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世情小说>红楼梦> 红楼梦的读后感

红楼梦的读后感

时间:2022-10-30 13:00:57 红楼梦 我要投稿

红楼梦的读后感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的读后感5篇

  红楼梦的读后感 篇1

  我读过的书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十八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王宝钗等,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精彩奇妙的`大舞台。

  我最喜欢薛宝钗,因为它不仅美若天仙,也不会和林黛玉一样小心眼。书中最热闹的是《元春归省大观园》。元春因贤孝才德,被晋封为贤德妃,贾府上下欢天喜地,把大观园装扮得五彩缤纷,十分奢华。大家还在一起写诗。最凄惨的就是《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因得知宝玉娶了宝钗,气的吐血,最后又因想不开,而气绝身亡。当宝玉知道自己娶的不是林黛玉,又得知黛玉已死,哭得死去活来。最有风趣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说的是从乡下来的刘姥姥到贾府做客,因不懂规矩,把众人逗得哈哈大笑的热闹场面。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青少年朋友阅读名著,就是在和一位位文学大师对话。他们创作的名著,纵观古今,横跨中外,成为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的财富。

  红楼梦的读后感 篇2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所著,后曹雪芹因病去世,第一百零一到一百二十回便由高鹗完成,原名《石头记》。

  刚开始,我根本看不懂,但是后来,我渐渐明白了各个人物做每件事情时的心理和作者的用意。看完整本书后,不禁为世事的变幻莫测所感叹。一个家族的兴亡盛衰,往往就在那么一瞬间被决定。王熙凤,一个阴险狡诈的笑面虎,看到她处心积虑的设局时,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打几个冷颤。读这本书时,总是瞧不起贾宝玉,我感觉他软弱无能,像个女孩子一样;而林黛玉,整天只会苦相思,没办法,谁让她体弱多病呢?但是两人的面容却是姣好的,“一个美玉无瑕,一个阆苑奇葩”就是形容他们两个人。

  读完这本书后,我并没有什么大的感触,因为我们是二十一世纪,不再是以前那个万恶的.封建旧社会了。但我认为,古代不等于现代,超越古人是我们的职责,怎么能让我们的老祖先在天上看到自己的子孙千百年来还没有一点进步呢?

  红楼梦的读后感 篇3

  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尽红楼梦。读完了红楼梦有无尽的回味,它是中国小说难以征服的顶峰是当之无愧的`。不仅因为它较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它的博大意蕴和深刻内含。书中精彩跌宕的故事情节,细致刻画的四百多个人物无一不吸引着我。

  贾宝玉。书中的核心人物,聪明伶俐,在众多子弟中出类拔萃。他看似“富贵闲人”但终究无法自己做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和黛玉相知相爱,却被迫被骗的娶了宝钗。最终家破人亡做了僧人。顽石化作了灵石,被放在了女娲补天之处。

  林黛玉诗才高潮,弱质袅娜,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在富贵家族里寄人篱下,多愁善感,只有宝玉最知她心思,两人却又常常怄气斗嘴。可惜最后两人还是被迫分开,黛玉积郁成疾,泣血而死,只留下一缕香魂,一段传奇。

  听说世界上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不计其数,只为探索挖掘这文学瑰宝,这个暑假,我揭开了这繁华一梦的一角,相信每一次阅读都会让我更靠近一点红楼梦。

  红楼梦的读后感 篇4

  《红楼梦》这部名著是著名文学大师曹雪芹写的,其中的故事可以说是让人感到缠绵悱恻。

  贾宝玉本是一个达官贵族家的一个大少爷,倍受贾母疼爱,无人敢管他,成了家里的“混世魔王”自从林黛玉来了之后,性格才有所收敛,又经袭人巧劝,才不喜爱花粉,有些喜欢读书。

  古时的亲友,在显赫一时的荣、宁二家之中已没有多少存在的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古代达官贵族所生活的环境和穷苦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从书中可以了解到穷人与富人、跌落和高升、善良和罪恶等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侧面。

  作者曹雪芹以满腔的悲愤和火热的情感为读者塑造了两个极其豪奢的大家庭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各种人们。他们那富丽堂皇的生活和疾恶的心灵、穷困潦倒的`生活和勤恳的劳动,都得到了所爱的因果报应,并且给予了我们了启示。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么样做到不衰败?……看了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教益。

  请赶快打开这本书来寻找你要的知识宝库吧!

  红楼梦的读后感 篇5

  那《红楼梦》上落定的尘埃,属于一个王朝,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统治集团——贾史王薛,封建正统,争名夺利,媚上欺下。为贾宝玉发一声感叹,空气急转,将那尘埃掀起,翻转组合成另一种风景,鬼斧神工、天地都运一般,是叛逆,却是进步。

  除去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面庞,最是那叛逆思想,“草莽”、“不孝”的背后是对封建王朝仕宦道路的厌恶——厌恶它的黑暗,厌恶它的争名角利,还有那徇情枉法、贪赃暴虐的私欲,被逼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举人,却仍出家做了和尚,就是最好的'证明。贾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宝玉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我想这所谓的“男人”便是那仕宦之奴吧!但见了女儿便清爽。“女儿”、“清爽”远在何方?

  在没有贪婪、败坏的自由天真的大观园内,贾宝玉又抨击“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尊重、怜惜,大观园-女儿国。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推荐语10-20

红楼梦经典读后感02-03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6-15

读后感红楼梦03-12

《红楼梦》读后感06-09

红楼梦的读后感07-08

《红楼梦》 的读后感11-07

《 红楼梦》读后感11-11

红楼梦读后感05-30

《红楼梦》的读后感12-22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