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古诗阅读答案

古诗阅读答案

时间:2024-06-20 11:38:3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古诗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阅读答案

古诗阅读答案1

  鹧鸪天

  刘著①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②“翰林”

  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翰林”原指李白。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句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幽怨,使人回想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诗人自叹仕金太迟。

  C、“倒流”句运用夸张手法,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美酒如同天河倒流入杯中,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D、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情怀。

  2、请从景情关系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6分)

  答案:

  1、(5分)

  B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B项,“诗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诗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时间太长。C项,“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不正确。此句意为只有借助忘乎所以的畅饮才能忘记满腔愁怨,含有借酒浇愁之意。)

  2、(6分)

  此二句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繁星点点,明月团圆。(2分)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2分)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2分)(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理解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语文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

  1、先读问题再读文章

  做阅读理解题时,建议先浏览一下问题,看看这篇文章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浏览文章,可以加快解题的时间,有目的性的阅读,而不是盲目的阅读,不然读完整篇文章也没有抓住重点。

  2、明确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结构更利于掌握作者的中心思想,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记叙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可分为:顺序、倒叙和插叙。初中生要注意找到插叙和倒叙的起止点。这样对掌握文章结构很有帮助。

  另外初中生还要理清文章结构的层次,分析文章的详略。明确规律,把文章中相关语句与问题一一比较,然后做出准确判断。

  3、找到文眼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第一句话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找到文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为何运用那么多的笔墨去描写许多植物和动物,又为什么详写夏夜听故事,冬天雪地捕鸟等细物琐事,目的在于说明那里是作者儿时的“乐园”。“文眼”不一定都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在篇末,有的文章的标题就是,有的不在一处而在多处,阅读时要靠自己去体会、去归纳。

古诗阅读答案2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诗。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3.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请说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3分)

  5、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如何逐层深入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变化。(4分)

  参考答案:

  1.古体

  2.A

  3.“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意对即可)

  4、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久居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

  5、这首诗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写游子因明月而起乡愁,因“忧愁”而“不能寐”,因“不能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入房”,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禁不住“泪下沾裳衣”。诗歌以具体生动的`动作,逐层深入地刻画了诗中主人公的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

  译文

  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

  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赏析: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是东汉时期的诗歌。该篇诗歌突出表现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手法,而关于该诗的主题,历来有两种解读:一说该诗通过皎皎明月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一说该诗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

古诗阅读答案3

  骆谷晚望

  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 ①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②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要道,是一处军事要隘。

  6.首句中“秦川如画渭如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的赏析。

  答案 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残阳如血,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展现一幅锦山绣水的美丽画面。

  “如画”二字把莽莽苍苍的辽阔秦川描绘得斜阳掩映,沃野千里,平畴闪光,丛林生辉。这是广袤的'近景。“如丝”二字又把浩浩滔滔的东流渭水状写得长河落日,浮光耀金,万丈白练,飘浮三秦。这是绵长的远景。

  近景与 远景交错,山光与水色竞美,蔚为壮观。

  7.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的手法。

  起句写乐景,收句写愁肠。

  表达了作者失位还乡(政治失意)的伤感之情。

古诗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8.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9.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参考答案:

  8.(分值区域0、1、2、3、4)

  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1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1分) 写春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1分) 乐景哀情,从反面衬托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1分)

  9.(分值区域0、1、2、3、4)

  这两句诗使用拟人手法,构思新奇,貌似不合常理,实则曲折巧妙。(2分)

  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2分)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古诗阅读答案5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登快阁①

  [宋]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③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④。

  [注] 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②痴儿:作者自称。③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

  参考答案

  (1)(3分)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

  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

  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阅读答案6

  金乡张氏园亭

  石延年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注]西渭封侯竹,《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东陵隐士瓜,秦末东陵侯召平,秦亡后为隐士,种瓜长安东门外,瓜味甜美,俗称“东陵瓜”。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表现了作者闲适愉悦的'情怀。亭馆连城,园色明丽,作者满心欢喜;“封侯竹”、“隐士瓜”化用典故,表现隐者的生活环境;“醉待月斜”展示出轻松闲适的心境。(4分)

  2.运用拟人、融情于景等表现手法。禽鸟款款对语,互诉心曲;花儿竞相开放,香气弥漫。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金乡张氏园亭的赞赏以及游乐其中的愉悦心情。(4分)

古诗阅读答案7

  《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鉴赏关键点】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极富诗意,流露出诗人厌恶官场、喜爱田园、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体现了陶诗的独特风格。

  【思想内容】本文选自组诗《归园田居》的第三首,通过对归田后朴实的劳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喜爱园田的思想。

  【名句赏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月夜归耕图,把平凡的.劳动生活写得这般美好而有有情趣,读来亲切,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4.对下面这首诗解说或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3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西晋著名诗人。“世外桃源”就出自其作品《桃花源记》。

  B、“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C、“带月荷锄归”,劳作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D、“但使愿无违”中的“愿”蕴含着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隐居归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

古诗阅读答案8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⑴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5分)

  答: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⑵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1、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解析】此处为衬托手法,以”闲”衬”忙”,饶有情趣。

  【答案】 ”闲”是本诗的诗眼。全诗描写山村静幽和谐而又繁忙和充满生气的农家景致。即使是雨天,妇和姑也相约去”浴蚕”,可以想见,男人们更是早就到田间耕作去了,全家没有闲人;可是作者偏要着一”闲”字,用”中庭栀子花”之”闲”来衬托农家之忙,饶有情趣。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方法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辨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要求辨别这些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首先,理解并熟记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其次,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阅读段意概括归纳的方法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古诗阅读答案9

  1.明人郎瑛认为既云梨花淡白,又云一株雪,重言相犯,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惆怅东栏一株雪中惆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首句梨花淡白即在点题东栏梨花,花满城承梨花淡白而言,若首句改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指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桃花烂漫的意境也与诗人想感叹的春光易逝主题相差甚远。(1分)

  (2)诗人惆怅的是春光易逝,人生短促。(2分)一、二句写梨花已盛开,柳叶已深青,柳絮纷飞之景,说明时至暮春,盛极而衰,春天已一去不返,含有伤春的惆怅之情。最后一句写如此盛景,人生难得看过几回,由梨花盛开感到人生的短促,由此感到无限感慨与惆怅。(2分)

  参考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

  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

  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的透彻与清明。

  赏析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东栏梨花》的最后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的诗说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苏东坡的诗感慨的是人生的短促。

古诗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戊辰即事①

  (宋)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注】 ①戊辰: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8.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西湖插柳”改为“栽桑树养吴蚕”,你认为这符合情理吗?请说说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析:本题考查对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作者从青衫这类具体的事物着笔,却与“和戎”这件大事相联,表达的主题当然也是非常深刻的,这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既委婉又具有讽刺意味。

  答案:以小见大的手法。(2分)以诗人的身份,尚无青衫可穿,普通人民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诗人以无青衫这一件小事情,反映出战争、战败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大课题,讽刺了统治者无能、腐朽,只会剥夺、欺压人民。以此二句反映战败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十分恰切。(3分)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作者在行文中把看似不合情理的'事情入诗,却极具合理的成分,这当然来源于作者的表达意图——讽刺。答题时,要注意深入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把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荒唐至极,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怎么能行。“衣”与“食”事关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3分)这两句诗意在讽刺,其特点是运用对比,前句写统治者的娇奢淫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3分)

古诗阅读答案11

  原文: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字词解释:

  ①此阕原缺调名,据词律补。

  ②“疏雨”二句:杜牧《秋思》诗:“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③“阴阴”句: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④“何处”句: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词:“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⑤扶头酒:一种使人易醉的烈酒。谓饮此酒后,头亦须扶。姚合《答友人招游》诗:“赌棋招敌手,沽酒自扶头。”

  ⑥“日长”句: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诗“日长惟有睡相宜。”

  ⑦“睡起”句: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诗“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坐题诗。”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翻译:

  稀疏的雨点落在池塘里,水面上泛起了涟漪。轻风拂来,吹动了衣袖。夏天的树长满了浓密的叶子,树荫中响起黄鹂婉转的啼叫声。一只白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独立池塘,已经很久很久。

  喝扶头酒很容易让人醉,可下棋时却难逢对手。这长长的白日,用来睡觉是最合适的了。我睡醒后,一个人在芭蕉叶子上百无聊赖地写着诗。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阅读答案:

  试题: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片写了作者日常生活中的哪四件琐事?请用四组二字词语加以概括。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些生活琐事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

  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2分)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3分)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2分,两个1分,四个2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2分)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2分,大意对即可)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创作背景:

  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孝惠后的族孙,且娶宗室之女。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这种秉性,这种身世际遇,使他像许多古代文人一样,建功立业的胸襟之中,常常流走着痛苦、孤寂、无奈的波澜。这种心绪时时反映在他的词作中,这首《南歌子》便是一例。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赏析:

  这是一首夏日即景之作。

  开篇以常见的写景起手。“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见”、知,觉的意思,可与第二句的“知”字互证。疏雨飘洒,微风轻拂,一派清爽宁静。这景致并无多少新奇,到是“见”“知”二字颇见功力。作者不仅以抒情主人公的视角观物,而且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物,池塘感到了疏雨的轻柔缠绵,于是池塘也有了生命力。便是主人公观物,这里用笔也曲回婉转,不言人觉,而言袖知,普普通通的景物这样一写也显得生动形象,神采飞扬了。接下去两句化用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诗句和诗意。王诗写到宽阔的水田里白鹭飞翔,繁茂幽深的树丛中黄鹂啼鸣,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自由而宁静的。王维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抒写了自己超脱尘世的恬淡自然的心境。贺铸直用了“阴阴夏木啭黄鹂”一句,又化用了“漠漠水田飞白鹭”一语。不过仔细品味,这白鹭之句,贺词与王诗所透露出来的心绪还是有所不同的。王诗是一种带有佛家气息的'宁静;而贺词云“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似乎在说:“什么地方飞来的白鹭哟,怎么刚呆了一会儿就走了?”这 “何”字,这“移时”,似乎透露着主人公的一种心境,他似乎在埋怨什么,在追寻什么,在挽留什么……字里行间飘溢出的是一种孤寂和无奈。而且这上片结句不仅写景,在结构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上下片之间暗脉相接。

  下片进入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贺铸的“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化用唐代姚合《答友人招游》诗意写自己饮酒下棋的生活。喝酒易醉;下棋,对手难逢,这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于是便有结句。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睡起之后,只管在芭蕉叶上自题诗,自取其乐。这之中透露着的是一种自我嘲解,自我调侃。其实这两句词也有所本。欧阳修《蕲簟》有句云:“自然唯与睡相宜。”方干《送郑台处士归绛岩》有句云:“曾书蕉叶寄新题。”下片内容并不复杂,无非是饮酒、下棋、睡觉、题诗等文人的生活琐事,可是借助于“易醉”、“难逢”、“偏”、“相宜”、“自题诗”等字眼,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孤寂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不平。

  全篇化用前人诗句,且又丝丝入扣,意趣自然,浑然天成。贺铸曾云:“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辈常奔命不暇。”说明他博学强记,善于融化前人诗句。此阙虽未引用温、李诗句,而被“驱使”的前人则更多矣。

  全词笔调疏快,风光如画,闲适之情见于笔端纸上,又有清幽静谧之感。

  个人资料: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古诗阅读答案12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辛弃疾中年遭馋劾,赋闲20年。

  (1)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4分)

  (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4、答案:(1)醉。(1分)

  上片写“醉”的.原因: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情。“松边醉倒”、“问松”、“疑松来扶”、“推松曰去”,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3分)

  ——答出醉因、醉态、醉性三层意思,稍有分析,就是满分。

  (2)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2分)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2分))

古诗阅读答案13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8.“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5分)

  9.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9.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2分)。

  诗歌鉴赏参考:

  无声是最大的悲哀。辛弃疾《丑奴儿》词中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汪元量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其中“愁到浓时“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在这种地方,辛词用说话表现,汪诗用动作表现,可谓异曲而同工。又,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只是此诗再缀以“泪痕深”三字,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已不能和当年的辛弃疾相比了。

  颔、颈两联,一叹知音少,一抒故乡情,既应题,表明只有王昭仪方能引为知己,又以家乡之思暗寓亡国之痛,显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又,《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颔联前一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为伍的坚贞节操。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

  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

古诗阅读答案14

  定 林①

  [宋]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维轨迹】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显然是在考表达技巧,那么这两句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宿”和“寻”两个动词,从这两个词的角度不难得出拟人手法来。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从而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思维轨迹】至于“悲虫”也会有“好音”,完全是因为作者受到打击之后,身心俱疲,需要找一个清幽的`环境来休养身心,而定林寺恰是理想的所在。所以作者说“真乐”是无处不寄。由于诗人达到了这样一种思想境界,所以连悲鸣的虫声也感到悦耳动听了,虫鸣之声无所谓悲与不悲,欢者闻之则悦,忧者听之则悲,悲欢之情,在于人心。

  【参考答案】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古诗阅读答案15

  (一)、诗歌鉴赏:(8分)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4分)

  13.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4分)

  答案:

  12.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4分)

  13.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4分)

【古诗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古诗词阅读及阅读答案11-14

雨过山村古诗阅读答案08-05

春游湖古诗阅读答案09-24

致酒行古诗阅读答案09-23

踏莎行古诗阅读答案08-05

当地名进入古诗 阅读答案03-27

泊舟盱眙古诗阅读答案09-22

南涧中题古诗阅读答案09-22

深湾夜宿古诗阅读答案09-23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