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城古韵作文 推荐度:
- 悠悠古韵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古韵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韵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韵的作文1
台灯下,翻着泛黄的诗集。听着缱倦的音乐,触摸心底最柔软的深处。悠悠的夜晚,看着星星点点的夜空,伴着书香一起魂回那遥远的历史。一字一句,无一不透露着对人生的慨叹。落花流水总无情,时间无法抹去那经典的回顾,就让我们随着历史走在那风花雪月的世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我的肯定,无以复加的洒脱,不羁,自由,浪漫……你在我眼里总是如此的潇洒,宛如谪仙下凡,不带一点世俗的尘埃。慢慢寂寥人生路,陪着你的不是世人渴望的荣华富贵,也不是高官俸禄,只有那清冽的琼浆和浪漫的韵味。正所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的人容易醉,寂寞总能扰人心扉,对月饮酒又有何不可,也就大醉一场罢了。“高公公,给爷脱靴。”这是何等的洒脱,世上又有几人能如你一般羁傲。仕途财富于你不过浮云。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愿休。或许你只是沉入了梦里的净土而已……
一腔仇怨无处诉,双鬓青丝尽白发。世人称之为奇女子,却也如此,国破家亡的摧残并没有将你击倒。你用笔墨勾勒悲苦,用愁苦编织动人的'宋词。“只恐双溪蚱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烟花巷陌深处,红粉绣楼帘外,家人情殇,四天下之变故,恐家园之游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深秋,卧在床榻,凄凉而又萧瑟,当西风卷起纱帘,这该是多么的刺骨,曾经相偎相依的两人如今徒留你在人世间徘徊。没有了温暖的依靠,我不知你是如何在夜里安眠。“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闲愁。”物是人非,孤独是你的归宿,再多的执念也抵不过命运的无助,到最后还是谢了幕……
你不该出生在那个时代,那个地位。你只是想简简单单的为自己而活,活在那美好的词海。可现实总是残酷的,它生生的扼制住了你的命运,你天生是个文人,却无法摆脱皇家的束缚。“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地位的牵绊,人心的险恶,江山岌岌可危,无论怎样你还是成了亡国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终还是将你送上了陌路……
李白饮酒成诗,清照以愁谱词,李煜空留《虞美人》。那些辗转飘零的愁绪,那些悲欢离合,满城风絮,都凝结在古典诗词中,千年依旧在,只候解语人。
古韵的作文2
一回望,一拜别。
离去许久,那番现代与古韵的交融,却是久久挥之不去,长留心底。
步履轻盈,踏着点点朝霞;白鸽乍起,惊落一树繁花。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芳香,春的气息。进入正门,眼前之景便似一副水墨画徐徐铺开,渲染着墨香古韵。
宛如玉带一般的石桥悠然横卧,洁白似雪,消散了暮春的燥热气息。只觉沁凉如玉。踏上,栏杆上的雕刻细致入微,石狮及一众生机勃勃的图案,令人移不开目光。千百年前,他们一刻一凿的将它铸造,不知那时,是否惊艳了众人目光。
向园内深入前行,一路见闻水声阵阵,芙蓉园,可不正是依水而建。突然停下脚步,眼前之景或许只有雄伟壮丽可以形容。
洁白无瑕的台阶伸向远方,雄伟的建筑昂首挺立。古朴中透着繁华,似是一方长者,不怒自威,镇守江湖。房檐向上翘起,无数的琉璃瓦反射着夺目光芒。漆红的颜色虽不鲜艳,却不知承载了几百个春夏秋冬。斜倚二楼的栏杆,极目远眺之中览尽园中芳华。高大巍峨之上,我却显得如此渺小,仿佛一粒微小的尘埃终于觅得最可靠的归宿。
唐风汉韵,古典风华。这建筑之上无不透露着盛唐的气息。优美的造型,华丽的装饰,以及那傲视一方的傲骨,皆为王者风范。思绪渐渐飘远,不知那时的他们,是否会在此共赏歌赋,一起把酒言欢。
随着一支细流前行,这里确是诗词的`天堂。或是那举世闻名的《长恨歌》,或是那素来未闻的五言绝句,在这层层叠叠的石壁之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千百首盛唐诗赋。或许在书页上读来并不觉什么,但在此情之景之下,也不免为此叹服。字句之后,那是怎样的无尽繁华,诗词之中,又是怎样的一番盛世。透过它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死醉金迷的时代,那个盛唐之都的长安。
一回望,一拜别。
大门之后,隔绝的是一个繁华似锦的时代;大门之后,尘封的是一段悠悠历史的记忆。
我是有多幸运,可以在这样一个古韵之都出生长大;我该有多庆幸,可以在唐风汉韵中消逝年华。我的家乡,乃古城西安;我的家乡,乃盛世长安。
古风古韵,漫我长安。
古韵的作文3
当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柏油路覆盖了古朴的青石路,当一座座钢索斜拉桥取代了古老的石拱桥,当一幢幢林立高楼替换了古韵的瓦房……现代化的气息早已浸润了文都——桐城。都市化的生活,激情而有底蕴,时尚而又高雅,活力而又有生命力。
然而,虽然现代化已将文都改头换貌,但是她却古韵犹存。她的古韵深深刻在她的心扉,我好奇地叩开历史虚掩的'的门,寻觅和感受文都的古韵。
远离了市中心的喧闹,携一缕清心,我且漫步于远近闻名的六尺巷。我用手温柔地触摸古青色的石砖,似乎触摸到当年张宰相那颗宽广的心;我闭目享受般地深吸一口气,似乎闻到当年弥留在巷间的那股浩然正气;我隔离了人世的纷扰,用心聆听,似乎听到有人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在巷尾,我回望巷首,其实它并不遥远,而我却似乎永远望不到它的另一端。也许,数载的历史早已将它延长,与人性接轨,与美德契合。
作别了六尺巷,不经意间已闲步至“了了桥”,情不自禁忆起了戴公为了却为民的一点心愿,而为此桥取名为“了了桥”。我伫立于“了了桥”之上,时而举目四望,时而俯首沉思。
我似乎看到年少的戴名世曾一目十行——一夜阅潘老(潘木崖)数十卷秦汉史。我似乎欣赏到他的一字千金——他为程氏兄弟鞋店取名曰“甲乙号。”从此,“甲乙号”便声名大振,生意红火。我似乎目睹了他如何一联结文友——才华横溢,刚正不阿且从不趋炎附势的他,本以“良弼桥上乘凉,凉到三更凉毕”“作对”于一个横冲直撞的县老爷,却因此而得下联“吕亭驿中避雨,雨至五鼓雨停”喜结县老爷为友。当戴公与世长辞后,《南山集》却流传至今,见证他的不平凡,也增添了文都的不凡。
拜别“了了桥”,沐浴在文都炽盛的文风中,我虔诚地前行。去拜访凝结人间亲情的望母塔,去聆听美丽的仙姑与井的传说,去欣赏“飞天蝴蝶舞花间”的唯美与果敢,去感受吴汝纶一心向学的热忱与执著……
文都的古韵,点点滴滴,滴滴点点,记录在发黄的史册,镶嵌在大街小巷,浸润在古今文化。它给予都市化的生活以浓郁的底蕴、纯朴的高雅、持久的生命力。它似一杯醇酒,在都市化生活中,愈酿愈醇,悄无声息地散发着历久弥新的芳香。
古韵的作文4
翻开《诗经》,留住一腔古韵,书里咿呀,烽火年代和才子佳人用笔墨歌唱。
翻开《周易》,留住一腔古韵,书里东山西水,天经地义和黑白八卦的纸张里起舞。
留住一腔古韵,便可回味那一方悠长。
翻开千载经典,人生启蒙之师历历在目。
《论语》号称半部即可治天下,从小便接受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金玉良言。透过《论语》,孔子的思想在发光,他的话劈开了那一方混沌天地,他注定因为一部《论语》而在人们的视野中定格。《弟子规》孝悌之言。尽管这其中还有迂腐和不堪,但父慈子孝的定势从小便在我们的思想处扎根,我们从此懂得了“父母在,不远行”。这些温暖的思想必在一腔热血中留存。
合上经典,恍若陶瓷变作玻璃,牛非牛,马非马,最终将归于四不像。
现如今,已不知多少人已丢弃那一方诗词,《诗经》存在的意义仅仅办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多少人忘了又背,背了又忘。他们囫囵吞咽,最终什么也没消化。外国的“汉语热”在兴起。中国不知拼写的人甚多,奇怪之象不言而喻。有人习惯中文夹杂着英语,却总是读不准中文古词的发音;有人拾起了单词,回头却忘记了拼音。有人也做过努力,但却不够彻底,于是尴尬地卡在其中,进退两难。
丢下根系与母语,回首时已忘记了记忆中的深浅,从此再无思乡认根的深情。
拾起《经典》,去贴近那些近乎母语的呼唤。
《莞兔》一章,让人明白“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的纯情,《桃夭》一章,让人明白“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明艳,《蒹葭》一章,让人明白“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飘渺。它们用的语言已和现在大相径庭,但本着的母语的同根性,我们几乎无师自通地领悟那一番意境。晦涩的'符号,也将转变为动人的画面。东方人的阅读西方人的书,似乎也不是未尝不可。但那一串复杂冗长的译名,可能出现翻译曲译的现象,对于想领略一番深意的人而言,也算是障碍重重。
拾起经典,因为读得母语的书领悟更透彻。
对于长年寄居海外的人而言,思念故土已是难得。
对于生长在华夏大地的我们,至少要留住一腔古韵悠长。
古韵的作文5
一杯香茗,一抹书香,一丝筝韵,一寸流光。走在古韵的路上,细品古韵的芬芳。
琤琤琴音,悠悠我心
闲暇之时,静坐筝前,翻开琴谱,感受音韵之美,《高山流水》气势磅礴,低转之时又如水声泠泠,一曲毕,余音绕梁,韵味无穷。《渔舟唱晚》似人声低喃,如有万千渔火点点亮起,令人沉醉。《汉宫秋月》低沉哀怨,恍若置身一冷寂亭院,见一女子倚墙低声啜泣,怎能不叫人心生怜悯?曲终,弦停,音未毕。
走在古韵的路上,筝音相伴,情思绵长,将作曲之人心中的激昂、闲适、哀怨,点人我的心房。
柔柔锦华,灼灼其华
典雅又不失高贵,俏丽又不乏端庄,这便是我中华之裳——汉服。静美素丽之曲裾,勾勒出最柔美的线条,现给世人一幅岁月静好。简雅大方之交领,透露出一股侠气,英姿飒爽。活泼明丽之襦裙。映衬出少女的俏丽,短上襦与长下襦的搭配,显瘦又耐看。微风拂过,衣袂飘扬,恍若月宫仙子,相映成趣。雍容华贵之明制,装点出高贵的气质,令入难以转移目光。汉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束花,正可谓尤物!
走在古韵的路上,华衣相衬。巧思悠长,将设计之人心中的恬静、淡然、浅乐绣入我的心房。
琅琅词藻,与子偕老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自我懵懂之时起与我相伴至今。从“春眠不觉晓”到"齐鲁青未了”,从“举头望明月“到“初日照高林”,我一点一点地汲取着知识,一滴一滴地增长着见识。“独怜幽草洞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轻声吟诵,我仿佛看到了清澈的'水涧,涧边的青青草,听到了树上婉转的鸟啼。“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默默品味,我宛如置身幽深小院,着美人倚栏观海棠,人花相映,美不胜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我”大声朗读,我好似体会到了陆游想要亲眼看到中原统一的焦灼。“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静静倾听,我感受到了征兵们的哀伤……
走在古韵的路上,诗书相随。文思敏长,将写诗之人的思量、凄凉悲叹染入我的心房。
香茗未冷,书香未散;筝音未消,流光未逝。走在古韵的路上,细品古韵的幽香!
古韵的作文6
北京,坐落于中国的中心位置,盘踞着龙脉的关键部位。这里曾经是几代王朝的古都。其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相当深厚和深蕴。
纵观北京城的大小,其实只有现今的二环以内属于北京城。与现状的五环、六环相差不止一点。在这片区域内,是由胡同构成了北京的主体形态。胡同是由元代时所开设兴建的,当初元大都定都北京。胡同也随之兴起,从元代至明清时期一直都在扩建。从几十条胡同到如今的几千条,数量在与日俱增。其文化也随之越来越悠久。北京的胡同是很具有历史研究意义的古代建筑。虽然,很多的胡同被拆除,但它所带来的胡同情怀并没有随之消散。北京的'古韵体现在胡同文化中,一条条街道紧密相连,连成了一个北京城。
当晨光破晓,太阳从东方升起之时。照亮的就是紫禁城了。通常有人会说北京是什么颜色,一会回答紫色。因为它代表着故时的帝都,代表着北京的古韵。当我围绕故宫城墙走一圈时,都会被它的庄严肃静所震撼。永远不会过时的殿角装饰,永远耀眼的红墙金瓦。这些都代表着北京,代表着一代王朝的兴衰。故宫是外国游客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其原因一定是它有着北京的古韵。从明朝时就开始在此定都,清朝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可以说整个故宫都充满着古色古香的气韵,也许其中的一个砖墙都会是一段让人道不尽的历史故事。故宫是对称的形状,这也代表中华文化的内涵。
北京的古韵还体现在传统习俗方面。也许顺着某条街或是胡同,就会发现潜藏千年的传统娱乐形式。老人们作着各式各样的休闲活动。其中也代表北京的古韵。比如抖空竹,剑舞,太极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它们都贯穿着古今,追随着古时人们的艺术形式。
北京的古韵体现在北京城内各处,包括建筑和传统文化。但古韵更体现在北京人的心中,它会时代温饶在我们周围,彰显帝都的磅礴之势。
古韵的作文7
那一刻,我定住了。
在梧桐树的淡淡清香中,我随着《晋江经济报》的三名大记者与“建发国旅”的两名导游及十九名小记者来到了泉州市鲤城区。由鲤城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鲤城区创意办、鲤城区教育局和晋江经济报联合主办的“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小小文化宣传员活动,终于拉开了帷幕。
绿影蜈蚣激水清
来过开元寺好几次了,却未曾发现,在要登上那“百柱殿”的石阶上,竟刻有一条绿影蜈蚣。
导游哥哥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瓶矿泉水,拧开了瓶盖,淋在石阶上。随即,一条绿影蜈蚣就赫然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条‘蜈蚣’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为了保佑儿子出海平安,而刻上去的……”导游哥哥的介绍在耳畔奏响。
微凉夏风中,是郑芝龙对儿子深深的关爱在飘扬,“刻蜈蚣,保平安”的悠扬历史在空气中弥漫着芬芳,把古时候闽南人对儿女蕴满关爱的精神,一展无遗。
青腾烟火福蕴长
踏进天后宫,一落一落的雕文漆木、青龙石柱,线条是那番柔美,给予人们一场视觉盛宴——威严壮观,富丽堂皇,一种闽南专属的独特风韵。
信众们“一跪二拜三祈祷”的`虔诚模样映入眼帘——双手合十,膝盖成90°直角,跪在铺垫上,嘴里喃喃自语,轻轻地把头往下叩。淡淡的节奏感在殿宇里绕柱而漫。青紫色的烟火腾空直上,缭乱在夏日静谧的凉风中。
历史的尘埃席卷而来,仿佛在这一刹那,林默娘为人消灾防病,是要抢救陷入瘟疫漩涡乡民的画面又在眼前重演;仿佛在这一瞬间,林默娘为救遭遇海上风暴的父亲而自己却不幸遇难,羽化升天的悲壮场面正在眼前放映;仿佛在这一倏间,莆田渔民们含泪筑起天后宫的场景被按了倒带……
渐渐地,烟雾溢氲出了正殿,翱翔在紫霄,不止是香旺烟火,还有,绵长福韵。
后来我们还去了德济门遗址、李贽故居、源和堂1916创意产业园。
踩在德济门遗址残存的长方形石条上,清脆响亮的声音,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古城门被大伙摧毁的惨状摆在我的眼前甩着荆棘抽打我的心,一鞭又一鞭……
欲踏上大巴的那一刹那,突然有一股不舍在心窝膨胀。
这,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芬香旅程!
古韵的作文8
神秘的徽州,朴素的悠久:八角楼的牌坊在风雕雨蚀后孤独倒下,河畔的杨柳也在春冬的交替中无言衰老。然而,徽州的古韵永存,徽州的清丽永世,徽州的雅致亘古。在小巷之间,那跌宕有致的马头墙,高出屋脊,屋顶半遮半映,半藏半露,黑白相间,构成一种曲线美、旋律美,再加“一线天”的映衬,居宅的`墙壁与天空的廓线,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韵味,增添了层次感、韵律感和审美意蕴。
徽州的美,凝聚在马头墙历史弥坚的永存中,古老的青石板路,踏着晨曦的灿烂,舒展开坚硬的身躯,从小街巷口望去,令人魂牵梦萦的便是那古韵的马头墙。沿着流水两岸踏过去,拽地的长裙洒过一片清新。青砖黛瓦在朦胧之中超显厚重,仿佛踏过历史书写。粉墙黛瓦,马头墙。无论是普通民居,还是官宅富商大院,无论是客栈,还是酒坊,都体现出村子的古朴风韵,沉浸在古文化的风韵中。然而,历史的痕迹偏爱的是灵动的马头墙的飞舞,沧桑的是马头墙上青葱的苔痕,质朴的是马头墙那早已残损的雕花。昂首挺立,高低起伏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给人视觉上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徽商崇儒尚文,身为商贾而雅好诗文,贾而好儒,富而思学。徽商以书生之道行商,这利于长远的商业利益,他们在人格上也取得了与重义的士子平等的地位。他们深知诚乃立人之本,自古无徽不成镇,于是徽州之美于徽商的雅致中长存,从来徽商博学之才立成世家。徽商崇尚文化,以商兴文,不乏满腹经纶、博古通今之士,他们将徽商之儒演绎得淋漓尽致;有谈笑儒雅之生,晓畅礼仪,将徽商之雅诠释得完美无瑕;有泼墨成书之才,吟诗即画,挥一把折扇,唱一曲婉约,舞一尺寂寞,洒一世潇洒。徽州在唐诗宋词中吟唱了多少回,在历史画卷中灵秀了多少次!街口的青石板碎了,却碎不了徽州的古韵;门前的流水息了,却停不住徽州的灵秀;华夏的景致变了,不变的是徽州的美。遥远的马头墙,在歌唱,唱出了徽州永存的徽风徽韵!
古韵的作文9
谁的哀伤,西风彷徨;
谁的愁绪散落,满了潇湘?
千年的循环依旧,温暖的春天里总有万紫千红的世界和一片冷漠的荒原,是谁吹散了那层薄雾,让歌声穿透叠嶂的尘世,吹绿了江边的树木和庭院的青苔?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是你么,那位才华卓著旷古绝今的女词人?在那深深的院落里,在那苍白的月华下,孤单的身影徘徊着,你是在等待远方的夫君么?
那样悲伤的思绪缠绵成一张痛苦与希望交结的网,在你沉默的期盼中,无声地散落、散落,留下一抹多情的痕迹,而那思念,亦化作你梦中的蝴蝶,夜夜唱着寒心的悲歌。我突然不忍为你的等待升起一缕绝望的禅香。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花前月下,独倚寒窗的是你么,那个在风雨飘摇的朝代里挽着衣襟在杨柳岸迤逦而行的女子?看人世沧桑千年亘古不变的誓言在离别的'秋风中消失殆尽,你看残花败柳玉栏倾斜年华折裂在姑苏城外的暮鼓晨钟里成为回忆,你忘了泪水的存在,你只愿浅吟低唱,唱那些生命中不曾留住的过客——“从来良宵短,只恨青丝长”。
当所有落寞化作断线的风筝挣扎着,脱离你梦中思念的网;当所有的希望演变作泡沫,映下你不再精致的容颜飘向远方,你闭上眼,不再怅惘,不再忧伤,将漫长的一生沉淀为婉约的《漱玉词》,在古韵的世界里,绽放成一株清丽的奇葩。
一曲歌罢,青丝散落,晚风轻拂,满庭芬芳,梦里低喁,亦幻亦真,相思之苦,怎一个“愁”字了得?
红烛吹响一段时间的号角,天空暗淡成墨色,有一双手,伸出历史的范围,去迎接那把早春飘下的雪。
夜是一个孤独的名字,当春月惊寒以后,等待越来越消瘦,瘦成院落里的那朵黄花。
有一天,落雪散尽,请不要忘记,在那关山的尽头,依然有我执著的守望,守望那方幸福的长空……
古韵的作文10
你从点点溪流汇成一江春水,在兴化平原上缓缓淌过,淌过我心上。承载的是一方净土,孕育的是如此烟雨江南……
不染秋水不染尘
流过栽满枇杷树的山坡,一路循着柚子的清香,你就这样娉娉袅袅地来了。如一位明眸皓齿的小小伊人,身着淡淡的衣衫罗裙,手拈纤巧的荔枝花,清澈澄明的眸子中映着晨曦,步履轻盈地漫步在兴化古朴温软的小调中,走过满山翠绿的壶公山,走过水阡陌畔的寻常百姓家。
沿着老古的青石板路,循着尘封的记忆,我追寻着你,寻到了悠远冗长的兴化古韵——台上的戏角用莆田话咿咿呀呀地吟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抬神供佛的巡游祭祀传来阵阵锣鼓声铿锵;摆渡的小木舟从石桥下缓缓而过,泛起圈圈涟漪;河岸边孩童嬉戏打闹,入水的石阶上大人洗衣打水……
红砖红瓦的古厝,虽无江南水乡青砖黛瓦的马头墙那般清丽隽永,却凝聚着最普通、最简单的淳朴。你与此般兴化古韵相依相偎,静静地流过,从不为谁而停留。
半分行迹半分踪
古厝在风雨侵蚀后无情倒下,河畔的龙眼树也在春冬交替中无言衰老。钢筋水泥筑成的巨兽一点一点吞噬着这片土地,唯有你——依然不染红尘,仍寂寞无声地孕育着这里。只是你的`眸子不再如从前那般澄澈,不再如从前那般风姿绰约。
沿着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踏着喧闹下的黄昏,我追寻着你,脚步一点一点变得沉重。再来寻那夹岸的荔枝花,再也没有了,再来寻那曾经为之沉醉的兴化古韵,也伴着斗转星移渐渐消融。再也没有河边打水嬉戏的身影,再也没有悠悠泛过的小木舟,再也没有河边葱葱茏茏的荔枝树……
为何你的眼中常含泪水,只有我知道,因为你对曾经相伴百年的兴化古韵爱得深沉。你缓缓流过,从不为谁而停留。
这人海风起云涌,我追寻着你,追寻渐远的兴化古韵。
古韵的作文11
抹开岁月厚厚的风尘,打开新世界记忆的闸门,我站在柘皋河旁,眺望这座古镇,三千年以来,你还好吗?
作为安徽四大千年古镇之一的柘皋镇,历史悠久,饱经风霜,在风雨的洗礼中,渐行渐远,模糊的身影依旧不能阻挡它傲视群雄,独领风骚的姿态。
柘皋故称橐皋,是皖中巢湖周边重要的古镇,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吴国和楚国反复争夺的属地,至今,这里还保留着历史的痕迹。
我踏着青石板,独自领略柘皋的古韵古情。首先踏入老街,漫步在玉兰桥上,千年岁月刻下的痕迹。据史料记载,玉兰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相传当年朱元璋打天下时,他被元军追击,逃到柘皋河边,被一位老者用船所救,后来朱元璋为感谢柘皋人救命之恩,就下令建造了一座石桥,并取名“遇难桥”。后来人们感到此名不吉利,更名为“玉兰桥”。
走在老街,我看到两旁有许多店铺,十分简朴。老街流露着古镇特有的风韵。老街分为两条,呈“丁”字型。两边的建筑皆双层,门面相连。其中以李鸿章家族存留的当铺规模最大。当铺原有门楼,文革时被砸毁。两外两内,仅有一间住了人,常常打扫。隔扇屏门都很完好。在阳光的照耀下容光焕发,熠熠生辉,向过往的行人默默倾诉着它的'悠久。
继续向前走,突然一位老人热情地向我介绍了一口古井。说是汉代的。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座井呈八角型,极为罕见。井口青石上有十余道深深的勒痕,足以证明它的历史悠久,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三千年的柘皋,街坊纵横,古建筑雄伟。听说镇上原有江西、徽州等许多会馆,只是踪影难觅。倒是几口老井颇有岁月的痕迹。但我们可以通过老街,体味历史的沧桑和另一种文化,让我们对柘皋千年文明的脉络有所了解。
我走出老街,蓦然回首,看见它沧桑的面容。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岁月的变迁,它依旧保持着自己特立独行的面貌。然而,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它或许被遗忘在风雨中,无奈的被喧嚣的一切所替代。我转身向前走,一步,两步,隐约在耳边有一声悠悠地长叹,就不知是它还是我……
【古韵的作文】相关文章:
新城古韵作文03-05
悠悠古韵作文06-06
古韵的句子02-13
古风古韵的句子05-06
古风古韵唯美的文案09-12
古韵遗风唯美古风句子12-06
古风古韵的文案朋友圈10-09
快乐作文作文01-03
作文窗外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