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4 12:57: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运用数的.分成,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3个方面的知识点:第一点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第二点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第三点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组交流,列出算式。接着通过课中操来引导学生用手指游戏写出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组交流,列出算式。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4页例题和“试一试”以及第45页 “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今天咱们班来了位客人老师,咱们一块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好吗,(班长:起立转身,客人老师,您好。)

  一、 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能很快的说出答案吗?(出示题目,指名4题,齐答2题。)

  师: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5以内数的合成的知识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板书:5以内的加法)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出示例1图,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还要爱劳动。瞧,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正在劳动呢!(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把图上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几个小朋友?)

  板书: 3 2

  (师:说的真好,还有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次,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谁能将图中告诉我们的事情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小结:求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并理解其含义

  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一个符号:“+”。(板书: 3 + 2)

  跟老师读:加号。(板书:加号)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

  4、计算得数: 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

  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算出它的结果吗?(3和2合成5)

  板书: 3 + 2 = 5

  你会读吗?(生读)

  读作: 3加2等于5。(齐读一遍)

  3+2=5 是一个加法算式,谁能说一说,这里的“3”表示什么?(3表示3个小朋友在浇花),“2”表示什么?(2表示又来2个小朋友),“3+2”呢?(3+2表示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3+2=5”表示什么?(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小结:是的,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多媒体依次出示试一试两幅图。

  ① 学校“护绿小队”的孩子们不仅爱学习,爱劳动。他们还经常参加课间活动呢。

  师:谁能上来指着说一说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谁会连起来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

  还有谁要说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

  ② 板书: 1 + 2 ,“1”表示什么? “2”呢?“1+2”表示什么?

  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3) 板书: 1 + 2 = 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直接在图上数,一共有3个小朋友;1添上2,也就是从1往后接着数两个数,是3;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师:计算1+2等于几,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

  四、实际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①师:看到一(2)班小朋友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

  师:看,谁来了?(动态图)谁能具体的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三只小鸡,又来了一只母鸡)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合起来有几只鸡)怎样列算式?(3+1)还可以怎么列式?(1+3) 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②师:小青蛙一家也来了,谁能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你是怎么想的。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原来有2只青蛙,又来了2只青蛙,合起来有几只青蛙)?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青蛙想向小朋友们学习,也做了几道加法,它的第一道算式是:2+1=□,它是用画圆的方法来计算的,先画2个圆,再画1个圆,合起来就是3个圆,那么接下来两个算式。你们会像老师这样先画○,再填得数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画○来算加法,不画○你会直接算得数吗?下面我们开始比赛,完成书上第3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好的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拿起笔,小耳朵听好老师说开始,就开始。开始。(集体回报,让学生说说第一小题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们学得这么棒,小白兔想采大蘑菇送给大家,瞧,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算式怎样列?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投信封小游戏。

  孩子们真善于观察,姚老师要今天要带着大家去学习做一名小小邮递员。想学吗?师:小朋友们看看信筒有什么特点?(信筒上有数字)看看谁能正确地将这些信封投入信箱。要求:用直线连一连,把信封投到对应的邮筒里。

  教师课前将信封随机给几位小朋友,让课桌肚里有的上台投信封。

  小朋友们真棒!看来你们个个都是出色的邮递员!

  6.日字格里写算式。

  师:孩子们现在会甲酸5以内的加法了吗?会算还要会写哦,我们已经学会在日字格里写数字,那加法算式在日字格里怎样写呢?仔细看,师先示范写,你们想写吗,完成第6题。投影展示并评价。

  六、总结评价

  师:看来大家都会算会写了,谁来说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的本领还真不少呢?你觉得这节课上大家表现的怎么样,谁比较好,好在哪里,你自己的表现如何呢?

  师:张老师觉得这节咱们每个小朋友都很棒,思考很认真,发言非常积极,今后要继续保持哦。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5以内的加法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3

  “5以内数加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起始课,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认识“+”,会读会算,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计算,为了能够达到预设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几点实施。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新课教学利用书本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意,引导学生学着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创设出“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在一起”这样一个情境,试着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纸鹤?”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合起来”要用符号“+”来运算,使学生对加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继续挖掘主题图的信息,通过多种不同的观察角度,体会到算式“2+1”可以表示不同的事例。

  二、利用各种教学材料,进一步巩固“加法意义”的理解

  在各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小鸟图、气球图、摆圆片、看图列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图意,列出算式,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通过小鸟图,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与思考,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增进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通过比较两个算式,初步感知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三、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通过表述图意加深“加法”的意义。

  每次出现的图,都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说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课堂里尽量请多一些的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让他们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意义。

  四、设计的练习有层次,注重拓展学生的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2)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

  (3)看图说说、比一比:比较“4+1=5”和“1+4=5”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4)看图列算式: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在让学生理解“加法意义”时,只注重学生口头表述的能力,忽略了低年级孩子年龄的特点,没有重视对学生“合起来”动作的强化训练,导致有些孩子对加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设计的练习虽然考虑了层次性,但是有些题目出现重复,训练目标不够精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改进,提高教学效率。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4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更深刻意识到,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难点,主次要分清。在学生的注重和培养方面,一定要落实到位。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以后的展开教学各个环节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出的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而不是去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案。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5

课前思考:

  课前将学生5以内的加法情况进行了调查,由于受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加法除了知道计算结果是多少以外,其他都已忽视了。他们只认识加号,知道加法,却并不知道加法这一知识的来龙去脉。

  我们思考: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不是借助一个例题,一幅图就总结得出的。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例题和3幅动物图,经过4次演绎,初步归纳加法的含义和算理。第二层次融练习于学习过程中,经过从一幅图中找几个加法算式,再次归纳,理解其含义、算理。第三层次就是对加法含义的拓展。

  以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育人资源,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抽象,逐渐建立起独特的思维方式。

  本课存在的问题:

1、解读学生不准确,将学生估计过低。

  目标定位太低。我把目标主要定位在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会用“合起来”算加法。为了这两个目标,我设计了很多情景图,希望借助多个具体情境让学生逐步感悟加法的含义,在感悟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强调“合起来”的想法。这样一再的具体,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太低,学习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无法激起学习的欲望,目标应定位在用数字表示数量关系的3句话,在情境中抽象数字与数量关系,并用算式来表达,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

  各环节要求低。学生有能力用算式表示图意,却提出让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的要求:你能想办法把3句话的意思表示出来吗?我的.意图是弹性,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画画图,也有学生可能会列算式。事实上这个问题反而把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学生完全有能力列算式表示图意,就应明确提出:你能用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后两幅图也紧紧围绕说3句话,只是在交流时说出算式,没有给予学生记录算式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数学课,就培养思维能力来说,写算式比说图意更有思维价值其实“写”比“说”更能体现数量关系,学生能写出算式,他对加法数量关系肯定有理解,对数量关系理解了,加法含义自然就理解了。我们不能为了含义而含义,因为学生对加法含义心知肚明只是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那就需要有高于含义的学习内容来给他体验、抽象的机会。

2、缺乏捕捉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中,学生出现的资源,我不知道哪些资源是必须抓住的,哪些资源可以放一放或不需要抓的;哪些资源需要回应反馈,如何回应反馈;是个别反馈呢,还是集体反馈。。。虽然从理论上知道一些,但到具体的课堂还是无从下手。

  在第三幅情境图,让学生选择一个算式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有一个学生说“3+2=5表示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我马上反问:5表示什么?是5个小朋友,还是5朵花?学生没有回答。紧接着有学生说“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5个小朋友”,我让学生比较,肯定后者,让学生反思,不是任意东西都可以合起来,只有同类的才可以相加。

  紧接着第三个学生说图上的东西是花一类,鸟一类,小朋友一类,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个东西。我对这个资源处理没有发表意见,我感觉到他对数的认识已经能抽象了,但怎么利用这个资源提升全体学生的思维,我没有想到推进的策略,就一带而过。

  那今后在预设时,要努力想清楚一节课几放几收,放的目的是什么,收的层次是什么。不能为了放而放,更不能有了放却没有收了。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在设计该课教法时主要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含义,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如下特点

  1、首先,我通过图例中的场景来让学生感受加法的含义,并领悟计算方法,根据图意或数的合成的知识算出得数。其次,学生们现在属于爱表现的阶段,什么事情都想被关注,所以我根据这一性格特点设计,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接受新的知识。第三,由于之前已经给学生设置了要当小老师的情节,所以利用孩子们的特性,让他们在积极动脑中勇跃回答问题,理清加法的含义是将两部分物体合起来。第四,创设一个情境,让男生女生进行比赛,让学生充分得到练习,自主解决问题。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采用教学挂图,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充分的认识了什么是加法,明确了加法的含义,又找到了计算加法的方法。其二又在一开始给学生创设当小老师的情境中来完成练习,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加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5以内的加法》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总之,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基本掌握了什么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二、我感受的教学遗憾

  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之后,老师还应该加入一个拓展环节,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来表示呢?让学生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7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通过情境的变化,发现三道算式中的规律,先是有经验的积累算式,再由现象观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较归纳。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1=3和1+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是为学服务的。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8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老师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要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9

  今天我上了《5以内的加法》,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所以学生基本上都会计算。课后和听课老师交换意见,不足之处反思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在新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结合主题图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学生产生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的概念。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学生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学生3+2是怎样算的,一开始学生有的说是“心算的”,有的'说是“心里想的”,就是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或者是直接就是从图上数出的。在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我又追问了几次,学生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直接可以和学生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学生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新课教学环节的最后,教师应该适当的总结一下,如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2=5表示什么?我在课上作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说,结果感觉有点像回答问题,没有对新课作出像结论一样的总结。

  在“想想做做”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在这三题的练习中教师主要是点拨和指导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练习,这里我讲解的过多,没有留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另外,时间有点紧张,以致于最后一道练习学写算式的题目也没有按计划完成,原因就是前面的练习题的处理上拖沓,我本意是想通过练习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因此处理的比较细致,课后思考这样做使学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最后第二题是一个邮箱和信封连线的题目,我给学生做了一个邮箱送信的游戏,本意是想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看来不是很好,有些学生注意力被分散,书上没有完成,时间过于仓促。

  总得说来,这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

  另外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完整地说。认真听包括听老师说还有听同学说,前面做的还比较好,但有时候在听同学回答的时候表现就不是很好了。有时候觉得课堂上我说的太多,留给学生说,让他们表达的机会不多,对他们不信任,应该多相信学生,充分给他们表达自己、阐述自己意见的机会,培养他们勇于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0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他们对加法却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看着图列加法算式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何说清图意却是有困难的,要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更加困难了,因此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例题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在这一环节的时候,有孩子说一共有5个小朋友,当时我是回避的,现在想想可以这样问:“你怎么知道有5个小朋友的?”也许孩子会说出:“原来有3个小朋友,又来2个小朋友,一共就有5个小朋友。”然后我又问:“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孩子的表情告诉我,他不懂什么意思,然后我就抛给他们一个词:请问,这下有孩子明白什么意思了,随即提出:“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浇花呢?”为了后面的教学,我在这里还逐步的要求孩子说三句话,孩子领会的也是不错的。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孩子的回答很很多:有的是掰手指的,有的是看图的,有的是用分与合的,还有的`是根据数之间的关系:3再往后数2个就是5,比3大2的数是5。在这么多方法中,我没有否定任何一种方法,但是我却强化了分与合的方法,因为我看教材上是这样说的,不过我估计有的孩子是不会这样想的。接着,我又带领他们领会加法的含义,不过在这里我的要求有点高了,因为我要孩子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要把原来的3人和又来的2人合起来,所以用加法。”好孩子是可以完整说出来的,不过基本能说出“把原来的3人和又来的2人合起来”我也就算了。

  整节课我几乎是按这样的模式教学,有些单调,但还是比较扎实的,一节课下来,孩子基本能说清楚题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因为动作配合语言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想想做做的第4题,在做完后首先让学生比较这3幅图的相同与不同,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又过渡到算式,找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区别与联系,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在加法算式里: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逐渐增大1,得数也会逐渐增大1。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1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我看到图上近处3个小朋友在浇花,远处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于是想到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呢,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3个小朋友浇花的动画)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接着说:水不够了,这时有人去提水了,(再出示两个小朋友提水的动画)学生再说说几个小朋友在提水?这几个小朋友是“护绿小队”的,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啊?通过动画演示,分3个层次,学生一句句的说出题意: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样做,为以后解决问题时采用条件加问题的形式做渗透。以课件动态化的出示情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第一次接触加法的学生搭了一个台阶。

  “+”学生已经认识,我就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这样学生对算理就理解清楚了,并在说中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想想做做第4题有3幅小白兔采蘑菇的图,我先用动画把它们放一遍给学生看,再请学生自己看着图编好《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把蘑菇数量的变化过程在算式中填写清楚,集体交流时学生就能明白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也注意到了算式之间的联系。

  看来书上的情景图,如果我们挖掘的好了,就能有很不错的效果,就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去自己创设情境了。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2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 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察习惯,思考习惯,乃至心算习惯,草稿习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先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3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4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如:在巩固应用的最后一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算式来表示生活中的例子(看算式说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我还是组织学生对“看组成想加法”的方法,跟其它算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这种方法是最简洁、最实用的,培养学生多中选优的数学思想。由于是第一课时,孩子们的思维与表达还未达到契合的程度,在学生的思考与表达无法企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时,老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初步形成。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注意学生对单位名称的正确表达,为今后学习写单位名称做好铺垫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3、低年级的教法本应灵活多样,但受客观条件所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些教学内容如果能借助多媒体,相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更加的教学效果。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5

  5 以内的加减法是1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由幼儿园学习的基础,计算除去个别学生有难度,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个内容上面来。我是这样做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本上的情景图非常有意思,但与学生的生活里联系不够密切,我在教学中,尽量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比如教学5 以内的减法,我设计了下面一个活动:分贴画。小孩子对贴画都很感兴趣,小眼睛紧紧盯着贴画,看究竟怎么分。注意力一下子都转移到学习上来,我就势引导:我能提出一个有关贴画的问题,谁能回答正确,就将给他一张贴画。我有5 张贴画,奖给坐得最端正的曹卓凡一张,还剩几张?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了,我趁机引入了减法的意义。并提问:谁能根据我手中的贴画,发现一个减法问题,提出来。学生很快提出了关于5 以内减法的所有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学效果特别好。

  2、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

  1、视算

  每节课前,利用3 ——5 分钟的时间,按既定速度出示口算卡片( 投影片) ,让学生看卡片( 投影片) 口算。可在全班用开火车或对口令等形式进行练习,也可以指名回答或抢答。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或同桌或四人小组利用自制的口算学具进行练习,使视觉、思维与口语表达密切联系起来。

  2、听算

  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学生迅速口算,直接写出得数,使听觉、思维与口语表达也直接联系起来。

  3、笔答

  教师事先准备好口算题单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

  4、游戏 性练

  (1) 口算接龙。教师事先准备好几组口算题( 可写在动物、花朵等图案的反面) 各组学生每人一题,逐一填写得数,看哪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

  (2) 找朋友。教师事先准备好写有数字( 口诀)、算式的卡片,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通过口算迅速找到自己的朋友。

  5、竞赛

  每周一次进行比赛,评出有进步的学生,激励其多练。

  通过各种游戏使枯燥的口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总之,口算练习要经常化、趣味化、长期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06-1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11-25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0-17

加法教学反思04-05

《认识加法》教学反思07-05

北师大版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06-25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09-09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说课稿01-06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05-17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