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1
近段时间,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下,掀起重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的热潮,现将读书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读书活动顺利开展
为了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读书活动领导小组,房校长亲自挂帅。活动伊始,学校各处室及级部主任确定了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对于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制订了关于读书活动的相关计划和措施,并由教科室及级部主任负责具体落实。活动开展不久,全校便形成了齐抓共管,重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策划,全体教师积极投身读书活动中
经学校研究决定:每周拿出周三、周五下午第四节课全体教师共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间周进行一次聊书或系列论坛活动。每个教师都要写一本“读书笔记”40篇心得体会,学期结束进行“优秀读书册”的'评比展示,评出优秀的作品。每月利用一节课举行读书交流会,交流所读书的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全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做到自学与共同学习相结合。
三、借助各种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学校以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活动为载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并结合学校的德育特色,让每位教师在对《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的理解的基础上挖掘学科的德育点。做到学以致用。
学校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学校读书之星”的评选活动。
以上是我校这段时间内开展的读书活动的工作回顾。我们坚信与书相伴一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让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爱祖国、有追求,讲文明,有毅力,善于拼搏,不断进取的人。我想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会有内涵、有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把读书活动进一步抓好,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盛开出更艳丽芬芳的花朵,结出更大更香甜的硕果。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2
最近我认真品读了《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被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教育激情所感动。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成功是无捷径可走的。
雷夫身上所体现的职业激情也正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很早便成名的雷夫本来有很多机会离开教学一线,但他不愿离开学生。他从教的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雷夫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是的,自古瓜儿苦后甜,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反思我们的教育,真感到汗颜。
雷夫的教育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雷夫一直精心构想着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但“三剑客”还是伤害了他的感情。并使雷夫先生陷入艰难的境遇。但雷夫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并没有因此离开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而是领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雷夫给全班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教室正面的墙上挂有“成功无捷径”标语。雷夫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雷夫把自己的热情传染给了孩子们,可以说雷夫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雷夫老师坚持“成功无捷径”,多么利落又有力的一句标语。对孩子来说,学习的成功无捷径;对我们成人而言,事业的成功无捷径;对所有人来讲,一切的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
《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我自我发现之旅的开始,“成功无捷径”将会成为我以后教育生涯中的座右铭,激励着我成为一个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师。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3
一个平凡的教师,在他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来自移民家庭的孩子,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这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平吉小学的学生,来自祖国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风情,“知识改变命运。”怎样才能改变这批九星市场经商户家庭孩子的命运?也引起我的深思,让我心潮澎湃……
一、为奉献精神而感动。
1、感动于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敬佩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2、感动于他刻苦专研精神。这位令人敬佩的美国教师,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
3、感动于他教育教学的别具一格。雷夫老师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一本来自美国的教育类书籍,美国和我们的国情不同,他们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而我们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然而通过雷夫的介绍,我突然发现,彼此学校里的一切有着惊人的相似:a、类似的学生——如果一个班级闹哄哄的,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也没有所谓的成绩可言,孩子们的读、写、算数都不会进步。b、老师们急功近利的心理状态——在开学第一天给孩子们来点下马威,让他们清楚我才是老大。有些同事也采取相同的做法,我们曾共享使孩子们守规矩的“成功”果实。看到其他班级吵闹失控,我们愚蠢地恭贺彼此的教室有多安静、孩子们多守秩序、每日课程进行得多么顺利。c、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期盼——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讨论考试结果来帮助孩子,让孩子明白“行动”和“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当全国的注意力都聚焦到测验上时,我们往往会在孩子身上施加过大的压力。这不但让孩子们过着悲惨的生活,也降低了他们做出最佳表现的机会。d、不计其数的教学测验——标准化测验已经成为本校的梦魇。在沉重的测验包袱下,老师们再也没有充分地时间好好教授学生应该精通的科目。孩子们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最后累得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等等实例,一切都与我们如此雷同。
雷夫老师对于这个也像我们中国老师一样很不认可,但是他没有一味对抗,也没有一味顺从。他在教学上另辟蹊径,别人为了应试而教学,他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为了学生终生学习受用的能力而教学。
二、为疑惑找答案
细细品读这本书,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而且可以学到许多可以直接操作的东西,我苦苦寻觅。例如本书的第二章《寻找第六阶段》。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真相很简单:这年头,大多数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读到这里,我很受触动,雷夫将我们教室的现状概括为“害怕”两个字,一针见血。读到这里,我也很害怕,事实上,我们真的就是深陷在相同的陷阱里。就像雷夫所说的,我也必须痛苦地承认这个事实,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当然也有不少孩子喜欢他们的班级,而且学到了各种美好事物。雷夫对“六阶段”的阐述,使我找到了班级管理孩子的问题所在。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所谓的不想惹麻烦,雷夫老师是这么说的: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的确,在平时,说“安静,老师来了!”的孩子总是存在;我们总是告诫他们,如果排不好队我们就晚点吃饭,要是不做作业,就要补做或者留下来……家长总是叮嘱: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作业要加快速度,把字写好……诸如此类的言语威胁,让孩子们总是为了不多做作业,为了早点吃饭,为了能舒服地坐着上课,为了不被父母骂,不挨父母打,而乖乖地照着大人的话去做,他们纯粹是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雷夫言:“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不知何时开始,也不知受了何人影响,我们开始以糖果、学习用品等来鼓励学生们把作业或别的什么事做好,孩子们通常都会很努力去得到这些奖赏,因为那象征着荣誉。大多数家长也用礼物和金钱来激励孩子在学习成绩上“大下苦功”,为了成绩,孩子们和家长讨价还价的事情屡见不鲜。后来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为什么要去取悦学生,认真写字、专心听讲、主动打扫卫生、安静地排队、乐于助人等等,这些本该是他们应该做好的事情。这是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道德标准,不需要给予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雷夫的案例:一个老师请假了,一个叫罗伯特的孩子帮助代课老师管理好了秩序,告诉代课老师各项物品放在哪里,就像个小老师一样。而他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奖赏,而是为了老师而做的,并以此为荣。家长们常对我说:“老师,你说说我家的xxx,我们说话他都不听,你说
的话最有用了。”类似于这样话。我一直为这样的话而苦恼着。我也常和孩子们谈心,但效果不大。如今,看了雷夫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了,孩子们这么做都不是为了自己,他们都是为了取悦老师和家长。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为了谁,而只是因为这么做是对的,是好的,必须为了自己而努力。不过这种观念很难灌输给学生,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要潜移默化才行。我想等他们慢慢长大了,才可以做的更好。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其他老师一样,我每年也会给班里学生定几条基本班规,这些规则定了之后,很多同学都是为了不被惩罚或想要得到奖赏而努力去做到的。其实我们老师又何尝不是和学生一样,不得不去遵守很多规定,即使明知这个规定是不可行的。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是错的。虽然这样的说法我也是认同的,但是能自觉遵守规则的孩子毕竟在少数,如果我们这样去教育那些连班规都不能遵守的人,那平时我们又该怎样管理班级呢?毕竟中国的教育体制和国外的教育体制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仁慈是有感染力的。”其实当我们仔细观察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发现班里的部分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够做出体贴别人的行为,不是为了获得表扬和奖励。“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孩子们都有一颗柔软的心,只是有时候他们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让人烦躁。或者用雷夫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道德品质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只能相信他们能做的更好。我一直认为,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他已经将体贴内化为一种生活的习惯,做了而不自知,这才是最高境界。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一阶段就更难找到能做到的学生了。要想到达这一阶段,都要靠学生自己,并不是我们能够轻易引导的,因为这实在是一个极高的境界。当然我也相信,在我们的学生中也是会出现布兰达这样的.孩子的。
三、探教学寻方法
雷夫老师把一批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他之所以成为优秀的教师是因为教出了优秀的学生。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雷夫的观点就是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他没有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练习,而是尽力去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所以给我的感受就是:
第一,让学生克服对英语畏难心理。作为英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能让自己的一些无心之语伤害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发现,孩子不喜欢英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好多老师喜欢运用“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就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平时班里有些比较内向的孩子怕发言、怕说错的情况,我们要摸清孩子的心理,对孩子透彻的了解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护。
第三,让孩子喜欢英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英语,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让学生爱上英语呢?有时我会责怪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发言不积极,其实想想这都是因为课上的内容枯燥不能吸引孩子造成的。雷夫老师有时整晚不睡觉就是在研究如何让课堂有趣,但又是包含很多知识的。他讲到了几种游戏:雷夫设计了“buzz”游戏,就是要让孩子练习掌握的知识用游戏的方式展现。不同年级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不同内容的“buzz”游戏。他认为这个游戏带来的欢笑和兴奋感受,以及让学生们学到的许多事情,都是做练习题无法达到的。其实现在想来,我校推行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以及教研组探讨的《直面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讨论会,也是为了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不仅使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思考之中更有一种预感:此书将会感动几代人;回到现实,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和儿童观,我将努力以“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不断地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4
刚开学时,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很有意义的作业—认真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建议》这两本书。刚开始并不想读,可看着看着就被雷夫—一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教师深深地吸引。看完之后,心里对自己的满意度大打折扣,跟雷夫比起来,我实在做得太欠缺了,同时也有了自己的读后感。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书中处处给我们传递作为教师的信念:要做勇敢﹑智慧﹑有爱心的老师,只有具备了这几个条件,才能够像雷夫一样在自己的事业上永放光芒。
雷夫是一位勇敢的老师,他敢于讲真话,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完全暴露在读者面前,在自序中他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教师,真的.会很痛苦。”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觉得他很有个性,尽管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出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仍然把自的己心底里的真话讲出来,真实地表达自我,不怕露短。
雷夫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老师。如果想成为一位称职的﹑
好的教师,必须得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真智慧。雷夫老师在教育的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的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智慧是他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雷夫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教师,在《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
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点点滴滴的有爱心的做法,特别是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雷夫让一个自称作业做出来却不知放在哪的孩子懂得做事要有条理,我在想如果我的学生也是犯这个孩子同样的错误,我会认为他是在掩盖没做作业的事实而狠狠地批评他,这样我有可能会伤害一个并没有撒谎的孩子。而雷夫却选择相信他,在雷夫的眼里,这些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跟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孩子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实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从本质上来看是因为他有爱心,有爱自己学生的心,他是一个真正把自己的事业放在心上,他愿意把一身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上,这是让我佩服雷夫的原因之一。
从现在开始,我要真正行动起来,向雷夫老师学习,要做勇敢的老师,做智慧的老师,做有爱心的老师。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5
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的心得体会要当一名好教师,不仅要具有聪明的才智,而且要需要足够的教学机智,能够处理好各种问题。要学会用成熟而且聪明的方法来决问题。要能够从全面的高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雷夫老师的教育信念和观点,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抛弃不放弃并且乐观的教育观念和睿智的教学方法。他的教学方式和管理形式,他举得每一个例子,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然而如果想要把从中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那么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就是关键所在。
本书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是一位小学老师,第五十六号教室则是位于洛杉矶某个布满贫穷、暴力地区的小学教室,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贫穷的移民家庭。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好像注定一辈子平庸。但是,事实上,这些孩子长大后大多就读于全美顶尖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特殊的成就,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雷夫老师。雷夫老师教育上的智慧令我折服。
这所有的智慧不是来自于什么高端的`教材,名人的指导,而是来自艾斯奎斯的敬业精神、对职业的激情和高度责任感。艾斯奎斯在有机会离开教学一线,享受更好教育条件和待遇面前,仍然选择服务于丛林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艾斯奎斯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和中国的一位这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作者王金战,这是一位超好的、有着聪明才智和文化底蕴的老师,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热爱教育,有文化底蕴和教育好学生的宗教般的意志,同时又是一个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一个对学生充满期待的老师,才能教育好一个班级。任何教学的决策都必须谨慎小心,务必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考虑。学会使用更优雅、更成熟、更能达成目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但有很多次,教育方式有所偏颇,在没有方法的时候过分关心学生,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光靠一颗爱孩子的心是做不好教育的,必须要不断丰富自己,建章建制来是学生们有个行为表现的约束,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必须要努力才行。
教书是要用心去教的,我会用一颗坦然真诚的心去面对,培养成功的学生并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幸福感。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02-27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3篇03-22
教育奇迹读书心得02-06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09-01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03-17
教育奇迹读书心得12篇03-03
读《奇迹》有感04-28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09-14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