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史部>史记>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时间:2024-11-30 14:31:11 史记 我要投稿

《史记》读后感【优选2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史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读后感【优选2篇】

《史记》读后感1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作品,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开创了中国传记和文学的先例。《史记》对古代优秀任务的赞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揭露了丑陋现象,展现了中华民族仇恨的精神品质,如大禹治水,展现了一个造福人民的英雄,他三家,可以看出他的心很善良,愿意为他人付出代价。他治理了九条河流,为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反映了劳动人民改变自然的雄心壮志。

  我还从赵的孤儿那里塑造了忠臣程颖和公孙杵与奸臣屠岸贾斗志斗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忠诚、善良和正义;鄙视邪恶,讨厌不忠和不公正。其中,《武王灭周》与周王的残忍形成鲜明对比,让后代永远记住他们。

  《陈胜吴光》的故事讴歌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伟大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光带领奴隶推翻了秦朝的暴政。陈胜从起义到牺牲只有六个月,但他点燃的反秦之火越来越旺。《飞将军李光》写道,飞将军李光爱兵如子,抵抗匈奴入侵,保卫国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了人民的喜爱……

  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巨大耻辱,遭受了身心的双重打击,但他仍然完成了《史记》,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激励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师,被鲁迅评为无韵的风骚,史学家的绝唱。

  翻看《史记》,不知怎么的,心里有一种感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把历史上或多或少投下身影的人投进了我的心里,隐约看到了那个时代残血的夕阳……

  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在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后,忍受了屈辱的负担,用心和血肉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历史作品。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作品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一座高耸的纪念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中。这位文人是司马迁,这部无与伦比的历史作品是《史记》。

  司马迁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史官,不能再普通了。和其他人一样,他读过万卷书,走过万里路。然而,命运的捉弄使他遭受了身心的折磨和屈辱。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司马迁为完成《史记》付出了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最终完成了作为史学家的顶尖杰作《史记》。仅凭这一点,我就由衷地敬佩司马迁先生,他的执着、毅力、韧性,以及他的作品。

  读《史记》时,就像穿越时空,遥望中国古代的风雨。能有这样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倾注了丰富的情感,融入了对英雄的讴歌封建皇帝的批评,使其充满了强烈的爱恨情仇。最初,一位历史学家只需要客观、公正地描述历史,而不需要表达情感。然而,读完《史记》,你会很容易地跟随司马迁的思绪,为那些泪流满面的悲剧英雄感动和遗憾;为那些奸诈的恶棍感到愤怒和羞愧。

  最让我感慨的是,《史记》中其他史学家都不敢想,也不敢写——揭露和批评开国皇帝刘邦和汉武帝。一些历史学家不敢恭维记录当代皇帝的历史,更不用说揭露他的一些负面事迹了,这很容易导致死亡。然而,《史记》却把他们一一收入书中,犀利而深刻地分析了他们内心的秘密,让我看到了最真实的朝代,从来没有任何奉承的味道。这是前所未有的。这可能就是《史记》如此珍贵的原因。

《史记》读后感2

  近年来,我一直在宣传一种观点,中国搞市场经济在技术上对资本主义的经验有借鉴,但作为制度道路的选择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学西方的,更不能认为是西化。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从古代传统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古代传统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思想并不首先产生于西方,却是在东方古国——中国。这两天我又一次认真研读《史记·货殖列传》,对上述观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两千多年前,西汉思想家、史学家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明确批判了“重农耕轻商贾”、“重本抑末”的落后经济思想,主张“农工商虞”并重,提倡发展商品生产,鼓励商品交换。单“货殖”(而不是“物殖”)二字就再清楚不过地体现了他的这个思想。史太公说:我们国家资源雄厚,物产丰盛,这是人们的生活源泉。“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他说:人们利用市场规律低进高出,以求盈利谋生,各自努力经营本业,发展社会经济。他还引用《周书》的话,说明为繁荣经济就要鼓励分业经营。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吃的、穿的、用的——老玺注)绝,虞不出则财匮少。”他总结介绍了越王勾践用范蠡等人的计策,凭借物价、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社会经济,取得了极大成功的经验。史太公还精辟论述了经济与政治、与道德、与民风的关系。说:“仓廪实而佑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他还说,富人也好,穷人也好,他们营商出于私利,但就是因为有了这个过程,使社会经济发展了,这应当看作是贡献。不是常说“发展是硬道理嘛!”所以,他主张政府对商品经济的态度应当是:“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就是说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再其次是加以教育。再其次是用法律和规章制度使其规范化。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此外,《货殖列传》通过总结经济事业发达地区和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业绩与经验,论述了大量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运行法则的理论与实践。其中包括诸如开发利用资源,提倡产业分工,以及商品经营、商业营销方式与策略等有极高理论价值的思想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还需要说明一点,这些思想比西方世界最早期的经济启蒙思想家们的理论还要早一千多年。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市场经济体制获得迅速发展,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局限性,又使他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不可克服的前进障碍与困难。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三十多年前起实行改革开放,摒弃了计划经济模式,走上市场经济轨道,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尽管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还不很完善,但已经成功地运用市场经济机制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典范。现在,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体系建设上,都面临着许多同样的矛盾和问题,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尤其是新的市场经济制度、法规和市场运行秩序的建设。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史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史记阅读心得02-26

史记阅读心得06-29

史记,忘忧世家03-07

史记的读后感09-28

《史记》是读后感11-08

[精选]《史记》读后感08-21

(经典)《史记》读后感07-21

史记读后感[精选]08-03

[经典]史记读后感08-10

读后感《史记》10-15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