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探春的作文

探春的作文

时间:2022-11-06 17:11:43 作文 我要投稿

探春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春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探春的作文

探春的作文1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立春是春季的第一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暖。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结束,春天的开始。古籍《群芳谱》就有“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的记载。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在人们心中,春是温暖,是鸟语花香的季节。立春后,气温开始回暖,白昼变长,风柔了、地润了、山青了、水涨了、太阳暖了,一切欣欣向荣,给人以崭新的希望。早春的作物全都粘着晶莹的水珠长势加快,油菜抽苔,新麦拔节,空气里湿润润地飞带着一些馨香。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意沐浴着东风而萌动。在古时,人们非常注重立春这个节气,并举行隆重的仪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草木之萌,必因兹而动矣;原野之蛰,亦自此而启之。”立春这一天,天子亲率文武百官,于清晨到东郊迎春,行布德施惠之令,祈祷来年丰收,生活祥和。迎春活动特别喜庆隆重,回到宫廷后,天子还要向百官赐春盘春饼。

  如今,春天来了,天空明澈,南燕归来,春风带着细细的雨丝,吹拂枯黄的大地,一切绿色重归人间,人们纷纷到大自然里去,尽情地享受春天的赐予。我们也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去探寻新春。

  “春打六九头”,天气乍暖乍寒。我和儿子漫步在山坡上,此时的.大地依然一片迷蒙,田野里的冬麦和油菜上,还有一层晶莹的雪花覆盖着。儿子唠叨着:“妈妈,这哪像春天的样子,春天在哪里啊……”

  但春天还是来了。“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我俯首悉心观察脚下的泥土,那些争先恐后萌芽的一棵棵嫩绿的小草,正在仰面朝天,快乐地微笑着,要是不留意,还真不易发现春的信息早已悄悄遍布于大地。那些草正把无边的寒冷散尽,阳光一般铺陈开来,静静地聆听,我似乎还能听见它们的窃窃私语。小草是春天的使者,让人们感到春意的盎然和快慰,让大地变得充满生机和希望。

  来到河边,河里的冰已开始融化,流水欢快地奔向远方。风乍起,微波荡漾,荡起片片涟漪,许多只鸭子在嬉戏,它们时而浮于水面,时而潜入河底,时而扑闪着翅膀。“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鸭子正告诉我们:水暖了,春天来了。岸上,有几棵杨柳开始泛出淡淡的鹅黄的蓓蕾,柔柔的枝条在风中翩翩起舞,是那么婀娜多姿,妩媚动人……遥遥望去,河边玩耍的孩童脱去了厚厚的棉衣在追逐,一个个脸上红扑扑的,像熟透了的苹果。儿子见状连忙奔跑过去,一边玩耍一边用稚嫩的童音背诵起《九九歌》:“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立春了。一泓春水,一群野鸭,诠释着春天的全部奥秘。一点鹅黄,一抹新绿,无不洋溢着大地的春容。古诗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不经意间,春天的气息已悄然而来

探春的作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吟诵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我们又即将迎来我们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春节。

  今年春节,爸爸妈妈带我回安庆老家过年。瞧,那里的人们也正张灯结彩地准备着过年的物品,沉浸在“辞旧岁,迎新年”那欢乐祥和的气氛里。

  爸爸妈妈仿佛有一双“火眼金睛”,一下就看穿了我的心思,他们说要带我去田野上欣赏田野风光。

  “耶!”我兴奋地欢呼道。

  走在乡间崎岖坎坷的羊肠小道上,这里生长着一丛丛野草:它们有的嫩绿、繁茂;有的枯黄、稀疏……四周星罗棋布的农田里,有的只剩下一株株收割后水稻的桔杆,排成了方阵,好像在等待着远方归乡人们的检阅;有的横七竖八地躺着一颗颗白白胖胖的嫩萝卜,让人看了便忍俊不禁。池塘边树枝上留下的丝瓜藤虽然已经干枯,凌风摇曳,但那硕大的尚未采摘下的瓜种仿佛在告诉路人,这里又是一个丰收年。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岗上青松挺立,一条小河自北向南蜿蜒而下,在我的脚下形成一个很大的水面,爸爸说这就是小时候经常来抓鱼摸虾的.水库,水流经过水库的吸纳,变得平缓了许多,拐了一个弯向西流去。不时地,有些挑着农家肥料到田间浇种菜园。看着他们那熟练的动作,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爸爸经常给我述说的夏季双抢季节那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场面,一种向往由然升起……

  喔!快看,在阳光的照耀下,微风吹拂中,我看到池塘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好似碎金坠落在水塘的那头,近处的水面平静如镜,整个池塘宛若一个明晃晃的聚宝盆,光芒四射。

  这时,爸爸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指指远处河边田埂上的野草,对我说“爸爸教你玩一种游戏,叫做‘烧田埂’,怎么样?”

  “烧田埂?”我不解地问,在脑子里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烧田埂其实就是在冬天里,稻子收割过后,田耕上的野草枯黄,耕牛也不再放牧的时节,戏耍的孩子们点上火,让火势顺着野草丛蔓延下去。这可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可好玩了!”爸爸解释道。

  “这倒是个很好玩的游戏喔……”我喃喃自语着,一边对爸爸说:“爸爸,你做一个示范给我看看吧!”

  “好的。”只见从不抽烟的爸爸像变魔术一样,敏捷地从他衣袋里掏出一只打火机,在一从野草上点着了火。

  “哗—哗—哗——”一串火苗从野草中窜出来,只见火势瞬间蔓延开来,风推火势,火借风力……很快,火焰向下风向燃烧了好一大截,被燃烧过的地方已是一处处焦黑。

  “好玩!可是火焰有点吓人”我又惊又喜,不禁欢呼起来。

  这时,爸爸折了一根树枝,一边扑灭着火苗,一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烧田埂虽然好玩,还能灭虫、造肥。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引发火灾啊。”

  “熙晨,你别看它们现在已经枯败了、烧焦了。但是到了春暖花开之时,它们又会重现生机的,生长得更加茂盛。”妈妈在一旁说道。

  是啊,这就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今天的游戏可真有意义,我既很难得地体验了父母那个孩时年代所玩游戏的乐趣,又欣赏了冬季乡间田野的风景……空旷的原野,蔚蓝的天空,深青的河水,还有城市里难得闻到的清新的空气,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恬静而又祥和。

  家乡真好,这次春节的老家之行让我难忘。

探春的作文3

  湖山作兴,尽可投嚢;风月维潭,宝筏迷津。借天气晴朗,下午与室友脚踏自行车同征乡野。

  《幽梦影》有语云“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是故人不可以无癖好”而我的癖好之一则恰是历览造化的自然神秀之景。

  看蝶舞成双翩翩飞、看山林泉水潺潺流淌、看苔藓凸现岩石的沧桑、看萍藻点缀其间的溪水、看藤萝缠绕攀附的乔木、看旷野疾驰的火轮莫长的留影!花间选句,尽来珠玉之音,月下题词,已满珊瑚之笥。舒性情而为著述,缘阅历以作词章。

  漫行于泥淖的小道上,泥土气息扑鼻而至。这里的泥土有别于公路上大货车奔驰而过之后扬起的浊尘,而是带有朴素的农民辛勤的汗渍融有蓬勃生绿的蔬菜的清香。这种泥土气息只有当我们去靠近它们的时候才来的尤为明显,一种清新淡雅也便油然心田了。时有观想:奔命的我们簇拥在油光声色之中,鼻息早已淡却了清新的土气,而熏染弥重了生活算计,就连忙碌的生活因一刻的放松也方龙一悔,于是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

  或在稀少的大道上练就漂移技术(自行车其实也能漂移,只要熟稔技巧),或穿行于隆鸣火车之下的湿黑涵洞,或停歇至凌驾高速之上的天桥。爬上拦网,俯瞰南北纵横的赣粤高速。向它的.一端极目远眺,远方有我的家。朝另一端纵眼骋望,远方有我的方向和希冀。而低头的一瞬,却也感慨我们不就是这来回穿梭的疾驰的车吗。从起点行至目的地,又从目的地回归原点。而站在高速之上的天桥上的人呢。

  春风如酒,不啻誓要加醉于我们。这突兀而来的春风却犹如姜芥的冬风凛冽刺人,这使我们的行程增加了些许酸楚,但这丝毫不能阻止我们偷得浮生半生闲。继而从田间小道折返回昌西大道,沿昌西大道直下,直至五屏西大街,顺着五屏西大街骑行。那时的风已是哧哧作响,而出发之前的和熙阳光已被翳云所盖且我们衣衫祚薄,所以身体感觉冷嗖嗖的。我们就好像规避狂风肆虐的两只蝼蚁穿行纵横陌路,与迷失方向擦肩而过的我们最终还是回到了我们熟悉的下罗。行进在车水马龙的凤凰大道,看到路旁正在举行一个活动。没有细察,可一瞥大已知道似乎是一个手机促销活动,台下簇拥着好多人,好不热闹,可热闹是他们的,我们只是过客!

  由凤凰中大道转至志敏大道,此途经由昌北生态园。带着对生态园的好奇,我们踏车潜入。顺利潜入后,确有发现。葱郁的各种果树自成秀色,让人不襟遐想挂着硕果累累的时候。随着我们的深入,一页湖呈现在我们眼前。湖边荡漾有一条全身已迷烂的木筏,它的前方是一小码头延向湖中央。码头通体木质已发黑,似在昭示很少有人问津它。伫立于水上码头,夕阳余辉、静影沉湖湖映人,云映成霞霞照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实宜旷心怡情、豁达心扉!难怪同伴惊呼要摄影,一有闲遐时间定要再来探访!

  梦中山水不及画中山水,画中山水不及地上之山水。梦中景象变幻,画中笔墨淋漓,地上丘壑深邃。怀着一颗青春的心志观物照人,睹物思情。地上山水置于胸中,胸腹有高山流水,旨趣益远,情意益笃!

  此行载着辉光载着意趣满而归,和兴以缘历之于词章,遂成此章。

【探春的作文】相关文章:

探春的作文05-02

探春的作文3篇11-06

作文的味道作文05-20

春天作文作文06-26

悔作文作文08-05

拜年作文作文10-20

作文的滋味作文09-28

植树作文作文02-27

念作文作文11-28

Copyright©2003-2024gushici.weiyujianbao.cn版权所有