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3-01-13 16:28:5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老师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1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幼儿老师读书心得体会》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频道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对您有所帮助。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表扬,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的一种生存需要。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赞美,就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廪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收到别人的赞扬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孩子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表扬,会使孩子的思想、行为受到鼓舞,因而变得自信起来,从而生活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不恰当的表扬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还会使孩子变得受不住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那么,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

  我们有时往往想着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和坏毛病,动机是好的,但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关注孩子的缺点,我们往往会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因而并不认为孩子所做的事情是值得表扬的,但孩子总是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尤其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得到大人的表扬。如果我们能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多给孩子表扬,那样,孩子就会更自信,也就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和生活。

  像书中细节三十八中的妮妮,她的口头禅就是“我不会”,像她这样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所以产生了退缩、胆小、不自信的表现,作为老师,除了要和她的家长沟通外,更要给予她所缺少的支持和肯定。比如妮妮有了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我们就需要给予大大的肯定,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就能让妮妮的自信增一分,让她不再自卑、退缩,敢于与别人交往。

  二、给孩子具体的表扬

  书中细节一就提到,“你真棒”、“你最棒”之类的话一直被我们挂在嘴边,但这样千篇一律、徒有形式的表扬竟带来了案例中的副作用,引起了幼儿的迷茫甚至是质疑,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棒了,长此以往,有的孩子可能会产生盲目的自大,觉得自己什么都好。

  那应该怎么表扬孩子呢?首先,要慎用横向比较,尽量不说“你最棒“、“你最能干”之类的'语言;第二,教师要因人而异,给每个幼儿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表扬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第三,将表扬和评价结合起来,在表扬的同时,通过一些指导性的话语帮助幼儿继续进步;最后,表扬的时候一定要真诚,以热情、关注的态度去评价幼儿。

  三、要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

  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同,有的孩子可能本身就在某一方面有天赋,比如有的孩子画画一直很好,这时候,我们老师就会常常夸那些画的好的孩子,但是我们却没有思考过,我们表扬的是这些孩子身上显性的优点,这对幼儿的发展并没有好处,如果我们能再多观察孩子身上新的变化,发现他潜在的优点进行表扬,并鼓励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更有意义。

  书中细节四提到的案例是老师对好不容易做对题目的凡凡说了一句话:“你终于做对了”,然后给他贴了一朵小红花。但是这样的表扬是不是有意义呢?老师的表扬只是重视了凡凡做对的结果,但凡凡是不是真的就是会做了呢?可能只是运气而已。这会让孩子产生错觉,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结果对了就好,对孩子的未来也会产生影响。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换种表扬角度,凡凡在错误了那么多次后,还是坚持去完成题目,教师可以对他坚持探索的精神进行表扬。如果在凡凡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些指导,让凡凡真正理解了操作结果,这时表扬凡凡的努力、认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表扬,是对凡凡努力的肯定。

  表扬有利于孩子成长,但并不是所有表扬都有效,我们我们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注意窍门,不能滥用表扬、也不能乱表扬。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2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个性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老师学习新的知识来应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带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透过书本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此刻几个方面。

  一、读书能够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能够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透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明白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必须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务必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忙。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用心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能够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老师不仅仅要多读书,还要读书广。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3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孩子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习。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孩子,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孩子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孩子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孩子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但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习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平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孩子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爱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是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好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回教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平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孩子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

  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因此平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孩子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孩子不公平,对于她也不公平。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孩子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孩子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孩子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孩子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是我想发奋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孩子,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孩子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4

  某日在电脑上看了《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文章,让自己又学习了一些知识,教师一直是人们所尊崇的事业,这个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是职业。教师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人生,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渊博的知识,还能使幼儿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对人真诚、心地善良,有爱心,要热爱幼儿,还应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应该具备求知的精神,要学而不厌,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以致用。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教师还要有耐心,面对不听话的幼儿要耐心的教导他们,不能侮辱他们,这不仅会伤害幼儿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在幼儿心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愉快平静的心境,才能使幼儿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幼儿,才是为人师表。还有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幼儿,要对班级里所有幼儿关心,不过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听话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调皮的幼儿,在这一点我想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要注意。

  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以后一定会努力,多读一些幼教文章。争取做一名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幼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孩子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得为什么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从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适当的探索环境和引导,培养孩子像自然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一样,去学习如何发现和找寻答案。这本书也是老师最佳实用指南,清楚的提供老师在自然探究前的准备,并在不同阶段的探究(开放式探究、主题探究)中,详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学计划、引导方法和延伸活动,以及讨论时的引导话语。也让老师能在符合个別孩子的发展、兴趣和能力之下,如何从孩子自身的经验,引发他们主动观察环境;如何提供孩子好奇、发问、探索、调查、讨论、反思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了解孩子如何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概念,发展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态度。此外,书末附有相关资源、表格,可供老师记录孩子的发现和观点,再透过这些档案检讨和发展课程。

  《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拓展了教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这本综合课程能指导教师开展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幼儿对周围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为基础的。从在室内养育生物和种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寻动物和他们的栖息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教师们能学到如何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学到如何知道幼儿通过开放式或主体式的科学活动进行学习、学会观察。“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这应该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秉承的理念,同时也符合《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思想。幼儿对于自然有着一种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们总试图触摸;看到小动物,他们又会满怀好奇地观察;下雨了,他们会穿着雨具,在雨中嬉戏,找寻雨水的奥秘……我们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好奇心,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好奇中触摸自然,亲近自然。

  在幼儿共同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总会试图搞清楚所见和所做的事情。他们开始建构有关事物的`概念。这时,“小小科学家系列”让教师担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幼儿有关科学的游戏和想法可以受到关注、深化和挑战。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教室中创设一种支持和鼓励幼儿成为小小自然学家的环境与文化,而这种环境和文化的特点是:尊重生命;强调调查;分享观察的内容和观点;档案与记录;关注真实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让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时的自然角管理或是科学探索活动中,常常就会忽视,甚至回避这一问题。小蝌蚪死了,老师也不向幼儿说什么就把它处理掉,当他们发现小蝌蚪不见了时,来问老师,老师就会用一些非常理的话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将会使幼儿形成了无视周围生物的意识。通过这次的阅读学习,我会更新自己的认识,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问题,用全新的“自己”去带动幼儿、带动周围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为与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负责。

  另外,我还充分体会到“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展示的教学案例都将家长纳入到活动的参与者中,这也能进步激发幼儿触摸自然的兴趣。我们不要总以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其实有时候他们脑中能闪现出成人都没有的灵感,尊重幼儿,让他们充分触摸自然,或许未来的自然学家就会在他们之中产生。这不仅仅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给予我的认识,更是应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贯穿始终的一种理念。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5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学习是分不开,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痛苦。个性是在现今知识爆炸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知识来应对新挑战,更是不可忽视。它能带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人是不可战胜。但是由于工作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知识武器,透过书本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限制,方便学到新东西,扩展新思路。总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好处可体此刻几个方面。

  一、读书能够让我们站在更高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能够从中学到更有价值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历史,记录了所有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学习前人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错误,并有一个较高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结晶,是他们研究成果和经验体现,透过对他们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东西。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来不断完善自己,大大促进了个人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这样说,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人,做出多么大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视野

  书本中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视野,让我们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现代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相关性,如果只明白一个领域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知识,才能使未来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人都应了解当今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学者们都要有必须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界限,你务必对相关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帮忙。

  从它经历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知识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有力武器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引导。在人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用心作用,书本就是这样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人。书籍能安慰我们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羁绊;书籍能够使枯燥乏味岁月化为令人愉快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蓬勃健康发展教师不仅仅要多读书,还要读书广。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6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936年7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在“节奏”一节里,蒙台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为的外在目的,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确定采用何种方法。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引导他运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刻内到达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发奋做某些似乎没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间就能够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这时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忙这个儿童。这是正因成人不明白儿童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他的手,不把手的户外看成是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就可能成为儿童工作的障碍。

  无论是做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曾正因看到儿童试图去做一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的活动而去阻止他,甚至变得恼怒,如果儿童企图反抗,结果往往是以儿童“不听话”而告终。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务必使自己的内心作好准备。务必系统地研究自我,以便发现自己身上某些具体的缺点。而不好只注意儿童的坏脾性和如何纠正童错误的行为。教师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7

  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

  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

  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我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我》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我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

  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

  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我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

  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我“照镜子”,就是审视自我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我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我,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

  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

  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我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我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

  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齐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

  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我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我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

  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我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我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我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我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我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我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

  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8

  孩子老师

  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明白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一样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心得: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正因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因此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因此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正因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因此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就应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因此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孩子老师

  正确看待孩子之间的争吵,有利于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潜质的提高。在幼儿园里,争吵、告小状,是一种常见现象,有时为一把小椅子,甚至一点儿小纸片儿也会争起来,老师应对这种现象,常常是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老师是在制约孩子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主角,其实老师这时就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现象的发生。正因对于孩子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好处。老师就应透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忙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质。

  争吵或闹纠纷,使孩子的语言表达潜质有可能得到锻炼,一次户外活动,我将孩子带到放有轮胎的教学楼顶玩滚轮胎。轮胎只有十一个,孩子却是几十。这时许多行动慢一点的孩子空着手跑过来找我说:琨琨、星星有轮胎都不让我玩,我笑着说:是吗?想个好办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办法吧!有的孩子听我这么一说,就跑去从别人手上夺,力量强的仍能玩着,弱一点的便被夺走了。这时不断有老师,某某抢我的轮胎的叫声,琨琨也跑过来大声叫着:老师,雨桐把我的轮胎抢去了!雨桐小小的个子,敢夺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说:他玩好了,都流汗了。琨琨不服气地说:我没玩好,还要玩!雨桐说: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会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辩不止。这时有孩子喊老师,有人打架了其实,从我对他们说想个好办法时我就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只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交往潜质,有意让他们自己去玩到轮胎。当看他俩争执不下,才决定去处理的。我心平气和地问:雨桐,你为什么抢琨琨的玩具?雨桐见我先让他解释理由,就得意地说:老师,你看琨琨玩得头上都出汗了,还不让我玩玩。之后我又用商量的口气对雨桐说:雨桐,琨琨和你一齐玩好不?这时雨桐想将轮胎送给老师,老师接过轮胎做了个向他们方向滚的动作,俩孩子咯咯笑着

  追轮胎去了。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9

  书中提出通过以下方法形成我们积极良好的心态:

  1、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左右我们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是积极的。

  2、生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要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地去接纳、品味、投入和享受这一切。

  3、节制欲望,知足常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指数与其欲望成反比,在同等生活条件下,欲望越少的人,其幸福指数越高。

  4、接受现实。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5、学会调节不良的情绪。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和挑战日趋激烈,幼儿教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面临沉重的压力,这往往使得我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忧虑、委屈、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到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身出现的不良情绪。

  6、适当地投身于体育运动。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有利于心理健康。

  7、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休闲,避免心理上的'超负荷。

  与其说幸福是孜孜以求、费心尽力得到的报偿,不如说幸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么他就会拥有幸福。因为快乐,所以幸福。我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牺牲者,也不是繁琐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个努力追求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10

  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愧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11

  暑假空闲时,读了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老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感触颇深。《与幼儿老师对话》这本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对老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述。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我们能够感受到,本书的很多观点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儿童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资料,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老师主角、老师与儿童关子、专业幼儿老师的行为、老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教授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把握。在凯兹教授的书本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其朴实、流畅的语言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的是贯穿始终的她个人的独特的学术品质!并感受到了幼儿老师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只有不断充实自身,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的要求。

  在书本里面,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老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老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第十一章中谈到的:专业幼儿老师的行为。

  书本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带着20位四岁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因为只有两辆小三轮脚踏车,幼儿便常为“该谁骑”而争吵不休。这一天,一位叫宝宝的小男孩跑到老师面前抗议道:“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如何反映呢?她说一位专业的幼儿老师整个决定思考及反应的过程,牵涉到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1、此情境能够教导幼儿什么?

  2、老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

  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读到那里,我不禁放下书本,思索着……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再熟悉但是了,而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来处理的呢?

  处理的同时关注到了哪些因素呢?在书本里面丽莲。凯兹博士就谈到了专业的幼儿老师在处理时应关注:此情境能够教导幼儿什么:社交技巧,老师能够利用这个事件鼓励幼儿发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识,气质培养。社交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世技能,其中谈到了让孩子学习语言技巧(明确的词句对话技巧);社交知识,如社交认知,正义观念,旁观幼儿的理解与技巧的学习;气质的培养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气质,实验的气质,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

  可见,老师在遇到类似的状况时,就应把重点放在教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上。在这一章节中,丽莲。凯兹博士以一个幼儿园里经常发生的'事件来说明专业人员与未受过专业训练人员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专业人员的反映就应是运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见解来决定,着眼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而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反应大多视当时的状况,以在最短时间内来解决事情的方法来决定行为与反应,而不是以儿童长期的利益未目标。书本里面描述了一些幼儿老师所使用的专业行为,为儿童发展与学习尽最大努力。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面临这样的事情: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为一件玩具或者某个主角而争吵。反思自我平时在处理这些我们都认为的“小事”时,自我的反应处理方式是一名专业人员该做的吗,恐怕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手头正好忙碌着,比如小朋友本来就有许多麻烦事……这些所谓的原因,使我们常常会出现许多非专业人员的处理方式,比如“说教”,比如“追究原因”等等,而每每这时,我们都还没意识到这些方式的不妥,也许,在这些我们通常都认为的“小事”上,很少会去思考孩子的长远发展上。反复读了这一章节的资料,让我有了新的的认识,此刻我看了此书,明白自我其实能够利用这件事情鼓励幼儿发展社会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出世技能,这些才是对我们的孩子终身发展有利的。

  我觉得,一本好书,更何况是一本非情节性的理论性较强的书,粗略地浏览一遍,是不能很好地去解读它的精髓的,需要我们反复地阅读反复地领会才能真正有所收获。这一次,我只是在网上粗略地看了一遍,而不能说是真正地读懂了它。我想,手头若是放一本的话,我们便能够随时地翻阅,遇到问题时,把它作为我们的导师,请教于它,必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12

  初读《爬上豆蔓看自己》,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己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己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己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

  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己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

  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己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己》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己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己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

  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

  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己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

  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己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己“照镜子”,就是审视自己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己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己。

  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己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

  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己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己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

  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起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

  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己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

  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己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己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己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己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己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

  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13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读这本书,看一眼题目我就喜欢上了,因为这和我最近悟得的道理是相同的,再看了序,觉得有许多想法不谋而合的,一路读来亲切而感动,所以迫不及待要读完,再推荐给周围的人。培养孩子自信、沟通以及跟别人相处的潜力,才是最重要的。

  “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这儿得到爱,有些人却得到伤害。父母们给孩子爱的时候,就应想想,你给孩子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无怨无悔的爱?爱,是慢慢‘养’出来的……”黑家培养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令人吃惊,但是冷静下来也令人佩服。

  读到其中描述黑立国时最令我感叹,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里仅仅是调皮捣蛋就可形容的啊,简直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品质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内心也必定会对这个孩子忧心忡忡,从而可能就会处处留意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炮丢进草堆、想把火柴丢进汽车的汽油里(好险没有酿成大祸),扮演怪盗,在卖场“偷”手套……哪样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绪上惊天动地的反应,但是父母却并没有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若是我们平常人必须会觉得这个孩子思想有问题,道德品质差之类的,你看故意捣乱、搞破坏,还想着“偷”东西,这不是有问题吗?但是谁能想到其实这样的孩子仍然是十分有爱心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那些错误,其实并非是大人心里想的那样坏透到极点,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他们并不坏,他们还有很多的可塑性的。

  就像立国自我所说:“当我们做错事时,其实自我心里不是不明白,但是若是遇到有人用训斥的方式来责备我们,那只会激发我们的防卫心理,我们反而死不认错。”“一个孩子一生的环境,每个人对待他的方式就是这个小孩世界的自然规律,也会影响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满完美还是充满仇恨与怀疑,都是透过和周遭环境互动得来,从这个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动,老师和孩子的许多互动,都不能那个太低估对孩子的影响力。”

  还有就是立琍,爱追潮流,青春期化妆,交各式男友,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妈妈在屡次劝说无效之后,便干脆主动带孩子到医药商店去买药妆给孩子化妆,因为既然她喜欢这样就尊重她的选取,与其随她瞎用化妆品损害皮肤,干脆母亲主动指导购买不至于对皮肤伤害大的化妆品。无法想象父母能用这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我真的好震撼。

  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很容易就会走极端,做父母的必须要把握好度。此刻我们很多老_母常常抱怨孩子没有职责心,责怪孩子,此刻我最后明白,不是孩子没有职责心,而是父母老师剥夺了孩子职责心的担当意识,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什么事情都务必按长者的意思来,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了自主的权利,谁还能担当?孩子被要求不能够尝试,不能够犯错,没有这些宝贵的经历,谁又懂得去担当?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错误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他们该去经历的成长。其实职责心和担当意识就是被家长们剥夺了。“期望孩子长大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那么就要放下很多世俗的标准。期望孩子未来有职责感,对自我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我们务必给他机会,让他去思考、作决定,并有机会为自我的决定负责。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十分重要,也因为有父母的信任,他们会更诚实而负职责。”

  都说“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把孩子切、割、磨变成一个宝石,就像许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加肥料,让种子变成它本来的样貌,无论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们都会细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我独特的模样。台湾的教育是塑料工厂里头的射出成型,要求个个一模一样。”听了这些生动的比喻之后,我不禁想起我们身边的教育呢?我们属于哪一类教育?

  我感觉我们是个_走捷径的教育,为分数急,为一切想追寻的结果着急,而失去慢慢等待,慢慢享受过程的耐心和体验。这天早晨晨会课时,我还对小孩儿讲,生命就是享受过程的一次体验的旅程,否则谁的目标都一样——死亡之旅,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一心只盯着分数,从小学开始就完全盯着分数看,完全不顾孩子热情兴趣爱好,即便是学个兴趣班那也很明确地功利性,孩子所有的生活就只有分数、作业、学习、培训班,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一旦离开了校园就没有人再愿意碰书本的缘故了,因为从小对书本的热情已经被消磨殆尽了。我们的教育完全是只注重灌输结果的教育,完全没有任何的沉淀,关键是只要把结果告诉孩子就好了,孩子呢,掌握了这一结果也就万事大吉了,所有在学校的学习对今后人生路几乎很少有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读书无用论,其实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我们的读书方式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目标和观念出了问题。很多人都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却不明白分数真的不重要在什么地方,而且有时候也是飘摇不定,嘴上大喊分数不重要,但是手上践行的却是分数之上的实际。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不要分数,不要学习,不要那些兴趣培训,而是在这一切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体验过程,慢慢地培养引导性格和态度,慢慢地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收获结果的同时,过程中的那些生命的体验和成长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我们本末倒置或是方式方法错误的根源,并非我们不要那个结果或是那个分数,而是我们会有更好的方式更慢的态度来收获那个结果。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

  “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的自我。如此,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来源,家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孩子在长大过程中有许多变量和条件,没有一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慢养,能够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能够发现的自我。

  这几年,我此刻一向觉得孩子的成长就是就应不断地犯错,一向不犯错的孩子真的值得人担心,犯错的孩子说明他正视自我的内心,有个性,犯错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更是难得的成长经验。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我们虽然已经认识到了,但是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状态,有可能连潜意识的观点都没能改正过来,更不要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了。但是我觉得自我有一点进步的就是把孩子当成自我的镜子——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习惯问题,我都拿来照照自我,这些问题从我身上而来吗?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14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生活并不是真正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闯入了他们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法则,还沾沾自喜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和谐世界我们所做不是按照成人社会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世界,读懂他们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敞开心扉接纳你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引导者作用和目,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方面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成长。幼儿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世界,这时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视觉环境,这不仅仅仅单纯是为幼儿锻炼眼睛潜质,更重要是在视觉敏感期阶段幼儿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发展都有务必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食物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孩子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方式就会悄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制止原因。

  2--4岁:这阶段幼儿到了上幼儿园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很多时候,我所在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小亮片”这些现象,最初我是采取制止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而不没有深刻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在自我意识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方面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同时,要给他们足够权利自己决定。而幼儿对细小事物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认识务必是从微观开始,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制止到此刻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状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

  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方法引导幼儿发展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环节。不仅仅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个性现象,原先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人际交往关联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幼儿和人际关联很差幼儿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因素,表现友好、用心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孩子就成了受排斥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方法正确解决幼儿之间出现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儿童,比如4--5岁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问题等,5--6岁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教育是不够,家长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潜质,而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必经过程。老师耐心教导,家长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15

  本书对抱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作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论述;一同对抱负的校园、教师、校长、学生及爸爸妈妈也作了形象地勾勒。伴随着书中描绘的教育理念,我似乎翱翔在一个簇新的国际。“抱负的智育应重视调和调和,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开展,着力于‘合格加专长’的特性养成。”我十分附和这一点,抱负的智育不能狭窄了解为成果好就行了。它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它不可是单纯的教授常识,还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仰的刻画、审美情感的熏陶、刚强意志的培育、实践才能的练习等。试想,假如我们培育出来的学生仅仅成果好,其他方面都不可,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现在的孩子已俨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已习气了承受爸爸妈妈体贴入微的关怀照料,不明白得报答和感恩,短少着手才能和受挫才能,在与他人共处时处处表现出的锱铢必较和以自我为中心……关于这些状况,怎么改动,怎么在有限的教育空间有用施行学生的全面开展,值得我们考虑。

  书中还说到的新教育试验六大举动:营建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漫笔、倾听窗外声响、娴熟运用双语、创立数码校园、构筑抱负讲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营建书香校园,很多阅览书本。读书是一种美好,一种趣味,更是一种享用,这也正好和我校所发起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很多的阅览的确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进步师生们的人文素质。读完此书,我一会儿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便是应该从记载自己教育现象,记载自己的感触,记载自己的考虑开端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便是一条十分美丽的项圈。”而勤奋好学。是啊,我们平常不是一向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假如我能从教育漫笔,教育日记开端,那不是最实在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尽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重视学生心灵开端,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育,和学生一同生长!

  教育悲惨剧的发生往往缘于用一个规范去要求一切的学生,而只需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施行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进步,这才真实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因而,我以为,改变“后进学生”的关键是协助他们垫付其学习的决心,使他们和优异生相同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气、智商、学习成果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主意、思想的独立的个别。所以,我们所从事的作业是那样的异乎寻常和赋有新鲜感。

  当然,加强德育还有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思健康教育。以前,我们常常把学生的道德问题和心思问题相提并论。两者固然有亲近的联系,可是究竟仍是不相同的。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过错往往被看作是德性问题,实践却是心思问题,如学生拿他人的东西,就一向被看作是道德问题,可是据研讨,许多都是一种心思障碍问题,因为许多学生底子不短少这些东西,可是他经过拿他人的东西而取得一种满足感。假如把这些因为心思问题而犯的过错曝光于公开场合之下,作为道德损坏而进行处理,则会大大伤害学生自负心和品格的正常开展。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心思和行为等视点正确剖析学生发生问题的原因。

  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普遍地对学生进行心思教育。经过学生心思健康教育,协助学生垫付心思健康认识,优化心思品质,增强心思调适才能和社会生活的适应才能,防备和缓解心思问题。协助他们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品格开展和心情调理等方面的困惑。经过心思健康教育,进步校园德育作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健全校园德育作业的管理体系。

  作为教师,不能以一个成果的规范来看待学生,相反,我们要淡化成果,这淡化成果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要寻求好的成果。关于优异生,我们要重视培育他们谨慎仔细的治学情绪,培育他们博学多才的良好习气,培育他们长于协作、不断超越自我的精力,让他们在寻求真善美中充沛享用学习的高兴,体会成功的高兴,而不是拘泥于分数。即便有些时分他们的考试分数不是太抱负,我们也不用太介意,只需他们知道自己尽力的方向,坚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以为现已很够了。

  而关于“后进学生”,我们更要淡化“分数”对他们心灵的糟蹋,我们要气放宽对他们学习的规范,真实做到对症下药、分层对待,我们要重视培育他们对自己不妄自菲薄的自决心,培育他们端端正正的学习情绪;培育他们有不明白的内容能主动问教师同学,争夺了解;培育他们勇于正视教师、自负、自傲的完美品格;培育他们融入团体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培育他们为寻求抱负而不懈尽力的精力与意志……

  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期望。《新教育之梦》——这是一切教师和学生一同的梦。我乐意做一把沼泽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同生长。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14篇02-03

幼儿园老师的读书心得04-03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体会02-13

关于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03-20

幼儿老师读书心得体会04-25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心得02-19

幼儿教师的读书心得11-24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08-25

幼儿大班教师读书心得09-29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