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空城计阅读答案

空城计阅读答案

时间:2022-03-20 15:43:5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空城计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空城计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空城计阅读答案

  原文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斑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日:“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空城计阅读答案 1

  阅读课文《空城计》,完成1—4题。

  1.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这句话表现了司马昭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司马懿知道实情后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冒险,如今大开城门,一定会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城,定会中计。(或用原文答: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2.年轻气盛,无所畏惧。

  3.诸葛亮能准确分析形势,临危不慌,做事果断;对司马懿非常了解;勇敢,有智慧,懂得战争辩证法,灵活机动,出奇制胜。

  4.司马懿知道实情后,肯定非常懊恼:哎,又中了诸葛亮的诡计!看来,我确实不如诸葛亮。

  空城计阅读答案 2

  1.所选文字为《空城计》的发展、高潮和结局部分,仿照对第一段的概括,根据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①段:发展,孔明施计

  ②段: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段: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是对孔明的________和_________描写,写出了什么特点?

  3.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4.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用文中语句回答

  5.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下面是易中天“品三国”中有关“空城计”的一段话,请仔细阅读,回答后面问题。

  诸葛亮搞空城计阴谋,司马懿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看不会吧……第一,当时司马懿看诸葛亮神态自若,听琴声平稳,说明他俩离得很近嘛!你司马懿派一个连队进去打探打探虚实不行吗?第二,诸葛亮高高在上,司马懿就不会找个神箭手把他给射下来?第三,司马懿你把诸葛亮围个三天三夜,看他怎么办嘛!

  (1)易中天认为诸葛亮的“空城计”靠不住,《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被丑化了。易中天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2)“空城计”在实战中可用吗?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司马中计 诸葛释计

  2.动作 神态 临危不惧 镇定自若

  3.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

  4.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5.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6.(1)提示:诸葛亮被神化

  (2)提示:可用。它是三十六计之一,虽然诸葛亮的“空城计”靠不住,但三国时期的曹操就用过“空城计”,蜀将王平用过“空营计”。(意对即可)

  空城计阅读答案 3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旁若无人( )

  ②若某等之见( )

  ③必弃城而走( )

  ④吾兵止有二千五百( )

  2.文中有一个词语形容计谋高深,令人不可捉摸。这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情节发展,上文节选是课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两部分的大意。(各不超过10字)

  第一、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三次“笑”的不同内涵。

  ①“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抚掌而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拍手大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请指出下列两组对比的作用。

  ①司马昭与司马懿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众官“无不骇然”与孔明“抚掌而笑”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的许多故事家喻户晓。请再写出一个诸葛亮的故事,并简要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故事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好像 ;②如果 ;③跑 ;④只

  2.神鬼莫测

  3.高潮、结局。司马懿中计。诸葛亮释计。(意对即可)

  4.①故作坦然轻松,以诱司马中计,这是紧张的笑。

  ②见魏军远去,暗自庆幸,如释重负,这是轻松的笑,侥幸的笑。

  ③胜利之后的开怀大笑,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弄司马懿的笑。(意对即可)

  5.①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

  ②以众官的惊慌失措突出了孔明的大智大勇。(意对即可)

  6.“略”。

  空城计阅读答案 4

  阅读《空城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笑容可掬: ②骇然:

  8.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4分)

  A.开端(第①段): B.发展(第②段):

  C.高潮(第③④段): D.结局(第⑤⑥段):

  9.阅读课文第①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0.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空城计”?请摘取原文句子回答。(2分)

  ①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否

  ②为什么敢使“空城计”:

  11.课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分析第⑤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3分)

  答:

  参考答案:

  7.①形容满脸笑容。②惊讶的样子。2分,一个词语1分。

  8.A.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B.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 C.高潮:司马懿中计。

  D.结局:诸葛亮释计。4分,一空1分。文字不拘,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9.对比手法。烘托严峻的形势,突出西城之险。4分,一问2分。

  10.①“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②“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2分,一空1分。

  11.是一种脱险之后的欢笑,其心理是: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3分。

  空城计阅读答案 5

  【小题1】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3分)

  【小题2】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小题3】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小题4】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

  【小题2】笑——疑——撤兵

  【小题3】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小题4】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空城计阅读答案 6

  1.将下列汉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倘______( )理______( )

  往______ ( )锋______(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谨慎( ) 料定( ) 倘若( ) 计策( )

  3.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空城计”成功的因素至少有两个,请具体写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城计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空城计》阅读答案09-21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美好的声誉阅读答案《美好的声誉美》阅读答案09-27

大风的阅读答案06-23

马灯阅读答案07-02

夹竹桃阅读答案04-12

燕子阅读答案04-12

《礼物》阅读答案04-12

《泉城》阅读答案06-06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