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9 08:23: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书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单元,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大语文环境,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注重课前的研究性学习:

  课前,除了由家长带领孩子到书城买书,我还带领全班学生到新华书店买书体验买书的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书的分类、目录的作用、以及封面所包括的内容,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学校有图书室、阅览室,学生们在借书、看书的过程中,提前走进了“书的世界”。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们都会信心百倍地走进课堂。

  二、“闯关”将课堂各个教学环节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本课涉及面较广,要求认读的生字虽说只有8个,但是“认一认,读一读”中的识字量却不少。“五字教学法”第二个字就是“趣”,即激发兴趣。“教师要有爱心和激情,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本节课中,为了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闯关”这一竞赛形式,顺应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性格特点,让孩子在比赛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四关,将“从哪里可以找到书”“向同学们介绍一本你最喜欢的书”“认识书的封面”“查目录”以及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兴们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闯关由“小精灵”带领,每一关都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们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求知欲望。如,第四关出现了一面泡泡墙,泡泡里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们急切地想知道结果,因此,只要点击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泡泡,就可以知道结果,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认字,利避单调的识字教学。

  1、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闯关做游戏,点击泡泡墙识字,如丑与王的认读,先出现“土”,由土的变化而认识丑与王,学生自己找出规律“熟字加笔画或熟字加部首”可以识记新字。课堂中,有学生还会讲出土加“示字旁”变成“社”进行了拓展识字。

  2、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识字,提倡“两条腿走路”。进行拓展性识字。交流自己喜欢的图书的过程中进行了拓展性识字,将课外自己的识字带进课堂学习,认读“工具书、教科书、连环画、杂志”等词语结合自己的生活,做到在生活中识字。

  四、课堂上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在“第二关,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这一环节中,不仅生生之间进行了交流,师生之间都互相介绍了自己喜欢的书。师生的交流使老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课堂的主宰者,给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营造亲和、愉悦的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机会;生生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学习,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互相介绍,不但使他们又知道了许多书名,增长了见识,而且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锻炼了口语水平,进一步激发了阅读兴趣。

  五、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

  教学中,采用“听一听、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课件展示“四大名著”的音乐及画面,让学生在听、看、猜的基础上说出书名,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运动起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本节课我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闯关的方式较为新颖,但是课堂上对于千变万化的学生有时把握不住,因为他们随时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备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得益于前课拼音教学所总结的经验,在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帮小蜜蜂找家的情境游戏,并且贯穿了整个课的始终。到达了比较好的效果,帮忙小蜜蜂找到家,学生十分开心。课后,我问学生,在语文课设计的这么多游戏中最喜欢哪个时,小朋友都表示喜欢这天的帮小蜜蜂找家。

  帮小蜜蜂找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要穿过一座花园,越过一片树林,飞过一条小河,最后经过一片草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同时也在经受着构成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精神的潜移默化。

  在穿过花园的过程中,学生复习了前鼻韵母的发音,同时比较着学习后鼻韵母的发音。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了最后一个整体认读音节ying。整个过程充满着用心参与,在课件中向日葵花美丽的映衬下,后鼻韵母的学习也显得一点都不枯燥了。

  在越过树林时,学生还遇到了我精心设计的树林迷宫墙,要走出迷宫墙就需要掌握拼读的.技巧。学生认真专注的眼神,甚至能够脱离老师的帮忙而自我去解决走迷宫的难题。在这个环节上,我还特地训练学生直呼音节的潜力,锻炼他们“听要求”的潜力。提出“请你读出来”,“请你拼出来”的新要求。在要求学生读出来前,先让学生在脑中默读,在心中默拼,逐渐锻炼直呼的潜力。

  在飞过小河的环节上,我十分欣喜的感受到了学生体贴、关爱的心灵。学生写得很仔细,同时速度比往常快,因为他们说,怕写得太慢小蜜蜂会飞不动而掉下河去。我看着孩子们写字的神情,担心的表情,心里感到莫大的幸福,我的这些孩子们会为别人着想呢!

  虽然在课堂上感觉学生表现有进步,但在班级常规上却发现有反复的状况。最近排队老是比较拖拉,排队小老师的管理也比较松散,得想点办法。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本课描写了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突现了北京夜晚的“明亮、辉煌”,围绕夜晚“北京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来展开,全文处处可见精美的词句。

  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自主识字,多种方式记忆生字。

  二年级识字仍是一个重点,而本课中需识记的生字较多有15个,需书写的字则要12个。在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中,我设计让学生识记生字15个,会写2个字。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中给他们充分接触教材再次记忆生字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小老师带读、齐读、结合词语认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将生字反复出现,加深印象。同时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让学生联系以往识记的生字温故知新,并有选择的讲解几个难记的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自主多样地掌握生字的识记情况。

  二、以读悟情,以景明文。

  古语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在初读识字时,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朗读,在真正的课堂上这看似短短的几分钟集体自由朗读效果却是不容小瞧的。在不断地自我朗读中,学生慢慢走近文本进而让朗朗的文字逐渐转化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显现于脑海中,为接下来的理解全文感悟体会作了铺垫。

  在生字教学之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北京夜晚的哪几个地方的`美丽景色?这个问题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能找出一些地点来,但能找全的学生不多,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个别学生不理解问题的要求关键。这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与不断地提醒,但前提条件是学生需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在以形象思维感知世界的阶段,生活经历也不够丰富,对一些好词好句有所感想却往往还处于朦胧阶段道不清说不明。于是,我让学生就着他们找到的地点跟随图片一起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朗读课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填补学生对文字感悟中存在的空缺,让他们脑海中的北京夜晚更繁华一些、更明亮一些,让车水马龙的不夜城更加真实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同时,精彩的图片也刺激了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加激昂,达到深情并茂的效果,不失为一次情感朗读的好机会。

  三、抓住重点词句感悟。

  全文以一个“亮”字将北京的夜景如一幅色彩明艳的油画慢慢在读者面前渲染开来,让人切实感受到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在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如:川流不息、灯光闪烁等的理解从而感知北京夜晚的繁华与热闹。而重点句“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车多,灯光亮、人热闹,这样的夜晚自是美不胜收,这样如银河从天而降般的街道自是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作者那绵绵不绝的好词佳句自是在学生心头翻滚不息。同时抓住比喻这种表达方式所带来的作用,让学生举一反三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结合生活说说日常生活也能用“川流不息”来形象的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语言训练。

  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分配的不均衡,导致最后的书写教学匆匆忙忙,第二自然段的研读不够精细,像“勾画”这个词语也没好好体会感悟,比较可惜。没有太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个别朗读展示。另外,个人能力也有限,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导致一些学生想得少,说得少。今后我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我会努力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让学生学得趣味、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必须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本事。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初期,心智正在发展,血脉正在构成,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本事呢?

  (一)因势利导迁移应用

  六年级学生在学校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进取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恰逢学校欢庆百年的盛事,学校面貌有了大改观,组织学生为新砌的花坛写温馨的宣传用语,为新建的大楼内部选择格言警句、写凡人小语,为学校广播站进取撰稿。在练笔、讨论、推敲中学生乐而不疲,尊师爱校、友爱同学的完美情操得到提升。例如,为了给学校的百年纪念石碑起个悦耳的名称。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到达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趣味有味地学。例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相机返顾或推荐《小珊迪》《小音乐家杨科》等课文,引导学生把几个人物作横向比较,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分析感悟本事,这是从文章的资料方面相串联的;还能够从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王”的名作,花时少、收效高,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广读博览的兴趣;还能够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新年的阳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尸体上,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火柴梗。新年的街头热闹依旧,可怜的小女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由此,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让这一久远的童话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女孩被奶奶紧紧地搂在怀里,她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到那没有饥饿、寒冷、痛苦的饿地方去了。她们向着光明和幸福飞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泼的孩子们把她们吸引住了

  ,她们来到了,来到了你们的中间。你会,你会,你会。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阅读本事得到了培养。

  (二)开发课程熏陶情感

  在实际课堂中,异常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学校广播电视台对六年级的这一活动进行了全场摄像在全校播出了。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了学生们的学校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学校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我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教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抗日时期出现了刘胡兰、董存瑞等为国献出生命的无数烈士。走近很容易,也让同学们潜移默化中就已感受他的可贵品质。

  然后,我觉得同学们的分角色对话很成功。特别是同学们的点评很到位,很热烈。在他们的点定评中,他们不仅很好把握了人物的性格,而且深刻领悟到对话描写以及动作、语言描写的魅力。

  其次,这节课目标很清晰。就是教会同学们会对话描写。考虑到同学们是六年级的学生,更重感性认识,所以,我把原文的对话描写改成一般的叙述性语言,然后作比较阅读,这样,同学们一目了然感受到描写的妙处,后经过两次的.训练,感觉同学们都会运用了描写。如果长此以往的进行这样的系列训练,我想同学们的写作会大大提高。

  一份清醒。

  首先,当同学们浅层次的目标达到后,应该在处理一些环节上还可以深一些,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讨论,如: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还需要清贫的生活态度吗?我想如果有了这样的讨论,同学们的情感上感受会更深一些。

  其次,同学们的的确很好,也都积极紧跟课堂。但是,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开阔一些,让一些思考更深一些,照顾一些优生吃不饱的现象。当然,有一些内向的学生,我应该给一些特殊的关爱,给更多的鼓励,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在教学本课时,强调自渎自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尽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自主学习、以学定教

  教学本课的时候,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渎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结局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本课所描绘的画面很美,课文的语言文字也而后内美。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点语文,在次基础上还通过说话、写话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在运用中积累语言。从而,使学会僧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总是,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突出了人物个性,表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强化了表达效果,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真备课、研究教材,结合我们班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给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用梦幻般的语言对学生说:“下面让我们进入蒲公英的世界。在美丽的田野上,无数的蒲公英种子带着一个个洁白的小降落伞,在蓝天下随风轻扬,好像无数的小精灵在翩翩起舞美丽极了……”当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着蒲公英的画面后,我设计了又一个想象的环节:“假如你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你想飞到哪里去?”陶醉在美景中的孩子们一个个炸开了锅,有的说要飞到花园里,开出美丽的花朵,美化环境,有的说要飞到珠穆朗玛峰去,在最高的山顶上扎根,有的说要飞到森林里,看看神奇的大森林,还有的说要飞到太空中,看看宇宙是什么样的……各种各样的想象是千奇百怪,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

  当讲到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说:“要飞到波光粼粼的湖面里,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我又提问:“它想到湖水里干什么呢,湖水会给它带来什么欢乐?”有的孩子说它会在湖水里和小鱼做游戏,有的说它会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游泳,还有的孩子说它会顺水而下,和水波一起看看蓝天、白云,和小鸟说说话……孩子们认识到了湖水给种子带来的快乐。

  在学生了解了两颗想到沙漠里和湖水里的种子的想法和不同的结局后,我又让学生进行想象:“假如你就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在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学生们的'知识面非常丰富,从各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你们这两颗小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会得到不好的结局的,要知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呀!”还有的孩子说:“你们这两颗种子,一个想当百万富翁,一个想到湖面上寻找快乐,你们不知道,这样做会没命的,你们千万不要去呀!”……大家在太阳公公的劝告中,大家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主题思想。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体验教材,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语文素养要从小学生抓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一、导入新课方式多样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能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地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否则,学生容易分心,人在课堂,心不知道早已跑到哪里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努力就自然会大打折扣,自然谈不上有什么课堂效率,所以课堂导人就显得格外重要。

  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对学生学科兴趣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导人新课的方法不可千课一面,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媒体导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如讲《桂林山水》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风景,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如画风景中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从而在生动、直观的形象中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从而很好地设置了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做了很好的铺垫。

  故事导入由浅入深,寓庄于谐。如再讲《司马光砸缸》时,我说道:“在宋代,有一个小孩勇救掉到水缸里的玩伴的故事广为流传,大家知道是哪个故事吗?故事的主人公又是哪个人呢?”

  有的学生说出了故事的名字和主人公。接着,我让熟悉这个故事的学生讲述该故事,讲述故事的学生讲得生动形象,听故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昧。学生讲完后,我说:“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原版故事,看看司马光是如何靠自己的智慧来营救掉到水缸里的伙伴的。”

  谜语导入,曲径通幽,趣味横生。谜语导入,饶有兴味,平添了一种情趣。

  此外,讨论导入法,创设条件,引导发现;成语导入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当然,导人新课要注意把握时间的长短。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削弱教学内容的渗透。

  二、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立足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发展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应该做到解放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起点。每节课我都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们有兴致去探索更多、更新、更深的.奥妙无穷的语文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为一切学生服务,所以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无论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天分如何,他们悟性的高低,他们生活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等等,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好语文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和提高。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提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习资源,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在阅读中经常会在文章中遇到自己不会读的文字,这就需要通过求教于老师、同学或借助于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阅读的技能,是学生在课堂上和独力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教师应要求学生能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

  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在同时进行思维。当然,对小学生的阅凄能力不可要求过高。可以把品读、赏读、美读作为读书的一个目标,通过播放一些录音、视频,让学生领略阅读带来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教师要从音调、高低、快慢、轻重等诸多因素加于指导,让学生热爱、学会阅读。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小学生增强课外阅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一部分学生走向了“非课本不读”的功利阅读极端。这部分学生对与课本无关的读物不感兴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不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就很难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四、增强教师自身素养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就要走终身学习的发展之路,不断充电。

  充电内容的首要一点是要更新观念,要学习掌握语文教学领域最新出现的学术动态,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动向,以便及时调整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多阅读各种语文学科领域的优秀书籍。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在敬业、爱生,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严谨笃学,勤奋工作,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水平。教师的人生价值就体现在把青少年培养成材上。看到自己的学生一个一个成材,教师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感到人生的价值。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学生成长的环境也有了新的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光阴似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教学改进方面的提高,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程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有时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时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有时让学生质疑,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些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我常常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自信起来。

  二期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我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使他们学习更加投入,思维更加活跃;对能力差的学生,我更注意给予一定的关心与鼓励,为他们前进加油,给他们前进以动力和信心。

  本学期我虽然针对自己的教学中的弱点,努力地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但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花脸》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往事”,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对于学生来讲,是有着强烈共鸣的。当然,这堂课要通过四十分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在没有充足的预习时间的情况下,既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还要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想要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在课文中我抓住重点句,重点段落进行有的放矢的讲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我在教学时就是以“花脸”为线索,贯穿全文,再以“我”的心情,动作来精读课文。比如:课文中作者初看到花脸时的'感受,用花脸来表演时的动作,闯了祸时的心情,以及受罚时花脸的命运,只要在讲授中紧紧地抓住这几点,课文就讲得流畅,易理解。我在讲授时,非常重视朗读,尤其是注重即时评价与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听课时,渗入了自己的情感。于是学生理解起课文也很轻松。

  由于这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多,也非常精彩,所以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让学生写自己童年的往事要求题目自以,模仿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并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为主进行习作练习,写得非常成功。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一节汉语拼音的总复习课的第一课时,对于拼音的复习我共安排了两个课时。在刚学完课文的前提下,对于拼音我估计很多学生都已经是又陌生又熟悉,这时学生最易厌烦、随意,上拼音复习课很担心他们懂了的没兴趣,根本不听,怕不懂的复习课上得快,还是跟不上。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拼音情趣盎然地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我把整节复习课的内容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游戏故事串编在一起,让他们喜爱的动画主角喜羊羊们进入教学内容,以动画人物的角色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拼音王国由此展开,学生果然兴趣大增,小眼睛发亮。

  这节课我的主要复习内容为三方面。

  第一:声母;

  第二:韵母;

  第三:整体认读音节。

  整节课我完成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虽然有些细节没有做到位。其中有些细节也是临时做了改动,如:本来在拼读复韵母的音节的时候是全班一起拼读,但是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被课件吸引住,所以我临时换成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对了并奖励卡片的方式,很快的转移了他们得注意力,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拼音是识字的入门券,没有拼音识字将会变得困难,今天的复习课,我都是以基础的为主,中间加入形近字母的比较,和音节的拼读。这些都是拼音的基础。以基础为基础,再往上就会事半功倍。

  另外,我觉得今天另外一个让我觉得获感动的是,自己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这是一种欣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时间分配不合理,对于较为简单的声母,我用的时间较多,而且很多都是反反复复在做,做的都是无意义的。比如说连续读了很多遍的'声母表。

  其次,对于韵母的教学还存在着教学问题,比如说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的。而自己是将音节理解成声母、介母、韵母组成,导致学生对于音节的组成有了错误的认识。另外一点就是对于yan的教学。

  最后,对于自己的课堂掌控和提问的语言还需学习和仔细斟琢。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我相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自己的成长中。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景。

  1、通过《春晓》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了解“矢”的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体会世人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一(1)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课件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为此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1、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上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播放《春晓》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教师在范读的同时演示课件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得连贯。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重音,读出韵脚。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重点理解“晓”“眠”“觉”“啼”“闻”等词的意思。

  (2)在游戏过程中理解诗意。玩寻找最佳搭档的游戏。提供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寻找诗句来搭配。

  同时告诉学生,古诗语句由于字数的严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和题目补充出来。如“夜来风雨声”一句,联系诗题,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风雨声”的意思。

  4、拓展延伸

  春天里处处有美景(提供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只要同学细心观察,就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东西。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美的景色。

  5、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全方位发展,我还布置了如下作业:

  给古诗配幅图画,把诗中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分享这美丽的景色。

  把古诗变成描写春天的小短文,读给同学听,比比看谁写的好。

  把《春晓》写成书法作品,在板报中展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初读课文,感觉第二自然段是个多余的段落,然而仔细地再读一次课文,便会发觉作者的精妙之处:这美丽的春天时,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满了生机。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并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了解最后一句“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一句的内容恰恰安排在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学的重点便回到了研读3、4自然段上。

  回顾一节课,感受有得有失。

  觉得遗憾的是自从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参与的面虽然广了,互动的空间虽然大了,课堂涉及的面也宽了,整个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学任务却始终不能按我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到底。于是,我在每节课前,我都要精心地考虑我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要安排多少时间才能真正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今天在课前,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因素和设计问题的难度,然后决定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教学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学习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满足班级实际情况的。因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明显感觉到四人小组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学习的时间、学生参与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证;我每设计的问题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讨论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过大堂反馈这一环节,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使小组学习走向规范化了。

  收获最大的还在于几个预设环节出现了比较精彩的表现。

  教学片段一:

  师:好,现在请大家细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小组学习,完成下面任务:(出示)你觉得作者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注意每个人选择不同的景物进行交流,尽量不要重复。

  生自主学习。

  生:我觉得“赶集”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因为它写出了春天里花、草、叶争着比美的'情景。

  生:我有补充,我也觉得这个词写得好,“赶集”是指人们一起上市场的样子,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景象,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花儿正在比谁长得美,一棵棵小草争着向上长的镜头。

  师:说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词语用得好的原因,还说到了修辞,你们组的学习效率真高。

  生:这一句中的“聚拢”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这些植物生机勃勃的样子。

  师:你也有一双慧眼同,读得很仔细。而且运用得也很及时。

  生:“吹拂”这个词用得好。因为这个词写出了春天的风很轻、很柔,吹在脸上很舒服,不像冬天的风那样刮在脸上很疼。

  生:我认为“洒落”这个词也写出了春风轻、柔的特点。

  师:春雨细细的洒落下来,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让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落在脸上痒痒的。

  师:你认真阅读了《春》这篇文章,所以才会有这么美的想象。想象阅读要注意积累,还要学会运用,这样的阅读才是有用的。

  生:“柔”这个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小河边,柳会刚刚长出了嫩嫩的芽儿,她们对着小河在照镜子,一阵风吹来,柳枝摆动着长长的枝条儿,仿佛在梳洗自己的辫子。

  师:多么丰富的想象!是不是该送给她掌声?在体会词语的时候,加上自己的描述就可以把这种体会说得更生动形象。其实,在这个句子中,还有一个字也写出了柳枝刚发芽的情景。

  生:“柔”

  生:是“展开”。

  生:“鹅黄色”也是的,一般刚长出的新叶子都是这种颜色的。这几天我注意观察了,河旁的柳枝现在就是这种颜色的。

  [设计意图:在备课的时候,我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经验。本来我只想把这些词圈画出来,然后让他们讨论一下的,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个环节如果这样处理很不好,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显得很被动,与其这样教学,还不如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再来反馈学习情况更好。

  通过课堂实施,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我预设得更好,学生的思维的确不能小看。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对于作者如何写好景物,通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来了解在语文中,用好词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反思:这一教学片段自我感觉很好,学生能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学生的发言不再是简单的“我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而是关注了好在哪儿,能够从修辞、作用等方面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正是我预期的效果。在这段教学中,还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学生说“各色鲜艳”“烂漫无比”这两个词感受到了春天的颜色很多,花儿开得很美。再比如“赶”字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的情景……

  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如果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有效性就会落到实处。

  教学片段二:

  师:读读第3、4自然段,小组内讨论,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出示小组学习的内容)

  生:我看到了燕子在飞行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了燕子在休息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燕子在捕食呢。

  师出示三幅画面:现在,请你任选一幅画面来说说。

  生讨论、交流。

  (第一幅画面是燕子由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柳树下的情景;第二幅是燕子横掠过湖面时的情景;第三幅是燕子停息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这三幅画面真实地描写出了燕子给春光增添无穷乐趣的景象。出示这三幅画面旨在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第一幅中主要展现出了燕子飞行速度快,飞行姿态优美的情景。“斜”、“掠”、“横掠过”、“唧”等词主要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速度很快,而且其飞行的姿态也很优美,其实直接读语言文字也是能找到的,但是如果借助画面的话,更加直观、形象。下面两幅画面对于理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也是很有帮助的。第三幅画面中“几痕”、“五线谱”等细节也是很有帮助的。]

  生:我喜欢第一幅画面中的小燕子。这幅画面中小燕子飞行的样子很优美。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斜着身子掠过”,让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姿态很优美,而且飞行时也很快。

  师:哪个字更能体现燕子飞行速度的快?

  生:“掠过”,

  师:掠过怎样理解?

  生:轻轻地擦过。

  师:小燕子飞行时轻轻地擦过水面,那速度真是快。还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小燕子的飞行速度快?

  生:“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这句中的“唧”我感觉燕子飞得很快。

  师:“唧”不过是燕子飞行时的叫声,这叫声怎么能感觉到快呢?

  生:才叫了一声,就飞过了一条河,让我们,再快也不能飞得那样快啊。

  (生笑)

  师:是啊,燕子才叫了一声,就由河这边飞到河那边了,这速度是够快的。那么“横掠过”湖面又说明了什么?

  生:第一是说明它飞得快,还有写出了它飞行时很美丽。

  师:像蜻蜓、燕子等低飞还能说明什么?

  生:我知道蜻蜓低飞是在捕捉虫子。

  师:是的,燕子和蜻蜓一样,从水面掠过时,就是为了捕捉离水面比较近的飞虫。

  生点了点头。

  师:注意这个字了吗?“晕”,能不能改成“圆圈”?读读比比。

  生自由读,好像若有所悟,但又没人举手。

  师:好的,给晕组个词吧。日晕、月晕。谁知道日晕和月晕是什么样子的?(师简单介绍日晕和月晕)

  生:哦,我知道了。这小圆晕像月晕和日晕一样美丽,而圆圈只是一圈一圈的。

  反思:在描写作文时,常常喜欢和孩子们说“细节”这个词,然而什么叫“细节描写”,许多孩子只是模棱两可地明白,每次真正习作时,又不知道什么叫“细节”了。事实上,在我们每一篇课文中都有细节描写。像第3小节中“唧”“掠”“落”“痕”等词就是一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正是能体现燕子的飞行特点和停息特点的。如果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些词进行教学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便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我知道凭借目前班上孩子的能力可能无法达到我预设中的情况,但是在课堂上,我还是找到了精彩的发言。

  “痕”字的教学也是有难度的,在学生赏读这一句后,我问了一句:能不能把这个字改成“根”?孩子们争着说不能,因为几根电线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而“痕”是“痕迹”,痕迹是看不太清楚的,电线那么高,燕子是停在高高的电线上的,当然不是“根”,而是用“痕”了。

  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者用词造句如此精妙传神,是值得教师反复咀嚼,学生反复品味的。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未到这样的境,帮需要教师正确地引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阳光》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前做的踩影子游戏,进而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这么开心的做游戏,都是因为有了阳光,那么有了阳光,我们还会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样的设疑导入激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意识。在初读课文后我又引导学生: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带来了生字宝宝,你能自己认认他们吗?让学生自由地读生字,学习生字,然后各自交流:你学会了哪个生字?让学生自主地说说自己学会的生字,学生对此充满了兴趣,很愿意地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如:记记字形,读读字音,组组词语等等,学生互相补充,我在边上提醒、引导,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也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以读代讲,充分朗读

  朗读是语文阅读课中最重要的训练内容,要避免枯燥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句子的感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阳光》这篇课文的教材特点,我在教学时做了这样的安排: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先听老师读,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要读准字音,最后让学生拿起笔边圈生字边读,争取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顺课文。这样有层次地进行朗读可以增加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第二段比较长,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这一段上,我先让学生看图读,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给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加上动作,如:“更高了。”学生用双手慢慢上升直到伸直为止,这样边做动作边朗读便于学生记忆。由于这篇课文要背诵,而这一段又很长,学生记忆有点难度,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能记住课文的内容,而且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做做动作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把学生的个性读充分展现出来。三、拓展延伸,语言感悟 这篇课文有很多地方值得进行拓展延伸,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如:在学习第一段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这句话时我进行拓展,让学生也来说说:“阳光像金子,洒遍( )。”学习“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这两句的时候,我引导说一说:“花园里的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然后又让学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动物,说说:“ ( ),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这样的设计从扶到放,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说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这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效果还是好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导写字过程中时间有些紧张,在理解重点词时,引导得不够到位,以至学生没法领会,回答不到点子上,最后忍不住自己讲出来了。以后,我会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1、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1、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1、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x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xx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2、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22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1-09

小学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4-09

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反思06-15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01-0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4-18

语文的教学反思04-17

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07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04-11

小学语文课《掌声》教学反思04-09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