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圆认识》说课稿

《圆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4-05-17 09:06: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圆认识》说课稿15篇(精华)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认识》说课稿15篇(精华)

《圆认识》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的一节内容。这是新教材改版之后出现的一节内容,包括了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所以本节课难度不大。多边形部分主要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归纳总结,而圆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为九年级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并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3.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

  实际问题的习惯.

  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同时配合使用自学、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然后再通过自学检查的过程对自己的自学情况进行评定,达到迅速掌握新知识的目的。这时再进行加强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这时再通过合作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最后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由无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分为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所以本节课也要经历两次知识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为此,确立如下教学过程:

  多边形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中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的答案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教师对答案稍作点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漂亮的.图片开头,马上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动脑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也充分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自学新知

  课件出示导学提纲(一)自学课本P122,并回答问题。

  自学结束后,找同学回答导学提纲的问题,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线段和角的表示方式,对出现错误的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够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很好的完成知识记忆的目标,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做一做

  做一做包括两个小题:

  引导学生从普通的多边形开始思考,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然后通过找规律的方式得出n边形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探讨多边形的各项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获得对多边形的进一步认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通过合作,小组共同得出答案: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

  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正多边形的定义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共同得出图4-23中各多边形的名称: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

  边形、正八边形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达到了互帮互助以弱带强的目的,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练习巩固

  这部分准备了三个小题,主要是对多边形部分内容进行巩固。

  这三个题目难度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争取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题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这样会尽量的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使学习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又让优等生在知识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巩固。

  圆的初步认识部分

  (一) 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回顾以前学过的圆和扇形,通过flash动画演示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圆和扇形的特征,再通过动画的形式画出圆,抽象出圆的动态定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学新知

  出示导学提纲(二),自读课本123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

  2、找出右图中的半径、圆弧、扇形和圆心角。

  3、会读写圆弧。

  学生独立完成自学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圆弧的写法,并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够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很好的完成知识记忆的目标,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例1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式,加深知识的深度,提高学生能力。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1、如图4-25,将一个圆分成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知道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在其中画一个圆心为60o的扇形,你会计算这个扇形的面积吗?与同伴交流。

  教师对答案进行汇总,讲解本题解题思路:

  1、因为一个圆被分成了大小相同的扇形,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相同,又因为圆周角是360o,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是360o÷3=120o,每个扇形的面积为整个圆的面积的三分之一。

  2、先求出这个圆的面积S=πR2=4π,60÷360=1/6扇形面积=4π×1/6=2π/3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达到了互帮互助以弱带强的目的,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练习巩固

  联系巩固设计了两个题目,这两个题目难度适中,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订正答案,注意学生的解题步骤。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题旨在巩固学生圆部分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将学生所学知识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结:

  今天这节课什么收获?

  多边形:

  ①多边形的对角线

  ②过n边形的每个顶点有(n-2)条对角线

  ③正多边形的特点

  圆的初步认识:

  ①圆弧的读法和写法 ②扇形和圆心角 作业:

  课本习题4.5知识技能1、数学理解

《圆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认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各部分特征,并且掌握用圆规画圆。

  本节课通过对圆的初步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材有意识的渗透生活中的圆形,既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扇形统计图、圆柱、圆锥等知识作好铺垫。

  “认识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圆和已经较系统的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对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非常重要。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使学生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成与方法: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知识。并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说学情

  圆这种图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他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说,他们可以在众多图形中,一眼就能找到圆。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平面直线图形的基础,对于曲线图形这个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很陌生,但是,只要加师适时引导,学生对研究曲线图形的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对于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成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发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为学生对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还不能更深的理解,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适时地引导并适当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学习方式。

  教材中在探究圆的特征时,安排了许多直观的教学材料,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实现本节教学目标,具体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团结协作,发现特征。在必要时我会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区别平面上的直线图和和曲线图形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那些平面图形?你觉得圆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通过简单的提问,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从而初步明确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这时师边出示课件边总结:向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变形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我们称之为直线图形,而圆则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所以,我们说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样设计是帮助学生在直观理解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圆

  我们学习了某一种图形,不仅要认识它了解它,还要会画这种图形,所以,在认识了圆以后,我请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怎么画的。这样为后面的圆规画圆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学生展示完自己的`作品后,课件出示在电脑上画的圆,其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圆内、圆外和圆上,为后面的半径和直径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认识生活中的圆、大自然中的圆导入新课

  老师导入:其实圆是一种非常美,且又代表圆满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都带有圆形的物品,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生活中带有圆形的物品。

  学生会举出很多生活中带有圆形的物品,这时老师话锋一转,其实,不只是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圆也是随处可见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时课件出示大自然中的圆。这样设计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通过刚才的铺垫,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正是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神奇美妙,那么圆中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一起认识圆。(板书课题:认识圆)

  (二)、探究新知部分

  1、自主探究、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后换方向在对折,反复对这几次,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报,教师介绍圆心的知识。同时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标明圆心。

  对圆心有了认识后,因为半径和直径的定义非常好理解,所以这时就请学生自学半径、直径

  ①汇报自学结果圆除了有圆心以外还有半径r和直径d组成,教师板书半径r直径d,时并请同学用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

  (学生汇报师适时引导)

  ②练习反馈

  课件出示练习:判断哪条是半径哪条是直径,并说明为什么?

  (设计意图:因为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的,及时的巩固练习是十分必要的。)

  ③画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画出半径和直径并标出相应的字母。同时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面来,在黑板上的圆形纸片上画出半径和直径。教师适时订正。

  ④听音乐画半径和直径

  教师对刚才同学们画半径和直径进行评价.之后听一段音乐来轻松一下,边听音乐边在圆形纸片上画半径和直径,直至音乐停为止,看谁画得多?从而引导同学得出在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已经掌握,画半径和直径一是为了再次巩固这一概念的理解,二是为量一量得出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好做准备。)

  2、动手操作,发现特征

  ①量一量,半径和直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动手量,最得出结论)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得出结论,板书结论。

  ②应用上面的结论,做练习(课件出示)

  3、画圆

  ①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先交流同桌交流画圆的方法,然后汇报自己画圆的方法。

  ②课件演示画圆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以为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知识,可是从另外班级的学生得知,如果不加以演示,学生会出现错误,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画,看哪里存在问题,然后在课件演示加以订正。)

  ③观察同桌所画的圆,为什么和自己画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什么决定了圆的位置呢?又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呢?最后得出结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④练习画圆

  由课件出示要求,然后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在集体订正。

  (三)、总结知识,梳理新知部分

  教师对这节课的学习情况作一简单的总结,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认识了圆,还能够按照所给的要求画圆,节课我们探究了哪些知识呢?那么就让老师和同学重新来梳理一下本节课的知识。(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的知识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实践得出的结论,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再帮助学生梳理一下,使知识穿成线,使之系统化。)

  (四)、练习反馈部分

  (课件出示练习题)因为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相关知识点的知识做了相应的练习,在这一部分练习中,主要是对前面的知识做系统的练习。这一部分,我精选了一些与生活联系密切形式多样的习题,比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题型,最大限度的发挥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并注重知识的延伸,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图片欣赏(机动)

  这是机动的部分,根据时间来去定是否保留此环节,此环节的设计想法是:学生再次感受圆的美,以及认识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六)、作业设计部分

  其实数学是来源于我们生活,最后有服务于我们生活。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我联系生活实际布置了下面的作业: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释一下,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车轮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的,会有什么感觉?

  (七)、总结,谈谈这节课的体会。

  在最后,我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以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帮助学生再次回顾本课的知识内容,并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有所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意图是清晰明了,突出重点。

《圆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他们的周长、面积计算,也直观地认识过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开始正式学习圆的有关知识,这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因为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

  二、说学生

  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因此,通过对圆的研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通过学习,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四、说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五、说难点

  掌握三种画圆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二)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圆的认识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圆的物品,老师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有的物品的`例子吗?

  同学们刚才你们都谈到了有关圆的物品的面,是的圆是平面图形,以前我们还学过很多平面图形,谁能举例?(同学们可能会谈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如果让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剪一个图形,你剪哪个图形?为什么?进而引出圆是曲线图形,有别与前面学过的直线图形。

  (三)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三种画的方法;

  2、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准备的工具画圆,看哪个小组方法多,圆画的最好。

  (五)各小组汇报

  1、实物画圆

  2、绳子画圆

  3、圆规画圆

  4、教师总结,画圆的历史

《圆认识》说课稿4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创设游乐场的一个情境

  屏幕出示:五辆车,问:你最喜欢乘哪辆车?为什么喜欢乘这辆车? 学生讨论、交流 。(车轮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

  2.导入: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的,而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为什么要装在中心,不装在中心,行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车轮,好吗?

  (设计意图:创设游乐场乘车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乘的车,并说明喜欢的理由,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1.做车轮(画圆)

  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

  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 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你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

  2.安车轴(认识圆心)

  师:车轴安装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 学生装车轴 。

  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不是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 学生介绍方法(多次折)

  师小结,屏幕显示:圆心O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 学生装钢丝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

  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半经r。 学生判断

  问:你现在明白车轴为什么装在圆的中心了吗?(回应了引入的问题)

  4、认识直径:1)用学生剪出来的圆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

  3)汇报:同一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直经d 学生判断

  5、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还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小组讨论 (可以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d=2r或r=1/2d

  现在假如要长途旅行,你要选择哪辆车?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巩固练习

  1、第88页第一题。(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再说说一些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

  2、填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r(米)0.241.42d(米)0.861.043、判断题:

  (1)经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

  (2)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

  (3)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4、操作题

  (1)小明有一张没有标出圆心的圆形纸片,你能帮他找到圆的圆形心吗?同时请你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2)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5、扩展题:在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办法来确定它的圆心?它的半径应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延伸,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6、小结体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圆认识》说课稿5

  一、说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呈现的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参要求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掌握”包含了两个层次:一个是叙述,二是能解决相关习题。“理解”包含了举例、转换、比较。

  二、说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学生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和圆锥的基础,在整个几何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各部分名称,学会画圆并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虽然六年级的学生从一年级起便开始认识圆,但还未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加上本节教材也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

  三、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理解这圆的许多概念,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掌握画圆的方法,能够根据条件画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以及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课标》强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说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让学生在猜谜语中引出质疑,调节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为下面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在第二环节中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寻找画圆的方法,体会画法的优缺点,从而找出正确的画圆方法,在老师示范的引领下,学会画圆达成学习目标。其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出什么是圆心。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开放的从事探究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比一比、画一画、议一议中得出半径、直径的定义和特征,达成目标。利用数学研讨会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个性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汇报、倾听、思考和不断的争论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认识得以完善、升华,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给予及时点拨,这样在研讨活动结束时,学生便明确了圆的特征。除此之外,学生还发现直径与半径之间也有联系,自然而然达成了目标。

  第三环节和第四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分析、比较,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辅助以上目标的.达成。

  七、说评价检测

  最后设计了3道评价样题,来综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也落实了目标的达成度,从而做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及时反馈。

  八、道德课堂的体现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学生的活动室、实验室,而教师犹如是球场外的教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润物无声中,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圆认识》说课稿6

  (一)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内容标准中对应的目标是:(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通过分析,这里的关键词主要是:圆,观察、操作、认识。 “圆”是一个图形,它包括:圆的意义、圆的特征、圆的画法、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若干课时来完成,现在我们只研究其中的“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等。“观察和操作”是脑和手并用的行为动词,可以分解为: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认识”可以理解为:说出、写出、描述等。因此,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依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呈现的单元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引学生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的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数学思考方面: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4、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引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二)教学思想

  1、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从学生的游戏经验以及生活现象中,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从而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

  2、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以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引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建构新知,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实现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才更加真切和深刻。

  (三)教学方法

  《课标》强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并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铺垫孕伏: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一组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回忆各个图形的特征以及这组图形的共同特征,让学生发现这组图形的每条边都是直直的。目的在于让这些图形与圆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突出圆的与众不同。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带来哪两件神奇的礼物,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用这两件东西画圆,初步渗透画圆的方法;用细绳甩粉笔,粉笔的运动轨迹是圆,也为学生学习圆上的概念埋下了伏笔。

  2、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圆。我安排了摸平面图形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会,从感官上体验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再通过与立体图形的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圆与其它图形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头脑中建立圆的表象,激起了学生探究圆的有关知识欲望,带着追根求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下一阶段的探究。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这样重复几次后,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接下来,通过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引学生认识圆上、圆内、圆外的概念,并在玩食指点圆的游戏中使概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一起动手,根据要求画线段来认识圆的直径、半径,在画一画、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归纳出圆的特征,在测量与比较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最后教学用圆规画圆,在这一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 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给学生准确地用图规作图的方法,教给学生作图的技巧。

  (五)巩固练习

  精心安排课堂练习,以课本为主,在不脱离教材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形式多样,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基础训练。由填空和判断两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基本概念,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2、深化练习。教材第60页第3题,不仅突出了直径概念中的关键词,还引导学生发现了一条重要规律: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3、实际应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上?

  经学生讨论,再用多媒体演示,对比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优劣,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车轮要做成圆的道理。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课堂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利于学生系统掌握。

《圆认识》说课稿7

  1、 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最后一单元第一教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圆和同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画圆的步骤和方法。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在发现,在创造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3)让学生从欣赏中体验圆的美。总的来说,通过让学生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看,使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说教法:

  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使学生从操作中理解半径、直径、圆心以及等到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其次,课堂中我让学生从操作中去发现,去理解圆的特征。在画圆时,我运用直观演示法,给学生演示怎样画圆。使学生看得清楚直观。另外,课堂中我借助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能直观的感知圆的特征。

  3、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动手操作法、同桌交流互动法、对比法、归纳法。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同桌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从对比中使学生感知到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区别。课堂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归纳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从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4、说程序:

  在本节课上,师生先一起玩“甩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运动的轨迹,从中引出“圆”。接着师生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欣赏生活中的圆。(古代人们在发明指南针之前,发明了指方向的罗盘。古代的圆形建筑、奥运会吉祥物、圆桌、水波纹、碟片、车轮、圆形项链坠。)从欣赏中让学生体验圆的美。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对比以前学的平面图形与圆的区别,使学生从对比中感知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然后我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圆内、圆外、圆上以及圆的特征,并明确同圆等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认识了圆的特征后,我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我问学生:“这么美的圆,你们想画吗?”然后很自然的引入怎样画圆,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画圆工具——圆规,接着讲画圆步骤,并给学生示范画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画圆的方法还有哪些?从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练习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还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完本课,我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并布置作业(1、用圆拼图案;2、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体现出数学的实用价值。

《圆认识》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是曲线图形的开始,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园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画圆。

  三、说教学设计

  1、情景中创造圆

  课的开始,创设情景:“正确答案离小胖右脚3米处”以右脚为点,3米长的范围上去寻找,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并在不完整的交流中,引出各个点,逐步形成圆。

  2、比较中初步圆

  出示已认识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平面直线图形,让学生去比较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慢慢地引出圆是由一条围成的平面图形。

  3、紧紧扣住圆的特征

  通过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中的中心点到各个顶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让学生去寻找相等距离的条数,慢慢演变成,圆的中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处处相等,并且有无数条这一圆的本质特征,引用墨子的一中同长,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中同长是圆的本质特征,这一教学重点。

  4、画圆中感受圆

  让学生尝试画圆,处处感受画圆的困惑,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感受到画圆的'步骤,定点,定长,绕一圈,正确掌握圆的画法。

  5、解释生活中的圆

  汽车轮胎为什么设计成圆的?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圆的一中同长本质特征

  6、回归情景问题,延伸突破圆

  回归情景问题,并出示篮球与圆,让学生比较认识到圆是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一中同长,从而完整正确答案在以右脚为圆心,3米长为半径的球体上,圆的认识又有以重大突破。

《圆认识》说课稿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文化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源泉》。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圆的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我的教学思考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让数学课堂厚重些、开阔些、美丽些……

  二、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3、 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4、 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圆认识》说课稿10

  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十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说教学方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法上以演示法、尝试法为主。 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以多媒体图象、文字、声音,动画的综合运用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思维,从而深刻的理解新知。

  学法上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尝试的让学生尝试,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教学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说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发现圆的特征、特性和特质,认识和了解圆心、圆的半径、直径及相互关系;能用圆规等工具进行画圆。

  2、利用学生动手操作和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使学生经历圆的特征、特性和特质的发现过程,并在探索圆的特征、特性和特质及圆心、半径、直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培养学生挖掘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3、在具体的圆的认识活动中,使学生体悟探索发现和问题解决的快乐,进一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圆的价值,感受圆之美。

  说教学重点

  发现圆的特征、特性和特质,认识和了解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圆的制作方法,并能用圆规画指导大小的圆。

  说教学难点

  正确、合理和灵活地根据圆的半径与直径画圆,并能根据圆的特征、特性和特质,解决有关圆的实际问题。

  说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在活动中学习新知本节课选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看一看、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活动,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学生主动参与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体现了“再发现”乐趣。

  2、联系生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圆形的,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练习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层次性外,更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圆,并自己动手创造性地设计一些由圆构成的美丽图案,使学生掌握画圆技能的同时,养成创新知识,增添审美情趣。

  3、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数学,有其直观、形象又生动的特点,有效的使用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地,突破数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图文并茂,使学生获取知识方面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说设计思路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在设计时注重我让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圆形物体的美,发现圆的一些基本特征,并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探索和应用应用意识。

  说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圆片和含有圆的物体,以及圆规、课件等作图工具,组织学生采集圆的有关信息,自制圆等。

  说过程和意图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演示动画,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感知圆,使学生对圆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教师有意分类,导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从而导入新课。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由学生熟悉的圆形物体引入。再借助实物比照画圆。由实物→图形→特征,符合几何知识教学的结构。

  (二)实验操作,抽象概念。

  1、自主探索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画圆。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学生画圆时,由不熟练到熟练,碰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指导。由画任意圆到按给定半径长度画圆,再到给定直径长度画圆,循序而渐进。再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感知圆的形成,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圆的画法是本课时又一个教学难点,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2、认识圆的半径与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认识圆心、半径、直径。懂得: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学生悟出圆的.特征,在感性认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认识圆的各部分,知道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是本课的重点,也是继续学习圆的知识的基础,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思维与动手密不可分,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等活动,有意识地进行观察,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有多少?长度怎样?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如何?以及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知识。引出: 同圆或等圆时也存在同样的关系。这样的安排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成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之后,再用课件清晰演示这些知识点,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综合练习 启智培能

  新授完毕,精心安排课堂练习,以教材为主,在不脱离教材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形式多样,练习的层次由浅入深。我设计了有利于强化概念的基本题,和有利于拓展思维的动脑筋题。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和谐、有利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四) 走进圆的世界 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圆

  数学文化应多方面渗透,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是先哲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数学的博大与精深有待我们引领学生通过学习去感受,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有待我们带领学生去领略。因此,在课的最后我选择了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圆形物体、圆形建筑,以及运动现象,让学生欣赏“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用数学的眼光解释生活中圆的应用,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学生的数学成长与美丽同行。

《圆认识》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 11 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圆;

  2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它们认识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半径、直径、及其关系,圆的正确画法。

  二、说教学方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电脑的演示、练习的设计、学法的指导、讨论的组织,没有教师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以演示法、尝试法为主。

  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以多媒体图象、文字、声音,动画的综合运用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思维,从而深刻的理解新知。

  2 、学法。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很注重学法的指导。

  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教学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说过程和意图

  (一)复习铺垫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教师有意分类,导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从而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感知圆,使学生对圆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①举实例

  ②借助实物比照画圆

  ③剪出圆形纸片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由学生熟悉的圆形物体引入。再借助实物比照画圆。由实物→图形→特征,符合几何知识教学的结构。

  2 、实验操作,抽象概念。

  思维与动手密不可分、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有意识地对折痕进行观察,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①认识圆心、半径。懂得: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学生悟出圆的特征,在感性认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

  A:画半径比赛:谁画的半径最多。(谁画完了吗?)

  B: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为什么?

  当学生通过比赛、测量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②认识直径

  A: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B: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机会,启迪学生的思维。

  C:汇报得出: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③认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又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后,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成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讲清用什么办法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 2 倍”这一结果的。

  3 、师生小结圆的特征。

  (三)感知形成 操作画圆

  1 、观察电脑投影,演示圆的形成,向学生渗透圆是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2 、让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画圆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①介绍圆规 ②自学画圆步骤,尝试画圆 ③讨论:怎样用圆规画圆? ④汇报、教师示范画圆。

  让学生尝试画圆,碰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予适度指导。如:圆规的正确握法等。画任意圆是不难的,较难的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学生画圆时,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画任意圆到按给定半径长度画圆,再到给定直径长度画圆,循序而渐进。再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感知圆的形成,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圆的画法是本课时又一个教学难点,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综合练习 启智培能

  精心安排课堂练习,以教材为主,在不脱离教材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形式多样,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和谐、有利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 、基础训练:判断题和练习二十五第五题。

  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巩固圆的特征。

  2 、发散练习:下面图形你看到了什么条件?联想到了什么条件?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 、实际应用: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经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再用多媒体演示。趣味性展示了用圆形、方形、椭圆形做成的三种车轮在行进中的优劣,进一步感受到车轮要做成圆的道理。努力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使课之将终,而趣犹在。

  (五)总结

  简要总结,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利于系统的掌握知识。

  (六)作业

  1 、练习二十五第4题

  2 、思考:你能想办法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吗?作业布置适度、适量力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延续到课外。

  (七)板书设计

  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在学生眼前。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圆认识》说课稿12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93页-94页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教材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二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讨论、观察发现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

  三 、说学法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发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准备

  1.圆形实物、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2.多媒体课件。

  五 、说教学程序

  这一节课,我们安排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寻找圆,欣赏圆。第二部分,感知圆,认识圆。第三部分,学画圆,探究圆。第四部分,巩固圆,拓展圆。

  (一)寻找圆、欣赏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我们五年级数学组确定不需要任何花俏的东西来导课,只是让学生通过黑板、课件或桌面上的学具片等看到圆,直奔课题——圆。接着老师借助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的 “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这句话,带学生一起走进圆的世界(课堂),这样导课直接、简单、有效。

  (二)感知圆、认识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根据这一理念,设计了一个摸圆游戏,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回忆起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又能帮助学生从感官上体验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圆摸上去是弯弯的,学生对圆有了初步感知。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分类,要求分成两类,学生也很容易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归为一类,把圆单独归为一类,再问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圆和其它平面图形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第一类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三)学画圆、探究圆。

  实践是认知的来源,孩子们的智慧,集中在手尖上,手是意识的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所以,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动手操作(画圆),自主学习(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我们先让学生说说画圆的方法,然后介绍圆规,让学生第一次利用圆规尝试画圆,学生在画圆时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就从问题入手,明确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定点(固定针尖)---定距(两脚叉开)----旋转一周(成圆),

  (2)由教师直观演示画圆,学生掌握圆规的使用方法后,安排学生第二次自由画圆。

  (3)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再通过交流反馈来及时检查自学的效果。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在自己画出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O 、r、 d表示。

  (4)实践出真知。在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后,安排了一定练习来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判断半径,认识直径。

  第一幅的线段,两端都不和圆心、圆上相连,第二幅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内。第三幅图,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外。第四幅图是半径。学生在这四幅图的判断过程中,认识圆内、圆外、圆上的点,进一步明确半径的意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圆上有无数个点,圆的半径也有无数条。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在探究圆内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以四人小组合作形式,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的方法来探究: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在实物画圆时,让学生说出画圆的.办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从实物画圆到用圆规画圆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受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使方法得以优化。在学习圆各部分的名称时,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可以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在研究圆的特征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新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

  (四)巩固圆、拓展圆。

  我们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练习。第二,总结。第三,拓展。

  及时的反馈练习,可以巩固新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练习,注意把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有机结合,设计了三组练习。

  练习后老师让学生说收获、提疑问。

  学生回顾总结之后,出示了生活中美丽的圆让学生欣赏。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前后呼应,通过回顾总结,对知识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将“圆”再次回归生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六、说练习设计

  及时的反馈练习,可以巩固新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练习,注意把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有机结合,设计了三组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圆

  圆心 位置

  半径(直径)大小

  (同一圆内) r=d/2 d=2r (无数条,长度相等)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这节课我们设计的意图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

  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开创。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

《圆认识》说课稿13

  一、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感性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理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感受到圆的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因为这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圆”的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具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转化为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认识圆的特征,探索求圆的特征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

  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闭眼联想)八月十五,中秋,全家人团聚一起,品月饼,赏圆月当空。门前是一片平静的湖面,一滴水从上面滴入后,在水面上荡一圈圈水纹。在这一句话中你感觉到这些景色美吗?那些事物与景色与本节课内容有关?

  1、初步感知圆

  首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让学生初步从生活中感知圆,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初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半径、直径,采取学生独立与文本对话,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关键字眼的方法进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文本,对话文本能力。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利用“研究发现单”定出研究目标,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2/d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 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三)多层训练,深化理解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部分可通过一些拔高练习达到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讲练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1、课后作业88页1—4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经过圆心的线段都是直径。()

  所有连结圆上两点之间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直径是4厘米的圆比半径是2厘米的圆大。( )

  3、猴子造车,一辆轮子是方的,一辆轮子是圆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知识要提出来?”来使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的知识,自主地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字母“d”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用字母“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 d = 2 r 或r = 2/d

《圆认识》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行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基奠,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程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使学生认识圆的个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在技能目标方面,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我通过生动画面,图象,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既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于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的画圆。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点难点特制定教法:以学定教,综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学法是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五、下面我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流程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园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园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的导入到新课之中。

  然后课件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等。

  接着,我会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同时我通过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画的?在学生作答间我会适时作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让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在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心知,此时我会播放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让学生观察分析并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我在结合课件图片

  总结: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两个分别以半径和直径旋转的圆。接下来我会再问"那圆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呢?为什么?学生自己看着旋转的圆自己总结,我适时作出评述圆的半径

  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再次,我会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

  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和工具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在课件播放(用到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此时我会装做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块钱的硬币哦?为什么啊?

  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

  生:可能会比较困难。(我在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

  接下来我在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_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

  一是让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二是解释生活中圆的相关运用如车轮,飞标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加以巩固,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圆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

  圆与生活又有很大的联系。通过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本课设计把网络环境下的探索学习和认识活动想整和,让学生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使发现与创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在坐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圆认识》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实验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认识圆的特征和学会画圆。这部分知识是小学最后一个平面图形的教学,是在前五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是为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为下学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做好准备,起到桥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班有57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对图形教学非常感兴趣。,敢于动脑、动手。但是有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生,在家未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形成不爱动脑筋的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实行小组合作式教学。

  【目标定位】: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初步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 学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目标定位后,我结合学情分析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圆的特征。

  2、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纸片,直尺、圆规。

  【教法运用】:

  依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本节课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建构新知,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观察、交流、质疑、概括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反思,实现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设想,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为了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复习引入的时候我就动用了课件,出示了一组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从中找出与众不同的图形,找出“圆”。再让学生说出区别于其他图形的理由:圆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而其他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接下来我又用圆形钟面、硬币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圆”,激发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从而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学习圆的特征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1) 认识圆心。请学生们拿出课前已备好的圆形纸片,引导他们按不同的方向对折手中纸片,看看能发现什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在全班交流汇报。老师在大家的众多发现中,突出肯定“许多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并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这个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点上“点”,用“O”表示出来。之后在“圆周上、圆外、圆中心、圆中任意地方”点一“点”,让学生辨误,强化对“圆心”的认识,了解“圆上”的概念,为学习半径和直径做好准备。

  (2) 认识半径。请学生在自己的圆周上任意定几个点,再用有刻度的直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这任意一点的距离,请同学报出测量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发现“同一个圆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老师再用课件演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这个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从而揭示半径的概念。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用字母“r”表示出半径来。引导学生探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从而掌握“在同一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基本知识。

  (3) 认识直径。引导学生观察手中圆形纸片,动手描一描这些折痕,通过实践活动,感知直径的特点,并让学生练习画直径。让成功者告诉其他学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感染其他学生。随之老师用课件揭示直径的概念,让学生也在圆上表示出来,并通过比一比在单位时间内画直径,看谁画的多?量一量你又能发现什么?通过画、量、想等心智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直径有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最后请学生观看课件,并让学生探索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这样通过半扶半放的教学,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在学完半径、直径、圆心的概念后我安排了两个小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学习圆的画法

  (1)、了解画圆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画圆的工具很多,这里着重介绍圆规。圆规有两个脚,它的一脚有针尖,另一脚装有铅笔或粉笔,针尖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右手握圆规,左手按住纸,不要用力过大,另一脚旋转画圆,教师边讲边示范。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第一步: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选好的一点(即圆心)上。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圆就画好了。

  (3)、练习画圆

  1、学生自己随意画圆。

  2、学生动手按指定的半径与直径自己画圆。

  四、拓展延伸,强化理解。

  学习了半径、直径、圆心,通过辨析比较,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结合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

  (1) 判断题与填空练习,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题。

  设计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评价反思】: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教师既是这堂课的设计者、引导着、也是这堂课的参与者,而让学生成为这堂课的主人,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堂课中,我没有刻意去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灵活把握,适时点燃学生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在享受成功中成熟。在这堂课中,我遵循数学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原则,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走进生活,办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圆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圆的认识说课稿12-03

《圆认识》说课稿05-17

圆的认识说课稿15篇12-20

《圆的面积》说课稿03-02

圆的面积说课稿07-09

“圆的面积”说课稿02-20

《圆的面积》说课稿04-30

圆的面积说课稿04-20

《圆的周长》的说课稿05-16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03-04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