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反思> 《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7 23:38: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雨点》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点》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教学反思1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唱歌曲之前,我先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的简单训练,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节奏谱,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节奏概念,如果单纯看节奏的话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结合本课歌曲内容,用导语引出学生对雨的声音的认识,然后巧妙的问学生:“小雨一开始下的很慢,是什么样子的呢?”结合乐器复习,用沙球模仿节奏 “ⅹ ⅹ”并且逐渐加强难度,出示节奏 “ⅹ ⅹⅹ”让学生一边用沙球模仿一边嘴里念,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很快被激发了,然后我引导学生自己创编节奏,设计情景,“小雨越下越大,还可以发出怎么样的声音呢?”学生在小组内激烈的讨论了起来,并且争着用沙球来模仿,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ⅹⅹ ⅹ”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自然掌握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歌词的学习,我也在与学生的交流联想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我用问答的方式,提问:“小雨落下来,会落在哪里呢?”“落在那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样做,学生也更容易记忆歌曲歌词。歌曲歌谱上只出示了两段歌词。而实际歌唱过程中会有三段歌词的演唱,因此,我把中间一段落进鱼塘里的歌词设计为学生创编部分,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放在里面来演唱,学生觉得很新奇有趣,学习气氛也相当好。正确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积极采用接唱的方法,先让学生把“小小雨点,小小雨点,沙沙沙沙沙”部分练唱完毕,而我则和学生用对唱的方法,把后半部分接完,一两遍下来,学生很快就学会了重复多变的演唱,再唱下去就很轻松。

  本课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学生在设计节奏型的时候有出现和预设内容不同的节奏,也有出现了3/4拍中的节奏型,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很苦恼,因为这并不能称之为错误,但是又不符合本课的设计要求,所以在设置要求目标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提示的范围。再者,设计动作的时候过分强调动作的统一,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后来我改变了方法,让学生先自己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再进行总结,效果好了很多。

《雨点》教学反思2

  一、教材分析

  《小小雨点》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充满着天真浪漫的童情。全曲为四二拍子,大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节奏密集,旋律欢快、充满活力,描绘了小小雨点从天空上落下来时,小花朵与小麦苗高兴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愉快心情。从《小小雨点》密集、轻快的节奏,级进、小跳的旋律等艺术要素中体会“小雨点”活泼跳跃的形象。根据艺术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发声及演唱方法,乐于参与艺术的表现和即兴创造,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会唱歌曲《小小雨点》,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艺术活动,能正确选择雨声为歌曲《小小雨点》伴奏。

  (2)通过综合活动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

  2、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中感受自然带给人们的美丽。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小小雨点》,并能够通过声音及动作表现。 难点:创编适合的歌词表现歌曲。

  4、教学准备:学生自制沙锤

  二、教学过程

  精讲巧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三、教学手段:

  以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结合多媒体动画创设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从多媒体动画中去感受,发现和判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边看动画边听雨声,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得学生明白自然界的万物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并能很直观的分辨出适合《小小雨点》的伴奏雨声。运用多媒体动画范唱歌曲《小小雨点》,去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导入

  我运用多媒体动画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说你在图画看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边看动画边舞蹈。

  (二)情感体验学唱歌曲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师生和谐配合的教学氛围。在学生歌表演时老师参与其中,做到师生互动,以情感染学生。我把自己当作了小苗、小树、花儿、鱼儿,尽情地唱游,尽情地欢笑。与孩子们一起轻快地舞蹈,让学生唱得轻松,跳得愉快,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三)歌词创编展示自我

  让学生创作歌词、倾听自己的内心音乐,引导学生懂得不只有小花和小苗需要雨水的滋润,这样孩子情感得到了深化,思维得到了拓展,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是“动”的艺术,我觉得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音乐知识的无穷乐趣。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考虑到了音乐学科的特点、课时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电脑媒体的介入,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给学生良好的艺术熏陶。

《雨点》教学反思3

  《雨点》这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非常优美,富于儿童情趣的语言,让小朋友认识水的世界。描写了雨点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状态,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满童趣。

  首先我认为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一、唤醒“读”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简洁而明快的导入能激起学生们“想读书,要读书”的欲望。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读书时,会给他们暗示和鼓励的语言。例如,用“认真读课文,你们就会明白的”这样的话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学中,我不但注意对学生读书的训练,而且还引导学生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来说,这样可促进学生对句子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语感的表达。

  二、用心去“体验”

  “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我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带着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诗歌内涵。如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几个关键词让学生亲自摆一摆姿势,说说自己的体会,并结合实际生活加入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朗读起来才会动情。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

  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也来当回小诗人”拓展说说雨点还会落在哪里?雨点还会怎么样?使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课堂再次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反思:

  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入选语文书的每一篇都是绝佳的范文,怎么样从这些例子中剥取真核呢?还得从文本出发,不断地反复地品读咀嚼文章的味道,烂熟于心,再精心设计备课,同时又要注意不可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机会。

  我没有很好地把握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即识字写字的教学,相反在理解上花了大工夫,还将适于发散思维的`拓展训练提前拉入第一教时,挤占了识字写字背诵的时间,使课堂写字到最后匆匆而过,没有将最关键的把握住。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扎实有效地把握住识字写字教学是我将要努力的方向。单纯的识字教学即把生字词语集中出示,请小朋友认读,这种方法较机械、枯燥,暗自也觉得实在是不妙的教学方法,于是新奇于随课文识字这样一种有趣的教学识字方式。但是没有试过就不知道,随课文识字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教者花的功夫非比寻常,怎样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识这些词语,都要经过巧妙的设计与安排,有时就为教一个字,就要想各种方法,一种方案不行再换另一种,能将识读同步,做到不留痕迹,定然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教案,无数次的课堂实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出发点是识读同步,而往往在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识读同步,或是没有巧妙构思、操作未达到成熟的时候,就容易流于形式,只见一个花架子而已。对我来说,对识读同步这样一种教学方式还需要做更多的学习

  一堂课教完,有时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就好象一句说完的话却没有画上句号一样,那么课堂教学中的这个句号就可以说是巩固复习的环节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忽视了巩固复习的环节,而不适当地进行还不成熟的拓展训练,反画蛇添足,本末倒置了。巩固复习其实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的作业,它是一种总结,更是一种提炼和运用,方法更要求多样灵活,那么即使是复习已学的内容也会是其乐无穷的。

《雨点》教学反思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雨点儿》这篇课文,不仅仅要告诉学生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还蕴涵着更具有人文性的东西。这要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让学生感悟到虽然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但它们的生命同样精彩。因此不仅要教会孩子们一般的语文知识,还要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在学习中学会做人。本课的难点就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在学习中学会做人。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通过学习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可是语文教学不能像常识课那样教学,因此我的教学目标设为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都能达到这个目标。

  在课上关键还在于朗读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于正处于阅读起步阶段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让他们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兴趣,从而喜欢阅读,是这个阶段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课文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学生爱读并且能自己读懂。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以读为主线,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创新,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雨点的纯真。但是美美地读一读,比赛读一读,分角色读一读,关键都要在学生对本篇课文熟悉的情况下,可是这节课学生显然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要想让一年级的小孩子刚刚接触这篇文章就能很有感情地朗读确实目标定得有点高,除非课外教师让学生去把文章读通,所以学生在课上读起来还不能很好的表现他想要表现的感情,甚至还有些拖。这也许也是在告诉我:以后的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雨点儿》时,我首先用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为上好这堂课打下基础。

  我认为,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的畅想。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美丽畅想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行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在课文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元的学习策略,如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响并茂的效果,为学生学习创设美好的想象空间,提供学生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美美地学习课文……如,在课始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跟着音乐数雨点儿,把雨点请到我们的教室里来,和雨点儿交朋友,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在第5段教学中,我运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电脑课件展示雨过天晴,满眼是红艳艳的花,绿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叶片上滚动,蜻蜓、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田野里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绿的小芽的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感情朗读第五小节。教师适当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雨点》教学反思5

  《雨点》教学反思此次校“七彩杯”我选择了《雨点》一课进行备课和上课。《雨点》是一首儿童诗,四句话,分别写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不同动态。语言简练,富有童真、童趣。

  整堂课我设计了:雨点落在什么地方?在这个地方干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去统领全诗。其实这个问题,对于一下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他们很轻松就找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这几个地点,之后我再追加提问,点出了三点水偏旁的寓意。但在这些地方干什么,这是这个理解课文的中难点。关键是要学生通过睡觉,散步,奔跑和跳跃这几个词,其理解雨点在这些地方的状态。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利用了多媒体的技术,找到了雨点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形态的录像材料。同时我也想到了,可以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理解。但是,在课堂的处理上,顺序的呈现还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其实睡觉一词,可以直接让学生睡一睡,一小会儿安静的片刻,无需多媒体的'辅助,学生就能体会到小池塘里水的安静,自然在朗读是会轻轻地读,慢慢地感受。在处理跳跃这个词时,因为班级里很多孩子并没有看过大海中翻滚的浪涛,可以直接先将录像展示给学生,给他们直观形象的印象,帮助他们理解就可以了。

  在对四句话的处理上我还是很满意的。我并没有给学生全部包办,而是通过先用第一句讲解方法,第二句适时讲解并点拨,第三句自己试着读,试着理解,第四句指名读,听听他读懂了没有。一步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掌握读书理解的方法。

  总之,有优点,也有遗憾。但教学上没有非常完美的,今后我将更加努力。

《雨点》教学反思6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在教学中贯穿以下教学理念:

  一、“趣”字引路,让识字教学水到渠成。

  与生动有趣的文本内容相比,单一的识字环节往往是一个不受学生喜欢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来,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本堂课作为本文教学的第二课题,识字环节已经初步完成,重要的是通过复习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把生字全都写在一个个的“雨点”上,设计了:“开小火车叫生字宝宝的名字----把拼音宝宝藏起来读一读----送雨点儿回家”等学生喜爱的方式来巩固生字,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等把生字宝宝全都“送回家”之后,又让学生联系板书读一读,进一步巩固了生字学习。

  二、重朗读指导,营造氛围,激活文本,让学生畅所欲言。

  语文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跨时空的心灵碰撞、情感交流,在角色换位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注重让学生阅读文本,深入文本。在教学课文之前,我向学生推荐了许多写雨点的小诗如《雨后森林》、《雨点沙沙》、《欢迎小雨点》等,让他们充分阅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很多的时间花在了阅读课文上。在学生自由读了2-5小节后,我每小节各指名2-3个同学进行了朗读,并请学生评议。在读了课文的第2小节后,为加强学生对问句的理解,在进一步明确了问号的意义后,我把“大雨点”粘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一个范读:“你要到哪里去?”请学生通过听与看,揣摩一下当时大雨的心情。学生纷纷举手:“大雨点很开心!”“它觉得很自在!”“那谁来做做快乐的雨点儿?”指导朗读好大雨点的话。紧接着让学生再读小雨点的`话,体会它的心情,交流。进行对话朗读训练。因为有先前的体验在里面,所以学生读得比较投入,仿佛自己就是雨点儿了。让在学习了第5小节后,学生已经了解小雨点使“原来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使“原来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我在板书更多的花草后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花小草们在雨点的滋润下,长得更红了,更绿了。它们会对雨点说些什么呢?用你的小耳朵仔细听一听。” “小花小草会说:‘谢谢你们,雨点儿!’”“哇,真爽啊!”“让我喝个够吧!”

  三、深入浅出,拓展文本,寓教育于无痕

  本文描写了大小雨点儿去了不同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分别给这两个地方带来了不同的变化,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锦上添花美,雪中送炭美。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无私地给于帮助。在课文学习中,我没有也不可能把这些观点明确地告诉学生,但是通过多次的朗读,联系课前阅读的儿歌小诗,学生应该能感受到这些。在学习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来进行升华:“如果你是小雨点,你会去哪里?准备给那些地方带来些什么变化呢?” 学生的回答让我知道:这一堂课的情感目标已经比较好地达到目的了:“我要去火焰山,下大雨,让火焰山周围的人不再干渴,庄稼长得很好!”“我要去大森林,下一场大雨,让那些乱砍树木的人吓得逃回家。” “我要去沙漠,让沙漠变成绿洲。”“我要去森林,让小蘑菇全都长出来。”

  让儿童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感受,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我试图用自己的实践来实现理念。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教学中对“消除学生紧张情绪”这一点事先没有考虑到,课堂上也没有调控好,以至于部分学生(包括平时回答问题较积极者)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十分紧张。

《雨点》教学反思7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首先用猜谜语的方法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

  二、随文识字,理解积累运用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放弃了集中识字法,选择了随文识字。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数不清”和“飘落”。为了让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我用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飘落”一词,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接着学生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蚂蚁”等。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从积累到运用效果不错。

  三、角色朗读,注重个性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都比较强,角色朗读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会努力使自己的朗读更符合角色特点。于是我有意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儿的滋润,它们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后,并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如:“你要到哪里去”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读法,可以读出大人关心小孩的语气,也可以读出焦急的语气,还可以读出好奇的语气等等,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应该读怎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四、借助媒体,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更容易理解语境,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通过播放雨过天晴的配乐的画面:满眼是红艳艳的花,绿油油的草,晶莹闪亮的水珠在花瓣、叶片上滚动、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田野里冒出各种野花,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这时,这时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

  五、板书新颖,突出重点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我就事先在黑板上小雨点对下来的地方画上淡淡的花草,当说有了小雨点后大地的变化时,我就趁机加重颜色,“看,花是不是更红了?草是不是更绿了?”当说到有了大雨点大地的变化时,我手指黑板上大雨点正对下的空白处说:“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怎么办呢?”在生回答后,让生画上雨后的景色。这样就形成了整个板书,用画代表文字,形象新颖。

《雨点》教学反思8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小雨点》一课,这是一首浅显而朗朗上口的小诗,全诗四句话,句式相同,分别写雨点落进小池塘、小溪、江河、海洋是的不同状态。 “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 这首诗的难点是小孩子对池塘、小溪、江河、海洋比较陌生,而且有混淆,这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能够理解的,怎样让它形象的展示是很重要的,这样也便于学生理解小雨点不同的状态。

  课始,我先让学生猜了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看不见。”学生很快猜出是小雨点,于是我就在黑板上了几个可爱的小雨点露出笑脸从空中飘落下来,同时深情并茂德说:“我是快乐的小雨点,我和我的伙伴们飞下来了!啊,好美丽的世界吆!我想落在…….。”落进哪儿呢?小朋友纷纷举手,有的说落在田野里,有的说落在屋顶上,有的说落在脸蛋上……五花八门。也有的说落在池塘里,落在小河里,落在海洋里……各种各样。对于他们的答案,我只是点头赞许,有时适当启发他们展开想象,落在小池塘里的小雨点在干什么呢?

  “在做游戏。”

  “在和小鱼一起玩。”

  有的小朋友提出质疑:“小池塘的.水结冰了,冬眠了,雨点落在上面也和小池塘的水一样睡觉了。”

  还有的说:“小池塘四面的门都关着,即使不结冰,也不好出去,所以他们总是在家里睡大觉。”

  多么富有童趣的语言!而我所做的只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池塘,几个小雨点悄悄的来到池塘,闭着眼睛睡着了。

  第二句“雨点来到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是孩子的陌生点,所以我没有给予讲解,只是现在黑板上画了几座小山,山涧几条清澈见底的小水流正缓缓的向远方流去,告诉学生这就是小溪,然后启发学生,小溪会流向哪里?

  “欣赏山中的美景。”

  “与山中的小孩捉迷藏。小孩子在山这边,小溪就流到山那边去。”

  “小溪在和爸爸妈妈乘凉。我夏天吃了晚饭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乘凉的。”

  “那不是乘凉,那是在散步。”说完,那个孩子还把手放在背后在教室里走了几步。其他孩子哈哈大笑。

  我还能讲什么?罢了,讲什么都很苍白,在黑板上的小溪里画上一个小雨点和父母一起去散步吧!

  同样,我们边说边画,一边想象着自己诗小雨点,又来到了微波粼粼的长江,奔腾不息的长河,波涛汹涌的海洋,孩子们兴奋的想象着,大声的交流着,我在黑板上尽情的画着。不知不觉,一手小诗学完了,黑板上留下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旁边已写上一首精美的小诗——雨点。

  该让孩子们美美的读上几遍了,可是我发现孩子们读得并没有我期待的那么美,那么动听,我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雨点去读,他们也由于平时读书喜欢逐字逐字的读而不流畅,我突然想到我班的孩子唱歌是喜欢表演,何不让他们也站起来边读边演呢?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孩子们的赞同,我们(老师也应投入到雨点之中)一起朗读着诗歌,一起表演着小雨点,其乐融融。

  谁说农村的孩子没有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失去了快乐的语文学习,看着她们小脸上幸福的笑容,我知道他们同样与雨点融为一体,他们也深深体会到自然的美妙。可这一切,需要我们农村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把自己当作孩子,一起去探求学习的奥秘。

《雨点》教学反思9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以下是我对于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反思:

  一年级学生对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课题的时候就播放一段下雨的声音来引出课题,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这个儿化音,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这次的效果不太明显。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生字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将生字圈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读生字,自己学习生字(可以说说生字的拼音、偏旁、组词等。)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碰到生字的时候可以知道认识这个生字的一些方法。接着我将生字出示,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如:“数、清、方”提醒学生正音,“飘、落”指导学生记字形。有一些学生还主动介绍了他们认字的方法:“门加口就是问。还有在出示生字后再出示搭配的词语,柚子到词的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雨点》教学反思10

  【2】春天的雨点》一文是借春雨向我们讲述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件平凡而以感人的故事:达丽玛在上课没有专心听讲,放学后乌汉娜老师不顾疲劳给她补课,并冒雨将她送回家。达丽玛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知错就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师生间的真挚感情,引导学生以情引学,情中深学,学后品情。在教学本课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现。

  1.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体现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鼓励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第一教时,让学生在自己读书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描写达丽玛的句子,划、注、读、品味,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思,解决问题。第二教时重点抓住描写乌汉娜老师的`句子进行研读。使学生在读书中养成爱问、会问、善问并能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品味能力和表达能力。

  2、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到默读、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通过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师生间那真挚的情感,悟出之后再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师对学生的无私而深厚的爱心以及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3.立足课本,着眼课外,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为线索串联整堂课的教学。并让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通过点拨,使学生懂得前后两个“春天的雨点”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进而理解课题的双重含义:它既指大自然里的雨点儿,同时又用来比喻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

《雨点》教学反思11

  我把这篇文章放到我班进行试讲,出乎我意料的是这篇文章并没有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感情。但是理解都不深刻,有些同学理解了不会用语言表达感情。

  第一、这可能与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有关,如果放到五六年级我想学生们会有更深的体会,语言表达更上一个层次,体现出情感深入,也是课堂的高潮。

  第二、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最重的指向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而我现在的'课堂几乎就是以课文理解为主朝向的是人文,与语言文字的运用结合较少。这也是我现阶段正在努力改进的目标。

  本堂课中我自认为比较成功的事:第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文章的时间,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到默读、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师生间那真挚的情感。第二、春天的雨点的含义,学生表述的一知半解,我索性直接告诉了学生,我认为这比学生懵懵懂懂的更好。

《雨点》教学反思12

  《雨点》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二册的第二课,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的状态。全文句式整齐,韵律感强。文中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的读音,也都知道了雨点落在哪里,在那里干什么。但同时还留存的疑惑是同样是雨点,为什么落到不同的地方,就会与不同的表现。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利用了多媒体演示,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观看雨点落在平静的池塘中,水面起了一点点涟漪后,马上又恢复了平静,看见了山涧的泉水叮叮咚咚欢快地向前流着,雨点落下来,随着水流也缓缓地前进,见到了宽阔的大河,河水哗哗地奔腾着,雨点一落到河里,随波奔跑,欣赏到了在一望无边的大海中,波涛汹涌,海浪滔天,雨点落下来,随着浪花上下翻滚。这些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种不同事物的特征,也理解了为什么雨点“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在教学中我又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雨点,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诗文,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表达出雨点的各种不同的状态。

  课文教学完了,难点也解决掉了,通过课堂上的'朗读也能将课文背诵出来了,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否结束了?不,雨点除了落在课文所说的那些地方,还会落到很多地方,这时候的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它在这些地方干什么呢?有的说:“雨点落进草丛里,在草丛里捉迷藏。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跳舞。”有的说:“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弹琴。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唱歌。”有的说:“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滑滑梯。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儿。”……听着他们充满童趣的语言,我被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震惊了。课后,我布置他们仿照课文写一首小诗,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写上来的小诗一点也不比课文逊色。

《雨点》教学反思13

  《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这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非常优美,富于儿童情趣的语言,让小朋友认识水的世界。描写了雨点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状态,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满童趣。在上课时,先用猜谜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指导学生们看图、想象,引导学生们初步了解不同地方的`水的不同样子,以此来化解难点,让学生们理解为什么雨点会“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又以动作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散步”、“什么是奔跑”、“什么是跳跃”。 学生纷纷扮成小雨点,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诗文,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来体会小雨点的各种形态。接着,我又问:如果你是小雨点,你还会落在哪里呢?会干什么呢?先让让学生说一说,最后再让学生写下来,孩子们个个来了劲,说得还真不赖。有的说:“雨点落在房顶上,在房顶上看风景。”有的说:“雨点落在瓦片上,在片上弹琴。”有的说:“雨点落在花丛里,在花丛里唱歌。”仿写时,有些小朋友写得更妙:

  雨点

  雨点落进果园里,给苹果树加营养。

  雨点落进草丛里,给毛毛虫洗澡。

  雨点落进泥土里,给种子、禾苗喝水。

  雨点落进竹林里,给春笋敲响了闹钟。

  他还在课文基础上进行了改写,看来还不能小看这群娃娃,在以后的课堂上要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其实孩子的潜力也是无穷的。

《雨点》教学反思14

  我们教研的主题就是分层教学,在听了王主任和王老师的课后,我对分层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这是一首诗歌,篇幅简短,内容简单。所以在第一课时中设计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课本,了解雨点落入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状态。虽说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整节课上下来,也留给了我几点反思。

  首先,在备课中分层。

  在备课中,我根据各小组孩子的多方面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层。小组合作中,我让孩子们讨论雨点落进江河、小溪、池塘里是怎么玩的?为什么这样玩?预设中,我就设想到。若把这样的问题抛入小组中,小组中一定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你一言,我一言,讨论结束后,谁也不知道谁说了什么;二是思维较敏捷的说,其他的小朋友根本不思考,只是在一旁傻傻地听。为使这样的状态不在课堂上出现,我在小组学习的要求中加了这样一条:讨论中,由各小组的副组长先发言,其他小朋友进行补充,最后由组长总结汇报。由于当副组长的学生能力有限,他的发言或许是片面的,这样其他的同学就会有思考的机会,能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最后由能力较强的组长进行总结。这样的小组合作不仅切合了分层教学,也让孩子们得到了锻炼。

  其次,在生字词教学中分层。

  这节课中,生字词的教学方式,我延用了前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其实,分层教学在以往的课堂中我们也在实行,但没有分得那么细致,那么明确。此节课中,初读部分的带拼音读词语,我交给了能力偏下的学生进行朗读,再由能力中等的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也相当于一种巩固,一种学习的机会。二读部分去拼音读词语,我交给另一批中等的学生进行领读,这一遍的领读,不是这一个学生的事情,而是带动全班学生一起牢牢记住这些生字词,最后由全班开火车读生字词,进行更深程度的`巩固。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进行学习,不但学生们学习的轻松有效,教师在教学中也感受到分层教学下学生们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再者,在这堂课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在我的课堂中,没能更好的体现。比如,当我提问,雨点到了江河里是怎么玩的?孩子给我的答案竟然是去洗澡,去看风景……与我本预设好的答案存在天壤之别。在这个问题上,我思考过,或许是我在提问上存在问题。真正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牵着孩子走,而不是孩子牵着老师走。

  虽说小组合作中,我设计了分层,但实际上也存在问题。当我走下小组中,和学生门一起讨论时发现,有的小组因未能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而讨论与问题无关的事情,还有的小组如一团散沙,大眼望这小眼,不知说些什么。这些说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有欠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重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根据不同孩子的能力进行划分,并加以分层教学。同时,多加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能够更加真实、有效。

  为了能上好这节课,几经周折,几经修改,经过一次次的磨练,我也在不断地进步,最终呈现出这一趟课。总的来说,这堂课对我的收获很大,我从师傅们及各位老师身上汲取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雨点》教学反思15

  《雨点》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歌,共有四句话,通过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动作,让学生感受雨点的可爱、快乐,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水流的特点。学习过程中,此为一方面重点,同时,体会儿歌中拟人化的写法:雨点在睡觉时的惬意、散步时的悠闲、奔跑时的愉悦、跳跃时的兴奋,并融入到朗读中,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通过周老师的点拨、提醒,我归纳出了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以下改进的方向:

  1.课文学习应注意层次分明,由浅入深;

  2.朗读时要求要明确,注重理解后的情感体验,读出情感;

  3.理解课文要注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4.识字要归类学习,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在学习书写时,传授一些方法;

  5.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哪些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6.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

  我知道本课反映出的问题,并不只是存在于本课的教学中,所以今后教学我都需要关注,尤其是:要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将我理解的知识硬塞给学生。

【《雨点》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雨点教学反思04-09

《雨点儿》教学反思06-27

《雨点儿》教学反思04-09

《小小雨点》教学反思04-09

雨点的作文02-10

关于雨点的作文11-08

春天的雨点作文03-05

教学反思06-07

教学反思09-05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