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史部>史记>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时间:2023-07-19 14:02:28 史记 我要投稿

史记读后感(荐)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史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史记读后感(荐)

史记读后感1

  荆轲是战国时期精通剑法的'勇士,被太子丹任命刺杀秦王,他刺杀成功了吗?

  战国末期,秦王想要并吞六国,而燕国的太子丹知道了,便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把匕首藏进地图里,等秦王打开地图时,荆轲拿起匕首就往秦王身上刺去。秦王一躲,荆轲扑了个空。秦王拔出佩剑,砍死了荆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能逞匹夫之勇,要考虑周全,万无一失。荆轲虽然勇猛,但他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如果让荆轲打仗,他只能当先锋,不能当大将,因为担当大将的人必须是有勇有谋的人。

史记读后感2

  《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司马迁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这部辉煌巨著,真实而传神地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读了《史记故事》后,我明白了古代的许多事件和各种经验教训,让我增加了许多课外知识。通过阅读和理解它,我既感叹郑庄公掘地见母之孝心,又为夏桀、商纣、周幽的贪婪残暴而惋惜;机智的晏子出使楚国,谈笑风生中挥洒自如,以退为进,使辱人者自受其辱,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出使任务·······一个个传世不朽的故事让我从中感悟到历史的.深邃,领略到中国历史文化的韵味。

  《史记故事》看完了,可我还流连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韵味中。

史记读后感3

  其实值得我去深思的东西倒不多。以往倒是很喜欢东方朔这个人物的,因为历史书把这个人描写得比较好吧。但是王立群先生一讲,说他一年换一个老婆,这个确实是让我很郁闷。但是,毕竟人不是完美的。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王立群先生说,隐其实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生存状态。大隐,就是要活得潇洒乐观,要活的随性。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小小的高兴或者应该说是窃喜……难道我就是传说中的大隐?

  后来细细一想,还大隐呢,隐个头埃人家给个条件,我就自己证明了,给我一点阳光我还就真的瞎灿烂了。人家推出来的是整体的.,抽象的,我还真用这个抽象的概念来套我自己这个个体。不怕别人笑掉大牙。

史记读后感4

  汉武帝名叫赵彻,是景帝的中子。赵彻一心想要成仙,有许多人给赵彻说了很多办法,赵彻用了都觉得不管用,汉武帝就杀了他们。后来汉武帝得了重病,见到了神君。其实“神君”也是假的,都是想骗汉武帝。

  我们应该明白,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神和鬼。

  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努力学习。

  

史记读后感5

  在中国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泱泱文明古国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贤们留给我们浩如烟海的精神财富——古文典籍。其中,满天星辰中,《史记》是最为璀璨,最熠熠生辉的一颗。细细品读完《史记》,可以是人感到3000年前,群雄蜂起,英雄拼搏,帝王称霸的峥嵘岁月。

  《史记》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也是最为的纪传体通史。

史记读后感6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史记》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史记》这本重量级“大”书,可让我又学会了许多知识。

史记读后感7

  做人不能靠吹虚,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优秀的。

  李广将军用他那忠诚朴实的心,使士大夫佩服。当他去世的`时候,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悲哀。而东汉的董卓死的时候,老百姓都往他尸体上扔烂衣服、臭袜子,还有人扔火把。因为董卓用权力和武力欺压他人,所以死得很惨。

  看来,做人要用你的忠诚、实力,像李广将军那样以理服人,人们才会真正和你成为朋友。

史记读后感8

  这本书像是有魔力一般,让你感到如同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它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很鲜明,不像其他史书一样对历史人物夸大其优点,而不写缺点,《史记》把握了每一个所写到的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有褒有贬。其中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人,比如写廉颇蔺相如,飞将军李广,屈原等。

  读了《史记》你会发现很多故事其实是前车之鉴,它告诉你很多道理,使你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又会感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史记读后感9

  这本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佩服的人,而我最佩服的人是有着惊人记忆力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他为了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快和抑郁,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离骚》。

  据说,他因为国家无能,投汨罗江而死,人们很伤心,就放些粽子,不让鱼虾吃他的身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端午节包粽子。我现在终于明白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史记读后感10

  《史记》之韵味,非桂花树凋零的悲哀,也非纳兰性词的凄凉,它的韵味,是甜香赛芝兰之悠长,踏雪寻梅的不变的情怀。

  读《史记》之韵,读出司马迁的韵味,那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光芒绽放的灵魂,带着一丝不羁,带着万般男儿忍辱负重的尊严,书写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春秋,反复咀嚼,齿留余香。

  对《史记》的感动,不仅仅在于它灵动的文字与丰富的情节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所蕴含的人格魅力与精神的升华。正是因为这种力量对《史记》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精神的`境界。

  司马迁作《史记》,是用灵魂与命运作斗争,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传的史记。

  细细聆听《史记》叮咚的琴韵,内心却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感动。

史记读后感11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史记》这本书。

  刚开始还没有看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一定枯燥无味。不过,我看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错了,这本书不但不枯燥,而且还很有意思。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记传体通史,体现着古代使馆的眼界和良心。无论是体例还是写作风格都影响着后代史书的撰写和编纂。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谨承家学,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笔直书的'责任感,写作了伟大的《史记》,客观地记录中国朝代的兴替,恰当地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再现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社会画面。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读后感12

  《史记》故事这本书,写了许多我不知道的事,还写了还介绍了许多炎黄子孙。

  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是一座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

  司马迁几乎花费了毕生心血完成了这部集大成之作。他从五帝起,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跨越长达三千年的历史。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遍天下,呕心沥血,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

  《史记》既是对先秦文化的重要的总结,又是西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第一手资料。鲁迅先生高度称颂《史记》的.文化价值,直呼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本书给我了极大的震撼!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阅读这本书。

史记读后感13

  我读完这个故事,知道了古“丝绸之路”的由来。

  公元前一百多年,为了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决定派人去联络大月氏国。张骞自告奋勇担当此任。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总共到过三十六个国家,加强了汉朝同这些国家的联系。此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就是通过张骞出使时的.路线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各国。

  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叫做“丝绸之路”。

史记读后感14

  读名著不是简单地读故事,而是读历史、读文化。

  寒假里,我读了《史记故事》我就来介绍一下作者吧!

  司马迁,前145或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李广是陇西郡成纪人。汉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入侵,李广参军抵御匈奴。他擅长骑射,被封为汉中朗。

  汉景帝初年,李广任陇西都尉,后来升为骑郎将。公元前140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登基,李广因为羞耻拔剑自刎,那时才60多岁。

  这本书我明白了他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医学及占卜。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大禹、李广等名人学习,也要精忠报国。

史记读后感15

  我读了一本书,它记录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但不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而是全国人人知晓的《史记》。

  《史记》记录了从“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到西汉时期的狂人东方朔。舍己为人的大禹。残酷的夏桀。昏庸无能的.几公升……

  《史记》是一部历史着作,古人的一些喜怒哀乐都刻在了这部古书上。

  这部古书使千千万万人拥有了古人的智慧。《史记》传授给了后人的智慧远远比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多得多。主要的还是生活小常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

【史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史记心得08-31

史记阅读心得02-26

史记是哪个朝代的03-15

《史记》读后感05-14

《史记》读后感05-14

《史记》读后感05-14

史记读后感05-16

史记读后感05-16

史记读后感05-16

★史记读后感05-16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