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蒙学>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4-06-07 13:26:48 弟子规 我要投稿

[通用]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用]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她有一双弯弯眉毛,眉毛下面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头发卷卷的像麻花似的?1000字作文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物种,我们有权利和义务爱护好我们的地球,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就是要重视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一切生命。我们来到小村庄后面的一个山岭上,满眼放去,漫山遍野都是这种奇怪的桃形李树,仿佛像一个个小精灵。

  而《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

  看完这本书之后,令我们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对我们来说,道德在我们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而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应该秉承这样美好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弟子规读后感2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孝〉,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至于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当然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再说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最后来谈〈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虽然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是由孔子的教诲编成的。这本书是教一个做人的基本常识的故事,从中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包括长辈),还要诚实守信,说到做到,不要爱财如命,要谦虚,而不是骄傲。要大方,不要做一毛不拔得“铁公鸡”。不要嫉妒别人,而是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言行要小心谨慎,不要什么话都脱口而出,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要攀比,要比就得比学习。站立和坐的时候不要到处乱动。做一件事情不要急急忙忙的.,如果急急忙忙的话,就会出错误。用别人的东西要按时归还,如果不小心弄坏了,应该赔偿。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和别人商量,不能随便拿取。学习要认真,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要读死书,要实践。不能看不健康的书,遇到困难时不能自暴自弃,要对自己有信心。

  孔子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是因为他品德高尚,我也要做孔子这样的人,获得别人的尊重。

弟子规读后感4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我读着清代文学家李毓的作品《弟子规》,心潮澎湃,使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读完《弟子规》后,我感到非常惭愧。《弟子规》的每一条,我几乎都做不到:在家中是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做家务活。妈妈在外奔波一天,还让妈妈帮我检查作业,为此她总是抱怨自己在家比在外还累。在外面呢,做事言而无信,摆架势。在奶奶家,总是和哥哥比吃穿,因此总吵架?我在学校虽然成绩较优秀,但是我在家中却如此表现,真不能称为一个好学生。从此我要多读《弟子规》,体会其义,让自己要做到孝敬长辈,有一个好习惯,然后用余下的时间,认真读书。我要做到这几点,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到最好!

  《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它会使你迸发出无限的感恩。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

  印,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学《弟子规》这本书,我们家长也受到了教育,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成人,才能会做事,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往往尽其所能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的技能,画画、唱歌、弹钢琴、学外语,给创造孩子优越的生活环境,却忽视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往往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性格,作为孩子的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5

  这个假期我读了《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要与德性好的.人打交道,远离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生病时,要日夜守护在身边,汤药要自己先尝,然后再让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禀告父母,回来时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牵挂。

  它让我明白了细心是由专心和认真组成的。取得好成绩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绩。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并不起眼的小书。,但是它却包含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我们应该好好读这本书,不要辜负作者的一苦心。

弟子规读后感6

  在寒假里,老师让我们通读《弟子规》,开始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也看不懂,后来,妈妈让我上网看了《弟子规》电脑版说明,让我读一句看一句注解,慢慢得我终于明白了。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标准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讲解。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选项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第一部分"守孝悌"。这三个字看似很简单,其实内容很丰富。这里包含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师长"这里指"长辈""老师"及"兄长"。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人更应该对养育我们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热爱我们自己的家人,长大以后就谈不上热爱故土,热爱祖国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结合我的生活,我觉察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够,当妈妈爸爸批评我的时候,有时我明知道不对也要反驳;当我情绪时候,有时我会对他们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通过了解此句的真正含义,我明白这是对父母的不尊不敬。

  其次,这本书还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标准。比方"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无需高档、华美,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这也是我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的,学生要以学习为主,互相攀比对我们的成长是无意义的,只有害而无利。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了错误要勇于成认,即使遭到斥责或打骂,也应该拿出勇气面对。"过能改,归于无",只有知错,才能改错。不能因为掩饰犯下的.错误,就撒谎,而犯下另一个错误。我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做一个老实的孩子,长大以后要做一个老实守信的人,我牢记妈妈的教导,牢记古人的尊尊教导。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本书还在道德方面教育我们明辨是非的观念。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不能私动,私动是可耻的行为。我记得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曾经说过: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因为那不是我们自己的,如果喜欢回家跟妈妈爸爸说,我们给你买。至今这句话还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不如人,当自励"、"见人善,即思齐",如果思想、学习上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应当努力下功夫赶上,以好的典范鼓励我们自己。上学期我的数学因为不认真、马虎,成绩不理想,得100分的时候很少,于是我暗暗下决心通过努力我一定要得到提高。这本书产生的时代毕竟是封建社会。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站在现今时代的高度评判学习这本书。有继承,有摒弃,传承安康的历史文化精华,维护民族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弟子规读后感7

  九月的校园,刮起一阵儒家之风,漫步于校园中,可听到同学们诵读《弟子规》声音,使人仿佛时空错乱,不禁怀念曾经忠厚的原汁原味的学术之风。

  我认为,《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就是教我们如何自爱和爱人,自爱包括生活起居中的方方面面,面爱人则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包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首先是自爱。在形色份杂的现代,自爱的声音离我们似乎渐行渐远。在我看来,自爱就是自我尊重,自我保护及实现自我理想与价值的统一体。实时,每个人都有追求顶峰的.目标,但生活的诸多因素,磨灭了他们的斗志,最终沦落于欲望的深渊。而《弟子规》中教我们自爱的方法十分简朴:能亲仁,无限好。即见贤思齐,书中还指出,个人良好的习惯要从小事开始培养,这也是自爱的一种实现方式,自爱对于女性而言尤为重要。虽说如今社会男女平等,但女性仍然处于劣势。所以作为女子,更应具备坚强的性格和一尘不染的品性,好好珍惜自己。

  爱人是《弟子规》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是爱父母。世界上从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民族一样重视骨肉亲情。“百行孝为先,”无论何时何地,孝行都不该被遗忘,同时我们要将其发扬光大。其次,待人接物的言行举止也十分重要了。《弟子规》中描写了许多细节,看则微不足道,实却耐人寻味,无论是怎样做,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相处更融洽,社会更和谐。如今,高楼建起来了,生活富起来了,人与人却更加淡漠了。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精神上的遗乏。

  《弟子规》中道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适用,一个国家要自爱,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处处从人民利益出发,同时要正确看待自己国际地位,不妄自菲薄也不自傲自大;一个国家不是独立存在的,处于国际大环境中就应与其他国家平等共处,以宽容的心态去接受历史遗留的过错,不侵犯他国利益。在这点上,我对于我的祖国十分自豪。中国一直都兢兢业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矗立着。

  可以说,《弟子规》在继承儒家精神的基础上,更多了一些令人窝心的人情味。限于历史和朝代,虽然其也有一些不足,但总体方向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国家能继读弘扬国学精华,使中国精神能代代相承源远流长。

弟子规读后感8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再一次读弟子规的'书,使我更加深一步了解了《弟子规》的意思。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这本书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怎么和别人相处,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比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这样我们的父母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我已经大概了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还不行,我还要努力的去做。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9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如果每个孩子,每个人都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不会有中小学生从楼上跳下事件发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敬仰。他的的父母也将因儿女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如果每个孩子能站在生命的高

弟子规读后感10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弟子规读后感11

  小学时老师曾教我们读过《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的内容: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然而那是小不明白它的含义。前段时间我们的班主任又叫我们学习弟子规,并且给出了最全弟子规的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日常言语行为中要有礼数、讲礼貌、讲信用;要博爱,向有德行的人学习;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更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品德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现在我们这些00后、10后,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家在农村的我,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邻居阿姨谢佳华打小就很照顾我,一直看护我带着我,跟我关系很好,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跟大家一样没大没小的直称呼她的名字——小华。其实,她比我足足大了12岁。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她名字时候,她也不见怪,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她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现在我知道了,我爱小姨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发现我的同龄人中有许多人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跟长辈意见不同时,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有时,跟老师讲话也是如此,令老师感觉很尴尬。长辈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他们一下,但他们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长辈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他们,而他们也不会想到这一点。现在我明白了,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应继承祖国传统的美德,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发扬光大。把自己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12

  生活中,性格不是天生的,必须从小培养。003010要求我们先端正自己的品德。包括孝、孝、礼、仁、忠。这样做了以后,教会了我们一些学习的方法,不仅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读好书,成为有用的人才。看完《弟子规》,我又测了一下自己的性格,确实有一定的差距。说到孝顺,我想起了我现在的过去。虽然我从来没有对父母做过什么重要的事情,但我也没有对他们做过多少孝顺的事情。相反,他们一直对我精心打扮,照顾我的家人,想尽一切办法让我满意。父母觉得他们应该为自己做一切。有时候,父母太在乎自己,抖几句。

  相反,他们骂他们,恨他们。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应该!我有很多兄弟姐妹,经常因为一些小问题发生争执,不顾父母的感受。我父母看到他们是多么难过。现在我是孩子,也是父母,该怎么办?一方面,作为一个孩子,你应该像《弟子规》中所说的那样,从父母那里打电话。父母的生活,不要偷懒。父母必须尊重和倾听;父母的责任必须被接受。“最起码,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成年后苦苦支撑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要正确引导孩子阅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味它的真谛,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培养良好的性格,为将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对父母最大的好处。

  此外,我在书中提到,“界限广,好好学习。时间,延迟塞。如果你有疑问,就跟着笔记走。当人们问的时候,要求确定。”这些话感触最深,受益匪浅。因为这些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少的地方。有时候,如果领导布置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到最后一刻才想做,即使做了,也是马马虎虎。有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去记录,不去深入研究,不去查阅资料,不虚心求教,得到的'都是模糊的东西。我经常犯这两种错误,通常效率低下,甚至被领导批评。看完《弟子规》,终于明白自己的不足了。如果我以后能做到它说的,我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通过上一段楼梯来实现。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一定要讲道德,讲品位,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欣赏。《弟子规》中陈述的真理是教人伦理原则最基本的常识。以后我会一遍又一遍的阅读背诵《弟子规》,从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真正的培养君子的品格。这不仅可以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为什么不呢?

弟子规读后感13

  《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弟子规》是一部真正能教育我们做人处事、治学平身的生活细则。让我们从细微之处着手,从小处做起。

  看今朝,当今社会乃知识社会,凡可以启发人的道理,决会凭空消失,却被人视为财富。知识胜于财富,装满满腹的知识胜于装满满屋的钞票!当然了,这只是个人的看法而已,也有反驳这话者,萝卜青菜个有所爱,是好是坏自己去挑。

  “泛爱众”,它让我明白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人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我想到了一个故事:雷马斯所在的村子发了洪水,无情地洪水很快吞噬了这个村子。雷马斯爬上了树,可是水位越涨越高,不一会儿就淹到了他的脖子那儿了,就在他绝望之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撑船而来,救了雷马斯。雷马斯到了安全之地后,深情地对那个救他于危难之中的人说:“我该怎样报答你?”那个人说:“我不需要回报,只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尽力去帮助他们。”每当雷马斯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他总是尽力地帮助他们……

  阳光沐浴着大地,所以大地要感谢太阳;大地养育着生机,所以万物要感谢大地;雨水滋润着土壤,所以土壤要感谢雨水。鸟儿因为有了天空而更加快乐;花朵因为有了绿叶而更加娇艳;人生因为有了困难而更加精彩。而我们呢?

  爹精娘血,怀胎十月;赤赤条条,送到世界。高级动物,精神不灭。路该咋走?人该咋做?八荣八耻,当今准则。知道美丑,懂得善恶;分辨真假,不再冷漠。人心人道,人禽有别。人格人德,山峰一座。万千家庭,泱泱大国;两条大河,我的祖国。炎黄子孙,中华热血;祖祖辈辈,美名远播。高天厚土,生我育我;黄土本质,我的肤色;方正文字,传承学说;礼仪之邦,千秋家国。苏武牧羊,不改气节;岳飞刺字,精忠报国。无论何处,莫失国格。身在他乡,魂牵祖国。乌鸦反哺,杜鹃啼血,羔羊跪奶,游子爱国。数籍忘典,世人唾说;大恩不报,天诛地灭!父老乡亲,老师同学,党政军民,工农商学。乡音乡土,乡情难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衣食父母,兴旺百业。树高千丈,终有落叶。远离土地,大风摧折!回报大地,热爱生活。天下为公,一唱百合。服务人民,呕心沥血。公仆本色,与民同乐。民为国本,食为民天;爱民爱国,代代相传。赤子之情,利民为先。仁宝致富,不忘家园;乐义富裕,向往明天;隆平育种,王选字盘;荫及子孙,丰功万年。西方世界,科学领先。塑我民魂,敢于超前。愚昧受骗,科学明眼。扬长避短,创新家园。追求科学,功倍事半。迷信害人,精神鸦片。移风易俗,入土为安。文明新风,子孙欢颜。劳动光荣,啃老无颜。非法所得,寝食不安。诚信为本,伪劣自完。君子爱财,不贿不骗。天道酬勤,君子当健。强身健体,亲近自然;风雨无碍,红光满面;贪图安逸,病态绵绵。日出日落,唯事勤勉。四季春风,创业人间。坐吃山空,地覆天翻。市场经济,有备无患。修桥铺路,首功一件;乐善好施,古今依然。你来我往,经常见面;互相帮助,轻舟一点。邻里有事,大家济难。团队精神,一往无前。一盘散沙,力孤势单。无情无义,祸害明天;殃及子孙,无患也难。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莫为子孙,留下遗憾。目光远大,子孙称羡;目光短小,遗臭万年。公平效益,忠孝难全。唯有品格,照彻人间。文化多样,几多理念;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人人和谐;亿万人民,共同生活;法律道德,不可或缺。一个星球,一个祖国;和平发展,人人安乐。艰苦创业,美满生活。自强不息,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佛说三生,主说来世;唯物一生,天涯过客。归去来兮,光明磊落!

  古代流行弟子规,今天仍然流行,它不怕人认为那是老传统的,现在什么世纪了还读。总之弟子规是好的经典。

弟子规读后感14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从小就很喜欢读书。为了读书,我甚至会废寝忘食。

  四年级时,全国掀起了朗读《弟子规》的热潮,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小故事,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被它所吸引。因为这本书影响之大仅次于《三字经》。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很多,学会了控制自己,懂得了做人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然而,我并没有坚持下去……

  五年级时,班里选班长,老师用投票的方法,我并没有选上。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崔志颖,你知道为什么大家没有选你吗?这些日子你的`成绩不容乐观。”我愣住了,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放学回家后,我走到卧室,拿起《弟子规》,读了起来。熟悉的语句,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一切。难道我真变了吗?突然想起了那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我做到了吗?“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我又做到了吗?我欺骗了我自己。

  我又开始读《弟子规》了,又看到了那些昔日的朋友。代父从军的花木兰;酷爱学习的杜林;孝心感天的王祥;处事大度的虞舜;卖葬父的董永;重义轻财的卜式;诚心所至的裴度;学识渊博的司马光…。

  他们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我从中明白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增长了知识,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弟子规》,它使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后感15

  中国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候起中国就作为一个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的称号一直是中国独有的标志,而其中《弟子规》作为一本传世经典,不仅仅影响着古人,同时也影响着现代人;它不仅仅是一本启蒙读物,同时也是所有人规范行为的经典读本。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包含众多深刻理念,其中最基本的便是“孝”、“信”。所谓“百善孝为先,万恶懒为首”,“孝”乃是我们为人子女所要做到的最基本的。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文明的高度进步。这些似乎正在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变化。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弟子规》中讲孝的。但是,纵观大千世界,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就说我自己吧!“翊嘉,帮妈妈把垃圾拿出去倒了!”“啊?哦!”过了五分钟,我才去倒了垃圾。这时,妈妈便对我笑了笑。再看,我晚自习回到家,洗完澡,便对妈妈说:“妈,你去帮我把杯子的水换了吧!我要吃药了!”妈妈则立马放下了手中的事情,马上去给我倒水了,当妈妈回来时,我却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把这当做了妈妈本来就该要做的事似的。现在想来,还真是愧疚啊!王祥都能卧冰求鲤,闵损也能劝和,我们却连倒个垃圾也拖拉,真是惭愧啊!在我们真应该把这句话改成“子女呼,应勿缓;子女命,行勿懒”啊!唯有“孝”才能报答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应时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多多帮助亲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无信则不立”、“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都是讲诚信的,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失去了“信”,那人生必定会有缺憾!宋庆龄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她在小的时候,就知道不能失信于人。从小具有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终成一代伟人,深受人们爱戴。所以,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之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如一个失信于人还不知自责的人,只会被别人鄙视。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似乎明白了很多事。这本传世经典,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的人。它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所帮助、有所贡献的人。

  最后,再送给大家一句影响名人一生的名言——“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自己在行善!”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作文02-21

弟子规的作文04-18

《弟子规》读后感09-12

弟子规读后感[经典]01-06

《弟子规》的读后感02-20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08-07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08-04

《弟子规》读后感[经典]08-02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08-03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07-18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