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8.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 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清风过之
B.濯清涟而不妖 雪霜凌厉而见杀
C.花之隐逸者也 来岁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 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参考答案:
8.A
9.D
10.A
11.(6分)(1)(3分)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观:观赏,1分;亵玩:玩弄,1分;句意1分。)
(2)(3分)(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为:因为,1分;芳:发出芳香,1分;句意1分。)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
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2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陶后鲜有闻
7、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爱莲说》一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而《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的特殊心境。(2分)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6、(2分)(1)(xiè)(2)(xiǎn)
7、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洗涤(2)树立(3)共同,一起(4)只,只是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院子里好像充满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原来是以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9、(2分)托物言志;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派遣。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3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
小题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简要回答问题。(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高尚的语句是哪句?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提示:注意个别字词的解释。益,越发;植,立;亵玩,玩弄。
小题3:(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衬托莲之高洁。
小题4: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环境雅雅,主人品德高尚。可从陋室环境、交往人事等方面分析。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__________
(2)亭亭净植 植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
(4)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蔽林而窥之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D、莲花所体现的君主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说出 (2)树立 (3)少 (4)香气,指品德高尚
2、C
3、A
4、(1)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过了。
(2)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5
(甲)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对两处加线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处加线句表达了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B第二处加线句体现了对好友的含蓄规劝。
C从两处加线句都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缺少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
D两处划线句都是为了谴责世人的鄙俗浅薄。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陶后鲜有闻
10、从甲段可以看出作者的高尚品格,从乙段可以看出作者的政治抱负。(4分)
答案:
8、(3分)D
9、(3分)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
10、(4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以天下为己任”,或“先忧后乐”,或“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6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1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答案】
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⑵少 ⑶停止 ⑷合宜,适合(2分)
2.C(2分) 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
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
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7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的作者是 _________朝的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语句。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用“/”标出朗读的停顿。(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文中的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宋)北宋 ;周敦颐
2.①多
②洗涤。
3.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予 / 独 爱 /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衬托莲的可爱形象。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8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把莲的形象概括为什么(用文中词句回答)?文中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目的是什么?
3.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4.描写莲的形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的?
5.请品味文中“噫”这一叹词的妙处。
6.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花之君子 讽刺追名逐利的世风。
3.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4.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
5.用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少、难得,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6.“略”。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9
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8.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分析】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解答】(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濯:洗。
②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枝:旁生枝茎。
(7)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
故选:D。
(8)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在“菊”和“莲”之间用分号,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6)①洗;②旁生枝茎。
(7)D
(8)分号可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
【点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0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③亭亭净植( ) ④陶后鲜有闻(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周敦颐喜欢莲的淡雅高洁,你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理由不少于20个字)(3分)
答案【小题1】①沾染(污秽)②亲近而不庄重 ③树立 ④少
【小题1】①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 ②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学生对课内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理由充分,文通句顺即可。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1
《陋室铭》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帘青( ) 5.鸿儒( ) 6.白丁( )
7.无丝竹之乱耳( )( ) 8.调素琴( )
9.无案牍之劳形( )( ) 10.阅金经( )
三.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 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3.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2
(一)(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谈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C.濯清涟而不妖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2.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2分)
13.两篇短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9.(1) (博学的人)
(2) (隐居避世。文中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2分)
10.C (2分)
11.(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分)
12.(正面)赞美莲的形象(2分)
13.【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4分)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3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 )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多②树立或立
2.D
3.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4.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5.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4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
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3分)
语段(一):
语段(二):
答案
17.(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18.(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9.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20.象征 描写 议论
21.作文略也。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5
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②逸致:情趣。
③迨:及,等到。(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乙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示。(3分)
答案:
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洗,洗涤。
(2)更加
(3)一天天
(4)等到
14、本题2分。
(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
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本题3分。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示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示: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示: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示: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爱莲说》阅读答案06-11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06-16
《棋魂》阅读练习及答案01-08
《秋山》阅读练习及答案01-12
《社戏》阅读练习及答案02-24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03-25
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05-27
老舍《母鸡》阅读练习及答案10-15
奇异的黄山阅读练习及答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