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子部>杂家>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读后感

《颜氏家训》读后感

时间:2024-06-14 10:31:58 颜氏家训 我要投稿

(热)《颜氏家训》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颜氏家训》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颜氏家训》读后感

《颜氏家训》读后感1

  读书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书香四溢、书富五车,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寒假期间,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校本课程自主学习活动,阅读了《颜氏家训》这本书。

  《颜氏家训》这本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

  《颜氏家训》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文言文,在语文的课堂上,我们对文言文的中一些字词的理解一般都是死记硬背,没有灵活的运用学到的知识,我觉得在诵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增强语感,让我们在今后对一些文言文当中出现的相对于现代难以理解的词汇有一些了解,并且对以后我们朗诵较难的文言文很有帮助,不会太断断续续的。并且多看看文言文底下的注释,看多了也就记住了,有的字意思有很多种,需要自己去体会并理解,在阅读《颜氏家训》中我遇到了一些我学到过的字,但是这个字的意思是新的意思,让我了解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增强了我的文言文基础。

  此外,这本书也蕴含很多道理。我从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礼仪训练,"规行矩步,安辞定色",以养成必备的风度气质我们现代的家庭教育,父母只希望孩子聪明,成绩优异。只要孩子聪明,家长就能满足。因此大多在培养孩子的智力水平上下功夫,很少有家长会愿意花时间改掉孩子的'坏习惯,注重习惯的培养。因此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没家教"了。在平常学习生活中,有的同学的桌子非常乱,抽屉里面全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书,用过的书不用的书都堆在一起,擦完鼻涕的纸也随意放在抽屉,到了放学的时候才开始整理,结果上课的时候找书找不到,放学还耽误其他同学放学时间。这样的习惯是很不好的,所以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全身心地进行优良发展。

  《颜氏家训》中其实主要用举例子的手法来说明道理,在阅读这些正面反面的例子中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书中内容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一味地灌输这些道理,而且让我们从例子中反省、汲取知识。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在这段自主学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相信在以后,我会通过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来大大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颜氏家训》读后感2

  走进书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让人眼花缭乱,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北大才子,清华状元等等,感觉身处一个英才倍出的时代!相信大多家长会生出这样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在看过了这些热门图书之后,翻翻书几上静放了许久的《颜氏家训》,顿觉古往今来,教育之法,一以贯之,且忌急功近利!

  教育之先,以仁为本,不仁不义,纵有满腹经纶,也为人所不齿,!而今,总有许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时,伤心落泪,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 "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

  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商场,公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及时满足,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弄得家长狼狈不堪!这都是从小养就的毛病!因为大人总是交枪投降!日积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兽,家就成了银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弑父杀母的都大有人在!这是难道仅是孩子的过错吗?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尽享天伦。

《颜氏家训》读后感3

  《颜氏家训》为北齐颜之推所作。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播迁南北,历经坎坷,出身望族并在劫后余生之后明白如何设法使自己家族趋利避害,继续绵延是他的责任,这也是他作此书的目的。

  这本书成书于隋代开皇年间文帝杨坚平陈之后。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伦理教育,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侧重于讲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义务和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强调了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二是品德智能教育,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和造就子弟成才的问题如培养优良的操行、崇德尊贤、勤奋求知、提高本领、树立良好的文风等。三是思想方法教育,包括《名实》、《涉物》、《省事》、《止足》四篇。目的在于培养子弟观察、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名与实的关系:怎样取得美好的声誉,人生的意义和如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博”与“专”的关系:个人的发展应当有所侧重,不要放纵欲望和贪心不足等。四是养生教育,包括《诫兵》、《养生》两篇,目的在于教育子弟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利用战争来取得显达,应当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但也同时指出生命不可不惜,也不可不当惜而惜,为冒险贪得而丧生,不应该;为忠孝仁义而牺牲是值得的。五是知识教育,包括《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介绍了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对各项杂艺并根据实用价值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

  感想:我对其最为感慨的一章便是《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可不相爱也。”我是独生子女,所以不曾经历过书中所写的兄弟间这样深情感人的描写,可依旧为之动容。兄弟是形体独立而气息相通的人,当他们年幼时,父母左牵右携,他们前抱后负,吃饭时同桌进餐,衣服哥哥穿过再传给弟弟,书籍读了弟弟接过又读,外出游玩也在一处,即使有脑子混沌的'人,也懂关心爱护弟弟。这样想想,只觉美好。可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随着兄弟们逐个长大,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不比少年时光单纯,即使是诚实厚道的人,对兄弟间的感情也不能不稍稍减弱。可是减弱不意味消失殆尽,更要懂得维护,父母不能陪我们一辈子,兄弟姐妹是他们在世上给我们留下的最后礼物,这样比钱财珍贵得多。因此看到当今社会上子女间相互推诿,不愿赡养老人还有那些老人前脚刚走,子女们就急着分遗产的现象怎不让人心寒。

  《颜氏家训》带有浓重的儒家色彩,“仁”的思想也有所体现,值得人慢慢体味。

《颜氏家训》读后感4

  走进书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让人眼花缭乱,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北大才子,清华状元等等,感觉身处一个英才倍出的时代!相信大多家长会生出这样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在看过了这些热门图书之后,翻翻书几上静放了许久的《颜氏家训》,顿觉古往今来,教育之法,一以贯之,且忌急功近利!

  教育之先,以仁为本,不仁不义,纵有满腹经纶,也为人所不齿!而今,总有许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时,伤心落泪,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

  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商场,公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及时满足,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弄得家长狼狈不堪!这都是从小养就的毛病!因为大人总是交枪投降!日积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兽,家就成了银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弑父杀母的都大有人在!这是难道仅是孩子的过错吗?

  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尽享天伦。

《颜氏家训》读后感5

  夫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踰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颜氏家训》读后感6

  其实早就听说《颜氏家训》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了,可是一直没时间去读,这次有这样好的机会学校推荐我们看这本书。我翻开了这本经典的教育名著。读完《颜氏家训》后,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发现其中的很多理论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初看《颜氏家训》的大概,发现其共有七卷,二十篇。卷第一,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共六篇;卷第二,风操、慕贤共两篇;卷第三,勉学共一篇;卷第四,文章、名实、涉务共三篇;卷第五,省事、止足、诚兵、卷生、归心共五篇;卷第六,书证共一篇;卷第七,音辞、杂艺、终制共三篇。我认为,其中,教育思想最为集中的是“教子”、“勉学”、“涉务”三篇。

  我觉得,这本书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2、论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

  3、论士大夫教育。

  4、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颜氏家训》是一部思想混杂、瑕瑜互见的教育著作。直开后世“家训”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样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不失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种,它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我们青少年,尤其具有非常深刻的.指导作用。

  读《颜氏家训》有感 篇书是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也是我们拥抱崭新时代的见证。新年我读了《颜氏家训》这本书,作者是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的传世之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颜氏家训》共20篇,范围很广泛,是以儒家的思想教育子弟的。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第六篇《风操》了。因为这一篇是讲关于礼仪的,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规矩在包含在里面,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其中,有一段话“兄弟之子已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北土人多呼为侄”意思是说兄弟的儿子死了父亲,你与别人谈话时,当了他们的面,称他们为兄之子或弟之子,颇不忍心,北方人大多数称他们为“侄”。从这段话中我学习到了,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礼貌对人,讲话做事要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这时,我不禁想到平时的一些言行。记得在二年级时,我因为贪玩,以至于多次上扬琴课迟到。虽然妈妈每次都批评我,可我总不以为然。现在想想,这样做真的很不应该,准时上课是对老师的最起码的尊重啊,而且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准时都不能做到,别人的心中会怎么看待你呢?

  在世界文明的长河里,我们是现代文明的使者。真正的礼仪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情流露。高雅的气质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我很庆幸我能读到这本书,懂得了好多礼仪,做一个尊礼明仪的使者。

《颜氏家训》读后感7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名著。作者在这部著作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颜氏家训》的主要教育思想

  这本书总共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

  《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如何处理教育与爱护的关系更是现在许多父母所无法处理好的。

  《治家》,主要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认为治家必须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须首先做到。父母首先应该给子女起表率作用,治家要勤俭,宽严要适度,要有仁厚之风。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也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他们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在脑子里加以模仿,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之道都会给孩子很深刻的影响,而且不容易改变。

  《慕贤》,即仰慕贤才。年少初学应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这样可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对于有德有才之人,一定要与之交往,多加礼敬和学习。颜之推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

  《勉学》,是该书的著名篇章,内容很长,字数特别多,论述的道理值得重视。作者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抨击。他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不可轻视。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就难免家败人亡。作者还通过各种事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观念,如主张人要博学,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为师表;学习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要学以致用;学习要抓好早期教育,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等。这一篇章不仅论述子女教育及学习态度的问题,也讲述了一些安身立命的道理。人们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职业的贵贱,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应当受到尊敬。

  《音辞》,主要讲述语言和音韵方面的内容。作者认为,各地语言、方言不同,自古已然,不足为怪。但他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要学会正确发音,这也是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他还告诫子女,对未经查证的事物,不要妄下断语。

  《杂艺》,指士大夫除了经、史、文章以外的其他技艺。讲到的有棋琴书画,骑射、算术、医学等都是一门技艺,对此须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扩大知识面和增强技能。另外,还讲到了“人筮”是封建迷信,“六博”、“投壶”在唐宋以后就没有人玩了。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氏家训》读后感8

  今天,我读了《颜氏家训》之二,我体会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颜氏家训》这段文言文主要写了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像住进了种满兰花的屋子里,时间长了,就会被熏陶的品德高尚,与坏人在一起就像进了卖腌鱼的店铺,时间久了,就会变成小人。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人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非常重要,跟一个好人在一起,就会变好,跟一个坏人在一起,就会变坏。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在作文班挨着张乐天,张乐天是一个淘孩子,上课爱搞小动作,经常被老师K,慢慢地我也学得淘气了,给老师批作文的时候,句子不通、错字也多,我感到很惭愧。第二天,我跟刘智博坐在一起,上课了,我刚想玩的.时候,看见她正在认真地写作文,我也认真地写起作文,结果作文写得十分好,老师还表扬我了呢!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跟好孩子在一起,不跟淘气的孩子在一起。

  我读了《颜氏家训》之二,我知道了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呀!以后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找好孩子当朋友。

《颜氏家训》读后感9

  其实早就听说《颜氏家训》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了,可以前一直没读,这次在公司工会的推荐之下,我翻开了这本经典的教育名著。读完《颜氏家训》后,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发现其中的很多理论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颜氏家训》是一部思想混杂、瑕瑜互见的教育著作。我认为其中教育思想最为集中的是"教子"、"勉学"、"涉务"三篇。读完此书之后我觉得还有以下几个启示:

  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书中认为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孩子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与现代的思想"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谋而合。绝大多数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太在乎成绩。于是孩子是否养成好习惯往往被忽视。有些孩子习惯不好,但很聪明,成绩很好,这就会成为父母夸赞的理由。老师发奖状时,如果孩子拿回家的是劳动好的奖状,父母则会不以为然。

  二、虚心若谷,胜过闭门造车。

  书中教育孩子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能自以为是,孤芳自赏,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他强调切磋交流。学习绝不是一个人自我封闭的过程,必须经常与人交流,方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古人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交流一定会胜过自己一个人的努力。于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组织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互助交流,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

  三、教育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我觉得,《颜氏家训》是一部为人处事的百科全书,它平而不流于凡俗,实而多异于世俗。我阅读是主要看的.是教育方面的,而它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我还需要再好好看看,才能领会其中的精华。

  颜之推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家庭环境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是很关键的,古代孟母三迁便说明了这个道理。特别是小学生,辨别能力差,最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儿童"神情未定",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不良环境污染影响主要是来自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以暴力团伙犯罪为主的"黑色"污染和以毒品犯罪为主的"白色"污染。残缺家庭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应有的关心,他们很可能在社会上去寻找朋友的慰藉,于是他们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团伙猎取的对象,受到诱惑与利用,心情忧郁、精神空虚,很可能沉溺于不良书刊、淫秽录像以及网络中,甚至吸毒、酗酒、性放纵等。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其他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因为家长的劳动态度、分析问题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独生子女多,住楼房的多。住房条件的改善,无形中减少了孩子与外界接触交往的机会,形成了家庭对孩子的近乎封闭式的教育。如果家长素质好,则孩子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各种能力则会很好地发展。反之,则会导致片面发展,甚至误了孩子。因此,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之与国家教育保持一致,实乃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家庭教育,关键在于家长,家长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如果其所持有的观点,采取的措施不能适应家庭教育的对象—————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和客观要求,那么家庭教育就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阻碍因素,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将是难上加难,其后果必将危害整个社会。

《颜氏家训》读后感10

  《颜氏家训》为颜之推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播迁南北,历经坎坷,在经历过太多事情之后明白了要使自己的家族避免受到伤害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所以继续绵延造福子孙便成了他的责任,这也是他作此书的目的。此书七卷,共二十篇,其内容涉及范围广,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起着训教子孙后代的作用,而对我们现代仍有很大的影响。

  颜之推著写这本书时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所以他在写这本书时把自己在当时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见解、借鉴全部都体现在此书中,从而使得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囊括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伦理教育,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这一部分主要侧重于讲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义务和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强调了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二是品德智能教育,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和造就子弟成才的问题如培养优良的操行、崇德尊贤、勤奋求知、提高本领、树立良好的文风等。三是思想方法教育,包括《名实》、《涉物》、《省事》、《止足》四篇。目的在于培养子弟观察、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名与实的关系:怎样取得美好的声誉,人生的意义和如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博”与“专”的关系:个人的发展应当有所侧重,不要放纵欲望和贪心不足等。四是养生教育,包括《诫兵》、《养生》两篇,目的在于教育子弟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利用战争来取得显达,应当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但也同时指出生命不可不惜,也不可不当惜而惜,为冒险贪得而丧生,不应该;为忠孝仁义而牺牲是值得的。五是知识教育,包括《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介绍了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对各项杂艺并根据实用价值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子篇》中说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应在母胎时就对婴儿进行胎教,再者就是在孩子懂得识人脸色时进行教导训诫,父母既要有威严又要有慈爱,孩子自然就会尊敬有孝行了。要会教,教好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是需要父母同心协力,奖罚结合可以使得家庭教育更加有成效。而在品德智能教育中的《勉学篇》中说到,连帝王都不能不学习更何况普通人呢,士大夫的子弟没有不受教育的,但是有些人却在谋一官半职之后不再学习,就这样碌碌无为浪费自己的生命,颜之推推崇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学习,因为在幼小时期,精神专一,长成以后,思虑分散,不便于学习,所以学习要趁早,而且要终身学习,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对南朝士大夫虚浮柔弱之风进行了深切的揭露和批判,对南北朝社会风气、习俗经常提出批评,这些在颜之推的书中都能深刻体现。

  现今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我们常听到别人对孩子一种评价语:“没家教”或“家教好”。指的是孩子有没有教养、风度、气质,也就是他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高雅。人们普遍都认为,“教养、风度、气质”等不只是先生老师教育的结果,更主要是家庭父母熏陶训练的结果。一个人走路的姿势,说话的方式,动作举止都是体现着他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有些东西是内在的,是不能伪装出来的。当然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而如果能够从小得到“规行矩步,安辞定色”的训练,也许代表着他的家庭教育比较成功,能够从小事做好规范。在《三字经》中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仅成就了孩子,同时也成就了家长乃至整个家族的声誉。还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如同一张白纸,没有善恶美丑真假的概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所以,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关键点,能够决定者孩子以后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颜氏家训》也告诫我们后人要重视家庭教育。

  虽说《颜氏家训》对我们后现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它,这是颜之推所作,所以其中带有很多他个人的观点,也就是存在唯心主义的因素,我们不能够全盘的继承或者全盘的否定。在现今的科学技术时代,我们要懂得辩证真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对我们现代有意义的一部分,去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消除《治家篇》中对妇女的轻视,批判的继承以达到传承我们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

  总的说来,《颜氏家训》是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从中我知道了家庭教育的重要,重视早期教育,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性等等不论什么方面都要严格要求,不仅是父母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这一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财富,是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所以我们对待有意义的古籍要精读,读懂其中的含义,这会使我们受益良多。但是辩证的看待也很重要,不要盲目追寻,要换位思考,去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传承经典文化。

《颜氏家训》读后感11

  《颜氏家训》是一本家训类教育书籍。经过颜家后人再三翻刻,因此也成了家训类教育书籍中流传最广的家训之一。

  它成书于隋文帝杨坚时期。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即《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内容广泛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以及当时各地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也有许多意义积极的见解。如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各种技艺和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对南朝士大夫虚浮柔弱之风进行了深切的揭露和批判。书中还对南北朝社会风气、习俗经常提出批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其中《文章》篇专谈文学问题,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归心》篇宣传佛教思想,这也说明颜之推思想的复杂性。

  《书证》、《音辞》两篇讲古书训诂、音韵问题,表现出作者在这方面造诣很深。有人便据这《归心》、《书证》、《音辞》等篇将《颜氏家训》归入杂家。《颜氏家训》,使该家族出了许多人材。颜家十几代人都极为富贵荣耀,担当朝廷要职,这与颜氏家学熏陶是分不开的`。颜氏族人在世所得家产最终往往散放社会,只留给后辈这本祖训,并训谕后人谨遵不违,这才有了颜家十几代兴旺。这些事实印证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家族生存竞争的重要意义。现代暴发户总是昙花一现。某市曾于九十年代评出“十大青年企业家”,当年他们是何其风光,却没有几个想到禀祖训,立家规,塑造家学文化。

  到今天,才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十大青年企业家”只剩下寥寥无几。其他人要么犯案进了监狱,要么难以支撑而宣布破产,更何以谈三代富贵?与古人相比,差异实在太大。

《颜氏家训》读后感12

  《家训》是一本对后代具有深远影响的书。后代《家训》皆溯源《颜氏家训》。“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精心之作,可以说他一生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复杂矛盾的思想性格和缜密的处事态度,大都集中地体现在这部《家训》之中。有人用“一个父亲地叮咛”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其内容和主旨。它是一位老于世故的长者、聪明睿智的学人、机灵权变的政治活动家,在平安的度过乱世的风云之后,向他的家族子弟讲述自己的经历风险、体验教训、思想心得,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文化、政治的训导。

  颜之推(公元531年——约595年),字介,梁朝建业人(又称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人。颜之推出生于士族家庭,父亲颜协,官至咨议参军。他的家庭有儒学世承的传统,早年受到儒学的熏陶,奠定了他一生的学术思想基础。颜之推年逾六十的一生,“三为亡国人”行踪遍及江南、河北、关中,又得与南北同一后的隋朝,经验阅历十分丰富,远非南北朝时代局促一隅的高门士族可比。这些又为他撰写《颜氏家训》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薄薄的一本书饱含了一位经历了风雨沧桑的家族老人对家族儿女的叮咛与期望。除了第一篇《序致》说明全书宗旨,末篇《终制》叮嘱后事,《归心》讲述崇佛失当外,剩下的十七篇分别讲述了他的家庭教育观(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主要强调的是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性。)、品德智能教育观(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讲述了如何培养造就子弟成才。)、思想方法教育观(主要包括《名实》《涉务》《省事》《止足》篇,讲述的是培养子弟观察、认识、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养生教育观(包括《诫兵》《养生》篇,强调子弟们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战争来取得显达,应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知识教育观(主要包括了《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主要介绍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

  《颜氏家训》中最突出的也是其他的家庭教育观,这也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第一是因为当时社会的官学衰落,家庭教育成为士族教育的基础。其次是颜之推作为一名当时的封建家长,对家庭有支配权,可以在家庭贯彻他的教育主张。最后也是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从家族利益出发,要使颜氏家族在政治变动终不致衰败,需要依靠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颜之推主张对儿童的早教,同时他还最早提出了胎教的主张。在《家训》中作者指出儿童教育方面颜之推认为要越早越好,如果能实施胎教就更好。“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乐滋味,以礼节之”。就是说,古代的君王家庭都讲究胎教:孕妇怀子三个月,就要迁居别室,耳目要清净,不看邪恶的事物,不听不正当的声音,而是用优美的音乐陶冶性情,以礼仪支配自己的言行,这对胎儿的成长发育有很大的益处。

  而一般的老百姓家庭即使不能向古代圣王家庭那样实行胎教进行超前教育,也应当尽一切可能及早施教。“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就是指:一般人家应该在孩子能感知喜怒哀乐,能与人交流沟通感情时就要开始教育告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进行最初步的行为规范。这样坚持数年以后,儿童就会越来越懂事。等到“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颜之推之所以主张儿童的早教是因为作者认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孩子小时候,思想单纯,精神专一,感受敏锐,容易教育。长大后,思想复杂,感受迟钝,就难于教育了。)其次作者还认为孩子在幼儿期时的可塑性很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他认为早期教育和训练养成的习惯,就象与生俱来的那样稳固,向自动化了一样,不需任何努力。但是不对儿童进行早教的话就会“骄慢已习,方复制止,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即若不抓紧早期教育,等到儿童已经养成恶习,再去纠正,就是打死他也没用,还会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辈子都难以改正,最终成为无德无用之人。

  在儿童的早期教育的内容方面,颜之推主张语言教育、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子弟立志和树立较高尚的生活理想的生活教育。

  语言教育。颜之推认为教育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是做父母的责任。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而且这个语言学习上要重视通用语言。“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云为品物,未考书记,不敢辄名。”就是说,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担心有了差错给子女留下不好的影响。

  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对于儿童的道德教育方面颜之推不住重长篇的说教,而是注意长辈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他称之为“风化”。“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后者也。”这是一种自然的仿效,丝毫不需要强制的教育。

  子弟立志,树立较高尚的生活理想。作为士族社会的一个大家庭颜之推很是注重士族子弟的教育,他认为士族教育子弟,应当使他们立志实行尧舜的政治理想,继承时代的家业,不应使他们依附权贵、屈节求官做为生活目标。在讲到这一点时他引用了一个齐朝的故事“吾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在他的眼中这样教育子弟,是志趣低下,实在可鄙,颜之推对此极为愤慨,并且严戒子孙切勿效之。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颜之推在《家训》中指出父母要如何做才能给子女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第一:父母要威严而有慈。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态度既要威严又要慈爱,二者不可偏废,要做到严慈结合。“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也就是指父母对子女态度严明且慈爱,子女才会言行谨慎,听从父母的教悔。并且严和爱都要适度。“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应当严肃,不可过分亲近而失于态度不庄重;父母应该慈爱自己的亲骨肉,不可对子女无理,要求过苛过严。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则“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对子女无理,滥用父权,子女不会孝敬;而过分宠爱,子女则不会听话。

  第二:父母对子女不要娇惯溺爱。颜之推主张对子女要严格要求,不能娇惯溺爱。因为人世间许多父母对子女只知道“爱”,而不知道“教”,任其为所欲为。甚至有的是该批评的,反而给予奖励;有的本该斥责的却表示欣赏。这样颠倒是非,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误以非为是以讹为善,把错误的当成合理合法的,很难纠正过来。这里颜之推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王增辩长大成人之后“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其母看他在执行公务中出错“少不如意,犹捶挞之”因此王增辩“能成其勋业”,很有作为。反面的例子“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偏(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这位学士的父亲对儿子宠爱至极,要是儿子说对了一句话,便走到哪里,终年夸到哪里,要是儿子做错了事,则极力文过饰非,替儿子隐瞒,指望他偷偷地改过来。)由于父亲的娇宠放任,儿子养成了骄横无理的毛病,长大做官后,出口伤人,结果惨遭别人陷害。

  第三父母以身作则建立良好家风。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兄长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父慈,子才知孝敬,兄长讲友爱,弟弟才知恭敬,否则,上梁不正,下梁必歪。

  第四对于多子女家庭父母要一视同仁不要偏爱。在多子女家庭里父母对子女要一视同仁。“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对于有才有德行才智的子女,父母自然应当赞赏爱戴,对于德行才智不太好的子女,父母同样应当加以同情怜惜,有的家长偏爱某个子女,其用心是为了孩子好,但结果是害了他。)被父母偏爱者往往会形成骄横放任的毛病,因为偏爱已超过了有益的限度,是一种不清醒的爱,是溺爱。并且,父母偏爱子女还会人为的造成子女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第五作为父母要重视环境教育。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以外的成员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人在幼小的时候,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周围环境对其渐渍,濡染、熏陶,影响作用很大、但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自然似之。)“是以与山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和德行好的人一起相处,就象入芝兰花房一样,自己也会形成良好的德行;同德行不好的一起相处,就想生活在迈咸鱼的铺子,自己的德行也会变坏。)正因此,颜之推要求家长要教育子女“必慎交游焉”“结交胜己者”“无友不如己者”。

  《家训》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现在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第一个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孩子一生当中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于对自己的子女溺爱,至入学年龄时也只是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很少重视孩子的心灵成长和道德方面的示范和教育。对现在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校的分数教育而忽略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的现象《家训》就是很好的警示例子。父母大多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现代的小皇帝,小公主,过于溺爱对孩子的“一言之是,偏(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经不起挫折和不会与别人相处,如果稍有不是之言则怒形于色,这样浇灌出来的只是温室之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好立足的。

《颜氏家训》读后感13

  不断的学习不仅能够给与教育以源头活水,还能丰富自己的人生,更可以此来引导自己和他人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史名著,为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大学者颜之推所著。纵观全书,其内容涉及之广,文字涉及之深,令人振聋发聩。

  本书强调了教育思想应以儒学为核心,认为古之为学者行道以利世;今之学者修生以求进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尤其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在教育基本理论,作者还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颜氏家训》对儒学、佛学、文学等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育之先,以仁为本,不仁不义,纵有满腹经纶,也为人所不齿!当下社会,常常有许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时,伤心落泪。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

  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商场,公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及时满足,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弄得家长狼狈不堪!这都是从小养就的.毛病!因为大人总是缴枪投降!日积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得不到有效控制,家就成了银行,父母就成了奴婢,继而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弑父杀母的都大有人在!这难道仅仅是孩子的过错吗?

  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心中向善,父慈子孝,方能尽享天伦。

《颜氏家训》读后感14

  颜氏家训读后感走进书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让人眼花缭乱,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北大才子,清华状元等等,感觉身处一个英才倍出的时代!

  相信大多家长会生出这样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在看过了这些热门图书之后,翻翻书几上静放了许久的《颜氏家训》,顿觉古往今来,教育之法,一以贯之,且忌急功近利!教育之先,以仁为本,不仁不义,纵有满腹经纶,也为人所不齿,!而今,总有许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时,伤心落泪,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商场,公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及时满足,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弄得家长狼狈不堪!

  这都是从小养就的毛病!因为大人总是交枪投降!日积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兽,家就成了银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弑父杀母的都大有人在!这是难道仅是孩子的过错吗?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尽享天伦。

《颜氏家训》读后感15

  寒假里,我读了《颜氏家训》一书,它是由南北朝时期的作家颜之推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著作,也是一部学术史名著。

  《颜氏家训》讲的是一些古时候作为孝子、孝女应该懂的礼节等。在《颜氏家训》里,我印象最深的是“风操”里的第十四章,讲的是父母去世后,父母生前的房子不能进去,父母如果是被斩首的,儿女都不能用刀。父母如果是被烧死的',儿女都不能吃烤肉。父母如果是因喝醉被杀,儿女都不能喝酒。即使这样,但是如果父母是被噎死的,也不能终身不吃东西了吧!我也比较喜欢“治家”里的第三章,讲了一个故事:北齐史都侍郎房文烈,从来没有生气发怒过。有一次下了好几天大雨,家里没有米了。房文烈让仆人去买米,没想到仆人竟然逃跑了,过了三四天才抓到,房文烈语气和缓地问道:“一家这么多人等你买米做饭,你到哪里去了?”居然没有要打仆人的意思。房文烈曾经把房子借给别人居住,那人的仆人却把房子拆了当柴烧,几乎快拆光了,房文烈页只是皱了皱眉头。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应该也喜欢上这本书了吧!我相信读了这本书以后,大家一定会喜欢上更多中华国学的吧!

【《颜氏家训》读后感】相关文章:

《颜氏家训》读后感11-06

《颜氏家训》读后感11-02

颜氏家训的读后感05-18

颜氏家训读后感11-07

颜氏家训读后感06-13

《颜氏家训》读后感精彩11-05

[精品]《颜氏家训》读后感11-13

《颜氏家训》读后感(通用)12-18

(精品)《颜氏家训》读后感02-17

[荐]《颜氏家训》读后感12-12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