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7-04 09:52: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精品)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说课稿(精品)

小学语文说课稿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2、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体会人们的愿望和寄托。

  课前准备

  课文挂图;课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谈话激趣

  1. 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出示《女娲补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补天)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标记课文自然段。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c. 思考你或他人提出的'问题,相互补充、评议、订正,然后再派代表汇报。

  三、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阅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你从阅读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 汇报阅读情况,由学生评议、补充、订正。感情朗读。

  3.全班交流,释疑解难。

  四、合作交流、体会文意

  1.讨论、交流: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2.(出示女娲图片),现在女娲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3.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二、互相合作,练讲故事

  1. 自主练习讲故事。(可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然后……接着……最后)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

  2.指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

  1. 把今天学到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听,让他们评评你讲得如何?

  2. 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班内开展“神话故事会”,评选“神话故事之星”。

  板书设计

  为什么 大火、大水

  女娲补天 取石

  怎么补 炼石 不畏艰险

  泼液

  结果造 福人类

小学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前两句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该诗诗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是“为国无私”,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诗人,理解诗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发掘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古诗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有感情朗读。本课的三首古诗风格迥异,更容易在读中体会到情感的不同,因此主要采用学生跟读、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三首诗之间的不同情感。

  2.讲解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诗都是先写景,后抒发志向或抒情,学生在读时可以感受到景物的气势,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对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才能领会,因此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领会古诗中蕴含的饱满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通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搞清楚字义。

  2.了解诗人生平简介及人物轶事。

  3.划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思考为什么喜欢。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说起战士,你们会想到什么?(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战士有关的古诗,领略他们的风采。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仞,摩,遗。

  三、学习《从军行》

  1.课件简介作者,出示对《从军行》组诗的介绍。

  2.学生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师引导学习一、二句。(交代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教师引导。(“百战、穿金甲”)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争磨穿了戍边将士身上坚硬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发誓不打败来犯的敌人就不回家乡。表现了战事的频繁、激烈、残酷,突出了士兵们边塞生活的艰苦。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读出气势,背诵古诗。

  6.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战场环境,渲染了战争气氛,表现了将士们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7.板书设计:

  从军行孤城遥望保卫祖国

  百战、穿金甲矢志不渝

  第二课时

  一、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课件出示诗人的介绍,指名解诗题。

  2.自由读,体会感情,说说初步印象。(遗民、泪尽、又一年)

  3.揣摩情感,有感情齐读古诗。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漫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巍峨的华山耸入云霄。(“三万里”虚指,“上”动态感觉)

  宋朝百姓在胡人的压迫下眼泪流尽,年复一年盼着宋朝军队首付河山。(“遗民”)

  4.有感情朗读,体会人民渴望收复失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并背诵。

  5.归纳主旨:这是一首爱国诗歌,前两句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描写了被占领地区人民渴望军队收复失地的心情,充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6.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河、岳→大好河山忧国忧民

  泪尽、又→渴望收复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齐读。

  2.课件简介诗人,指名学生讲解诗题。

  3.自由发言,初步说说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4.引导学习,理解诗意。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泪”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子,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诗人想象自己回乡极速飞驰的画面。“从、穿、下、向”四个动词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5.感情朗读,揣摩情感。

  (1)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词语有哪些?(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

  (2)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欣喜若狂?(浓浓的爱国之情)

  6.归纳主旨: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小学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理解词语。背诵、抄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学习对任务动作、语言和心理的刻画,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不同方式表达的爱。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深入品读感悟,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课伊始,老师引导学生背诵《题西林壁》,以此引导学生领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人或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进而老师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对于作者"我"所写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分别是怎样评价的?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而揭示课文主要内容,既激发兴趣,又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新课改指出,教师应定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位置,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的"学道、悟道"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特殊"学者",这是学生得以自主学习的前提。这种教师角色位置的变换,在这一环节设计中体现尤为突出。

  老师过渡:"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这两种评价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课文第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接着运用"质疑法"理解课文内容。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体现教材重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最后形成两个重点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以后,引导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这样学生就在读、悟、问、议的过程中解决课文重难点。最后,多形式的朗读读好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三)拓展文本,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们设计了"拓展文本,联系生活"这一环节。

  首先,安排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母爱,一种是严厉的父爱,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在这里,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实践证明,辩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的过程。

  在辩论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引导。通过辩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两种爱都好,缺一不可,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辩论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后老师进一步拓展激趣:"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我们就是童年的巴迪。请大家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学生就走出文本,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的潜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师生、生生灵活互动,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四)以诗结尾,升华情感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精彩极了"和"糟糕头了"》结课时,老师提供一首现代诗《教育与孩子》让学生齐读,来结束我们这次爱的行程。

  (六)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扬扬 痛哭

  慈祥 →爱← 严厉

小学语文说课稿4

  《云房子》说课一、教材分析《云房子》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用清新、活泼、生动的文字和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的时候,云朵千姿百态,逗人喜爱;有风的时候,云朵散去,天空一碧如洗,更加洁净美丽。本文浅显易懂,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云的不同形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

  二、说教法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美中读,读中悟”的阅读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抓住孩子们喜欢听童话故事这一特点,调动孩子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教学中充分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采用“读、想、议、说”等步骤,结合新课标指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以读为本,以读带讲,力求语文味更浓,并在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学习,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想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一”的变调和“儿”化音的读法。

  4、了解雨后天空的变化和小鸟的活动情况,感受天空的美丽和小鸟的可爱。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观察,爱想像的好习惯。

  四、教学流程根据以上的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采用谜语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云,一起学习与云有关的童话故事。与学生一起板书课题,(《新课标》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对于刚入二年级不久的孩子来说,要打好笔画、笔顺的基础,在写正确,端正,整洁的同时,提高写字质量,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方式。然后指导读好课题,突出一个“云”。在课题的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房”我采用了一个儿歌:“扁扁户字头,下面一个方字,方字横稍长,撇在最后才漂亮”。告诉学生学完本课我们将会认识到更多的各种各样的云房子,以此为新授做好铺垫。

  一、创设情景,美中读,读中悟我以第一段为过渡语,出示课件,师:它们会说什么呢?学生任意说,指导读好小鸟的话,读出高兴,惊奇的语气。师:在小鸟们齐心协力下,不一会云房子造好了。课件出示几幢云房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所看到的云房子是什么样子。学生们说出了很多。(例:各种各样多美等)相机板书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怎么描绘的吧?学习第二段的内容。本段也是本课的重点段,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云的不同形态的变化,指导读好课文。我先让学生自由的读本段,初步感受它的'美。

  指导读好“傻傻地”“美美地”“高”“宽”“一点点小的”让学生朗读感悟,你喜欢哪种云房子为什么?你能把傻的可爱的语气读出来吗?你能把美化作声音读出来吗?你能用读书声让大家听出楼房的高吗?用不同的方式或方法指导读好这段话,不求整齐划一,只求学生的个性阅读。然后,我与学生互动,配上优美的音乐,与学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读,让学生的表现力不光体现在读书的语气上,也可以用动作来增加。

  下一个环节我趁热打铁,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如果你是小鸟,让你来当设计师你会造什么样的云房子,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读,最后引出这样一个句式“我的云房子真()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二、发挥想像,追求完美。我是这样过渡的:同学们真是能工巧匠,造出了这么的云房子,小鸟看到这么

小学语文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四季》。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和识字(一)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课文共有四句话和四幅图,每句话配有一幅图,本首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整首诗歌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会认11个生字,四个偏旁,写好“竖弯钩”和汉字“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小节。

  过程与方法:识字写字;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秋季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识字,初步认识汉字的形体美。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观察、朗读、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播放课件和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识字指导法:运用拼音识字法、分析比较法、字理识字法、猜谜识字法、拆合识字法、游戏识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引导朗读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们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们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

  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探究法: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节课,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课堂上注重语言训练,通过朗读、背诵和说话,实现语感积淀,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生动形象。总之,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们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于是,开始上课时,教师绘声绘色地告诉学生大自然妈妈有四个漂亮的女儿,然后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学生边欣赏教师边配乐介绍,从而引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板书。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春、夏、秋、冬”四个字中有三个字都是本课的认读字,所以教师边板书边指导孩子识记,并认识禾字旁。告诉孩子“春、夏、秋、冬”就是一年中的“四季”,板书课题“四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先欣赏课文的动画视频,然后让学生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贴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新课标中强调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的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同时有趣的动画还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初步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后,老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把认读字多读几遍。这样设计目的是为接下来的识字教学奠定基础。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设计的识字教学的环节一共有三部:1。拼读生字,记音。2。认读生字,记形。3。卡片识字,巩固。

  1。拼读生字,记音。教师巧妙的把本课的生字按照两拼音节、三拼音节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分成三类,先让小老师带大家拼读,然后请学生观察发现,进行总结归类。这样既巩固了刚刚学过的拼音知识,又让学生记住了字音,达到教学无痕的效果。

  2。认读生字,记形。教师让学生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先用“对”字举例,巩固加一加的识字方法,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记住“肚、就、说、叶、圆”五个字。指导学生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雪”字,用“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学习“是”字,学完总结学过的识字方法。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认识“月字旁、大口框和雨字头”三个偏旁。在识字的同时让学生练习组词,造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3。卡片识字,巩固。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创设情境:瞧,调皮的生字宝宝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藏到了儿歌中,你们能猜出每个数字后面藏得都是谁吗?快把它们找出来排排队。让学生们边动手边动脑,在玩中学,学中玩,符合低年级的学情特点。

  (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

  由于本课的四个小节结构相似,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从而引出第三小节的.学习,也就是学习秋天的美景。朗读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秋天的美。教师先指名读第三小节,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一小结描写了秋天的什么?学生会找到“谷穗”。谷穗是什么样的?学生会找到“弯弯”。教师板书“弯弯”。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教师结合实物图片进行教学,直观明了,并指导用叠词的好处。再通过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谷穗弯弯”。语文学习落实了“读”,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出示秋天的石榴的图片,让学生也练习使用叠词,说说石榴怎么样,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然后教师让学生找找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个词说谷穗弯?学生会找到“鞠着躬”。教师让学生一起做做鞠躬的动作,体会谷穗是因为颗粒饱满太沉了,所以压弯了腰,再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平时给老师鞠躬是在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从而体会出小谷穗是在给农民伯伯鞠躬,感谢农民伯伯这一深层含义。动作表演,既有趣又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接着教师让学生体会谷穗的心情,并带着开心、自豪的语气读谷穗说的话。最后师生合作朗读这一小节,再背诵。

  (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写字指导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孩子刚刚接触写字,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观察笔画,占格,进而写好字。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竖弯钩”的写法,然后再由浅入深观察“七”的写法,教师指导书写。在写字时还要提醒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字加以展示评价,并修改。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两个趣味作业,让学生二选其一,体现了作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们追求言简意赅,用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两个转化,也就是学生切实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接着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品德。使之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今天我就说到这里,不当之处恳请领导老师批评指证。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6

  一、本课的设计思路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些了解,但不多。要让学生通过本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悟到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老师作了以下设计:

  1、抓住“紧急”、“焦急万分”让学生感悟木兰的尊老爱幼、为国为家。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围绕“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看图、范读、思考、朗读、感悟。在理解了木兰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拓展“说服了家人”的具体内容,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及插图可得出,家人包括:父亲、母亲、弟弟。他们都不同意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想说明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那就得先设置一个场景,家人们是怎样阻止的,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想象出适合特点的语言,这样,一场劝阻的.口语交际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劝阻时,(木兰回答):妈妈,我从小练功习武,身体强壮,在不怕他们。您就放心吧!

  父亲劝阻时,(木兰回答)父亲,您可是咱们家的主心骨,您一定会健康常寿,我去替您从军,说不定还能立下战功呢!

  弟弟劝阻说,(木兰回答)弟弟,你在家要好好照顾父亲、母亲,我走了,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你了,你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了思维能力。

  2、抓住表示动作的重点词感受木兰的威武形象。

  抽象的字符是很难让二年级学生感受到木兰的英勇形象,在教学中,老师凭借多媒体播放可视、可听的形象画面,带给学生视听感官上的冲击,激起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和想象,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渐渐丰满起来,学生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最后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3、结合插图、角色想象,体会人们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仍以课文插图引路,结合“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将士,会对木兰说什么?”(将士:怎么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个女的?我们竟然没发现!)体会人们的惊讶和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本课的不足

  这节的紧凑度还不够,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这个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些,不要让学生讲得太多了,应该在读中悟。还有第二自然段教学中,老师提的一个问题:“木兰是个女子,她要不要去从军呢?”学生回答的范围太广了,而且会乱,就没办法把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讲到位。以后还学会再适当的加快些节奏。

小学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健康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能力。树立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对课文朗读的能力不强,正处在学习的开始阶段。不了解棉花这种植物的生长特性,现在学生的识字量在900字左右,能初步阅读课文,对益虫益鸟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句,读好文中的角色对话。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说话。

  4.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四、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我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动画激趣法”“游戏学习法”“情境演读法”等。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动画激趣法。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3.情境演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范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各段的句式相似,在结合上下文联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之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习。

  五、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得好不如学得好。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因此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法。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3.有感情朗读法。

  4.积累词语法。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棉花,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出示“棉花”。你们认识它吗?知道它的用途吗?现在老师带同学们到棉花田里去认识一位新朋友,好吗?请小朋友们站起来,展开翅膀,闭上双眼,慢慢地飞起来,飞呀、飞呀,飞过高山,飞过河流,慢慢睁开眼睛,咱们飞到了棉花田里。

  2.课件出示:瞧,这是谁呀?棉花姑娘在向我们亲热地打招呼呢!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棉花姑娘为什么哭了?

  3.同学们:棉花姑娘到底为什么哭了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学了课文你们就知道了!师相机板书课题——棉花姑娘。(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画出生字、生词)

  2.出示生字词、句子:多种形式的让学生反复地读、记忆。相机介绍蚜虫。

  3.师:请同学们打开书102页,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请6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现在你们知道棉花姑娘到底为什么哭了吗?出示第1自然段。相机理解“可恶、盼望”。并指导朗读。你们想知道棉花姑娘后来怎么样了吗?

  3.请同桌合作从2—5自然段中,把棉花姑娘请来的医生和那些医生会捉哪里的害虫,在课文中圈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学生反馈,师生评价。相机理解重点词语,提炼板书。

  5.组内分角色读读2—5自然段。

  6.请学生戴头饰表演课文。

  7.同学们,想知道现在的棉花姑娘开心吗?漂亮吗?请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棉花姑娘,现在你最想对谁说点什么?

  2.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益鸟、益虫?

  小结:这些益鸟、益虫会帮助人类除去害虫,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后遇见它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

  (1)今天老师带着大家飞到棉花田里,认识了棉花姑娘。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马上就要和棉花姑娘告别了,棉花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选做题,请小朋友们带回家想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五)布置作业

  1.说一说:把今天学的课文《棉花姑娘》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搜集有关益鸟、益虫的资料,可以在家庭本上画画、抄抄。

小学语文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青蛙和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抓关键词理解法、直观感受法、引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教师扶助点拨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教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要求,结合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用观察、归类、比较的方法学习生字,并查字典理解“以防万一、彼此羡慕、浑身颤抖、脸色苍白、习俗”等词。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一些联系。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体会“青蛙与蛇”的个性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体会、质疑、讨论相结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一定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新课标》关于识字教学策略要求: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学会生字。

  2、交流学习方法并归纳总结。

  第一、初步检查生字的读音、部首和结构,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

  第二、“你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通过归类、比较来巩固识记字音、字形和结构,哪些是后鼻音和前鼻音,哪些是翘舌和平舌。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有哪些,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蛇、拥、劲、接”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写的时候大多数字要左窄右宽,而“劲、断”却要左宽右窄。

  第三、给生字找朋友,并把生字词写一写,要求写的规范、美观、整洁。

  3、将生字带入文中熟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CAI课件,观察第一幅活动插图内容,学生看课件讲述青蛙和蛇在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导入课文。

  (三)媒体再现,体验感悟。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学习1-3自然段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在理解“羡慕”一词时,让学生找近义词,并用“羡慕”一词说话。通过学生的个性朗读来体会青蛙和蛇在一起的快乐以及他们之间产生的真诚的友谊。

  (四)图文结合,以读促讲,角色演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学习重点段落4-5自然段时,结合活动插图二、插图三,放手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

  1、质疑:小青蛙和小蛇

  会成为永远的朋友吗?

  2、观图说图,在文中找出青蛙妈妈的话划上“——”;读文说文,体会青蛙妈妈说话时的心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个性体验。

  3、紧扣关键词“惊呆、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坏人、远离”,并在这些能体现人物心情的词语下加上着重符号,在反复朗读这些关键词的基础上,揣摩青蛙妈妈谈“蛇”色变的紧张、惧怕、担心和为小青蛙捏把汗以及暗自庆幸的复杂心情。

  4、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再说说小青蛙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并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母爱的伟大,以及母亲为孩子担心的焦虑心情。

  5、再次提问:小蛇的妈妈又会怎样说呢?

  先由插图导入朗读此段,对蛇妈妈和小蛇的心情整体感知,再仿效前面一段的学法,找出蛇妈妈和小蛇的话,找出体现蛇妈妈和小蛇表情变化的关键词语,体会、感悟、朗读。用换句子意思不变的方法来比较,并理解“习俗”一词,让学生体会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暗示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此教学环节要在学生认真读文,细心体会,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得出蛇妈妈和青蛙妈妈一样,也不同意小蛇和小青蛙在一起玩的结论,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引发思考,思辩明理。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课文的最后部分,有小青蛙和小蛇想的话:“要是我们能一直在一块玩就好了”,学生诵读时,肯定会体会到小青蛙和小蛇内心发出的真诚的愿望,学生学到这儿,一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那么,在学习6-7自然段的时候,很自然的会引发出一个问题:他们的这个愿望会不会实现?这时,安排学生开一个现场讨论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研究的愿望,让他们明白本课的学习重点:自然界是残酷的,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儿童的认知能力,不过多使用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力求自然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在读中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拓展。

  1、自然界还有哪些动物不能成为朋友,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查阅资料的方法来寻找相关资料。

  2、学生叙说青蛙和蛇以后在一起玩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表演出来。

  3、全班交流“天敌”的资料,老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18.青蛙和蛇

  (不能)成为朋友

  青蛙————————————蛇

  自然法则

小学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画杨桃》是人教版二年级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老师的教诲使“我”终身难忘。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倒”。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找找—读读—说说”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在理解重点的教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用实物吸引学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学生间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道理。

  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学生活动过程设想在分析重点段落时,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配以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悟一下课文。在理解老师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的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现场观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按照“激趣导入——识记生字——整体把握——深入讲解——拓展交流”五个环节进行讲解。第一课时负责前面的三个环节,第二课时需要复习回顾再完成后两个环节。

  1、激趣导入。《画杨桃》是一篇很贴近学生课堂生活的课文,我设计的导入方式就是用学生上美术课临摹引出课题,一方面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让学生领悟到课文中的主人公就在我们的身边,另一方面引出学生们的兴趣,画杨桃会发生什么呢?

  2.识记生字。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布朗读任务。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比如组词造句、寻找形近字、比赛认读等。对于较难的字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提醒学生注意笔顺笔画,学生在练习本上描红书写,教师巡视,并对写得较好的同学提出表扬。

  3.整体把握。请小老师带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回答,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口语概括有一定的帮助。在整体把握文脉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或者不懂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原因,而是让同学们去“我”的座上观看?这件事为什么让“我”终生难忘

  4.深入讲解。逐段讲解。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回答自然段的内容、“我”画杨桃的过程、态度,画出杨桃画成了什么,为什么画成这样?帮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多媒体展示出杨桃的不同角度图片,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角度看的杨桃东西也不同。抛出质疑,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一步步地往下深入学习。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后来怎么样了?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这种变化。引出角度不同样子不同的道理。指导学习朗读同学们的语气,强化一开始同学们嘲笑“我”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体会这中羞耻的感觉,读出这种反差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这种情绪,另一方面将同学带入到课文中,体会到老师这样做的教育目的。指导学生朗读老师说的话,表现出老师耐心的态度和谈心式的教育方法。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对最后一段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模拟设问,比如当别人的看法和想法与自己不一样时应该怎么做?深化主题主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道理带入生活中去。

  5.拓展交流。和同学一起完成课文后边的题目。鼓励大家互相评价,指出优点。联系生活实际,互相说说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或者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行动。

  六、说板书设计

  13画杨桃

  起因: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经过:同学们嘲笑,老师神情严肃角度不同,样子不同

  结果:终生难忘

  不要……要……,要……要……

  这篇课文篇幅较前面较长,所以我采用很简练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大概思路。让学生明白,无论课文长或者短,我们都可以通过正确方法将之精炼简化。

小学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池塘》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都是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的。主要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中,积累语言,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疑、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写的是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醒来的小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第二自然段写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象。第三自然段概括写小池塘的美。课文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插图精美,富有儿童情趣。图文的协调配置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本课共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7个生字。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根据新的教学大刚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

  目标定为: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二、说教法

  这一课时,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根据孩子的这些年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还适当地运用贴画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2、以读代讲法

  叶老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新大纲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学我以读为主,通过比赛读、男女分读、师生对读、表演读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3、情境教学法

  本节课我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创设情境的:其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补白练习来帮助学习语言。其二,利用挂图通过老师的表达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从而使学生受到美好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指导学生借图朗读助解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朗读中也培养了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

  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错误能及时给予纠正。

  (二)、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课文把小池塘比作什么?

  板书:大眼睛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眼睛呢?

  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过电影。”再到插图中找一找,看看像不像。

  利用挂图形象地理解了“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芦苇”像“长长的睫毛”。进而体会出小池塘的明亮。

  ②齐演读。

  小朋友真了不起,我的眼前的确出现了一个清清的小池塘,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通过表演读,即以演促读,以读促演,让学生体会到小池塘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朋友,仔细观察同桌的眼睛,你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谁呀?(我)

  你们知道吗?小池塘这只大眼睛也会看。不信,赶快读一读第二段。

  ①自由读。

  ②贴画。(白天,小池塘看见了什么?到了晚上,小池塘又看见了谁?)

  贴画形象地再现了语言文字所指向的事物,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实际事物相联系,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③指导朗读。

  这些小池塘的眼睛里可美啦!分句诵读,让学生感受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中的美。

  ④反复诵读表现美。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这里通过让学生多诵读几遍自己喜欢的'句子,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情绪化的“场”,让学生主动地去读,并在读中有所感悟。

  ⑤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这一自然段。

  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也会倒映在池塘里吗?

  ⑥句式训练:( )倒映在池塘里,像( )。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让学生想象还有什么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模仿文中句式进行说话训练,进行了语言的积累。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能映出这么多景物,真是 (引读句子)。

  三、总结全文

  小朋友,小池塘美在“明亮”,大自然是美的,要靠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

  四、诵读课文,积累内化

  1、利用插图指导背诵。

  2、闭眼想象背诵。

  五、拓展延伸,自主探究

  1、让学生画一画小池塘的美景。

  2、在晴朗的夜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察池塘、小河的景色,说给大家听。

  这一设计体现了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理念。

  六、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运用形象的画面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列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简介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单元的《尊严》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写的是美国煤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眼前的食品,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食物,从这件事可以领会到,只有尊重了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引导学生从年轻人样子容貌形状、行动和语言的句子中,领会到年轻人有抱负的思想;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发言中,了解到这种自负的难得,是本课讲授的重点和难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标是进一步训练学生从内容中领会尽想的本领,同时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负、自强、自主的精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3、情感目标: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处在向高年级过渡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易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些对学习本课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教学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自然界它会给我们带来丰收和喜悦;可有时它也会给我们带来无情的灾难。(课件)

  (1)1959年至1961年我国发生了建国以后最严重的一次旱灾,无数人因饥饿而死亡。

  (2)1995年,尼加拉瓜发生火山爆发,使数千名灾民流离家园。

  (3)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了地震并引发了海啸,遇难人数几十万,无家可归的人不计其数。

  2、各种灾害过后,面对废墟与荒凉,灾民们饥肠辘辘。看着颗粒无收的'田地饥肠哭无泪。除了排成长队,等待救济,他们无计可施。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十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尊严

  (二)自学质疑

  l、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书感悟,勾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读懂的和不懂的问题。

  3、质疑问难。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l、小组合作学习。重点通过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他自尊、自强的精神。学生在朗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如食物摆在年轻人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当听说“没活”时,他也会怎么想?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又会怎么想?学生提出问题后再进行朗读。

  2、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课件)

  (1)说一说:让学生自由说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在学生自由畅谈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和欣赏即兴表演“对话”部分。

  (3)议一议: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引导学生放开讨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交流收集有关“尊严”格言(课件出示)

  尊严就是拒绝乞讨;

  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五)延伸拓展:(课件)

  1、模仿格言的写法,拟一条自己的人生格言。

  2、课外找一找有关表现一个人有尊严的小故事来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

  (以上几个步骤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发展平台。)

小学语文说课稿12

  【教学内容及分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真情,关爱他人”。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它是一篇“爱”的教育。课文以一课堂的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载体,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重点。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讲述的是: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几乎所有孩子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孩子们却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孩子沉默之际,老师引导孩子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目标】

  1、会读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重复、安静、沉静、恰恰、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烦恼、享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读探究;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学法:品读感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体会孩子们的`情绪变化,理解沉默的可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重复、恰恰、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烦恼、享受”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

  难点: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是谁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是谁给了我们生命?谁是对我们最好的人?(答:母亲,父亲……)

  2、谁能说说父母是怎样爱我们的?(接送上下学,做饭、洗衣,给我们温暖、关爱……)

  3、大家看这幅图片——生日蛋糕,熟悉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生日歌》吧。(大家可以边唱边回忆过生日的幸福画面)

  4、父母每年都给我们过生日,送祝福。孩子们,老师问大家:“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给父母送过生日祝福吗?”(沉默)

  5、好,大家都沉默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可贵的沉默。(板书课题)

  6、沉默——说明同学们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没有给父母送过生日祝福。那这种沉默为什么还“可贵”呢?好,我们先来感知课文。

  二、听录音,跟读课文。

  划出生字、词语和你最喜欢的语句。

  3、分组演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中的人物有“老师(我)”、“学生”、“家长”。同学们4人一组,一人演读“老师(我)”,一人演读“学生”,一人演读“家长”,一人旁白。演读后,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主题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位老师通过一节课,教导孩子们懂得并学会如何关心父母,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在接受父母无私的爱的同时,也要懂得回报。

  2、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

  (读文有感)沉默使孩子们领悟到最为可贵的东西:不能只会接受、享受父母的爱,更应该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给他们带来快乐。

  四、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我会读(9个生字)

  xùn yùn shà ?j ì

  迅 速蕴 藏霎 时寂 静

  qià fàn zhìzhuō?fán

  恰 恰 犯错误 稚拙烦 恼

  2、我会写(14个生字)

  贺顾迅速复恰犯缓婆议达稚烦享

  (学生写到方格本或米字格中,教师巡视指导)

  3、读写词语

  祝贺迅速重复沉静恰恰缓和外婆建议惊喜

  表达烦恼享受安静蕴藏霎时寂然幼稚犯错

  4、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沉默不语:不说话。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五、在“热闹”中感受爱——学习第一部分。

  1、观察插图,你想到什么词?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到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兴奋、热闹、争先恐后、兴高采烈……)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

  (1)“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2)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3)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4)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3、师生讨论理解

  (1)给1—9自然段划分层次,用自己的话概括层意:

  ?①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语言简洁)

  时间:上课时地点:教室里

  ?②第2自然段:“我”提出问题,引出下文。(抛砖引玉)

  ?③第3—5自然段:孩子们对“我”的问题完全配合,而且很自信。

  “异口同声”:说明孩子们很高兴。

  “一片肯定的回答声”:说明了孩子们正在享受父母的爱。

  ④第6—8自然段:“我”要数一数有多少孩子是爸妈给过的生日。

  “提高了声音”:点明“我”也有些兴奋。

  “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表现了孩子们满足、高兴、自豪。孩子们沉浸在父母的爱中,兴奋、情不自禁。

  ⑤第9自然段:“我”点数的过程中,孩子们交谈过生日的情景。

  “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运用排比句,说明孩子们沉浸在回忆的幸福中,欢快、喜悦、幸福,非常兴奋,当时的气氛很热闹。

  4、小组练习: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有的说:“_____________ ,”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

  5、总结:课文第1—9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写在课堂上,当“我”问孩子们父母是否知道他们的生日、是否向他们祝贺的问题时,他们都骄傲的回答“知道”“祝贺”。

  六、师生交流,体会写法。

  1、写法介绍: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的描写。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人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

  抓住神态动作描写,能使人物更加生动鲜活。

  2、写法透视:

  本文在描写人物时,恰当的运用了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如第7自然段:“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课文的第14自然段,也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同学们可以课下认真阅读体会。

  七、拓展延伸

  1、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文中“我”还会给学生们提出什么问题?课文的题目是“可贵的沉默”,孩子们为什么会“沉默”?同学们课下可以认真阅读课文的后半部分,去思考问题的答案。

  2、父母的爱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老师要求同学们完成一项“特别的作业”: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注意观察父母平时的辛劳,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3、回忆:打开影集,找一找父母教自己走路、陪自己游戏……的记录。

  八、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课后阅读《爱的教育》,跟父母或老师交流你读了之后的感受。

小学语文说课稿13

  说教材

  《落花生》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叙事散文记录了作者许地山小时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虽然文章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从新课标出发,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我把《落花生》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什么是借物喻人。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花生的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理解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

  说教法、学法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法和学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根据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选择了多种教法和学法配合实施,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特点,努力追求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课文,真正的把握文章内涵。

  2. 谈话法。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课本和学生应是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谈话法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是我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3. 朗读法。语文课程应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感受课文的深刻含义。

  4. 练习法。好的练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交流,师生互动,解决重点问题。 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本课采用以上五种主要的教法与学法,既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活泼简单的谜语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学生猜出谜底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花生,让同学们观察,随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花生成长的图片,边出示边讲解课题:花生因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称之为“落花生”。我这样设计导入,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整体感知,探究学习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记叙,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分析课文结构,然后师生交流,把课文分成以下三大段理解: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至最后):写父亲和我们品花生议花生,父亲对花生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三.重点导读,读中悟理

  注重阅读体验,加深理解,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是新课标的新要求,也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为了突破“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这一教学重点,我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第三段品花生议花生:首先,学生齐读,初步体会。并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父亲又说到了哪些?(兄妹们说“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欢吃”,这些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说的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却是最重要的特点: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第二,多媒体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父亲怎样议花生?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议论,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是否露在外面来比较,以突出花生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的品格。其中“鲜红嫩绿”“高高的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鲜明对比,我再一次利用多媒体播放它们的对比图片,并在图片上用文字概括出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花生虽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美,却具有内在的可贵品质。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把课文设计成填空,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附:填空练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第三,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最后,我再次拿出花生让学生们观察,直观的体会花生的朴实无华,感受它的可贵品质。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父亲说的“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作者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两句话的含义。学生讨论完之后,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观点,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外表美和心灵美面前,应该更看重心灵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这时,我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地告诉学生课文由议花生讲到做人,以小事物阐述大道理,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这时,我在多媒体上打出儿歌: 姐弟种花生,居然收获丰。 父亲巧教诲,影响“我”一生。 我这样做,目的是想利用浅显易懂的儿歌,概括全文,突出文章借物喻人的特点,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五.拓展延伸,把握文章

  布置作业: 思考题:

  1. 文中写“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议花生”四个过程,想一想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2. 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样,朴实无华却默默奉献? 动手题: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会用好词造句。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回归生活世界。我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生活进行反思、体验,进而提升、完善。并为本课的第二课时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准备,帮助学生深度把握课文。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说课稿14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刘杰,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露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小露珠》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小露珠》《小露珠》一课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不仅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于艺术魅力,而且使儿童的思想得以启迪,性情得以陶冶,知识得以增长,想象力得以发展,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4、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和植物在小露珠的装点下发生的变化,来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是本课的重点;而如何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你见过小露珠吗?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问题,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课文第一小节描绘了小露珠由夜幕降临时出现到黎明时变成黄豆粒般大小的情景。我在让学生读懂这一小节的内容后,放出多媒体动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紧抓契机,要求学生模仿书上的句子用“越来越”说话,并在画面下出示句式:“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 ___________”。学生刚刚目睹小露珠的动态演变过程,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清楚。”有的说:“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开心。”还有的说:“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入迷。”老我紧接着评价:“小朋友真是越来越聪明了。”

  课后练习的第4题要求学生用“越来越”说话,以上教学紧扣这一要求,利用多媒体形象再现“越来越”的动态情境,而后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模仿说话,从而使学生造句注意前因后果,反映的内容具有情境性,具有时空氛围,具有真情实感。这样指导学生造句,不仅让学生真正掌握了词,会使用词语,而且对学生的说话和作文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也大有益处。

  课文的2—4小节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这三段话有两个显著特点:比方形象;动词确切。为了让学生感悟第2个特点,我放出多媒体动画,学生从画面上形象地看到:青蛙蹦到大荷叶上;蟋蟀爬到草秆上;蝴蝶落在花朵上。这时图下出示三个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好好体会加点的词把三个小动物的动作写得多么准确啊!

  “蹦、爬、落” 这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在以上教学中,这些知识不是靠老我空洞的讲解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动画让学生心领神会,使字词训练落到实处,同时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享受。

  课文第6小节描绘了一幅小露珠反射着霞光,使得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我在让学生通过两次自由读充分感知这一小节的内容后,出示与这一小节的文字描写相对应的迷人画面,露珠还在植物的叶片上闪闪发光呢!这时老师让学生从书上找出描写画面上美丽景物的句子,并体会怎样把自己从图和文中获得的美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传达出来。在学生美美地读出相应的句子后,我带着学生指图复述,再建议他们当堂试背,学生热情高涨,很快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段文字了。

  在以上教学中,虽然学生看图读出的句子是直接从书上找到的,但这是经过理解内化了之后的产物。当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作为依托后,学生便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进一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我放出多媒体动画:看着向空中飘去的小露珠,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此时我引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说什么?出示句式:我是________,我对小露珠说:“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学习至此,学生知道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们更加喜欢小露珠,他们的情感也完全被调动了出来,有的讲道:我是向日葵,我会对小露珠说:“小露珠,你回来吧,我们大家舍不得你走。”有的讲道:我是白杨树,我对小露珠说:“是你用身体滋润了我们,把美丽献给了我们,你真了不起!”还有的讲:我是喇叭花,我对小露珠说:“你不光外表美,而且心灵美,我们会永远记住你的!”

  就这样,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在引发切身体会的瑰丽遐想中使小露珠的形象渐趋高大,使自己的情感不断升华,也使课堂教学掀起空前的**,激越起情意浓浓、余味无穷的美丽浪花。总之,四次运用多媒体动画,涵盖了词、句教学、想象说话和诵读训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环节4:拓展延伸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环节5: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小动物 闪 亮

  喜欢 小露珠 透 明 外表美

  圆 润

  植 物 无私奉献 心灵美

小学语文说课稿15

  【说教材】

  《村居》是小学一年级下册课本中一首普通的古诗。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春天景色的名篇,它的“春之景“和“童之乐”两幅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人景交融的“春之图”都融合在这一首“春之诗”中。它是写景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我用了一个课时来完成这首诗歌的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和诗歌的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3、诗歌拓展:以这首诗为跳板,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诗歌,并背诵下来,看谁背的又多又棒。

  【说教法】

  1、教授古诗:

  因为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物,每句诗仿佛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所以我让学生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画出古诗中的各种景物,这样用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2、古诗拓展:

  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把课外收集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默写,这样让学生既能把以前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复习,又能把没有学过的古诗词先一睹为快,这样的效果也比专门为了背诵而背诵要好很多啊。

  【教学过程】

  1、初步学文:

  先指导学生去初步了解每句诗的大概内容,看看写了那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2、画图学文:

  在让学生把这些景物结合诗句用简笔画画下来,再把诗句写在画的旁边,做到画中有诗,诗旁有画。

  3、拓展学文:

  利用学生的古诗积累来说说有那些写春景的诗,写景的诗……

  【教学理论】

  《村居》是一首写景的古诗,再好的文字不如直观的`画面,又是学生亲手画的,能画出来的学生相信对古诗应该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用一种写生的方法来学习写春景的古诗,相信这本身就比较有趣味吧!

  让每一首古诗变成一幅幅美丽,充满色彩的画卷,让可爱的学生在其中自由自在的玩耍,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一.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 教学目标

  根据20xx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难点是:理解诗意,用现代语言来讲说古诗的意思。

  四、 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12-29

小学语文说课稿12-27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3-21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29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11-19

小学语文《白杨》说课稿03-17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03-24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07-24

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1-03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5-26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