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时间:2024-06-10 18:34: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燃烧与灭火》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

  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B.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三、说教法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四、说学情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校是湖南省高级示范性中学,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我校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们学校还组织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识。这次活动还在我省电视台新闻中报道,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五、说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

  2.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生]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 演示小魔术,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燃烧条件的探究

  1.探究实验

  步骤一:如下图

  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

  [生] 1.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按照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

  [师]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同学们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提示步骤1能得说明什么。步骤2又能得说明什么。两者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生] 八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

  [师] 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的动手和思考问题。提出探究时出现的小问题。避免再犯。

  [生] 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师] 小魔术大解密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探究内容在教材的演示实验中略有改进。增加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学们得出燃烧的条件。

  根据所学的内容,解释魔术的奥秘,同学们初尝掌握新知识的喜悦。

  燃烧的条件的应用

  1.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装置如下图:

  2.有关煤炉的讨论

  (1)如果不继续往炉子里添柴火,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2)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柴夹出来,柴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3.利用燃烧的条件,思考怎样燃烧会更旺呢?可举出具体的实例。

  [师] 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后,思考怎样能使刚才实验中水里的白磷燃烧呢?

  [生]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师] 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

  [生] 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后回答第2题和第三题。

  1.改进演示实验优点:向水中通入氧气,硬纸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处游动,不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可以用一个螺帽代替硬纸片,白磷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并且能清楚的观察到燃烧的现象。

  2.从化学走向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3.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1.实验探究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效。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师] 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当将演变成无情的火灾。同学们例举生活中的燃烧时,有人就提到了火灾。

  [多媒体展示] 衡阳11.3特大火灾。有20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11名消防队员光荣负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官兵扑救火灾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师] 我们应掌握有效的灭火方式,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灭火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生]1.分为六个探究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2.完成教师所给的表格

  [师]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发现他们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让整个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生] 8分钟后,派一个代表交流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

  [师] 鼓励各组的实验方法。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灭火原理。

  以衡阳特大火灾过渡到燃烧有利还有弊。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

  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

  分组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大家的默契,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

  (1)炒菜的锅起火了;

  (2)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4)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

  (5)森林在打雷闪电时起火。

  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本课疑点)

  3.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见教材127页)。分组做“人人都当消防员”的实验。

  [生] 根据灭火的原理完成第一题、第二题。

  [师] “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是本节课的疑点。可将着火点比喻成铁、铜等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不能随便降低。

  [生]1.自学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2.分组做简易灭火器灭火的实验(如图),人人都当消防员。

  1.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以提问的形式提出本节课的疑点。形象的比喻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着火点不能降低。

  3.根据教材步骤,自主完成灭火实验。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的喜悦。

  掌握易燃易爆安全知识

  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师] 火灾无情,灭火不如防火。

  [生] 1.了解爆炸威力后,积极主动的自学“易燃易爆安全知识”。

  2.认识图7-12的图标表含义

  3.联系生活,思考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这些图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更关心生活,关注消防安全。

  火灾自救常识

  看影片学习“遇到火灾如何自救”

  [生] 认真看影片。遇到火灾,学会自救。

  学会一门自救常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总结

  总结本课的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生] 一起回顾两个重点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总结本课的重点。同学对本课的重点由短时记忆过渡到有效的长时记忆。

  作业

  电影院、学校、幼儿园、网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请任选一地,根据其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或考察该场所的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要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2

  一、教材反思

  本课题所处单元安排在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制法之后进行学习。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课题从燃烧条件的探究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二、实验反思

  为了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有效的探究,我采取下列方法:

  1、 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内容调整为学生易于操作的简单对比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来探求影响燃烧的因素。

  2、 对于书本的演示实验,考虑到环保的因素,我对实验做了一些改进。如下图所示:

  改进后的优点在于:第一、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第二、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同时不但巩固了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且能让学生对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外部因素有清晰的认识。但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过了一些问题:

  (1)课本中是用金属作为传热源的,而改进的实验中主要靠试管传热使白磷燃烧。但是试管的传热效果远没有金属好,所以本实验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

  (2)实验中我发现在相同的水温下装有空气的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向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中通入大量空气后白磷依旧没有燃烧起来,但是将此试管中的白磷倒入少杯中白磷却燃烧了。起先我猜想是白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够,因为烧杯的底部是平的而试管的底部是凹下去的,白磷遇热先熔化成液体,液体将白磷液封住了使白磷与空气隔绝。所以我便将导气管加长使之与白磷接触,可是仍然没有燃烧。于是我猜想是否是温度的原因,于是我将热水换成了刚烧开的水,白磷燃烧了。那么为什么在相同的水温下装有空气的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向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中通入大量空气后白磷不燃烧起来?我猜想可能和吹灭蜡烛是一样的道理。因为通入空气的时候虽然使白磷可空气接触了,但是由于气流的流动带走了热量,使环境的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没有燃烧。

  经过反复的实验我总结出成功的关键:①由于本节课一般是在11月份上,此时的环境温度低,水温下降的快,所以实验时要用开水才能让白磷迅速的燃烧起来。②白磷一定要用滤纸将表面的水吸干,注意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白磷以免白磷自燃。③尽量用小试管,因为试管越大传热效果越差。

  三、教学实施反思

  1、学生自我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的环节中由于平日没有积累训练,再加上本节课由于提供的实验用品有限,所以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思路不够开阔。

  2、由于考虑到水温的原因,我只能将边做实验边分析的模式改为将实验做完再利用动画回顾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模式,课堂效果略显遗憾。

  3、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自然地归纳出燃烧所需要地条件,效果令人满意。

  4、学生不习惯举手回答问题,我想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行为塑造的结果。如何提高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己还要深思。

  5、白板技术的运用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能够实验PPT中不能实验的推拽功能,及时抓住了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不过导入视频后发系统的运行速度比较缓慢。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3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

  你们好!

  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熟悉,倍感亲切。通过学习,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要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燃烧的做法。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二、教法分析: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及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类比归纳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学生以空间与时间,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化学学科的乐趣。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了信息量。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2)在课堂实施中学生学进行类比、归纳,学会交流和发现学习。

  3)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四、教学程序及教后感受

  环节1 :创设情景引出火并总结出燃烧的概念。

  从原始人用火告别“饮毛茹血”的情景,到日常生活中的用火煎炒、烧烤到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的图片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火对人类的贡献,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再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因为燃烧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有所感悟,学习氧气性质时,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的燃烧,在此基础上提炼归纳燃烧的概念,形象直观,特征明显,学生稍加分析、归纳就能完成,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实施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现象升华到抽象概念,有具体情景的铺垫,再上升到理论,教后发现本环节是适合的,效果也好,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环节2 :探究燃烧的条件。因为燃烧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学生非常熟悉。通过三个对比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不是很难的问题。这三个实验是

  (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

  (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将小木条与小煤块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程度实验,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实验取材简单,现象明显,结论也不难得出。通过活动,初步得到燃烧的三个条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该环节逐个突破,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教后感觉不足的是有点浪费时间,要是三个实验同时展示出来,课堂时间充裕些。再者,着火点这个名词需要在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得出,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说明,今后的教学中要安排讨论交流对着火点这一名词的理解的环节。

  环节3 :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该环节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通过类比的思想来找不同:同样是白磷,为何在铜片上燃烧而水中不燃烧?同样在铜片上,为何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认识燃烧所需条件。创设情景:“怎样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后出现了与生活现实中的“水火不容”相反的“水火相容” 现象,学生兴奋达到高潮。也再次说明: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

  这一环节中,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案:通入空气或氧气,倒掉水使白磷露出水面,我都给予了肯定,给了激励。

  探索的成功使学生享受喜悦,从而兴趣高涨,兴奋达到高潮,也是教材安排的意图,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的、明确、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形式,是本节课教学时的基本思想。

  教师展示燃烧条件的火三角,通过对火三角的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烧不坏的手帕”真切的发生在眼前,既熟悉又神奇,急于探索其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思考,有火焰在燃烧而手帕又烧不着,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手帕烧不着呢?学生很感兴趣,再次将气氛推向高潮。进一步引导:

  1、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手帕燃烧时实际上是什么在燃烧?

  2、手帕在熊熊烈火中为什么没有被烧掉呢?

  该小魔术将课堂气氛再推向新的高潮,让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该环节中,所有学生

  都参与其中,合作交流,不断的通过类比找不同,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讨论,交流,从而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结论,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自认为这也是这节课的该发扬地方之一。

  环节4 :探究灭火的原理。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那么怎样灭火呢?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灭火的原理。

  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七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燃烧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升华。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完成课文实验7-2和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环节5 :最后,学习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该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自主学习。

  思考与实践:生煤炉火时,先引燃纸和木柴,为什么?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火柴头朝上,一根火柴头朝下,哪根火柴梗更易烧尽?为什么?这是生活中既常见又熟悉的的问题,这又蕴含着什么化学道理呢?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该任务既运用了本节内容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是两个符合学生情况的题目。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同行在一块交流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化学盛宴。今天 我 在这儿给大家汇报的课题是《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一节的说课部分。 版本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来汇报 。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⑵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⑵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 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燃烧条件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由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 习 科学的乐趣。

  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过多媒体采用讨论、谈话法等来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实施“五字方针”:听、思、说、议、乐。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议──学会交流;乐──乐于探究。

  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主线,通过 四 个环节来向大家展示我的第三个问题“我的教学 过程 ”。

  三,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1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2 :探究燃烧的条件。这里通过三个分组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1) 水与酒精 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2)室温中的 镁条 与点燃的 镁条 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由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这里,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3 :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这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图片,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环节四: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特别设计了少量的练习题

  本节课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几支蜡烛,几根火柴,几块水泥块,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是小小科学家。

  以上 是我对燃烧条件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5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也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在一块交流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化学盛宴。

  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一)》一节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由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过多媒体采用讨论、谈话法等来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实施“五字方针”:听、思、说、议、乐。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议――学会交流;乐――乐于探究。

  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主线,通过五个环节来向大家展示我的第三个问题“我的教学实践”。

  三、我的教学实践

  环节1: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2:探究燃烧的条件。这里通过三个分组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

  (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

  (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纸棒与裹在铁棒上的纸棒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这里,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在分组实验(3)中,纸棒的燃烧对比实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将纸条缠绕在铁棒上,来做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个看似与化学课堂无关的动作,其实是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教育,注重知识的完整建构过程。

  环节3: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这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自制教具,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通过对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灭火都需要什么条件?

  环节4: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七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环节5:最后,学习防火自救常识,防患于未然,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本节课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几支蜡烛,一张纸条,一些沙土,一块抹布,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是小小科学家。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中的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这一节内容对于整个初中化学教材来说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又对以后学知识起着一个铺垫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一些基本的火场逃生常识;

  3.在证明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在实验结束后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逐步树立防火安全意识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点: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五、教学准备:手帕、烧杯、坩埚钳、小纸片、小煤块、多媒体课件、flash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手段

  导语入课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点燃视频引入本课课题

  观看李宁点燃圣火壮观情景体会燃烧是一种怎样的现象。思考:什么条件下能燃烧。怎样才能控制燃烧。

  通过圣火点燃这一场景,引发学生思考

  直接入题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中都见过哪些燃烧现象。

  这些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到底满足什么条件燃烧才能发生。

  思考,回答问题。

  大胆猜想:燃烧条件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设疑

  用什么方法验证猜想。

  实验之前先思考:所有物质都可燃吗。哪些可燃。

  哪些不可燃。要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回答:实验

  举例说明哪些物质可燃,哪些物质不可燃

  让学生明确燃烧必须要有可燃物

  反问

  小手绢可燃吗。为什么不燃烧。

  点燃就会燃烧吗。

  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思考作答

  看魔术,提出疑问:为什么手帕燃烧后完好无损。

  用魔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小结

  你能总结一下,燃烧还需什么条件吗。

  不同的物质着火点是否相同。

  总结:温度需达到着火点

  猜想,实验验证:小纸片和小煤块哪个更容易被点燃,并利用ppt上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利用已有信息合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小结

  通过以上探究学习,你能总结出物质燃烧所必须的两个条件吗。

  学生小结

  提问

  燃烧还需其他条件吗。

  你从哪获得启发,猜测燃烧还需氧气。

  你能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测吗。

  利用已有实验仪器用品,讨论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小结

  通过刚才实验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进一步发问:燃烧的发生是三个条件需同时具备还是只满足一个即可。

  课件演示红磷白磷燃烧实验

  小结: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解决三个问题:

  1、 为什么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 为什么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

  3、 为什么后来水中的白磷又燃烧了。

  通过实验深刻体会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过渡

  由燃烧引入灭火

  在无情的火灾面前,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临危不惧。

  现场灭火大比拼好吗。

  学生展开现场灭火大比拼

  激发学生兴趣

  小结

  谁能总结一下,要灭火可从哪些方面入手。

  总结

  课堂练习

  火灾中如何自救。

  小组讨论交流

  结束语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科技领域佼佼者。

  作业

  1、 上网查阅有关祥云火炬的资料。

  2、 任选一公共场所,根据其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

  板书设计: 燃 烧 与 灭 火

  可燃物 移走可燃物

  着火点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氧气 隔绝氧气

  缺一不可 缺一即可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玉林店中学 于环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2.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科学的认识燃料完全燃烧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

  1.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氧气的浓度,可燃物的颗粒大小,以及接触面积等。

  2.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浪费燃料,排放一氧化碳、碳黑等有害物质)。

  3.燃烧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产生大量热和气体产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

  探究活动: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面粉爆炸产生的原因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手段

  情境引入

  展示文字新闻(CO的中毒事件)

  【提 问】C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

  讨论:CO使人中毒的原理

  【提 问】CO对空气有污染,会使人中毒,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讨论,大胆猜想:是由于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引入,激发兴趣

  设疑提问:

  你能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哪些吗。

  1.蜂窝煤炉与普通煤炉燃烧状况不同,为什么

  2.A与B两堆木柴(A交错 B堆积)你猜想哪一个会燃烧得更旺。

  为什么。

  3.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讨论交流

  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探究促进燃烧的方法

  小结

  通过以上事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实验探究

  这是乙炔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情况:你能描述燃烧现象,并猜想促进燃烧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吗。

  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大胆猜想促进燃烧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进一步完善促进燃烧的方法

  收获新知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能写出乙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1、促进燃烧可以采用增大氧气浓度的方法

  2、写乙炔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3、控制燃烧的条件就可以达到燃烧所需的不同效果

  拓展应用

  1、一氧化碳的产生,对人体和动物体有哪些危害。CO使人中毒的实质是什么。怎样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2、燃料的充分燃烧对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

  深刻认识充分燃烧对人类的意义

  创设情境

  燃烧给人类带来光明和能量,给人类带来熟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可是燃烧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这是近年来国内外的几起因原油泄露而造成的海洋大火,开采天然气的矿井的井口终年燃烧的烈火以及某地居民家因液化气泄露而引起的爆炸的录像

  观看录像

  感受火灾、爆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通过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引出下文。

  问 题:

  为什么有些燃烧不会引起爆炸,有些燃烧却会引起爆炸。

  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猜想引发爆炸的原因

  知道爆炸是有条件的;

  让学生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形成理论。

  实验探究

  (演示)和几学生一起演示 “氢气爆炸实验”。

  (提问)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从现象中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录像和实验,我们不难看出:

  1、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的剧烈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2、不仅可燃性气体,一些可燃性粉尘也可能发生爆炸。

  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实验,部分学生观察记录,并分析原因。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爆炸对人的身心可能带来的伤害

  引导讨论

  (提问)

  1、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哪些易燃易爆物。

  2、易燃易爆物运输存放应注意什么。

  讨论、回答问题,出示调查和自画的安全图标,请其他同学辨认,看谁画得像、认得多。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拓展应用

  1、讨论怎样才能避免像煤矿矿井一类爆炸事故的发生。

  2、爆炸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那爆炸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事物

  讨论小结

  学以致用

  请学生介绍他们自己调查到的火灾情况,以及家庭居住地的火灾隐患。

  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还有哪些场所应该加贴一些防火图标呢

  获得课外知识的情绪高涨。

  发言热烈。

  部分学生举手发言。

  辨认,识记。

  交流本节学习后感想。

  在学生自感知识匮乏时,及时补充有关知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护、自救意识。

  并培养学生独立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进取心。

  自我检测:

  1.为什么炉火越煽越旺。

  2.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氧气的作用是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金属筒内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一种即可)

  【作业设计】 完成火灾爆炸情况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三、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的浓度

  四、 爆炸

  1、爆炸。

  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学情分析

  学生爱玩,好动。利用他们的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3、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三、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帮助。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四、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仪器、用品

  仪器:火柴、镊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用品:白磷、红磷、热水、蜡烛、稀盐酸、碳酸钠粉末。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猜想

  有网友说,把石蜡放入试管中加热至沸腾,然后泼到试剂盘中会燃烧起来,是真的吗?欢迎大家来到真假实验室,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等我们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会揭晓。

  (二)制定方案,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目的:使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了科学方法的教育。)

  (2)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展示悉尼奥运火炬水下传递的图片,进一步解释水中可以生火。(可以弥补上面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缺陷。)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对比分析中获得新知识,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验证意识。)

  (三)提出问题,交流反思

  (1)讨论与反思:

  (过渡)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这一天来到火焰山,这里三年未下一滴雨,酷热难耐。唐僧说:“悟空,你看这火焰山这么热,你我师徒可怎么过去呀?”

  1、如果你是孙悟空,该怎么办呢?

  2、第一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越扇越旺?

  3、第二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把火扇灭了?

  4、你还能为孙悟空想出别的灭火的办法吗?

  (2)分组实验

  活动与探究三: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温馨提示:注意安全,轻声细语。)

  学生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设计目的:使学生养成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装置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加强环保意识。)

  (四)应用拓展,学以致用

  情境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为什么?

  情境2:油锅着火后可以用锅盖将其盖灭。问:这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情境3;燃着的蜡烛在火焰上罩一螺旋状铜丝就可以将其熄灭?这又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3)引导学生回顾,教师演示实验,总结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关系。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课后4、5、6小题。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8

  一、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三、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帮助。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四、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仪器、用品

  仪器: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

  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小木条、粉笔

  六、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图:

  (一)创设情境,设疑猜想

  (1)多媒体展示:燃烧的利用、火灾,教师引导进入新课――燃烧和灭火。

  问题1:在生活中,堆放钢材、棉纱的仓库,哪个贴有“严禁烟火”的标记?由此可知,燃烧现象的发生,首先要有可燃物。

  问题2:有可燃物一定会燃烧吗?

  问题3:还需要哪些条件呢?

  (2)活动与探究一:请你猜想物质燃烧的条件,学生交流,归纳总结。

  ①燃烧需要可燃物:xx

  燃烧的条件可能是:xx

  ②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③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设计目的:从燃烧现象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二)制定方案,实验探究

  (1)根据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制定控制实验条件的实验方案,结合生活实例及所学知识,分组搜寻证据。

  可燃物ABC

  与O2接触√×√

  温度达着火点×√√

  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A、B、C各对应实验中的谁?

  (设计目的:使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了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归纳总结、解释验证

  (1)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热水中的白磷,会燃烧吗?不信试试看。(活动与探究二: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再次验证燃烧需要的条件。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对比分析中获得新知识,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验证意识。)

  (四)交流反思,评价反馈

  (1)讨论与反思:灭火的原理

  (过渡)可见,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既然这样,当你想把火熄灭时,你会怎样去操作?

  情境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为什么?

  情境2:请你熄灭这只燃着的蜡烛。

  一生吹灭后,问:这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情境3;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熄灭它?这又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请把知道的常见灭火方法填在下表中:

  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破坏哪种燃烧条件?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隔离空气

  (2)分组实验(活动与探究三: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3)引导学生回顾,教师演示实验,总结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关系,并对该实验装置的优缺点进行反思与评价。

  (设计目的:使学生养成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装置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加强环保意识。)

  (五)应用拓展,发展探究

  (1)多媒体展示:消防队员灭火,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2)学生分组讨论:我校哪些地方应放哪些灭火器?

  (3)活动探究四:在化学活动课中安排学生实地模拟灭火,以巩固所学知识。

  (4)燃烧引发爆炸:展示粉尘爆炸图片。

  (5)讨论总结:燃烧引发爆炸所需条件。提问:我市哪些单位易发生火灾或爆炸?你建议应张贴哪些图标?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六)调查研究,社会实践

  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的措施)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己的能力。)

  七、评价反思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建构知识。

  不足:一是课堂语言还待进一步简练,使问题点拨恰到好处;二是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自主性。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师的突破口,生活的实际内容是科学知识的切入口,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需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附:

  八、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1、有可燃物燃烧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二、灭火方法

  三、安全知识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9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燃烧与灭火》。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燃烧与灭火》是初三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第一节课,本单元的三节内容燃烧贯穿其中,所以学好这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而灭火又是和燃烧紧密相连在一起的,每个同学都要掌握一定的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而且,燃烧与灭火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本节内容应该容易掌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四、说教法: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与反思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

  1.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化学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节课,学生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体验中逐步培养探究能力;

  3.注重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1、情景引入:

  请学生们谈谈生活中常中的燃烧事例。然后教师由同学们所列举的事例导入课题。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创设学习情景。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先分小组学生交流燃烧的利与弊。(这里主要是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再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燃烧的.条件作出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①.纸可以燃烧吗?石头可以燃烧吗?

  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

  接下来分小组学生进行实验7-1,并对实验7-1作了改进:考虑到白磷燃烧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用大烧杯罩着并放在水槽中有利于吸收五氧化二磷,减少对人体危害和环境的污染。实验中要提醒学生记录好实验现象。

  在这里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的改进体现了对环境的关怀,以此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3、引导分析: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看到这么有趣的现象,你有什么疑惑呢?你能独立解决这些疑问吗?怎样才能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在这里要告诉学生“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是40℃”。然后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展示后教师演示实验“用收集满氧气的试管罩着水中的白磷”。这样以实验现象为依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用信息能力。

  4、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让学生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并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5、学习过程性评价:

  利用燃烧的条件对个别小组的学生在实验7-1中出现的异常实验现象进行简要分析、评价。使学生逐步养成对实验进行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有:1.铜片上的红磷也燃烧起来;2.铜片上的白磷不能燃烧。

  (二)灭火的方法:

  1、设置情景:

  图片展示一些火灾现场,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认识到,燃烧如果利用不当,就会酿成火灾,那么发生火灾时,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灭火呢?

  2、引导推理:

  根据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推理出灭火的原理(如右图)。这样级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推理”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科学探究的一种途径。

  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现有一支燃着的蜡烛,请利用生活的经验或根据灭火的原理,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使其熄灭”;再由学生分小组内部讨论、设计好本组的实验方案;设计好以后按照自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在这里和课本上的实验7-2不太一样,是因为我觉得把该实验设计的开放一点应该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合作、和动手能力)

  4、学习过程性评价:

  完成实验后,由其他小组对本组的方案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示:“可从能否达到灭火目的、灭火速度的快慢、操作是否简便、灭火后对可燃物的影响等方面对方案进行评价。”这样在合作实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了评价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5、学习结果性评价:

  让学生以各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内部自我评价,方式如:

  我知道了: ;

  我还想知道: 。

  最后,请各小组代表展示学习完本课的心得。

  我的说课结束了,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比赛,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 红磷 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化学的乐趣。

  下面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

  三 我的教学设计

  环节1 质疑。通过《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3 探究燃烧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讨论, , 尽可能利用给出的药品仪器设计对比验, 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展示,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可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4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将学生的设计的实验与教材124 “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对学生提出的可行性方案给予积极评价,同时展示以下方案。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自制教具,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通过对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

  环节5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环节6最后,将一大烧杯倒扣在三支燃烧的蜡烛上面,让学生观察哪支先熄灭,分析原因。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环节7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1、有可燃物

  燃烧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二、灭火方法

  三、安全知识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地位《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放在首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

  (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说学法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三)说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课堂结构创新设计为“消防之星”小组评选活动,具体分为四个活动环节。同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围绕小组评比活动展开,让每组同学轮流答问,答对答全者每题加10分,总分最高的组评为“消防之星”小组。力争达到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课堂气氛高潮迭起的效果。

  三、我的教学实践

  活动一:消防员知识培训——燃烧条件的探究

  环节1: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展示图片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火,用好火重于泰山,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环节2:复习旧知,解释燃烧。各组分别指一名同学上台写出硫、磷、镁、铁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说此燃烧的现象。通过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3:魔术激趣,条件探究。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先请前三组的同学做三个分组对比实验:①水与酒精点燃对比,引导学生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②蜡烛燃烧与被烧杯罩住的燃烧对比,得出燃烧要与氧气接触;③木条与煤块点燃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接着,播放实验7-1,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再请第四组的'同学总结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在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中指出这三个条件。

  此环节先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实验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4:出示教具,强化条件。教师通过对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为后面的灭火原理作好铺垫。

  环节5:新闻回放,激励灭火。让学生观看身边火灾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自然想到,应该如何来灭火?引出活动二。

  活动二:消防员技能培训——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的探究

  环节1:教师引导,模拟灭火。教师出示八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每组推选2名同学,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运用吗?然后进行成果交流,评分。此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环节2:小结原理,突破难点。综合学生的方法和实验7-2,归纳总结出灭火三种原理。在归纳中,教师应强调:不是降低着火点。以进一步突破难点。

  环节3:自主学习,火灾自救。让学生观看录像及图片,自主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活动三:“消防之星”知识技能竞赛

  教师尽可能多准备一些选择、填空、情景简答、成语解释、中考链接等题目。采用分组依次答、指名答、抢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比赛,为小组加分。此环节会使课堂活跃起来,再次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四:消防预案设计

  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特点,简单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然后进行交流,评分。此设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学以致用,提高自己适应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科学发展服务。

  四、我的板书设计

  1.课堂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评出“消防之星”小组,掌声鼓励。

  2.评价板书:我设计的板书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具体的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结合起来,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和强化。

  课堂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承诺(起立高呼):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报效祖国!说课结束语:祝大家平安幸福!谢谢!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相关文章: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07-05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03-03

燃烧的蜡烛作文04-11

灭火的作文02-14

灭火器灭火演练总结范文09-27

燃烧的蜡烛小学作文08-09

蜡烛在水里燃烧的作文04-12

蜡烛,是这样燃烧的作文05-15

燃烧的月亮阅读答案01-05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