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6)班共有学生46人,男生23人、女生2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1、在数与代数方面,包括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以及“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五、教学措施:
(1)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3)注意学生动手操作,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展示实践结果。
小学五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4)、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加强变式题的练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及进度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备注
3.1~3.5
图形的变换
3.8~3.12
图形的变换
3.15~3.19
因数和倍数
3.22~3.26
2、5、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3.29~4.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4.5~4.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12~4.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19~4.23
分数的意义
4.26~4.30
真分数和假分数
5.3~5.7
分数的基本性质
5.10~5.14
约分
5.17~5.21
期中考试
5.24~5.28
通分
5.31~6.4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6.7~6.1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14~6.1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6.21~6.25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6.28~7.2
统计、数学广角
7.5~7.9
总复习
7.12~7.16
期末考试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 学生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乘除和四则混合运算,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4、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方面:
1、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
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进度
第1周:1——8页 第9周:73——83页
第2周:9——17页 第10周:84——92页
第3周:18——27页 第11周:93——99页
第4周:28——35页 第12周:100——108页
第5周:36——43页 第13周:109——117页
第6周:44——54页 第14周:118——125页
第7周:55——63页 第15周:126——133页
第8周:64——72页 第16周:134——140页
六、教研课题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数学思考: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问题、小数四则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2)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4、情感与态度:
(1)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2)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3)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二、教材简析:
1、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6、8单元)
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7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本册教材安排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领域(第9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你知道吗和8到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三、课时安排:
1、认识负数3课时
2、多边形面积计算9课时
3、认识小数8课时
4、小数加法和减法7课时
5、找规律2课时
6、小数乘法和除法(一)8课时
7、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8、小数乘法和除法(二)14课时
9、统计7课时
10、整理和复习5课时
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适当加强口算的练习。
2、合理安排,提高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
4、通过直观和操作教学概念和法则。
5、加强对学生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班共有学生75人,学生基础较好。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习惯非常的差,其中孟天舒、李贺、昝耀祖、孟四维等男同学,脑子非常的聪明,但学习习惯较差。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一)”
2.“约数和倍数”部分的调整。
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短除法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短除法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短除法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部分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部分的调整。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5.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字与编码
这个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邮政编码及生活中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号的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一种全新的编码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简单的课题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
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全册教学要点
1.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2.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4.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5.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约分和通分。
7.分数大小的比较。
8.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可爱,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反应较慢,思维迟钝,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个班是从三年级带起的,上学期期末被抽到区里调研,虽然取得全镇第一,但几个后进生还需努力抓一把,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全册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简单的统计(一)8课时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5课时左右
2.求平均数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机动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5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约数和倍数17课时左右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3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5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左右
1.分数的意义6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0课时左右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2课时左右
(六)总复习5课时左右
合计大约80课时左右
五、减负提质措施
1、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加大研究型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5、加强对学生能力、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7、重视实际测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9、改进练习设计,促进学生的学习
10、注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关心了解每一个学生,注意提优补差。
六、教学检测及评价
每单元检测一次,期中期末各检测一次。
平时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采用评星办法进行评比。
七、学生辅导
一帮一结对子单独辅导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本学期教学总的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简单的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实践活动、整理与复习
三、教改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四、班级情况总体分析:
五班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7人。上学期及格率均为98%,优秀率达72%。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五、各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等:
1、方程(8课时)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2、确定位置(2课时)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公倍数和公因数(6课时)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教学重点: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难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4、认识分数(10课时)
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知识体系与发展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4.第六单元百分数。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能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性的综合应用,即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对分数乘除运算意义及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注重应用分数运算及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注重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建立实际操作、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内在联系。教材还注重运算与应用的有机联系,使学生能自觉地将分数运算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教材注重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关注结合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教材还非常重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表面积和体积,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的基础上,其中,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因此,长方体、正方体及其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包括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展开与折叠、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是统计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因此,教材注重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探索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效地描述数据,并分析并表示数据的特征.
二、分单元的有效教学措施
1、分数乘法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2、长方体
(1)、重视实践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展开,发展空间观念
动手实践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在本单元教材中,教材多次安排学生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学习,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告诉的形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描等方式,自己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教材还提供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征整理,在整理比较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避免将主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以至于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处理为计算问题。实际上,对于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对于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也是大有好处的。教材先呈现了一个长方体与一个长方体展开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方体与展开图各部分的对应关系,促进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与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材中让学生在两个图形中相对应的部分涂上颜色,了解展开图与长方体的各个面的关系;让学生在展开图中填上有关数据,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展开图的各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材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做这样的一个纸盒需要用多少纸板,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习了如何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后,还要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材还设计了大量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3、分数除法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呈现方式和编排思路与分数乘法类似,突出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图形语言,促进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相应的计算方法。
(2).鼓励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理解困难,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这就失去了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是一个正向思维,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一些。因此,根据《标准》的要求,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以体会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图将这些信息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画图是一种很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材鼓励学生用图来表示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教材中呈现了两种图例形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4、长方体(二)
(1).在比较活动中,体会并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这样,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才揭示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再揭示容积的概念。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重视对测量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是本套教材的重要特点。本单元教材通过动手操作、寻找生活中相应体积的物体等活动,引导学生把体积、容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3)、在观察、操作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首先安排了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由此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然后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同时,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同时,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同时,越长体积越大。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教材接着安排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记下长、宽、高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数据,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在实验活动中,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活动。教材先引导学生制定测量方案,再进行实际测量。教材中呈现的两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案,都是紧紧围绕体积的意义展开的,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水的体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理解水面上升的空间大小,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
5、分数混合运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仍然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结合起来,每个内容的学习,教材都安排了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逐步得出一些结论。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将这些信息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画图是一种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剖问题的策略。
6、百分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对百分数的学习,十分关注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突出百分数作为模型的作用。教材创设了比一比的活动,在比较队员罚点球水平和黄豆种子发芽情况的问题中,使学生体会当分数的分母不同时,把分母化成100后就方便比较了,从而引出了百分数。在认识百分数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实际问题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涉及命中率、合格率、绿化率、出勤率等,促使学生不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对于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内容,教材没有从抽象的数的互化入手,而是设计了两个问题情境(合格率和蛋白质含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需要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以及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小数,然后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自主地探索互化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是本套教材的特点之一。
(3).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从接触百分数起,就建立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天然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提供了很多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合格率、出勤率、成活率以及计算这个月家庭的支出情况,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尝试进行解决,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提出的是,在这月我当家中,怎样计算我家这一个月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时,教材是运用方程来解决此类问题,以使逆向思维变成顺向思维。本单元还精心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调查,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7、统计
(1).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将学习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学生将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中,探索如何以简单而直观的形式描述数据,如何有效地刻画数据的集中程度,理解三种统计图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做出合理地判断。
(2)、认识中位数和众数,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三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一些极端数据时(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平均数会掩盖数据中的差异,不能很好的代表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或众数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它们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集中趋势。教材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和众数,了解每种统计量的不同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
(3).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统计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力求通过选择现实情景中的数据,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际意义。例如,教材利用第24届奥运会至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的有关数据,绘制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统计图,分别表示金牌获得情况、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金牌分布情况等,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讨论中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又如,在学习中位数、众数内容时,教材设计了用哪个数据表示超市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水平的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描述数据,由此体会引入中位数、众数的必要性,并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教材还注重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综合运用
1、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策略
估计费用
(1)常见的估算策略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教学时,引导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策略,分析每一种策略的思路和适用性
2、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粉刷墙壁、包装的学问
(1)提供有现实背景的数学问题
(2)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折叠
(1)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
(2)识别与判断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3)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班级学生知识情况与针对性措施:
本班共有56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说学生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比较粗心,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要特别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1、转变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2、面向全体,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灵活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培养尖子生,对差生耐心辅导,促使其自觉学习。
4、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分数乘法( 8 课时)
1.分数的乘法(1) 2课时
2.分数的乘法(2) 2课时
3.分数的乘法(2) 2课时
4、整理和练习(1) 2课时
(二)长方体(7 课时)
1.长方体的认识和练习(1) 2课时
2.长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
3.整理和练习 2课时
(三)分数除法(9 课时)
1.倒数 1课时
2、分数除法(1) 1课时
3、分数除法(2) 2课时
4、分数除法(3) 2课时
5.复习 1课时
6、数学生活 1课时
7.折叠 1课时
(四)长方体(二)( 10 课时)
1.体积与容积(1) 2课时
2.体积单位 2课时
3、长方体的体积、练一练 2课时
3.体积单位的换算 2课时
4、练习四 1课时
5、有趣的测量 1课时
(五)分数混合运算( 10课时)
1.分数混合运算(一) 2课时
2.分数混合运算(二) 2课时
3.分数混合运算(三) 2课时
4、数学万花筒 2课时
5.练习五 2课时
(六)百分数 (14课时)
1.百分数的认识 2课时
2.合格率 2课时
3、蛋白质含量 2课时
4、这月我当家 2课时
5、练习6 、整理与复习2课时
6、数学与购物 2课时
7、购物策略 1课时
8、包装的学问 1课时
(七)统计与总复习( 18课时)
1.扇形统计图 2课时
2.奥运会 2课时
3、中位数和众数 2课时
4、练习七 2课时
5、了解同学 1课时
6、总复习 8课时
7、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2课时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3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老师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差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7)统计;(8)总复习。
总目标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 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 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 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一)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 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 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 例2和例3]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 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 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 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参见例4 至例6]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更多小学教学计划、小学教案和小学教学辅导,尽在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工作计划01-12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3-14
五年级春季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3-24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1-02
五年级数学教学上册工作计划02-24
数学教学下册工作计划03-0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1-04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1-30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04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热门】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