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

时间:2022-12-11 15:20: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说课稿(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说课稿(汇编15篇)

幼儿园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故事欣赏活动《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故事极具创意,从问题—冲突—解决都充满童趣的处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其实是带出小伙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

  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点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反而受到了别的小伙伴的欢迎。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个故事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读后发人深省。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的对待它。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结合相关动词短句讲述故事情节。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角色头饰若干。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伙伴们取笑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你会怎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迁移经验,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们平常看见的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学习词语:耷拉。)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许多事情。你们想听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吗?

  (二)、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

  a、布布去找伙伴们玩,伙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

  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都笑话他。如果你是布布,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

  2、讲述故事第二段,先讲小兔子用的第一个方法,提问:

  a、布布想了什么办法让耳朵变直?

  b、你们猜猜看,布布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让幼儿说说故事中的原句(倒挂在树枝上、把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萝卜、把树枝和耳朵绑在一起、用鱼竿把耳朵钓住、用氢气球绑着耳朵。)它想的这些办法有没有用?

  c、可是小伙伴们还是取笑他,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因为小伙伴们的取笑,布布到医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医生是怎么告诉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讲述故事结束部分,提问:后来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伙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开心的?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他?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个子很矮,但只有加强锻炼,多吃饭,不挑食,身体就会很健康,各自也会慢慢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四、延伸活动:

  分组: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绘画:小兔子还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2

  说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幼儿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活动过程: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幼儿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幼儿园说课稿3

  一、设计来源及意图

  《吃“伞”!》出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中班上册的“伞的世界”单元。在这个活动之前,小朋友已经通过围绕“伞”来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对伞的结构、外形特征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让幼儿认识像伞一样的植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然要数“蘑菇”了。小朋友平时在家里或在幼儿园里经常都会吃到蘑菇,它的外形特殊,像一把小小的可爱的伞,小朋友看见蘑菇都会忍不住拿来玩一玩,摸一摸,甚至闻一闻。同时,蘑菇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可是由于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许多幼儿都不喜欢吃它,一种极有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优秀食物就这样被幼儿拒之嘴外,真的是很可惜!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这些可爱的“小伞”,并愿意与它成为“好朋友”,从而使幼儿能更加健康的成长,特此设计了《吃“伞”!》这一个综合活动。

  二、说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不同的像伞一样的菇类食品,激发幼儿喜爱蘑菇的情感(其中重点认识各种食用菇)

  2、 培养幼儿的分析和观察能力

  3、 体验尝试合作烹饪的乐趣

  三、说活动准备

  1、 购买各类食用菇。如:香菇、金针菇、平菇、茶树菇、草菇等

  2、 一把美丽的伞,录音机,录音带,有毒蘑菇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3、 不少于师幼人数的碗筷,盘子多个

  4、 电磁炉,烹饪材料——盐、油、酱油、糖、葱花、蒜粒,已炒好的肉丝、鸡块等

  四、活动程序

  (一) 我和伞来做游戏

  活动开始,老师指着场地中央放着的一把伞,用游戏的口吻说:“哟!太阳都老高了,伞还在睡懒觉呀,真羞!小朋友,我们去捉弄一下伞,把它叫醒,好不好?”小朋友就会很高兴的响应。音乐声中,幼儿快乐的进行游戏,或碰或拍或摸伞。

  游戏的时候,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把注意力放在伞的结构上,用动作或语言进行提示,比如让幼儿摸一摸伞面,拍一拍伞柄,嗝吱一下伞骨等等。如果老师不加予引导的话,小朋友碰摸伞的位置大多数都会集中在伞的一个地方,象伞面或伞柄等,那伞的其它结构就会被小朋友忽略了。因为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在和伞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伞的基本结构,为后来的“认识蘑菇”做好铺垫。所以老师一定要让幼儿把伞的基本结构都注意到了。

  游戏的最后,伞就要醒了,老师赶快引着幼儿背对着伞躲起来,配班老师悄悄的把伞藏好,藏伞的时候注意不要给幼儿看到,否则会影响游戏的效果。

  (二) 通过伞来变魔术,让幼儿找像伞一样的蘑菇

  很快的,幼儿就会发现“伞不见了”,小朋友正在奇怪的时候,伞出现在大屏幕上。

  通过课件,让伞来告诉小朋友,伞躲起来是在玩变魔术,伞变了好多“样子长的像它的,可以煮来吃的菌”出来。伞要考考小朋友,能不能猜出是什么?并把它们找出来。小朋友看完了以后,就会很开心的一边猜一边找。

  可能大多数幼儿都不知道菌是什么,他们在找的时候,不单把场地周围事先放置的蘑菇找出来,也会把用来装饰主题环境的美工小伞或玩具伞也找了出来,教师就可以提示:“它可以煮来吃吗?”让找错的幼儿重新再找。找到蘑菇以后让幼儿把它们分类放好。这里不要求幼儿了解菌是什么东西,因为这个对中班小朋友来说,有点难,只要幼儿知道蘑菇是一种菌就行了。

  这个环节通过外形的联系,让伞来变魔术引出蘑菇,幼儿在找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他们想认识蘑菇的兴趣。

  (三) 让幼儿认识常见食用菇以及它的简单结构,在这部分解决“让幼儿观察和认识各种食用菇,激发幼儿喜爱蘑菇的情感”这一教学重难点

  1、 识蘑菇的简单构造

  蘑菇和伞的结构很相似,基本的`部分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地方

  比如:伞面——菌伞 伞柄——菌柄 伞骨——菌

  老师可以把伞和蘑菇放在一起让幼儿对比一下,或让幼儿在蘑菇上找一找伞的影子,看看哪些地方象伞。小朋友很容易就弄清楚了蘑菇的基本结构。在前面“我和伞来做游戏”这个环节中所做的铺垫在这里就派上了用场。

  2、 认识常见食用菇

  (1)结合识字,让幼儿认识各种食用菇的名称

  老师分别向幼儿提问:你喜欢哪一种蘑菇?

  你吃过哪一种蘑菇,什么味道的?

  你刚才找到了哪一种蘑菇?

  每次提问后,请发言的幼儿看一看刚才找到的蘑菇里有没有所说的,如果有,就拿起来向其他幼儿介绍一下。有些蘑菇幼儿不一定知道名称,或者叫法不是很规范,老师就可以把这些蘑菇的正式名称告诉幼儿。在幼儿认识名称的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蘑菇出示相应的识字卡,让幼儿进行识字

  (2)幼儿自由的讨论和比较一下,这些蘑菇有什么不同

  蘑菇的外形看起来都像一把伞,但仔细看来各有差异。幼儿的发言可能千奇百怪,毫无条理性和系统性,只要他们能够仔细观察并踊跃发言,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3)把差异比较大的两种蘑菇放在一起让幼儿进行比较,老师要充分的引导幼儿从蘑菇的大小、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来进行观察

  观察能力越强的幼儿发现的东西也就越多,比如:平菇长得像一把油纸伞,开的平平的,草菇长得像一把还没打开来的伞;香菇又矮又胖,金针菇又高又瘦……观察能力弱一点

  幼儿的也能区别简单的颜色、大小等等,老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启发和引导。

  (4)让幼儿自由的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蘑菇和它们做好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拿到蘑菇后,小朋友都会摸一摸,闻一闻,玩一玩。这个和磨菇玩的过程也是幼儿进行比较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过程,老师要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很快的,幼儿就会发现不同的选择居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比如:香菇有时变高了,有时又变矮了;茶树菇的颜色时深时浅……,这会让幼儿惊奇得不得了,幼儿探索蘑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激发了幼儿喜爱蘑菇的这种情感。

幼儿园说课稿4

  一、说设计意图

  《红叶的旅行》是选自于20xx年9月的《早期教育》的一篇散文诗。它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红叶飘落旅行的故事,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红叶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红叶飘到小河里,蚂蚁把它当小船,红叶飘到大树下,知了把它当被子,红叶飘到窗户上,老鼠把它当窗帘。"这都是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的。《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是以图加文的形式展开的,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二、说目标和准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句式:红叶飘呀飘,飘到***,*把它当**。

  2、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仿编诗歌并制作图书。

  3、乐意讲述,体验创作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看图加文学习诗歌。难点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仿编诗歌并制作图书。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1、《红叶的旅行》课件、图加文大书。

  2、幼儿人手一份的图加文书、各种动物图片及蜡笔。

  3、音乐:天空之城、寂静山林。

  三、说教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我主要运用了: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课件优美的情境吸引幼儿,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慢慢过度到运用图加文大书帮助幼儿理解掌握语言。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边欣赏作品时,边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语言。如:红叶飘呀飘,它又会去哪呢?红叶碰见了谁?它会把红叶当什么呢?教师的提问给幼儿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

  3、语言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续编环节中:红叶除了飘到小河里,大树下,窗户上还会飘到哪里呢?会碰见谁呢?他们会把它当什么呢?讨论法结合了《规程》的要求,为儿童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避免了儿童因说教、指导过多而产生的腻烦、抵触心理和行为。

  四、说学法

  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用一句好听的话说一说"让幼儿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图加文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句式。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敢说。

  整个活动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听听、、说说、想想、做做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

  五、说教学程序

  总体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导入,在优美的音乐中,幼儿跳着漂亮的舞姿进入到活动的场地,再利用直观课件,让幼儿眼前一亮,直接看到了红叶飘落的情境,极好的引发幼儿好奇心,让幼儿很快的融入到散文优美的意境中。

  第二部分: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配合图加文,主要让幼儿学会语言:"红叶飘呀飘,飘到**去,谁会把它当什么?"这里我是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第一句先让幼儿看看直观课件,结合图加文跟我学习语言,并结合动作,更好的掌握句式。第二句让幼儿自己看完课件尝试用句式学说语言,在这里我是逐步出示大树、知了、和被子的引起幼儿对图加文中出现的事物的顺序有一定的注意,在欣赏第三句时,不借助课件而是过度到直接看图加文说语言,并且我在这幅图中示范图加文制作的方法,为幼儿自己创作图书铺下铺垫,最后出示图加文的大书告诉幼儿散文的名字:红叶的旅行,并且请幼儿能跟着书完整的朗诵散文。

  第三部分:续编部分,我利用书的最后一页空白的图加文引出这一环节,利用讨论交流法引导幼儿用句式创编,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幼儿来示范制作的过程,纠正错误,为了就是让幼儿掌握制作的顺序。

  第四部分:延伸部分,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动物的图片和《红叶的旅行》图加文的书,让幼儿自由创编,并且把创编的内容和同伴分享交流,加深巩固对散文的理解以及句式语言的掌握。

  我今天展示的就是一节语言活动,在设计活动时,我并没有刻意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而是结合我们中班的语言活动的特色:图加文,重点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出发,扎实的开展语言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在制作图书时我提供的材料也是由易到难,也不强求幼儿把书做完,而是根据幼儿自身的水平让他们自己发挥。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

幼儿园说课稿5

  人类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无尽的战火和销烟,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时有面临战争的威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职责。所以,今天的音乐欣赏活动我选择了歌曲《保卫黄河》。

  其目的是:

  1、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去感受歌曲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的美。

  2、让幼儿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

  3、激发幼儿从小热爱祖国,反对侵略,有扞卫祖国尊严的情感。

  目标1和3是本活动重点,目标2是本活动的难点。

  活动前我作了以下准备:

  1、课前认识黄河和观看抗日战争记录片。

  2、歌曲《保卫黄河》的mtv和磁带一盘。

  3、红旗、大刀、长矛、木枪等道具。

  本次活动我主要用了直观教学法和情景表演法,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首先幼儿随《儿童团歌》的音乐踏步入场,营造本次活动的氛围,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及词作家,提出欣赏要求后,放磁带整体欣赏歌曲2遍,然后让幼儿讨论:

  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的美。

  然后进入活动的第二环节: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首先欣赏歌曲的前面部分,听听、想想、说说、让幼儿一边欣赏一边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此环节重在让幼儿说。

  然后欣赏歌曲的后面部分,听听、想想、动动、让幼儿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此环节重在让幼儿动起来。

  最后整体欣赏歌曲,比较歌曲前后两部分旋律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跟唱歌曲最后一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体验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激情与扞卫祖国尊严的决心。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放影歌曲《保卫黄河》的mtv,丰富幼儿想象,增进对歌曲的理解。

  最后:自由欣赏,自由表现。

  幼儿用木枪、大刀、长矛,等道具,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大胆创作表现,同伴间相互合作交流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幼儿园说课稿6

  一、设计意图: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的:轮子是圆的、窗户是方的、饼干是三角形的……。《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大班幼儿求知欲强、喜欢探索,而且他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观察、操作,从而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同时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于: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本节课我塑造了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人物形象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开始部分通过模仿机器人幽默、诙谐的声音设置悬念,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也为后面活动有效的开展做了一个铺垫。第二个环节,通过让孩子看看、说说等方式让孩子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寻找图形变换的秘密"。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着,最后,寻找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换的.这一规律。结束活动时 ,又给孩子们呈现出一组图形拼贴画,激发孩子们动手制作的强烈愿望,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此次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孩子们学习时的那种喜欢探索的精神,我们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当然,在此次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我对教材的钻研还不够深入。

  2.教具的制作比较多,上课时显得手忙脚乱,而且不精致,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不大。处理办法:把这一系列的教具全部用ppt的形式呈现出来。

  3.活动中,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别差异,有的孩子操作快,反应快,但有的孩子时间不够。整改措施:把个别操作改成小组合作的形式。

  4.教师的评价比较模糊。

  5.活动内容过多,比较繁琐。  

幼儿园说课稿7

  教材分析:

  《小鸡吃虫》这个活动应该是幼儿较为感兴趣的活动。活动的两个主角取决于幼儿的生活,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我们投放的“小动物喂食”中就有小鸡和毛毛虫,幼儿对这两个小动物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小鸡圆鼓鼓的身体,尖尖嘴巴的形象,深得小朋友的喜爱。小班幼儿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按数去出物品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们年段选择了这一活动作为一课三研的教案,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并考虑的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爱好。

  说活动目标:

  结合我对教材的分析,小班幼儿的特点及计算发展的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小班的幼儿寄教于玩,通过玩乐学习到知识经验,培养幼儿对于数学活动的兴趣才是根本,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助力。

  2.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3以内的数量。

  3.能根据自己身上的数字找到相应数字的篮子和相应数字的小虫。

  说重难点:

  我将目标3能根据自己身上的数字找到相应数字的篮子和相应数字的小虫。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小班的幼儿虽然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按物取数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小班幼儿按物点数时,多数幼儿不能把嘴里数的和手指点的物一致起来,原因在于大多数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没有和实物配合起来,所以此次我们准备了箩筐小鸡和毛毛虫,通过与实物的配合突破难点。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为本次教学活动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我准备了实物毛毛虫若干,用以突破重难点。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角色的扮演也使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所以我能准备了小鸡头饰15个;母鸡头饰1个;老师扮演鸡妈妈,教师扮演鸡宝宝。除此之外为了让幼儿有更好的活动环境,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布置了篱笆和草地,让幼儿能够在情境游戏的过程中积极的学习,使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

  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为三大块内容:

  1.教师扮演母鸡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鸡宝宝导入游戏情境。

  2.小鸡练本领,通过教师出示的数字,来按照教师的指令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3.游戏《小鸡找虫》,按数取物。

  4.小鸡与鸡妈妈一起跳律动结束活动。“理解--感受--体验”,由浅入深,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孩子真正理解、并学会按数取物,我将四大块内容设计以下环节:

  第一大环节教师扮演母鸡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鸡宝宝,一起唱《小小蛋儿把门开》。次环节角色扮演意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第二大环节小鸡练本领。老师出示数字“1”,请宝宝们看这是数字几?象什么?请我的'小鸡点一下头。在出示数字“2”,请宝宝们看是数字几?象什么?请我的小鸡蹲两下。最后出示数字“3”,请宝宝们看是数字几?象什么?请我的小鸡拍三下手。让孩子们边做动作边数数,此环节目的是让幼儿熟悉数字,理解数字相对应的意思。通过鸡宝宝练本领初步感受“按数取物”。

  第三环节游戏《小鸡找虫》。为了更好的游戏我把他分成了三个小环节:

  一、鸡妈妈交代游戏内容及要求:请宝宝们看妈妈身上有一个数字宝宝,它是几呀?一会妈妈找虫时要先找到自己的3号篮子,再去找3只小虫子,找的时候请宝宝和妈妈一样要边数边找。这一环节很重要,只有交代清楚游戏的内容,幼儿才能正确的游戏。

  二、幼儿操作,小鸡找虫。教师先请宝宝们看清楚自己身上的是数字几?然后按妈妈的要求去找虫子吃吧!这里让幼儿有一个体验的过程,只有自己操作了和经历的事情幼儿的印象才会深刻。在这里教师特别要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之后一个自查、互查和教师查的过程,帮助个别错误的幼儿纠正错误。

  三、一起分享毛毛虫。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假装吃虫,享受游戏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最后一环节: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跳舞。此环节收尾,使整个活动画上了句号,活动环节一环扣一环,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幼儿从中获取知识经验。

幼儿园说课稿8

  一、说内容:人教版教材七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2、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3、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讲故事,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谜导入歌曲:一说到猜谜,学生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植物,我再介绍雪绒花的得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学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用“lu”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有不太顺的地方,老师拿节奏卡片指导练习八分休止符用“哒”演唱节奏,再让学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生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指导学生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4、拓展感受:学生唱好歌曲后我发给学生英语歌词,我用英语演唱歌曲,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英文发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学生产生也想用英语学唱歌曲的愿望,我给学生介绍汉语、英语发音的不同,英语里有些音要连读。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后。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中文和英语演唱《雪绒花》。

  5、欣赏电影歌曲片段:学生已经学唱好歌曲后,我继续介绍在一次家庭音乐会上,玛丽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戏,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电影片断。(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这三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音乐课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愿同学们都能唱出歌曲中对祖国的爱。最后回到本课的重点《雪绒花》,学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们能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幼儿园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变色蜗牛是小班上学期早期阅读课,变色蜗牛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又在平时常见到的几种颜色为线索所引出的故事,讲述了小蜗牛每吃一种水果就会随着水果的颜色变换身体颜色,所引出的故事,小班孩子对颜色认识还够,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发展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目标中提到学会

  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颜色猜测想象故事情节,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加深对颜色的认识,这样孩子在活动中理解了故事内容,又认识了几种水果,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孩子们每人一本图书,让他们边看书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

  (四)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i。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慢慢引导幼儿根据色卡知道小蜗牛的身体变化,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猜猜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猜测法等学习方法。i。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猜测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ii。猜测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猜测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七)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听声音猜测是谁来了,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2、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小蜗牛吃了什么,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讲述。

  3、完整讲述故事。

  一:听声音猜测是哪个小动物,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象声词蟋簌,并让孩子们猜猜看谁来了,小朋友们就大胆想象,是谁来了呢?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b)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

  1、第一天小蜗牛吃了什么东西?身体变成了什么颜色?

  2、第二天小蜗牛又会吃什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第二天过去了是第几天?蜗牛妈妈又会给他吃什么东西呢?那小蜗牛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这一环节通过提问、猜测,让幼儿在讨论、寻找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故事情节很平凡,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小蜗牛从第一天到第七天吃水果吃东西的地方设计了当小蜗牛遇到了小朋友后,小朋友会给他吃什么东西呢?小蜗牛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了呢?这样一来。孩子们举手的热情更高了,回答问题也热烈了,虽然有的孩子回答的文不对题,但毕竟孩子在思考问题,在认真表现自己了,我就及时给予他们鼓励,给予他们肯定。

  c)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我是在进行复述故事了,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体会,第一天蜗牛吃了什么?他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第二天,他又吃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颜色的了?第三天呢?直至到第七天他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你们觉得他还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了呢?在这样一遍又一遍反复的提问下,孩子对故事已进一步的理解了。

幼儿园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小番茄也是小朋友们早已认识并喜爱的水果。我还采用了盐用辅助材料,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清水和盐水两种不同状态的奇妙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小番茄在清水和盐水的不同的奇特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了简单而可操作的材料,用小番茄做两个不同的实验,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仔细观察运用实验得真知的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番茄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番茄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沉浮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透明塑料瓶(红色、蓝色)、番茄、盐、记录表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秘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猜测活动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番茄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番茄放在水里,番茄会怎样?”

  (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众说纷纭,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记录活动

  介绍表格“小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

  探索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记录下来”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蓝色瓶子的旁边。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

  3、操作活动

  “请你们去做实验,仔细观察一下小番茄放在清水里会怎么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既提高了幼儿间的交流,又提升了幼儿在实验中兴趣。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将你们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用“我发现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

  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4、猜测活动

  “现在再给你们一杯清水,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清水变成盐水呢?”

  (教师示范制作盐水,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请你们猜猜看将小番茄放在盐水将会怎么样,将你们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5、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先将清水变成盐水。

  “请你们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

  6、交流总结活动

  总结实验的结论: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小番茄在盐水里会浮在水面上。

  7、总结,迁移

  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

  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

  8、延伸活动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更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着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儿园说课稿11

  一、设计意图:

  在绘画中,线描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画法之一。线描在绘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线描是画面最基本的造型,主要体现了绘画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韵律。

  我班部分幼儿已经过一年的线描绘画学习,绘画技能有了很大的进步,想象力、创造力也有所发展,但也有部份幼儿仍机械地模仿教师的范画。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与水平,为了让幼儿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发展幼儿形象思维、胆想象、勇于创新,本次美术教学活动我就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社会活动、情感体验、主题活动、幼儿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题材,绘画内容的选择没有固定性,可随广泛寻找、有机调整。而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以及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在大胆创作的同时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依据《纲要》中的要领,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本次活动的目标设计如下:

  1、学习用线描画的方式对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重点刻画,加深对动物特征的了解。

  2、大胆想象,进行夸张的刻意绘画,体验奇特的想象带来的乐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大胆想象,能进行夸张的创意绘画”;据孩子们的绘画水平,我将“能用线描画的方式对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重点刻画”设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我做了材料上的准备如:彩纸、线描笔、范画;同时在活动之前还让孩子们熟悉、了解了各种各样动物所特有的特征。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故事导入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通过讲述故事来导入课题,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中我还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想象和观察,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创作兴趣;后我又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了孩子们进行想象之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

  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同时采用“展示法”,通过幼儿展示自己及欣赏同伴作品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六、说活动过程: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引题-想象-操作-展示交流四个环节。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小男孩皮皮特别喜欢孔雀开屏。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已和孔雀结婚了,他们还生下了一个神奇的宝宝。这个宝宝很像皮皮,又很像孔雀妈妈。

  2、提问:“你们猜猜这个神奇的宝宝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什么地方会像皮皮,什么地方会像孔雀妈妈呢?”

  3、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如:这个宝宝长了一张人脸,有孔雀的尾巴。

  (二)欣赏范画,进行想象:

  1、师:“老师把皮皮的宝宝画了出来,你们来看一看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呢?”

  2、出示范画,幼儿欣赏、观察、讲解。

  3、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进行小结:原来人和孔雀结婚生出来的宝宝既有人的样子,又有孔雀的样子。

  4、师:“如果是你,你想和什么动物结婚呢?”

  “这个动物有什么特征?”

  “生出来的宝宝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5、请幼儿来说一说,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宝宝既要有人的特征也要有动物的特征,同时还帮助幼儿了解动物所特有的(有代表性的)特征。(如:猴子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老虎额头有一个王字;狮子的脸部有鬓毛;鱼有鱼鳞和鱼鳍;蛇没有脚;兔子有长耳朵;大象有长鼻子;猪有大鼻孔和大耳朵;刺猬全身长满了刺;蜜蜂有蜂针;长颈鹿有长脖子等。)

  6、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选择一种动物进行作画。

  (三)创意画:

  1、教师说要求,进一步提醒幼儿生出来的宝宝既要有人的特征,也要有动物的特征。

  2、幼儿作画,教师做巡回指导。

  3、请幼儿拿着自已的作品让同伴来猜一猜自已画的是人和什么动物生出来的宝宝?

  (四)作品展:

  1、作品进行展览、张贴。

  2、教师选几幅作品请幼儿来猜一猜这个神奇的宝宝是人和什么动物结婚后生出来的?

  3、再请创作者来说一说自己的作品。(人和什么动物所生的宝宝)

幼儿园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今天我选定的课题是幼儿园大班语言《七彩世界》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育活动《调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更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么来的?……通过《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可以让幼儿知道: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是调皮的七彩光娃娃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游戏起来更有趣。本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题,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充分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续编过程中,地点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极易引起思维上的逻辑混乱。

  三、活动准备

  为了给幼儿展示优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和练习,我们作了以下准备:

  (一)硬件准备

  1、彩图:苹果、香蕉、彩虹、太阳、沙滩、大海等。

  2、卡纸做的:七彩光宝宝。

  (二)知识准备课前必须丰富幼儿有关光与色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使主题活动得到深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讨论法、尝试法来理解故事,欣赏故事,创编故事。通过幼儿互补学习,师幼合作来表现主题。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漂亮的色彩宝宝、他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以下吧!

  2、演示法(欣赏作品)教师逐一出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宝宝让幼儿辨认、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红、橙、黄、绿、青、蓝、紫)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有关它的故事。

  3、教师再次讲故事、出示彩图、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

  (1)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则尝试了理解在先,欣赏在后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完整欣赏,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时,我们还采取了教师设疑――幼儿猜测――揭示答案的手法,紧扣幼儿心弦,引其入胜。

  (2)让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配有优美的音乐,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统一,把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传递给幼儿,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启发幼儿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已初步了解光线宝宝由七种颜色组成,教师再次以提问的方式给幼儿设疑,并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光会怎么样?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这也符合《纲要》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待幼儿讨论完以后,教师小结光与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4)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幼儿联系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续编故事。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内部智力活动的机会,这也是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是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增进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六、活动延伸

  幼儿自选方式作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一个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进行,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把教学的意图、内容、形式有机的交织在一起,通过视听结合、交流、表达的形式,使幼儿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达到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说课稿13

  一、 说教材:

  《小乌龟上幼儿园》这个故事选自于小班上学期望整合

  (一),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为角色。讲述了一只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心情及所发生的事情,最终小乌龟能快乐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体当中的故事。现独生子女较多,其有较多的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带,因此,都比较娇气;并且接触外面的生活较少加上年龄较小,未离开过家长。因此,刚踏入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哭闹得厉害。为了能使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故事来安抚幼儿情绪,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大领域相结合。

  二、 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提出:“发展幼儿语言最主要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在加上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太愿意去倾听。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认知上: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小乌龟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并加深对小乌龟的认识。

  2、能力上: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愿意倾听故事,体会和新朋友一起玩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中提到:愿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小乌龟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为重点。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情绪还未稳定,会有胆怯的'心理。本次活动中的难点是: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活动准备: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头饰。

  五、教学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传统模式、角色扮演游戏及提问法。

  1、传统模式:主要使幼儿能认真倾听故事内容。

  2、提问法:幼儿认真倾听过后,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把故事内容说出来。

  3、角色扮演:充分让他们表现自己、大胆说话积极融入到集体当中。六、说学法:

  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因此,我想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其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园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感知理解诗歌中"爸爸、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仿编活动,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事物间的关联。

  3、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增强诗歌仿编活动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诗歌中爸爸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活动。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PPT课件、亲子照片、记录卡、笔等。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朗诵法、直观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朗诵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朗诵法、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以及朗诵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呀?

  你们喜欢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二、展开

  1.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会保护你,你感觉爸爸像什么?妈妈像什么?你又像什么?

  2.教师朗诵诗歌

  3.学习诗歌ppt

  课件:图一(1)画面上有什么?

  爸爸是(一座山),妈妈是(一座山),我是山间的(小溪)

  课件:图二(2)采用上述方法,鼓励幼儿看图学习诗歌的第二段。

  爸爸是(一棵树)妈妈是(一棵树)我是树上的(小鸟)在爸爸妈妈身边飞过。

  4.师生共同学习诗歌,并有表情地完整朗诵。

  5.引导幼儿按诗歌中的格式仿编部分内容。

  (1)爸爸、妈妈除了是一座山,一棵树,爸爸、妈妈还可以是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

  (2)带领幼儿念一念自己仿编的诗歌。

  三、结束欣赏歌曲爸爸妈妈和我

  四、延伸活动

  1、角色表演:爸爸妈妈和我。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2、绘画:爸爸妈妈和我。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15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说课稿:新年愿望”,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今天,我让小朋友讨论今年的愿望是什么?小朋友纷纷举起手来,“我的愿望是爸爸给我买一辆玩具车子”“我的愿望是妈妈给我买一件漂亮的裙子”“我的愿望是做一个好宝宝”“我的愿望是爸爸给我买个奥特曼”。一会儿小朋友们都说得差不多了。忽然,我看见小洁没有说愿望,我就走过去问她“小洁,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啊?”“我.我。”说了二次,她都没有说出愿望来。难道你没有愿望的.吗?看着她想说又说不出的表情,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又轻轻的、微笑的问了她一遍“你的愿望是什么?”她看了看我,小声地说“我的愿望是妈妈不要再打我了”面对她的愿望,我呆住了。

  分析:

  小洁是我班一个挺懂事的女孩,她特别喜欢画画,她的家长也让她参加了少年宫的美术班。从孩子的表现和谈话中,我了解到,她的妈妈对她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一次小小的差错就有可能引起一场家庭斗争。但从小孩的口里说出这个愿望,我认为家长的希望与要求太严格的,她己经忽视了孩子应有的欢乐,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的权利。我们老师则应该多与家长联系,引导他们指导孩子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以“打”教育,棍棒下面不一定都是天才。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