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时间:2023-12-22 17:30: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月是故乡明》是季老晚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字质朴,情感淳美。作者以月作为抒情线索,回忆了故乡苇坑那动人的小月亮,又写到自己背井离乡,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所见到的月亮,还写到自己晚年居所朗润园的美月。但在作者看来,异乡月亮虽有韵致,美妙绝伦,却都比不上自己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作者由此抒发了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还咀嚼出了思乡之病中的种种人生况味,读来引人无限遐思与感慨,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作者没有使用华丽的语言,没有设计曲折的情节,却把心中那轮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小月亮”写得十分鲜活,楚楚动人,勾起了每个人潜藏在心中的乡愁与乡思。“情到深处自动人”,那淡淡的的描写,含蓄隽永的语言和娓娓诉说的真情,的确是最能打动人心。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极佳切入点。为此,我为本文的教学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运用联想与想象美读课文

  能品味灵动、隽永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用换、删等方法品味出语言的情味

  创设情境,知人论世,领悟作者的感情与感悟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和超然的人生态度。

  培养热爱故乡,感受身边的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灵动、隽永的语言;领悟作者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细细品味灵动、清新、蕴藉、隽永的语言。

  二、说教法

  1、美读感染法

  散文独特的语言和丰富的感情都需要朗读来体味。我希望用美读来感染并带动学生,让他们能自然地感受语言的风格与节奏,习得语感,还能受到心灵的感染与熏陶,初步领悟文章的情感与意蕴,培养语感。

  2、比较揣摩法

  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看似好懂,但灵动、蕴藉的字里行间是如何表现出作者的'思乡之苦、豁达之悟这一点,则需引领学生细细品味咀嚼。对待这些看似平凡的词语和句子,我会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涵咏体味,品出平凡中的奇巧,简单中的丰美。

  3、语境创设法

  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乡愁与乡思,我会创设特定的情境与氛围,比如播放背景音乐,比如介绍作者的生平遭际,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语境与情境中,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变得更自然、更容易。

  三、说学法

  1、诵读、美读法

  2、比较、品悟法

  3、联想、想像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语感教学就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在此课教学中,我将贯彻语感教学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语感。因此我设定了四个教学步骤:创设情境,调动语感;美读感染,训练语感;感知文意,习得语感;品悟语言,生成语感。

  1、创设情境,调动语感

  我在课前几分钟用多媒体展示月景图片,并播放《彩云追月》的背景音乐,营造浓浓的见月思乡的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思。在引导学生回忆了经典的咏月思乡名句后,我会对他们的回答一一给予肯定,并继续以抒情的语句来撩拨学生们的情思:“同学们说得很好,思乡之情最为苦,孤月离愁断肠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故乡,看看那一个让他情有独钟、魂牵梦萦的小月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月亮?”巧妙调动学生语感,自然引导进入课文。

  2、美读感染,训练语感

  在此环节中,在《思乡曲》的背景音乐中,我会深情地范读课文前3段,并鼓励学生自主地伴着我一同美读课文,共同进入文章营造的氛围中去。

  课文朗读完,我将与学生共同讨论值得注意的语调、语气,节奏和停顿,如:文中第四、五自然段回忆童年生活时,应读得喜悦、舒缓,而六、七自然段的抒情议论句,可读出沧桑、深沉。特别是结尾抒情句,可指导学生入情的朗读,可让一个学生反复朗读,也可让多个学生一一朗读。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实践,能较好地训练语感,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感情。

  3、感知文意,习得语感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本文标题为“月是故乡明”,那么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哪些与月有关的事情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会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把第四、五段故乡月下之事概述为:在故乡的月下数星星、摇知了、赏月亮。后文事件虽不够具体,却都是在写月亮。而学生也自然会关注到第六自然段的过渡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由此可将后文概括表述为“饱览异国的月亮,思念故乡的小月亮”及“对着朗润园的月亮,思念故乡的小月亮”。抓住了这句,学生就可以清楚的发现第六段前写的是“故乡月”,第六段后写的是“异乡月”,作者通过两者的对比,突出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而结尾段的抒情议论,也使文章的主旨自然地表达出来。初步感知下,文意渐渐突现,学生语感也在思与说中慢慢习得。

  4、品悟语言,生成语感

  本文思乡之情看似明白易懂,但是细细品味,很费思量:作者为什么对故乡的月如此钟爱?作者如此强烈的思乡之情是如何一步步传达出来的?作者真的只是想表达思乡之情而已吗?这些都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去,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咂,反复体味,方解个中的情味与趣味。在这里我将分三步来进行。

  (一)赏析,读出情味

  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精读第6段,在对朗读的精细指导中品出语句中的情味,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如:

  “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会设问:这段话共有4个句子,找出你最有感觉的一句,说说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感情?你凭着你的感觉来读一遍。

  学生一一品评并朗读后,教师小结并引导,如:第1句中,“但是”应重读,读出转折,读出急切之情。“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尤其是“小”字,要读出怜爱之情。第2句中,“万万比不上”的“万万”,要读得坚决执拗;第3、4句中的“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都应读出深情,读出激动,读出作者内心激荡澎湃的爱与思念。

  (二)推敲,品出韵味

  这一环节,我将紧紧围绕“作者见识过了异国他乡的各色月亮,为什么偏偏最爱故乡苇坑上的那个小月亮”这一问题,指导学生展开研读,逐步品咂出看似平凡语言中的诗味与韵味。

  品到第四段,我会引导学生追究一个“小”字: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这里有“小村”“小苇坑”“小孩子”,为何作者对故乡的这般景致的回忆中,都一个“小”字,它能删去吗,为什么?这一问,学生兴趣盎然,他们会发现:

  作者描绘的故乡月景都是他六岁之前所见所感,这一组“小”字,不仅体现作者回忆的独特与真切,更能体现出他乐此不疲的童真童趣,难怪他要这么如数家珍地去回忆玩味!

  接着,我想在第五段的“什么东西”上作一番推敲: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什么东西在萌动”,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萌动呢?——我以此来激趣,这句话打动了我,让我颇费思量,我想它一定也能打动学生。

  学生反复推敲后发现,这“油然”而“萌动”的东西,是诗兴,是一个小小的孩子,面对自然界呈现的大美,本能的一种欣喜与激动。正是这月下的美景,开启了一个孩子对自然之美最初的认识,使他对美有了最初的也是最刻骨铭心的体验,难怪作者对故乡的小月亮,记得那么真、爱得那么深。故乡的明月,让小小的孩子萌生出了诗人的心性,怎能不让人牵挂?

  (三)联想,悟出况味

  这一环节,我将借助于背景资料,让学生知人论世,充分展开联想,对文章的主旨有更深层的体味,领悟到作者达观从容的人生境界。

  我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第八自然段: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季老思乡之情非常的复杂,每一种感受似乎在文中都能找得到它的由来。但又不能全然明了。因此,我会创设情境,用多媒体展示出季老的人生经历,并启发学生联系他的人生经历,想像已近耄耋之年的他的内心世界:他出生贫苦,六岁就离开故乡,投奔叔父。十一年海外求学,漂泊异乡。十年 文革 浩劫,恩怨难断。人世的沉浮,世事的变迁。季老经历了太多,思考了太多。人生种种,幸或不幸,在季老看来都只是船过无痕,云淡风轻。只有那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历历在目,恍在昨日,越回味越甘美,正如文中所说“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由此观之,一位遇事泰然处之,大智超然老者形象就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学生也领悟到:作者心中深爱的小月亮,不仅寄托了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情,不仅是开启了自己年幼时的诗情与诗兴,更彰显出了作者那超然、淡然的人生态度。

  揣摩品味语言虽是复杂耗时,但学生的思维和语感也正是在这细细的品咂、慢慢的咀嚼中生成。

  五、板书设计

  情味:思乡情深

  月是故乡明韵味:美之初体验

  况味:超然、淡然的人生态度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难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品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课有默读要求,因此要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是散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让学生了解作者围绕月亮写了哪些事情,以及在这些事情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引用了不少诗句,教学时要讲解这些诗句引用的好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徘

  徊

  渺

  篝

  萌

  澄

  澈

  旖

  旎

  瑞

  莱

  垠

  顷

  峨

  缀

  3.重点交流的字:“旖”读yǐ,不读qǐ;“旎”读nǐ,不读ní。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引导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合作交流,理清层次。

  第一段(1)开门见山,阐述爱故乡与月亮;第二段(2-4)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三段(5-6)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思念;第四段(7)呼应前文,有感而发。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交流分享,印象深刻的句段。

  2.引导思考:作者如此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

  为什么写山?(过渡,由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而提及山水,使人想到故乡。)

  童年趣事的部分是否多余?(这些趣事都是围绕月亮来写的,更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为什么描写他乡的月亮?“小月亮”何解?(对比突出对故乡的眷念;越是对平凡而小的怀念,越是体现乡思)

  五、课文小结

  本文以月亮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比他国他处的月亮,突出对故乡月亮的怀想,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

  人人都爱故乡月

  月是故乡明

  故乡山水与童年

  异国他处的月亮

  怀念故乡月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相关文章:

月是故乡明06-16

月是故乡明02-17

月是故乡明作文05-12

月是故乡明作文11-13

月是故乡明作文05-25

月是故乡明小学作文01-20

【荐】月是故乡明作文07-30

【热】月是故乡明作文12-31

月是故乡明作文【荐】12-31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