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元宵节习俗作文

元宵节习俗作文

时间:2022-03-15 14:01:56 作文 我要投稿

元宵节习俗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习俗作文

元宵节习俗作文1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习俗作文2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恐龙之乡”的四川省自贡市更是由于采用各式材料制作各式精巧花灯并举办“恐龙灯会”而闻名遐迩。

  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燃放烟花爆竹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习俗作文3

  人家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我们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有意思!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舞龙、焰火了。哇,人可真多啊,山路都变成了人行道,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虽然有些寒冷,但还是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两旁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到处一片沸腾。

  哇!好漂亮啊!这条龙全长约200米,一个龙头就有一个小孩那么重,可想而之,举龙头的人是多么的辛苦!哇塞!龙头还会“喷火”呢!开始舞龙了,师傅们还在凳子上舞龙的,厉害吧!这龙的身子舞起来一圈一圈的,哇,真好看。我们还看到了最精彩的`盘龙,舞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龙,才放烟花。

  开始放烟花。我和小庄哥哥也拿出所有的烟花,我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哥哥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元宵节可少不了观花灯。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还有在“游动”的鱼儿。真是五花八门!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兔子花灯。只要一按按纽。兔儿便会唱起欢乐的歌。我连忙拿起我的兔子灯加入闹花灯的行列。

  过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的名子还有个故事呢!很久以前人们把汤圆叫元宵。袁世凯知道了觉得很不吉利。“元宵”不就是“袁消”吗?于是他下令把元宵改做汤圆。从此元宵又名汤圆。元宵的馅有很多。有红豆的。芝麻的。还有绿豆的……

  汤圆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妈妈大叫:“小心点,别烫着。”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了出来,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元宵节真有趣!节目丰富多彩。

元宵节习俗作文4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的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习俗作文5

  “元宵节在正月十五庆祝”。每年春节后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元宵节,也叫“元宵节”、“上元节”。它是另一个有20xx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人民中流传。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相传死后,盛气凌人的篡位,任用了大量鲁的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中国皇帝在老忠臣的帮助下登基,正月十五,一举扫除了朱禄的残余。因为“夜”在古代是“夜”的同义词。第一个月也叫“一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中国皇帝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从此,从隋到唐,再到的,为了显示唐朝的强盛,为了维护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全,旧风俗被一个一个地使用。每到元宵节,节日都要布置庆祝,“一曲如海春,千灯如昼夜”,使节日更加繁华。

  节日期间,灯火明月,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硕所言:“萼楼前雨露鲜,长安人静。龙捧千灯焰,凤踩莲花。李商隐诗云:“月色填皇城,豪车珍宝溢通衢”,描绘了当时看灯时交通的宏伟景象。流传到宋代,元宵节晚上挂灯笼的规模更加宏大,灯笼的装饰造型更加精美。元宵节带给人们更多的.欢乐和更多的光明。诗人苏东坡有一句诗说:“有一间点灯的房子,和唱歌的楼”;伟大的诗人辛弃疾曾经写过一句著名的诗:“东风夜里留万树,却吹落,星辰如雨。宝马雕花车遍地都是。风吹玉壶转,鱼龙共舞一夜。”这些诗描绘了元宵节通宵歌舞的壮观景象。在清朝,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朝太平时期每年的元宵节是:“街巷相连,灯火挂星挂珠,天如白昼”,而“王孙的宾客、学者、少女、孩童遍游全城,这叫访灯”,从而展现了元宵节看灯的热闹场面。

  到了近代,这种习俗代代相传,至今犹存。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挂着彩灯和红灯笼,一家人团聚围坐在一起,看花赏灯,象征着“团圆、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真正结束。

  宋代诗人欧阳修在诗中说:“去年元宵节,花市灯火如昼。月上柳梢头,暮后。”它表明,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会见朋友和家人来庆祝春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习俗。如果你在团聚的时候带一把花,提着一个花篮,让美丽娇嫩的花朵带来一份吉祥幸福的喜悦和好运,那会给朋友的聚会增添极大的欢乐。这时,你应该选择象征美丽和幸福的花朵,如火红的火烈鸟,像红色鞭炮一样悬挂的鞭炮,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的银芽柳,以及点缀着白色星星的星空,所有这些都会显示出和平和幸福。

元宵节习俗作文6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唐代中国的元宵节为期10天,所以要狂欢10昼夜。过去每逢元宵节,北京可谓万人空巷,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书生学士还是老人小孩,一概上街观灯。各个店铺均自发地挂出各种花灯,有的还挂出灯谜,猜中的奖赏一些鲜果、小吃等物。那几天酒肆茶楼和其他娱乐场所的生意也都很红火。虽然中国没有狂欢节的'说法,但元宵节实质上就是中国的狂欢节。元宵节灯会最热闹要说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

  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并有茶楼酒肆供游人饮宴作乐。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据史书记载,其中最繁华、规模最大者有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地安门、鼓楼、正阳门、厂甸。

  老北京最热衷于挂花灯的是店铺,以糕点铺、布铺、绸缎庄为主,它们挂出大小、高矮、方圆形式不等的花灯,有传统的纱绢、玻璃、羊角灯及西洋灯款式之别。上面绘有古代传说故事,如列国、三国、西游、封神、红楼、水浒、聊斋、精忠传、三侠五义等,或花卉(兰、菊、梅、竹),或飞禽走兽(鸾、凤、龙、虎、虫、鱼)等无不颜色鲜美、妙态传真。早年地安门外大街的聚盛公干果铺,还经常搞冰灯展览,惹来大批群众围观。

  上元夜,无论官宦贵人、平民百姓均不约而同地上街观灯。商户趁机将商品降价促销,老百姓既看了花灯又可以借此机会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市面更有临时商贩售卖走马灯”、吉利灯”、气死风灯”以及狮、狗、羊、兔等动物形象的纸灯,供人购买。儿童们纷纷提着买来的灯笼四处游逛玩耍,形成提灯逛灯之景。

【元宵节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08-05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01-11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15篇12-25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15篇)12-25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9篇03-24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9篇)03-24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15篇01-11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精选15篇02-28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14篇02-28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