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08-28 02:08:1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七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七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 工作总目标

  我即将开始为期一个学期的支教学习工作,在此,我计划了如下的支教计划。希望能使这段时间内的支教实习工作更有效率,计划性和目的性。

  1、服从支教学校的安排,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之中。

  2、与同期支教老师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尽全力的帮助集体,学校。

  3、温柔可亲、有耐心的对待学生,主动融入到学生当中,学会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4、对待支教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希望能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每一天都能善于自省和进步!

  二、教材简析

  我将任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对教材的分析有助于我以后的`教学,所以在此列出教材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目标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6、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7、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 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 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5、 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6、 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学内容

  两部分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材说明

  整体结构与义务教材相同,数数――读数――数的顺序――――写数――通过操作教学不进位加减法。

  教科书第84页,从实际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过马路”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数一数有多少人,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

  教科书第85页,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而且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教学数的读法。通过操作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1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1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3教学数的顺序。通过让学生读出直尺上的数,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科书第86页,例4是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让学生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能够理解。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第一次介绍数位,但只是让学生知道,不是正式教学数位,要到百以内数的认识才正式教学数位。这里所强调和突出的是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科书第88页,例5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老师一定都有印象,义务教材是通过看图,一图四式来进行教学的,现在与原来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通过操作帮助学生计算。

  例6,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和在15以内的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逐渐使用,学生会越来越熟悉。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义务教材相比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加强数感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例如教科书第89页第3题,“你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多少个辣椒吗?”就是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老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例如遇到数一数有多少的题目都可以先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

  重点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完成“做一做”及87 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 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连一连,猜一猜(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给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半时(在教学时都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的,而且都是钟面与电子表对照出现)。老师们都有印象:义务教材一册是在练习中出现了认识整时(第82页第8题“读钟面上的.数。说出各是几时。”),并不做要求。现在的“认识钟表”这一单元与义务教材相比,内容扩展了,在认识整时的基础上,增加了认识半时,但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知道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材说明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教科书第91页,因为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儿童感知时间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这一单元的开始,我们设计了一个“母亲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图,帮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及早晨7时。学生每天都会经历妈妈叫他起床的过程,一看到这幅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比如说很不想起床,很想再睡一会儿等等许多的感受。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很自然去认识钟表并感受那时是早晨7时。

  2.会读写整时。

  教科书第91页下半部,将钟面与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整时。

  教科书第92页教材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举出一天中的六个时刻所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整时,会读写整时,并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

  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教材中釆用12时记时法,不用24时记时法,老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来表述,说出上午、下午、晚上几时,帮助学生巩固认识。二关于时间的写法,根据新闻出版署的规定不能再写居中的“比号”,要写在下部的“冒号”,老师们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3.会读写半时。

  教科书第93页,与整时的教学相似,也是先用钟面与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半时。再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举出一天中的四个时刻所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半时,会读写半时。

  有的老师提出来学生没有学过1时=60分,在用电子表显示半时的时候,学生对点右边的“30”表示半时不好理解。在教学中,老师不用过多解释,也不用让学生迁移类推,只要告诉他们“30”表示半时并知道怎么写就行了,在以后学习1时=60分时学生还要进一步认识半时。

  4.老师们可以看一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选择不同的钟面设计,吸引学生兴趣。

  5.我们还设计了很多练习的形式,教科书第54页,有让学生认一认时间连线的,有让学生根据老师拨的钟面认时间的,还有老师说时刻让学生拨钟表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95页第4题“快乐的周末”。我们先按时间顺序呈现了一个小学生周末活动的四幅插图,起床、玩耍、回家、吃饭的情境,下面给出的时间不是按顺序排列的,让学生连线。如果老师们认为这个顺序不合适,可以进行调整。有的老师还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图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周末活动,如起床、游戏、吃饭等活动并标上时间。

  (四)教学建议

  1.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时间。

  因为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性,所以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例如,有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前调查一下自己身边的父母、叔叔、阿姨的上下班时间,或者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调查一下周围的商店、邮局、医院的开门关门时间,在课上说一说,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时间。

  在教学第92页和93页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与图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老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重点课时:

  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2、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

  教具准备:主题图,每个学生自备闹钟一个,小灯笼12个,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6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来自于外国语实验小学,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一起看主题图)

  问: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誰愿意说给大家听?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认识钟表)

  师:说起钟表,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不知道有多少精致美观、造型独特的钟表。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钟表作品,好不好?(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二、主动探索

  1、制作钟表

  (1)欣赏完了这么多美丽的钟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2)在平时,你们也见过许多钟表,现在,就请你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想一想: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放音乐伴奏)

  (3)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些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你们能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做一个钟面吗?

  要求:先小组合作进行制作,做完后,同组的同学认真观察钟面,看一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并相互说一说。

  (4)有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说说。(指2人------3人)

  教师根据的回答进行板书:

  数字:1、2、3、4、5、6、7、8、……11、12

  针:分针(长)时针(短)

  (5):把你们制作好的钟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再拿出你们自己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2、认识钟表

  (1)电脑出示一个钟面时刻:2时

  问:有谁认识这个时刻?你是怎么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指2-----3人)

  (2)再电脑出示四个钟表,请每个小朋友先认一认,再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最后指名起来认一认,说一说。

  (3)象这样的时刻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有谁见过?指名学生上台试着写一写。那这四个钟面的简单时刻谁会写?(指名写,全班齐写)

  3、每个小组在你们制作的钟面上拨一个整点时刻,先拨好就先贴在黑板上。(指名认,指名写简单写法)

  三、游戏巩固:

  1、教师说时刻,学生拨

  2、同桌互拨,互认

  3、师: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学校的灯笼还没有挂好,想请你们帮忙挂,你们愿意吗?请把你的灯笼挂到应该挂的地方?(学生活动)

  师:你为什么把这个挂在这个地方?

  圣诞节那天的这个时刻,你最想做什么?

  这么多的时刻中,你最喜欢哪个时刻?为什么?

  四:设计请每个小朋友做一个小小钟表设计师,设计一个自己最得意的钟表作品。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1课时)

  (二)准备课: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七、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学期,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数学课的形象、生动、有趣,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很喜欢上数学课。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但有个别学生因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能力比较差,20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考试时漏题,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运用口诀)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按颜色、形状等)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整理本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比较难学,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练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并且与书上教学例题相结合,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关注中下等生的学习,加强个别辅导。

  组织小老师,组长等优等学生,帮扶中下等同学,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帮助孩子消化难点。取得进步。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26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

  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第二周玩具-文具

  第三周第二单元:动物乐园-比高矮

  第四周比轻重-第三单元:有几辆车

  第五周国庆节

  第六周摘果子-跳绳

  第七周可爱的企鹅-乘车

  第八周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第五单元

  第十周 期中考试、第六单元

  第十一周第七单元:捆小棒-有几瓶牛奶 第十二周有几棵树-买铅笔

  第十三周飞行表演-美丽的田园 第十四周 整理与复习和第八单元 第十五周复习

  第十六周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七周期末总复习

  第十八周期末总复习

  第十九周期末总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第二十一周期末工作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学培优工作计划06-28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学计划05-06

一年级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4-01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3-10

一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计划03-15

【精】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3-14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03-3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07

高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18

数学教学下册工作计划03-02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