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察水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水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察水说课稿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3、知道什么是液体?
过程与方法
1、会利用多种感官从多种液体中找出水。
2、能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敢于合作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难点:选择器具将水运到远处的空桶中。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器材:空果冻盒4个、牛奶、糖水、酒、水
2、演示器材:塑料袋、不同形状的杯子4个
3、游戏材料:小杯子1个、长短不一的接水管2根、塑料桶2个、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认识水的重要性,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知道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了哪些东西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课题并板书:观察水
二、分组找水、了解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把认识物体的经验上升到用科学方法的层次,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1、谈话: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四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是水、糖水、酒和牛奶,可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给它们分辨出来并帖上标签吗?
2、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先在小组内讨论使用什么方法。
(2)观察过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贴上标签。
3、学生讨论、汇报。
4、教师引导小结:
先用眼睛看找到牛奶,再用鼻子闻找出酒,最后用舌头尝分辨出水。这里我们用到了认识物体的常用科学方法:看、闻、尝,当然还可以摸。但以后要注意,在不了解物体时千万不能随便闻、尝、摸。(板书: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
5、谈话:我们大家都找出了水,可依据水的哪些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分辨出的水,把你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写下来。
6、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
7、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并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三、实验演示,认识液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1、谈话:现在请大家观察讲桌上的四杯水,都是什么形状的。把你的结果写在书上或画在书上。(出示装满水的不同形状的杯子)
2、学生观察汇报。(水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取决与盛水的容器形状,也就是水本身是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板书:没有固定形状)
3、谈话:是这样的吗?我们在来做个实验。
4、演示说明:将杯子中的水倒入塑料袋中,并利用不同的方法变化样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塑料袋是正方形的则水是……;如果塑料袋是球形的则水是……;如果塑料袋是像小猫一样则水像……。
5、将塑料袋弄个洞,让水流进容器。
6、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水在流动。)还有哪些物体是容易流动的呢?
7、根据学生回答后板书:容易流动
8、小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容易流动的物体叫液体。(完成板书)
四、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1、谈话: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出示物品,提出要求:哪一组能把这个塑料桶中的水运到另一个塑料桶中,当然不能直接倒。)
2、学生分组讨论方法。
3、全班汇报(用管子吸、用小杯子舀)
4、哪一种方法好呢?
5、分组近距离演示,测时间。
6、距离较远,哪种方法快呢?学生预测后再试一次。
7、小结:近距离用杯子舀的快,远距离用管子吸的快。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补充。
观察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观察水》。
教材简析,本课与《生命离不开水》、《家乡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一起组成生命之源——水这一单元。本课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同学观察水的一些性质。首先通过对一杯水的观察,让同学描述水,并能鉴别六种液体;然后引导同学观察方塘在水中的变化,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体;最后引导同学观察水中纸巾变化和硬币上杯口上水外表的变化,从而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外表张力。课时布置二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体作为另外一深时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中点是我定位为:让同学经历水的毛细现象,外表张力的探究过程,并体验乐趣;难的是感悟,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外表张力。要根据科学课程规范要求,以和同学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从情感、知识、等方面制订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能力方面,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区分什么是假改,什么是事实。
情感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能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知识方面,了解水能发生细水现象,了解水的外表张力。
二、说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同学伙伴的协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已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本课的说课稿和学法指导作如下考虑:
直观教学,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同学生活实际,通过分组实验和(实物展示)让同学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沛重视同学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
情境教学从儿童身边自然事物,生活中关于水一些有趣的现象,开始探究活动,利用一些必要的工具,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倡议让同学经历科学探究拓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同学进行参与或探究活动,促使同学自行获取信息,让同学自已找水喝。
继续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
三、说教程序
本课的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准备,喷水实验器材,各种液体、硬币、餐巾纸、滴管、回形针等。本课堂的教学力图体现基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下,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将以往“个体户”式的单向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并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等回来采用如下教学流程。
情尔寻入,利用喷水实验,刺激同学感官,集中同学的注意力,迅速让同学进入角色,激发同学对水的探究欲望。
交流已有储藏,出示一杯水提问“水是一种怎样的一种物体?”唤醒同学对水的已有认识;通过“找水游戏”,让同学从六种液体中鉴别出水,这是对已有的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并且辨析找水的过程与方法,让同学建立科学的鉴别液体的方法“看闻尝”。通“过让同学说一些生活中关于水的一些有趣现象”这一设计,让同学从已有的储藏中检索并提取出生活中的有关水的现象,渗透了让同学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一样事物,关察生活这一思想,并且教学也是从生活中的一些水的'有趣现象,进入了另一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探究从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的思想。
探究交流,首先是对毛细现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红墨水的水,让同学想方法让水往高爬,一来是发散同学的思维,二来是为毛细现象的特征出现,作铺垫,当同学一时想不到让水自已往上爬时,教师适时出示餐巾纸,有了抓手,同学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被唤醒,方法有了,都并没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陈设给同学,体现给同学的思维和自由。这一实验结束后,同学提出“水为什么会往上爬”这一问题,鼓励同学分析与交流,并且辩析一此原因,尽量让同学能找到餐巾纸中有小孔和缝隙这一原因,要是找不到原因怎么办,(结合课)这里就牵涉到“对一个问题探索到什么程度才停止?”的问题,我们都希望同学能针对某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进行螺旋式的、顺畅的探究,最终找到原因,圆满完成,但有时在教师引导下,同学不能理解,仍找不到原因,我认为不必急于让同学强行记住这一概念,日后适当的时候,同学会明白这一道理的,我认为只要同学根据
现象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这一探究过程能给同学留下痕迹就可以了。其次是对“水”外表张力的探究,共两个实验,硬币装水和满的水杯中加回形针,都是让同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并由同学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然后交流、分析、辨析一些原因,这两个实验之前充沛让同学进行猜想,作出假设,通过列数字的方式,让假设和事实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震撼同学的心灵,关于水的外表张力在脑中刻下永久的痕迹,水的外表张力我的定位主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同学体验探究的过程、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科学知识方面我认为是次要的,只要同学能观察到水面发生了变化,水面鼓了起来就可以了,至于外表张力这一概念我认为不一定要揭示。我认为“一节课下来教师不一定给同学一个肯定的、标签式的结论”,这也是一种“留白艺术”,希望所课堂上引发的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4归纳总结,让同学谈收获,谈感受,也主要是偏重于情感态度价观方面,再让同学提出观察研究的关于水的问题,让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使同学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课的结束成为同学新的探索的起点。当然,这只不过是我的单相思,课例没出好,只会与这里,说课以和课堂中有很多问题存在,希望大家毫不保存地给我指出来。
观察水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观察水》。
教材简析,本课与《生命离不开水》、《家乡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共同组成生命之源——水这一单元。本课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一些性质。首先通过对一杯水的观察,让学生描述水,并能鉴别六种液体;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方塘在水中的变化,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体;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水中纸巾变化和硬币上杯口上水表面的变化,从而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课时安排二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体作为另外一深时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中点是我定位为:让学生经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的探究过程,并体验乐趣;难的是感悟,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从情感、知识、等方面制订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能力方面,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区分什么是假改,什么是事实。
情感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能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知识方面,了解水能产生细水现象,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二、说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已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作如下思考:
直观教学,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分组实验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
情境教学从儿童身边自然事物,生活中关于水一些有趣的现象,开始探究活动,利用一些必要的工具,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倡导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拓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参与或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自行获取信息,让学生自已找水喝。
继续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
三、说教程序
本课的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准备,喷水实验器材,各种液体、硬币、餐巾纸、滴管、回形针等。本课堂的教学力图体现基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下,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将以往“个体户”式的单向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并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等回来采用如下教学流程。
情尔寻入,利用喷水实验,刺激学生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让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对水的探究欲望。
交流已有储备,出示一杯水提问“水是一种怎样的一种物体?”唤醒学生对水的已有认识;通过“找水游戏”,让学生从六种液体中鉴别出水,这是对已有的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并且辨析找水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建立科学的鉴别液体的方法“看闻尝”。通“过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关于水的一些有趣现象”这一设计,让学生从已有的储备中检索并提取出生活中的有关水的现象,渗透了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一样事物,关察生活这一思想,并且教学也是从生活中的一些水的有趣现象,进入了另一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探究从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的思想。
探究交流,首先是对毛细现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红墨水的水,让学生想办法让水往高爬,一来是发散学生的思维,二来是为毛细现象的特征出现,作铺垫,当学生一时想不到让水自已往上爬时,教师适时出示餐巾纸,有了抓手,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被唤醒,办法有了,都并没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陈列给学生,体现给学生的思维和自由。这一实验结束后,学生提出“水为什么会往上爬”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分析与交流,并且辩析一此原因,尽量让学生能找到餐巾纸中有小孔和缝隙这一原因,要是找不到原因怎么办,(结合课)这里就牵涉到“对一个问题探索到什么程度才停止?”的`问题,我们都希望学生能针对某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进行螺旋式的、顺畅的探究,最终找到原因,圆满完成,但有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不能理解,仍找不到原因,我认为不必急于让学生强行记住这一概念,日后适当的时候,学生会明白这一道理的,我认为只要学生根据
现象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这一探究过程能给学生留下痕迹就可以了。其次是对“水”表面张力的探究,共两个实验,硬币装水和满的水杯中加回形针,都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并由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然后交流、分析、辨析一些原因,这两个实验之前充分让学生进行猜测,作出假设,通过列数字的方式,让假设和事实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震撼学生的心灵,关于水的表面张力在脑中刻下永久的痕迹,水的表面张力我的定位主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科学知识方面我认为是次要的,只要学生能观察到水面发生了变化,水面鼓了起来就可以了,至于表面张力这一概念我认为不一定要揭示。我认为“一节课下来教师不一定给学生一个肯定的、标签式的结论”,这也是一种“留白艺术”,希望所课堂上引发的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4归纳总结,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也主要是侧重于情感态度价观方面,再让学生提出观察研究的关于水的问题,让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课的结束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当然,这只不过是我的单相思,课例没出好,只会与这里,说课以及课堂中有很多问题存在,希望大家毫不保留地给我指出来。
观察水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眼、耳、鼻、舌等多种感官来认识水的性质
2、初步学会设计各种方法,快速准确地在几种液体中鉴别出水
3、能对实验做出猜测,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
2、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学会倾听,善于从同伴的发言中发现问题。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选择工具,制定方案把水运到一米以外的空水槽中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师用的实验材料:牛奶、白酒、糖水、冷开水各一杯,烧瓶、大烧杯、方便袋、水槽、量筒、量杯、滴管等。
2、学生用的实验材料:海绵、抹布、水、粗细不等的水管、漏斗、胶管等,还有每组两个水槽、一烧杯水和几根筷子。
五、说教学过程
说为了真正达成课时目标,体现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猜谜激趣,探究观察方法。
教师先出示四杯液体。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在四个杯子里装了些东西,请大家仔细观察,猜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说出自己所想的答案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观察方法:用眼睛看,教师适时板书。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确定了一只杯子里装的是牛奶,可是其它的三个杯子里的物体看上去差不多,所以无法确定,引导学生想出另外的观察方法,即用鼻子闻和用舌头尝,教师边板书边提示:闻到的是气味,尝到的是味道。在指导正确的闻的方法后指名学生上前闻和尝,要求学生说出自己闻到的气味和尝到的'味道,学生确定杯中液体名称后,教师揭示正确答案。然后小结出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特别强调观察不了解的物体时为了安全,只能用眼睛看,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这样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科学的方法由学生提出来,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也为下一步正确观察水和概括出水一般特点做了铺垫。
(二)分组观察,形成水的认识。
教师导入:下面我们就用刚才总结出的观察物体的方法仔细观察水(板书:水)的特点。在提出观察活动的要求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观察活动,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表扬做得好的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板书出水的一些特点,交流结束后,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水的特点?即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这个活动看起来简单,但由于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行间巡视,引导学生分析出水的特点,做好实验记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实验演示,认识液体特征。
实验一:把烧杯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状的容器中。
三年级的学生是刚刚接触到科学实验中的仪器,对许多仪器都不认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比较、去认识。教师首先出示一个烧杯,介绍名称,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的特点,通过比较了解烧杯口的作用,在倒水过程中依次介绍量杯、量筒、烧瓶、漏斗的名称和作用,这样做,虽然要费一点时间,但是一方面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了实验的仪器,初步了解仪器的作用,这个时间一定要舍得花。在倒水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水的形状的变化,倒水结束后,水没有固定形状的这一特点的概念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实验二:用一个有洞的方便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
师操作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一定能说到看到水从袋子的洞口处流到了水槽里,揭示水容易流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出其它的方法来证明水没有固定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并交流,学生的思维立即就会被激活,想出很多的方法,如把水滴在桌上用嘴吹,还有用筷子搅拌烧杯里的水等,适时出示“液体”这一概念,再练习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水。即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样就使学生从对水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将前概念发展到概念水平。
(四)开展比赛,拓展运用性质
根据了解的水的特点,老师抛出问题:在不直接搬着有水的水槽往空水槽里倒的情况下,把水槽里的水运到1米以外的空水槽里。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代表交流搬运方法如用烧杯舀、用毛巾吸、用手捧等。如果学生想不出方法时出示其它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说出运水的方法和运水过程中的注意点。然后开展运水比赛,比赛前提示比赛要求:既要比运水的速度,还要比在运水过程中合作中的默契度,在实验小组领取相应的实验材料后开展运水比赛,比赛结束后及时小结比赛活动,表扬先进小组。搬运水的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水的流动性,间接了解有关虹吸现象的初步知识。活动中学生能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使教学气氛达到高潮。
(五)课堂小结,引导后续研究。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了知识,满足了情感的需求,研究的热情高涨,因此在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后,引导学生课后能继续观察、研究水,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这样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认识水的另外的一些性质。如果学生有了亲身经历的研究活动,他们的思维一定会更加开阔,今后在课后开展研究的兴趣会更浓。
当然,以上只是我根据个人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初步解读后形成的教学预案。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相关的知识基础将会对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如何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尊重学生学习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成为本课教学的最大挑战。
【观察水说课稿】相关文章:
《水》的说课稿11-04
《水》说课稿02-22
《水的组成》的说课稿01-07
《水的组成》说课稿12-20
观察水的作文12-12
《地球上的水》说课稿09-27
《水》的说课稿15篇01-08
观察水教学反思04-12
观察水的作文6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