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时间:2024-05-15 07:30: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大班数学活动《谁先吃桃子》根据数学绘本改编而成。绘本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故事中六个动物围绕谁先吃桃子展开了有意思的争论,并且根据各自明显的特征进行排序。PPT教学在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活动利用自制的P盯画面形象地展示了小动物争论排序的全过程,并展示调整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同样的几次排序活动,由易到难,层层深入,Plyf的直观形象设计巧妙地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

  二、说教学目标

  1 、结合动物的某一特征按指定要求进行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2 、学习运用观察、比较、类推等方法比较动物的轻重。

  3 、能细致操作,并大胆讲述操作结果。

  三、说教学准备:

  (1)PPT课件:《谁先吃桃子》

  (2)动物图卡、记录卡、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铅笔橡皮若干。

  四、说教法

  本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观察法2 、提问法3 、直观演示法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活动流程,

  重点介绍P盯课件在整个环节中重要的作用。活动流程}环节分析

  第一环节: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师(点击课件):它们都是谁?(PPT出示六种动物画面)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饵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这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怎样的桃子?(PPT出示桃子画面)

  师:动物们看到这个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桃子,哪谁先吃好呢?

  本环节通过观察六种动物的典型特征,为接下来的“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作好铺垫。而桃子的引出,既“勾”起了幼儿品尝桃子的欲望,又“唤”起了幼儿对动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尝心情的理解,适时、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一条暗藏线索“让谁先吃好呢?"

  在课件中,出示六种动物和桃子的画面,让幼儿看到生动形象的动物,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动物特征。

  第二环节: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截取绘本中的图片做成PPT

  1 、观察按动物嘴巴大小、耳朵长短排序图

  师:(出示按嘴巴从大到小PPT排序图)一开始娜鱼要按照嘴巴的大小来吃桃子,嘴巴最大的第一个吃,嘴巴最小的最后吃。看看,谁的嘴巴最大呢?接下来是谁?

  师:兔子不同意,猜猜长耳朵兔子想按照什么顺序来吃桃子?(出示按耳朵从长到短PPT排序图)小动物们是怎么排的?谁在第一,谁在最后?

  2 、按动物个子的高矮排序长颈鹿不答应了,它要按照动物个子的高矮来排序,他们这样比公平吗?(出示PPT图片)那应该怎么比才公平呢?

  请小朋友在记录板上操作,提醒孩子要把动物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比较,然后按“从高到矮”的顺序进行排序。(点击画面)

  为了引发孩子仔细观察及比较,在进行PPT画面观察时,特意把动物的嘴巴和耳朵进行了处理,让它们动起来,这样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可以提醒幼儿进行细致的比较,进一步凸显P盯的功能。

  “怎样比才公平?”是孩子认知的关键点,在引发孩子讨论的基础上,为了让孩子获取公平比高矮的经验,首先突出了“小动物和什么比?",使幼儿掌握了高矮比较中参照对象的统一性,同时在P盯画面上运用红色横线让孩子进一步明确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比较才是公平的道理,这样可让幼儿掌握科学比高矮方法。在操作卡设计上,同样通过红线加以提示。

  3 、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讨论比较轻重的方法。师:犀牛说“不行,我要按照体重的重和轻来决定吃桃子的顺序,最重的第一个吃,最轻的最后一个吃。那体重应该怎么比呢?你有什么好办法?(点击画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子跟石头比体重,谁重谁轻呢?跷得高的一头表示重还是轻?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师:小动物用跷跷板来比体重了,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与动物体重相接近的石头,石头多的.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继续点击画面,出示记录单)

  (2)第一次操作

  每个幼儿一张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数量,然后用数字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数字记录在对应的动物

  本环节比较动物的轻重是活动的难点,所以在画面的处理上要既简洁又清晰,便于孩子观察。特别在示范猴子与石头比轻重时,让跷跷板同真的一样翘起来,使孩子巩固已有的认知经验,知道怎样来比较谁重谁轻,为接下去的活动做好了铺垫。接着再出示所有动物比轻重的画面,请孩子进行观察记录,学习根据记录的石头的数量来给动物们从重到轻排队。

  数一数几块石头,就在下面对应的空格中填上数字。

  展示个别孩子的记录单,请其他孩子对照验证自己记录结果。

  幼儿操作活动在这里采用了记录单,在记录单的设计上基于对大班孩子认知能力的考虑,设计了两个障碍,这样孩子既要总体参考石头数量的多少进行比较,又要通过两两比较类推来进行判断,使活动更加具有挑战性。为了突破活动难点,首先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讨论运用跷跷板比轻重的方法,然后借助记录单的方式直观展示给孩子,点击画面出现了一个答案,更直观地让幼儿理解记录的要求。

  (3)第二次操作

  引导孩子根据石头数量的记录和跷跷板图,帮小动物来比比谁重谁轻?

  (4)讲解操作卡:重点与孩子讨论为什么猴子和兔子都是三块石头,小猴比小兔重?长颈鹿和鳄鱼都是九块石头,为什么长颈鹿比鳄鱼重?

  (5)操作错误的孩子进行纠错。

  对孩子操作结果的展示通过投影仪来完成,特别对操作错误的记录单大家一起通过投影仪的展示来进行集体纠错。

  4 、初步了解逆向排序

  师:毛毛虫不答应了,猜猜为什么它不答应?

  师:如果反过来排的话,会怎么样呢?

  首先出示正向排序(点击画面,按身高从高到矮排列),再一起给动物从矮到高排(点击画面)然后出示正逆排序图(点击画面)让孩子感知逆向排序后,毛毛虫都是第一名。

  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第三环节:品尝挑子

  1、师(点击图片):最后毛毛虫与其它动物一起分享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继续引发孩子对排列的探究欲望)

  在这里借助PPT画面,把正向排序和逆向排序的画面放在一起,整个画面对比强烈,较好地让孩子感知正逆排序的相对性和可变性,从而领悟大小、长短、高矮、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

  最后环节“大家一起品尝桃子”是一个有趣的结尾,让幼儿在感受分享的同时,又使“让谁先吃好呢?”的线索贯穿始终。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2

  一、说活动教材

  区分左右是大班这学期所开展的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它的教育性、价值性和实际性,活动目标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对活动也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我拟订了以下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四、说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蓝绿带子40条,课前绑在幼儿手上;

  3、幼儿用书《数学》第十二页、剪刀、胶水;

  五、说活动过程:

  环节一:区分左右手

  我开始以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来考考你:“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幼儿回答后引出答案:手。师: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现在你知道哪只左手哪只右手了吗?我来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说的做)

  1、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如:请举起右手并招招手、竖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请举起左手握个拳头、眨眨眼;(教师看幼儿是否举对,纠正个别不对的)

  2那我们的两只手是左手帮我们事情做得多,还是右手做得多,请幼儿说说你的右手都会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吗?

  3、游戏:你说我做

  —————游戏前,请幼儿将蓝绿两种不同颜色的带子绑在手上。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举起左手或右手(如:请右手是蓝带子的小朋友举手,请左手是绿带子的小朋友举手)

  环节一的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确了解不多,所以环节一中我从左右手入手,因为孩子知道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好,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左右脚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

  2、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完成相应动作。

  如:请你抬起左脚,请你抬起右脚;(教师看幼儿是否举队,纠正个别不对的)进行数次后可提高难度,要求幼儿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我说左脚,你抬有右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游戏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

  环节三感知左边、右边

  1、幼儿交流自己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3、游戏:小熊搬家:完成幼儿用书12页,请小朋友帮小熊把一些家具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我所讲的是大班数学《区分左右》一课。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本课的目标是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我在设计此节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第一环节中以猜谜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游戏中辨别左右。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设计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孩子们乐于参与课堂游戏,喜欢听老师指挥。达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孩子们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环节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把(竞赛游戏:我说你做)这部分改成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游戏来总结本课内容。并认识一下左右这两个汉字。有不足,才会让我更努力的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将从 活动设计的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特色,五个大方面来讲述,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一、活动设计分析

  交集是数学活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中“集合”的一个基本内容,其中体现了数学逻辑关系中的包含关系。所以,交集的内容一般会放在大班年龄段来进行学习,因为它必须在孩子建立了“集合”知识的基础上。那么有集合就必然有分类,通过分类的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属性,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利用求同和分类的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之间的关系。

  本次的活动是要是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让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能体验在数学活动中参与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习交集分类

  感知两个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征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儿乐于参与闯关游戏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捷性。

  分析

  一般来说,幼儿在5-6岁时可达到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表现在幼儿已能发现同一个物体往往具有不止一种体的属性。但是,从孩子的学习接受特点来分析的话,需要通过不同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从两个集合中感知交集的存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无形的掌握了知识。所以活动的

  活动重难点

  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感知、理解交集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的内容教案上有详细写,那么材料不方便说课操作,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活动的设计,我说课展示的内容,只能说是我把一些游戏的玩法用图片分析给大家听,所以我就准备了一张展示图。

  四、活动过程

  环节一,根据男孩女孩特征,玩“听指令”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男孩女孩两个集合。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对自身特征的认识来完成游戏,复习集合的内容,从中又提出了交集的问题。

  随意点几个男孩问喜欢什么玩具,再问女孩喜欢什么玩具,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利用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引导幼儿理解“交集”的含义。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红色绿色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请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图片,将图片分别贴在相应的家里。和幼儿一起查看男孩喜欢什么玩具?女孩喜欢什么玩具?通过幼儿的讲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叠起来,并把两边相同的玩具放在两个圈相同的位置处。发现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能不能为这些玩具造个新家呢?如何造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请幼儿利用提供的两个红绿圈幼儿探索寻找第三个家:两个圈圈交叉,就会出现相交的第三个家。

  小结

  新家里住的即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我们给这个新家起个名字,叫交集。交集里住的必须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

  接下来第三个环节,老师组织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今天,男孩、女孩都要比赛进行闯关游戏,看看最后能闯过罗老师设计的游戏的是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多,胜利的闯关者,有奖励哦!

  环节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升交集分类的经验

  1、第一关,玩图形交集分类游戏

  幼儿身上贴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标志,并按蓝色、圆形、蓝色的圆形三个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数完三个数,所有的图形宝宝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后,请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据标志验证,帮助找错家的图形宝宝重新找对家,师生共同小结:新家交集里住的即是圆形又是蓝色的图形宝宝,它就是蓝色圆形。

  2、第二关,玩数字宝宝找家的交集游戏

  (先小组再全体幼儿参与)

  在地上规定两个区域,放上标记:比5小、比3大,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判断自己该站哪个圆圈里?(造一个新家,4站在新家里),进行此游戏,只是内容从图形迁移到数字,加以渗透巩固。

  游戏规则

  幼儿身上贴一数字卡片,并按大于2,小于4,既大于2又小于4的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这次是边验证边请圈两边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间交集中幼儿,为了下面的幼儿便于观看和理解。游戏形式与上一个大同小异。

  环节四,分组玩桌面操作游戏,巩固对交集的理解。

  能为提供的动物、图形宝宝、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标志找家。

  五、活动特色

  1、过程游戏化

  教师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活动内容的特点,注重了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以闯关游戏为活动的主线索,充分调动大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玩中学”,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知识储备”。

  2、活动内容的安排层次分明

  从复习集合的内容,到感知、理解交集的概念,最后是运用多种形式把相关的交集分类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

  3、操作性强

  为了减少幼儿在学习中的难度,教师为幼儿提供实物和图片,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反复尝试按不同的要求分类、集合、感知交集的意义。反复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在多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物体的分类,有助于幼儿将其外部动作转化为内容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便于老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出现错误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延伸的操作环节,进行个别的指导。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单数与双数》。

  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枯燥、乏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单数和双数这一数学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根据这些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和游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在发现中学习,掌握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根据教材内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和游戏,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根据我班幼儿情况我认为难点应该是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对于突破重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得出结论。

  3、活动准备:

  (1)、五子棋若干、1-10数字卡片、单数、双数汉字卡片。

  (2)、小动物磁板若干。

  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幼儿动手操作、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不同,从而理解单双数的含义,能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借助多种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三位客人,你们猜猜是谁呀?(小猪,点击鼠标三只小猪飞入),这三只小猪今天可忙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呀?现在老师就让小朋友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二、看动画回答问题

  看完动画片你们知道三只小猪他们在干什么呀?(分水果)他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的?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呀?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三、探索单双数

  (1)根据动画片中小猪分水果的方法,逐一分相应的物品。(数字1-10)

  (3)教师统计在黑板上统计结果,让幼儿了解到数字1、3、5、7、9是单数。数字2、4、6、8、10是双数。并让幼儿感知单数和双数是可以变化的。给双数加上一个数就会变成单数,给单数加上一个数就会变成双数。

  四、救救小猪

  猪妈妈打来电话,说三只小猪被大灰狼关到了狼堡里,到狼堡要经过一条很大的河,我们只有踩着单数的石头才能到达狼堡不然猪妈妈就会掉进河里!猪妈妈不知道要踩什么样的石头,所以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

  五、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

  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藏着单数和双数,就连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单数、双数,小朋友用你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说一说生活的单双数,单数和双数在生活中的用途。

  六、操作

  猪妈妈到了狼堡但是狼堡的大门没有密码是打不开的。分发操作纸让幼儿按照单数和双数的要求涂色,涂对的话狼堡的大门就会自动打开,三只小猪就会得救!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幼儿有主动性和竞争意识。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玩骰子"这个数学活动时,我考虑到教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数学,单一的合成、分解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教学概念,而实际,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地参与,了解活动过程,孩子们在先前已学习了10以内的组成,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在"玩骰子"时,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玩耍过程中发现数的合成的乐趣。

  因为从中班下学期开始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各类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竞争意识强,好争不怕输得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对书的概念薄弱,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让我好感动。他们互相交流、互相配合,这次我们大班提倡了学习合作化精神,使我们班合作氛围日日俱增。如:户外跳长绳(孩子们排队有序,不推不挤。)、玩贴大饼游戏(互相协作,3~4人共同努力,获得快乐。)、钻圈游戏(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现在孩子们口说出了:大班真好,玩的东西真多、幼儿园真好,朋友真多,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叫着跑着,仿佛我们老师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家长们也共同参与,我们大(一)班就象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中班时期初步学习珠心算,大班上学期学习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之和的运算,但个别幼儿还存在运算速度慢,容易错的坏毛病,而且幼儿对大数字的运算也不成熟,有时也很难转化过来,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这些好的运算方式与平时课间玩耍相结合,使他们能进一步提高,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玩玩,非常感兴趣,还会合作着自己找朋友玩,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玩棋学运算的乐趣。

  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目标分析:

  1、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运用两个数字进行组合运算。

  2、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3、发展目标:能分析问题,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学习两数间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学会谦让,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采用展示教具尝试发现,综合了解规律对比,带问题自由组合,动手操作配合完成游戏活动。

  六、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看、想想、练练、玩玩,一玩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按照心理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v,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课通过各类棋子进行操作,来感知加法运算;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最后通过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分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本次活动,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幼儿喜爱的游戏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轻松学习。《大熊的储藏室》是一本有趣的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把幼儿阶段的分类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使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大班的孩子喜欢挑战和探索,对周围生活中的问题好奇好问,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线,让孩子在一次次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孩子分类的数学能力,引发孩子对生活中分类的关注,并间接的学会整理物品。

  二、说学情:

  幼儿现状分析:单纯的数学活动,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显得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需要游戏化的数学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玩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

  三、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中,整理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技能。我们将数学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故事化的情景,引导幼儿在看看做做中,学习分类整理的方法。目标为:在看看、做做、说说中体验分类的作用,引发对生活中分类运用的关注。探索将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尝试按食物的两种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发展分析、归纳能力。

  四、说重点和难点:

  目标二的实现,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以游戏化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始终。通过引导幼儿帮助大熊解决问题,为幼儿创设一个游戏的情景,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操作,从而掌握按食物两种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发展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五、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相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操作性、趣味性、和游戏性,我准备了故事课件以及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六、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索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中,我运用游戏法、操作法,将二次分类的学习内容贯穿于故事情节中,并创设帮助小熊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进行操作。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更生动形象的感受故事的内容与趣味性。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用季节的话题导入活动,引出故事的主角大熊肯尼,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绘本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课件画面,在唤起孩子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绘本画面,找出食物的不同特征,为孩子的分类作铺垫。

  第二部分。二次分类是大班数学领域中比较难的知识内容之一,该环节与《大熊储藏室》里的情节紧密结合,将抽象的二次分类概念融入故事情节中,让孩子在情景化的故事内容中了解到二次分类的概念。通过整个故事情节贯穿幼儿的整个探索过程,幼儿在帮助大熊逐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分类方法,并进行操作探索,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自主的学习。在第一环节中,通过提问、让孩子猜一猜、想一想,“大熊会怎么整理自己的食物呢?”激发孩子们思考探索的欲望。并为幼儿创设故事情景,以幼儿帮助大熊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主线,“你们帮大熊看看,它是按什么来分类的?”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按大小、形状分类的方法特征。

  在第二环节中,以帮助大熊试一试为由,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按颜色分类的方法,“你们帮大熊想想看,按大小也分过了,按形状也分过了,还能按什么分类呢?”接下来引导幼儿按颜色来进行分类。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即为孩子提供了表达自己探索结果的机会,又通过讨论交流把每个个体的经验一一罗列形成了新的知识经验。

  第三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所以在交代操作要求时明确提出按食物种类和大小进行分类,让孩子有目的的去探索二次分类的方法。新《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为孩子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外部特征的食物图片,通过故事的有趣情节,引导幼儿根据故事中小猴的主意,“首先,把你所有的食物分成三大类,按照种类放在一起。把最大的东西放在下面,然后把小的叠在上面。”进行二次分类,并通过相互交流的过程,“你们是怎么帮大熊整理的?先做什么?然后呢?”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检查自己的操作结果,并修改自己的操作结果。

  结束部分。

  新《纲要》中倡导“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因此在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孩子的生活紧密连接,出示孩子们游戏时未整理好的画面,并提问:“大熊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你发现了吗?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觉?可以怎么做?”同时也出示超市、书店、蛋糕店等摆放整齐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地方的东西是如何整理的。这样不光让孩子们探索解决了绘本故事中的问题,又让孩子思考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7

  一、说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发展能力为基础,又要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要求,即“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两个教育理论的支撑使我强烈地感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班幼儿对空间方位感知经验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针对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我将从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拟订了以下三个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我确立为: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难点为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次活动我有场地准备和实物准备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实物准备:红绿带子43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属于空间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引导法、激趣法、赏识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方法的运用本节课将使用如下学法让幼儿达到学习目的:

  1、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因此,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如在活动中我就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

  3、多通道参与法: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分清左右。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把此次活动分为教学三部曲。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手。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谜引出主题,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部分。(分四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分四步:第一步找出左右手 ;第二步说出左右手能干的事;第三步师幼互动游戏我说你做;第四步幼幼互动将动物进行左右摆放。

  【我从左右手入手,引导孩子知道左右手并说出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容易,以此实现活动目标一,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身体其他左右部位。

  环节三、感知空间方位的左边和右边 。

  (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都为我的教学重点体现给予了极大的保障。)

  环节四: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1、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2、相对站立,观察幼儿同时伸出左右手时出现的现象。

  【设计意图: 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于生活。以此来实现我的目标二同时突破本次教学难点。】

  (三)结束部分。

  请男孩子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女孩子站到老师的左手边。跟随音乐走出教室。【结束部分其实也是一个检测部分,检测幼儿对本节课的认知水平。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二维分类》是一篇选自大班科学领域的数学活动,分类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非常广泛,学会一定的分类技巧在生活中可以更加的有条理性,提升秩序感。结合《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创设超市开张的情境为线索展开,幼儿通过自己观察发现二维分类的规律。活动生动有趣,利用直观的,幼儿操作的形式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提升数学能力。

  二、说学情

  《指南》中表明:“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考虑到大班幼儿虽然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能够运用一个维度进行分类,但是还不能很好的从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并且对于这种分类的概念仍然需要巩固与深化。本次活动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活动从操作入手,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请幼儿自己操作解决问题,通过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儿童利用多感官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说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一)活动目标

  《纲要》中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本次的数学活动中操作分类能够让幼儿形成数学概念、增强秩序感,基于大班幼儿能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因此我设置本次活动目标,具体如下:

  1、情感目标:喜欢参与数学分类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分类的乐趣。

  2、技能目标:能够将不同的物品按照规律进行二维分类,向同伴介绍自己分类的规律。

  3、认知目标:了解物品的多种特征,知道按规律分类的方法。

  (二)活动重难点

  通过教材内容的分析,了解到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带领幼儿“学习分类规律,并能动手操作”,但是对于幼儿而言“在理解分类规律基础上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则显得过于困难,因此结合教学目标的指引方向,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设计如下:

  1、活动重点:学习按规律分类的方法,能够将不同的物品按照规律进行二维分类。

  2、活动难点:了解物品的多种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分类的乐趣。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美国著名学者布鲁纳提出的教育主张中强调要给幼儿适合的教育,因此围绕这个教育主张,在过程中更好的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参与活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教法

  (1)直观教学法:虽然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已近开始萌芽,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是大班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它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等。幼儿需要依靠教师提供的直观材料进行思考,活动中出示直观的教具,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的进行观察和操作。

  (2)启发探索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数学活动中启迪幼儿积极思维不可或缺的方法。

  2、学法

  (1)情境学习法:幼儿的想象力较为丰富,很容易就进入到情境中,幼儿通过教师的语言以及教具充分的进行想象,亲身参与到情境中,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幼儿也更加愿意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动手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幼儿动手操作玩教具,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是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3)游戏学习法: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帮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将数学活动形象化、简单化,从而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五、说活动准备

  充分的准备有助于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中,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不同大小的分别画有萝卜和菠萝的'饮料瓶若干;《二维分类》题本挂图,不同大小、不同薄厚、贴有编码与无编码的书及书柜;记录表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一维分类的经验。

  六、说活动设计

  根据上述这些对活动的分析和准备,并结合教学需要,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几个环节:

  (一)活动导入

  七、说活动评价

  《纲要》中科学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本次活动从科学领域总目标出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活动环节,目标的设置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以观察、探究发现、操作为主要方式,培养对于数学活动的兴趣。但由于经验不足,活动中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要注意把握好幼儿学习数学的抽象程度,避免对于内容的掌握超过幼儿可接受的范围。之后的活动设计会向优秀的教师借鉴经验,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堂课是幼儿在学习了2、3、4的分解和组成和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基于幼儿对数概念比较不理解,教材通过操作、观察让幼儿反复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从而形成数概念意识。

  2、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3、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设计思路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2、学习5的分解。

  (1)抛出问题。

  (2)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3)小结。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找一找,合一合(《鸭子走》。学习5的组成)。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二)说活动流程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出示数字4,(碰球游戏):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5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5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4、找一找,合一合(学习5的组成)。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根据第二环节中《鸭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鸭子走》的游戏:1只鸭子前面走,4只鸭子后面走;2只鸭子前面走,3只鸭子后面走;------

  这样教学前呼后应,让幼儿兴致浓浓地在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中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幼儿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动手动脑,练习次数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儿熟练地掌握5的分解,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0

  题目: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以时间为主题设计的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一、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思维特征已经从具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化,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00起床,8:00入园、11:00吃饭,12:30午睡,2:30起床,4: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幼儿情况分析:在时间概念中,小班幼儿对一年四季有了较初浅的感知,对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儿则对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较好,而大班幼儿则对时间更加敏感,对于大人手上的手表更加感兴趣,总是会提出怎么滴答滴答的响,为什么这个细细的针会动呢等等。而现今每家每户都配有时钟,幼儿则更加向往了解时钟和时间的关系并希望能读懂时钟。而大班幼儿对时间的了解掌握也可为入小学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因此我以时间为主题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二、说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起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科学领域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特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从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别制订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记录、交流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点、半点记录的方法。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大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方面,对时钟的半点整点运转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规律是非常重要。而记录时间则又为幼儿提升了一个高度和难度。

  四、说教学准备

  准备分为前期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学准备

  一)前期知识经验准备:

  1、首先教师设计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发给每位家长,在这张表中有如下内容:幼儿起床时间、早点时间、入园时间、中餐时间、午睡时间、午睡起床时间、晚餐时间、晚上入睡时间。并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进行相应的一日活动。

  2、指导家长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初步的带领幼儿感知时钟的整点和半点。

  3、班级主题墙饰中布置有各种各样的钟已经进行展示(可用蛋糕盒制作)

  二)物质准备:

  1、ppt幻灯片“我的一天”从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动情况,在每张幻灯片上都画有相应的时钟和记录的时间(如7:00用数字7、冒号两点和00数字来表示和记录)

  2、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操作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教师自己使用的.示范钟表。

  3、操作记录表一:这份操作记录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现(如在半张a4纸上画有时钟已经显示好的时间,又有小明起床或者进餐、午睡的图画)请小朋友记录时用文字表示,在这张图的右下角有—:—的图示,意思是让幼儿记录数字即可。

  4、操作记录表二:这份记录表上有图片,只有记录时间—:—的图示但没有时钟做衬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记录自己午睡的时间等

  三、说教学流程

  设疑激趣,引入主题——观察操作,分享交流——合作探索,记录验证——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四、说教学环节

  一)、设疑激趣,引入主题(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播放幻灯片1,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钟、记录的数字)小明在什么时候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观察操作,分享交流

  环节分析: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

  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和自我实践操作。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纠正幼儿用宁波方言说的几点,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如:7时半;八时等)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突破重点。

  环节分析: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3.看图拨时间

  考考小朋友,看谁把刚才的知识学会了。”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索,记录验证

  环节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突破难点解决目标2记录的方法,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已经对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理解的比较透彻,在此基础上深化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性的记录从而突破难点。我园一直以来以数学活动为特色幼儿在对数学的掌握较好,但记录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还是第一次,所以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次环节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要运用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1、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三种操作卡片一种是上一环节中能力较弱的幼儿还未掌握的运用图文并茂的操作卡片进行操作;一种是有图没有时钟标志,但却有记录标志的;一种是有图片指示既无时钟指向又没有记录时间标志的操作卡片。

  2、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卡片

  3、操作前出示操作卡片请幼儿说说记录的正确方法,在操作时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在一天当中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分别在什么时候。(教师详细介绍记录的方法:时间的记录用数字表示:如7时半,用数字7、冒号和30表示,而7时则用数字7、冒号和00表示)

  4、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感知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

  5、将记录的结果以自由讲解的方式在集体内互相交流。

  四)、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1、小朋友知道时间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除了以上的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时间,你还会在哪些时间做什么事情呢?比如游戏、玩玩具、做客。

  2、你还将用宝贵的时间做哪些事情。时间很宝贵,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希望小朋友们像小明一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名能干的孩子。

  五、说本次活动亮点

  1、数学活动生活化、数学活动游戏化。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3、,注重个体差异性,通过幼儿自我操作实践建构知识经验。通过不同的操作卡,让每位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熊妈妈,几点了》它是大班数学认识单双数第二课时的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幼儿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它来源于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领域。我发现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对单、双数的掌握还存在个别差异,仍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练习。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课时的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2、目标定位:

  以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判断能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亲自操作,能作证明10以内的任意一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根据单双数的排序规律,成功地解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

  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数字卡片、实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头饰等:此外,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还要求幼儿有相关的知识准备,如:掌握序数、相邻数等。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单双数的区分以及把握单双数的排序规律。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教也正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根据纲要精神:数学教育要“引导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学习能力显着增强、游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一)幼儿通过听数做反应,复习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我以可爱、笨拙的熊妈妈形象吸引幼儿游戏的兴趣,边和他们玩“熊妈妈,几点了”的游戏,边进入教室:当熊妈妈说到“天黑了”的时候,幼儿回位坐好。愉快的游戏氛围给整个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把游戏引入课题,提出新的游戏规则:当熊妈妈说单数时它会回头,这时幼儿站好不动;当说到双数时,熊妈妈不回头,幼儿可以自由活动。新游戏开始,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游戏后请个别幼儿操作数字和实物来证明10以内的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二)幼儿通过观察数并用肢体动作表现10以内的单、双数。

  皮亚杰在认知学说中提山:“幼儿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概念,思维变得灵活,能用实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游戏由浅入深:当幼儿问几点时,熊妈妈不回答,只出示数字让大家判断:看到单数,就独自站好不动,看到双数,就找一个同伴相抱。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点环节,它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之处。游戏的难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浓厚了,好奇、好动是幼儿的特点,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白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序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并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幼儿就能真正地掌握单数、双数了。于是,老师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戏由易到难地请幼儿操作数字:

  (1)谁能翻出所有的单数?准能翻出所有的双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归纳出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2)教师再次把数字反扣在黑板土:请幼儿翻出最小的单数;最人的单数:最小的双数;比2大的双数;2的大隔壁邻居;翻出6的小隔壁邻居:从1——10还有哪些数字没有翻出来,它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呢??(难点一个个的被攻破,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巩固单、双数。

  音乐游戏《伦敦桥》的欢快气氛可以使本次数学活动达到新的高潮。请来到的所有单数宝宝到前面站好,请最大的单数和最小的单数宝宝搭桥,游戏开始,捉到一个数字宝宝就要请它的人、小隔壁邻居来救它,游戏继续进行。

  请今天来到的所有双数宝宝到前面站,游戏玩法如上所示。

  结束环节:熊妈妈和大家玩了这么多游戏,它要带着数字宝宝们(全体幼儿)去数学王国认识更多的朋友……本次数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游戏使逻辑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让孩于们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2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笼统的因此,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 8 00 入园, 3 30 离园 … 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 .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识别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协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协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 7 00 时,提醒幼儿分针在 12 上,时针在 7 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局部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时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局部

  活动中我防止了一言谈 ” 和 “ 自问自答 ” 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 .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 “ 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 12 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 .认识整点、半点,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本环节中,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拟,最后得出分针指向 12 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 12 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 2 点到 3 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 .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惯例习惯的培养。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3

  [说课内容]

  量的守恒教育应在认识了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中,大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长度守恒、容量守恒的观念”,其内容要求明确指出“提供长度的、容量的各种变式材料,让幼儿观察、判断并验证其长度是否相等或容积是否相等;在户外活动时,引导他们对等长的距离进行判断和验证,在玩沙玩水活动中有意识地提供各种容器让幼儿去思考容量守恒的问题。”大班量的守恒教学中,长度守恒是幼儿最先接触的守恒问题,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正是有关长度守恒的大班数学活动:小兔子回家。

  [活动目标的设立及其依据]

  在新《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了以下的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获得长度守恒的感性经验,在多种变式和干扰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认识到量的不变性。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长度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并学习应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设计构想]

  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使我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而数学学习更是应该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来产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长度守恒的内容如何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并激发幼儿动手探究问题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呢?我设计了“小兔子回家”这样一个游戏活动。首先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历险森林魔幻城堡》来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身临其境,活跃思维;然后带领幼儿置身游戏场景,应用各种感官探究解决问题;最后组织幼儿表达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建立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在这个活动构思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魔幻城堡”的设计以及为幼儿提供动手探究的材料准备,本活动的重点、难点就溶入其中。教幼儿学习量的守恒有几种方法:

  1、可以运用各种量的多种变式,添入干扰因素,使幼儿做到不受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而认识到量的不变性。因此在游戏中我应用了绳子长度变式、纸板长度变式、火柴棍长度变式。

  2、用同等量的两份物体作守恒判断。如在第一关的难题中,先出现平行放置的两根等长小棍,在幼儿比较确认它们是一样长后再将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错开,提出问题:“现在这两根小棍是一样长吗?”

  3、用数量表示量的守恒。如在最后一关思考哪条路更长更短的问题时,有的幼儿就会数数两条路各是由几条正方形的边组成。

  4、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思想。如在第三关的难题中,5个小正方形纸板的'长度连起来是和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长度等量的。

  因此在幼儿作守恒判断时,让幼儿讨论并强调指出这一关系,既学了量的守恒,同时渗透了集合与子集关系的思想,为幼儿理解数的组成和加减法中三个数群之间的关系准备了感性条件。

  在为幼儿准备的材料中,我提供了能用的材料和不能用的材料,主要是训练幼儿排除干扰因素的能力;提供了测量工具如卷尺、皮尺、直尺和非测量工具如绳子、纸条、毛线、别针、火柴棍等,并提示幼儿还可应用目测、身体的某一部分如手掌、脚等,目的在于扩大幼儿的思维广度,培养发散性思维,鼓励幼儿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测量水平。(由于不是测量活动,一次没有准备纪录表)

  [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1、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2、游戏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 3、讨论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形成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第一环节: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活动一开始,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淘气的小兔子到森林里玩,不小心迷了路,闯进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背景音乐危机四伏)。只有聪明勇敢的人才能顺利闯关,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在幼儿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时,介绍每一道关卡的难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允许幼儿小声议论、讨论,但不急于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答案。

  第二环节:游戏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

  教师用一句话引出第二环节:“到底谁的答案才是对的呢?要到魔幻城堡里试一试才知道。你们想当那只勇敢聪明的小兔子,到森林中的魔幻城堡里来闯关吗?”这句话激起幼儿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带着幼儿(都戴上小兔头饰)进入布置好的游戏场地。每一道关分成四组同时进行。

  第一关:先出现平行放置的两根等长小棍,在幼儿比较确认它们是一样长后再将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错开,提出问题:“现在这两根小棍是一样长吗?”在幼儿充分议论后,引导幼儿将变式量与原形量作比较,已正是它们的量是一样的。

  第二关:在地上画一条直线和一条长度相等的弧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判断谁长谁短。提醒幼儿还可用身体的某部分作标准。

  第三关:判断5个分开的小正方形纸板长还是一个5个连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纸板长。引导幼儿利用等长的一条长方形纸板作为中介。

  第四关:排成一条直线的10根火柴棍和排成折线形状的10根火柴棍谁长。

  第五关:在格子图上,到小兔家的两条路哪条更长哪条更短。

  顺利闯关的幼儿回到小兔的家,拿到一面小红旗。

  第三环节:讨论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形成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形成想法,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探究的过程。在闯关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讨论和交流一下自己操作的过程,用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等等,教师在需要时适当归纳总结,来使幼儿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对探究过程的表达和交流,幼儿会逐渐懂得学习语言的意义和重要性。解释怎样和为什么、与人讨论和争辩都需要语言。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幼儿都乐于表达和交流;通过观点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构建数学知识与经验,形成准确的表达。

  [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动手操作及讨论交流,绝大部分幼儿应该形成初步的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幼儿能流利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看报学数》.

  一,说教材

  报纸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幼儿比较熟悉,他们会用旧报纸做手工,团圆做球,还可以撕成碎片做纸浆等等.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的宝贝.因此,我发现幼儿对报纸是感兴趣的新《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学数对孩子来讲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如何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我设计了《看报学数》这样一节大班数学活动.

  二,说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此次活动的目标为:

  1.愿意在玩中学数数,学分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初步学习统计,能正确地记录.

  以上制定的活动目标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为幼儿的发展打好基础,倡导自主的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统计报纸上文章数,广告数,图片数,并学习正确记录.通过孩子自己的尝试,操作和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统计经验得到整理和提高.难点是幼儿要将颜色与相应的部分对应,也就是尝试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三,说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事先与幼儿一起看报,读报,引导幼儿了解文章,广告,图片.

  物质准备:废旧的报纸,红,黄,蓝三色油画棒,记录表,录音机,磁带等.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利用报纸这样辅助材料,更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统计,分类并记录,主要是看看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知识.第二次是让幼儿互相检查,集体评价,让幼儿的统计,分类经验得到提高.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最后,我让幼儿拿报纸搭格子小路,蹦蹦跳跳过相同颜色的小格,边跳边数自己跳过了几个什么颜色的小格子,比比看谁跳的格子数多等,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对数数,分类,表格记录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五,说学法

  本次的教学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具体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游戏体验法,让幼儿参与记录,并通过交流,涂色,跳格子等一系列活动,幼儿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大胆的使用颜色.互相检查,发现问题时能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本活动我预计用3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整个活动的环节是一环紧扣一环,教学流程为:5分钟的谈话交流,激发兴趣--10分钟的操作分类,学做记录-10分钟的互相检查,集体评价-最后10分钟的游戏体验,具体是这样的:

  1.通过交流已有的经验,初步区分文章,图片和广告.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出示一张报纸,让幼儿说说报纸上有什么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接下来,再说说什么是文章,图片,广告,2.操作分类活动:也就是让幼儿分组来找找教师提供的报纸上有几篇文章,几幅图,几个广告,并做分类记录.幼儿做分类记录之前教师先提供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油画棒,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颜色给相应的部分涂色,最后再进行统计并记录.

  3.互相检查,集体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孩子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后大家讨论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将孩子获得的零碎的经验进行加工整理,通过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得的经验作一概括.

  4.体育游戏:跳格子路.这时,教师先引导各组幼儿将自己手中的报纸接龙成一条小路,这样幼儿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路玩跳格子游戏,游戏中幼儿可以互相比较自己跳的格子的颜色的多少,比比谁跳得快等等,这一环节将把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

  八,预估效果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幼儿兴趣高,整个活动的气氛将会是很活跃的,目标也基本可以完成.活动最后设计的体育游戏隐性的的包含了一个合作的环境,因此,活动最后呈现给大家的将是一个很温馨的团结协作的场景.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5

  目标:

  1.复习10的分解

  2.进一步理解5以内各数加减含义

  3.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与能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准备:数字胸饰,泡沫板,式题拼图,纸箱

  过程:

  一、谈话引出

  今天,王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如何来拼搭机器人,你们可以帮我一下吗?不过拼搭机器人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与人共同合作,在拼搭机器人之前,我们还需要学许多本领,每学到一种本领就贴上一个标记。

  二、寻找合作伙伴

  讲解游戏方法

  教师出示数字卡10,根据自己胸饰上的数字去寻找合作伙伴,要求合起来是10。例:2和8,3和7。

  三、智拼泡沫板(2人合作)

  教师讲解玩法(5以内加法)

  根据泡沫板上图片的意义找出相应的式题拼起来

  四、智力大冲浪(4人合作)

  讲解:根据底板上图片的意义找出相应的式题。(5以内减法)

  五、巧拼机器人(4人合作)

  讲解:"机器人"材料,由头,身体,两只手,两条腿组成。拼接时,按头部上的数字找出相应的有算式图形,拼成机器人,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对。《巧拼机器人》说课

  设计意图:

  近段时间来,我班的孩子们对拼图很感兴趣,这源自于主题活动"爱我中华"中的拼中国地图而来。我想何不把数学活动体现在拼图中呢?让孩子们在玩中得到知识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于是,我就设计了《巧拼机器人》这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游戏时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园各种活动的基本。我们都做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因为玩是一种没有负担的,愉快的活动,在玩中既能满足幼儿对周围现实世界探索与认识的特殊需要,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我把原本枯燥的说教数学活动充分运用各种游戏手段,设置游戏场景,提供游戏材料,采用游戏情景,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了解,掌握知识。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促进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对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寻找合作伙伴"就是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第二,三个游戏活动中就强调如何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孩子们怎样做才可以做得根豪根块。总之,整个活动都让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

  2。说活动目标

  目标有3个:第一。复习10的分解

  第二。进一步理解5以内各数加减的含义。

  第三。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体验成功的愉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

  3.说教材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成功的愉悦,整个活动自始自终围绕着这个目标一点一点突破重点。从活动的一开始,老师的谈话引出,就让幼儿了解游戏任务,使幼儿有了最初的合作意识(需要与人共同合作),然后通过"10"的分解来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这时就培养了幼儿与人交往的意识。接着游戏二,"智拼泡沫板",游戏三"智力大冲浪"都需要与同伴合作,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其中"智力大冲浪"学习5以内的减法为本次活动的难点,虽然本班幼儿在珠心算方面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但对减法的含义是不理解的。因此,我在设计时考虑孩子对拼图较感兴趣,借助拼七巧板的方法,让孩子去理解减法题意,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一个环节"巧拼机器人"孩子的思维从图片到符号,也就是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给你一个答案可以列出不同的式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怎样拼搭机器人?是平面的好还是立体的好?这都考验了幼儿的合作,协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活动准备

  这个活动我为幼儿准备的都是一些操作材料,数字胸饰,泡沫板,式题拼图,纸箱。

  三.说教法

  讲解示范法

  四.说活动流程

  1.活动以谈话的形式,游戏的口吻引出,使幼儿了解这次游戏活动的目的。"巧拼机器人"方式,与同伴合作完成。

  2.寻找合作伙伴

  通过游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来复习10的分解,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合作伙伴是谁,而且幼儿间相互检查,我们两人合起来是不是10。

  3.智拼泡沫板

  这第三个环节是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幼儿知道有了合作伙伴该如何合作来完成游戏,两名合作伙伴先要看懂泡沫板上的意图,再根据题意来选择另一块泡沫板上的式题,反过来也根据式题来选择图意。这一游戏考虑孩子已有认读加法式题的经验和能看懂简单图画的认知水平,采用图片式题找朋友的活动,建立具体事物与抽象的式题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如:树上有两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幼儿在寻找的过程中就是把用数字符号组合成的抽象题-----直观的具体化的内容。多次寻找图片式样配对的过程就是对加法意义的逐步理解过程,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就像会算32=5,但不理解是什么意义。

  第四个环节也就是5以内的各数的减法。

  孩子学习减法比加法难些,也体现在意义上的理解。所以,同样采用图片式题找朋友,配对活动来寓教于乐中,而且在设计图片上,我更加注意内容的简洁明了,让孩子们易于接受。这样,幼儿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最后一个环节,是以数为单位,把答数是该式题找出来。如:把答数是6的题目让孩子们找出来。这样孩子们必须在众式题中搜索,最后整个机器人就完整地拼搭起来了。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活动说课稿07-21

大班数学说课稿11-11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2-02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06-16

[优]大班数学说课稿11-18

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照相》04-03

大班体育活动说课稿07-17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07-18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优秀11-18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