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

时间:2024-06-28 07:05: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中的第六课,是探索了声音的产生,变化,传播后,对耳朵的研究.教材呈现了三个内容:一通过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究,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二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掌握人体内鼓膜的作用,三通过实验观察,知道耳廓的作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保护我们的听力》一课奠定的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耳朵的构造及其每个部分的作用,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并且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4、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一条主线就是,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根据学生对外耳中耳内耳不同结构功能的猜测,进而验证我们的猜测,体会我们的猜测。

  五、教学准备

  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的教学材料有;

  课件,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纸屑

  六、问题框架:

  1、刚才同学们都听到上课的铃声,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么上课的铃声的呢?(引导性问题,有激发兴趣的作用,聚焦话题)

  2、我们的耳朵又是怎样听见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性问题,目的在于引出课题)

  3、关于耳朵你们知道哪些内容?(发散性问题,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4、耳朵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发散性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结构与功能联系在一起)

  5、从外形上看动物耳朵与人的不同,但耳廓都有一个相同的作用?(封闭性问题,目的在于找到动物耳朵与人的耳朵相同的作用。)

  6、在耳朵上戴一个圆锥形的纸筒,听听声音,再摘下来听听声音看有什么不同?(指导性问题,体验耳廓的作用)

  7、为什么我的耳朵有两个,而且是长在头的两侧呢?(深入思考,为双耳效应实验做准备)

  8、刚才我们做了游戏,谁来说说,一只耳朵听和两只耳朵听有什么不同?(归纳性问题,概括为目的)

  9、声音到了中耳,中耳有什么作用?(传到声音)(发散思维猜测,将结构与功能联系在一起)

  10、大家认为中耳有传导的作用,那么中耳中的鼓膜得长成什么样才能适合传导?(有根据的猜测,将功能与结构联系起来)完成从结构到功能再到结构的完美联系)

  11、试验时的研究性问题:

  (1)、鼓膜振动与音叉振动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2)、鼓膜的振动与音叉的远近有关系?

  12、声音到了内耳,内耳又有什么作用呢?(猜测为主,为整体了解声音在耳中的传导做铺垫,从书中找到答案,通过书中的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课一开始我就问,刚才同学们都听到上课的铃声,我顺势提问: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么上课的铃声的呢?估计学生会说出“用耳朵”。我紧接着追问:我们的耳朵又是怎样听见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同时板书课题。(开门见山,不罗嗦直接找到这堂课的主线)我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声音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为探究新知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耳朵的形成

  首先我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耳朵你们知道哪些内容?这一环节让学生各抒已见,老师仔细倾听,做好点拨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然后我出示耳朵的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耳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耳蜗神经。

  耳朵各部分作用这一问题,我会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对于各种猜想,我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讨论,去争辩.这样设计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也能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

  1、外耳:学生猜测:保护中耳、内耳

  收集声音,(这个游戏的设计,更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能培养学生对耳朵有残疾的.人的爱心)

  “了解了人耳的情况,我们来观察一下小动物的耳朵’,我以这句话引出耳廓的作用。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从外形上看动物耳朵与人的不同,但耳廓都有一个相同的作用。收集声音。

  为了更进一步体会耳廓的作用,我设计一个游戏——“插耳朵”:在耳朵上戴一个圆锥形的纸筒,让学生听听声音,在摘下来听听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两步的教学学生能准确的理解耳廓的作用。

  第二个游戏“看谁的耳朵最灵”,让一个同学拍手,另一个同学闭上眼睛,捂住一只耳朵感受声源的位置,然后把堵上的耳朵再放开,用两只耳朵听声音,看他对声源的感觉有什么变化。双耳效应。

  2、中耳:中耳有什么作用?学生猜测:传导声音。(发散思维猜测,将结构与功能联系在一起)传导声音要靠鼓膜骨膜有传导声音的作用,得长成什么样子才能传导声音呢?(有根据的猜测,将功能与结构联系起来)完成从结构到功能再到结构的完美联系)

  学生通过讨论,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功能和结构有了相互的认识了解,那么鼓膜是怎样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教师告诉学生我们不能拿真实的鼓膜进行实验,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器材(音叉,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细沙,纸屑,1个玻璃杯)模拟鼓膜制作一个”鼓膜模型”来进行探究活动。在做实验之前,我会提出要研究的两个问题:

  1、鼓膜振动与音叉振动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2、鼓膜的振动与音叉的远近有关系?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在小组中说说设计方案,尝试自己设计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寻找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材料,并记录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在学生充分实验后,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师生共同总结: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最大限度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探索空间,这样做既能使学生之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又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们通过讨论模拟实验了解了中耳,那么内耳又有什么作用呢?

  3、内耳:学生猜测:将声音传导给大脑,靠什么

  五、课后延伸开阔视野

  读课本57-58页,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到“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答案,以此培养孩子们阅读能力,再播放有关课件,以加深认识。文字是有理解局限性的,我找到一个特别合适的动画,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有很大的好处。

  课下让学生自己到网上查阅更多的关于耳朵的知识,如:耳朵的疾病都有什么?我们如何预防耳朵受到伤害?

  这样的作业设计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综合培养,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

  八、效果预测,学生能够分清楚耳朵可以分为三部分,并通过动画和图片,正确的填出耳朵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并能保护自己的和他人的耳朵。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三《声音》中的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在探索了声音的产生、变化、传播后,对耳朵的研究.教材呈现了三个内容:一通过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究,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二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掌握人体内鼓膜的作用,三通过实验观察,知道耳廓的作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保护我们的听力》一课奠定的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耳朵的构造及其每个部分的作用。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并且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

  4、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自制鼓膜模型探究声音是怎样对鼓膜产生影响的,并能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五、教法、学法:

  教法:声音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习本课内容要从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并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归纳认识问题。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动画、视频等展示耳的奥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求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获得一整套科学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实验体验法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思维互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六、教学准备

  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的教学材料有:

  关于耳朵构造、听觉的产生、耳的卫生等教学课件, 1个玻璃杯、气球皮、音叉、纸屑、小锤

  七、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课一开始我播放大自然各种声音课件,让学生由听到的产生联想,然后汇报。我顺势提问: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么美妙的声音的呢?学生会说出 “用耳朵”。我紧接着追问:我们的耳朵又是怎样听见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同时板书课题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声音课件导入,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的目的成功达到。

  (二)、探究新知,认识鼓膜

  首先我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耳朵你们知道哪些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各抒已见,教师仔细倾听,做好点拨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然后播放耳朵构造相关视频, 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耳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在传统教学中,运用耳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耳朵构造,但对于全部同学来说,演示效果不好。利用视频展示,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模拟了具体形象,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明白。我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耳朵各部分作用,对于各种猜想,我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讨论,去争辩.这样设计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也能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

  (三)、设计实验 鼓膜的作用

  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么鼓膜是怎样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教师告诉学生我们不能拿真实的鼓膜进行实验,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器材(音叉,气球皮、细沙, 纸屑,1个玻璃杯)模拟鼓膜制作一个”鼓膜模型”来进行探究活动。在做实验之前,我会提出要研究的两个问题:

  1、鼓膜振动与音叉振动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2、鼓膜的振动与音叉的远近有关系 ?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在小组中说说设计方案, 尝试自己设计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寻找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材料,并记录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在学生充分实验后,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共同总结: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 鼓膜振动微弱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最大限度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探索空间,这样做既能使学生之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又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四) 、课中游戏,耳廓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鼓膜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注意听,这时你的耳朵的鼓膜震动了吗?怎样振动?教师播放声音文件,先让学生感受声音比较小,再让学生将手放到耳后,感受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提示学生把两手同时放到耳后效果会更佳。通过对比、思考,是耳朵的哪一部分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才使得我们感受到大小不同的声音的?(耳廓)通过播放声音,感受声音变化的游戏设计,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玩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能培养学生对耳朵有残疾的人的爱心。了解了鼓膜、耳廓的作用,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耳朵的工作原理吧!播放耳朵的工作原理视频,师生小结耳朵的工作原理。许多科学知识不仅仅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像耳朵的工作,就不能用只用实验来展示。如果靠老师平铺直叙的讲述,知识难以掌握,此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媒体与学生实验两种方式相结合,使它们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这就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加深了印象,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五)、课后延伸 开阔视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耳朵是我们人体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我们已经认识到耳朵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耳朵,注意用耳卫生。我们怎样做才能预防耳朵受到伤害呢?学生谈看法后播放耳的卫生视频播放耳的卫生视频,为的是更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保护耳朵的相关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听到的声音作文07-17

听到的声音作文(15篇)07-17

听到的声音作文15篇07-17

奇妙的声音说课稿07-17

《声音的产生》说课稿06-21

《好听的声音》说课稿06-27

什么是声音的说课稿11-15

《声音是产生》说课稿02-28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01-10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