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愚公不愚作文

愚公不愚作文

时间:2022-05-13 18:19:30 作文 我要投稿

愚公不愚作文(合集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愚公不愚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愚公不愚作文(合集3篇)

愚公不愚作文1

  愚公移山家喻户晓,愚公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也为人称道,就连毛泽东这样一代伟人也对愚公十分钦佩。而我却认为愚公的精神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做法绝对不值得我们效仿,愚公的行为实在是愚蠢至极。

  我说愚公愚蠢可不是信口胡说,随意诽谤的。我是有证据的。且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愚公“率荷担者三夫”去移山,(“三夫”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反正人数都不多)强劳力都去移山了,那么谁来种地(要知道古代生产力低下,自己吃的'穿的都要自己动手)不种田哪有饭吃衣穿?没有吃穿这些最起码的生活保证,又怎能移山?因此不管愚公的目光有多远大,连眼前最重要的基础问题也没解决,一切都是惘然,可见愚公确实太愚。

  第二,愚公驳斥智叟的一番话无任何科学依据。他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也是想当然而已。他的子子孙孙当时都去移山了,今后的还没生出来,到底是男是女,会不会因过分劳累或其他原因断子绝孙也不能肯定。还有他认为的“而山不加增”更是不对,科学家们发现由于地壳运动,每年山都会增高几米,愚公只看到人没估计到其他因素,也实在不能说聪明。

  第三,愚公太过自私了。他自己想要移山也就罢了,却还要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跟着自己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这种简单无聊的“叩石垦壤”之事,这是置子孙的志向理想于不顾,虽然当时“杂然相许”,但也不能保证他的子孙万代都“相许”。如果人人都像愚公这样一味蛮干,现代化不知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说不定我们现在还在抡着锄头种地呢!

  第四,愚公不懂利用资源。他最多只会利用全家人的智慧考虑往哪儿放土石,而不懂怎么利用这些挖下的土石去创造财富,铺路造房等;他最多只懂得利用一家人的智慧,不懂得利用智叟等他人的智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另外这么高的两座大山是多好的资源啊,他大可以广泛吸引人们去他那儿,这样既可以顺畅了交通,而且也能为自己创出发财致富的好路子,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是不是太愚蠢了呢?

  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愚公精神固然可敬,但他的思想,他的做法实在是太过愚蠢了。

  谁说愚公不愚?

愚公不愚作文2

  《列子汤问》的著名篇章《愚公移山》的典故,作为白话神话已经广为人知,但这几日学习到了它的文言文,与白话故事对比不大相同,并且随着年龄增加,我们对故事人物的行解又有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们都知道《愚公移山》一文作为神话故事,本就是注重于精神内涵的宣扬,而并不作以更多的理性思考。愚公移山的原因在于山的阻挡给他们一家人生活遭成的不便,才将亲人都传唤身边,将这个想法表达了出来,亲人们亦“杂然相许",唯独妻子提出了质疑。

  移山并非易事,不与现在科技时代,单凭愚公一家想要将大山移开,有点天方夜潭,有人之所以不喜欢此种方法,是因为明显还有其他道路可寻,而不用只是一味执著于将山搬走这样费力的事情。语文网课的评论让我佩服这些同学的脑洞,但仔细思考一下,搬家,是不是一种比搬山更简单易行的方法呢?

  搬山之事繁重且可能没有结果,而搬家的操作比搬山更加现实可靠。

  若放在现在,或许愚公能够找到更加合理的出路,来走出大山。

  还有一点,愚公搬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与智叟的对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子孙的寄托。

  “虽之我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读到这里时,其实我有点不同的想法,既然是为子孙后代着想,是否也不应当将子孙后辈限制于搬山这一项事情呢?如果搬山只是愚公一人的夙愿,我希望子孙后后代可以选择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我不知道愚公是如何笃定的'他的后代定会情愿搬山的,所以这点我并不认同。子孙们寻找到适合他们的事业,是搬山开路的根本目的。

  但是虽然部分人不太欣赏愚公的做法,我们依然需要注重于这篇寓言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大山的例子有千千万,唯独愚公有坚定的信念,要搬走它,其心之诚,感泣鬼神。着实令人感动。愚公移山的精神,也如同在历史的先驱,那种看起来不可思仪的想法,成为了几千年以来无数后人坚持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

  从另一个角度,将山看作为生活里的困难,愚公移山到底移走的不只是山,也是我们逃避困难的惰性和无所作为。

  总之,在封建社会里,精神信仰高于理性,但少了思辩的能力。我们在神话故事里无法说清孰是孰非,但已经高于理性的这些可贵的精神信仰,时隔千年之久,依然对于我们有巨大的影响,只不过在回味历史故事时,我们可以大胆地亮出我们的所思所想,客观看待,才是学习它的直正目的。

  《愚公移山》,收获颇大。

愚公不愚作文3

  精卫扇翅填海,问为何——只想水滴石穿;

  孟母断织教子,问为何——只盼望子成龙;

  愚公举具移山,问为何——只求方便于民,服务万千。

  愚公移山如果在现代社会的话可以说这是种“愚”。可是这“愚”为什么可以流芳百世,被人们所歌颂呢?可能这是大智若愚吧。在我所看来愚公不愚,更可谓称其为智。

  原因的话,有三点为常人达不到的“智”。

  其一,吃苦耐劳肯坚持。佩服愚公的毅力。磨杵成针非一时之事,移山开路也非几年之时。在几年里,夏可谓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冬又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条件有多差,可就算是这样他也毫不退缩,一如既往地干活。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把我们放在这种深山老林的话,开始免不了抱怨几声,一段时间的话会想方设法地离开,时间久了的话,恐怕会精神崩溃吧。所以娇贵的我们才会佩服愚公几人吧,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种“智”吧。

  其二,目光长远有见地。愚公为什么可以这样被说呢?在《愚公移山》中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名为智叟。他可谓是锋芒毕露,与愚公俩人争锋相对,双方各执其词,互不相让。最后,理所当然地智叟无言以对,理屈词穷。这个智叟目光比较短浅,认为愚公凭借着风烛残年是无法撼动王屋。太行二山。可愚公不这样认为,他则提出一番话:子子孙孙无穷尽,王屋太行却不增,子孙增两山减,移山开路会实现。句句在理,智叟哑口无言。这又为一“智”。

  其三,为民服务做贡献。人的生命像一条线,我们如果无法延伸它的长度,还可以加大它的宽度。愚公很有智慧地帮百姓解决问题,增加了生命的宽度。想起文天祥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又念起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从古至今多少英雄都不断追求自己的重量,渴求自己的重量。可以断定这也是一种“智”。

  三人成虎,三点为实。“智”亦“愚”人们各有各的想法,“对”与“错”人们各有各的判断,“实”或“虚”人们各有各的借鉴。于是,我便认为愚公为“智”。“对”。“实”,便确定愚公似愚,却不愚。如果旁人非要说他是愚,也只能说他是大智若愚吧。

【愚公不愚作文】相关文章:

愚公不愚作文09-27

愚公不愚作文04-26

愚公不愚作文3篇09-27

愚公不愚作文(3篇)11-03

愚人被愚作文09-30

愚乐无限作文04-05

愚,也是可爱的表现作文12-11

大智若愚作文06-19

大智若愚作文04-14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