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5-01 09:33:3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5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5篇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光”“生理与健康”“物体的运动”和“常见的力”。本教材在原有“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一些特色。例如:

  1、教材设置了“网上学”栏目;

  2、教材的呈现形式灵活多样;

  3、教材的建设系列化;

  本教材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每个“主题”由若干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构成一个按学生知识背景与认知发展为基础,以探究潜力发展为主线的螺旋式前进的多维立体体系结构:知识学习维、潜力培养维、情感体验维、时间发展维。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我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个性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我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4、持续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构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用心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状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必须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十分喜欢,并能以自我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潜力,动手潜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潜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用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6课时。

  第二单元,冷和热,8课时。

  第三单元;奇妙的王国,5课时。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5课时。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6课时。

  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册教学,使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进行有依据的推测。

  2、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按一定标准排序和分类。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同学们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培养同学们排序和分类的能力。

  3、培养同学们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同学们素质分析。

  同学们已经学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对大自然,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景象充满了强烈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作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们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四年级5个班的同学们,尊敬教师,多数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存在问题是班级中有几个同学好动,讲小话,对学习不记不背,影响他人的学习,自己也学不好。

  五、教学措施。

  1、带领同学们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加强同学们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3、培养同学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4、教师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下功夫,根据科学课要求,让同学们更加喜欢科学课,学好这门课程。

  5、多开展实验教学,狠抓课堂纪律。

  6、让每个同学们学有所获,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教学进度。

  第一课空气的性质2课时

  第二课热空气和冷空气1课时

  第三课空气有什么2课时

  第四课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课时

  第五课冷热与温度1课时

  第六课热的传递2课时

  第七课加热和散热1课时

  第八课吸热和散热2课时

  第九课水加热、冷却后2课时

  第十课声音的产生1课时

  第十一课声音的传播1课时

  第十二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课时

  第十三课不同的声音1课时

  第十四课快乐的小乐队1课时

  第十五课我们吃什么1课时

  第十六课怎样搭配食物2课时

  第十七课食物的消化1课时

  第十八课我们的食物安全1课时

  第十九课排序3课时

  第二十课分类3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6、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7、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8、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4

  9月有生命的物体

  1.进一步增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通过直接接触有生命的物体,加深对有生命物体的理解,初步建立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

  3.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需要空气、水和食物,都有生长、繁殖的能力,都能够运动。

  4.知道植物有相同之处,都有生长的能力,都自己制造养料,需要空气、水、土壤中的养分和阳光。

  5.知道动物和植物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属于生物。人也是生物,与其他生物相似,有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且同样也生长、变化和死亡。

  6.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经历按照一定特征对动物分类的过程;

  经历寻找事实和根据对植物根、茎、叶的作用进行认识的过程;

  经历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概括和交流的过程。

  10月溶解

  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固体和液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过程;

  ●经历对观察研究结果的简单整理、概括的活动过程;

  ●经历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经历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的活动过程;

  ●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过程;

  ……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观察研究活动中,整理概括出关于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获得对“溶解”“溶液”等概念的.认识,并认识到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物质的表面积、水的温度以及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认识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初步感知、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

  11月天气

  1.经历观察、描述、估测及记录云的活动过程;

  经历测量降水量、确定雨的等级的活动过程;

  经历分析云和雨关系的活动过程;

  经历观测风向(风向标或其他物体)、风力大小的活动过程;

  经历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过程;

  经历对天气进行简单预测的活动过程。

  经历设计包括天气、气温、风、云、雨等内容的观察计划、观察并记录的活动过程;

  经历较好地坚持比较长期的观察记录的活动过程。

  2.能估测天空的云量,能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能根据雨量等级表确定雨的等级,能用简易风向仪测量风向,能根据风力等级表估测风力大小,能用气温表测定气温,能画气温变化折线图并作简单分析,能用多种途径了解或预测未来的天气。

  3.能积极参加观测天气的活动,留意生活中天气的变化,在课内外坚持观测和记录。能主动通过搜集、查阅天气资料,在与同学的交流共享中丰富自己的认识。

  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对人们的生活是非常有用的。

  4.知道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可以用一些词汇或以测量的量来描述,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向、风力、气温以及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确认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确认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

  12月磁铁

  1.经历研究磁铁性质的各项合作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经历研究磁铁能吸哪些物体、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的活动过程。

  经历研究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经历研究磁化小铁钉使之磁性更强、制作小磁铁及用多种方法判断其南北极的活动过程。

  经历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制作指南针并用其正确观测方位的活动过程。

  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2.能制作小磁铁、磁力小车、指南针,并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观测方位。

  3.积极参加磁铁性质的实验活动,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能提出与磁铁有关的研究问题。愿意与同伴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能积极表达个人见解,能倾听他人意见。能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

  4.知道磁铁的一些性质:有磁性,磁性最强的地方是它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磁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能指示南北方向。知道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正确使用磁性、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指示南北方向等词汇进行表述,能利用磁铁的性质推测、解释一些现象。

  1月声音

  1.引导学生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观察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时产生的种种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鼓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有关声音产生、传播、控制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对声音进行探索的兴趣,体验保持健康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经历对声音、振动等现象的直接观察过程(主要涉及听、看、摸的直接观察)以及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物体振动发声的间接观察过程。

  经历对声音大小、音调高低、乐音和噪声等的比较观察过程。

  经历对物体发声和物体振动之间建立因果联系的思维过程。

  经历对声音传播途径和控制声音方法的实验操作过程。

  经历利用身边材料自制小乐器的制作过程。

  经历对各种声音现象的描述、解释过程。

  ……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及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理解振动现象以及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意识到“为减少噪声而努力”。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 、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 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8月30日至

  9月6日

  1.1种子发芽的实验

  1.2种子发芽的实验

  2

  2

  9月10日至

  9月14日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4蚯蚓的选择

  3

  3

  9月16日至

  9月20日

  1.5食物链和食物网

  1.6做一个生态瓶

  1.7改变生态瓶

  3

  4

  9月22日至

  9月26日

  1.8维护生态平衡

  2.1光和影

  2.2阳光下的影子

  3

  5

  10月1日至

  10月5日

  国庆节放假

  6

  10月6日至

  10月12日

  2.3光是怎么传播的

  2.4光的反射

  3

  7

  10月15日至

  10月19日

  2.5光与热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3

  8

  10月22日至

  10月26日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3.1地球表面的地形

  3

  9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3

  10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4土地壤中有什么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

  11

  11月5日至

  11月9日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3

  12

  11月12日至

  11月16日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4.1我们的小缆车

  3

  13

  11月19日至

  11月23日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3

  14

  11月26日至

  11月30日

  4.4测量力的大小

  4.5运动与摩擦力

  3

  15

  12月3日至

  12月6日

  4.6滑动与滚动

  4.7运动与设计

  3

  16

  12月10日至

  12月14日

  4.8设计制作小赛车

  3

  17

  12月16日至

  12月21日

  18

  12月24日至

  12月26日

  19

  12月31日至

  1月4日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略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1个班的科学教学。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8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本学期在劳动实践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三年级:主要围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项内容展开教学。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征、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组织学生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学生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学生将想办法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四年级:四年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时期,在教学中我们将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首先我们将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我们将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比较声音强弱”等,了解控制变量实验的重要性,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我们将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可以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状图等进行记录;我们将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特别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年级: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教材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内容,我们的教学将着力于引导学生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生物与环境”单元首先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把这些知识拓展到自然界,认识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动手实践,设计制作小车。

  六年级:科学六年级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前面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接着探究不同形状结构所包含的力学道理,包括条形材料抗弯能力与形状的关系、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拓展到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人造物体扩展到生物体,在此基础上探究框架结构的特点,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并展开设计制作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从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玩具电动机原理,然后以电能为中心认识能量及相互转化,再扩展到宏观的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能利用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调查资料。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并能够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三、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⑵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⑶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⑷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⑴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⑵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⑶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⑷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⑵尊重事实,对收集到得证据做好记录

  ⑶愿意合作交流

  2、教学难点:

  ⑴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想法、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⑵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六、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0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习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科学特色活动

  (一)科学幻想画

  1、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二)明天小小科学家

  1、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1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使本学期教学力求达到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特制定本册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7人,学习情况而言:全班80%的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不仅在观察、实验操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储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加强科学的探索本学科的学习夯实了基础。美中不足的是有6名同学由于基础差,观察、分析能力欠佳,致使分析、解决的能力较低,对此,老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做好相互的辅导工作,以便提高教学效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温度计的奥妙”、“春天来了”、“光与镜子”、“材料与生活”、“夏天来了”、“太阳与生命”等研究主题,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专题研究为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构成,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知道春季的代表星座。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的传播路线;认识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4、能判断不同的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织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性质对材料分类,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5、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6、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7、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8、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四、教学重点:

  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围绕着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展开活动,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2、评估侧重于激发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避免用统一的.标尺去衡量所有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理性与情感项结合、结果与过程并重。

  3、关于“考察”中长期观察等内容可在观察前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准备、实施过程、小组成员、考察中的思考、多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后继续探究计划等。

  4、加强平时教学的分类指导,力争使优生冒尖,差生过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预期教学效果

  研究突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机、方式、方法。在和谐、合作、自主、创新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达全镇上游。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2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励、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e)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g)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h)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

  1、主动参与探究过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2、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3、能有目的的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观察结果。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情况:

  本学期四年级学生共138人,共3个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

  2、学困生情况及转化措施: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钻研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便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普遍习惯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便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四面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爱好。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 “溶解” “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1.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2.对身体结构的钻研,了解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和结构,以及运动情况,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同时了解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及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殊是实验中操纵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熟悉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爱好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的学习,小学六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程已经非常感兴趣,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能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科技制作、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搜集资料等,愿意与他人合作,进行合作探究,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种植养殖等活动,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常见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使学生能把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联系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辩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

  “物体的运动”单元从学生熟悉的静止与运动现象切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物体运动的有关知识,理解静止和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

  “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和理解“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变换”、“四季循环往复”、“月亮时缺时圆”,培养学生尊重证据、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研究宇宙的热情,使学生树立对宇宙探秘的理想。

  “生物与环境”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通过查资料、观察、实验探究、搜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使学生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也有影响,知道食物链、食物网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制订开展保护动植物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研究与实践》单元选择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作为研究与实践的专题,引导学生设计调查表,搜集信息,分析调查结果,交流研究成果,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研究成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专题研究的完整过程。

  四、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现象的持续观察,又有对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性研究,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生物与环境的联系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了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了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强化了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利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通过研究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条件,推断太阳、地球和月亮三个天体的运动关系及相互影响,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特点,探究昼夜、四季的形成原因,根据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等,力求让学生在事物的外部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五、教法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05-17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5篇)12-27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5篇11-12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02-03

科学的教学计划02-13

科学教学计划05-10

小学科学个人教学计划(精选6篇)07-08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05-04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01-01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