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时间:2024-06-09 11:01:2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5篇【优秀】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题研究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5篇【优秀】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现有的学习、工作、生活、生产的方式与思维方式,并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能力。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被提到教育的重要位置。因此,重视在教学中使学生自觉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对现代教师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和这次课题研究中得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一起参与。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教给学生通过网络和通讯工具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能过Internet网这个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直接访问教学专线上的网址来请教有关学科方面的问题,通过百度查找网站来查资料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过程,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重视正确地运用各种知识、合乎逻辑地进行各种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上机实践,上机内容力求充满乐趣、形式多样。上机时教师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完全包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自己去探索、去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能力面对形形色色的软件,逐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的基础以会为主,在会的基础上求快、求合理、简捷、正确,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是动手的依据,只有正确地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功能特点等,才能为动手打下基础,才会为快而准的动手操作提供可能性。

  教学中我们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和动手技能分不开的,只有掌握了常用的命令、软件、语言等基本技能才能为动手由慢到快、提高正确率提供可行的路径。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课堂教学必须从维持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换。

  建立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单纯的记忆学习转换到学生的发现、探索;从统一的标准化,转换为个性化操作;教师单向灌输,转换为教和学的协作式学习;从学生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的角色扮演。这种创造性活动是建立在教师新的教育观基础之上的.,教师必须从学生适应教学的学习观念转变到教师适应学生的教学观念中来。

  指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创造的飞跃指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创造的飞跃指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创造的飞跃指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创造的飞跃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活动进行的创造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与模仿的基础上,在这里基础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模仿去体会各类图形,

  在计算机中是如何画出来的。通过这种模仿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熟练模仿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己学的画图方法创造出新的图形,即便在大同小异也给予肯定。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一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创造性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在碰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解决问题后要进行反思,不断地在创造活动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人类已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是飞速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会很快被淘汰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传统知识更为重要。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在教学中提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由传统的知识传授提高思维训练水平。我在教给学生画图软件在基本使用方法后,让他们自由作画,并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思维。他们在没有约束的练习中想象非常丰富、构思非常奇妙,使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了锻炼。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社会的每一个人,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求他们具有创造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是面对信息社会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简言之,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质,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社会的成员一一我们称之为信息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

  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科学的理解

  通过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应能深入地理解各种信息手段的特性,深入理解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能对给定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并能对各种信息的活用进行评价和完善。对信息科学的理解不是单纯理论上的,知识内容上的理解,应能通过信息科学的理解,指导信息活用时,合理地选择信息手段和信息处理的方法,并能对它们进行有效地评价,用以完善信息活用和信息处理的过程。对信息科学的理解是信息活用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解,不可能实现有效的信息活用。对信息活用的评价完善是指导信息科学基础学习的重要根据。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题目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受的情况,发布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活用的实践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各种信息器、信息设备,例如:计算机、因特网的操作,对这些机器设备的操作能力及其培养,应纳入到信息的收集、处理高度认识来理解,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变成具体信息机器及其相应软件操作方法来培训,否则会背离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目标的要求。

  对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信息。包括对信息社会的认识;对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认识;对信息的情感、对信息的道德与伦理、对信息的责任与态度以及信息安全与信息犯罪的认识与态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主体的、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对于信息,不仅是接受者,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主动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及其发展的态度和能力,应特别重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2

  20xx年8月2日,我带着美好的愿望和无限的憧憬,不顾路途遥远、风雨无阻,我有幸在西安邮电大学参加了为期六天的“子长县园际联盟课题研究高级研修班”培训,感悟颇多,受益匪浅。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和教授的讲座,是一种精神享受。每天过的幸福而充实,专家们的讲座风格奇异,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给子长幼教呈现了一场场研修盛宴。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一周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通过对《幼儿园五大领域核心价值分析》的学习,让我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构建有联系的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对《游戏中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有了新的体会,《园长,管理中做优秀导师与园际联盟可以研究指导》有了新的.动力。下面,是我通过这次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王越群教授讲解《关于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若干问题的思考》,从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中式和相关政策文件的深入剖析和解读纲要,生动鲜明的案例,让我明白《纲要》中体现的“教”是什么?如何教,教的好的核心价值,让我对《纲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真切感受到教育无处不在,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切的教育资源,真正的落实到一日教育活动中。同时,回归童心,拥有一颗大爱的心,将幼教工作进行到底。

  二、聆听了靳瑞敏专家的讲座,一个个画面及实例说明了安全无处不在,安全的重要性,这么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年前出事-一年白干,年后出事-白干一年,让我更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三、聆听甄丽娜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入理解教学活动的评价及区域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做到心中有孩子、眼中有孩子,关注到每个孩子。陈晓艳教授的讲座让我知道幼儿园课程不仅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功能,园长是最重要的领导者和传播者,姜娟芳教授的讲座详细讲解了观察的内容与要素1.看,更是看见。2.记录与描述。3.理解与分析。4.回应与支持。从专业的角度让我对园本研修的概念、组织和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后的工作中,期待园本研修更接地气,真正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四、王侠专家讲解的《6S管理在幼儿园的有效化》中,让我清楚,从这6个方面进行园所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让工作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使我明白打造幼儿园教师团队形象的重要性,领会了安全工作管理前控制、早预防。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坚持“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做一个高效学习的人。

  虽然培训已结束,但在我们的幼教工作运用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眼界决定境界、态度决定出路,实力决定魅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愿开阔眼界,提高境界,转变态度,实现高度,为我们的幼教工作,也为我们的生命增添亮丽的色彩。

  恳请幼教同仁们给予更好的指导,让我们的幼教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3

  去年,我校申请了桂林市级B类重点课题——《农村中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留守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留守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

  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

  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

  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

  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留守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

  这些表现优秀的留守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留守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

  本学期在第一次课题活动时给我们每位成员发一本“课题专用笔记本”,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

  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留守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

  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留守学生教育个案,并由课题组出版专刊。

  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

  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留守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

  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

  有些留守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

  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留守中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爱。

  关心一下留守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

  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

  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

  让留守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刻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

  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参加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2

  参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近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实。

  可谓:在研究中成长、在辛苦中收获、在学习中提高。

  最直接的感觉是忙碌。

  一是忙于读书。

  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就要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奠基;在研究过程中,更要自始至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验证、补充或发展他人的理论。

  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

  这就必须让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经典虽然益处多多,但远没有功利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来的快乐,所以我常常在经抵制诱惑的艰苦的思想斗争中手忙脚乱。

  二是忙于写。

  由于自己的文学功底实在太薄,写作时失语现象特别多,话到嘴边吐不出,出来的也总是词不达意,所以写作对我来说耗时耗力,反反复复,很苦闷。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一是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学生,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课堂教训得到修正,教学的理念也不断更新与优化。

  比如原来备课多是站在教师立场上去设计与策划,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课变得花枝招展,而现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简洁有力,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来听课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表现,现在知道要将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即“怎么教”是服务于“教什么”的等等。

  二是课题研究规范了自己的教学行为。

  自从参加课题研究之后,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及研究的深入,上课过程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比如,对照由全区老师们研讨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的要求,我在原来的授课中,对于诸如“复习旧课、评价激励、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归纳总结”等环节并不重视,也就常常给忽略掉。

  但现在由于所担任的子课题“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归纳总结”的研究,这些环节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把复习与预习相结合,先检查后评价激励,通过创设情景及例题解析促使学生参与课堂等等。

  归纳总结习惯的养成则经历了“由课上到课后”的过程,这些做法使我的课堂教学不再随意、随便,得以规范,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每进行一个步骤都需要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的反思、审视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解决课题的方法。

  通过回顾、诊断自己的行为,或肯定、强化,或否定、修正。

  “反思”由被迫到自觉再到成为习惯。

  通过反思修正了自己研究的方向与策略,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的行为。

  四是课题研究使我敢于、乐于尝试新的教与学的模式。

  这主要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以前的时候一说小组合作,我总感觉它不适用于思想品德学科,因为我们没有英语、数学学科那么多琐碎的知识点和巨大的练习量,而且使用起来那么麻烦,如科学分组、指导合作、培养组长、合理评价等等。

  可当我的“课堂参与”子课题的研究进入到这样一种阶段:创设情境、评价激励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学生大范围尤其是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时候,我不得不着手使用小组合作了。

  而事实证明,合作学习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人性的光辉。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教他们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学困生参与课堂的信心,创造了全员参与的条件,学习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

  课题研究让我的教学进入了全新的领域。

  总之,课题研究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

  它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让我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还要继续耕耘,继续收获。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4

  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我们教研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教导处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导处工作意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提高课堂效率为重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效益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全体组员团结合作,踏实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小结汇报: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与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一切工作都围绕这宗旨开展,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课标,学习教学专家的经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努力领悟新课标精神,提高思路,明确方向。每周一的教研主题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在理论学习中,老师们通过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学常规,并做好学习笔记。

  4)坚持集体备课。每周一上午,我们教研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本周学习计划,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练习。每次集体备课都做到有主次、有中心发言人、有主讲人、有发言人,使教研活动开得高效、有针对性。

  5)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老师都能经常听课评课,对每一位老师的课都能认真研究,评析,使老师们在教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也使得教研活动更加完善,教研组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6)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学常规文件,提高老师的业务素养。

  7)组织学生学习有关作业,提高作业效率。教导处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分层布置。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做好作业评价工作,对学困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都给予及时的鼓励。

  8、加强集体备课,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集体备课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形式,本学期教研组教师能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及要求,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按照教导处要求制定好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能按要求及时进行小结,及时反馈。

  二、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改革

  9、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0)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教师能正确对待课改,并结合我校实际,及时做好调整和补充,使教师能把课改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从思想认识上真正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11)教研组组织好教师学习有关教学常规文件,学习各学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各学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方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有关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5

  不知不觉,xx区暑期xx培训已经过半,今天上午的主讲老师是xx教育学院教研员省特级彭xx老师。彭老师以《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为主题,从教材出发,帮助老师们详细地剖析了孩子数学学习的路径;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展开讲述,分析、解读了数学操作材料使用过程中,老师们所遇到的迷茫和困惑,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学到了有效的方法。

  一、儿童数学学习路径的剖析。

  在“学”数学和“用”数学的问题上,以前我在教学上会感觉到老教材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听了彭老师的讲座后,我的认识发生了改变,知道了数学的学习是有学习路径的,要根据孩子的路径教学。《幼儿园数学操作材料》的教材编排体现了儿童数学学习的路径。

  1、关于图形的认识。例如:小班孩子在对图形的认识上与中大班孩子不同,小班都是从物体开始认识图形,从实物入手让孩子感受明显的形象特征,孩子易于理解。

  2、关于数的组成学习。彭老师通过案例来分析儿童学习数的组成的路径,打破了孩子的均分概念,从单数入手,提高集体活动中的有效性。数的组成学习,不仅仅是让孩子进行分合,更应让孩子知道分合的递进递减规律和关系,让孩子真正地理解分合规律。

  二、《指南》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探索。

  听了彭老师的讲座,使我更加明确了教学过程要突出幼儿的操作性,体现在玩中学。

  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手指上”。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幼儿亲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来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孩子在玩中学,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老师还要关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与一日生活中的数学运用。

  三、数学操作材料的使用解读。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分析教材不够透彻。通过彭老师的详细解读,使我对教材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对幼儿操作材料上的每一个活动都要认真去设计,要有难度递进。尽量用生活中的材料导入进行操作。

  在彭老师的解读中,也使我了解了《幼儿园数学操作材料》的教师指导手册与其它教材不同,它每个操作活动都有针对好、中、差不同的操作层次指导。

  听了彭老师的讲座,让我收获很多。我会将培训所得融会贯通到课堂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争取能更好地把握幼儿园数学教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篇本周六,学校教研室汤主任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们开展了《微型课题研究方法》的讲座,听后让我耳目一新。

  讲座一开始首先借鉴苏霍姆林斯基一段话,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很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教师坚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话,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乐趣,天天上课就不会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教师就会很幸福!有时我们不是经常会感觉到了“不乐趣”、“不幸福”吗?也许生活中就恰恰少了一点“研究”和“琢磨”的过程吧!

  而以往的我对于课题研究也是很迷惑,通过讲座明确了进行微型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风,选择的课题应该越小越好更重要的是要是自己熟悉的内容,还有就需要课题一定要有价值。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寻找方法其实也就是一个借鉴的过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微型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第三,解决问题。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应特别强调,微型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记录、反思和总结。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方法不能实施奏效,应该再回到第二步寻找更好的方法。要特别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注意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

  第四,解决过程总结出来。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这曾是我最匮乏的部分,而听了讲座后才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总结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更可以是“教育教学反思”。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与教育教学。就是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这是微型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

  经过讲座系统的归纳回头看看自己,身为一线的教师,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些微型课题的研究工作,只是我们缺少一些搜集、整理、总结概括的过程,没有形成一些科学的体系而已。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一个小问题、实问题的同时,让自己成长为专业化、科研型的教师。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6

  从申请xx到现在的结题,整整一年时间,我收获了很多也体验了很多,学会了许多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xx使我得到很多的实践机会,亲身感受了整个过程,我的感触很深,让我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实践中。虽然整个过程十分的艰辛,困难重重,但是有所收获就是成功.

  xx年在申请xx时,我们就遇到了很多的麻烦,那时的我们刚上大二,专业知识不足,对xx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只是在遇到困难时请教导师和学长,一次次的修改,在那时我们真的倍受打击后,有时真的很沮丧,完全找不到方向。但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鼓舞下,我们还是鼓起勇气走了下来,在经过几次的修改之后,我们顺利的通过了。我知道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内,我们还会遇到比现在更大的的阻力,有许多的考验等着我们,不仅仅是对我们信心和能力的考察,也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检验。如何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才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障碍。

  在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xx”的实施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在大量文献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之上,我们认真思考,进行实验的设计和规划、策划,这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平时,我们还不断的向老师、学长请教,与同学、朋友交流,无形中增强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在进入课题以前,我实践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就进行了试调查,对不熟悉的'理论知识多次琢磨,使得我们很快掌握了以前不太注意的实施细节,这对我们的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

  这次srp整个项目计划都是我们成员独立完成的,以前我认为我的思维是要跟着老师走,听老师的指导。但是通过这次项目明白了一个道理,主动人生成大事、项目xx就是训练我们独立完成的能力,要注意一个团队有机配合、共同协作的能力,困难时成功的垫脚石。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顺利完成调查并进入结项阶段,虽然项目不是很完善,但是这是我第一次对知识的探索,我很感谢方敏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教诲。对于整个项目必须严肃认真,并且需要莫大的毅力去坚持完成它。按照计划的步骤及分工自己完成,并且对突然出现的一些问题紧急处理,锻炼了各种能力,团队协作让我对项目中分工协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次项目让我获益终生。

  通过这次的xx实验,使我从中学会了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怎样去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从中我了解到我所缺乏的知识和技能,这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基础,这会是我今后人生中的财富。同时我还认识到“xx”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对于激发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探究精神,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亲自参加项目调查使我掌握了更丰富的知识,获得了更多的能力,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让我感觉收获颇多。我会用这次学到的经验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做到更好。在这以后我成长了很多,我会再接再厉,拿出更大的勇气与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7

  数学是一门很神奇的科学,有着严谨的逻辑和许多精妙的定理,但也是一门让学生不喜欢的科目,究其原因大概是每一个学习者都会遇见各种困难和疑惑。本文,就是以我自己的经历,总结出数学课题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借助于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所谓课题研究,是要去钻研某一课题的基础理论和实质问题,或解决某一问题的计算方法。课题研究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它强调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主动思考,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因此课题研究的过程,需要学生把握好各种细节,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

  不同类型的数学课题研究,其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结果都有所不同。如果是纯研究,研究的目标是发现新的数学规律和定理,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如果是应用研究,主要是以现实问题为基础,研究如何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研究目的是实现一种应用,要求学生具有数学思维和行动能力的结合。

  数学课题研究是提高数学能力和扩大数学视野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寻找研究资源,发现各种研究角度和方法,培养各种数学思维和方法技巧。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耐心和毅力,坚定信念,排除困难,不怕吃苦,锻炼自身的坚韧性。最后,要对此次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与科学素质。

  数学无处不在,优秀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能够造福社会和人类,因此我们应该多学数学,多研究数学,并从中获取更多的快乐与价值。在此,希望大家能够从本文的分享中,汲取到有益的内容,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8

  如何做课题,这是困扰了我这个教师特别久的问题,离开大学校园已经比拟长远,而且在大学殿堂也真的没有接触和了触过如何做小课题。当今教育的进展又要求一线的教师能做、会做课题讨论。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师要自学成才,自我我修练,这对我还真是有点难度啊。

  当前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许多课题就是匆忙开题、快速结题,没有过程。学校有课题,教师也有课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这种只注意形式,无视过程的讨论对教师的帮忙是意义不大。

  做课题讨论要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特别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讨论就成为可能。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制造力与想象力。

  那么课题从哪里来?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新意——对象新、视角新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应用价值。应用价值:指选定的讨论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选题要留意哪些事项呢?首先要从实际动身,讨论中实践,实践中讨论;同时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讨论,就显得大了些,假如改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讨论,就比拟适合一线教师做。另外注意平常积存,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常时时到处留心观看,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擅长发觉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阅历。如有的学生不喜爱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爱举手发言?”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索: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共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要多思索,多积存。

  做课题还要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讨论胜利的保障,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设计方案的根本框架是:课题名称、问题的提出、讨论的依据和讨论假设、讨论的内容、讨论的方法、讨论对象、讨论步骤、讨论保障、成果猜测、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经费预算、资料附录等。

  课题的阶段要求

  预备阶段包括:理论预备、方案设计和课题论证。实践阶段包括:

  1、依据课题讨论的内容、策略进展扎实的实践。

  2、记录、收集试验的原始材料。

  3、发挥团队作用,群策群力。总结阶段包括:整理资料,总结讨论试验状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预备,以及撰写科研报告、讨论论文,全面展现讨论成果。

  另外,做课题还要尽可能得到教研员、科研专家等专业人员的教导,使讨论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

  《教师怎样做小课题讨论》这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有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通过阅读《教师怎样做小课题讨论》这本书,让我对课题讨论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以后讨论课题的道路将会更清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9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1、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2、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方法。

  3、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1)调查了解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2)查阅、收集、积累相关资料;

  (3)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立项申报。

  (4)加强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

  (1)结合教学实践,不断进行观摩研讨,结合课题,撰写案例与反思,努力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

  (2)做好实验中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研究工作,制定对策,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形成完善的实验理论和目标。

  (3)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找出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通过检测课堂教学的成效和研究交流的形式,进一步完善研究的结论。

  3、总结阶段: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题有关的材料。

  (2)对研究对象的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3)对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总结课题结题报告。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情境的兴趣指向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情景。

  【案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

  小狗和小兔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他们绕上图中两个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最后两人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线。小猪裁判也说不出谁最先冲过了终点,就判定两人并列第一名。可是小狗和小兔都认为虽然同时到达终点,但自己跑的路程要远些,自己才是第一名,于是他们就争吵了起来。这可让小猪裁判为难了。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猪裁判吗?

  【分析】:合理、适度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是三年级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赛跑的情景,富有童趣,比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小狗和小兔吵架的原因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市一位教育局局长在随堂听课中,细心地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的数学,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120个之多!还有一本书上也有类是的介绍:一次随机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课堂某一时间段短短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答案不用多讲。

  【案例2】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原三角形的底、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又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分析】: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提问,所能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前者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显得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自主的去探索,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思考】: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三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并据此将问题分为四个级别:微解答距(不用思考,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书本内容的模仿与简单变化)长解答距(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解答距(采用自己独特方式解答)。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以后两种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经验性重、联系性紧、趣味性浓、探究性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

  《新课标》明确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数学组织形式—小组学习,被广泛的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呢?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如何组建?我想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要进行角色的互换,以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1)在教学的重难点时进行合作。

  (2)在需要操作时进行合作。

  【案例3】《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师:能否把三角形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转化为其他图形。不一会儿,各小组便陆续得出能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经过推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分析】:这一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把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组织了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不仅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相匹配,把握练习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原则,克服练习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的,无效的问题,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练习中不断得到发展。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设计呢?

  1、结合情景设计习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该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采的生活情境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能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

  2、习题的内容要活。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之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儿童走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题型上,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习题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习题的形式要多样。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例如,学习完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相信学生的解答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案例4】学校刘老师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具体、生动的概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带好米尺和卷尺,来到学校的操场上,分别量出1米、10米、100米的长度,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不同的长度(重点在100米),再问学生1千米的长度有多长(学生回答:10个100米那么长)?并让学生感受,问学生从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你走1千米要几分钟?(有学生根据走完100米的时间推测出走完1千米所需时间)。你还有其它办法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有学生回答说通过看摩托车的里程表可以知道1千米的长度等等)。

  【评析】通过让学生到操场上量、测、算、估的方法,使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求知识,并有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是扎实有效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二)通过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1、自本课题研究以来,我校的数学老师学习了大量的相关课题研究资料与理论知识,有利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2、通过研究过程中各种方法的尝试,提高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形成了有效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动态生成的策略;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加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发展。

  (三)改进了传统的课堂模式。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大大转变了我校基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大家更新思想,踊跃使用“有效性”这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一改过去呆板、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只是巧妙地引导,便能使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教学氛围更加民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五、问题与反思。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自身培训,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为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而努力工作。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0

  今天王小女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的点点滴滴,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让我知道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点滴教育教学过程中。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通过王老师的讲座,还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知道了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课题研究的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选题注意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不能贪大求全。要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其次有做好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用心去做好方案,就是向课题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最后就是用心去研究,做好案例分、反思、总结等等了。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想只要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去做、用心积累,一定有所收获。

  课题研究点点滴滴学习心得2

  昨天参加了两位优秀教师的演讲课,我觉得两位教师讲得非常棒,今天上午又来了一堂耳目一新的课堂,由临高县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王小女演讲的“课题研究的点点滴滴”。

  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科实验习惯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

  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有领导的支持,积极参加搭建平台,收集资料,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

  研究成果,成果表达方式很多,除了研究报告、论文外,还有教育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既是研究记录,也是研究成果。

  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把一个问题变成一个课题去研究,不仅需要一种精神,还需要我们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制定好研究的方案,提出研究的步骤,然后认真的及时的去研究,否则,时间长了,我们也就忘了,可能已经没有研究的动力了,因此,这次的培训也许是个契机,让我们的这份热度能够持续很久很久......

  课题研究点点滴滴学习心得3

  听了临高一小王小女老师的报告,让我感到教师搞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教师搞课题研究,可以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可以提升自己工作的'品位。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途径。许多名师,像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等无一不是科研型教师。可以说,课题研究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选择科研课题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抓住“五点”来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

  1、抓住困惑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惑,比如,近年来盛行“赏识教育”,它适合所有学生吗?难道教育就不能有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吗?该如何把握度,有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疑问提出了“适度惩罚对形成儿童良好行为的效果研究”课题。

  2、挖掘闪光点。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在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课题。

  3、寻找空白点。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中小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途径和方式的研究,家庭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审美化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效果的研究,民办教育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的研究等。

  4、拓展实践点。努力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借鉴和吸取别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成败经验中提出研究课题;或探讨其中的规律,或设计教育实验,检验某种理论与提高教育效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例如: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中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有效因素,探索创造出“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又如:尝试教学法,开始在小学数学学科研究。

  5、关注最热点。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研究方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会有助于研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关注现实的教育热点问题。

  当今教育的热点有很多。如:教育的公平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育现代化问题,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等。

  在课题研究中进行反思是教师从教学研究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走向科研的一条自我成长之路。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尽快转变教学理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为其快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题的典型案例中研究与反思对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以教研反思促进课题研究,相得益彰两相长。通过开展组织课例研究反思,使得我们课题组的教师不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寻求好的研究方法,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1

  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汉阴县教研室关于全县广大教师申报小课题研究的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听取了张主任和刘康花老师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报告,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研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提高广大教师自身素养的需要,更是推进一个地方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本次学习,我懂得了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体会如下:

  首先我懂得了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愿景、主题,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等。我们就行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成长的'需要。课题的原则一共有8个,那就是: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推广性原则。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按计划实施研究、结题鉴定。

  课题的来源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选题一共有四个方面:

  1、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教育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3、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

  4、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提倡小课题。课题论证是对已初步确定的课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是课题确定的深化。

  刘老师强调:做一个小课题需要有一个业务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团队,踏踏实实干事的人。课题负责人就是一个核心人物,领导者、组织者。我的小课《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已立项通过。既高兴又有压力,我也同样坚信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我们要进行课题研究,首先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然后落实到行动上。我们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新的挑战。我们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团队,不断学习,要科学、有一定的策略。

  刘老师的报告使我知道了教育应该是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我们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堂好课那就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型、为学生为孩子上课,做到扎实、充实、真实,就组成了一堂好课。让我明白了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答案,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我们要给孩子学习的动力,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看你如何去挖掘孩子的潜力。要面带微笑、满怀激情的上好每一堂课。我们课堂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让学生去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大胆探究,更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中学得轻松愉快。

  其次,我梳理了做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及必要的方法和理论指导。完成了选题,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接下来就是如何制定小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如何实施课题,进行怎样安排与管理?这些疑惑,教研室刘老师以职教中心赖老师如何做市级和省级优秀课题为例,我们的指导老师—邓良红老师再三鼓励,给我们认真细致地讲解实施方案和研究过程,他的一句:有困难随时打电话联系并一一指导。为我们扫除心理障碍,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给了我积极向上的动力。

  通过学习,我再一次审视自己的课题,对照自己的想法与后期安排,内容不够充实,操作方法简单。我会带领好我的小团队,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时有效的反思研究的收获与不足,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最后把简单的事做好,持之以恒进行课题研究,力争做到真实有效的课题。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2

  周六上午,新教师起航工程培训邀请了三位教师为我们讲解有关个人课题研究的相关信息,我也从中获益匪浅,同时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以下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课题研究培训的体会。

  一、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一些老师认为搞课题研究既苦又累,很难搞出名堂,一些老师为了名利在课题研究中弄需作假,而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三、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1、积累资料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原始资料既是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也是将来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

  课题研究开始的时候,我都会在电脑上新建一个此课题过程资料的文件夹,所有与此课题有关的电子资料都署上名称、日期归并到这个文件夹中,另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例如可以准备一个档案盒,存放与课题有关的纸质资料、音像资料等。收集各种资料包括学习资料、听课记录、研究记录、访谈记录、观察记录、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经验总结以及学生的调查问卷、作业设计、活动资料、学生日志等。

  还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最新资料,学习整理,记录在资料学习卡,将最有价值的资料保留进档案盒。

  每次听完课后,及时写下听课记录,并特别关注课堂内外的作业设计,保留所听课的作业习题纸,并在旁边附上自己的想法,保留进档案盒。

  每一次参加集体或个人课题研究活动时,都认真做好研究记录。

  每次对学生进行访谈后,认真分析,将访谈记录和分析结果保留进资料盒。时时刻刻有意识地撰写相关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等,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2、不断反思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注重细节反思,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反思,处处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杰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

  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例如在中期阶段性论证中我们发现,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我们后期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作业设想-反馈-再设置-再反馈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逐渐把握了历史与社会创新作业“放”与“收”的关系。

  放,要放而有据即在学生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思维导向,否则,学生就会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与要到达的目标背道而驰。放而有度,作业应考虑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认识水平。放而有序,每一课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安排,都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链。收,要收得及时。估计学生将知识领会得差不多的时候,便及时进行综合和归纳。收得如果及时,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理解速度快学生是一种及时的肯定、鼓励,而对于那些思维较为迟钝,理解速度慢的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及时的解惑。收得要准确。教师的归纳综合,要恰如其分地提示知识要点,要高屋建瓴,高度集中地揭示课文有关内容。

  放与收实际也是一门艺术,是由知识与方法综合而成的艺术。它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精深,教学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

  3、在不断的反思中取得了突破

  首先,建立“作业超市”――让学生去选择。

  (1)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根据学生特长、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的不同设计能让学生一展所长的作业;

  (2)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就有必要采取“分层作业”的策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层次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的“桃子”。其次,允许学生“自产自销”――让学生去创造。

  再次,促进“合资经营”――让学生学会合作。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充分肯定了,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有限的,教师还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外环境。因此,课外作业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个人,但同时也提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与社区、学生与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来完成。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四、教学相长是课题研究的魅力所在。

  1、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全体学生各尽其思,各展其能,有效地激发了做作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2、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好,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

  3、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作业环境,自主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学生可以标新立异,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体验到“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体会到“拨开云雾,喜见阳光”的幸福与快乐!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就显得非常必然。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大力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

  一、多媒体使语文课堂具有自主性:

  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由于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多知识要靠老师的一张嘴重复多次的讲解,学生听的很被动,学得也很被动,根本谈不上自主性,而有了多媒体的加入,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独立,呈现出了一个自主课堂。例如:在上《只有一个地球》这课时,我一开始非常生硬地向学生介绍宇航员在太空中遨游是,虽然我觉得很有趣,可学生却是一脸的茫然,于是我想到了多媒体,当同学们看到宇航员在太空中走路、吃饭、睡觉这些有趣的画面后,他们笑了,我也笑了。因为学生们已经感受到太空生活的有趣了。随后,同学们主动讨论了太空生活如此有趣的原因,还提出了“飞机、小鸟为什么会飞呢”等许多问题,整个课堂非常活跃。

  二、多媒体使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课堂要求向学生经验开放,向社会开放,教学场所向教室外、学校外开放。这就更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记得在上《少年闰土》这一课时,由于偏远农村的孩子对海边生活比较陌生。于是上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大海、海边的一些贝壳。学生虽然坐在课堂,可他们了解了教室、学校以外的东西和知识,使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式的了。

  三:多媒体使语文课堂具有情境性:

  让多媒体的画面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直观性的画面和富有乐感的音乐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会被这种情境所感染。例如:在上《金色的脚印》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主人翁和狼关系变得友好后的开心,我分别配合画面用了两段音乐。在配乐朗读它们之间友谊慢慢变好的内容时,同学们被优美的音乐感动了,当读到他们和好的时候,同学们又被欢快的音乐所感染,而变的十分开心。音乐所创设的情境魅力是无穷的。

  总之,多媒体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受益匪浅。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3

  引言:盲道是为了帮助视障人士出行而设置的一种系统的行动指示。如何设计和布置合理的盲道,以提高视障人士的出行便利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作为一位教师,我通过研究盲道这一课题,深入了解视障人士的需求和挑战,同时也对如何设计和建设盲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研究盲道课题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盲道的设计和建设有所启发。

  第一段:盲道的意义和重要性。

  盲道是为了帮助视障人士出行而设计的一种系统。盲道的设计不仅关系到视障人士的安全出行,还体现了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怀和尊重。通过盲道,视障人士可以更加自由地行走,减少碰撞和摔跌的风险。同时,盲道也是一个社会共享的设施,让整个社会更加包容和友好。因此,研究盲道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视障人士的需求和挑战。

  第二段:视障人士的需求与挑战。

  视障人士在出行中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他们无法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需要依靠其他感官来导航。因此,盲道的设计应该能够通过触觉来传达信息,让视障人士能够准确地寻找方向和障碍物。此外,由于视障人士对空间的感知与普通人存在差异,盲道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视障人士的需求,避免设计上的死角和难以辨认的地形。了解这些需求和挑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建设盲道,提高其实用性和安全性。

  第三段:合理的盲道设计。

  盲道的.设计应该以视障人士为中心,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盲道应该设计成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统一整体,避免与其他设施的冲突和干扰。其次,盲道应该具备高度的可感知性,采用明暗、凹凸等不同的表面纹理,让视障人士通过触觉来感知方向和位置。此外,盲道还应该设置导向标识,以帮助视障人士快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合理的盲道设计可以提高视障人士的出行安全性和自主性。

  第四段:盲道建设的挑战与解决。

  尽管盲道的设计理念已经被广泛认同,但在实际建设中依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盲道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特别是在旧城改造和地下空间设计上更为困难。其次,盲道的建设需要与其他设施和规划进行协调,确保盲道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设计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盲道建设的进程。

  第五段:展望未来。

  盲道的研究和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设计出更加智能和便利的盲道系统。例如,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盲道的实时监测和安全警示功能,增加视障人士的出行安全性。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盲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希望未来的盲道研究和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视障人士的需求,让他们在城市中更加自由和独立地行动。

  结论:通过研究盲道课题,我对视障人士的需求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盲道的设计和建设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盲道的设计应该注重视障人士的感知需求,提高其出行安全性和自主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和创新,设计出更加智能和便利的盲道系统。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盲道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有效地为视障人士提供出行便利。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4

  课题研究培训研究心得体会我校研究的课题称号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法研究)作为国家课题,学校领导和参研教师十分正视,从课题组建到现在,课题负责领导已组织参研教师多次培训研究通过这次的培训研究,我自己收获较大,获益匪浅,上面将我的研究心得小结如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研究。材中例题,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

  因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得到的知识,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加牢固。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研究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方法,一定非得让学生看明图意来理解知识,学懂知识,而是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亲身感受数学。

  2.要明白欣赏与爱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奇、独特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的表情,就是对教学最好的评价。

  3.给学生提供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气,也有益于研究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测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协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

  2 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研究动力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4.善于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

  5.找到差距,克服自身缺乏。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通过培训,感到了自己的理论薄弱,理念滞后,思想境界不高。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放松研究,对教育前沿理论缺乏了解,教育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总之,通过培训研究,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深知自己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5

  3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呼盟教育研究学院主办的,呼盟片区子课题结题会,更难得的是还担任了结题的评委工作。通过参加这次课题结题会,学到了很多,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柳夕浪)。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问题:

  1、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2、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

  3、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4、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5、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6、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二、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下列要求:

  1、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2、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3、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4、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5、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三、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四、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在这次结题会上,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结题会,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汇报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结题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为了更好的促进自己成长,立足三尺讲台,研究课堂教学,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阵风,结题就了事,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想对一学年来的几点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 、缺乏坚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叫“坚持”,我们都能记住这醒目的话语。很多时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学校教科室的倡议下我热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报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个人研究课题。那个时候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课题。每堂课都尽力做好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让我们逐渐激情勇退,这项工作的投入度与力度相对减弱。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了“坚持”的绊脚石。我们都不会忘记奥运会上,我国体操男团在比赛场上完美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在这成功瞬间的背后是他们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结果。

  二、 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它的思考。再往下细追究还是我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只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选择的是什么?回避还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举例而言,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与个人课题有关的环节确确实实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准备,可是时间却一天天过去,总以“忙”“没时间”而懈怠、搪塞,常常这样自我安慰 ,甚至有时候是任务迫在眉睫了,灵感也才随压力而来。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它时时放在心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践行。把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好多时候,我觉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把上一节个人课题汇报课也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是烦恼,总觉得耽误了我手头的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其实,细细想来,这不正是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吗? 我们在践行点滴的同时,也是在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行动中探索,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1-06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8-12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7-20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06-05

关于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1-19

参与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3-23

课题研究心得11-07

课题研究总结01-17

关于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10-02

参加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5-17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