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茶干》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干》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干》阅读答案1
茶干
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
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
第一,信用好。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挂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
第二,连老板为人和气。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荼递了过来。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
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妈妈盼望孩子快些长大,就说:“你快长吧,长大了好给我打酱油去!
”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
一到过,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连万顺每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连万顺家除了把四张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四张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孩子们都来看。孩子们都不是空着手来的,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球灯,系着马灯,灯也都是点着了的。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孩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
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如此,从元疏忽忘记的时候。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教仪式的味道。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
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
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第三,连老板很勤快。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到了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荼于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闻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竞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
”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十二月十二日
19、文章的题目是“茶干”,可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4分)
20、简要概述连万顺茶干的特点。(4分)
21、文中说“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连老大?(4分)
22、结合全文探究一下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层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9、作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是为了表现连老大的诚信、善良和勤劳(2分),为介绍他的优质茶干做充分铺垫。(2分)
20、一是要工序考究(或复杂或不马虎);二是使用药料多;三是成品精致好看(或外皮呈深紫黑色里面是浅褐色);四是有结实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答对1条得1分,答对2条得2分,答对3条得4分)
21、虽然连老大只是—个普通正派的生意人,没有曲折动听的生活经历。但是他的诚实守信、为人和气给人们树立了—个好的榜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分)所以作者还是写出来颂扬他的这些可贵品质。(2分)
22、这句话包含了丰富的意蕴的,探究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像茶干这样传统东西失传的惋惜之情(或无奈);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事物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三是对有些传统中的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有责任抢救保护。(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茶干》阅读答案2
中国人喝茶最是讲究,且不说各式茶道,仅茶食的种类就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文人雅士常谈茶和酒,我曾在许多茶文中读到关于南北茶文化的典故,其中常提到佐茶的小食,茶干便是一种。
周作人在《喝茶》中道: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汪曾祺在《茶干》中曰:“双黄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薄包压出来的细纹……嚼起来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汪曾祺祖籍江苏,他讲的是高邮茶干。
对于茶干我并不陌生,各地茶干也曾领略过一二,但心中视为上品的则当属徽州茶干。当年还是穷学生的时候,曾去徽州采风,那时还不懂得徽州茶的妙处,却爱上了当地各色小吃,事隔多年,许多记忆早已模糊,唯有茶干与徽墨酥的清香难以忘却。
徽墨酥是一种小点心,以黑芝麻为主料,油酥细腻,甜润清爽。徽州因特产“徽墨”而被称之为“中国徽墨之乡”,徽墨酥的外形则酷似徽墨,且完全依照墨锭标准尺寸制成,约长6厘米、宽4厘米、厚1厘米,从内到外乌黑油亮,芳香四溢。徽墨酥入口即化,被我戏称为“最具文化气息”的糕点,自嘲吃过后再不会“胸无点墨”。
在徽州写生时常买茶干来解馋,它看上去颜色酱褐,似与市场上的豆腐干别无二致,却又略薄一些,有股清冽的豆香味道。据说徽州茶干始于南宋,兴于元代,盛于明清,经十二道严密工序精工细作,形薄肉细,咀嚼后口齿流香。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品过徽州茶干后赞不绝口,遂趁兴用随手把玩的一方印石在圆饼似的.茶干上按下了深深的一道无字印,无字之印即为口,寓意“有口皆碑”。从此徽州人便将一直是圆形的茶干按照皇帝的印章形状压榨成正方形,徽州茶干由此声名鹊起,流传至今。
茶干制作讲究,先将黄豆浆液过滤之后,再用传统方法紧压,配以八角、甘草、冰糖、食盐、桂皮、丁香等等小火熬煮,遂制成古朴又小巧别致的茶干。
不久之前再去徽州,除了买茶,茶干成了此行的另一目的。如今的徽州茶干口味更为丰富,有了桂花、海鲜、麻辣和香菇、鸡汁等新口味,包装也越发考究起来。曾听到过走街串巷的茶干叫卖:茶干不咸,吃了玩玩;茶干不丑,正好搭酒……黄昏的弄堂口,总是声声回荡,起落着悠扬。
茶干用来饮酒佐茶,都是上品,两者清香交织,实为享受。据说一代文豪金圣叹先生就酷爱食用徽州茶干。他常一支孤笔于夜阑人静之时,案边必备一盘茶干,眉批脚注,拍案叫绝之后;掩卷沉思,潸然泪下之时,必拈一枚入口,佐以清茶,喟曰:“快哉,茶干!”
天高云淡菊花香,泡一杯清澈明亮的黄山毛峰,青花瓷碟中盛几片酱色的茶干,啜一口香茗,漫卷一路悠远的回味;品一片茶干,劲道十足,余香四溢。茶干就像是将千般情、万般味沉淀压缩,深深典藏,只在入口时一并释放;而饮茶,难道不也一样吗?茶汁恰似浓缩过的人生,有甘苦,有清香,种种滋味谁能言喻!(选自《散文百家》第8期)
14.信息提取。作者将徽墨酥戏称为“最具文化气息”的糕点的原因是什么?(2分)
15.内容概括。徽州茶干的特点有哪些?(2分)
16.写法探究。第二段引述周作人和汪曾祺论茶干的内容有什么作用?(2分)
17.语言品味。以倒数第二段为例,说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2分)
18.发表见解。有人认为文章划线的句子可有可无,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4.徽墨酥的外形则酷似徽墨,且完全依照墨锭标准尺寸制成,因它与写字所用的墨外形酷似,故被作者戏称为“最具文化气息”的糕点。
15.(1)历史悠久;(2)制作精细(制作讲究);(3)形薄肉细,咀嚼后口齿留香(口味丰富);(4)包装考究(写出3点可得满分)
16.与徽州茶干形成对比(1分),突出徽州茶干是“我”心中的上品(1分)。
17.本段文白夹杂,用语典雅,多用短句,极富节奏感。(能从语言风格和句式两方面分析,答出上述其中两点即可)
18.这个句子通过将饮茶与茶干对举,进一步升华(突出)了茶干之中品人生这一主题,并与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为完整,因此并非可有可无。(言之成理即可)
【《茶干》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一堆茶渣阅读答案05-23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大风的阅读答案06-23
《纸船》阅读答案03-24
《雨中》阅读答案03-25
雷雨阅读答案04-06
《挫折》阅读答案03-14
《登高》阅读答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