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有感(集锦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诗经》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诗经》有感1
当一阵风有着跨越千年维度的力量,吹拂到我身边,当有一句话无比的质朴,却有是在歌颂爱情的伟大,当有一部书带给我感动,哲思和感慨,那么这部书一定是《诗经》无疑了。
詩经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多少专家学者苦读诗经,将其中的每字每句都恨不得掰开了揉碎了碾烂了的去细细品味,字斟句酌之下流露出的是他们对于先秦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当时百姓生活的不懈研究,而仅作为一个普通的文科学生,我醉心于诗经的原因很简单又很纯粹,那就是因为美。
没有人可以否认诗经很美,可如果说将诗经必须成一位描眉画眼的大家闺秀反倒是不合适了,诗经的.美并非是精雕细琢刻意设计而成的美,它是一种粗糙的不羁和炽热的真挚相互交织融合,字句的排列组合与重复好似是不经意,可是就是这样的字句却美的让人心驰神往,就好像一位眉眼极其耐看的姑娘,说对诗经百读不厌真的也不过分了。
以前虽然十分倾心于诗经,可是阅读却是寥寥草草的阅读,更多的是不知从哪里看到一两句说到心坎儿里的诗句,便去找了原诗来读,咂咂嘴品味来品味去就是觉得自己最初看到的两句最有味道,别的诗句只是普通叙事,于是就这样虽然不解其意,但是在作文中时常拿出那两句炫耀,实在是牛嚼牡丹,失了原本该有的味道了。
比如说邶风中击鼓一篇,我只是被那一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惊艳,只以为这是天底下最真实,最郑重的承诺,只羡慕诗句当中的男子与女子可以‘死生契阔’,甚至还肤浅的认为,如果有人对我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这必然会成为他的加分项。可是我忽略了整个背景下男子对战争痛苦的责任,女子对爱人热切的思念,忽略了两人被迫生离,一个不慎就会死别的无奈与绝望。再往深了一琢磨,那与之死生契阔的何止一个姑娘,分明是一个国一个家,乱世纷飞战火,我心中一腔孤勇,却没有向前冲的方向,我心中一腔想要护家国于怀中的柔情,却生生被战火烧的焚身碎骨,既然我今生不能与家国同相守,那么我便与你立下誓言,我必与你相守,若你有十年的时间,我便与你相守十年,若你只剩下最后一天,一天过后我也绝不苟活。
读《诗经》有感2
第一次接触到《七月》,还是在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中央卫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正在热播,本着陶冶情操和积累素材的心态,我追了好久这个节目。武亦姝的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着实惊艳到我。惭愧的是那时候的我没有读过《七月》的完整版,只是觉得这些句子简单,但又具有美的冲击性。
诗歌的浸染,更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似那些揠苗助长,急功进利的应试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播更需要积累的力量。而就像一举夺冠的武亦姝一样,因为喜爱而自然而然地去记忆体会,总有一天,会厚积薄发。类似的人还有现在爆红的易烊千玺,一字开头的年龄却已写有一手好书法,作品被挂在丹麦大使馆里,而除了参加读书类的节目,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时天刻不积累着传统文化、典故史记、诗文,信手扑来。
他们这些人都不是因为利益所追而被动传播,而是早已在一言一行中浸透着文化气息,是正如马尔克斯所说“诗歌只与诗人的想法有关的是反诗歌的。”在适当时刻灵活运用诗歌,把自己的思想加进去时时积累,让诗歌变活,让文化传播,时时充满生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七月》部分文字的直观感受。
后来再接触到《七月》,细细品读了它的全文,才知道少不更事时只觉得美的句子,背后尽是哀凉。“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这才是诗句的意思,是劳动者凄苦艰辛的'岁月里的日常农作生活,直观真实。朱熹曾在《诗集传》中说,“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我深以为然,衣之始,食之始,是贫苦百姓一日一生,三餐四季最平凡却又日复一日的生活。
《诗经》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可以成诗,无论是美丽,快乐,平凡,清苦甚至是不幸,都是诗歌最原始纯粹的素材。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也许衣衫褴褛,温饱也成问题,但有诗的日子里,精神世界的丰富也是将人拉出"人间地狱"的一双有力量的手。美可以有很多种,世界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一定程度上,人生本来就是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创作的源泉才能不死。阳光普照下的生活明净温暖,纤毫毕现,但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生命力也会破土而出。时光枕水里,生命灿烂如诗。
读《诗经》有感3
在我读来,《诗经》里更多的是对于自我思想的表达,更注重本体的情感抒发,包含着一种小家情怀,它让我随着它的诉说感受到了与它同样的情感,也让我更愿意去表达,去感受。
都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而《诗经》中最多的便是情诗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对温柔贤淑的美人的思念,“岂不尔思,畏子不奔”是女子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士与女,殷其盈兮”是爱恋时成双成对的美好,“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是待嫁女子的焦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新娘的笑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是婚后琴瑟和鸣的和谐景象,“百岁之后,归于其室”是妻子对死去丈夫的悼念。至此,你会发现,这些诗歌多是女性为主角,而我刚刚陈列出来的,是我拼凑出的一个古代女性最美好的一生了,那些离别愁绪,求而不得的'坏情绪便没有包含在里面。在古代,女子在家中,操持着那温馨的小家,她们的情怀,也就是小家情怀了,所以《诗经》里情诗占了大半,情诗又大多出自于女子,也就不难理解了。
众多情诗中,让我最敬佩不已的,是身处于现如今开放时代的我所没有的,那些女子的直接与坦荡。不只是对于爱情的直接追求,以及内心想法的对外倾诉,还有对于婚姻自由的据理力争。《行露》中铿锵有力的“虽速我讼,亦女不从”当真震撼到了我,虽处弱势,也毫不懦弱,不但不懦弱,简直就是一位自尊自强坚贞不屈的烈女!而现在,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了,却也无形地多了些羁绊,想得太多,能做敢做的太少。我有时候会自责自己没有那种无畏的劲头,却也会想着其实平平淡淡的也很好,或许我会找到那个平衡点吧。
最让我觉得能与当今时代接轨的,是有关大龄青年相亲的一首诗——《摽有梅》。初读时,我有些惊喜,古代也有大龄剩女,也有相亲?而且在很直白地“求我庶士”,一派欢乐场景。但第二遍读来,我注意到了那纷纷坠落的梅子,让我联想到了《氓》里桑的变化,有些伤感了,想到那些大龄女子,看到此情此景,大概会敏感一些吧,时光无情,梅子落了一筐,依然只是孤身一人,在渴望着爱情。从古至今,好像什么都没有变,仍然有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感。
当然,《诗经》里不止这些,还有遭诬陷的臣子,开明的君主,短暂生命的蜉蝣,思归的戍士……但最让我有代入感的,便是这些了,在此分享给大家。
读《诗经》有感4
如初————读《诗经》有感
悠扬而婉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因为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此心境安宁,与尘世的浮华分离,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入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洁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好,无谓世事的变迁,它依旧与《诗经》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简单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明亮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洁美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犹如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挺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我们的传统文化由先人传承,历经曲折,却依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慢慢传承、几经沉淀。而以现代来讲,传统文化是璀璨的,但传承是艰难的,因为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在这繁华而喧嚣的城市中,浮华早已改变人们,于是,人们的内心的浮躁毁了一切。所以,传承传统文化便越来越艰难,心中的平静越来越难求,但读《诗经》便可抚平人们内心的浮躁,因为《诗经》是最初始的。它没有任何的华丽的装饰,可它依旧是璀璨而华美的,依旧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因为这就是它的本质,最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本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来讲,初心是最为可贵的,亦是最难得的,若初心不忘,传统文化便不会中断。
《诗经》这一本书中,也许有着我们从未见过的字,有着难懂的意思和深远的意味,但也许就是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静心读诗,你会有更深入的体会,会有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这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一笔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四字成诗,四字成言,言尽一切,悠扬深远,唯愿这一切美好如初。
读《诗经》有感5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
《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诗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边守关,边关的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性命没有保障、生活条件差这些都是其次,更为难过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边关没人慰问、没人关心、没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终于可以回家时,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轻,心情是沉重的,开头的几句试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广大将士戍边的辛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都出自《鹿鸣》。《鹿鸣》是一首燕飨诗,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宾或君主表达自己的热情和谢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诗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诗经》中还有其他主题,在此就比一一举例列举。《诗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把,《诗经》中更多的诗歌以各种形式编入教材,让学生们从小学习,让他们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深度。
读《诗经》有感6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说起《诗经·邶风·击鼓》,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听过。但是说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以说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此,便能够显而易见地感受到这句词作的巨大魅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完全不了解这句词前后的语句和背后的故事,都能感受到那种爱情的美好。两个人,相知相守、一起老去,这样平平淡淡的感情,却正是我一直以来向往的。而顺着这句话,搜索到了全诗,再仔细了解和品读这首作品,又让我有了更多的感触。全诗的内容主要是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落空。作品中的主人公因为战争远走他乡,久久不得归家,他的怨恨、愤懑、孤独和茫然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而在这样的情绪之中,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以及无法兑现诺言的自责和遗憾也就显得更加深刻。这样一个战争的`背景,与其中所描绘的爱情互相成就。在残酷的战争中,这样真挚的爱情显得更加的可贵与刻骨铭心;而这样的感情,更加深刻地表达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也更能够打动读者的心,引发共鸣与共情。那种遗憾令人感慨唏嘘,也引发了我们自己的思考。既然我们现在有机会,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身边人呢?这篇作品,有大的格局,也有细腻的情感,能传诵千古,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读《诗经》有感7
在寒假,我读了《国学·诗经》这本书,使我深受感触。再次翻开,“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几个字引入我的眼帘。其中,就数第四单元——家国篇给我的感触最深,不仅歌颂了劳动人民炽热的家国情怀、人间真情,还写出了远在他乡之人的思乡之情。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这句话的意思是:燕子燕子飞呀飞,忽上忽下叫声悲。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南边。遥望不见姑娘影,心里悲伤柔肠断。写出了兄长对妹妹的不舍得,由此也看出了家人的重要。我闭上眼睛,回想着书中的内容,可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家。我的家,可是一个温暖而又和谐的大家庭。爸爸善良、厚道也从未对我发脾气,每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时,爸爸会耐心的给我讲题,不厌其烦的说着,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听会了为止。妈妈更是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为我做可口的饭菜……当我在外面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时,父母亲会为我排忧解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懂得了成长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可即使是再和谐的家庭,也不可能没有争吵,就在寒假的一天,我不想写寒假作业,正在玩电脑,妈妈就开口说:“别玩了,快去写作业吧!”我不甘心的把嘴一撇,极不情愿地答道:“知道了”嘴上这么说,眼睛和身体从未离开过电脑,10多分钟过去了,妈妈看我还没有停止玩电脑,便生气地喊道:“快去写作业!不许玩电脑!”我只好慢悠悠的'转身,妈妈看我动作慢,就一下拔掉了电脑插头。我当时也不情愿,看到这就更生气了,便把头一扭,气冲冲的去了卧室,把门用力的关上,门被弄得叮当响,我写完作业后无事可做,翻开了寒假读物《国学·诗经》看到了家国篇中远在他乡之人的思想情怀,不由得感到愧疚,我现在和父母在一起,他们对我这麽好,我却还不知足,还与他们发脾气,我真不该呀!要是我长时间不见父母的话,还会这么对他们吗?想到这儿,我便跑过去对妈妈说了声:“妈妈,对不起!”妈妈笑着说:“没什么事,我也有不对,不该鲁莽。”我们都一起笑了起来,妈妈的笑容是那么美丽,温和,里面包含着对我的赞扬,笑声久久回荡着,回荡着……
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长而精彩的人生插曲。它承受着我们的一切。当我们内心受到创伤,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必伤心,因为家成了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知己。家,是属于我的,唯一的避风港!
读《诗经》有感8
甜蜜的爱情终将被残酷的现实摧残掉;当初的海誓山盟也终将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代替;那时的忠厚老实的氓只是一个假象罢了,唯一留下的是女子无尽的悲哀。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道出了女子完全沉沦于爱情的甜蜜之中的疯狂。心中早已忘记“现实是残酷的”这句话。她深爱着氓,不顾家人极力的反对要嫁给他,但多年以后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衬托出女子总如枯黄的桑叶一般,容颜已逝,人老珠黄,这才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貌美,而氓的“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让女子无力也心再维持那个充满悲哀与无奈的家,女子只好淇水汤汤,溅车惟裳来结束这段并不幸福的婚姻。但回家后却受到哥哥的嘲笑,辛酸的泪水只能自己悄悄逝去,无奈啊,无奈啊,旧情既然不在,倒不如天各一方!
氓最开始的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到最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极大转变,无疑是一些男子的具型特征,他对自己妻子的消极,移情别恋是遭社会谴责的,可当时的社会,却不以然,一切都归咎于女子的过错,而氓的做法在当时是很正常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封建主义所的认可的。
然而悲剧发生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是女子对爱情的疯狂,让自己迷失了对事情的准确判断的尺度,盲目的追求爱情是不可取的,因为爱情所带来的只是一时的激情与快乐罢了,而真正幸福美满的家生活因彼此关心和彼此的相互理解。尊重来支撑个大的女性朋友,让我们炼就一双智慧的眼睛,学会理性对待生活,让自己不再受到伤害,让悲剧不在重演。
读《诗经》有感9
如果思念有颜色的话,那么一定是青色的。
《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它犹如思念,来自于亲情、友情、爱情,却又远胜于它们,不为它们所束缚。亲情、友情、爱情会因时间、距离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慢慢淡忘,而唯有思念可以跨越千山万水,横亘千年、万年,历久弥新。
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让思念的颜色绽放的美轮美奂,它犹如一株清纯的带着露珠的茉莉花,在这淳朴而清丽的花香中悄然盛开。青青的是你的衣领啊,悠悠的是我的心境。闭上眼睛,那一抹青色就在脑海中冉冉升起,弥漫开来。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带啊,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随着这片青色越来越浓,心中的思念也越来越浓烈。
睹物思人也好,爱屋及乌也罢,只要是与它相关的东西,都会这这份思念之中,幻化成如梦如幻的.青色。不为别的,只因我思念的人啊,他身着青衫。
于是,青色的思念,在幽幽的等待中慢慢地浸入身体,渗透入灵魂深处,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信,难道是要与我断了音信吗?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思念,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我因受阻,无法前去与你相会,你怎么就不能主动一些呢?这还需要我用语言来告诉你吗?难道你不像我现在思念着你这样想念着我吗?
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悠悠深闺中的寂寞之人,从《牡丹亭》到《西厢记》,从《桃花扇》到《长生殿》,哪个女子不是在悠悠等待,款款思念中度过一生的?这里的主人公也不例外。
思念心中的人儿啊,却久久不能相见,唯有登高远眺,希望能远远地看上心中人儿一眼,哪怕是能够看到心中的那抹青色,不也是一种慰藉吗?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我”登山了这高高的城楼,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期待着与你相见。 一天见不着你的面呵, 感觉好像已有三月的时间那么长啊。
我望啊,望啊,望眼欲穿,可是我思念的人儿,你在哪里?我望啊,望啊,望眼欲穿,可是我期待的那抹青色,何时才能出现?
大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曾言“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对你一往情深的情到底有多深呢,就像那夕阳映照在深不见底的山里,就像深秋里那连绵不断的雨,怎么能测量,怎么能道出呢?
所以,唯有在内心深处款款思念着你,思念着那抹与你有关的青色罢了。让这份思念,这抹青色,跨越万水千山,跨越天长地久,来到身边,陪伴着你,陪伴着我,慰藉着深深闺阁中寂寞的你我罢了。而那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终在你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抹青色终将在你我心中慢慢地幻化成思念的颜色。
读《诗经》有感10
岁月无情,在指尖流转,弹指间,已逝去三千年,染皱了眼角。留下三百歌谣“风雅颂”。
没有太过耀眼的经验,亦没有太过华丽的词阙。有的,只是淡淡的回味,而后是沉默。他们不是谁,你只需记得,他们共同的名字——《诗经》。诗有三百,我取几曲悠扬,将他们唱给你听。
独倚高楼,看闲庭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冬已去,春到来。那红装素裹,争芳斗艳的一抹桃红,是叫“桃夭”吗;那阡陌幽静,扶桑花开的一瞬,是叫“子衿”吧;那喧嚣喜悦的激昂的盛歌,“鼓瑟”邪!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你看,她是今日的新娘,凤冠霞帔,珍珠步摇。十里红妆,埋葬了谁。纤纤十指如蛾黄,皑皑肌肤似凝脂。她坐在车撵上,伴着阵阵唢呐,嫁给自己的如意郎君。千千的梨涡,轻轻荡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她站在城墙边,等一个允诺。可惜,归来无望。可恨多情自古伤离别,入骨相思君不知。但“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愿能将青丝缠,白首不相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夏夜宴,绿酒一杯歌一遍。上有倾国倾城之舞袖,下有美酒佳肴之山珍。月皎洁,洒银霜。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欢聚。“将进酒,杯莫停!”莫停……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国破家亡,何处诉凄凉?总是,孤独断人肠!写下“黍离”,唱尽无限的`惆怅。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修身养性,好让谦谦公子温如玉,少年足风流。
千古绝唱,唱进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彼岸花开,花开花落一千年,最终落得香消玉殒。她留下的,只是刹那的芳华吗?
是否时光消逝地太快,只是世人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换来如今的勾心斗角?还是“真”字难画,世人不愿用一丝气力来雕刻它?
持一颗清净的心,去品味《诗经》,你会找到生命的真谛,会看到来自灵魂深处的那份本心,还未真正散去,还保留着,哪一点纯真。
莫要说“斯人独憔悴”,优雅的歌谣,讲述着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既是跨越千年,真情却未消散,那是红尘中凡人的憧憬。
《诗经》,如朗朗乾坤中流光溢彩的繁星,容万光而不染;如滚滚海浪东逝水,纳百川却不掀一抹狂澜;如无垠的大地,载万物却屹立不倒。
水击三千,扶摇直上九万里!一同携手前进,去探索藏在《诗经》里的奥秘与永恒罢。
吟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歌罢,人散。
读《诗经》有感11
《诗经》情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过去数千年,但依然能在我们耳边回响。如果说有一本书能够读一辈子,那么我认为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收集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有对爱情的期望,有对劳动的赞美,有征夫对故土的怀念,还有受欺压者的愤慨。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室的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多为贵族所做,为了祈祷丰年,歌颂祖德。颂,就是宗法制的最好体现,都为宗庙祭祀的歌曲。
正如我们课堂上所学,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就是指铺陈,我们从小听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用了这种手法,直接表现自己的情感;比就是打比方,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将卫国女子的风情写了出来;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后吟所咏之物,“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用蔓草和露珠将对爱情的浪漫和自由显现出来,对诗歌渲染气氛,创造与众不同的意境有很大作用。
爱情,是《诗经》一个很优美的主题,千年之前的情侣追求着自己爱情的自由,浪漫。如果说有一种情感能一直延续下去——那就应该是爱情的纯洁和美好。如《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描写男女相互赠礼来表达对对方的爱,用“琼琚”“琼瑶”“琼玖”来强化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一再表白。
亲情,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从未中断,《常棣》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讲兄弟之间比作常棣花,花托花蒂相互衬托,常棣花显得更加的光灿鲜艳,兄弟之间也更加亲密。诗中诗人不断用注意兄弟之情去撞击世人的灵魂,使人引起共鸣。
服役,每个征夫心里都会有思乡思佳人的想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漫漫征途,佳人等待已久;思乡之心,雨雪纷纷飘过。纵然路途遥远,思乡之情,相思之苦,并没有淡去,心依然向着一个不变的目标——故乡。
恬淡,生活的追求,秦人用“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园生活,与自己心爱的人一道归家,一道劳作,路上欣赏一片片的桑林,阵阵轻笑声传便树林,透人心脾。生活的舒适,环境的优美,人生的自由,这不就是我们现代人不断追求的理想生活么?先人已然为我们描写了一幅如仙境一般的世外桃源。
人生,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有人感叹时间短促,人生短暂,“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我们能感到诗人对人生短暂而无所归宿的失落。蜉蝣,朝生暮死,诗人用这种小昆虫写出人生的脆弱和消亡前的美丽以及即将离开时的困惑,使人所感昙花一现,浮生若梦的感觉格外强烈。
诗经,我国文化的瑰宝,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诗经,不仅仅是对对文化的继承,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涵养的一种成长,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读《诗经》有感12
近日,偶得空闲时光,遂拿起案头上尘封已久的《诗经》。翻阅那熟悉的诗篇,已被岁月磨掉棱角的'情感再次泛起阵阵的涟漪。《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可见而不可求之实物的篇章,尤以《关雎》、《汉广》和《蒹葭》最出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同为情感描写,却各有特色。《关雎》热烈直白,《汉广》情感真挚、淳朴动人,《蒹葭》则飘渺迷离。
读《诗经》有感1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古装电视剧里常有的场面:一群小孩子在学校里摇头晃脑地跟着夫子读着书。我经常指着电视问:“妈妈,他们为什么总在读这一句?”妈妈回答:“这是古代所有小孩读的第一本书——《诗经》”。到了暑假,妈妈给我买来一本厚厚的《诗经》,说要和我一起读。
一开始,我跟着妈妈读《诗经》,只觉得读起来非常别扭,很不通顺,勉强跟妈妈读了几遍之后,觉得好难啊!一点点兴趣都没有了。到后来,等我完全明白这些诗歌的意思之后,就觉得它们是那么的优美,文字虽然简洁精炼,却能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当我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时,我仿佛看到一朵朵美丽的桃花灿烂地盛开着。当我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我仿佛看到了河边的芦苇青苍一片,深秋的露水变成了白霜。每一首诗歌都精美绝伦。
后来,我能自己读《诗经》了,慢慢地,我能理解这些诗歌的意思了,慢慢地,也知道了什么是“风、雅、颂”,什么是“赋、比、兴”。《诗经》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从诗歌中,我了解到了古代人们关于爱情、劳动、战争等等故事,如《关雎》描写了一个男子追求一个摘荇菜的少女,《桃夭》描写了一个女子出嫁时的情景,《无衣》描写了战士准备出征的`场景。每一首诗歌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现在,我能背诵《诗经》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读起来非常有意思。我渐渐理解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如《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通过描述相互赠送礼物表达尊重友情;《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通过描写妇女采车前草的场景,表达了人们热爱劳动。我终于知道《诗经》为什么能流传那么久,是因为它教会了人们很多很多的道理,宣扬了真善美的情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又坐在窗前吟诵着《关雎》,仿佛也回到了古代的学堂,摇头晃脑地听夫子讲授《诗经》!
读《诗经》有感14
《国学经典诵读》是令我受益匪浅,让我今生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厚。就像是用这本书,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一样。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孝”。
以前,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就像《不听话的小山羊》中的小山羊,每次妈妈和蔼的跟我说话,可是我却以不耐烦的态度回绝她。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房间里静静的写作业,妈妈推开我的房门,端水来给我喝。妈妈对我说:“月月,喝点水吧,休息一下,一会儿再写。”我不耐烦的对妈妈说:“不行,我还没写完作业呢!等一会儿再喝,你先出去!”妈妈一边不知所措一边离开了。妈妈走了,我还在埋怨她:“真是的,不知道我要写作业吗?”说完,指了指门外的妈妈,继续埋头学习。突然,我有点饿了,我大声的对奶奶说:“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做饭!”奶奶没有动静,我再一次重复了我说的话,连叫了3 次“妈妈”,可依旧没有动静,我不得不离开板凳,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还是在看电视,还是不理我,过了一会儿,妈妈终于在我说大约100 遍“妈妈”的时候,招架不住,说了一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说完,妈妈给我做饭的了。顿时,我恍然大悟。
这件事告诉我要怎么尽孝,这件事我觉得我做的一点都不好,通过这本书《国学经典诵读》里的“孝经”,我懂得了孝是怎样写的。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孝经译注孔子说 ∶ “ 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 ∶ “ 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
孔子说∶“ 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
读《诗经》有感15
《周南》一共11篇,分别为《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读过之后感觉古人留下来的经典之作没有文人装腔作势的庸俗,没有政治的教化之声,彰显的是浓浓的远古自然气息、朴素的本真。流露的是克制之后的情感,谨慎有序的行为。
就这11篇诗歌逻辑顺序而言第一篇《关雎》写的是青年男女的爱情。第二篇《葛覃》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心情。第三篇《卷耳》是抒发新婚夫妻短暂分别之情。第四篇《樛木》则是描写新婚燕尔夫妻的幸福生活。第五篇《螽斯》是祝福婚后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第六篇《桃夭》是对婚后美丽贤惠、善于持家的妻子的赞美。《兔罝》作为第七篇,歌颂的是丈夫外出为国立功的纠纠武夫形象。第八篇《芣苢》则歌咏妻子在家勤快劳作的情形。第九篇《汉广》写有夫之妇不可逾越的人伦鸿沟。第十篇《汝坟》描写的是夫妻久别重逢后的心情。最后一篇《麟之趾》则以咏叹调的方式歌颂合乎礼乐的爱情才是生生不息的根基。
对我而言,内容印象最深的是《桃夭》和《汉广》。《桃夭》和《汉广》,前者表达新嫁娘的种种喜庆愿景,用词精确、画面喜人,音韵上即使现代汉语读也是很有味道。写出了自然美让人心怡,家庭美让人心欢,音律美让人心静,诗人如聆听天籁,舒泰无比。就是在这种心怡、心欢、心静中让心境情感在克制中谨慎着自己的行为。后者每章后两句,表达男子对游女求而不得又眼看她出嫁的怅惘之情,极尽温柔敦厚意味。一唱三叹,浑然天成,光明的心境在歌咏行为中得到自然有度的克制。
形式印象最深的是《麟之趾》和《芣苢》。前者出现了三句为一章的格式,前两句先兴发后叙事,后一句抒情感慨,简洁有力,它是“周南”里唯一一首只九句的诗歌;后者虽然仍然是“周南”惯有的四句一章,一共三章,但变动的词却只出现在偶字句中,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字,它是“周南”里语词变动幅度最小的。而《麟之趾》赞美贵族,追求吉祥平安、生活美好的的愿望也是在谨慎中表达着先民们有序的行为;《芣苢》则在采摘车前子的喜悦中让我们的.心境转入金玲作响,明镜、舒展、清灵。《卷耳》夫归又恐再去的忧思,《螽斯》一语双关争取生存的意志,《兔罝》狩猎欣喜自豪心理背后的离乡悲哀,又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的摸索到一丝丝谨慎的悲凉情感。
关于情感印象,《樛木》婚礼祝福的情真意切,《葛覃》归女的激动雀跃,而《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是我国爱情诗之祖。从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以及求而得之的喜悦。题材喜闻乐见,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关雎鸟用情专一,不离不弃,生死相伴。正隐喻着君子对数你的一见钟情、朝思暮想、寤寐思服、备受煎熬的感受,矜持羞怯的心理描绘,流露着朴素而健康,纯洁而珍贵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流传之今确实是自然和谐,朴素天然。
“周南”乃“周礼”的隐喻。这一组诗的安排,起于自然风情,止于人伦仁德,礼乐贯穿其中,作为调节。整组诗歌出于自然之情,贯穿中庸之美、富有人道情怀,又不失音韵美、节律美。让我们如聆听天籁,温润不腻。
【读《诗经》有感】相关文章:
读《诗经》有感05-20
读《诗经》有感03-23
读《诗经》有感(精选)05-21
[精选]读《诗经》有感07-05
读《诗经》有感(必备)10-21
【精】读《诗经》有感03-19
(优秀)读《诗经》有感05-20
读《诗经》有感[精]07-06
【荐】读《诗经》有感07-06
(实用)读《诗经》有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