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年俗的作文(精选39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年俗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俗的作文 篇1
今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全家来到了龙潭公园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中国结、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我很快看见有各种各样的中国结,它们漂亮,鲜红的大结,在加上下面有一些红色的穗,显得更加漂亮。我马上跑了过去。那里的老板细心的为我讲中国结的来历。
他告诉我: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装饰品,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这种结;人们把它作为一种装饰物品。到了清朝时期,人们开始给这种结命名,人们给它起名叫中国结,意思是: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等。
中国结有许多特点:每个结从头到尾有一根线编结而成,每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有吉祥图案的事物搭配组合,就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这里四处飘香,千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
我很高兴,这里有节日的气氛,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这里有它的独特风韵。
年俗的作文 篇2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过年自然是非常讲究的。因为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年俗,接下来就让你们看看我最喜欢的年俗。
春节前夕,大家都忙着置办年货。听妈妈说,在以前的春节,每家都要蒸一刚馒头,有桌子那么大的年糕。现在与以往不同了,置办年货时大家通常是要买一下些肉啊、鱼啊、鸡啊什么的`。同时,各家各户都要扫房,要扫去晦气。到了离春节不几天的时候,男孩们都要学习舞龙,舞龙是中国的一个文化活动,其寓意是祈求来年的幸福安康。春节那天孩子们都要提着自己做的灯笼,去亲戚家、朋友家、邻居家拜年。待到除夕夜,人们都要昼夜不睡,称为“守岁”。这样春节就算过完了。
这就是我喜欢的年俗,你呢?
年俗的作文 篇3
红色的对联,五彩缤纷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幸福的全家福……人们刚刚度过了十年一遇的冰雪寒冬,早就期待着春天的到来。春天是365天中最重要的一天,它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许多古老文化。
春节有很多习俗:贴春联、贴年画、剪窗花、放鞭炮……为什么要把“福”字倒贴,里面包含着什么故事?我带着疑问跑去问外婆,外婆告诉我,把“福”字倒贴的习俗起源于清朝的宫。除夕之夜,为了讨宫太子的欢心,管家写了许多“福”字,叫人贴在库房和的门上。一个家庭成员因为不识字,错误地在门上贴了"福"字。为此,恭亲王非常恼火。大管家解释说:“恭亲王命高,家产大,家产大。现在,大福真的到了(倒下了),预示着吉兆。”龚王子听后心想:你说吉尔吉斯几千遍,金银会增加财富。所以,他很高兴,所以他奖励了大管家和他的`家人。后来,把“福”字倒过来的习俗从政府传到了各家的老百姓手中。
所以把“福”字倒贴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听了奶奶的故事,才知道原来旧习俗也很有趣!
年俗的作文 篇4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新年老人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快要过年了,大人们忙得不可开交。妈妈忙着准备年夜饭,爸爸在贴春联,奶奶在贴“福”字……
其实,无论是写春联,还是贴春联;无论是做年夜饭,还是逛庙会,这些用各种方式辞旧迎新,都是我国特有的习俗,俗称“年俗”。
今天,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喜欢的年俗——写春联吧!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 它有上下两联,还有横批。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在红纸上。有吉祥辟邪的意思。每逢春节,不论是城里,还是乡下,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联挂在门上,以增加节日气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自从我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书法起,每年春节,写春联就成了我的必修课。
在书写春联的过程中,我也加深了对“春联”的理解——给不同的人送不同的春联。
例如,我给外婆外公送了这样一幅春联,“雨顺风调马壮人欢,月圆花好鸟飞鱼跃”,横批是“新春祥和”。祝他们健康、长寿;给姑奶奶写的是“平安富贵财源进,如意吉祥事业兴”横批“兴旺发达”。希望她们事业有成,财源滚滚。
我一笔一笔认真的写,让春联上的每一笔都带着我的祝福、我的`欢乐、我的感激,贴在亲人的新年大门上……
年俗的作文 篇5
我们家在河南许昌,在我们这里过年有个习俗,就是讹女婿。
不讹不热闹,谁家的女婿不被讹说明这家在这个村上的人缘不好。不管是刚办过事的新女婿还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女婿都逃不过被讹的命运。
大年初二到初六是过门的闺女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或者年长一点的妹妹或者姐姐来看样兄弟姐妹们的日子。村上的晚辈早早的就准备好了,有的在村口守着,有的负责打听看谁家的客人到了没有,他们三五成群的一起到家里讹。一般都是要烟吸,没带烟的话讹钱,三五十的,一二百的都有可能,兜里有多少讹多少,讹来的.钱凑在一起,请戏班子唱戏,过年图个热闹。
所以如果是过年来串亲戚的,男人要买几包烟,同时兜里要揣一二百块钱,这样的话即使全被讹走,也是有面子的,说明这家的女婿在外面混的不错。有的准备的不充分,或者没有买烟,兜里没装钱,那就等着挨墩吧。
年轻的晚辈没讹到钱,几个人会墩你,我们这里叫打夯。就是两个人抬着你的脚,两个人拉着你的胳膊,在院子里墩你。有的地方叫“墩女婿”。听妈妈说,有一年有几个人要墩我爸爸,我姐姐抱住那些人的腿,不人墩,弄得大家都大笑不止。
在大城市待惯了,还真有点羡慕农村人的那种生活,他们一家有事众人帮,吃饭串门图热闹。过年讹女婿这种年俗虽说有点俗,但也反应了农村人的热情好客好爽爱热闹的性格。
年俗的作文 篇6
街道两侧挂起了红火的灯笼和中国结,像一张张通知书,通知人们新年的到来。被年味裹着的纵横交错的街道上也一天比一天热闹。一切仿佛都在告诉人们——春节到了。我也没闲着,参加了各种活动。
写对联
春节已到,本应悠闲的我却变得忙碌起来,因为要写对联。每年写的对联都是楷书,而今年,我决定挑战一下新的高度——写行书。喜庆的红纸铺在桌上,轻捷的毛笔握在手中,脸上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笔尖在红宣纸上游走,正到峰回路转之时,腕间聚力慢慢回转,最是考验基本功的时候,再稍提笔,潇洒快速地一甩,干净利落地出锋。看着写好的对联,成就感如潮水般涌出。
放鞭炮
大年三十,天还没亮,各种各样的鞭炮已经开始骄傲地站在小城的各处亮相。这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环节——放鞭炮。我也和小伙伴们大包小包地拎着鞭炮,一路生风地冲出家门,出来放鞭炮。大多数孩子拿得都是很安全的小鞭炮,但也有淘气的大孩子抱着一卷比自己脸都大三圈的挂鞭。大人们也像小孩似的,急切、兴奋、激动,一个接一个地放着“重量级”的鞭炮,声音、威力和样子都比孩子们玩的`要强得多。鞭炮声一响起,年味似乎更浓了。
随着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旧的一年留在了上一页,新的一页翻开,让我用努力和奋斗,在这新的一页,新的一年,谱写更加华丽的一章。
年俗的作文 篇7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过年习俗是最珍贵的民俗文化。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中国人的春节习俗很多都始于宋朝,宋代的年有着浓郁的节日气氛。下面我就带您去看看吧!
一进入腊月,宋朝街市上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开始用猪肉、羊肉、鱼肉腌制腊味,它不但可作年货,还可以储存到明年夏天吃。大街上那些准备用于庆贺元宵的歌舞队,早已开始彩排。
集市上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幡之类的春节吉祥物各种各样,数不胜数。
除夕这天各家各户都把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换门神、挂钟馗、贴春牌、祭祀祖宗、张贴门神。孩子们也穿上新衣,带着漂亮的虎头帽,三三两两的聚在院子里燃放爆竹。宋朝的时候燃放爆竹就是把竹子放在火盆里点燃。
传说山中的妖怪听到了燃烧竹子“噼里啪啦”的响声就会被吓跑,不敢出来害人了。听到爆竹声家家饲养的'鸡鸭鹅狗也被吓的东躲西藏,看着特别有趣。在热闹的爆竹声中,大家尽享美食,饮屠苏酒,一片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旧年的最后一天即将结束,人们祈望新年生活更美满,各家都忙着订桃符,祈福灭祸。正如王安石在《元日》诗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到这里春节就过完了,大家是不是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呀,过了春节就是正月十五了,您要是还想了解的话下次我们继续说吧!
年俗的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阔别三年的家乡过年,家乡那边过年有什么习俗呢?让我给你一一介绍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年糕和饼。年糕和饼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过年糕没有馅料,而饼的馅料就丰富多,有芝麻、花生、椰丝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妈妈告诉我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开始贴春联贴门神,红红的'春联真好看。我发现家里还摆着一把带叶子的红萝卜,问爸爸才知道原来是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晚饭后小孩子洗澡换上新衣服,大人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小孩子放烟花,大人们聊天,一直等到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鞭炮声中,迎来大年初一。早饭吃素,然后到邻居家串门。大年初二到初七走亲戚拜年。最热闹的要数元宵后的正月十七游神活动,当天连外出的人都会赶回来参加。“神灵”由小伙子用轿子抬着挨家挨户依次巡游,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来拜,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这就是我家乡的过年习俗。同学们,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来和我分享交流吧。
年俗的作文 篇9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大家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大家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大家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大家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平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大家邵阳的特色菜-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
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习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年俗的作文 篇10
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我家乡是江西赣州,我虽是在园洲长大,但是我对家乡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江西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园洲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园洲,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园洲,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声而来,看见大家,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了!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很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年俗的作文 篇11
我喜欢的习俗是春节,因为春节是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而且也是最高兴、快乐、喜气洋洋的日子。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好惬意,好温暖。 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了床,穿着妈妈买的新衣服、新裤子和新鞋子,还可以扎好看的辫子,美美的打扮一番,多快乐啊。晚上,亲朋好友一起吃顿饭,唱个歌,我们小孩子还可以收到许多红包呢!睡觉之前躺在被窝里偷偷地拆红包,想着心里就喜滋滋的'。
到了正月十五,过年要接近尾声了。总是在这个时候,会放许多烟花,我们小孩子就不禁开始兴奋起来。“放烟花了!”全场一片欢腾。五光十色的烟花打破了黑夜的宁静,把它装扮得格外艳丽。最美丽的是一种叫“七彩蝴蝶”的烟花,只听到几声噢,五彩的“蝴蝶”冲向天空,各彩各色地交错在一起,像似一位位美丽的仙女在天空中撒落着五彩斑斓的花瓣。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几根烟花棒点燃,上下左右地摇晃着,闪亮的火光有时成为一条龙,上下浮动着;有时成为一个美丽的花环,熠熠闪光;有时又成为飞流直下的瀑布,那飞沫激荡四射……五彩的烟花,满面的红光异彩,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新年就在这欢声笑语中结束,也在这烟花声中结束,新的一年就是新的希望,也是新的梦想。我爱你——春节。
年俗的作文 篇12
寒假的生活五彩斑斓,春节的风俗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先锋小队出发去寻找城市里的年俗,感受年味儿。
吴山广场上处处可见高高挂着的灯笼在微风中左右摇摆,时刻准备着迎新年,公园门口花丛中的三只山羊不知何时,脖子上都戴上了大红花,那仰首挺胸的样子神气十足,寓意着三阳开泰福运到。旁边门口的草丛中两个大陶瓷娃娃顶着“阿福头”身穿火红的衣裳,手拿细杆子挑着一大串鞭炮,好像就等着你去点火,真是喜气洋洋。小队员们个个都准备了节目,在广场上玩开了,猜字谜、歇后语、俗语、古诗······玩得不亦乐乎,尽情地感受节日的气氛。
往前走来到河坊街,街上许多店门口都挂上了“年味儿”的彩旗,各种美食看了不禁让人流口水,甜甜的糖葫芦,香香的糍粑······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从河坊街头往上走,我们来到了杭州博物馆“第二课堂”,馆里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准备了许多年俗活动:新春送福,剪窗花等。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围着大圆桌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立体”春字如何折,怎样剪,梅花窗花又是要怎么折,怎么剪,大家齐动手,认真仔细地做着。当我们把“立体”春字一个个立在桌上的时候,队员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兴奋。课堂上欢声笑语,成了我们的乐园。
这次的寻找年俗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传统春节,也让我们体会了浓郁的年味儿和美好的生活。
年俗的作文 篇13
扮台架是我们三里村的习俗。每到春节的前几天,我们村就开始扮台架了,小孩子站上面一动不动。台架不仅仅是我们村的习俗,还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
扮台架不仅仅只是因为好看,还有更重要的是:有一种习俗诱使小孩去扮台架上的人——红包。在我们那儿,台架每走过一家门口,那户人家为了让自家好运,主人都会赏赐给我们红包。这种想要得到红包的欲望促使我也想去。起初,父母是不同意我去的,但是拗不过我的死缠烂打,最后,他们只得同意了。
我先到我们村的寿堂去,在那里开始了我的台架之旅。
首先,要先化妆,不过这化的妆可不是用普通的化妆品。因为这样过不了多久,妆就没了。所以,用的是油彩。结束后,必须用油才能洗掉。现在,我的妆化好了,要去换衣间穿上特制的服装。在我的`记忆中,那有许多关于《西游记》的衣服:孙悟空、白骨精、猪八戒等等。我换好服装后,就要到台架上站立,在台架上不能坐下,只能站着。
车开动了,一个台架接着一个台架。每一个台架上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演得栩栩如生。
过了三个小时,我终于可以从台架上下来,两脚酸胀,可不好受呢。我嘴里轻轻的嘟囔着:“累死了,终于演完了。”旁边热情的人们说:“小兄弟,辛苦了。”
但是,现在扮台架的人少了,我怕我们村专有的习俗要没了。
哎!如果可以回到从前的话,我还想再体验一次扮台架的那种喜悦的感觉。台架啊,你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铭记。
年俗的作文 篇14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全世界普天同庆,迎来了新的一年。我穿着新衣服,嘴里吃着新年糖,手中拿着压岁钱,那滋味可真好。过新年,大家都沉浸在放鞭炮的喜悦中。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总算同意陪我放鞭炮。
爸爸带我来到了烟花指定点放鞭炮,我和爸爸一人拿出了一根“蹿天老鼠”放。
嘭嘭嘭……“啊,好漂亮哟!”我指着我放的鞭炮对爸爸说。彩色的烟花像水一样飞泻下来,可以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哈,你看我放的烟花也不赖嘛!”爸爸也不甘落后。说着说着,一股烟花就从一个瓶子里冒了出来,五光十色,夺人眼目。我又拿着“神鞭”在那里跳起了我发明的天鹅舞,真是美极了!爸爸点燃了一只“花蝴蝶”,“蝴蝶”到处飞舞,跟真的似的。从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声轰隆声,我还以为是打仗了呢!吓得我两腿直发抖,我害怕地往后看了一眼,眼前的一幕令我惊呆了,天上好多烟花呀!红的,金的`,紫的,绿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更令我惊奇的是有一股烟花一会儿又变成花,一会儿变成雨伞。
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烟花也有那么大的学问呀。我和妈妈走过的中心广场的路已经是一片狼籍,乌烟瘴气。但人们还是非常开心,继续放烟花。我边走边欣赏烟花,真是美丽至极!
年俗的作文 篇15
在潮州,过的最热闹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人们大都在春节这几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开始大扫除,忙的不可开交。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紧接着,家家户户都忙着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除夕这天,家家都会在家中用丰盛的酒菜祭拜祖宗。因此,在除夕这天,到处都可以闻到酒肉的香味。据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在这天都会来扰乱人们的生活,但它们怕红,如果贴上红对联,它们就不会再来扰乱。于是,在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红对联,男女老少穿上新衣。在这天里,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顿团圆饭。在这一天晚上,大家都到很晚才睡觉。一些人家的家里灯火通宵,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才关灯。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两天,大家都是会上亲戚朋友家拜年,祝愿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顺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开张做生意,即使是几分钟也行。也许是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开张,能象征着一年里永远的`顺利吧。
不久,元宵上市,在这天晚上,都会举行焰火晚会。于是,家家户户早早的就吃完晚饭,蜂拥而至,到滨江长廊看烟花。这一天,潮州古城会分外热闹。
春节差不多在元宵过后结束,孩子们该上学,大人们也该工作。虽然潮州的春节并无农村的隆重,但节日气氛还是蛮浓的!
年俗的作文 篇16
“哦!语湖已经起来了,走喽,我们去给小区保安叔叔送红苹果和糖水啰!”
又是大年初一了,大清早,我被庆祝新年的爆竹声吵醒,还揉着惺忪的睡眼,外婆外公早已整装待发——左手提一大袋红苹果,右手端着白糖枸杞水,正向我招呼呢!
“送红苹果”本是我校的寒假作业,却与外公外婆的“寒假作业”不谋而合,年复一年,它逐渐成为了我们家的年俗,一个不可缺少的年俗。每年正月初一早上,外公外婆总会带上我,为那些过年仍坚守岗位的'人们送上一份祝福、一份礼物,虽然礼不多,但情义重!
今天,当我把红苹果和热气腾腾的糖水递给保安叔叔们,看着他们从开始一愣,到脸上的皱纹逐渐舒展,绽开会心而感动的微笑,继而双手接过,那一刹,幸福顿时充盈在我的心中,喜悦溢满了我的脸颊。
回家路上,外公告诉我,在他们十多年前第一次为保安叔叔们送红苹果时,当时他们感动至极,他们说:“我们从事保安行业这么多年,过年时坚守在岗位上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为我送红苹果,还是第一次有人在和家人团圆时仍能想到我们,谢谢您!”
我知道,这不仅是一只苹果,一杯糖水,更是一团熊熊火焰,它照亮了,也温暖了多少在过年时仍不能与家人团聚的人们的心啊!我也知道,外公外婆年年如一日,坚持给保安叔叔们送红苹果和糖水,并不是为了我的作业,而是为了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但愿,我家的年俗薪火相传,让爱代代传递!
年俗的作文 篇17
在农村过年的年俗真多,今天是大年三十,从早上开始我就跟着大叔爷爷享受着一个个有趣的年俗,祭祖、贴对联、窗花、扫墓,最有趣的是半夜的跺灰墩了。
听外公说,在老家年30的晚上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要在家里家外的各个地方跺灰墩。灰墩其实就是一个粗布口袋里装着石灰,布袋两边各有一根绳子,只要拎着绳子把布袋往地上一敲,地上就会有一个圆圆的石灰印子,这就是灰墩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跺灰墩呢?大叔爷爷告诉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年三十半夜,有一个妖怪要从每家每户路过,这个妖怪是从来不走回头路的,凡是走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去了。人们为了辟邪,就在自己家里家外跺上一个一个的'灰墩,妖怪的视力不好,看到灰墩就以为是自己走路的脚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去了。所以,这个风俗就一只流传了下来。听了大叔爷爷的话,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的故事,每年30晚上会有一个叫“夕”的妖怪出来兴风作浪,大叔爷爷讲的妖怪是不是就是“夕”呢…… 大叔爷爷就要跺灰墩了,我争着要亲自体会一下跺灰墩。在大叔爷爷的“指挥”下,我开始跺灰墩,一阵“噗…噗…”的声响以后,太太家的院子里、房门前就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灰墩,就连上楼的楼梯上,也排着整齐的灰墩……
后来外婆告诉我,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鬼怪,但是任何年俗都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年俗的作文 篇18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今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全家来到了龙潭公园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中国结、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我很快看见有各种各样的中国结,它们漂亮,鲜红的大结,在加上下面有一些红色的穗,显得更加漂亮。我马上跑了过去。那里的老板细心的为我讲中国结的.来历。
他告诉我: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装饰品,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这种结。人们把它作为一种装饰物品。到了清朝时期,人们开始给这种结命名,人们给它起名叫中国结,意思是: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等。
中国结有许多特点:每个结从头到尾有一根线编结而成,每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有吉祥图案的事物搭配组合,就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这里四处飘香,千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
我很高兴,这里有节日的气氛,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这里有它的独特风韵。
年俗的作文 篇19
红光闪闪的春联;和气融融的拜年活动;丰盛可口的团圆餐;热闹有趣的春晚节目……这些年俗无一不是春节的象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东方泛起红光时;当隆隆鞭炮声响起时……新的一年降临了!沉浸在美梦中的人们睁开朦胧的双眼,按照年俗循规蹈矩的拿起床柜上的'大糕轻咬一口,寓意步步登高。而在春节的早餐则是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春节的重大年俗——拜年,当然必不可少。人们会穿上新衣挨个儿访问亲朋好友,场面热闹非凡。拜年时发红包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场面,通常孩子们会先走到长辈面前甜甜的喊上一声“新年好”,长辈则会乐呵呵的将红包递到孩子们手中,再夸上孩子几句。
春节除了拜年这个年俗以外,团圆饭也是象征春节的一种年俗。妇女会大展身手,做上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当然餐桌上必然少不了红烧鲤鱼这道菜,因为鱼象征着年年有余。人们坐在餐桌上,边品尝菜肴变聊聊家常、谈谈发展。
大年三十晚当夜幕降临时,便意味着春节最有趣的年俗到了——看春晚。春晚的节目精彩绝伦,有雅俗共赏、妙趣横生的小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相声;婉转动听、低沉沙哑的歌声……节目无一不引人入胜、活灵活现。
春节的每一个年俗都充满年味儿,都彰显着家乡的风俗,都透露和家团圆的温馨……所以人们期待每一次春节的到来。
年俗的作文 篇20
在农村过年的年俗真多,今天是大年30,从早上开始我就跟着叔爷享受着一个个有趣的年俗,祭祖、贴对联、窗花、扫墓,最有趣的是半夜的跺灰墩了。
听姥爷说,在老家年30的晚上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要在家里家外的各个地方跺灰墩。灰墩其实就是一个粗布口袋里装着石灰,布袋两边各有一根绳子,只要拎着绳子把布袋往地上一敲,地上就会有一个圆圆的石灰印子,这就是灰墩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跺灰墩呢?叔爷告诉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年三十半夜,有一个妖怪要从每家每户路过,这个妖怪是从来不走回头路的,凡是走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去了。人们为了辟邪,就在自己家里家外跺上一个一个的`灰墩,妖怪的视力不好,看到灰墩就以为是自己走路的脚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去了。所以,这个风俗就一只流传了下来。听了叔爷的话,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的故事,每年30晚上会有一个叫“夕”的妖怪出来兴风作浪,叔爷讲的妖怪是不是就是“夕”呢…… 叔爷就要跺灰墩了,我争着要亲自体会一下跺灰墩。在叔爷的“指挥”下,我开始跺灰墩,一阵“噗…噗…”的声响以后,太太家的院子里、房门前就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灰墩,就连上楼的楼梯上,也排着整齐的灰墩……
后来外婆告诉我,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鬼怪,但是任何年俗都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年俗的作文 篇21
我们国家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对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鞭炮,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对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鞭炮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年俗的作文 篇22
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对过年的共同情结。正是这种情结,造就了世界第八大奇迹——春运。这一切,都源于每个人心中回家的愿望。
每个地方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年俗,但年味永远如一缸陈酿,过完年就开始封存发酵,为来年春节做准备,到了冬月,就总有人会忍不住馋而掀开盖子,让年味淡淡的散在空中。
冬月里,是市场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赶着制作腊货。还没到市场,就能看见道路两旁拎着各种颜色沉甸甸的塑料袋,脸上带着笑容往家中走的乡亲们,孩子们的手中,也多了几盒“小金鱼”板炮,“霹雳啪啦”的四处炸响。
再往前去,市场的叫卖的论价声已经清晰可闻。路边停满了汽车和家乡常见的三轮,半天才找到车位把车停好。路口处涌动的人群早已挤成了一锅粥,费了好大力气才从里面挤出来。走进市场,空气里到处弥漫着幸福的气息:议价的大妈和摊主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摊主一摆手,道一声“算了,送你好了”;另一边买瓜子的大爷不停的念叨:“少算点吧,我备给小孙子吃的呢。”老板也是毫不吝啬,直接抓起铲子,起来半铲装进袋中:“都这么熟了,送多点没事,孙子爱吃就行喽!”
腊月,醇酒的盖子揭开了一大半,香气溢满了生活。乡下人们抽出早已在山上打好的柴火,支起架子,在伙房 里熏起了腊肉。没几天,烟囱里飘出的袅袅炊烟就携着腊肉的香味,飘向了远方的山林。
市场里又一次人头攒动起来,不过这次是为了别的年货——春联,“福”字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肉糕。
肉糕代表着“步步高升”,是家乡年宴上必备的菜肴。好的肉糕讲究入口即化,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一年到头的盼望着这样美食。甚至有些馋嘴的.小鬼,会在年三十的厨房里提前候在蒸笼一边,等着尝上新年的第一口肉糕。
大年三十,陈酿的盖子算是终于揭开了。年夜饭桌上,伴随着欢笑和祝福,每个人都满上了一杯。喝完,温暖的祝福随着酒力留在了心中。被幸福灌醉的人们,在饭后都走出家门,观赏烟花,让来年的梦想和过去的不如意随焰火一起升空,最终不如意留在了无尽的黑暗之中,任凭梦想在空中绚烂的绽放。
正月十五,陈酿的余味将要散尽。人们自初一之后再一次聚在一起,既饮尽缸中的余存,又同时将心中的美好愿望的祝福封入为来年准备的酒缸中。吃完饺子陪家人去一个每年都要去一次的地方,整个年就基本结束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年俗的作文 篇23
伴随着过春节的步伐愈来愈近,天津市的老百姓也愈来愈繁忙了,她们四处购置年货礼盒,忙得乐此不疲!
在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那一天,除开吃腊八粥外,天津市的家家户户还需要做此外一件事——泡“腊八醋”。我的长辈把一颗颗蒜头泡进醋里,封住口,直到除夕夜夜里吃粽子的情况下再开启。那时,一颗颗乳白色的蒜头就变成了一颗颗碧绿碧绿的“腊八蒜”了,像一块块翡翠玉翠绿欲滴。而腌菜坛子里的醋便是“腊八醋”,除开怪味,还辣辣的哦,蘸水饺超美味!
腊月二十九,也就是除夕夜前一天,大家杭州市都是会贴对联呀,福字对联呀,天津市除开这种,还需要贴一种十分与众不同的物品——吊钱儿。吊钱儿是一种竖的正方形的鲜红色剪纸画,贴在窗子外边,风一刮走出来,喻意钱掉下去,大福财!吊钱儿有许多的图案设计:“福”“连年有余”“四季平安”“阖家欢乐”“招财纳福”······十分精美,有一些上边还镶好了金边,那么就更强看过!那一天,大家一直全家人一起行動。长辈会要调好面糊,顺带说一下,她们可环境保护了,面糊是用小麦面粉调出去的,能吃哦,并且奶奶说清理十分便捷。祖父总指挥长,哪一个窗子贴哪一个由祖父分派,姥姥刷面糊,母亲传送,爸爸和我承担贴。低的窗子,非常容易往上爬的地区我贴,我够不到的那么就得父亲上咯!等家中的每一个窗子都贴好了之后,大家每一个人的'手都被吊钱儿的鲜红色染出红通通了,好玩儿无比!这时候,看一下窗前,正对面楼的每窗子都挂上吊钱儿,一片欢欢喜喜的觉得,确实很好看!
天津市的这种过年的习俗和杭州市比,是否十分的与众不同而好玩儿呢?
年俗的作文 篇24
澳门有自己的风俗。“谢灶”是澳门保留下来的最传统的中国习俗之一。腊月二十三送灶神,澳门人称之为“感谢厨房”。澳门人也按中国传统用灶糖给灶神,说是用糖糊灶神的嘴,免得在玉帝面前说他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看到一个澳门家庭的灶上有一张圣诞老人的照片。奇怪的是,圣诞老人的'照片上还附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上帝说好话,回到我家带来好运”。
澳门人的中国新年始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腊月二十八,他们用粤语说“好送”。大多数企业主在今年年底邀请员工吃“团圆饭”,以示繁荣和好运。从腊月二十八开始才能真正感受到澳门的年味。
除夕夜,守年夜饭和逛花市是澳门人告别旧迎新的两大盛事。守岁就是打麻将,看电视,追到老人,分享家庭幸福;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澳门人也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草树木来迎接春节,这已经成为澳门的一年一度的习俗。澳门除夕设花市,多为桃花、水仙花、盆栽竹、盆栽橙。花开富贵,愿你平安,新年花开前程似锦。澳门花市开了三天,给奔波了一年的澳门人无尽的安慰。
春节,澳门人讲究“利市”,这是红包。这一天,老板见员工,长辈见晚辈,甚至已婚者见未婚者得到“利市”。“有利可图的市场”纯粹而干脆,表示好运。澳门人把元旦叫做“新年”。习俗是吃“年夜饭”,一定要包括发菜、生菜、鲤鱼,目的是赚钱,盈利。从“过年”开始,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在三天内“赌”(gamble)。“过年”之后,澳门完全回归了中国传统的新年习俗,一直到元宵节,也是一个焰火节,玩龙狮,玩得很开心。
年俗的作文 篇25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这就是中华民族悠久的灿烂的新年文化。
今年新年,我亲历了贴春联、贴年画、剪窗花、放炮竹……浓浓的年味让我陶醉。不经意间,哥哥贴的'“福”字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这个“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里面又蕴涵着什么故事呢?带着重重疑问,我跑去问博学多才的哥哥,哥哥告诉我:倒贴“福”字的习俗来源于清代恭亲王府。
一到新年前夕,大管家为了讨恭亲王的欢心,就写了许多个“福”字叫人贴在王府的大门和库房上,有一个家人因为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很恼火,大管家解释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现在,大福真的到(倒)了,这可是吉庆之兆。”恭亲王听了之后心想: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所以,他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大管家和他的家人。事后,倒贴“福”字的习俗就由达官贵人府第步入寻常百姓家,祈求福气的降临。所以,倒贴“福”字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听完哥哥的讲述之后,我才知道年俗真的很有趣!
年俗的作文 篇26
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只要一到农历二十,男人就会赶到集镇上,忙着筹办买年货,满载着一车的年货兴奋地回到家中,然后腾出一块空地,将年货单独摆放在那里。女人们则在商场里购买新衣,这儿买一件大袄,那儿买一条棉裤,这儿买一套童装,那儿买一套唐装,直到口袋中的钱花得一个子儿都不剩,这才拎着大包小包往家里赶。小孩们则挤在售卖烟花爆竹的摊铺前,盯着玲琅满目的爆竹,不知该选择哪一种。
除此之外,这一天女人们还要做馒头,包粽子。刚刚宰杀的年猪的叫声还在院子里荡漾着,砧板上已经“嘚嘚嘚”地开始剁肉馅了。肉馅里裹藏着胡萝卜的橙红,芹菜的鲜绿,一股脑儿都装进了面皮里,成了鼓鼓囊囊的`包子。红豆、绿豆、枣子、栗子和糯米混在一起,夏天就早早地准备好的箬叶将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可爱的粽子。每五个一串,然后放在开水煮上两三个小时。出锅后,便挂在窗头,等待正月的到来。
大人们井井有条地计划着,孩子们摆弄着烟花,期待着除夕夜燃放的那一刻。真的,就在大家的准备中,山村的春节已呈现出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是春节前夕最精彩的前奏。离家不远的,都纷纷赶回家中,和家人们提前过一个团圆日。当夜幕完全笼罩整个村庄,绚丽的烟火就会准时绽放。
过了二十四,小孩子们忙着给长辈亲戚端年饭,当然这个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手上揣几个红包。送完最后的年饭,大年三十也就在眼前了。
一早起来,大家开始穿上新衣,便开始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十二点过后,大家伙都开始准备给先祖的供品,现在条件好了,各色供品应有尽有。有些人家竟将孩子的奖状也放在篮子里,一并给先祖看,告诉先祖,今年孩子的成绩。当旧年最后一丝亮色敛进了黑匣子,大家门前的灯笼全部亮起,整个村庄被喜庆的红色包围着。大家一起围坐着圆桌,满面红光地讨论着新的一年的计划,大家有说有笑,被新年的气氛感染着。
午夜十二点左右,大家都把自家的烟火包放到祠堂前的空地上,当零点的钟声准时敲响,数十炮烟火一起绽放在村庄的上空,每一炮都震耳欲聋,仿佛春雷炸响在山谷……
正月初一的早晨按照我们村庄的习俗,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要吃一碗长寿面,祈愿能够健康长寿。
过了初一,大家都开始走亲访友,手里提着礼品,心中怀着美好的祝福,去拜访亲朋好友。家家户户招待客人总少不了“三遍茶”,第一遍清茶,第二遍枣子桂圆茶,第三遍鸡蛋茶。还有些人家三遍茶过后,馄饨或长寿面会热腾腾地上桌。之后各色菜肴一一上桌,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整间屋子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
正月十五,年味才渐渐散去,大家伙儿又陷入各自的忙碌中,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
年俗的作文 篇27
大年初二,收到弟弟年前从老家给我邮寄来的食品包裹,里面装的是家乡的糍粑。我迫不及待蒸一点吃,香甜、可口的糍粑让我顿生思乡情,也让我回想起小时候过年打糍粑的习俗。
年前打糍粑,是家乡习俗。我的老家在湖北农村,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大人们忙年的情景。农历腊月到了,村子里开始忙碌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杀年猪,磨豆腐,打糍粑,烫豆折……过年的食品大多是自家出产的,新鲜,营养,味道纯正,称得上绿色食品了。为过一个丰盛年,大人们在腊月间都很忙碌,从早忙到晚,和农忙时节差不多。这时候,小孩子们也来打打下手,为忙年出一把力。
我记得打糍粑的时间一般在农历腊月中旬左右。这段时间,农村开始有了过年的氛围,村子里没有闲人,炊烟几乎整日不绝,家家户户都在忙。要打糍粑,先要定好日子。因为打糍粑的.主要用具——一个大石臼,村里只有一个,大人们就得商议一下谁家先谁家后,排一个大概时间表,一来提高石臼的使用效率,二来各家各户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浸泡大米。石臼,过去是舂米用的,厚重、结实。这个时候被拿来作为打糍粑的主要用具,正好物尽其用,派上用场。
要出好糍粑,原料是关键。我的家乡地处陕西省汉中盆地中部,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光热、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盛产各类优质大米。到了打糍粑的日子,选用自家出产的上好糯米,用平时来担粮食的箩筐装上,挑到全村人吃水用的堰塘边,在水里淘洗得干干净净;担回来,倒在几个大的木盆里,用清水浸泡。浸泡的时间有定规,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恰到好处。有经验的人只用手指捏一捏,就知道大米浸泡好了没有。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甑中,用一双特制长筷子将糯米扒拉平整,然后插几个“气孔”,盖上甑的盖子,把甑放到锅里,锅中上水,灶里添柴,点火开蒸。柴火有讲究,要文武结合,始用稻草燃料类的文火“热身”,继之以劈柴类的武火加力。武火威力大,慢慢就闻见了甑中糯米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那时节,天气阴沉,雪花飞扬。早有两三个互相帮忙的身强体健的壮劳力抬着石臼来了,主人家的小孩跟在后面,怀抱几根打糍粑用的圆木棒。雪地里,留下他们深深浅浅的脚印。石臼和木棒在上一家刚用过,只需简单清洗,石臼放在堂屋,木棒放入水缸。灶里的火很旺,很猛。“上汽了”!糯米蒸好!揭开盖子,一位大力士将甑环抱起来,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三个人一人一根木棒,开始在石臼中用力“鼓捣”。他们围着石臼,边鼓捣边转着圈交换位置。打糍粑可是一个力气活,有人累得冒汗喘粗气,有人脱掉棉衣只穿单衫,直到将熟糯米鼓捣成热糍粑,再也看不见米的踪迹。小孩子们看着闻着就嘴馋,叫着要尝一尝。就有人用洗干净的热毛巾在石臼中抓一把,一团糍粑就到了小孩子的手中,嘴里。
糍粑打好了,在地上放一个较大的簸箕,擦洗干净,里面撒一层细米粉。几个人用木棒将石臼里的糍粑搅成一团,合力举起,放置到簸箕里。用热毛巾将这团糍粑慢慢抚平,厚薄均匀,覆盖整个簸箕。让它凉几天后,主人家就把糍粑分条切块,放在小缸小桶里,用清水浸起来。吃的时候,捞起来晾干,煎、煮、蒸、炸,都成!用优质纯正糯米打出来的糍粑品质佳,韧性好,好吃又好看。
那时候,糍粑不仅自家人吃,还可以用它招待客人!简单、方便又实惠。过年了,来拜年的人挤满一屋,主人家在置办酒席待客前,每人先来一大碗猪腿莲藕煨汤,里面就有几块油煎过的金黄色的糍粑。这在当时,可是很加劲、很给力的招待呀!
年俗的作文 篇28
乡下过年,总是庄重而热烈。忙年虽没有一个具体的仪式,但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因为在乡亲们心中,旧历新年一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为了把年过好,是一定要忙活一番的。在这个过程中,乡亲们主要是做一些过年的准备工作。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这是流行在广大北方地区的一段忙年顺口溜。在我的乡下老家,上述工作大致相同,但顺序上却已不甚严格。
其实进了腊月门儿,忙年就开始了,只是越接近年根儿,才越显得忙活。忙年之初,主要体现在购物上,而购物,又主要是体现在赶集上。
乡下把腊月里的集市叫做“年集”,年集上各色货物一应俱全,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往往一直从清早赶到天黑。像一些干货、大料、白酒、粉条、蜡烛香火、锅碗瓢盆等易于存放的用品,乡亲们会早早备下,以免拖到年根底儿价格会上涨。过去人们把年前最后一个年集称作“穷汉集”、“懒汉集”,意思就是说有些人或穷或懒,只有挨到最后一天才不得不去置办一点过年的东西。
你可别小看这赶年集,购物其实也很有讲究。譬如说碗筷吧,不管家里缺不缺,人们也要象征性地添置上些,而且一定要买个双数。后来我才弄明白:增加碗筷是希望来年家里添丁增人,比如娶媳妇、生孩子;买个双数是为了“好事成双”;“筷子”寓意为“快快生子”……另外,高条香买几把,大蜡烛买几根,烧纸买几刀,春联买几副,也大致有一定之规。
小年过后,忙年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过去的人们日子过得穷,多数家庭没有冰箱,只有到了这时候,才开始备置一些鸡鸭鱼肉之类的年货,买回来放在室外背阴处,利用隆冬季节的`寒冷天气存放着。除此之外,就是做一些洒扫庭除和煎炒烹炸工作了。
辞旧岁,迎新年,扫屋子家家都要进行。乡亲们为图过年吉利,过去连扫屋子也要找个“好日子”。“好日子”通常按着黄历上来,指的是没有任何禁忌的一天。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太顾忌这个,找个没有风雪的晴好天气,就把里里外外彻底打扫干净了。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把窗户、大门都重新油漆一遍,看上去会更加光鲜靓丽。
与此同时,就是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就面食来讲,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饽饽,二是年糕。饽饽是一种半球形的面食,家家户户都会用最好的面粉来做。由于饽饽是过年时的当家主食,所以人口多、亲戚多的家庭,常常要蒸很多,有的甚至要蒸二、三百个,这样一来,整个正月里就不用再忙着做干粮了。年糕用黍米粉做成。黍米面和好之后,再在上面按几颗红枣,放在锅里蒸熟即可。出锅的年糕呈金黄色,几颗红枣点缀其上,煞是好看。年糕须趁热吃,吃在嘴里会感到又甜又黏,而冷却的年糕是没法儿吃的,这与南方的糯米年糕比起来,无论是做法还是吃法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年糕取“年年升高”之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时候家里的男人们也没闲着,他们常常被主妇们调派着杀鸡宰鱼,炸藕盒、炸鸡块、炸鱼段、炖猪头、煮猪蹄……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飘荡着一股股香味。人们之所以要把这些食物在年前都忙着准备好,就是想着在年后吃的时候方便一些。那时候亲戚们已经开始互相串门儿,客人们来了后,因为手下有了几个现成菜,也就不至于手忙脚乱了。
等终于到了年三十儿,忙年也就基本结束了。这时家家便又响起了剁饺子馅的声音,新的一年就要到了……
年俗的作文 篇29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请财神的仪式和时间上差异很大,就我家乡来讲,请财神仪式是在年除夕晚饭后进行,而且通常以单个家庭为单位,鲜见有整个家族一起请的。
除夕的晚饭千篇一律,都是吃饺子。饺子下肚之后,家里的男人们就要去请财神了。冬日天短,晚饭之后已是黑灯瞎火,所以请财神仪式常常是摸黑进行。
仪式并不复杂,只需带上些纸钱和鞭炮,来到家门外的大路上,朝着财神所在的方位焚烧掉燃放掉即可,当然,跪下磕个头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定要念上句“请财神到我家过年”之类的话语。至于说到财神的方位,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它为什么每年都要发生变化,我想这大概跟它所对应的星宿有关系吧。财神的方位可以从祭灶时贴在灶台上方的那张灶王像上查到,看清楚后,就可以直接朝着那个方向去迎接了。
财神请到后,就回到家中供奉财神的屋子,在财神挂像前点上香火。财神前焚香与别处有所不同,其它地方都烧三炷,而这里却是五炷,我小时候听说,五炷香象征着“五路财神”。
财神在民间信仰中有文武之分。文财神多指比干和范蠡,武财神多指关羽和赵公明。我们乡下大多供奉赵公元帅赵公明,这是我从观察神像中得知的,因为在他的画像周围还有四个人物,我想这应该就是《封神演义》中说到的由他统领的'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位神仙了。他们五人合在一处,也正好吻合了我小时候听来的“五路财神”之说。
值得一提的是,财神是只请不送的。有些做买卖的农户家里常年都供奉着财神,一年当中的大小节日都会烧香祭拜一下。那么财神既然常驻家中,为何还要年年去请呢?我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年俗的作文 篇30
家乡的年夜饭是清一色的饺子,而且一个晚上就要吃两顿。第一顿就是当天的晚饭,在一阵鞭炮声中,饺子出锅。最先盛出来的饺子要摆到供奉祖先的桌上,同时要在桌上焚香,桌前烧纸。待这些事情做完之后,一家人方可坐下来用餐。
第二顿饺子才是名副其实的年夜饭,但同样是吃饺子,内容和仪式却大有不同。这顿饺子一般在午夜时分吃,那一刻才被乡亲们认为是真正在“过年”。
记得小时候举行“过年”仪式,有时在上半夜,有时在下半夜,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时辰的吉凶来定。究竟在哪个时辰“过年”更吉利,通常是白天先请教一下家族里的长者。至于他是如何知道的,我就不清楚了。那时候农户家里都没有电视,如果是上半夜“过年”吉利,那就在晚饭后不久进行,仪式完毕之后便早早睡觉;如果下半夜“过年”吉利,那就先睡觉,下半夜再起来进行。守岁都是大人的事情,我们小孩子是熬不住的。
近些年,“过年”仪式基本上都改在了午夜进行,春晚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家人就开始忙活着煮饺子。年夜饺子与平时吃的饺子所不同的是,其中一部分包进了硬币和红枣,吃到硬币象征着来年发财,吃到红枣象征着来年生活甜蜜……
最为复杂的当属诸多仪式和禁忌。
就禁忌来讲,首先是大年夜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即使讲好话,也不能大呼小叫;其次是水缸要满,锅里要添上水,箅子上要放上块年糕或豆腐“压锅”,灶前也不能空着,要堆上些煤或者柴禾,家里每个人的兜里还要揣上点儿钱……所有这些做法,都象征着与饮食起居有关的东西连年有余;另外,大年夜里灯不能熄,门不能锁,据说是为了祖先们互相串门儿拜年。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早已用上了电,但大年夜还是要点上蜡烛,那一夜,电灯反而成了辅助照明工具。
通常在吃年夜饭之前,没重要事情是不到院子里去的,据说大年夜里诸多凶神恶鬼(当然也包括传说中的“年”)会骚扰农家,人们这样做是为了趋利避害。煮年夜饺子之前,先要点上几个炮仗扔到院里,“啪啪”几声响过之后,就表示吓跑了所有的恶鬼……从那时起,人们才可以到院子里走动。饺子出锅之时还要在院里放一挂最响的鞭炮。对于午夜的这挂鞭炮,每家每户都特别在意。如果能够很流畅的响完,就预示着来年一切顺利,如果响到中途突然卡了壳,那么这家人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压力……所以最好的鞭炮往往都是留在年夜里燃放。
祭拜仪式也很繁琐。“过年”时刻需要祭祀的神灵很多,除了祭拜祖先外,还要祭拜灶王爷、财神爷以及各路天神。
灶王爷从腊月廿三去天庭汇报工作,历时七天,至大年夜返回与家人一起过年,所以要在他面前焚香烧纸。财神爷主管着一家人来年的收入,人们自然也不敢怠慢,而且尤其重视,除了烧些纸钱香火,还要把事先叠好的金锞元宝之类奉献给他。对于所有的天神,都是在院子里祭拜。院内放一张桌子,摆上饺子、饽饽等供品,然后把家里最高的那一捆香(通常有80公分左右)一起点燃,再于桌前烧上一大堆纸钱……
除了祭拜这些冥冥中的神灵,人们还会在那一刻对现实中与自家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物件如汽车、大型机械、水井等进行祭拜。这些祭拜仪式同样都离不开焚香烧纸,磕头作揖,口诵吉言……
我小的时候,对这些祭拜仪式感到很神秘,而且敬畏有加。等长大以后才逐渐明白,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祝福,对福寿平安的一种期盼,对五谷丰登的一种向往,是人们对农耕时代祭祀习俗延续和发展……随着父母年事日高,手脚也变得不太利落,再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主动去帮着他们。毕竟是在三更半夜动烟火,安全还是最重要的。我这样去做,自己也放心了,父母也高兴了,过年不就是为图个其乐融融吗?
所有祭拜仪式都结束后,晚辈就开始给长辈们磕头了。自我懂事起,我每年都会在大年夜给父母磕头,以表示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激。结婚后,妻子也跟我一起给父母磕头,虽然父母每次都拦着不让她跪下,但头还是在几番推让之中磕完了。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只有过门的媳妇才能磕头,未出阁的闺女是从来不磕头的,有俗语道“闺女的头贵如牛”,于是,待字闺中的姑娘因此而享有豁免权。
头磕过,年夜饭吃过,家中的老人就会给小辈们“开赏”,也就是给压岁钱。一般刚过门的新媳妇,在第一年给公婆磕头时也会得到压岁钱,再往后,每年的磕头就成了一种礼节。而孙辈们,只要是过年,爷爷奶奶从不会让他们的希望落空。
最后剩下来的时间里,人们会把新衣服准备好,稍事休息,就等着初一早晨穿上去拜年了……
年俗的作文 篇31
过年总是一件令人十分期待的事。家乡的年味总是那么浓稠,让人回味起来总有种甜丝丝的感觉。
家乡的年似乎是从每年的腊月初八开始生根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大米、枣、花生、红豆等五谷杂粮凑在一块,再放上一些腌制的瘦肉,小火慢熬,等到香气扑鼻的.时候,就算是成了。盛上一小碗,趁热吃下,整个身体熨帖了,那股舒坦就甭提了。
过了腊八后,小年也快了。农历二十三是南方人的小年,不同于北方的祭灶,海门这片的习俗是要“烧经”的,也就是祭祖。这事一般都由家中的长辈操持的,买上些酒菜,点上香烛、烧些纸钱,告慰下先人们的在天之灵。吃馄饨也算是小年的一大特色,因馄饨形似元宝,寓意可以“兜财”。据说这样来年便可财源广进,不愁吃穿了。
小年一过,年味便愈发浓郁了。家家户户忙着打扫卫生,置办年货了。蒸糕绝对是其中的重头戏,从磨粉、备料开始,工序繁杂,劳心费力,但是大家乐此不疲。糕点师傅在那蒸腾的水汽里快乐地忙碌着,把碾好的糯米粉一层层地均匀撒上去,考究一点的人家还会放上桂花和切碎的红枣。等到蒸制好了,几人合力将糕笼倒扣于桌上,用手沾上水,进行揉打,据说这样揉打后的糕才有那种韧韧的口感。蒸糕其实更是为了讨个“年年高”“步步高”的好口彩。
到了除夕,忙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大家开始有点悠闲的感觉了。吃过午饭,便是贴春联了。以前,贴春联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熬浆糊。将水烧至沸腾后,导入适量的面粉,搅拌均匀后再加热几分钟就可以了。可别小看了这浆糊,用浆糊粘贴的春联,一年到头都不会脱落。红彤彤的春联映红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显得那么喜庆、热闹。
夜幕降临,年夜饭开始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且不论吃什么,光是那种和谐幸福的氛围就是“过年”的最好的注解。天空中礼花飞舞,鞭炮声不断,这天晚上的鞭炮声定然是会延续到大年初一早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然成了守岁的最佳伴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的红包那是一定要收好的,放在枕头下好“压岁”。等着零点的钟声敲过,便又大了一岁了!
大年初一是个神圣的日子,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扫地,不能打开后门,大人也万不可于这一天发火骂小孩,所有好动的孩子在这一天也自觉变得乖巧和文雅了许多,个个穿了新衣,循规蹈矩得很!
过了年初一,年味便由盛转淡,但大年初五财神爷生日,又会掀起一个小高潮,之后,得到春节休整的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奔向四面八方,待到正月十五,一碗元宵吃过,这年便算是过了。
年俗的作文 篇32
“哇!好漂亮!”“怎么做成的呀?快告诉我吧!”“好厉害呀!”………这一阵阵的惊呼声来自港龙大酒店的美食苑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邢周报”小记者们参加体会餐桌上的年俗活动呀!
1月31日下午2:30,我们准时来到了港龙大酒店的门口和其它小记者会合。老师带着我们走进了酒店。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两排整齐的操作台,上面摆着擀面杖、案板等工具,还有一盆神秘的菜品。不一会,我们系着花围裙、载着小帽子、脸上还挂了个口罩,个个俨然就是个小厨师,我们以迫不及待的速度,站在各自的操作台前,等待着活动的开始!
第一个要做的是“枣馒头”。首先,抓一团和好的`面,再把面揉成一个长条,从两头开始,一个向上卷,一个向下卷。接着,就要用筷子把他们夹成“蝴蝶”一样的形状,这个动作很简单,在面团中间的部分使劲一夹就OK了。最后,把4个大红枣,分别放在蝴蝶的翅膀上,入锅。
第二个做的是“寿桃”。准备的材料有面团、豆沙馅。先把面团揉成一个圆饼,这过程需要用擀面杖哦,然后把揉成球的豆沙馅放到圆饼里,把豆沙馅包起来,用梳子的把按出来个印,小小寿桃就完成了。
第三个做的是“豆沙包”。这个可难了,当我看着放了馅的圆饼时发愁了,平时吃的包子都有好多漂亮的褶,可我却不知道该如何捏,最后在老师的指点和在帮助下,我还是完成了。
在等待作品出锅的过程中,厨师长还教我们拌了凉菜,就是操作台上的神秘菜品:鸡丝、黄瓜、青椒等加入各样的调料,搅拌均匀后,尝一口,真的是好吃!都说二十九蒸馒头,今天看到这么多花样的馒头,亲自做了简单的几种花样馒头,才真正体会到了花样的年俗。
年俗的作文 篇33
腊月29是蒸馒头的日子,我和妈妈一起做。
我们做的第一个是花卷,花卷像极了一个大花苞,我在花苞中央再放上一颗红枣,这就更漂亮了。然后又做了枣馒头,馒头一层一层的。代表着下个学期我的成绩越来越好,妈妈挣的钱越来越多,也是步步登高,蒸蒸日上的意思。我们又做了糖三角,别看糖三角很简单,做起来可难了,我才包了一个角,剩下两个角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对了,我们开始接下来做面鱼。
我和妈妈用花生做的眼睛用枣肉做的嘴巴。再把它的身子扭两下,活灵活现的`,真的像活鱼一样。一共有两条,我真想吃呀!不过妈妈说,把他们放到锅里,要等到过了初五才能吃,这是年年有余,锅里有饭的意思。
我们忙活了好几个小时,蒸了满满一锅,够吃好几天的了。年前年后就不用再忙着做饭了。天天玩好开心啊!过年真好!
年俗的作文 篇34
今天是大年初一,晴空万里,微风徐徐,还有暖洋洋的太阳照耀着我们,这么好的天气不能浪费,我们决定下午去湿地公园玩去。
妈妈简单的收拾了下东西,我们就开车出发去湿地公园了。
到了湿地公园,人真多啊,我们一边走一边逛,景色真美,黄黄的草坪,高大的.树木,清澈的河水,水里还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小鱼。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湿地欢乐王国,这里有跳楼机,海盗船,旋转木马,碰碰车等,我最喜欢跳楼机和海盗船,妹妹喜欢旋转木马和小货车,于是我妈和妹妹,我和爸爸我们兵分两路,开始了快乐的玩耍。
感觉很快太阳就要落山了,我们也玩的很尽兴,准备回家了,出了湿地欢乐王国,我们找了个休息的地方,喝了点水,吃了点东西,就一边欣赏着周围美丽的景色一边走出了湿地公园。
年俗的作文 篇35
我觉得聪慧的你一定是猜了,而且猜的非常非常精确,终究这一节日大家每一年都是会过,而且过得非常非常庄重。
美丽的家乡坐落于河套平原张掖市,大家这儿的年俗也跟绝大多数地域不一样,终究:十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嘛。现在我就简易的介绍一下美丽的家乡张掖市的年俗。
大家这儿的新春佳节是以腊月初八,腊八节,喝腊八粥逐渐的,一直到一直到正月十九新春佳节算得上圆满落幕了,实际上已过正月十五,农夫就逐渐在田里辛勤劳动干活儿了。
美丽的家乡过春节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风俗习惯便是炸一种叫油果子的吃的,实际上他跟大家平常自己家买的货,蒸的馒头没有什么两种,全是用面做的',仅仅在样子上与萌萌哒不同寻常,在味儿上由于摄取了芝麻油鸡蛋和牛奶,而且收益的量许多,因此吃起來美味可口。
大家这儿还有一个较为知名的节日,你猜猜是啥,嘿嘿,即使你猜猜三天三夜也猜不出来,它便是元宵佳节,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要爱逛城市里各式各样的彩灯,城市里彩灯十分的好看,看的大家应接不暇,当然也有最重要的便是吃汤圆,汤团是用一种口味黏牙的面做的,等同于便是用红薯粉条做的面,就跟做饺子一样把馅包進口感黏牙的面里,馅有五仁、白芝麻,红豆沙、生鸡蛋、及其各式各样的食物做馅,这就是我们这儿元宵佳节的与众不同过法。
还有一个较为好玩儿的风俗习惯,便是守岁,传说故事只需在大年三十除夕夜这一天,老人的子女为老人守岁新春佳节的吉祥物设计(年),便会给老人提升几十年乃至二十几年的使用寿命,因此守岁,由此而来
听我简易的一详细介绍,是不是你尤其要来历史时间古都张掖市过春节呢?
你的故乡有哪些年俗?
年俗的作文 篇36
这天这样除夕。吃完晚饭,爸爸、舅舅带着我和表哥、表姐一齐到家门前放烟花。但天空早已这样五彩缤纷,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飞升降落,如天女散花般把夜空点缀成花的海洋。
爸爸点燃了一个仙女下凡,只听“兹”的一声,便喷出火花,向天空飞去,飞的可真高啊!之后,我点燃了一个飞碟一样的烟花,那飞碟便快速的旋转起来,一会儿,就发出啪啪的响声。但我最喜爱的要数魔术弹和奥运火炬。魔术弹点燃后,冒出的'火花五颜六色,有红色、黄色、绿色……一颗颗飞上天空,仿佛一颗颗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眼睛,千姿百态,真这样美丽极了!奥运火炬点燃后,我手持火炬奔跑,仿佛我真的成了一名火炬手,那金黄色的火苗熊熊燃烧着,仿佛这样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安康!
过年真好呀!既开心又好玩的,真期望这种幸福和快乐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身边!
年俗的作文 篇37
“噼里啪啦......”随着窗外的鞭炮响起,这个不眠之夜开始了。
巨大的响起,就像一个大力士,不,比大力士还要大。霎时,大地震动,一幢幢高楼也不由得一颤;这时,美丽的花式烟花冲向了天空,在天空中变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旋转烟火也不甘示弱像一个个火箭划破天空,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街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手拿着嘀嘀筋,大一点的放一些大地红呀。最引人注目的这样一个像葫芦一样的花子,只见一点燃它,它喷出火花,一会变一个颜色,就像一棵圣诞树。
街旁的商店也拿出花子来,那一个个“降落伞”像一个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小雨点,又像“小人国'里出来观光跳伞的。"砰砰"双响炮也迫不及待地跑出来,"窜地鼠"非一般的窜来窜去,"大地红"也飞快的转了起来。
看了这么多自我也该玩玩了,子,双响炮不敢说,大地红嘛,还能够。我一手拿香,一手拿着大地红,用香接近炮焾,香一触着大地红,大地红炮焾冒出火星,我赶紧扔出去,刚一触地,它飞快的转起来,好看极了。咦?我突然想起还有一盒电光棒呢。电光棒被点燃后射出一个个像小星星一样的'火星,照亮了整个楼道。突然,"啾"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先这样爸爸在放骑火,这时,平时一向胆小的妈妈站了出来,她手持烟花棒,一手高高地举着,像传递圣火样貌,“哗”由妈妈亲手放出的第一个烟花飞向了天空。
“噼里啪啦”随着第二阵鞭炮声响起,这个令人难忘又开心的不眠之夜结束了.
年俗的作文 篇38
春节这样中国人最传统、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自西汉到这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虽然所有的中国人都过春节,但不一样的地方,春节的习俗却千差万别。
我从小到大一向在南京过的春节,今年春节爸爸说要带我和妈妈回老家过年,当听到老爸这样说,我高兴得一晚没睡着,因为我经常听爸爸说他小时候过年的事,感觉十分好玩。爷爷听说他的孙子要回去过年,也高兴得天天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并早早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按家乡的习俗,腊月二十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掸尘。一大早,爷爷就起床了,他在一根竹竿上绑上一把扫帚,我很好奇,不明白爷爷要做什么,爷爷告诉我说要掸尘,要把房间顶上、高处角落里的灰尘、蜘蛛网全都清扫干净。一个多小时过后,哇,我感觉房间真的干净了很多,明亮得像孩子的脸。爷爷说因为第二天也就这样腊月二十三这天这样送灶节,要送辛苦了一年的灶神回天宫过年,所以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原先这样这样啊,原先我们的幸福生活这样灶神一向在默默工作着啊。年三十这天,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忙着做这个做那个,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一家也都来了,大人们忙着准备年饭,厨房里热气腾腾,不时飘出阵阵香气。我们小孩早等不及了,一会放个鞭炮,一会吃点好吃的,一个个开心得脸都笑成了花。好不容易到了下午四点多钟,爸爸和大姑父带着我和哥哥一齐贴好了门对,放了一大堆鞭炮,“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阵阵迎新春”,鲜红的'门对,送走了忙碌、充实的
一年,响亮的爆竹,即将迎来期望、崭新的一年。也差不多同一时光,整个小城都响起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欢乐的海洋之中…… 我喜爱过春节,更爱家乡的春节!
年俗的作文 篇39
光泽年俗,是光泽年文化的一张名片,内容丰富,耐人寻味,每个光泽人都以此为荣。
光泽县地处闽北山区,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过年的风俗由来已久,丰富多彩。据清版的《光泽县志》记载:“人性犷真,俗尚朴素。”每当年前的10多天,家乡人就开始忙里忙外地大扫除,擦洗桌椅门窗,清理一年留下的尘埃污垢,俗称“扫尘”。农历大年二十三,家家户户在厨房置灶神香案,供酒茶果品,点燃香烛,在鞭炮声中举香拜天,礼送灶君“上天言好事”,俗称“送灶君”。直到大年三十年夜饭后,又在灶台上贴有“司命灶君神位”红纸,摆上香烛果品,放鞭炮举行礼拜,迎接灶君“下界降吉祥”,俗称“迎灶君”。二十四至二十六,是“过小年”,家家户户弄些酒菜庆贺一番,商家店主请受雇师傅伙计帮工,以酒酬劳,续用和解雇在此讲清,钱也付清,次日放工让人回家。接着家家户户打糍包文子,蒸糕、炒瓜子花生、杀猪,俗称“忙年”。到大年三十,贴春联年画和窗花,供祖宗,备年饭,这晚最为隆重,晚餐也最为丰富,家家团圆,俗称“辞岁”。饭后小辈向长辈行礼,长辈向小辈发红包,俗称“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围炉而坐,吃瓜子花生果点,讲年成,讲往事,到半夜,俗称“守岁”。子时一人出去放炮,引万家鞭炮轰鸣,俗称“封门”。第二天一早,每家开门放炮,大大小小换上新衣,将昨晚的饭菜热一下吃,开始接待亲友拜年,人们出门也相互道喜,走亲串友拜年,天天吃酒娱乐到元宵。这些天晚上有灯舞到处发帖,进行上门到户表演,以庆吉祥。中间还有逢春,谓之“新春大似年”,家家户户要备酒放炮庆贺,俗称“接春”。到正月十五,各家办席团聚,然后外出观灯看戏,热闹半夜。元宵过后,谚云:烧讫门神纸,各人忙生理。该外出做什么就做什么,表示年已过去了。
丰富的年俗增加了光泽小县的年味,是家家户户过年的大事,是小县城一道过年的风景。
光泽人对这年俗看得很重,千百年来沿袭着这古老传统的年俗。不管日子怎样,年一定要过好,一年的积蓄花光就是为了过好年,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每家过年一定要打扫干净,如哪家没打扫,旁人就会说你家的“闲话”。过年不管穷人富人,都要做新衣,实在做不起的也要换上干净的衣服。记得小时候,我家日子也不宽裕,有一年母亲没有多少钱,只给弟弟做了一件新衣服,我和姐姐没有,就在地上打滚哭着要。母亲最后没办法,向人家借钱让我们穿上了新衣。今天想来觉得万分惭愧,也铭记着父母对子女的.爱。在家乡过年不打骂孩子似乎是定规,最记得一年,邻家一调皮的孩子放炮扔在别人家里,这家大人出来骂几句,马上街上二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就出来干预,让骂声止住。过年不讨债在家乡似乎也是约定俗成。不准上门讨债,如谁上门讨债被骂不管再有理都没人同情,让借债人过上一个好年,这也是家乡人人性的美德和人心淳厚的标志。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不管贫富家家都会有好衣穿,好食吃,有鞭炮玩。特别是小辈拿一包糖到长辈家拜年,长辈都得掏一点压岁钱,多少不限,回去也不用交给大人,自己可以自由地花。还有街上每晚灯舞流动,整条街都热闹。有时还请来戏班,你可以连着几天坐在台下边磕瓜子花生边看戏,那本地著名的三角戏、茶灯戏、赣戏让你如痴如醉,回味不已。
尽管时间过去了多少年,尽管人事更迭了多少代,光泽的年俗都亘古不变,作为年文化一直传承下来。里面包含着多少浓浓的人生情结,是老人们的怀念,是中年人的期盼,是青年人的希望,是幼小人的梦想。让你多少次咀嚼、多少次回味,一直沉浸在那美好氛围中。岁月留下美好的东西,一直刻印在你的生命里,不会被历史的风尘所掩没。我们挥之不去这历史留下的文化情结,更挥之不去那寓于其中的朴素乡情、亲情、人情的风味。
哦,光泽的年俗,是光泽人过年文化千百年的积淀,如一本厚重的民间文化风俗大书,让每一个光泽人从童年到老年读之不尽,受用无穷。现在时代发展了,光泽的年俗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更为文明、健康、欢快,有文化品位,给光泽的过年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我还是怀念光泽那过去的年俗,古朴、真诚、实在,寓意了光泽人对年的崇拜和感情,尤其是它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的时代,带给我童年无数的欢乐和怀想,让我一生为之充满美好的梦想与回忆。
【年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年俗的作文04-25
年俗的作文11-03
家乡的年俗作文06-17
关于年俗作文09-02
关于年俗的作文10-18
好玩年俗作文07-07
家乡的年俗作文(荐)09-20
年俗文化作文09-30
关于年俗的作文4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