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历史演义>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4-05-21 11:43:06 三国演义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众所周知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演义是我最喜爱的图书之一,被列为四大名著。其中《千里走单骑》是我的最爱。

  故事《千里走单骑》主要讲了曹操爱慕人才,一心想要收服关羽,对他十分厚待。但是关羽不忘刘备,在得知他的行踪后,立即挂印封金,离开曹营,前往投奔。曹操知道留不住他,便赠给棉袍、路费,亲自送行。关羽经过五处关隘,斩了六员拦路的曹将。在古城会了张飞,终于与刘备相遇。

  这个故事中关羽为了与兄弟相遇,舍弃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这让我看到了关羽的`忠诚、勇敢、侠义的精神,我很受感动,深深觉得关羽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一位大英雄。

  但是在当今社会里,许多人都为了金钱,名利不择手段:诈骗自己的朋友、父母、同学....... 比如一些小店铺为了使卖的食品更诱人,赚更多的钱,便往里面加入添加剂,色素,让食品变得更香,但因此却让吃这个食品的顾客的身体变得差,他们却全然不顾,这些人完全辜负了顾客对他们的信任!很少会有人像关羽一样,这一点让我大失所望,我希望社会里会出现更多正直,诚信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2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就在这个暑假,我一边听着评书,一边读起了这一本名扬海外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国时期魏蜀吴相争天下的故事。看完这本小说,我的思绪飞到了遥远的三国时代……

  假如我是你,我一定学你的“义”。虽然你被称为“世之枭雄”还称了帝,但你始终不忘——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因为关张二人死在了东吴手中,所以你发出倾国之兵,只想为兄弟报仇而征战。你紧守结义时的“不求同年同日死,但求同年同日死”的`承诺。

  假如我是你,我一定学你的“牢记百姓”。当年你渡江时,众多百姓无人可依,边作战边带着百姓,一定会影响行军速度,当你的将士们劝你放下那些百姓时,你并没有置他们于不顾,而是带着百姓们一起渡江一起患难,因此你在三国时期的百姓的心中一直有着一席之地。

  假如我是你,我也一定学你的“德厚仁慈”。当众人劝你接下荆州主位之时,你不愿天下人说你对皇兄刘表不义,三让荆州而不受。在曹操攻下荆州之后,你才在孔明的帮助下重夺荆州。人常说:天时地利人和。你治国之首永远是人和。

  你的“义”,你的“牢记百姓”,你的“德厚仁慈”,也许就是你身边藏龙卧虎的原因吧!无论是“五虎战将”的鼎力相助,还是卧龙凤雏的倾囊相助,都源于他们对你的肝胆之心的认可。

  但你也有糊涂之时。假如我是你,我绝对不会扎营在林中山涧,以致于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最后败在白帝城中。假如我是你,我也绝对不会临终托孤,绑住孔明手脚,将天下交于阿斗之手,最终灭国。假如我是你,我绝对不会因为意气用事,不顾身体状况,不重整元气再发江东为关张报仇。假如我是你,我更不会在成为一代枭雄后,因自身问题断气身亡,终于63岁。

  在《三国演义》中,你是世之枭雄。你胜在“义”,可你也败在“义”。合上书的那一刻,我为称赞,也为你惋惜……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经过清代人毛宗岗加工润色后更名为《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共一百二十回,70余万字,整个故事在东汉末年拉开帷幕,至西晋初结束。

  东汉末年,爆发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众多英雄竟相涌现。描写了在爆发黄巾起义到晋武帝太康元年灭吴统一全国这一时期的故事,通过桃园三结义,体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的义气。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每个人物,比如说刘备这个人物: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开头也引用了诗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此书非常吸引我,因为它不但形象地描绘了每一个人物,就连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表情都描写得很细腻,最重要的是,很多人物用词都准确,体现了优秀的中华礼仪文化。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体现了人民拥护明君、向往和平美好、反对动乱的愿望。作品显示出曹操的凶残、毒辣和狡诈的人物个性,与之相反,刘备爱民如子,以礼待人,受子民爱待。

  读了《三国演义》,我收获很多:做人做事要像诸葛亮那样机智,像刘备一样以礼待人,像孙权一样事先有计划,不能像曹操那样狡猾,毒辣。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今年暑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求才若渴的刘备,也不是粗中有细的张飞,也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而是有情有义,赤胆忠心的关云长。

  一提起关羽,毫无疑问,他是一位有情有义的`猛将,他可是以刘备为首的义兄弟的老二,因为在家乡杀死一个恶霸,逃到刘备这儿,便和刘备,张飞结为异姓兄弟,从此便为刘备肝脑涂地,只因他心中住着一个大大的“义”字。

  说起关羽的义,人们必定会想到“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俗语,想到他为了投奔刘备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关羽在被曹操俘获时,不论送他多少金钱和美女他都是默默接受,但是有一次曹操见关羽的马瘦骨嶙峋,便把吕布骑过的赤兔马送给关羽,关羽是连连道谢,曹操问为何?关羽说如果我知道了哥哥刘备的下落,便可以飞快地找到他。果然当他知道刘备在袁绍大营的时候,他立刻动身,路上遇到了各个关卡,他不顾一切的斩杀任何挡路的大将。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面若重枣长须飘飘,手拿青龙偃月大刀的,一位猛将不顾一切的厮杀,只因他心中有一个“义”字。

  关羽不仅对刘备忠义,其实他还是一位心中有情,知恩图报的人。就在曹操走投无路之时,遇到了关羽,关羽回想起之前曹操对自己的恩情,他不顾自己立下的军令状,斩杀操六元大将便放了曹兵过去。这样有情有义的人,怎能不值得我敬佩?

  古代有像关羽这样的忠义之士,现在也有这样的一批人,还记得2020年庚子新春新冠肺炎肆虐中华大地,医护人员们逆行而上,为国是为忠,为同胞是为义,在遇到危难的时候,总会有一批忠义之士,在保护着我们这个民族。其实生活中也有忠义的身影,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不小心扭伤了脚,一个六年级的陌生的大哥哥,二话不说送我去医务室,导致耽误了听课,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义”吧!

  关羽这一英雄豪杰,让我终于明白了忠义二字该怎么写,我想,其实不管是哪个时代,都需有心存忠义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一样的时期读它,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着《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好处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我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我不犯错误,不就应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就应因为自我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就应为自我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必须存在着需要充实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我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就应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一样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6

  独爱《三国演义》此书,今来评——我眼中的三国是如何的。

  先来做个科普介绍。《三国演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了三个国家,三个统帅,在那个硝烟纵横的年代,展开的一场激烈的角逐,政治上的、军事上的、人形上的……配合了当时广袤的背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某个时期古代的雄伟壮丽山河打拼的伟图,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悠久历史,浓厚蕴含,耐人寻味;沧桑故事,沁人心扉,深触人心;孤雄群英,璀璨人物,令我落泪又痴醉……而其中的故事,自然是多不胜数的,每一个性格的刻画,都会引起不同的共鸣!

  百十智圣,独爱凤雏!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便可安天下。”让我们了解了妇孺皆知的诸葛亮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那个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让刘备有一个名正言顺得到西川的理由,不惜以命相博的庞统。

  自古以来,人们都习惯于以貌取人。相较于诸葛亮的年轻俊秀,长相砢碜的庞统,自然会被人所忽略。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被求贤若渴的刘备所发掘,从而实现了他的鸿鹄之志。与其说是庞统成全了刘备取西川的夙愿,倒不如说是刘备成就了庞统的满腔抱负!

  千百英雄,独恋枭雄!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欲杀贼,必先屈身事贼!”狂傲的话语,除了一代枭雄——曹操,有谁敢言?从孤身入虎穴刺杀董卓,到误杀吕伯奢一家之后的斩草除根,再到赤壁之战败后的积极乐观,更到最后因为多疑猜忌而杀杨修、忌荀彧、防司马懿……

  这一切的种种无疑都在向人们证明着那首《龟虽寿》里的豪情壮志,以及那种不甘平庸的不倒翁精神。

  哪怕屈身于贼,他大气,他忍让,他机智,他做事果断,他珍重人才……故而有了现代的枭雄之伟称。

  依稀记得煮酒论雄之情节,多么令人紧张又热血……

  袁术何?冢中枯骨。

  八骏可为?虚名无实。

  江东孙伯符?借父之名尔……

  万千凡人,独喜杨修!

  “一人一口酥”、“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两句话让我们记住了喜欢出风头的杨修。谋者,应大智若愚,不该自作聪明,更不能随意臆测主子的用意。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更何况,他伴随的还是那个生性本就多疑善妒的曹操呢!有此结局也是意料之中。他能看破曹操的用意,却看不透曹操那忌贤妒能的本性。如果他能懂得何时显才,何时用,估计他必当会成为继荀彧郭嘉之后的又一大谋臣……

  人物特色各类齐全,从平凡到不平凡,一路路走来,英雄与凡人都累了,但他们都创出自己的'辉煌——这是人物!

  在大千世界很东西会流失,会消失,可是一本书却将更多的东西留存了下来!他们有着自己的战绩,有着自己的骄傲,即时在黄泉重聚,即时躯体埋于黄土,那事迹依旧会随书被人永颂。

  这战绩有成功,更多的是在那背后的失败所铸就的成长……

  三国纷争战事起,汉末谁曾命诸侯。

  白手起家刺董卓,却被追杀无颜色。

  三换宿主不得顾,谁叹玄德是明主。

  唯后不得圣主心,只将才华葬落凤。

  多次不违直谏言,却被年轻负才华。

  谁想当年风发时,至今却是无善终。

  从人到事,从古到今,从观看影视剧到书中文言文,从说到写,一句经典的题词总是在我脑海盘旋,不停地徘徊,不停地在被吟诵着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便是震撼了无数人的——书魂!

  人物?事件?书魂?这些单纯随书,略失慕艳意,真正的想法其实还有这很多很多,待我一一做解。

  此书为经典,四大之一,个人认为不仅是内容、深度,更有一个有意思的原因,也正因为这个缘故,使我对于三国有了更大的兴趣,那就是——一个成功作者的成长史!

  刚开始“被斩于马下”“一刀,斩于马下”“战数回合,不敌”等彰显出了一个新秀对于战斗过程的不擅长,后一章章的进步,一章章把我代入,一章章令我刻骨铭心的震撼。

  刚开始的人设,印象最深的是燕人张飞,特逗特好玩儿特厉害。“哥哥心肠忒好”“叉叉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叉叉,和你并三百回合”……如此憨厚形象着实令人莞尔,虽真是却又隐隐不妥,直到后来,见他智擒刘岱,印象一大翻转!令我刮目相看,其大智若愚,其勇攀比吕布,其憨厚已于其表。这在我看来不单单是人物的成长,也是作者的把控能力的提高,很多时候故事的情节是需要沉淀和酝酿的,我想作者当初也是这般,与书为友,用尽经历挥洒笔墨,将自己所爱所感所经历的,一一以文字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出来。

  那么,合上书的你,对此书有了解了么?

三国演义读后感7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呀,书是人类最好的伴侣,人民常常称之为“知识的海洋”、“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一本好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思考。我就有这样一本好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战争为中心,描绘了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兴旺盛衰。其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刘关张的兄弟情深,吕布的威猛,孙权的豪迈,曹操的奸诈……这些人物的鲜活形象为这本小说添增了许多色彩。

  书中,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们的故事中,草船借箭一事最受大家欢迎,它主要讲了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以打仗需要为由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又惊又喜,还很疑惑,没想到诸葛亮却神神秘秘地让人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若干个名士兵模样的稻草人。第三天夜里,趁着江上雾大,诸葛亮带着船只向曹操的水寨划去,还命令人打鼓呐喊。曹操以为有埋伏,便令军士们射箭,草人上很快就插满了箭。周瑜带着士兵来到江边,知道了这些箭的来历,对诸葛亮的`才智自叹不如。

  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周瑜。我不由联想到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心态。我还记得有一次考试,平时和我成绩排名相近的同学,这一次的分数却远远超过了我。我心里十分难受,下意识地向他投去了几个白眼,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因为这种不足为人道的想法,我好几天没有理会他。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放下自己心中的小情绪,真心实意为他取得的成绩鼓掌。现在想起来,我后悔极了。我没有深入思索他成绩提升的原因,也没有思考自己近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更没有去想自己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只是一昧地停留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的嫉妒对自己毫无帮助,还伤害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其实嫉妒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受伤的是自己。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产生嫉妒心的时候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国演义读后感8

  暑假里,我有幸读到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的是:刘备本来是一位卖草鞋为生的人,因为听说幽州太守刘焉招兵,于是就去投奔刘焉。在路上与张飞、关羽相遇并结为兄弟,他们三人一起投奔刘焉去了。刘焉死了以后刘备也招了点人马,驻扎在了新野,开始自己的事业。他们又“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来当军师,帮助出谋划策。开始关羽和张飞不服诸葛亮,直到诸葛亮打了一场大胜仗,他俩才心服口服。之后,通过刘、关、张三人的努力,他们与曹操、孙权一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国号为蜀,曹操国号为魏,孙权国号为吴。后来,关羽因为太过于骄傲了,就把他把守的荆州给丢了,还被捉到吴王孙权的手里,被杀了。张飞因为和关羽结为了兄弟,所以想报仇,可是却被手下给害死了。刘备看到两个兄弟都因为吴国而死了,就不顾诸葛亮的苦苦劝告,发动一百万军马去打吴国,最后被打败了,刘备也因此得了病去世了。太子刘禅继承了父亲的霸业。可他乐不思蜀,整天和奸臣一起吃喝玩乐,蜀国只好由诸葛亮来管理,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也因为身体不好病死了。刘禅因为没有能力,就被抓到曹操那里去了,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完了……

  在这个历史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他对刘备忠心耿耿,对蜀汉忠心耿耿,自己死也想着蜀汉,这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种体现。诸葛亮非常聪明,打仗时不靠武力,靠智谋,也打了很多胜仗。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死记硬背,要用一种好方法来记,这样才能记得快。

  在这个历史故事里,刘备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关羽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骄傲,否则就会象关羽一样,丢了荆州又丢了性命。张飞告诉我们不要太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三国演义读后感9

  我用一个寒假的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改编的,主要讲了刘备、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故事。在以前读少儿版的《三国演义》的时候,我只觉得曹操很奸诈,很不喜欢他。但是读完原著以后,我对他的认识有了“180°的大转弯”,觉得他身上也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曹操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乐观对待。在曹操打败仗后走华容道时,他在每一个险要的关卡都笑诸葛亮没有想周全。但是在他每一次笑完之后,都会出现一员大将,将他打的落花流水。虽然自己在最后因为关羽的忠义而放了他,但只能说算他走运。在华容道上,曹操差点丧命,也折了很多兵马,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认为败兵乃兵家常事,非常乐观。正是因为这份乐观,才使得他在每一次失败后都东山再起,赢得一分天下。

  曹操一生非常爱人才。曹操在长坂坡之战中不让手下伤害赵云,只擒住他,是因为他想收服赵云,让他为自己效力。曹操为了让徐庶成为自己的谋士,也费了不少心思。曹操知道徐庶是一个孝子,父亲自幼去世,便处处都听母亲的。曹操便先把徐庶的母亲请来,然后每天给她送礼,徐母便写信答谢,然后曹操再让手下模仿徐母的字迹,给徐庶写信,叫他来为曹操效力。这两件事说明了曹操非常喜欢有才华的人,即使以前曾是敌人也无所谓,所以很多能人都聚集到了曹操的帐下,使得自己的队伍渐渐壮大了起来。

  曹操身上虽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他也有很多缺点。

  曹操非常多疑,不听取别人的劝告。曹操在晚年脑袋里长了一个瘤子,经常头疼,并且疼起来就生不如死,很多名医都束手无策。这时曹操请神医华佗为自己医治,华佗说要用锋利的斧头把脑壳撬开,然后去除脑瘤。这也就是开颅手术,现在说来很平常,但是在古代没有这样的医治方法,也只有神医华佗可以做。但是曹操认为华佗要害他,就放到监狱里严刑拷打,华佗年迈,便死在了狱中,不久曹操也死了。虽然曹操的多疑让他打了许多胜仗,但是也误杀了许多能人,还把自己的命搭上了。

  曹操特别的奸诈。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的.情况下,与陈宫一起逃难到了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里。晚上吕伯奢到远处去打酒,家里人则准备杀猪招待他们,正当他们磨刀商量怎么杀猪的时候,被曹操听见了,以为要杀他,然后杀了吕伯奢一家老小。再后来,他到厨房里看见了绑在门上了猪和一锅开水,才恍然大悟,是主人要杀猪款待他。这时他逃出吕伯奢家中,正与打酒回来的吕伯奢相遇,也将他杀死。与曹操同行的陈宫愤怒不已,弃他而去,而曹操却说:“宁教天下人负我,休叫我负天下人”。

  曹操的性格是复杂的,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成败,使他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明朝小说家罗贯中。这本书写成后,经过了数次修改才形成现在的版本。该书主要围绕三国中的蜀国进行描写,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把人物和历史故事描写得十分生动,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三国演义》凭借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始终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本书的故事始于东汉末年,由于此时的皇帝宠幸宦官,轻视忠臣,导致天下大乱,爆发了著名的黄巾军起义。这时,故事的主人公刘备、关羽和张飞出场了,三人在偶然间聚在一起,又因为有着共同的志向而结拜为兄弟,共同为铲除黄巾军而积攒力量。与此同时,曹操已成为将军,也在打击黄巾军。这时的朝廷也是十分黑暗,奸臣当道,臭名昭著的董卓掌握了大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的实力逐渐衰弱,汉朝的土地被大大小小的势力分成小块,其中袁绍、吕布和曹操的势力较大。后来,吕布势力也遭到铲除,刘备、关羽和张飞一直在袁绍和曹操这两大势力之间摇摆,三人投靠了不同的势力,造成兄弟分离,然后就有了关羽为了找到刘备和张飞,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虽然袁绍拥有可以与曹操匹敌的势力,但他的才华不如曹操。所以,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甚至控制了皇帝,最后消灭了袁绍势力,刘关张三人不得不形成自己的势力。此时,江东地区被孙权占领,形成东吴势力。

  后来,刘备知道了诸葛亮才华出众,三顾茅庐,终于得到了诸葛亮给自己出谋划策。刘备看到孙权的势力已经很大,就投靠了孙权,和孙权一起击败了进犯的曹军。但是,辅佐孙权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试图击败他,不过自己的阴谋却被诸葛亮靠草船借箭破坏了。之后,周瑜在战斗中负伤,而诸葛亮又三次使他火冒三丈,最后因为过度生气,伤口崩裂而死,这就是有名的“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死后,刘备离开了孙权,在四川建立蜀国。由于在荆州的归属上和孙权对峙,刘备和孙权的关系逐渐破裂。

  与此同时,曹操的势力逐渐增强,多次入侵蜀国,虽然几乎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但还是给蜀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这时候,曹操已自立为魏王,完全掌控了朝廷,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要听从曹操。蜀国势力虽然屡次遭到曹操的进犯,但依然在壮大,到后来,曹操的每次入侵都以惨败告终。但是,蜀国还面临着东吴的威胁,孙权经常派兵进攻。随后,刘备又遭到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打击,关羽被杀,张飞也被叛徒杀害。痛失兄弟的刘备不顾曹操的威胁,大举入侵吴国,却被陆逊用火攻击败,还损失了黄忠这位大将。蜀国在这次战役后元气大伤,刘备在不久后就病死,临死前嘱咐诸葛亮,要好好辅佐蜀国的下任皇帝刘禅,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此时,曹操的儿子曹丕已经篡夺皇位,建立魏朝。

  诸葛亮为了打败曹丕,进行了多次北伐,但从未成功。先是南蛮领袖孟获造反,诸葛亮不得不回国迎敌,然后又遇到了马谡失街亭的重大失败。由于劳累过度,诸葛亮最终病死在五丈原,把光复汉室的重任传给了将军姜维。然而,姜维发动的北伐也没有成功。魏国看到蜀国逐渐衰弱,发动大军侵犯蜀国,这一次,蜀国再也没有诸葛亮可以迎敌了,魏国的大军长驱直入,最终攻下了成都,俘虏了刘禅,蜀国就此灭亡。蜀国灭亡后,魏国内部也发生了权力斗争。魏国的司马氏家族控制了魏国皇帝,后来还逼迫魏帝让出王位,建立晋朝,魏国消失。三国中最晚消失的是吴国,但它也逃离不了灭亡的命运,最终被晋国消灭。

  《三国演义》不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还栩栩如生、血肉丰满地刻画了多位重要的人物。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赵云。这位著名的常胜将军为蜀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曹军击败刘备的军队时,赵云只身冲进战场找到刘禅,带着刘禅杀出曹军的包围圈,把刘禅安全送到刘备身边。当几十年后曹军再次进犯,赵云一个人对抗五个曹军猛将时,赵云面无惧色,凭一己之力斩杀了五位曹军将领,声名大振。我觉得赵云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出色将领,他能够做到临危不惧,不管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完成任务,这是非常可贵的。

  曹操作为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奸臣。曹操的优点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他懂得重用人才,对手下赏罚分明,以身作则。不管手下的部队遭到一次又一次失败,曹操总能重新鼓舞起士气。同时,曹操深谋远虑,是一位十分成功的军事家。正是因为曹操具有这些优点,他才能够积攒起如此大的力量,能在强者如林的乱世中立足。但是,也有很多事例可以说明曹操是个奸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劫持汉献帝,自立为魏王,还通过控制皇帝来号令诸侯,把实权都抓在手里,这说明曹操也是个十足的野心家。曹操生性多疑,曾因为听见隔壁有人杀猪而杀光了隔壁所有的人,最后他也因为误杀了神医华佗而病死。我个人认为,曹操虽然是一位统一了中国北方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但他还是犯下了劫持皇帝并获取实权这样的罪行,是一位奸臣。

  曹操的对手刘备具有可以与曹操匹敌的能力。和曹操一样,刘备也善于重用人才,这可以从他“三顾茅庐”的故事里看出。刘备在遭遇失败后不仅能够重新积攒力量,还能够吸取之前失败的教训,避免相同的问题再次出现。正是因为刘备也有这样强的能力,他才能在四川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并与曹操对抗。但是,刘备在痛失兄弟的悲剧面前却变得缺乏考虑,不仅不顾大局去进攻吴国,还犯下了连续扎营这个严重错误,最后遭遇惨败,损失了无数兵马,如果吴国的军队没有被困在诸葛亮布置的八卦阵里,蜀国还有可能遭遇更大的损失。所以,虽然刘备具有很强的能力,有着光复汉室的雄心韬略,但他禁不起太大的打击,还导致蜀国开始走向衰弱。

  刘备能够形成势力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手下的文官武将都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其中,诸葛亮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诸葛亮具有举世无双的才华,深谋远虑、足智多谋,能够在逆境中转败为胜,还能想出草船借箭这样的奇妙谋略。诸葛亮在出征前总是考虑周到,绝不留下任何漏洞。诸葛亮不仅是一位能力超群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聪明的设计师,曾设计出许多结构巧妙的机器。虽然诸葛亮有时也会判断失误,但他总能避免更大的损失。我认为,诸葛亮能够从高于常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遇到失败能够保持冷静,是一位成功的战略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合上厚厚的《三国演义》,书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却仍在我的脑海中弥漫,令我回味无穷……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我很喜欢读书,但我最喜欢读的书是《三国演义》,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道理。

  我从刘备身上学到了做人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处要为他人着想。又一次,我不小心把垃圾桶给弄到了,我赶忙去拿扫帚,当把我造的“孽”给清理干净时,我发现我的同桌位置下也很脏。于是,我心想:我得帮他也打扫一下,要不然他就会被老师批评。结果,他被老师表扬了呢!

  我从诸葛亮的身上告诉了我对待朋友要忠诚。刘备三顾茅庐,最终把诸葛亮请出山,当自己的军师,诸葛亮也诚心诚意对待刘备,为刘备想出一个又一个的.妙计,打下江山,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还对刘备的儿子忠心耿耿,既是刘备的儿子不理朝政,诸葛亮还为他护住这江山。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也要待人忠诚。

  《三国演义》是人人应该读的一本书,脍炙人口的益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暑假之余,我一口气看完了《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受益匪浅,最深刻的理解是:在广袤的世界,少年应有“胆”有“识”。

  《三国演义》乃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令人神彩飞扬的情节,化不可能为可能,绝处逢生。把人物的个性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把情节安排得稳稳当当,把一个个场面描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它深深的在我心里印上一个烙印,即使现在我都记得一清二楚:那“丹凤眼卧蚕眉,面如蚕枣,青龙偃月刀,过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胸狭窄的周瑜,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一串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火烧赤壁、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

  看过此书后,掩卷沉思,全文最酣畅淋漓的莫过于“长板坡单骑救主”,每次读到这一段,总会热血沸腾。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氏,白袍银甲,白马银枪。当时战场炮声隆隆,军号声声,旗幡招展,尘土飞扬,曹操的大军已经杀到。赵云若再冲营救主,肯定有去无回,但他还是再赴曹营,传说他单枪匹马曾挑翻曹军五十四员大将,冲破曹军十万大军,连曹操都对它爱惜有加,只允活捉,不得杀害。赵云的名字也因此轰动了整个曹营。

  分析原因,他的成功不仅决定于他的忠义,还决定于他的英勇无畏。我们在生活中,不但要有真本事,还要有像赵云一样的真气节,真胆量。记得有次体育课,做腹部环绕单杠时,我害怕了,我害怕摔倒,我害怕做不好被嘲笑。就在此时我心中的那个烙印,显在我的脸上,让我如凶猛的雄师,有羚羊跃崖般的勇气。我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这不正缩小版的赵云的`“胆”吗?

  我们不仅要学会“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而且还要学诸葛亮的“识”。

  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一万支箭。在当时的周瑜和现在的我们都是空想,这简直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蒙骗曹操法眼,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到了十万支箭,这不就是诸葛亮的“策略”吗?

  所以说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这也告诉我,遇事不应该惊慌,应该多动脑筋,应用知识,总会想到解决的办法。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为电灯的亮度烦恼了很久。终于,我利用废品电风扇里的变阻器解决了这件事。这样既经济,又环保,这何乐而不为呢?

  读罢全文,全面思考,“开卷有益”一点不假,在惊叹赵云浑身是胆的气魄,崇拜诸葛亮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他们的“胆”和“识”。在感动之余,也应该古为今用,不仅让他们冉冉生辉于文学宝库,也让它们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垫脚石。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少年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此乃明代词人杨慎在点评《三国演义》时所语,此词作得好啊,只寥寥几十字,就将那个时代混乱的情形,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诸侯占据一方。汉室后代刘备不辞劳苦,请出自称“卧龙”的诸葛亮。刘备驾崩,诸葛亮仍一心辅佐不成器的“阿斗”——刘禅,在此期间,他还写下了《后出师表》,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刘禅真没本事,只知道吃喝玩乐,而诸葛亮却一心一意,忠心耿耿,一直到吐血而亡,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为了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生连一个孩子也没有,他时时刻刻都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操心,当19xx年他患了膀胱癌时,他还是不辞劳苦地工作着。他死后,联合国秘书长命令降半旗,说:“哪一个国家总理一生在银行存款一分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总理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周总理真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好总理!

  在大街上扫地的清洁工人,他们虽没有诸葛亮的'聪明智慧,没有周总理的虚怀若谷,但他们有的是和他们一样的奉献精神。他们每天默默地清扫街道,马路干净了,但没有人会去关注他们是谁。周总理把他的一生献给了祖国,而他们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路人,献给了我们大家,他们难道不是一样地值得赞美?

  魏征,为民利,对唐太宗的过失直言不讳;鲁迅,弃医从文,救国救民于危难之中……他们,都用他们灿烂的一生,书写了几个大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读《三国》,可载道,可明智。

  明朝虽驱逐胡元,把中国恢复过来。然而元末明初之际,用兵颇甚,不免有人感叹民生之凋蔽,于是平地一声炮响,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105年的历史。这之间战争极多,场面也是极磅礴的。英雄人物,更是不胜枚举。所以要写感悟的话,怕是一辈子也写不完。故趁此舞象之年,权且寄下一篇感悟,及弱冠,可供咨嗟。

  《三国》全书大可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分归晋”五大部分。其高潮部分,即“群雄逐鹿”“三国鼎立”最为精彩。”群雄逐鹿奠定了日后三分天下的最初基础:董卓死后,中原大乱。军阀混战之中,青州黄巾又起,曹操前往征讨,势力再次扩大。并趁李傕、郭汜内讧,劫献帝至武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孙策也借来袁术之兵,奠定吴国基业。刘备本占了徐州,但吕布却趁刘备与袁术相争之际,袭了徐州,刘备暂居小沛,不久又和曹操合兵,攻杀吕布。可谓“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这一段,是要你知道用人,善用人,方可成事。下一段就更精彩了:关羽一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一生是极重情义的。当初与曹操在土山三约,第三约最使曹操头疼。果然,斩颜良、诛文丑之后,听刘备在彼,便“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关云长自幼熟读《春秋》,只是性格上有些自负。这为他后来败走麦城,痛失荆州埋下伏笔。

  再说刘备,《三国演义》将刘备描绘成忠义仁德之士,观其正史,实则不然。不过通俗小说,本就七分实、三分虚。鲁肃本非老实懦弱之人,周瑜也非忌贤妒才之辈。刘备前半生漂泊孤苦,谋士中竟无一人可指望者,实在是到跃马檀溪之后,得水镜先生之言,闻卧龙凤雏之说,才明白自己实无一智人。明日便得单福,即徐庶徐元直,颇为得力,但不久被曹操赚取。不过,刘备确实礼贤下士,如若不信,且看他对徐庶临别言曰:“先生既去,刘备亦将远遁山林矣。”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又要尽伐阻其望元直之树木。其礼贤下士,可见一斑。所以才有后来“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

  诸葛既出,《三国》的`气象为之一新。孔明不愧为治世之全才,先在博望坡初用兵,后又火烧新野。自赤壁战后,辅佐刘备,竟成大业。司马徽言他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斯是矣。可惜先主不听孔明之言,执意进寇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败退回白帝城,郁郁而终。诸葛亮镇守西川,内修政治,把个益州治得事事妥帖。所以能以一州之地,先平南方之乱,次出师北伐,和中国相抗衡。当初诸葛亮将出草庐之时,便有归隐之心。但“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真乃千秋万代之典范。

  诸葛亮说曹操“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我看倒冤枉了他。曹操本就怀着匡汉兴刘的愿望进仕,历经四朝,可时汉帝多柔弱,乃后汉之“阿斗”也。汉末军事家,首推孟德,于是荡平北方,纵横天下三十余年,平黄巾、战官渡、灭袁绍、诛吕布、征乌桓、定凉州。位极人臣却不思篡汉,只道:“若天命在孤,孤可为周文王也。”。曹氏多才,自不必说,似“建安风骨”何如?其《观沧海》、《短歌行》等至今仍脍炙人口。《三国志》中也称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死后,后人有《邺中歌》一篇叹曹操: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

  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然而汉朝人也有汉朝人的好处。因其去古近,所以有封建时代之士,一种慷慨之风。和后世的人,唯利是视,全都化成汉人所谓商贾者不同。汉代之士,让爵让产的极多,这便是封建时代,轻财仗义的美德。至于武士,尤有慷慨殉国之风,当时不论南北人民,都有尚武的习气。我们观于三国的往事,真不能不神往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我读了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它主要讲了魏国,吴国、蜀国三个国家相互斗争而产生的.故事,最后魏国胜利了。其中,他们使用了空城计,苦肉计等计谋,发生了草船借箭、夜走麦城等故事。我最喜欢《草船借箭》,讲了诸葛亮在雾中放几只小船,上面插几个稻草人,曹操误以为是敌军来了,就拼命射箭,白送了诸葛亮十万支箭。

  我佩服曹操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神勇机智。我被刘备、关羽、张飞的兄弟情感动。

  我最喜欢曹操,曹操很聪明,他使用美人计害死董卓。又杀死了吕布,夺了他的赤兔马。你可能会认为曹操害死了许多人,可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在那样的战争年代,杀人是罪吗?出于自我保护,你只能伤害别人。 曹操的儿子也很聪明,曹丕继任魏王,统治魏国,不让它败在敌军手下,曹植能七步成诗。我喜欢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09-20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02-08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07-28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8

《三国演义》-读后感01-15

三国演义读后感12-21

三国演义读后感12-20

三国演义读后感12-20

三国演义读后感02-21

三国演义读后感02-21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