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数学说课稿小学

数学说课稿小学

时间:2022-01-17 01:57: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小学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锦集十篇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

  一、问好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数学组一号考生

  二、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个过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与讨论展开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是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三、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课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本篇说课《小数与乘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知识,通过小数与整数的乘法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习题,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为后面小数的除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小数与分数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合理把握学情时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具有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常识的了解。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与小数乘法,掌握小数与乘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举一反三。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默契。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小数与小数的学习和小数与整数的学习,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架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理解小数与小数的乘法,并掌握小数与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难点,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五、学情分析

  德国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掌握它们,结合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我将采用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教法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导入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打算采用,问答法和自主探究法的方法,通过结合生活的实际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这节课的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程的知识内容。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导入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打算采用,问答法和自主探究法的方法,通过结合生活的实际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这节课的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程的知识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

  第一关是试一试:

  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

  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为了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各位考官辛苦了,请问需要擦黑板吗?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

  一、设计理念: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实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的认识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

  (二)教材简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懂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2、在交流和沟通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画圆工具、圆形实物、剪刀、卡纸、图片、课件等。

  四、说教法、学法

  从素质教育着眼点来看,要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使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去学。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分组合作探究,自主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的说、摸、剪、折、画、辩、议、展示、欣赏等,使学生在学法上,得到培养和锻炼。

  五、说教学程序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了餐盒、蛋糕等与现实生活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动手实践,初步认识圆

  此过程设计为五步,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第一步学生摸圆,感知;第二步尝试画圆;第三步引导学生剪圆、反复对折、观察、发现、,汇报;第四步,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第五步,师生合作,引导学生画圆.

  三、多层训练,初步应用圆。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环节,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精选适量的联系生活的,形式多样的习题,例如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找出圆形物体的圆心,车轮为什么要作成圆形等,讲练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了课堂之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感受圆文化,拓展延伸

  让学生欣赏“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在探究圆的本质特征时结合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历史的视野上去丰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用数学的眼光解释生活中圆的应用,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学生的数学成长与美丽同行。

  让学生回家设计由圆(或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回与同学、老师交流。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教师只是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而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没有刻意去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教师灵活把握。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在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也经常要用到,同时感受圆文化带给我们的美感和振憾。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学生对圆的历史、圆的美丽有着深刻的感悟,觉得数学课堂丰厚有趣,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学生觉得数学非常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这样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

  先出示几个比,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然后列举一个反例,让学生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

  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看课件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三个判断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

  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学生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

  第4题是拓展题,让学生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

  三、说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概念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且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其实这一环节,我在四班试教时已经发现,在本班的上课中,我在板书中已有强调,也许还是强调的不够到位。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4

  《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是培养他们空间观念的好素材,但学生实际应用比较少,本课是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的设计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整节课,我的想法是:“(运用)生活经验→(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突出三点:

  一、创设情境,围绕“当合格小导游”情境贯穿全课始终。

  小学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初上课时我以“为远方的客人当导游”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明确辨认方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结尾我针对学生辨认方向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使孩子们能够充分体会验学习的乐趣。

  二、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辨认方向。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但是生活的范围很大,因此,我选取了学生周围的环境作为本节课学习的素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我以家乐福地点为中心,周围的建筑物为背景图,从说说各建筑物在家乐福的位置关系出发,引导学生说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学生发现除了这四个方向以外还存在其它4个方向,虽然学生以前没学过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4个新方向,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方向已有所了解,但还是不够准确,因此,我尝试让学生说说这四个方向,在此基础上,分别说一说博物馆、省医院、汇海图书大厦、远大都市绿洲分别在家乐福超市的什么方向,我抓住一个方向,在演示、讨论的'过程中完善学生对新方向的认识,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

  三.动手实际操作,体验学习过程。

 生活数学并不能永远停留在生活情境中,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提升、建模,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数学的方法。数学活动离不开体验,学生对八个方向都有体验,而且我还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方向板,根据教室实际方向正确使用,从新知到应用,让学生逐渐脱离手中有形的方向板,在心中构建一个无形的方向板,使孩子们能正确辨认方向。

  四.以"生活实践"的回归,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研究数学的问题和规律,反过来又运用数学的方法和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新知学习后,我设计了几个层次逐步深入的活动,活动的载体也有目的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平面向空间转移。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5

  一、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

  《买铅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的第一课时。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买铅笔情景。主题图中已经出示了数学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我认为本课的主题图给出的数学问题太直接,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我把主题图进行了改进。把主题图中袋鼠提出的数学问题改为有15支铅笔这一条件,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教材提供的例题和练习分析,本课应是学习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但我认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应该是相通。只要掌握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学生就会自然地迁移到所有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来。因此,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调整,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二、谈谈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有三大一是来自学生的学习需求。即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二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原理,怎样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生活情景中蕴涵的科学原理,并确定体验目标的要素构成与逻辑关联,怎样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实际,并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这是教师在制定目标是要重点考虑的。三是来自教材的学习素材。从确定教学目标角度而言,教材的价值及其研究重点在于:1。提供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2。确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学生认识特点的结合点;3。确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学生现实生活情景的结合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技能,问题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

  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

  教学目标:

  1、以十几减9为切入点,在合作交流中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二)使学生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

  (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出多位数是教学重点,中间和末尾带一个0或几个0的数的读法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数的产生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三年半数学,每天都和数打交道,但是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数人数,数物体的个数,于是产生了数.那时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只知道同样多或同样少,还不会用一、二、三等数来数物体的个数,于是就借助其它物品,如摆小石子.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出一只羊,摆一个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还有用在木棒上刻道的方法来计数.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比较完善的计数方法.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十进制计数法.(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二)十进制计数法

  1.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约有12亿,世界人口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2.用算盘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可以在算盘上先拨上亿,边拨珠边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分别板书:十亿 百亿 千亿

  提问:你学过的个、十、百、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它们叫什么?

  (叫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习的个、十、百、千亿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你共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师: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写数的时候,要用一些符号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

  提问:学过的数字有哪些?

  (1,2,3,4,5,6,7,8,9,0.)

  这10个数字叫阿拉伯数字,它表示数的符号.数和数字是有区别的,如25是一个数,它是用数字2和5表示的.

  (2)认识数位.

  这10个阿拉伯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5230这个数里有几个数位?(5个数位)它们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所表示数的大小也不一样,所以只用10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表示出任意大的数.因此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它与计数单位是有区别的,如数字8在右边起第九位,那么8所在的数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表示8个亿,这个数就是九位数.

  (3)数位顺序.

  副标题#e#

  学过的12个数位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把板书上的计数单位下面加上一个位字,并画成表格形式,成为顺序表:

  (顺序表是逐步补充完整的)

  ①先说说学过的数位有哪些?是怎样排列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数位及顺序.说明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位后面用表示还有其它数位.

  想一想:在整数中数位很多,最小的数位是什么位?有没有最大的数位?

  ②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

  提问:你能类推一下,今天学的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吗?(亿级)

  教师板书: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提问:每级各表示多少?

  (个级表示多少个,万级表示多少万,亿级表示多少亿.)

  ③分别说出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教师把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比较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每级都是4个数位,4个数位排列顺序都是个、十、百、千.

  不同点:个级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多少个;万级第一位是万位,表示多少万,亿级第一位是亿位,表示多少亿.

  教师概括:数位顺序表是我们读数、写数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特别应熟记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5)反馈、口答.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④ 425007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它表示,7在位上,表示.

  4.读多位数.

  (1)读出下面各数:

  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

  (先把数分级,先读万级的`五十六,再在后面读出单位万五十六万,第二个数先读万级的四百二十六,后面读出单位万,四百二十六万.)

  (2)出示例1.

  指导学生读例1各数.

  500000000 读作:五亿.

  1060000000 先读亿级十亿,再读万级六千万,合在一起 读作十亿六千万.

  400305000000 先读亿级,四千零三亿,再读万级,五百万,合起来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3)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

  提问:含有三级的数,从哪一级读起?怎样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在什么位置上的0都不读?在什么位置上的0应该读?读几个?

  副标题#e#

  (4)阅读课本37页多位数读法法则.

  完成37页做一做的题目.注意哪些0不应该读,哪些0应该读,读几个.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

  (2)724650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6在位上,表示6个.

  2.读出下面各题:

  1204000000 103050600000

  43006000000 250000000000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多位数的读法法则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九:第1~5题.

  课堂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千亿,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的位置原则是读、写多位数和计算的基础,数字、数位、位数,计数单位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中要加以区别.读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是学习的难点,要加以指导.

  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部分介绍数的产生.

  第二部分,教学十进制计数法,共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数数,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同时指出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所以叫十进制计数法;第二个层次,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第三个层次,读多位数,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第三部分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设计了易混的概念题及容易读错的中间或末尾带0的多位数,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熟练、正确地读多位数.

  板书设计

  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产生

  数字 计数单位 数位 位数

  从个位到千亿位数位顺序表

  例1 试读下面各数

  500000000 五亿

  1060000000 十亿六千万

  400305000000 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练习 读出下面各数

  1204000000 十二亿零四百万

  103050600000 一千零三十亿五千零六

  十万

  43008000000 四百三十亿零八百万

  250000000000 二千五百亿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7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中的第一课时小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是认识小数的起始课。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小数的加减运算等知识条下基础。

  先从学生熟悉的买东西以及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入手,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很自然的引入小数并学习小数的读写。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小数的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例题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体会、理解可以用1.2元表示1元2角,用3.5元表示3元5角,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在这基础上指出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整数,什么样的数是小数,并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初步体会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知道小数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的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能力培养方面:在小数的认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读、写一位小数,体会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要求正确的用小数表示,并说说其具体的含义。

  为了有效的'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点与难点,体现新课标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我预设了以下几个层次来组织开展探究活动。

  第一层次是第100页上面的一道例题,把十分之几米写成零点几米。先从两名学生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的情境中,提取新知识的生长点,告诉学生十分之五米还可以写成0.5米,十分之四米还可以写成0.4米,让他们首次感知小数。

  第二层次是第100页下面的一道例题,把几元几角的数量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上面一道例题的不同之处是,这道例题写成的小数的整数部分不是“0”,改写时的思考稍复杂一点。把1元2角写成小数时,由于之前已经有2角=0.2元做铺垫,因此学生很能联想到1元2角用小数表示为1.2元。教学时要清楚地展开思考的全过程:1元2角是1元和2角合起来的数量——2角是十分之二元,可以写成0.2元——1元和0.2元合起来是1.2元——1元2角可以写成1.2元。同样,把3元5角写成3.5元也要有这样的过程。决不能跳过“5角是十分之五元,是0.5元”这一步。否则,虽然把3元5角写成了3.5元,却削弱了“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这一最重要的内容。

  “想想做做”第1、2两题让学生再次进行两道例题那样的改写活动,其中第2题要让学生说说改写时的思考,仍然抓住“几角是十分之几,十分之几还可以写成零点几“这个关键点不放。

  第三层次是第101页第3、5两道题,数形结合,适度提升对一位小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若干份都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也可以用小数零点几表示。学生从中更清楚地看到十分之几与一位小数的关系,从而体会一位小数的意义。

  第5题大数轴上表示一位小数,含有的内容比较丰富。①学生已经能够在直线上表示十分之几的分数,继续在数轴上表示一位小数,能联系的知识再次体会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②在0与1之间有0.1、0.2、0.3……0.9这些一位小数,1与2之间有1.1、1.2、1.3……1.9这些一位小数,2与3之间有2.1、2.2、2.3……2.9这些一位小数,有序地整理了一位小数,为下面比较小数大小作了铺垫。

  在本课的的学习中,我紧扣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小数的现实意义,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沟通分数和小数两部分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小数的数感。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8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认识 1/2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

  (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2)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

  (3)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

  2、认识几分之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我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93页第3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比较大小 2 、先看图估一估,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9

  教材分析:教材利用青蛙吃害虫的一幅主题图引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数学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利用情境图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生分析:学生喜爱小动物,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设计理念:由情境图引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谜底是个小动物,你若猜对了,它就出现在课堂上,愿意猜猜它是谁吗?(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

  (用猜谜语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瞧,两只青蛙来到了我们班上,它们正在比赛吃害虫呢,我们快来看看!(教师粘贴青蛙吃害虫情境图)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指名提问题,并列出算式。

  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条害虫?56+30=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条害虫?56-30=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条害虫?56-30=

  2.谁愿意帮助小青蛙解决这些问题?

  用计数器拨。(边演示边说:先拨上56,再在十位上拨上3,表示30,计数器上的是86。)

  3.交流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1题

  除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找虫子,并吃虫子,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呢,你们谁愿意说说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呢?

  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公布算式,教师板书。

  2、25页练一练第2题

  教师:青蛙每天吃害虫吃累了,就会到荷叶上去休息,这不,正好有38只青蛙在荷叶上做游戏呢!谁能看着这两幅图,给大家讲个故事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讲故事。

  (2)指名学生讲故事,并解决问题列算式。

  (3)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并说说理由。(33+5=3838-5=33)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谈收获)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整个学习过程做一个总结、反思。通过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习再次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0

  一、 说教材: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教材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而产生了负数。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感悟到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

  我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 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学生初步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 通过了解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 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创造性的做才可能是最有效的。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教法)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精心设计环节,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联系生活中应用负数的例子,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 说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出一句相反的话,比如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学生——转走2名学生,存入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走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紧接着,我将提出问题:数学上如何记录意义相反的量呢?引出负数。于是动态生成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进行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将游戏中的数用正、负数表示,并指出正数书写时可以省略+号,强调负数在书写时不能省略负号。并

  读出正数和负数。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个环节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从每天都有的天气预报引入课本的几个城市某日的天气情况,要求学生读出这几个城市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找到10摄氏度和零下10摄氏度,(课件出示)学生会在没有给出0刻度的温度计上轻易找到14摄氏度,但学生在找零下10摄氏度时,发现应该确定0摄氏度,加深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设计学生找一找这个环节,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找”唤起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摄氏度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摄氏度高的是用正数表示的,即正数都比0大,比0摄氏度低的用负数表示,即负数都比0小,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习兴趣,即将正数、负数、0的概念有机的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中,实现了对零的再认识,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0的质疑,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既然负数是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两种练习:

  1、 基础练习:以书本做一做第一题为基础,我将题型以“快速抢读并判断”的游戏方式出现刺激学生的思维,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悉的掌握知识。

  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2、 形成性练习: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只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

  四、 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0<正数

  设计意图:我摒弃了传统概念教学的板书,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将概念意思表述清楚,用形象的数字说明正负数的含义,道破了本

  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充分掌握。

【数学说课稿小学】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说课稿11-02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07-13

小学数学《小兔请客》说课稿06-10

《对称》小学数学说课稿06-15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2-27

小学数学说课稿:《小数的性质》07-25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11-07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11-23

小学数学说课稿(精选15篇)11-30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06-11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