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唐诗> 唐诗

唐诗

时间:2024-06-08 14:47:08 唐诗 我要投稿

唐诗汇编【15篇】

唐诗1

  《行宫》

唐诗汇编【15篇】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译文

  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行宫》注释

  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行宫》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诗人先写环境。首句中“寥落”已点出行宫的空虚冷落,又着一“古”字,更显其破旧之象。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暗示着昔盛今衰的变迁。而后以“宫花寂寞红”续接,此处可见运思缜密。娇艳红花与古旧行宫相映衬,更见行宫“寥落”,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两句景语,令人心无旁骛,只有沉沉的感伤。

  后两句由景及人,写宫女,“白头”与第二句中的红花相映衬。宫中花开如旧,而当年花容月貌的宫女已变成了白发老妇。物是人非,此间包含着多少哀怨、多少凄凉便不言而喻了。末句“闲”字与上文“寂寞”相照应,写出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过去她们的一颦一笑、盛装丽服只为取悦君王,而今再无缘见龙颜,她们还能做什么呢? 只能无聊地“闲”在冷宫。而这些宫女们所谈的仍旧是玄宗盛世。这一方面表现了她们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另方面也证明了如今无可言说的空虚。比较之下,那种深沉的盛衰之感越发鲜明突出而具体了。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的少女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中,成日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岂堪重新回顾!然而,她们被幽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思想。这首诗正是运用以少总多的表现手法,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行宫》创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不久,国力衰退。该诗就是以小见大地点明了唐朝衰败的原因。

  《行宫》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唐诗2

  1 做胎教可以读唐诗吗?

  回答:胎教可以选择读唐诗,读唐诗不仅孩子受益,孕妈也受益。

  效果:妈妈们在运用唐诗做胎教时,能够很有感情的去读诵,变换不同的节奏、语气、语速、语感等,可以从听觉上带给胎儿不同的刺激与效果。

  小贴士:孕期在朗诵唐诗的'时候,孕妈一定要带有感情的去朗诵,唐诗不仅能影响胎儿,更能让孕妈心情变得愉悦、安静,这样胎教的效果会更好。

  2 适合胎教的唐诗五则

  1、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诗3

  上个礼拜地的半夜,我作完了功课玩了一会儿,正筹备瞅电视。这时爸爸对我说:“你没事干,这儿有利《唐诗》你拿往读读吧!”说着就递给我一标《唐诗》,我交功书就望了伏去。

  该我读到“锄禾日应午,汗滴禾下洋。谁知盘中餐,粒粒都辛苦”的时候,爸爸答我:“你知讲这首诗的意思吗?”我撼了点头,爸爸说:“这首诗的意念是说农夫伯伯合法中午的时候在辛甜种地,汗水滴进禾苗下的土壤面,谁知路盘中的`颗颗米粒,每一粒都是农夫伯伯辛劳得来的。你天天吃饭碗里都要剩下一点儿,当前吃饭皆要吃完,不要挥霍晓得了吗?”我点了拍板。

  从此以后我每次吃饭都会想讫那首《锄禾》的唐诗,我想工官伯伯这么辛苦得来的粮食我一定要赖佳爱护。所以我都会把碗里的饭吃得干清洁洁。我必定要做一个不糟蹋食粮的恶孩子。

唐诗4

  潺湲寒溪上,自此成离别。回首望归人,移舟逢暮雪。

  频行识草树,渐老伤年发。唯有白云心,为向东山月。

  卷315_2【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朱放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

  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卷315_3【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朱放

  已得归乡里,逍遥一外臣。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

  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空馀道士观,谁是学仙人。

  卷315-4【送著公归越(一作皇甫曾诗)】朱放

  谁能愁此别,到越会相逢。长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

  石床埋积雪,山路倒枯松。莫学白道士,无人知去踪。

  卷315_5【秣陵送客入京】朱放

  秣陵春已至,君去学归鸿。绿水琴声切,青袍草色同。

  鸟喧金谷树,花满洛阳宫。日日相思处,江边杨柳风。

  卷315_6【灵门寺赠灵一上人】朱放

  所思劳旦夕,惆怅去湘东。禅客知何在,春山几处同。

  独行残雪里,相见暮云中。请住东林寺,弥年事远公。

  卷315_7【江上送别】朱放

  浦边新见柳摇时,北客相逢只自悲。惆怅空知思后会,

  艰难不敢料前期。行看汉月愁征战,共折江花怨别离。

  向夕孤城分首处,寂寥横笛为君吹。

  卷315_8【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一作章八元诗)】朱放

  昨辞天子棹归舟,家在桐庐忆旧丘。三月暖时花竞发,

  两溪分处水争流。近闻江老传乡语,遥见家山减旅愁。

  或在醉中逢夜雪,怀贤应向剡川游。

  卷315_9【竹】朱放

  青林何森然,沈沈独曙前。出墙同淅沥,开户满婵娟。

  箨卷初呈粉,苔侵乱上钱。疏中思水过,深处若山连。

  叠夜常栖露,清朝乍有蝉。砌阴迎缓策,檐翠对欹眠。

  迸笋双分箭,繁梢一向偏。月过惊散雪,风动极闻泉。

  幽谷添诗谱,高人欲制篇。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卷315_10【铜雀妓】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卷315_11【毗陵留别】朱放

  别离非一处,此处最伤情。白发将春草,相随日日生。

  卷315_12【题竹林寺】朱放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卷315_13【答陆澧】朱放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卷315_14【杨子津送人】朱放

  今朝杨子津,忽见五溪人。老病无馀事,丹砂乞五斤。

  卷315_15【山中谒皇甫曾】朱放

  寻源路已尽,笑入白云间。不解乘轺客,那知有此山。

  卷315_16【剡山夜月(一题剡溪舟行)】朱放

  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

  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

  卷315_17【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朱放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卷315_18【山中听子规(一作顾况诗)】朱放

  幽人自爱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

  窗中有个长松树,半夜子规来上啼。

  卷315_19【乱后经淮阴岸】朱放

  荒村古岸谁家在,野水浮云处处愁。

  唯有河边衰柳树,蝉声相送到扬州。

  卷315_20【送张山人】朱放

  知君住处足风烟,古寺荒村在眼前。

  便欲移家逐君去,唯愁未有买山钱。

  卷315_21【别李季兰】朱放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卷315_22【游石涧寺】朱放

  闻道幽深石涧寺,不逢流水亦难知。

  莫道山僧无伴侣,猕猴长在古松枝。

  卷315_23【新安所居答相访人所居萧使君为制】朱放

  谢公见我多愁疾,为我开门对碧山。

  君若欲来看猿鸟,不须争把桂枝攀。

  卷315_24【送魏校书】朱放

  长恨江南足别离,几回相送复相随。

  杨花撩乱扑流水,愁杀人行知不知。

  卷315_25【送温台】朱放

  眇眇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卷315_26【句】朱放

  爱彼云外人,求取涧底泉。

  风吹芭蕉拆,鸟啄梧桐落。

唐诗5

  作为一个古典文学爱好者,虽然对格律严谨的唐诗宋词几乎是望而生畏,但这却并不影响我对意境深邃、绚丽多姿地传统诗词的情有独钟。姑且谈不上研究,单就欣赏的角度看,以唐诗宋词所营造起来的美妙诗情,似乎对现代中国人倒起着某种返朴归真的催化作用,我绝对是不敢想象这种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会从我们的现代生活中逐渐消失,除非我们已经是再分辨不出什么是真、善、美了,否则的话,怎么会有这种可能呢?

  我们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是古代诗歌园地中美艳绝伦的三朵奇葩,鲁迅先生就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这当然不是说此后便无好诗,先生旨在说明唐诗乃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古人中不是素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传统说法吗?而“汉语文、诗文学发展的最高形式”的唐宋词,就更是深得文人墨客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正因为曲子词乃植根于民间音乐的肥沃土壤,难怪红学界大学者周汝昌会在《唐宋词鉴赏辞典》的序言中写道:“……而喜爱词的人,似乎比喜欢诗的人更为多夥,这包括写作和诵读,都是如此。”因为词和曲系长、短句,也许更易于表情达意,更易于一咏三叹,所以也就更大众化、更易于为各色人等所接受吧。

  那么,唐诗宋词在现代生活中究竟是处在何种地位呢?我们不妨还是先来看看被著名作家陈世旭誉为“九江文学创作的半壁江山”之修水吧。地处赣西北幕阜山腹地的修水自古就有“文章奥府”之称,且不谈一代诗宗黄庭坚,更不说文学巨子“陈门四杰”,就单说如今修水的新旧体诗人,他们高擎着“山谷诗苑”的旗帜,不但出色地承办过江西省的大型“谷雨”诗会,而且还创办了一份声名远播的报纸《山谷诗苑》,并先声夺人的继编印了《当代百家律诗选》之后又传檄全国,罗英织锦、一鼓作气地编篡了《中华当代绝句精选》和《中华当代诗家手迹选》等大部头,一个远乡僻壤之山城的小小诗社,竟然登高一呼,便响应者众,既有耆宿,也有新秀,既有专业,也有业余,作者面广而层次高,且是诗家代表作。真个是:飞鸿翩来、佳作频寄,这怎不喜煞了山谷故里人?其实从诗选的篇名我们就完全可以知晓,这是几本什么样的鸿篇巨制啊!而透过这一吟坛盛举,难道说中华传统诗情在现代生活中有丝毫逐渐消失的可能吗?

  倘若“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故里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就把追寻的目光转向地处赣南山区、素有莲乡之称的石城吧。于1987年创刊之初的《琴江诗词》只有薄薄的十多页,尽管在时下出书难的窘困中,尽管琴江诗社纯属民间组织,出版费用全靠社会各界捐赠赞助,但《琴江诗词》这本装帧古朴、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小册子,却依然是越编越有特色,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差不多二十个年头的战斗历程,页码也扩展到了100多页,全是向作者免费赠阅。

  《琴江诗词》一创刊就开宗明义:以刊登中华传统诗词为主。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好传统诗词者大多为熟读四书五经的老夫子。其实不然,当代同样有许多年轻人也是非常喜爱这种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的精品之作的。在《琴江诗词》中就经常刊有许多青年农民或在校学生的尝试习作,比如这首《如梦令。绿化》:“一望琴江山麓到处青茏馥郁若问好春光都在茂林丰木培育培育要使神州永绿”。对于这首高一学生的幼稚之作,是否合乎谨严的音韵格律标准,是否达到了炼字、炼词、炼意,我们姑且不论,单就中华传统诗词后继有人这一点就着实地可喜可贺。其实,古体诗照样是可以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请看这首颇受人敬重的老诗人陈逸逊的五律吧:“日落山城远,风铃古塔秋。朱门多大腹,舞馆识歌喉。海月沉姑岭,乌云起暮愁。琴江一泓水,脉脉向西流。”真可谓含而不露但却入木三分,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综上所述,我们最起码是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印象:钟情于唐诗宋词者的确是大有人在,君不见,现在哪个文学论坛不开设古风雅韵的?哪个玩博的心血来潮时不弄他几首古体自得其乐的?就更不用说专攻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和博客圈了,而且年轻人的诗词还真写得是有模有样,甚至有的竟专门拜师学艺呢,因此事实完全可以证明:但凡古今中外能够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无一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诗言志”、“文以载道”“诗要用形象思维”,越是精品,就越是具有鲜活、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当然,中华诗词也还有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用修水德高望重的老诗人匡一点的话说就是:“传统是基础,新的楼阁应该是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所以愈讲发展就愈要保护传统这个基石。”实乃真知灼见也。难怪赵翼《论诗》能高人一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看起来,我们似乎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地担心,由唐诗宋词营造起来的传统诗情会在现代生活中逐渐消失,因为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起来的今天,文明的现代人同样是需要读一点诗味隽永、意境深远的古诗词的,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与文化品位,从这样一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是完全可以由衷地赞叹:壮哉,永远的唐诗宋词吗?

唐诗6

  【原文】

  寒食陆浑别业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赏析】

  武则天执政时期,多居于东都洛阳,其近臣文士,亦常随行左右,诗由洛阳起笔,说明这是宋之问任居洛阳,偶返山庄时所作。“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起句先以洛阳的春意盎然与山中的姗姗来迟的春天对衬。“花如雪”,以雪喻花,形容洛阳满城飞花、春光四溢的美景,“今始发”三字,反衬出山野与闹市之别。一方面山间气候偏冷,花开较迟,另一方面也说明京洛风尘,热烈繁嚣,而陆浑山中,则清幽得多。起笔二句,似平铺直叙,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诗人洋溢在心底的欢欣轻快的感情。接着,“旦别”句,写诗人清晨离开洛阳时在河桥一望,春风拂面,杨柳婀娜,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融入洛城风光;“夕卧”句,则承第二句而发,补叙陆浑山中超凡脱俗的清幽景色。这一联对仗工稳,“旦别”对“夕卧”,点出诗人朝发夕至的行迹;“杨柳风”、“桃李月”,以都市繁华春色与山中水滨的月色清晖相对,极富诗情画趣;尤其一“月”字,既句中的'夜“卧”字,又渲染出几分清寂离俗的环境气氛。

  五六两句,以顶针手法,先重复“伊川桃李”,“正芳新”又承第二句“今始发”,具体表现山中迟来的春色。接着“寒食”句回应诗题。清明寒食节,能够远离京洛尘世的喧嚣,在山间别墅中度过春夜,本来已经很使人舒心畅快,更何况还有酒助兴。这两句绘出了寒食山中的迷人春夜,和诗人此刻举杯独酌、无所拘羁的自我形象。诗至此全是写景抒怀,山景清雅,其情怡然,似有田园牧歌风味。末二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诗人自称乡间野老,在开怀畅饮之际,歌咏太平盛世。

  这首诗前四句处处围绕洛阳与陆浑山庄的不同来对比描写,写洛阳的花团锦簇,杨柳婀娜,是为了映衬山中明月清晖、桃李花发的幽雅,表现自己对清静山间的喜爱;在写景的同时,交代行踪,表现心境,语言形象性和概括力极强。后四句主要抒发诗人一旦摆脱京洛回到山野田园的欢欣之情。但通览全诗,风格清秀,语言轻松自然,与刻板冗滞的奉和应制诗比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介绍】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宋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公元675年(高宗上元二年)举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唐诗7

  出处

  唐 王维《酬张少甫》

  原文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释

  惟:只,只是。万事:所有的'事。

  赏析

  诗句意思是:年纪老了以后,只是爱好闲静,万般世事全不放在心上。王维这首诗描写自己年老时的心情,只爱好悠游闲静,不再多过问世事。现今常用“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来形容老年人恬淡悠然的心境。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唐诗8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话家们在品评唐诗的艺术成就时,向来是李白杜甫并称,举世公认,但是,在绝句方面,尤其是七言绝句,成就者为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崇这首《出塞》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唐诗绝句类选》“‘秦时明月’一首为唐诗第一。”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感慨沧海桑田,含而不露,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七绝诗,分为咏史和写景两大类。但成就还是写景诗。杜牧的七绝写景,画意浓厚,语言清丽,给人以俊爽飘逸之感。

唐诗9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人京使〉)

  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1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1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2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2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2、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叫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3、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4、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园》)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2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9、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30、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3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3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3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3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3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唐·李商隐《无题》)

  3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3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4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41、天意伶幽草,人间重晚情。(唐·李商隐〈晚情〉)

  4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4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45、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46、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4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4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49、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唐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5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5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5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53、6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5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5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5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试《后赤壁赋》)

  5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试《水调歌头》)

  6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61、7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62、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6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6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6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69、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7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7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7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宋·姜夔《扬州慢))

  7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7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76、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7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7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8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8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梅尧臣《雪梅》)

  8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洪林《西湖》)

唐诗10

  行吟在唐诗的河畔,宛若走进了百花盛开的花园,那些诗句闪着灵动的光,是那么缤纷耀眼;那些诗歌大咖,从一张张古旧泛黄的书页走款款走来,沿着字里行间,或清癯或飘逸或踽踽的身影在我眼前渐渐清晰。不论是初唐四杰,还是高岑王孟;不论是大小李杜,还是诗狂诗佛;不论是郊寒岛瘦,还是元轻白俗……每一种人格范式,每一个人生际遇,都让我扼腕慨叹;每一种称谓,每一个标签都足能体现出当世后辈对他们的敬仰。不说旁的,单是一曲思乡恋歌,不同人吹奏,就生发出不同的情怀……

  一

  人在江南,神驰乡里,故园之思,情怯于孤舟扬帆;岁暮腊残,时序交换,漂泊羁旅,流露于字里行间……冬末春初,诗人旅行江中,停靠在北固山下。置身水路孤舟,满眼所见的江南景除了清秀俊逸,还有几许羁旅惆怅,诗人远眺若隐若现的天边,故乡的思念油然而生。幸而春潮涌涨,使得崖岸宽阔,加之和风劲吹,船帆鼓起,这风正帆悬的.和顺情境,冲淡了他的别绪之情。旧年未过,新春将至,时序交替是那样的匆匆不可待,当江上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了凛冬的严寒,那份乡愁也得到了些许慰藉。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心灵走在回家的路上,思乡情怀像一缕清风缠绕在异乡的码头……

  二

  八月既往,夜阑人静。几缕时断时续的笛声牵惹着诗人的清梦。谁家笛声?何处飞来?诗人思忖着。吹笛者难寻,笛声却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折柳》曲的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打开了诗人乡愁思绪的扇门,多年漂泊的经历,幻影般地在眼前一一闪过;岁月风尘,留在心底的是波澜不惊的隐痛。此时,诗人起身,携一壶杜康,站在苍穹之下,如痴如狂般灌醉,唯有此,才能消减那份愁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彼时的乡愁化作两行清泪,狠狠地滴落在异乡的土地上……

  三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中,我好似看到问者希望的眸光闪现,以及听见答语之后失望的幽怨与落寞,还听见诗人苦涩与无奈的叹息。此时,秋天、深夜、大雨,诗人吟哦着离人心上秋的词句,那种痛苦像那句问答声声传响,回荡在异域巴山之中,难以消减,难以释怀。回忆那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是诗人多少年来漂泊异乡的心灵倚靠啊,这温暖动人的场面,几时又能再续?

  “巴山夜雨涨秋池”,包含了诗人多少欲说还休的潜台词。千丝万缕的思念在巴山飘荡,撩动起诗人的热泪,进而化作久久不归的伤痛……

  同是思乡别样情。在这些平平仄仄的诗句中泽畔行吟,我的心似乎也亲近着那一颗颗饱含深情而厚重深远的心灵。行吟在唐诗的河畔,丰富自己的阅历,品味不同的人生……

唐诗11

  晚唐是唐诗逐渐衰落期。最初尚有李商隐、杜牧两位著名诗人,时称“小李杜”。他们的长篇五古《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感怀诗》,题材重大,颇能继承老杜的同类作品。李商隐的七律和杜牧的七绝成就更高。李商隐在七律已被前人多方开掘,几乎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他对语言、对仗、声律和典故,无不精心的锤炼安排,形成了一种富艳精工和深于情韵的风格,成为唐诗灿烂的晚霞。尤其是几首表现爱情的《无题诗》,如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感情极为缠绵,意象极为朦胧,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美感。杜牧的七绝以清新俊逸,流走明快,语浅意深见长,在王昌龄、李白等绝句大师之后犹能自成一家。

  李商隐、杜牧之后,不曾再出现有重大影响的诗人。这时作家虽多,但多是中唐以来各大家的学步者,例如方干,李频之于贾岛、姚合,吴融、韩偓之于李商隐、温庭筠,只有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罗隐、杜荀鹤诸人稍有特色。他们的'某些作品能继承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平易流畅的风格,如杜荀鹤的《再经胡城县》曰:“去年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但气魄才力以至影响都远不及前人了。

唐诗12

  鹰冲向高空,眼中闪耀的是斗志;瀑一泻千里,胸中翻腾的是激情。唐诗的世界也如大自然一般,多姿多彩。

  唐诗是那么豪迈。有飞流直下,疑是银河的壮阔;有海内知己,天涯比邻的真情;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雄伟。无论是举杯消愁的悲壮还 是春风得意的欢愉,都散发着豪迈的气息。

  唐诗仍是那么凄婉。有物是人非,事事皆休的悲伤;有泪眼问花,乱红飞过的凄凉;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孤独。无论是花落人亡的凄惨还 是西风落叶的感伤,无不充溢着凄婉的气息。

  翻开《唐诗三百首》,便可一览五彩的唐诗。有醉卧沙场的红色,有孤村落日的灰色,有风吹梨花的白色,有风剪细叶的绿色。读一首首边塞的唐诗,正如在激烈的战场上英勇杀敌,享受战斗的畅快淋漓。读一首首婉约的唐诗,正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可以闻到其氤氲香气。读一首首绘景的'唐诗,就像进入了世外桃源,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景色的美好。读一首首田园的唐诗,就像来到了美丽的乡间,可以亲身体验田园生活的悠闲。各种各样的唐诗,可以给你带来一个奇妙的世界。

  唐朝的月皎,于是便有了床前明月,疑是白霜的场景;唐朝的月皎,于是便有了故乡明月的景色。皎月总能见证人的乡愁苦:举杯邀月,对影三人;举头望月,低头思乡;上西楼,月如钩,寄愁心,随清风。皎月总能见证人的欢乐:愿人长久,千里婵娟;月上柳梢,人约黄昏;明月照,清泉流,月惊鹊,风鸣蝉。皎月总能见证人的离别:杨柳岸边,晓风残月;晓镜愁鬓,夜吟觉寒;向何处,去悠悠;江楼月,无别离。于是乎,皎月更在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变得无比无瑕了。

  唐朝的诗人洒脱,于是便有了大江东去,白浪淘尽的场景;唐朝的诗人洒脱,于是便有了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情境。诗人总能发现生活的美:当歌对酒,月光长照,烹羊宰牛,一饮三百;孤帆尽,长江流,日高睡,夜深看。诗人有远大抱负,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曾经沧海,除却巫山,穷益坚,不坠志,得广厦,庇寒士。诗人有悲欢离合,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小二亡赖,溪头剥莲,别亦难,百花残,若情长,岂朝暮。于是乎,唐朝的诗人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騷数百年”中变得愈发洒脱了。

  千百年过去,唐诗却留传到了今天。正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诗将它的美丽留传到了今天。翻开《唐诗三百首》,便可发现每字每句都闪耀着五彩的光芒,展现着自己的魅力。

  唐装在身,美丽到心间。

唐诗13

  剑 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贾岛诗鉴赏

  这首《剑客》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独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理想。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耗尽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寒光凛凛,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

  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意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明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造,把自己的理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淡,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唐诗14

  漫行于古典文字美妙旅程的脚步,陡然止住不前,心唤起仅余的最后诧异惊叹即拐进一处瞬间能触发灵感和美梦的绝妙之境。

  这是一个烂漫迷人的地方。

  这里有山,有水,有风,有云,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清寂淡雅;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斜”的旎旎和谐;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娴静空远,有“众星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绝妙。山是清的,水是明的,风似滑的.,云似梦的。鹰飞蝶舞,旋转纷飞。清山细水,柔风浮云,温情呢喃。这是人间的仙境?这是天堂的圣地?天堂高远走高飞可及,仙境从来是传说。这浓缩的美丽的自然,更贴切地,这是浓缩的文字精华——到底,这不过是美妙的诗词,这里的世界纯属虚构。然而,就是如此美丽的文字波动我们心潮之底多少美梦啊!

  这是一方情感的沃土,充满了人世的沧桑。

  看吧,杜甫好像天生就负着忧悒沉闷,所行之处皆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怆凄凉。白居易这时也变得如此沉默寡言,似乎身心只剩下那么一个“别有幽愁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念头。就连李商隐都这么不称意,驱车登乐游原并未快活,却落满心“夕阳无好好,只是近黄昏”的淡淡哀怨。陆入翁虽然“僵卧孤村不自哀,”可也只能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空想梦幻而已。李易安即使身居高楼举目远瞻,眼前不过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缠绵情感的呼唤,这些来源于心灵深处最深邃思想的声音,总是时时让我们肝肠寸断,却又意气风发。这是为类情感、智慧和思想的结晶。情感造就文字的多变,智慧超越文字的局限,思想开华文字的寓意和精魂。它们的结合,便是艺术。为在空前绝后的情感智慧和思想交融的。

  这是一块遐想的空间,偕着思想展开双翼我们尽情地翱翔。

  我们高举酒杯邀太白共饮人生悲欢离合,“莫使金樽空对月”,“欲上青天揽明月”。我们高居幽州台,双臂拂袖,与子昂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们面临大江,挥舞铁板,和冻坡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伫立杨柳岸,手执红牙,同柳永轻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一个多么绝妙的世界——美妙至极的景致,沧桑无比的历史和精彩绝伦的文字汇成的世界。这是诗的殿堂,这是词的颠峰。然而,这不仅仅是单纯的诗或词,这是人类所有情感,智慧和思想结合的伟大艺术。这是千古之绝唱,举世之风流!

唐诗15

  唐诗宋词,乃国之精粹,是古人留下的一笔精神财富,是每个中国人都视若珍宝的东西。

  ——题记

  翻开一本泛黄的诗卷,其中的任何一页都让我们陶醉其中,比起说是在学习古诗词,还不如说我们是在古诗词中散步,这“风景”可真让人陶醉!

  我们在这儿领略到了古人间伟大的'友谊,“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和王昌龄间的友谊是让我们感叹的,将愁心寄于明月,让这明月时时刻刻地跟着古人的可能也只有李白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流传至今,不少人唏嘘友谊的伟大,为了安慰友人,不惜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夸赞友人的名气,这一点,令我十分敬佩。

  在古诗词中散步,我领略到了祖国四季的无限美好。

  这儿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清新早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热烈盛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厚重晚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晚冬雪景,无论是哪一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情,它们在古人的笔墨下活了起来,使人向往不已。

  我们在古诗词中散步,可以从中领略到不同的情感,这其中的每一首诗都让我们陶醉其中,无论是写什么的,都有一股属于自己的灵性,这些都是几百或几千年前文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学、精神财富,就是因为有了古诗词,才有了今天我们的浩瀚文学!

【唐诗】相关文章:

唐诗06-08

全唐诗05-23

李白的唐诗11-22

(必备)唐诗06-08

唐诗中的数学 数学故事中的唐诗故事04-14

李白的唐诗(集合)02-14

李白的唐诗【集合】02-14

唐诗《玉阶怨》01-12

唐诗《霜月》01-21

(热)李白的唐诗03-19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