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汇编九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末位要与十位对齐。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2、笔算乘法。4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重点课时:第三课时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例2图画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略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旨在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尽量体现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新理念、新措施,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尽快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和克、加和减 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认识分数。
三、学生分析:
三(3)、三(4)班学生的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形成“守纪、惜时、善思、创新”的学风。
三(1)、三(2)班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遵守纪律,但也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怕做作业,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因此,仍要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行说服教育。同时这个班的学生在学习上还是有一定潜力的,需努力挖掘。
四、教学目标:
⑴通过对教具的观察、在计数器上拨珠,并联系实际加深对千和千位的认识,初步认识一万和万位,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四位数的意义,掌握四位数的组成。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用100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经历探索比较10000以内的数大小方法的过程,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加法中和不超过10000),会口算几千加几百及相应的减法。
⑵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能估算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经历探索除法验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乘法验算除法,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解决与此数量关系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先求总数或剩余部分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⑶会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中和不超过100),会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不超过1000)及相应的减法。会解决已知两数间的倍数关系求两数和或差的实际问题及其变式问题。
⑷经历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会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不进位),会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是几位数或几千几百。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会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⑸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只限于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能结合观察图形比较两个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以及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
⑺了解24时记时法,会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时间的相互改写,会进行事情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空间与图形。
⑴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⑵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根据观察者的`位置,确定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能看到不同个数的面,但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⑶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3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3、统计与概率。
⑴参与从袋里摸球、往袋里放铅笔等实验活动,经历在这些实验活动中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处理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简单的条形图(1个格表示1个单位)表达统计的结果。
⑵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差不多”等词语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先求总和或剩余,在平均分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3、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3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5、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围绕周长问题进行制作、拼摆、测量计算以及估计等数学活动。
6、按照预设的可能性设计简单的活动。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2、充分利用电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性教学。
3、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笔算训练,又要加强口算训练,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笔算口算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题做到大面积"丰收"。
4、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5、注意辅导差生,提拔优生,平时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做到一帮一,全面提高全班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6、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不搞"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7、加强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教学进度:
内容 课时
一、除法 9课时
二、认数 5课时
三、千克和克 4课时
四、加和减 7课时
五、24时记时法 3课时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5课时
七、乘法 11课时
八、观察物体 2课时
九、统计与概率 4课时
十、认识分数 3课时
十一、整理与复习 4课时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学生学习情况及教材简介
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认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积极性高。只有极个别学生在学习上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本教材内容有:克、千克、吨的认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东西南北、旋转与平移现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周长、分数的初步认识、年月日。
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掌握克千克吨的单位换算。
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
使学生能掌握平移现象。
使学生掌握年月、、日。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初步认识。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计算周长。
教学措施及方法
1、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2、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仔细专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好切实可行的教案。
3、上课做到讲解清楚明白、语言儿童化,并在课堂中穿插适当的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活跃了身心,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融洽。
4、课后认识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作好记载,根据地学生情况及时订证,对掌握不好的学生个别指导,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结。
转差措施
找出差生成绩差的原因,不歧视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根据差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的作好记载,给差生个别指导,让他们赶上队伍。
找出差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让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小朋友常常帮助他们。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是“能同时过桥吗?”,将“限重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难点: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
2、1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4、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估计、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一元硬币、大头针、铅笔芯、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两条同样长的垂直相交的线段
让学生猜一猜:图中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确定吗?(学生:用尺量)
2、师:老师这儿有两把尺,你量量看。
教师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厘米的指名学生到前面用教师提供的尺分别量两条线段
师:量得准吗?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学生:用我们自己的尺量)
(依据新课程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来设计这一环节。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细化测量单位的要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3、师:请你把自己的尺拿上来量一量,是()厘米带()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并报出测量结果:都是9厘米带3小格
师阐述:原来两条线段一样长。这说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动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知1毫米
师:看来同学们的尺作用真大。观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师的两把尺有什么不同?
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的尺格子很大,而我们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准。
师:直尺上每1厘米之间都有很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板书:1毫米)指名到投影仪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学生自由说1毫米的特点)
2、探索1厘米=10毫米
(1)演示课件,让学生在截取的1厘米上找找1毫米,数一数1厘米中有()个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学生到电脑上找一找,数一数
(2)请学生任意选直尺上的相邻的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一数有几毫米,可以用笔尖指着数。(学生自由数)
集体交流,根据交流发现规律。
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厘米中有10毫米)
课件出示:1厘米=10毫米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告诉同桌。
3、找一找,画一画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吗?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师:你还能在哪儿找到20毫米?
学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区域的20毫米,如4厘米到6厘米,8厘米到10厘米。
师:你能找到40毫米吗?指名上前找
师:很好!你能画一条40毫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画,其余同学观察画法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3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好后,互相检查,选几个画得比较规范的进行展览。
4、量一量,读一读
(1)课件出示回形针图片,
师:你能读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27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厘米带7小格
(2)课件出示铁钉图,
师:你能读出铁钉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39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厘米带9小格
师: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师:你的观察方法真独特,值得我们学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每条边的长度。集体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师: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拇指宽多少毫米。
学生大胆估计后,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接近。
3、两人合作测量信封中的物品(大头针、铅笔芯、一元硬币),并填写资料卡
(1)先估计每一个要测量的数据,并填在表中
(3)然后两人合作测量,完成数据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数学书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头针的长度()毫米()毫米
铅笔芯的长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币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体交流后,提问:一元硬币的厚度你是怎么量的?(学生到投影仪下汇报测量方法并演示)
4、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题目:
(1)小鸣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铅笔长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厘米。
(4)欢欢的牙刷长15分米。
(5)匆匆数学本上的日期格长4厘米。
(6)我们的新教学大楼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题目中不恰当的长度单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本领吗?
2、测量生活中的小物体并以毫米为单位记录下数据。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学生36人,三年级学生已有两年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数与代数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5.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6.指出并能测量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7.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能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
8.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会进行一些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希望提供的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能够帮助大家学好数学,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然后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然后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然后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然后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2、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反思和评价。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然后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然后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然后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学生情况和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7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7名,大部分学生为回民,从上学期的认识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初步掌握和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规律。单从本班学生学习习惯来说,我认为本班学生缺少模范带头的学生,学习根本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缺少创新意识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学习也只有老师讲了才听、才理解,老师不讲了,也不会主动的询问,自律性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方法单一,不够灵活。从而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在数与代数方面
首先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
1、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
2、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两位数成两位数、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3、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只几。
4、一位数小数的认识、小数整数部分的认识、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5、年、月、日的认识,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
其次就是解决的问题:
1、连续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3、简单的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4、与千米或吨的有关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首先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
1、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平面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有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三视图。
3、面积的含义常有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米,面积间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
其次就是解决的问题:
1、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用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测量或估计物体表面面积。
3、与计算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在重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继续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感受成功的体验。
4、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6、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7、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
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
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
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主要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下册工作计划03-02
数学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02-27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5篇02-26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1-17
数学教学学年工作计划04-06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5篇)03-06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07-05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22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2-08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