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6-15 16:08: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写水稻田的杂草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险了。第二部分(3-5)写喷雾器大夫及时赶到帮助小稻秧收拾杂草。最后,杂草纷纷倒了下去,小稻秧脱险了。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三、说教法、学法

  以词入文,创设情境,自悟语言。

  章不离句,句不离词,课文内容的理解离不开重点词语的把握。本课语言生动想象,内容充满情趣,正是大量的生词凝聚而成的魅力表现,如“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不由分说”等,这些词既难以理解又是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创设了表演活动情境,课堂表演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情感与被感知的对象融为一体,并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尤为,达到了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词意、领悟词语的目的。在师生的共同表演中,我通过动作的指点、语言的点拨、情境的体验,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自主能动感悟。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自然深入文本,跟小稻秧一起去经历,去感受,真正进入故事情境。

  (二)以读为主,读演结合,强化感悟

  朗读应是体验文章情感、感悟故事情境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学生用整个心灵去理解和体会。在本文中朗读的语气是不同的,如野蛮的杂草气势汹汹的话、喷雾器大夫洪亮的声音、有气无力的杂草的.话语。开展指名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在朗读的过程中使同学们融入课文情境之中,入情入境地读好人物对话,并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

  语文课标上说,“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用动作、形态或者其它方式来创造性地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孩子们通过表演去强化自己的理解、感悟和表达。第三自然段是小稻秧脱险的关键,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编自演,鼓励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自由创造想象,在读读演演评评中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这样,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来加深理解和体验,既有所感悟又受到情感的熏陶,并在表演中验证、深化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真正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这一新的理念。

  (二)小组合作,启迪智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必须落实到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各小组合作表演时,教师鼓励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共同完成表演任务。当然,合作是建立在主体参与的基础上的,它不是一种顺从,更不是一种依赖,而是一种成员之间的相互接纳,相互认同,相互启发和相互鼓励。

  四、说教学过程

说课稿 篇2

  一、 知识网络

  三、高考命题趋势

  生物的新陈代谢专题包括《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两个部分,是最近几年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注重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所以近几年高考中,该部分的分值逐年增加,每年都有大题考查该部分知识。 1、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能够体现出高考的能力要求,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点章节之一。(1)强调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正确描述和理解图表所给出的信息,并能运用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以图表形式概括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途径及联系图解等;(2)重视学科内综合的考查。(3)考查理论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最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强调运用生物科学的理论,去解释科研、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4)重视实验和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的培养,不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数据),以及推导实验的能力,而且还要重视培养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2、从试卷知识分布分析,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生态因素及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经典案例研究、种群与生物群落、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及两者关系、营养级、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分类、生态平衡的原理及应用、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及自净化原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综合题中还可以将细胞亚显微结构基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代谢、代谢类型等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揉为一体进行考查。

  3、从题型及难度来分析,出现的题型有选择、简答、实验设计等,且以图、表形式呈现试题内容越来越多,多考查理解与记忆能力,基础性较强,部分选择题及简答题为图形题,题目综合性较强,且具有立意于能力测试的趋向,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其他相关章节交汇考查方面:

  四、应考策略

  1、本部分知识主要关注:(1)重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如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等。基础知识有: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种群和种群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正确把握基本概念,熟练应用基本知识,对生物学专用术语的使用和对生物学现象的描述要规范,尤其是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更需要将原理、步骤、现象和结论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表述出来。(2)重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要将有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网络。从而构成完整的认识和记忆体系。(3)适当做题,提高解题能力。针对知识点,不断给自己设置问题,并自己解答。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

  2、突出以下相关方面的复习:

  (1)生物与环境上的相互关系。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科内综合考查,生态因素与光照强度、日照时间长短,主要考查生物适应环境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内容。

  (2)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种群的特征和意义,种群增长的“J”和“S”曲线的原因和条件,若干个种群数量的变动情况,我们应当选取典型题目(如人口变化曲线、,某一种动物变化曲线等)进行强化训练,理解、掌握有关知识,以提高应试能力。

  (3)生态系统。要了解几种典型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对于这些生态系统的要求较高。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该部分的重点内容,也是该部分的主要考点。生态系统的内容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代谢类型相互联系。在平日的复习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具体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能够举例说明,能够举一反三。

  (4)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复习时可进行列表复习,要注意能够举例说明。

  (5)本部分涉及许多热点问题:①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如害虫的防治方面,进行生物防治、如培养害虫的天敌,以虫治虫;研制开发寄生虫在害虫体内的病菌(病毒)以菌治虫等,从而减少农药的用量。如根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大力建立、推广人工生态系统,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有益的部分。如南方农村建立的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模式。②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及西部大开发等环境问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干扰破坏及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如森林的过度采伐、围湖造田。工业生产的布局不合理等,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西部大开发的首要问题是改善环境质量,要退耕还林(草),这是因为森林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具体措施有:加快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建立南方九省市速生林用材基地;抓紧平原农田绿化和防护林建设;营造薪炭木和发展经济林,疏林地和灌木林封山育林和抚育改造再生林;合理采伐并及时更新,提高综合利用率;重视森林放火和病虫防治。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与物理、化学的联系密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我们可以将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是学科内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是该部分的命题方向,所以我们要重视者部分知识的学习,要通过一些具体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五、复习和选题技巧

  本专题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微生物代谢专题 1、 新陈代谢与酶和ATP

  复习这部分知识时,首先,应明确三者的关系: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变化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新陈代谢不仅需要酶,而且需要能量。由此可见,酶和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复习时应加强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其次,要明确影响酶活性的外界因素,也是影响细胞代谢水平的因素,如温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再次,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相似概念的鉴别。如RNA酶和RNA聚合酶,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能物质。另外,一定要弄清楚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叶绿体中产生的ATP主要用于C3的还原;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离子的吸收、细胞的分裂、生物电的传导等生命活动。 2、 植物代谢

  (1)首先,要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这一角度入手,联系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然后以各结构的功能为基点,挖掘植物体的各种代谢过程与激素调节、生殖发育等重点知识间的联系。其次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植物体的代谢过程。如理解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等。最后,要弄清影响植物生理活动的因素,以及对哪些生理过程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也间接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也间接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运输。

  (2)利用坐标曲线对植物代谢过程中相关物质含量变化的分析,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实质上,坐标曲线是变形的数据分析题,只要弄清曲线上的点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问题就不难解决,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强化。 3、动物代谢

  (1)概念图是考查本部分知识的常见题型,备考时要牢固掌握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图解的基础上,理解三者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并加强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将糖类、脂质、蛋白质代谢与消化系统中相关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同时借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将消化吸收细胞呼吸能量代谢激素调节等有关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营养与健康越来越受到高考的重视,因此备考时应将营养失调引起的常见疾病归纳在一起,将其病因、症状、预防或治疗措施等进行比较,使这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4、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1)复习微生物的类群相关知识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微生物进行分类:按结构可分为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等)及真核生物(真菌类和原生生物类等);按同化作用类型可分为自养型(硝化细菌、蓝藻、衣藻等)、异养腐生型(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异养寄生型(胞内寄生菌等);按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分为生产者(硝化细菌、蓝藻、衣藻等)、消费者(根瘤菌、寄生菌等)、分解者(腐生菌)等。通过不同角度的分类比较,建立起与细胞的结构、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生态系统等的联系,加强学科内的综合。

  (2)复习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的相关知识时,要注意两点:①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入手,确定不同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功能;②对于本专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比较,以利于理解与记忆。如列表比较不同培养基的特点、用途;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和作用;组成酶与诱导酶在代谢、调节上的不同特点;微生物生长曲线中四个时期

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尝试学习用列举法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形成运用列举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有序地思考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百数表、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还学会了写100以内的数,你知道“从1写到100,一共写出多少个“9”吗?”。

  二、你说我讲

  1.课堂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想法。

  这一小组你来说,他们想到的办法是“写数”:从1数到100,数到有9的数就把这个数写下来,再数数有几个9。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这一组你来汇报,哦!他们是利用“百数表”来圈数。圈出有9的数,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个9。

  2.尝试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同学们的方法非常好,现在自主选择方法,看看“从1写到100,一共写出多少个“9”呢?”。

  好,请用“写数”的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放下!

  你来说一说,你写出了哪些数?一共写出了多少个“9”?

  这位同学写了9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一共写了20个“9”。

  这位同学写出了19个数,为什么说写了20个“9”呢?是的,同学们,“99”里有2个“9”。

  同学们,你知道吗?像这种把符合条件的'数一个一个都找出来的方法叫列举法,板书课题——列举。

  那么,用百数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是怎么找的呢?谁来说一说?

  你太棒了!先按顺序圈出个位是9的数,再按顺序圈数十位上是9的数,然后数一数,最后结果也是20个“9”。

  按照这种方法,我们一起写一写:

  个位是9的数:9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10个)

  十位是9的数: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10个)

  一共写了20个“9”

  只有有顺序地列举才会不遗漏,不重复。

  三、自主练习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看练习。

  1.从1写到100,一共写了多少个“8”?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位同学先列举了个位上是“8”的数,有10个,又列举了十位上是“8”的数,有10个,从1写到100,一共写了20个“8”。

  2.从1写到100,多少个“7”?多少个“6”?

  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得出从1写到100,写了20个“7”。20个“6”。

  3.请你先猜一猜从1写到100,一共写了多少个1?多少个0呢?

  大部分同学猜测是20个,好,同学们,拿出你的笔写一写,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从大家的表情和声音知道,大家的猜测是错误的。通过列举法进行验证:从1写到100,一共写了21个“1”,11个“0”。看来所有的猜测都需要验证。

  四、回顾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哦!这位同学知道了从1写到100,一共写了21个“1”,11个“0”,其他都是20个,真是善于总结的孩子。

  这位同学学到了一种学习方法——“列举”。

  这位同学感觉这节课学的很开心!

  非常感谢同学们,老师这节课也很开学。

  下课!

说课稿 篇4

  一、 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 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末尽”,说明在一节课中 “趣”字应该贯穿始终,而起始阶段的“趣”味显现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 课件出示3只小猫正在吵架的情境: 劳动节到了,猫妈妈交给三只小猫的任务是浇12盆花。 小花猫说:我浇离我近的两盆,其余的你们分。 小白猫说:小黑猫个儿大,多浇点儿,浇6盆,其余的我们浇。 小黑猫说:我们还是一人四盆吧! 叫学生当裁判评评谁有理,谁的方法最公平。 在这个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很天真,可能不同的人会认为不同的猫有理,但一抛出“公平”两字,自然的会想到是小黑猫,那为什么公平呢?原先凭学生的旧知可能会有个模糊的表述,但学了新知就会更清晰明了,从而由此导入了新课。

  (二)自学课文,探索新知。

  解决重点:指导学生自学例1,找出新知,汇报交流。 这里我先让学生带问题看例1:他们在干什么?看着他们分的你有什么要说的?你有办法比他们分的更好吗?你睁大眼睛找找,你能从例1中找出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的新知识是什么吗? 之后汇报交流。 怎样分是平均分是一个重点,这里我借取了我们学校在搞的“先学课教”这个实践性课题的一部分精华,把“先学”变为让学生“先看图”、“先理解图”,“后教”变为“后点拔”,同时把揭示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豪的体验,这样在看看学学找找中更容易接受这个“平均分”这个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接触较多的知识,并把它抽化成一个概念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概念体系的升华,让学生在脑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突破难点:课件出示劳动节第二任务:美化校园。小花猫:“把10棵树种到5个花坛里,每个花坛几棵树?” 小白猫:“15朵共插到3个花盆里怎么分?”小黑猫:“12张画贴到三个走廊里。” 叫学生到电脑前把自已的分法一一演示。这里主要解决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借助了直观的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所以直观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过程,让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题(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2、学生摆学具:师出题,叫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选到最为有效的分法。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哪问题? 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最后的小结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平均分的概念,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来,把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练习。练习三1、2、3或课堂作业本。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反馈于教师,让教师了解本堂课、本班学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扇形统计图进行有效的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

  五、教学法分析

  1、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六、教学流程分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制成条形统计图,使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 观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说说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3. 生成扇形统计图(利用课件,直接由条形统计图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4. 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使统计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作业:请你当统计员:统计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说课稿 篇6

  一、 教材说明:

  《安徒生的故乡》是小学语文实验本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故乡——美丽的丹麦城市奥顿斯。这篇课文以奥顿斯的美丽为主线,具体描写了房屋、小河、树木、以及小河两岸的景色和小河给安徒生带来的幻想,以此来突现奥顿斯这座城市的美丽。课文把小河两岸的景色描写得十分美丽。“清幽的小河”,“缓缓地从城市穿过”不仅写出了小河河水的清澈,更写出了小河给这座城市带来的一片宁静气氛。“红叶似火的丹枫”、“疏疏落落的白桦”、“长条拂水的垂柳”更让小河两岸,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而在小河上浮游的小天鹅,又使小河变得富有生命,这一静一动地描写着实让人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活泼开朗,尤其是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了解课文之外的有关知识,而且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他们也能将所学所知运用到课堂中来。入学来,他们课堂上的表现从原来的胆小怕、回答问题,到现在自信、敢于发言表现自己,课堂氛围有了明显的转机。在小班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其中也不乏有个别学生胆小、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小组合作不够默契等现象。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13个生字和11个词语。注意“缓”、“疏”的字形;理解词语“疏疏落落”、“红叶似火”、“长条拂水”

  2、能顺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展开想象,把

  句子说具体。

  4、 积累课文中描写景色的词语和句子,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看图说话。

  重点、难点: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导学生用“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品句子”的方法,让学生抓住关键句来感受奥顿斯的美丽。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顺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积累语句,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看图说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到导入课文。

  2、通过子读课文,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把课文读正确。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导学生用“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品句子”的方法,让学生抓住关键句来感受奥顿斯的美丽。

  4、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顺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5、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展开想象,把句子说具体。

  6、帮助学生积累语句,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看图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全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丹麦城市奥顿斯的美丽。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安徒生,激发学习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我们推进二期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改的基本理念如果是先进的,是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的,最终只有切实地落实在我们课堂教学的实际行为中,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稳定的、持续的、具有多种推动力的效果。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期课改强调优化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重视语言的积累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安徒生的故乡》这一课中,让学生与自我体验,在品句中积累,在体验反思中,升华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学生的阅读活动,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的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若因势利导巧妙地给学生搭建与自我对话的平台,就会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在类比联想中,会出现顿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策略:

  1.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能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在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端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是谁写的?关于安徒生你想知道什么?这两个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在很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的思绪,很快地就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这样,深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热烈的求知欲。

  2.抓住关键,品读句子。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的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过程的自我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有,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语文再现生活是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来实现的,是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的结果。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想象,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因此,我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安徒生故乡风景的语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并说出喜欢的理由。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理解词语,品味句子的魅力所在。如:在教学第二小节时,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说出句子的关键之处,在朗读过程中理解“疏疏落落”、“红叶似火”、“长条拂水”等。同时,词语教学的形式多样,更加便于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词语。

  3. 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侧重

  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我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小组内的朗读、组间自由组合的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熟记课文的语言。整堂课书声朗朗,在帮助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语句。

  4. 互帮互助,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交流,是小班化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大大增多。不敢在班上发言的,可以在小组讨论时发言,这样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同时又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及自主精神。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要训练学生认真听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别人交流看法,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等,当要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应先想后说并控制好交流的音量,谈出自己的意见时,语句要婉转,同时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建议中肯时要及时接纳。只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后,他们所焕发出来的学习激情和智慧则是无可限量的。然而,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要起指导作用,并担任巡视者,及时督促学生人人参与学习与讨论,并随时解答学生在讨论中产生的疑问,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合作学习,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地学习课文。课堂上我也深入到几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难以解决时适时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年龄小,小组合作学习还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的学生仍表现出拘谨,胆小,不够主动,这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 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美丽的情境。

【说课稿】相关文章:

《白鹅》说课稿03-22

《阳光》说课稿03-22

《称赞》说课稿03-22

《坐井观天》说课稿03-28

《比尾巴》说课稿03-27

《排列》说课稿03-26

掌声说课稿03-25

翠鸟说课稿03-26

《画》说课稿03-26

《师说》说课稿03-26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