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

时间:2022-01-11 08:42:1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集合1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骨干教师研修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集合15篇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1

  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为了加强自己的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学习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在业务方面:

  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8、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多向刊物杂志上投稿,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2

  8月13 日,我有幸和开发区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一行44人来到祖国的首都北京,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名师成长工程”聊城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教育培训。专家们的报告如一场场精神的盛宴一次又一次的充斥着我们如饥似渴的心灵,每晚的小组讨论又如春风化雨润泽着我们的心底。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真如一次头脑风暴,让我收获颇丰。

  我将从总的印象、报告收获、反思自己三个方面来表达我这次培训的感动,感悟。

  一、总的印象:专家的报告真精彩,他们的人生更精彩。

  在这里我们目睹专家的音容笑貌,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他们或和蔼亲切,或睿智幽默,或高瞻远瞩,或热情豪爽,谈吐风趣……尽管风格不同,报告内容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在教育这片天空中书写了精彩的人生。他们的报告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大家听报告的表情,以及报告完毕后仍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的回味,还有 “我怎么没想到呢?”“改教数学!”“这么有趣!”这些简短的话语足以证明。

  二、报告收获:受益匪浅,满载而归等词语已经不能形容我的收获了。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的是这样几个词:

  1、等待

  在报告中,好几位专家提到了“等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梅玲教授说:等待也是一种教育。她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及多元智能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因为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如遗传上的差异,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差异,智能的差异,呈现时间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所以,教育需要等待。赵希斌博士在谈教育价值观与职业态度时也提到了等待,他说,我们要珍视并保护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举了郑渊洁这位著名儿童作家的例子。还有好几位专家也提到了这个词。当时我就想,真是这样的,我们暂不去想郑渊洁,爱因斯坦这些名人,就说我们的小学生,学期开始,我们教学的有些内容对有些学生来说很吃力,费了好大的劲也不会,到学期中或学期末时自然而然就会了。这应该就是等待吧。

  2、尊重

  张梅玲教授说,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给我们讲了泰迪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感动人的不是你怎么说,而是你怎么做。泰迪的老师正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动了泰迪,使他走向了成功。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老师说,必须把学生看作拥有一切尊严的完整的生命体来对待,增强服务意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说,做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个学生。吴正宪老师也说,做教育要坚守尊重。

  心理教育专家张焰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尊重的必要性。可见尊重有多么重要。想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尊重他们吗?张梅玲教授说,学生与你交流时,你要一停,即停下手中的工作,二看,即看着学生,三倾听,即认真听学生说话。我们做到了吗?

  3、人格魅力

  倾听报告的同时,我们无不被专家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那份挚爱,对于学生的关爱……赵希斌教授在谈到教师的个人素质时就谈到了人格力量,他说,身教重于言教,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自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学生从中一定会受益无穷。高金英老师说,人格是动力。她带了三届宏志班,宏志班招收的全是家庭贫困的学生,她的一句话至今回想在我的耳边:贫穷不是耻辱,更不是床,要你躺在上面等人来帮。吴正宪老师在学生够不着板书时抱起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动作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我想如果我们能像他们一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感染他们,我们的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喜欢我们?

  4、随喜心

  随喜心,说白了就是凡事想得开。高金英老师从当今社会的怪现象如男想高,女想瘦,狗穿衣服人露肉说起,说到了当今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这时候就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今天教师的工作太累,苦也是干,甜也是干,倒不如甜甜的干。既然不能另谋高职,就认真干好自己手头的工作。不一定人人都要成为太阳,如果是星星也要做最亮的,是花儿也要做最美的……其实,与其他行业的人聊起来,他们也羡慕我们呢,说我们有寒暑假,过双休,再说,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活波可爱的孩子,和医生相比,他们工作的.对象是病人。这样一想,我们就知足了。高高兴兴干好自己的工作吧。

  5、生态课堂

  张梅玲教授说,生态课堂是童心的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谐,快乐,生成,互动,智慧。王文湛司长说,好课要有趣,有得,有思,登知识、智慧、情感、人格之山。吴正宪老师说,课堂魅力在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主动自主建构。刘永胜校长说,有效课堂要充满生命的活力,要是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要使学生有幸福的体验,要充满教育的智慧。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对生态课堂、高效课堂的认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要快乐得道。

  三、反思自我

  反思自己,我们缺什么?

  1、干劲

  这次培训给我们作报告的专家张梅玲教授已经78岁,王文湛司长73岁,高金英老师62岁,本该退休回家安享晚年,可他们还在自己挚爱的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我购买了高金英老师的《阳光的味道》一书,她的校长和同事说她就俩字:傻干。是的,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就是这股子干劲,曾经,我们满腔热情,曾经,我们踌躇满志,可是一旦遇到挫折,我们就会被打败,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所以,我们还是要努力,持之以恒的努力。

  2、反思

  有人说,一个教师写十年的备课成不了专家,写写三年的反思一定能成专家。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管理处主任老师把这种反思能力称为不断进行自我诊断的专业能力和习惯。吴正宪老师把反思称为双师同堂的延伸。不管怎么说,我们平时反思的太少了。平时教案后面的反思只是动了动笔,是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的。

  3、写作

  平时,我们是很少动笔的。吴正宪老师在谈到教师专业成长时说,要想成长,首先要会做,还要会说,会写。早在几年前,齐鲁名师周黎明老师来我校作报告时,我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这一点上我们同专家的差距远远地大于在教育教学理念行为上我们与专家的差距。有些事我们做不到,有些事我们做到了却不写。我们还会为自己懒动笔找各种理由,学校事多,家庭事务忙等。

  总之,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能够参加这样的研修班,我很幸运;能够和开发区的骨干教师同吃同住同学习,我很幸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星空很璀璨,我将坚守这片热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最好的自己。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3

  谈到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心得的体会,我首先要感谢区教育局、学校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远离家人,放下学校的工作,来到著名的学府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我们全体学员都异常的珍惜。虽然9月18日深夜我们才赶到培训地点,可第二天一早便投入紧张的学习中。这次培训学习,在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下,我们感到充实、快乐,8天的紧张学习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回来的几天时间里,我的脑海中还时时浮现出专家们给我们上课的情景。为此提笔写下几点个人的培训心得体会。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这次的学习,学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特别是听了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耿培新的关于《稳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讲座后,让我从中受益非浅,解决了不少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或不懂的东西。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在此之前,我也明白教师的教法、组织教学非常重要,但也听到相关的专家讲座认为新课程标准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要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去自主练习,在练习中找到动作的技能技巧,而不要一开始就把动作的要领告诉学生,要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去创新、去领悟动作的技术要领。其实在平时的课堂上我很想先把要学习的动作要领,动作的技能技巧先告诉学生,做出正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再去练习。如果先让学生自己练,去摸索,一节课40分钟,如果学生自己探索练习就用了10分钟,其实这样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本来就十分宝贵的体育课时间。在听了耿教授的讲座后,让我明确了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绝不是说要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起主导作用。比如:明知蹲踞式起跑是当今最好的起跑动作方法,为什么一定要先让学生来个什么自主练习,去探究最好的起跑动作,我认为这完全是为了探究而探究,没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要对今后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重新的思考,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什么项目、什么年级的学生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什么角色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耿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靠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引导,教师的主导方向、主导的技巧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我们应该“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这是我们体育课的任务。

  讲座中耿教授提到:“现在教师评价学生时太吝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以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动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要如何表扬,是有学问的。应该多表扬那些真正努力的孩子,而不是单纯通过成绩来表扬。对于如何评价我们的学生,如何评价的恰到好处?听完讲座后我作了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表扬学生也很少,最多只是在学生考试成绩很好时,才会给予肯定与表扬,或者是学生的动作非常规范优美时才会表扬。总觉得作为一个体育老师教的班级多,每个班上的课也不多,只要学生能做到课堂上遵守纪律就行,至于学生心里方面关注得确实太少。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确实能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教授列举了他同事小孩的真实例子),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表扬与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爱学乐学,只要学生爱学乐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的进步,而不应该简单地认为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做好的,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先天原因,再努力再刻苦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某项运动或做好某个动作,但只要学生努力了,作为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甚至要表扬给全班学生听,让这样的学生树立起信心,让这些学生心理明白老师也在关注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正是耿教授讲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教师主导技巧和应用在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

  二、清晰了教学计划的制定

  在众多专家教授的讲座中,我对北京教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院长陈雁飞教授的讲座记忆深刻。陈教授以前一直参与教材编写,比较熟悉新课程。所讲的内容也很贴近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的接触的工作。她讲了“在新课程标准精神下,应当如何上体育课和当好体育教师?容与组织形式的实施及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与更新和学计划的制定等内容。但最让我受益应该是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在实行新课标之前,我教学计划定得非常规范,有明确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周计划、课时计划。但自从实行新课标以来,在制定教学计划与目标时,总是顾此失彼,老师们也没有得到这方面的培训,所以出现了很多版本的教学计划,有非常详细的,也有草草几行字的,或只有课时计划没有单元计划的等等。我们要知道,教学工作计划有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4种。在讲到课时计划时,陈教授强调了目前体育老师们的误解有:不能写成教学目标,而要写成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一定写在教学内容之前;每节课都要写全五个领域目标。这三个误解也确实一直在困惑着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为了在教案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总是牢牢记住要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写成“学习目标”,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哪个得写在课时计划的前面我们科级研讨时争论得面红耳赤,每次的赛讲课、公开研讨课时我们拿到授讲者的教案上都清楚地标明了五个领域目标,而且有些目标定得还确实是比较迁就,有些就算定好了目标但课堂上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而且大多都是写得满满的3页纸,从单元计划、到学情分析、各个时段应达到的目标、学生的心率,教师和学生都在做什么活动等等。因为这是示范课或赛讲课,评课的专家们往往谈得更多的是课的优点,很少正面去评课的缺点,所以久而久之就给体育老师们一种错觉,体育课时计划里一定要体现出本课的五个学习领域,而且越详细越好,生怕自己的教案写得不清楚,不如其他参赛老师的清晰。但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都非常的清楚,这样的教案实用价值不高,每周上近20节课,还有课间操,阳光体育活动、早晚的课余训练等等工作要我们做好,还有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真正留给老师备课的时间有多少我们自己最清楚。因此,我个人认为,体育老师备课应课以一个单元为一个小系统,最少要先备好(也可以用假期、双休日)两个单元课,但课不一定要备得十分详细,但课必须得备,我总认为课是备给自己看的,而不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或上级部门来检查的。上课前再用几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教案即可去给学生上课。为什么说要备好2个单元的课呢?因为现在体育课增加了,上课的体育老师也多了,上课场地、器材经常会出现“打架”的现象,有时真是到了上课前几分钟才知道自己下节课想用的场地器材其他老师也要用。虽然在之前科组老师之间也有沟通,但因为调课或天汽等原因,总会出现上述现象。在情况突变时可能就得改上其它内容的课了。

  最后陈教授留给我们一句话是:“当今体育课的教案没有统一的格式,一线教师也应积极参与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写,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建议和意见,做出一些东西来。”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一线的体育老师们有自己的空间,但更应当结合实际动脑筋去想办法备出实际科学的课。

  这便是这次培训学习的个人点滴体会,专家们讲座中观点还有待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慢慢去体会、去理解、去运用。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4

  国家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课上的生动了,才能真正的吸引住学生眼球,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自我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以来,教研组能够定期开展讨论,且教师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非常高,这让我也收获了很多。回顾这半年的校本研修学习活动,我知道我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上不断攀越,不断前进,对此我做如下的总结: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教师的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2、新课程理念研修

  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常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过程。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是目前课堂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的体现,就是教师是否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

  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也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方面内容,开阔心胸,缓解职业压力,使自己保持身心的'健康,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本学期完成了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总之,校本研修中,在学校的组织指导下,能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研修活动,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下,也使我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使我的知识不断丰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成绩令人满意。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从实际出发,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习惯,一如既往地主动参与校本研修,提高自身教育修养和业务水平,力争做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5

  20xx年7月19日至12月28日,我有幸在凯里学院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机会。在这十天的学习中,我听取了十位专家、教授的十多场专题报告,并到凯里五中现场观摩一堂优质课,对我的感受很深,使我对初中新课改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为期十天的培训,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我还是有收获的。现将我十天来学习的心得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通过培训和学习拓宽了知识的视野

  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我并没有认真领会新课改的意义和真正的,在教学模式和对教材的处理上还是主要参照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这次学习后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认识到新一轮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对教材认识和处理方面,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初中化学新课程与原有老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二、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面对时代的挑战,骨干教师的培养途径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通过骨干教师培养探索,在我们思想认识中形成了今后学校长远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基本工作思想;(1)我们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把骨干教学培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2)以学校教学为主,开展骨干教师培养途径与研究系列活动。(3)领导积极参与,合理投资,制定落实好研究工作计划,抓出成效。

  三、教师应善于反思

  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湖北省教研室刘莉老师给我们做了《小学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问题》的讲座,向我们介绍了“有效教学的路径与原则”,结合案例生动的介绍了如何找到核心问题。上海市教科院博士给我们作了《走进课堂做研究》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当老师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应该懂数学,懂学生,懂教学。

  华中师大周东明教授的《同课异构》,让我明白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在读书中反思。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四、上课、评课的受训方式,让我们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的形式除了请专家、教授给我们开展讲座,而且还进行了让我们老师分组合作,上课、评课的培训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自我认为非常好!对于上课的老师,我发自心底的由衷感谢。因为他们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还要承担公开课给我们学习和讨论,真是要付出不少心思和精力的。而且,辛辛苦苦上完课,还要接受我们的讨论和修改建议,这个过程是需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上完课马上评析,给我们趁热打铁的机会,互相交流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是最直接的,也最容易被我们一线老师接受和消化的东西。让我感觉也是最有效率的。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有了很大的收获,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这次培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通过这次培训和现场观摩,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学校的新课改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6

  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本学期我继续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学习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8、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多向刊物杂志上,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7

  六天的培训结束了,留下的震撼和思考仍在:

  1、有差距。

  “差距”二字估计是在培训期间轻轻摇曳在每个学员心湖的水草,是的,差距,与专家的差距、与名师的差距,与其他学员的差距。每天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我感觉还不错,可是,一旦走出来,便发现,天太高,地太广,神人太多。就不说与专家、名师的差距吧,就说说我们这些学员之间,上课好的、写文章棒的、为人处事有大家风范的、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的、有眼界有思想的……哦,无论是谁,站出来总有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的地方。

  2、要读书。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古人又云“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几乎所有的来给我们培训的专家都提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同时,专家本人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也让我们感受到深厚文化底蕴的魅力。我们做老师的,每天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能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读书不仅是帮助孩子们成长的.需要,更是自我成长的需要,多读书,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才能把自己的实践感悟提炼成好文章;多读书,才能让自己对人对事有着更为透明的认识。

  3、敢展示。

  这一次的培训也让我看到自己的胆怯。每次专家讲座结束,总有学员质疑请教,与专家互动,此时我是沉默的;小组讨论发言时,总有学员侃侃而谈,展示、推销自己,此时我是沉默的;培训期间,总有学员与别人打成一片,仿佛是很早已经认识,此时我是沉默的。突然之间,我意识到,这是不行的,一个不敢展示自己的老师怎么可能带出敢于展示的学生?一个不敢表达自己的老师怎么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所以,为了更好的做老师,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我应该学会展示自己。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8

  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此次信息技术学科高级研修班的培训,首先要感谢领导们为我提供这样一次提高学习的机会,能聆听北师大的一流专家、教授的教诲,近距离地亲近专家、教授,聆听报告,领略专家的风采,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更新了教育理念,也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素养,这是我一直期盼的。

  通过十天的学习,让我感触不少,收获颇多。专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所思、所悟确有独到之处,能够从实际出发谈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和看法。在分享其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不知不觉得就会进行自我反思和对比,结合工作的实际,辩证的去思考、学习和借鉴,相信经过此行的理论学习回校后联系工作实际,一定会提升的自己的管理、执教水平。学习的意犹未尽中,可以说我是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的,而这就像潺潺的“源源活水”,充实自己的心灵,也必将指引我不断的汲取、反思、实践和提高,现在让我揣怀着感恩回顾这段幸福的成长之旅,现将学习归来几点所思、所悟汇报如下:

  在这几天里我确实品赏了几道精神大餐。这些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这些老师讲起课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专业知识特别精深,他们或精辟独到、或睿智深邃,让学习的我更加如饥似渴,在认真的聆听中心灵得到滋润,视野不断开阔,自我发展的意识更是不断的增强。我在赞叹专家们“洞察力之敏锐、逻辑之严密、积淀之深厚”之余,更觉得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不仅在理论的道路上走得很远,而且与现实教育行为联系紧密、分析深刻。每位教授不仅仅是无私的分享了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结合实际与老师们共通,切实有效的提高了本次培训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我在敬仰与折服中认真学习、用心反思,相信,这也是我此行学习收获大的基本。

  说到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是培养人的。现在为未来做准备,从自然人转换为社会人的.过程。什么是国际化?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是已经越来越被国际重视。第一个趋势:国际化是未来发展一的个必要趋势。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人类视为一棵树,我们就是一片树叶(配人脉组成一棵树图)。北京的雾吹到了欧洲,它不需要签证,世界人的关系将更加紧密,离开这棵树,离开他人,我们无法生存。第二个趋势,技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过回忆二十年前与现在的对比,可以得知技术的翻天变化。教育的四大支柱,要基本技能,识字和计算能力,这些能力是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可转移与技术的职业能力,增加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的必要前提。可迁移的技能,一个要最起码的需要有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能力。专业的能力,技术和职业的能力,许多工作要求有特定的专业知识。一个人要成长需要配配太多能力,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长大以后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作能力,生活的技能。国际素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无论如何,国际先有国,后有际。核心的东西,依然是课程。荣光国际学校有这样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育教育学力。

  这么难的一个课程,可以被他解释得如此淋漓尽致,真的很不容易。这样的报道,在其他地方听不到,因为没有深刻和专业的研究,没有办法对这样的问题诠释得如何清楚与简单。一个真正高大尚而又接地气的讲座,在北师大,听到的真的不一样。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要总在教学园地中摸索着,应该想想怎样超越传统,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让鲜花和小草都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师看齐,不断进取,我们一定都能成功!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9

  今天我们进行了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培训,具体内容如下: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已经进行九年多了,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使体育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九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随着实验范围的不断扩大与改革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不同观点的争论。这些争论不仅表现在理论观点上的分歧,也表现在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不同认识上。出现一些争论原本是很正常的,但是由于学术上争论的问题与实践中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使一部分激情投入改革的教师感到困惑和迷茫,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为此,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在总结各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和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从体育课堂教学层面上,提出了《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一共九条。现就这九条基本要求,作如下说明。

  第一条 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主要看在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否正确地贯彻、落实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里健康与社会适应服务,但必须明确,从体育学科的角度来看,“身体健康”是“三维健康”的基础。

  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正确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看三点:

  一看,体育课符不符合体育课的性质。《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进一个时期以来,出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例如有的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纸板制成预构件,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去组装房子、汽车;有的把尿素袋开发成“时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走时装步等。这些做法既学不到什么体育的知识、技能,也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背离了体育学科的性质,应当避免和克服。

  二看,体育课是否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体育课只有认真遵循上述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有效的进行身体锻炼,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与构建体育 知识、技能。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体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看,体育课是不是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改革,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结合学校自己的场地器材、师资特点、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外来的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以借鉴,不能生搬硬套,警惕“追风”、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义的倾向。

  第二条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发展与评价等功能。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制定的目标就必须明确、具体、可行,就必须是可以检查、可以观察和可以评价的。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制定的目标比较抽象和空泛。如“改进快速跑技术”;“发展力量素质”;“培养合作精神”等,这样的目标就比较空泛,因为快速跑的技术包含很多要素,力量素质有不同的部位与不同性质的力量,合作精神也有许多不同的体现,目标如果制定的不明确、具体,教师就不明确自己要把学生教程什么样子,学生也不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因此,使教和学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对目标的达成情况也无法进行检查、评价。另一个是,五个领域的目标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导致课堂教学精力分散,“蜻蜓点水”,教学走过场。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具体,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目标,最好有质和量的要求;情感类的目标,应是可以通过教育观察作出评价的行为表现。

  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制定目标时,还应注意:

  1、制定的目标要符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进度;

  2、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学校的场地器材、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

  3、制定的目标要有具体的组织教法作保证;

  4、制定的目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第三条 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教学内容的改革,历来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因为,教学内容反映了为什么教和教什么这个根本,他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体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用的教材(含开发新教材)出现了低龄化、幼稚化和追求简单生活化的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应当努力把握体育课程的性质,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切实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地处理好教材。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含开发新教材),我们提出了如下一些要求:

  1、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即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超越或不及都不好。超越了,学生完不成,甚至还可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但选择的教学内容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也不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让初中学生再去学小学的“立定跳远”教材,让高中生去学本应在初中学的“三步上篮”等。又如把毽球|“开发”成秧苗,让中学生蹲在地上用摆放毽球,当作插秧、补苗,用空塑料瓶假装给秧苗浇水、施肥;用扔纸球来发展中学生的投掷能力等,学生练习起来都感到有些滑稽可笑。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主要是指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体育发展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技术,能为学生未来的体育学习与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技能基础。

  2、准确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正确地处理好教材。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就必须正确地把握体育教材的性质(身体练习)、特点(运动文化)和价值(发展身心)。现在出现了为体育课命名的现象,例如“上甘岭”、“一碗情深”、“抗洪救灾”、“闹元宵”、“射猎古韵”、“春播秋收”|“爱的合作”、“众志成城”等,为使体育课能符合课的名称,有些课选用或改造的教材,已经改变了体育课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有的把一些可以用来达成多种教学目标的身体练习内容,当做某种简单的劳动模仿动作来处理;而有些开发的“教材”,几乎不具有体育文化的性质,不具有运动技术的特征,不具有终身体育的价值。如把扫把“开发”成战马,让全班学生骑着扫把跑,还启发学生把扫把“开发”成哈利波特德魔法扫把,让所有学生都在操场上飞舞扫把,最后还引导学生:“扫把可以用来打仗吗?”我们认为,这样开发的教材,不是符合体育教材的性质、特点的,失去了体育教材应有的价值。

  3、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育学因素。体育教材的技术难度(或技术含量)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是教与学的基点。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需要教学。学生也只有在攻克难度、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如果选择的主教材没有一定的难度,技术含量很低,没有什么可学的,学生一看就会,那就无须开设专门的体育课,也就无须体育教师去教,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去活动就可以了。当然,难度要适宜,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第四条 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教学设计科学不科学,主要是看教学阶段的划分、组织教法的运用、运动负荷的安排、场地器材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等是否合理。

  1、教学分段要合理。所谓教学分段,指的就是原来的“课的部分”,即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分段较多。最多的达到十几段。其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导致分段过多,教学走过场。二是,教学分段没有主线,这和目标过多有关,导致各教学阶段缺乏逻辑联系。三是,不恰当地,为课的阶段命名,如把准备部分命名为“桥的畅想”、“快乐参与”,就没有反映基本部分教学的本质特征,也不符合逻辑,基本部分让学生“快乐参与”,那准备部分与结束部分就不需要学生快乐参与吗?

  2、要有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是我国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特色。特别是在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严密的课堂组织,没有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教学就根本无法顺利进行,学生不仅学不到东西,得不到锻炼,而且还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严密的课堂组织纪律必须坚持,不能废弃,他是保证教学有序、有效和安全进行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需要。

  3、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一堂好的体育课,教师必定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科学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运动技能,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而现在有些体育课,教师虽然注意了讲解示范和分组练习的运用,但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深入研究不够,教学步骤不够清晰,因而教学效果不佳。

  4、运动负荷适宜。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是锻炼学生身体、掌握运动技能和满足学生运动欲望的需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重视课的`运动负荷安排与运动负荷过小。克的运动负荷安排,与教学目标、教材性质、教学对象、课的类型、气候情况、教学条件等因素有关,不能强求一律,但必须重视。在教案中对各项练习的时间和数量,要做出具体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5、场地、器材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要经济、实用,符合教学的需要。一堂课要用什么场地、器材?用多少?要不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什么、怎么用?必须从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学校的实际可能出发,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来决定。当前,有些观摩课,在场地器材与教学技术手段运用上,存在追求品种多、规格高、数量多与,形式化的倾向,既不经济、实用,也脱离了日常教学的实际,许多教师对此都提出了批评意见,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五条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历来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现代学习方式的传播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有些同志就认为体育教师的作用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比如有人说,只要把教材、教法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软件,课上放给学生看就可以了,哪个教师的示范动作能比得过乔丹?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改革那些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教学思想、课程理念、内容方法。但是,不管课程理念如何更新,不管课程目标、功能和价值如何拓展,不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改革,只要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没有变,就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就必须开展体育教学,就必须要有体育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来构建;学生所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需要由教师来传授;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积极性,需要由教师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需要由教师来选择和运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能淡化,热而是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具有强烈的真实性、针对性、即时性、灵活性、可学性和人文性,这是任何业外人士与现代教育技术都无法取代的,非体育教师莫属,这也是当今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终身化的缘由之一。当然,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是要“以教师为中心”和提倡“教师尊严”。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教师决定一切,唯我独尊,甚至讽刺、挖苦、污辱与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2、要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的主题,体育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服务的。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我们应当深刻领会,正确贯彻。

  要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征:

  一是,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学生作为“学习主题”,不同于“生活主体”,如购物主体、饮食主体、娱乐主体等,学校也不是商店、不是饭馆、不是娱乐场所,所以不能把学生比喻成“顾客”或“上帝”。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作为学习主体,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事学习活动。学校教育必须反映国家的意志,学生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所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等等。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但不是一味的迎合和迁就,学生不能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就可以不学。

  二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主体。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还不多,运动经验有限,对体育的认知水平不高,甚至对自身的体育需要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学生的体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育对其所施加的影响。

  三是,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主体。所谓间接知识,主要是指人类发现和掌握了的知识。学校教学就是要把这些知识,以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没有这种文化的传承,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主体,而不是以获取直接知识为主的主体。所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是所有的知识与技能都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或构建的。四是,学生是能动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可以自觉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技能,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了解了知识的来源,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元认知的能力,因而也可能地获得(发现与构建)某些直接知识。据此,我们在构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把学生的“主观性”误当成“主体性”。素质教育既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强调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3、教师要正确、有效地运用组织教法。接受式学习大多是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习知识、技能。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因此,它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形式,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其地位与作用。但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学习,主体性可能失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得到充分的照顾。为此,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不仅是对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有益补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防止盲目性和只追求表面形式而不顾及效果的倾向。

  4、正确开展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于单元与教学结束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是不尽相同的。学生体育学习的评定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而课堂教学评价则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逐步发展过程,因此这时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所以应当多看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以表扬为主,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诊断,及时地、有重点的向学生反馈真实的学习信心。在课堂学习评价中,不能只讲优点、不讲不足,只有表扬、不敢批评;不能把“吹捧”当成“激励”;不能言过其词、夸大其词地为学生提供虚假的学习信心,否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害的。

  第六条 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绝不是否定体育课程教学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各水平阶段都提出了具体的内容目标,这些目标就是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体育教学必须抓好这个共性问题,不能因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学生就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子。但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第七条 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把几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身体,既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又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载体。也就是说,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教学来实现的。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就应以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教学为中心来进行,把其他目标和身体锻炼与运动技能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一个目标起一个“炉灶”。否则,体育课将不堪重负,体育教学的各项目标都难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教学单元的设计问题。教学单元设计以什么为依据?在小学低年级有以“主题”为单元的做法,但一般这种单元都比较小。到了小学高年级和进入初中后,教学单元一般都以教材为依据来设计。但现在有些地方,在中学阶段,仍然还以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为依据来设计教学单元的。如果培养学生运动兴教学单元、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教学单元、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教学单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单元等,这些教学单元都根据各自的需要来选择教材,结果就把运动技能的教材内容肢解了,运动技能的学习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了。这是一个关系的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以及体育课程改革方向的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八条 能够较好的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如口令清晰、洪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上述要求是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要素,与前七条是一种因果关系,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理应受到我们的重视。特别是安全教学与突发事件的处理问题,往往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尤为值得我们关注。为此,体育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的水平。

  第九条 农村学校的体育课能够针对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

  由于我国的经济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对农村学校体育课的要求,也应当有所区别。我省东中部经济、教育比较发达的农村学校,体育课应逐步达到城镇学校的要求。西南部地区与经济、教育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对体育课的要求不能过高、过急。但也要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努力达到第九条提出的基本要求。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正在如火如荼地深入发展,广大体育教师是这场改革的主力军,我们的肩上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继续积极投身于改革实验,排除干扰,牢牢把握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做课程改革冷静的促进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赢得紧紧围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上好每一节课,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10

  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的指导下,本人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结合新课程的特点,确立了“激情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经过3个多月时光,我用心参加理论学习、群众备课、同课异构式上课、评课、总结反思等系列活动,完成了教研活动的规定资料。本人作为本年级组的一名成员,自始至终用心参加。现将本次教研活动状况简单小结如下:

  一、透过校本教研,大大提高了理论水平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用心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用心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

  二、透过校本教研,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群众备课、上课和交互式评课,虽然我们的课不算是很完美,还存在或多或少的毛病,但这些都是体现我们真实课堂教学的课。同一个主题,但每堂课的上法各有千秋,都有其亮点与不足之处,在分析他人之课,改善自我之课,再去第三课堂中加以完善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改善之中,对提高自我的课堂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帮忙。

  我个人认为,对自我教学最有帮忙的课其实就是同事之间的真实的课,惟有真实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扎实的教学质量,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名师的课,我们要学的是他的'教学理念,做秀的课,我们要学的仅仅是他的一些教学花样;我们此刻真正需要的就是这种校本教研形式的真实的课。一句话,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因此,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水平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透过校本教研,有效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我们的校本教研,除了备课、上课和评课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是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有效的办法。

  校本教研是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大家在教研活动中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教研已脱去了它神秘的外衣,更加平民化、大众化,不知不觉中,教研已成为了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每一次的授课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冥思苦想,成为了众多教师智慧的结晶。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11

  (一)珍惜

  20xx年4月20日,我有幸来到z市z大厦参加z省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和省内近100名优秀教师齐聚一堂学习研讨。晚上一进会议室,一种浓浓的学术氛围迎面而来。静心坐下来,时不时的从大家的交流、谈话中感觉到来到这里的每位教师在教学务上都非常的优秀。心想,这次我能和他们坐在一起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研讨,肯定收获非常大。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一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倾听,好好学习。

  (二)倾听——参与——合作

  起初,我因为感觉自己年龄小,经验不足,老是想:我要多听听专家、特级教师的建议。他们的教学理念先进,业务一流,生怕自己说的不对,充当听众的成分多一些。

  渐渐地,我意识到:在这个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人都在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一个人对于这个团队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家不会因为你的观点不对而不理会你,在这里有的只是知识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慢慢的,我由最初的静心倾听变为适时的参与。

  当撰写B段脚本时,我又感觉到合作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起初根据要求我们大家分工撰写,各自完成后和在一起通览全稿。由最初的懵懵懂懂到渐渐地思路清晰,再到最后的审阅定稿,前后经历了7次的修改完善。这个过程并不是各自干完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就以了,大家拧成一股绳,绞尽脑汁、集思广益,想的是如何把我们的B段脚本写得最好。

  最后的拍摄阶段,摄影人员的一句“好,非常好”,心里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全组人员都高兴的笑了,我静静享受着这个团队的合作带给我的幸福、愉悦……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12

  短短十天的学习培训,可以说,培训的过程比我曾经的期望还要好,培训对自己的收获也比预期的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此次国培班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国家教育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与一些国家级的专家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聆听他们的报告,感悟要做一个有责任、有仁有义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需要自律,尽小我职责,也需要他律尽大我职责;做一个仁爱仁义的人,需要真心爱人、推己及人,不做“无心爱人”,不做“溺爱爱人”,不做“无感爱人”,不做“伤人爱人”,不做“利益爱人”。感悟作为德育工作者,一要担当“教育”的职责,不因外界环境的变换而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相反更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教育,不让我们的教育对象“情感迷失”、“道德丧失”;二要真爱孩子们,不做虚假的的爱,不让爱掺杂利益水分。只有让其感受到爱,才能爱你,爱周遭的人。感悟道德教育是综合性全面性的,其发挥的持续作用需要智慧。感悟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强加自己的想法进入孩子的头脑,要倾听,要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可能很难,但至少要从自己的孩子做起,否则,我们的孩子会“从属”,会“被”,却没有了“自己”……这些顿悟是我从高德胜教授讲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背景、理念与总体设计》中聆听到的,从吴元发老师讲授的《实践联系理论-----重思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中感受到的,从黄向阳教授讲授的《教育公平与公平教育》中体会到的……说心里话,他们的知识、见识、理论、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把握……甚至他们说的每一句话,述说的每一个事例都重重地触动着我的内心,心得体会《国培计划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学习心得》。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充实着我的头脑,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

  丰富并提升了更为专业的学科知识

  陶元红教授讲授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章乐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体性解读》等一个个学科专业讲座,让我见识了诸多名师,有幸结识他们也许是我人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让我开阔了视野,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应该多向别人学习,多为自己充电;让我提高了认识,知道了在经历十多年课改的品德与社会课的讲授模式和学习模式……最大的体会是知道了一个老师不光要踏踏实实地教书,做一个“教书匠”,还要能够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做一个“学者型”的老师。

  亲临上元小学,观摩两位一线教师的品德常态课,经历他们那朴实无华却富蕴内涵的教学过程,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小学品德课堂的本质,也让我在聆听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以使被评价的学生得到成功的满足,同时又有进一步提高的欲望,其语言要准确得体,又要机智有趣。同时还可尝试延时评价,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一定的观点。此时教师再评价,进行必要的疏导,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多问思维。思考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无论出版社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如何“完美”和“精致”,教师仍然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亲自在原始性的资源背景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认知、引导学生探究、促进教学反馈。思考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变散点状活动设计为主线状活动设计,层层深入,步步为营,能更吻合课改精神。

  建立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同行圈子

  为了更好的增进学员间的交流,国培班的总负责唐燕老师和班主任齐鸣老师以及多位会务人员为我们全体学员打造了一个多窗口、多渠道的沟通平台。我们可以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各抒己见;我们可以在微信里获悉最前沿的教育讯息;我们可以在QQ群里交流经验,释然教学疑惑。积极向上、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在沟通中逐渐形成。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不断的鼓舞和鞭策着我们,也使我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十天的学习收获远不止于此,国培班的培训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使我焕发出无限的教育生机和活力。我感谢这次的学习,珍惜这次的“充电”,并鞭策自己一如既往地投身到学习与反思中去,努力提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13

  20xx年6月25日至7月4日,有幸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研修班的学习。在培训学习期间中,我克服了旅途的劳累和身体的不适,遵守培训研修学习纪律,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聆听邹寿元、黄牧航、闫德明等专家学者们的专题讲座及生物科学院的老师们为我们再次讲授的专业课知识,同时还与各兄弟学校的一线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转眼之间,十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时间虽短,感触良多,收获也不少。下面是我的粗浅体会。

  一、 开拓视野,充实自己

  知识是要不断的更新的。特别是生物科学发展是很快的,知识更新很快,教材的知识总是具有滞后性,所以尽管教学多年,却总会在教学中发现知识不够用,迫切需要获取相关的新的专业知识。这次的学习,生科院安排的结合中学教学中各方块知识的重点难点知识的拓展,以及在课堂内外的与老师们与同行的交流探讨,对原先模糊不清的变得明晰了,为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而欣喜。例如,听了黄秀明老师的动物生理课的拓展后,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变化等知识更加明了。听了宾金华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的课后,对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更加清晰。周先叶老师的关于种群的增长及调节的授课,再加上课堂的讨论,原先有争议的问题达成了共识。每个老师的授课,都有让我有所收获的的地方,很感激这些的老师的认真负责。

  二、 促进思考,发现不足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多,为什么别人能做得那么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而我就不能呢?邹寿元老师也是一线老师,相信在华附的教学任务也不轻,为什么能在教学之余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并取得相当不俗的成绩,比如单单是50多篇的论文这一数字就让我们觉得怎么可能做到?肖小亮老师也是一线老师,很年轻,只能xx年的`教龄,可是你看他从带学生做课外活动到做综合实践活动到做课题研究,并出书,所获得的那么多的各级的奖项等等丰硕的成果不得不令人佩服!也许,正如闫德明老师和肖小亮老师所说的那样:我只是比别人多一点。对,比别人多一点,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的行动,多一点的付出!这就是成功的秘密!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教学的有心人,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得更好!三、 激发信心和热情中学教师能做研究?在此之前,总觉得是不可能的,聆听了专家们(如邹寿元老师)对教研的诠释,理解到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中小学教学研究应属于应用型研究,应定位为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上所进行的研究。定位清晰之后,打消了我的怀疑,原来,中学教师也能做研究的。专家们又“手把手”地传授地做研究的基本方法。黄牧航教授的“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门化”以及李娘辉老师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为我们打开了做教研的一扇窗,接下来当我们尝试做课题研究时就可依样画葫芦了。我的信心和热情被激发出来,是的,要转变观念,不要只想当个教师匠,相信,当我们有了信念,坚持做教学的的有心人,我们也可以做教研,也可以把教师这一职业做得专业化。

  一个人如果总是处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是很容易变成庸散的懒惰的。正如此前的状态,每天忙着日常的教学工作,忙着备课上课改作业做试题,周而复始,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的思考,没有时间对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没有总结没有提炼。感谢这次的培训机会,让我能重新回到母校,做回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促进师生不断进步。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14

  20xx年9月28日~30日,我参加了z市第二届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有专家讲座,优秀骨干教师成长档案展示、评价、交流和精彩的课堂展示;尤其是课后的研讨,更令我难忘。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却收获多多。

  由于学校有事,没能及时报到,失去了聆听精彩报告的机会,很遗憾,觉得损失很大。七位老师的课,各有风采,每堂课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无论对教材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渗透,各有招数。听课后有了新的感觉。

  这次培训,与以往不同,先让参会的老师从7个规定的课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提前备课,并写出详案,我也按照通知的要求做了,开始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又觉得没有新意,又换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写出教案后,为了证实它的实用性,我又在五年级试讲了一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听了z老师的课,才知道差距有多大。吕老师的课,色彩不浓,看似平淡,但是给学生更多是数学理性的思考、知识的拓展、方法的渗透,真就像一壶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三角形内角和》虽然我没写详案,也看了一阵子,所以对这节课比较熟悉。当时的想法是这课都老掉牙了,还有什么新东西。听了z的课以及对两节《三角形内角和》课的研讨,心里豁然开朗,谁说没有新意,是因为功夫不到。以往的课上,学生用的是测量法、折叠法、剪拼法,而这两节课中都用到了帕斯卡的推理,使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直观推理,上升到逻辑推理。这是以前我所有听过的这个课题中没涉及到的。不光是我觉得新,其他老师也觉得新。

  数学实践活动课到底怎样上?很茫然,一般都是照本选科,突出不了他的活动性,这两节数学活动课的展示,虽然不是非常完美,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我觉得挺好的。

  课后的分组研讨,对我启发很大。研讨过程中,沂河实验学校的刘主任,以她独特的视角,发表了对这两节课的看法:让学生怀疑帕斯卡的结论是不是正确,怀疑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让学生重新探索,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还有30日上午的研讨更是热烈,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对每节课的'听后感受,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时时出现激烈的争论,有些问题恰恰是在争论中渐渐明晰。例如:沈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一课,用调色师配制“樱桃红”作为导入引出比,情境很新颖,但是仅这一个例子,说明产生比的必要性,显得太单薄,需要多用几个例子来丰厚。

  研讨时,我虽然没有发言,但大脑始终没有停顿,不断地把老师们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执教老师的教学过程不断在头脑中闪现。老师们对教材深刻的理解和精彩的发言,深深感染了我。今后我一定把我自己的所感所悟与大家共享。

  这次培训活动研讨的如此深入、热烈,得益于于科长所带的骨干团队成员的成长及与会老师会前的准备!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15

  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作为老师的我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核心素养的路上走得更远。20xx年11月5日至11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高新区(新市区)教育局组织的北师大骨干教师培训。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信息技术示范课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讲座,深刻体会到以往的教育太多关注课程本身以及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而忽视了课程教学之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以及社会参与的能力和意识,这些正是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些虽不是课程本身的内容,但它确实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植根于学生的生命并形成一种素质能力,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培训中,北京特级教师王建宗所阐述的《现代教育的衡量标准》所倡导的`“五大教育理念”中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养成用教育的科学的知识与技术从事教育工作的第一习惯”,真的是醍醐灌顶,震撼心灵,让我深刻认识到“骨干教师”不单是一种称号荣誉称号,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刘美凤教授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中一语道破教育的真谛:教育不是批判,而是对学生产生终生影响。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要承认并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腾珺教授的《21世纪核心素养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讲座深刻体会到以往的教育太多关注课程本身以及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而忽视了课程教学之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以及社会参与的能力和意识,而这些正是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些虽不是课程本身的内容,但它确实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植根于学生的生命并形成一种素质能力,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尽力的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看似简单的口诀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无论是那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学定法,我有我法”,还是把“复杂变简单,把深奥变浅显,枯燥变有趣”都是我今后教学的指明灯。

  就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关键能力就是对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首先,我们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信息化环境中学习的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

  此外,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还有幸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卡魅实验室。本校的卡魅实验室是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卡魅实验室联合组成。

  同时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老师还为我们带来了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普知识。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贵校的金工实验室,木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茶艺馆,实验室。

  总之,本次培训为我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指导,指明了方向。在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我将继续努力钻研教材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理念真正地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此次相聚北京城,大家也是一起学习也是一种缘分,拜名师、听讲座、求真知、解疑惑、受益良多,彼此之间传授经验,增加了情谊,收获颇多。

  北师大的这次培训让我的思想有所改变,在与专家的学习和交流中,感受到什么是教育,教育应该教什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对教师了理解更近了一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点点的渗透到我的教育理念中,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取长补短,我也相信我的教学会不断进取,再接再厉,为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的教育添砖加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既然选择了教育行业,就样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相关文章: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01-10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心得06-06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15篇01-10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15篇)01-10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体会01-29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通用15篇01-11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心得13篇09-08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体会03-22

骨干教师研修总结05-22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