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子》为其著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将近万言,现存34篇。有专家考证书中似乎有残缺,但又有人考证认为不仅没有残缺,而且最后四篇是明人增添,原文仅有30篇。现存版本以明正统《道藏》本最早,后又有十多种本版。王明的《无能子校注》(中华书局,1981)是目前唯一的校注本。
历代史籍著录《无能子》,均列入道家类;《唐志》道家类著录《无能子》三卷,云 “不著撰人名氏,光启中,隐民间”。《崇文总目》、《宋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亦皆录之于道家类。此书最早本可能即为《道藏》所收,明《正统道藏》太玄部收录《无能子》上中下三卷。诸史书著录经籍多不分道家(先秦)和道教为二类,这固然反映了古代图书分类的不详细、不严密,但也间接说明了对先秦道家文化、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继承和发展者是中国本土的传统宗教——道教。在道家不复作为哲学流派独立于世的时候(其思想当然地潜移默化于中华民众),道教公开宣称自己继其学说以为教。事实上,道家的自然义理等也是道教宗教哲学的理论基础。《无能子》旨在“明自然之理,极性命之端”,这与道教中的义理部分是相仿近的,同本之于老庄哲学。所以,将《无能子》列入道教史系统是适当的。
无能子,唐朝末年思想家。其姓名、籍贯、生平皆不详,只又“无能子”别号流传在世。据传说他自少年就博学寡欲,擅长于哲学思辨,以授徒讲学为生。后来为了躲避黄巢起义战火,漂泊四海,生活艰难。光启三年(887),隐居于左辅(今陕西东南部),著成《无能子》一书。在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违反自然的同时,提倡道教的修炼,并宣扬儒家的仁义和佛教的“无心”。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