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乘法分配率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乘法分配率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版小学乘法分配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呈现的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
1、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2、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及逆运算。
二、说学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在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运用这些定律使一些运算得到简便。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形象思维占主导,个人思维常受一些定势思维的干扰。对于复杂些的计算题,其理解、掌握还不够,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温故而知新,巩固前面学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我出示课件,口算题。
125×825×425×6×47×8×52×3×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五一就要举行艺术节的比赛了,为了这次艺术节,教师和同学们都花了很多的精力,老师正利用星期天,去为舞蹈组的小演员们挑选漂亮的演出服呢?创设这样一个充满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课件出示商店场景,出示的衣服是上衣、下衣,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搭配)
【创设情境,师生比赛。出示一组题中选取两道谁能一眼看题目说出得数。
(40+4)×2537×45+55×37
68×32+68×68(80+8)×125
比赛的结果: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这时老师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比较快,是因为教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识吗?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现代数学论指出: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温故知新者,可以为师矣”。可见从古到今都在重视新、旧知识间联系。因此,通过复习旧知,可以起到搭桥铺路、分散难点的作用。)强化学生说理,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探索新知,初步感知
第一步,探索新知
我会提出要求: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买这些些服装,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呢?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引发思考,有旧知导入新知。首先,让学生思考,根据要求列式,教师巡视,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接下来是,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列式,得出板书
板书:65×5+45×5(65+45)×5
请学生生交流解题思路,并比较哪种解法更简便。
通过计算,会发现这两种解法虽列式不同,但是结果一样,都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在这两个算式之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呢?
第二步,类比展开,通过变式,感知规律
提出类比问题:如果施老师选择选择的是另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32×6+65×6(32+65)×6
32×8+65×8(32+65)×8
32×6+45×6(32+45)×6
32×8+45×8(32+45)×8
让学生列式计算,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概括出规律。
从而得到乘法分配律:(a+c)×b=a×b+c×b
以及其逆运算:a×b+c×b=(a+c)×b
(三)巩固练习。
我将布置课本上的习题试一试,第一题,以及填一填第一题,巩固所学过的乘法分配律。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坡度。基本练习形式多样,达到了双基训练扎实的效果。由于刚刚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为使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纳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识体系里,必须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基本练习。在这个环节中,将还给学生学习的自__,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回答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五)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c+b×c=(a+b)×c
教学设想:板书简单,思想清楚,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北师大版小学乘法分配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呈现的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
1、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2、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及逆运算。
二、说学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在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运用这些定律使一些运算得到简便。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形象思维占主导,个人思维常受一些定势思维的干扰。对于复杂些的计算题,其理解、掌握还不够,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__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温故而知新,巩固前面学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我出示课件,口算题。
125×825×425×6×47×8×52×3×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五一就要举行艺术节的比赛了,为了这次艺术节,教师和同学们都花了很多的精力,老师正利用星期天,去为舞蹈组的小演员们挑选漂亮的演出服呢?创设这样一个充满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课件出示商店场景,出示的衣服是上衣、下衣,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搭配)
【创设情境,师生比赛。出示一组题中选取两道谁能一眼看题目说出得数。
(40+4)×2537×45+55×37
68×32+68×68(80+8)×125
比赛的结果: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这时老师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比较快,是因为教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识吗?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现代数学论指出: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温故知新者,可以为师矣”。可见从古到今都在重视新、旧知识间联系。因此,通过复习旧知,可以起到搭桥铺路、分散难点的作用。)强化学生说理,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探索新知,初步感知
第一步,探索新知
我会提出要求: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买这些些服装,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呢?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引发思考,有旧知导入新知。首先,让学生思考,根据要求列式,教师巡视,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接下来是,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列式,得出板书
板书:65×5+45×5(65+45)×5
请学生生交流解题思路,并比较哪种解法更简便。
通过计算,会发现这两种解法虽列式不同,但是结果一样,都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在这两个算式之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呢?
第二步,类比展开,通过变式,感知规律
提出类比问题:如果施老师选择选择的是另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32×6+65×6(32+65)×6
32×8+65×8(32+65)×8
32×6+45×6(32+45)×6
32×8+45×8(32+45)×8
让学生列式计算,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概括出规律。
从而得到乘法分配律:(a+c)×b=a×b+c×b
以及其逆运算:a×b+c×b=(a+c)×b
(三)巩固练习。
我将布置课本上的`习题试一试,第一题,以及填一填第一题,巩固所学过的乘法分配律。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坡度。基本练习形式多样,达到了双基训练扎实的效果。由于刚刚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为使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纳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识体系里,必须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基本练习。在这个环节中,将还给学生学习的自__,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回答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五)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c+b×c=(a+b)×c
教学设想:板书简单,思想清楚,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北师大版小学乘法分配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
2、师:(指导观察主题图,理清图中的数学内容)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关于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同事们能够有兴趣解决吗?
(复习旧知识,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时下正是植树节,以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比较自然)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A、要求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算,然后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B、让一学生上黑板写。
(4+2)×25 =6×25 =15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C 、师问:还有同学有不同的列算式方法吗?
生:上黑板写。
4×25+2×25
=100+50
= 15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理清解题思路,与其他同学共享)
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
1、(4+2)×25=4×25+2×25
2、第二个算式比第一个算式简便。
3、师适时引导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
师:谁能给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起个名字?(乘法分配律师板书)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生:翻开课本齐读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师:课本上用符号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没有写完整,你能补充完整吗?(师巡视指导)
师板书:(a+b)×c=a×c+b×c
D、你能例举出类似的例子来吗?
生:在练习本上写,然后师指名说一说。
(由于前面学习交换律、结合律的时候都有这些环节,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很熟悉,放手让学生做。)
E、师在黑板上板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用字母表示)让学生对比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对比它们的异同,让学生说一说。
(在这一章内容里学习了好几个运算定律,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所以要让学生区别它们。)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第36页“做一做”。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36)×64()
2、师: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计算:101×13 40×65
指名两生上黑板做,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甲:101×13生乙:40×65
=(100+1)×13 =40×(60+5)
=100×13+1×13 =40×60+40×5
=1300+13 =2400+200
=1313 =2600
(这部分的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可能当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的巡视指导。)
师:表扬鼓励学生。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新的运算定律?你会将它叙述一遍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六、说板书: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往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回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位在: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回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熟悉。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熟悉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题目,解决题目的能力,进步数学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题目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题目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
教材提供了这样一个主体图:春季里,同学们开展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需要解决的题目是: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列出算式,接着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可以用“=”连接,即25×(4+2)=25×4+25×2。我将其首先呈现给学生,目的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题目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接着设计“悬念”,抛出四组题目,把学生引到“两算式的结果相等”的情况中来。先请学生猜想,而后验证,再请学生编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研究中来。在编题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交出了正确的“答卷”,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欲看。接着,请同学在生活中寻找验证的方法,以四人小组为研究单位,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探究其中的奥秘。小组讨论的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激发学生希看获得成功的动机。通过实践、讨论,揭示了乘法分配律。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内化。这样做,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欢快,自己动手编题、自己动脑探索,从数目关系变化的多次类比中悟出规律,“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发现!这对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其激励作用无疑是无比巨大的,而“爱思、多思、会思”的学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纵观教学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我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感受到:认真钻研教材,深进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会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小学乘法分配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2-27
小数乘法说课稿01-18
分数乘法说课稿06-13
《分数乘法》说课稿09-22
认识乘法说课稿07-21
乘法口诀说课稿02-22
分数的乘法说课稿02-08
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12-12
《小数乘法三》说课稿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