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

时间:2022-09-28 08:58: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通用5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发现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教材,描绘了夏日西湖晴雨变幻的奇异景象。用字凝练,意象丰富,意蕴深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何发掘其内在的学科价值,为发展学生的学力服务,成为我在教学中的探索:

  一、说雨,激活经验,生发意趣。

  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趣,我开篇以“雨”的古文字导入,诵读带“雨”的古诗,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古诗置于“雨”文化的背景中,一方面生发学生的学习意趣,另一方面为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意蕴埋下伏笔。

  二、品雨,展开想象,感受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如何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懂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我紧紧围绕“这是一场怎样的雨”,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展开想象或联想,品出这是一场大雨、急雨。通过举象将凝练的文字还原成一定的意象,于是,学生的脑海中便呈现出了雨前黑云翻墨、雨中白雨跳珠,雨后风卷天晴,水天一色的情景。通过视频、图画等辅助手段的介入,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读着这雨,想着雨的种种情景,学生的心情也随之起起伏伏,有开始的害怕到最后的欣喜陶醉,学生情不自禁地就走进了古诗的美好境界,领略到了这雨带来的感受。

  三、悟雨,把握神韵,品味意蕴。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说:“诗者,人之性情也。”古诗词具有以诗传情的特点,所有诗词赋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只有引领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将蕴含的`情感揭示出来,把握神韵,读透诗心,才能培养学生古诗词的审美意识,体会古诗词的意蕴之美。这也是语文新课标对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提出的要求。于是,我以“苏轼仅仅是在写大自然的暴风骤雨吗”引着学生联系创作背景深入思考,体会苏轼的心境。“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流露,从而让学生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领略到苏轼“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乐观豁达的品性及豪放的诗词风格,领会这首诗的理性内涵。

  最后再次感受“雨”文化,在“好雨知时节”中看到杜甫的欢欣,在“斜风细雨不需归”中看到张志和的雅趣……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品诗即品人”的读诗方法。

  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意趣,把握住诗词的意思、意境、意蕴,才能使学生进入较高层次的读诗境界,真正领悟到古诗的精髓。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及单元训练要求,拟定本学时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地意思。

  3、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地奇特景象,体会诗人地情感和诗句地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为:

  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地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三、说教法学法。

  本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围绕学习重、难点,我将采取质疑、品读、赏析等方法,引领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四、说教学流程:

  本堂课共设为五大环节。

  第一大环节为激趣质疑,提炼诗眼。通过读诗题,解诗题,而产生质疑:“醉”在这里仅仅是喝醉酒的意思吗?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从而顺利进入初读课文的环节。

  初读古诗这一环节主要解决的任务是“苏轼看到了哪些景物让他如此沉醉呢?”带领学生逐词逐句的推敲,并边推敲边朗读,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词句中,为了深化主题,还可以设计一个环节:什么样的云?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将诗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再读古诗,回归整体。用一个质疑、猜想引领、贯穿教学:大家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点带面,提纲挈领,让学生从文字的表面进入到文章的内心,领悟苏轼语言的精妙。

  重读古诗,紧扣“醉”字,设问:假如苏轼是一名画家,他该会用怎样的'色彩来描绘这场西湖的夏雨呢?把诗歌的场景转化为真实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真实再现,相信这首诗歌会在学生头脑中深深植根。

  最后一个环节为总结拓展。以苏轼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总结全文,再次齐声背诵全诗,完成教学目标,拓展为阅读,搜集《望湖楼醉书》另四首和西湖有关的诗,让学生积累语言。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紧扣“雨”和“醉”二字,突出体现雨之大、之急、之美,点诗眼“醉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七单元的第一篇。本文是一首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诗,作者苏轼以精炼的文字展现了一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文章既有写景的语句,又隐藏人物内心活动,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很好的范例。

  1.教材地位:课标要求: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感情。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品味作品内容和情感。 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例的古诗学习课,旨在让学生抓住诗中关键的字词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同时,以《语文课标》为准绳,把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将同类型的古诗进行整合。在读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基础上,对同是写雨的古诗进行同类拓展,对于学生诵读积累优秀诗文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

  (3)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词析句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感受疾风骤雨之美和诗人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难点: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感受诗的.美,爱上古诗词。对于高段的学生,学习古诗有了一定的方法。不同的是一千个读者同读苏轼的这一首诗,就能读出一千个苏轼。个体不同,能力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造就了学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先让学生抓关键词自主学习进行批注,然后再思想交流,碰撞火花。

  4.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侧重以一首诗带多首同类古诗,通过自主品读,多层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雨的大、猛、急。 教学中,以一首为例,以渗透方法为主,沿着一首教下去,学下去。教深刻,学扎实。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引读法

  2.交流法

  3.拓展法

  ①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的读,通过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诵读,在引读中加强理解。

  ②面对五年级学生,品读词句做批注是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在交流中进行适度的指导。

  以一首带多首同类诗。

  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朗读法

  3.讨论交流法

  4.批注法

  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激情导入:以前段时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出课题,解诗题、知诗人入课。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同学们对古诗学习的热情。

  民主导学:

  1.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古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提高学生独立读诗、小组读诗、男女读诗、以及集体读诗的能力。即多种形式读古诗。

  2.放手学习,完成诗句的批注。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这一步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课堂上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诗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和问题批注在书上。然后,再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感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领悟批注的重要性,达到潜移默化地学习。

  4.拓展雨诗:引出写雨的古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同类古诗的习惯,能初步了解诗意,读出节奏,韵律。感受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

  四、说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雨前 黑云翻墨

  雨中 白雨跳珠

  雨后 水如天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清思路,抓住重点。

  五、说教学反思

  新课的导入永远是门艺术,课堂之初,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适时渗透了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品诗文、悟诗情、诵诗文。学生在学习中依照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最后,拓展出与雨有关的相关古诗,进行初步理解,诵读。在读中感受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介绍作者。

  二、 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 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 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 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 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 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 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 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 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5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②能用知诗人,解诗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理解诗意思。

  ③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诗词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揭题

  1、(1)有这么一句俗语:六月天,娃娃脸。你知道是说什么的吗?

  (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

  (2)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来描写这种奇怪的天气现象的。读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谁给我们带来的?你了解他吗,知道他什么?

  2、简介作者

  苏轼: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妹苏小妹也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诗词豪健清新,独具一格。

  3、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明确:课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一个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创作的。)

  二、通过朗诵,整体感知(读诗)

  1、自由朗读诗,划出节奏:

  2、指名学生划出节奏。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三、初步探究,研读文本(悟诗)

  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

  2、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奇雨形成的过程?(明确: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

  5、学习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

  (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

  (3)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摧)

  (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6、学习第二句

  (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

  (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

  (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大、猛、调皮)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4)这样的雨一直留在苏轼的脑海里,15年后当苏轼故地重游时依然在怀念这样的雨。(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5)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

  7、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

  (1)学生自学

  (2)提问考察

  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忽)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景色可以用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概括?

  四、感受诗意境美:(品诗)

  ①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什么景色?(西湖夏天一场雨的过程)

  ②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快且大)

  ③哪里可以看出来啊?(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

  (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⑤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

  五、古诗积累,形成共鸣

  1、苏轼六月二十四日在西湖一口气写下来五首诗,本文只是其中的一首。

  2、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西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样的景色吸引了你吗?此时你认为题目中的醉可以怎么理解呢?(陶醉、沉醉)

  为什么可以这样理解?(诗人被西湖雨后的美丽景色陶醉了)

  3、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4、在这些诗里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诗人?(豁达、豪放)

  5、齐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小结

  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被陶醉了,今天你们也被陶醉了没有呢?(陶醉了)

  第二年,苏轼又来到望湖楼边饮酒观景,再次领略了西湖晴雨变幻的美景,他兴奋地把这一切又写了下来。看!就是这首诗(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10-2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02-0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10篇10-2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10篇)10-2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精选25篇)09-0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精选24篇)09-1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作文汇编10篇10-21

游望海楼作文09-20

游望花湖作文03-28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