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诗经> 诗经·国风·还诗词鉴赏

诗经·国风·还诗词鉴赏

时间:2024-02-22 14:40:10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国风·还诗词鉴赏

诗经·国风·还诗词鉴赏1

  【原文】

诗经·国风·还诗词鉴赏

  南有樛木1,葛藟纍之2。乐只君子3,福履绥之4。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5。乐只君子,福履将之6。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7。乐只君子,福履成之8。

  【译文】

  南有弯弯树,攀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安享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覆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大有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缠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永驻幸福了。

  【注释】

  1.樛(jīu纠):下曲而高的树。

  2.葛藟:葛和藟两种蔓生植物;或以为葛藟即藟,野葡萄之类。纍(li雷):攀缘,缠绕。

  3.只:语助。

  4.福履:福禄也。绥:安也。

  5.荒:掩;盖;覆。

  6.将:扶助也;或释为大。

  7.萦(ynɡ营):缠绕。

  8.成:就也;到来。

  诗经国风周南樛木赏析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故从兴之引起的所咏之词看,这乃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当无可疑。

  聪明的读者自然还会发现,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彩翟诜浅P蜗蟆9蚀痈髡轮氨取币蹇矗庖彩且皇仔蜗蠖说淖88琛/P

  倘若我们再推进一层,问一问君子究竟有何福可祝判断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是因为君子刚得了贵子还是封了高官抑或是娶了新妇似乎都有可能。为了作出较为接近诗意的判断,还得回头考察诗中的比兴之物。据许多学者考证,国风比兴,常以花草、藤蔓、雌鸟、牝兽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类喻男子。其中尤以树木喻男、花草喻女更为常见。如《邶风简兮》的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又如《郑风山有扶苏》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都是如比。至于《唐风葛生》叙妻子对亡夫的哀恋,更有葛生蒙楚(荆树),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之语,以葛藤与荆木的.相互依存,抒写了女主人公失去夫君的凄伤之情。明白了这一特点,则《樛木》进一层的比兴之义亦可迎刃而解:倘若此诗中的樛木,喻的是青年男子的话,那么缠绕樛木的翠绿葛藟,不正比喻着他的美丽新娘由此检验《毛诗序》旧说,以为此乃歌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之作,就觉得与诗意隔膜太多;而方玉润《诗经原始》、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推测此诗似于夫妇为近、喻妇人之托夫家也,才真正猜着了这首祝福诗的旨意。

  于是读者透过反覆叠唱的诗行,便恍然置身在三千多年前一场热闹的婚礼宴席上:秋日的黄昏宾客毕集,辘辘的车音自远而近。性急的孩童早从村口奔来,嚷叫着:接新娘的车子到啦!欢乐的鼓吹由此压过喜悦的喧声齐鸣。当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青年男女们一遍又一遍的热烈歌唱: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快乐的新郎脸红了,羞涩的新娘心醉了、当她斜倚着新郎姗姗移步的时候,你便会发觉,那情境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荒之、萦之)来比拟、形容,竟是何等的传神!而油然升起在众宾客心间的祝福之情,倘若不用再三的叠唱,又怎能宣泄得如此兴奋和浓烈男女嫁娶是亘古以来人生的重要喜庆。而《樛木》,正以如此兴奋和浓烈的激情,表现了我们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

诗经·国风·还诗词鉴赏2

  佚名〔先秦〕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译文

  对面这位大哥身手真敏捷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凹。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小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利落啊!

  对面这位大哥身材长得好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道。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公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本领高!

  对面这位大哥体魄好健壮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南。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匹狡猾狼,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心地善!

  鉴赏

  此诗不用比兴,三章诗全用“赋”,以猎人自叙的口吻,真切地抒发了他猎后暗自得意的情怀。三章叠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换四个字,但却很重要,起到了文义互足的作用:首章互相称誉敏捷,次章互相颂扬善猎,末章互相夸赞健壮。首句开口便赞誉,起得突兀,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与猎人偶然碰面,眼见对方逐猎是那样敏捷、娴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昌)兮”,这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子”是对那位同行的敬称。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在峱山南面的道路上。“遭”字表明他们并非事先约定,只是邂逅相遇罢了。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那样惊喜不已,十分激动。第三句说他们由相遇而合作,共同奋力追杀两只大公狼。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告诉读者逐猎的结果如何,但是从他那异常兴奋的叙述中,可以猜想到那两只公狼已成为他们的`捕获物,读者从中也似乎分享到了诗人的喜悦。最后一句是猎后合作者对诗人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这里诗人特点明“揖我”这一示敬的动作,联系首句,因为诗人对他的合作者十分敬佩,所以他才为自己能得到对方的赞誉而引以自豪。吴闿生称此为“渲染法”(《诗义会通》)。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押在每句末尾第二字上:首章还、间、肩、儇为韵;次章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组成“富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这种一唱三叹、反复咏唱的手法,对强化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诗经·国风·还诗词鉴赏3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先秦·佚名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赏析

  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西汉时研究诗经的三家认为,江汉之间的广大地域被周文王文明化,那里的女性有贞守之德,于是诗人便作此诗,以乔木、神女、江汉为比,赞美那里的美丽女子。

  这是一首单相思的恋歌,一个年轻樵夫爱慕上了一位美丽的游女,可是企慕难求,至于为何企慕难求,或许游女名花有主,又或许游女不喜欢樵夫,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没有圆满结局的故事。樵夫难耐心中的思念之苦,于是便唱出了这首歌,“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前两句以乔木起兴,是说南山之上有高大的乔木,但不可在树下休息,后两句引出歌咏对象,汉江之上有游女,也不可追求得到。汉江之水广阔无边,他没法渡过去,只能远远地望着游女,独自承受思念之苦。

  比起《蒹葭》,这首诗的'现实主义风格更为突出。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甚至连主人的性别难以确指,意境迷离而朦胧;《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得多,人物形象是樵夫、游女。诗篇一开始就写失望之感,但心有不甘,便由现实转入幻想,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到了现实,幻境顿时破灭,但他的情感却依旧执着。

【诗经·国风·还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诗词鉴赏11-25

《国风·卫风·伯兮》诗经鉴赏05-11

《国风·魏风·汾沮洳》诗经鉴赏05-11

《国风·卫风·有狐》诗经鉴赏05-11

《国风·豳风·破斧》诗经鉴赏05-12

《国风·秦风·车邻》诗经鉴赏及译文注释05-05

《国风·秦风·小戎》诗经鉴赏及译文注释05-06

《国风·桧风·羔裘》诗经鉴赏及译文注释05-07

《诗经·邶风·击鼓》诗词鉴赏05-09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