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经部>诗经>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09:59:35 诗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荐]《诗经》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诗经》读后感

  翻开《诗经》,我徜徉在舒展的文字间,其意变幻万千,其象瑰奇烂漫。这份纯真天然,想必再过千年也是这样吧。

  《诗经》是流传数千年的经典。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诗经》折射出的天然质朴的风格,与当时百家争鸣的思想潮流相联系,是中国文学寻根溯源之本。对文化多元的当代社会,《诗经》中的不少篇章有着借古鉴今的意义。

  关于《诗经》的来源,主流说法是这样:为让统治阶级感知民间疾苦,当时的周王朝设立了专门的采诗官。每年春天,他们摇着木舌铜铃深入民间,把那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整理成集,然后谱曲,唱给周天子听,以此作为施政参考。这些佚名的民间作品大多数就是《诗经》中成就最高的十五国风。

  十五国风各有风致,各有忧喜,情发于声,至真至纯。比如,有男子望着河洲之上的水鸟低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也有勤劳的妇女采集芣苢,群歌互答:“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也有男子望着旧时绿衣思念亡妻,而民风开放的郑国溱水边则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男女正互赠芍药以结信约呢。

  文学来源于生活,真挚的文字能跨越千年与读者共鸣。一切景语皆情语,《诗经》长于即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联想自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另一方面,《诗经》的很多篇章也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从生活中的某些小事入手,就事发声、就事论事,这也是对《诗经》即物起兴、借景抒情最生动的诠释。

  作为一名读者,我爱《诗经》字里行间流露的纯洁、诚挚的感情。读《诗经》,仿佛可以跨越千年,感知人性中亘古不变的喜怒哀乐。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