、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6

  一、钠Na

  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O2反应

  常温下:4Na+O2=2Na2O(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

  加热时:2Na+O2==Na2O2(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Na2O2中氧元素为-1价,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

  2、钠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实验现象:“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

  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3、钠与盐溶液反应

  如钠与CuSO4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H2O反应生成NaOH与H2,再和CuSO4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总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

  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

  4、钠与酸反应:

  2Na+2HCl=2NaCl+H2↑(反应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5、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终变成白色粉未(终产物是Na2CO3)。

  二、铝Al

  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属轻金属)、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

  1、铝与O2反应: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加热条件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

  2、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H2生成,也能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3Cu(NO3)2=2Al(NO3)3+3Cu

  (2Al+3Cu2+=2Al3++3Cu)

  注意:铝制餐具不能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3、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三、铁

  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易生锈,但生铁(含碳杂质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原因:形成了铁碳原电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XX钝化。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3、与盐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4、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高一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点总结12-01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24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5-17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知识点总结01-30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24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热门】06-09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1-13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5-27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08-23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